1. 中学数学教师对学校实验室有什么贡献
客观地说,中学数学教师对实验室没什么贡献。换句话说,实验室可能需要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教师,不需要数学老师。
2. 初中(最好初一)几何证明题的数学实验(不要太难或太简单)
13、阅读以下文字并解答问题:
在“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中,某数学兴趣小组的4名同学选择了测量学校里的四棵树的高度.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他们分别做了以下工作:
小芳: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甲树的影长为4.08米(如图1).
小华:发现乙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2),墙壁上的影长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
小丽:测量的丙树的影子除落在地面上外,还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如图3),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
在“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中,某数学兴趣小组的4名同学选择了测量学校里的四棵树的高度.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他们分别做了以下工作:
小芳: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甲树的影长为4.08米(如图1).
小华:发现乙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2),墙壁上的影长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
小丽:测量的丙树的影子除落在地面上外,还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如图3),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
小明:测得丁树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落在坡面上影长为3.2米(如图4).身高是1.6m的小明站在坡面上,影子也都落坡面上,小芳测得他的影长为2m.
(1)在横线上直接填写甲树的高度为 米.
(2)求出乙树的高度(画出示意图).
(3)请选择丙树的高度为 ( )
A、6.5米 B、5.75米 C、6.05米 D、7.25米
(4)你能计算出丁树的高度吗?试试看
自我操作:如图①,点O为线段MN的中点,直线PQ与MN相较于点O,可利用图①画出一对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全等三角形。
根据上述操作得到的经验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一: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中点,∠BAE=∠EAF,AF与DC相较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写出你的结论 。
(2)探究二: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中点,∠BAE=∠EAF,AF与DC延长线相较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探究三:如图④,DE,BC相较于点E,BA交DE于点A,且BE:EC=1:2,∠BAE=∠EAF,CF‖AB,线段AB与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发现:如图④,DE,BC相较于点E,BA交DE于点A,且BE:EC=1:n,∠BAE=∠EAF,CF‖AB,线段AB与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
3. 适合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有哪些
物理中探究实验的方法有:
一.对比(比较法):
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颜料混合;研究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研究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时,在应用控制变量的同时,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比较哪一个蒸发快。
二.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2个或2个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关时,常采用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变,从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变量的关系。
如研究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研究压强和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重力势能大小和质量、举高高度的关系;物体吸热多少和物质种类、质量、升高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电流和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关系;电功和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等效替代法
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这种“等效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们将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四.实验推理法(理想化实验)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下结论的?
五.转换法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观察认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径来认识它,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转换法
六.类比的方法
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某种关系上的相似叫类似,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叫类比。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物理学中,现象、属性、概念、规律、理论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种种关系,都可以是类比的对象。
七、模型法
①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这种转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可使物理教学简单化,形象直观化,又可使具体问题普遍化,便于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②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到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结构时,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块时,把撬棒当做是杠杆模型。
八、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实验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有关物理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十、累积法:
在测量的量很小时,将很多规格、性质相同的物体累加起来测量,然后除以个数算出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方法就叫累积法。
十一、比值法
17. 物理学常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请你参照下面给出的题例再举两个例子 (需说明定义的物理量名称及其数学表达式,讲明是什么物理量与什么物理量的比值及这个比值的物理意义)
例 速度 ,是路程与时问的比值;它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十二、分析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
十三、假设法
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看有参量假设、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等.利用假设,我们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
4. 常熟实验中学数学老师排名
不是的,听说今年有21个班,但每个班好生差生都有,就是分班考成绩1到21名分别散在21个班,但22也在21班,23名就在20班,以此类推.
5. 中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探究研究途径有哪些
在构建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首制先要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增强合作意识,在学习当中训练合作技能。上课前教师需要向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班级内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地分组。或者按照教材中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及课时情况小组分编。
6. 求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代数第三册目录
和分工不同一个vygcf
7. 中学数学实验教材 学习指导书 代数 第一册 第二章 3.3 第8题 第四小题 怎么做
做任务
8. 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实验教学
数学实验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全新的思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再创造式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体验再现数学发现和创新的一个历程,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操作平台。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 动手操作 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
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操作平台,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新视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让学生体验再现数学发现和创新的一个历程。下面就自已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作法,谈一点体验。
一、注重数学实验教学过程,引领学生体会实验程序的完整性
数学实验对初中生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好动的特点,采用外显性的认知活动,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体会实验的完整性。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实验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活动的开展一般需要有设计、准备、实验、小结四个环节:
(1)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目标,根据情况调节需要,明确需要有何种行为变化,从而设计或选择适宜的数学实验。
(2)准备。教师在做好相应的教具、学具的基础上,对学生阐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组织形式,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师生共同开展数学实验,完成知识的发生过程或思维的暴露过程。教师要及时深入地了解数学实验中认知和情境方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帮助、启发和激励。
(4)小结。教师对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所取得的认识,进行抽象概括或进行小组交流,形成实验报告。
如探索"线段重心"的实验,探索方式为小组合作:
程序一、先猜测几何图形重心的位置,然后用外形的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操作实验,最后规纳结论。
程序二、先利用已发现的结论确定几何图形的重心的位置,再用物体实验验证。
具体实验过程:?用一支铅笔顶住一根木条,找到木条的平衡点;
?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
?再用另外的木条重复上面的??的活动。
根据以上活动,归纳出线段重心的位置: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实际上,线段重心的确定实验难度不大,主要让学生体会实验的程序及步骤的完整性,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重心探索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后面的探索、分析、归纳做好铺垫。
二、注重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已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避免流于形式。
如在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获得了探究此类问题的方法,因此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两圆存在的不同位置关系,并完成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表格等活动,再播放用FLASH制作的圆与圆相对运动的课件,效果非常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在这里,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制成动态的图形,让学生在圆的动态变化中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这对于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是很有益处的。借助上面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模拟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之中。
如函数图象的形成、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它也可帮助学生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如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先任意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画出它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并测量出三者的长度;然后拖动点,观察腰的长度发生变化时,三条线段的位置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学生很直观地就会发现、互相重合,进而启发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去寻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问题背景,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结论,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很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总之,学生在实验情境中的“做”中学,有助于知识生成使用过程,有助于问题发现、解决、引伸、变换等过程的实验模拟和探索。让我们合理运用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拓展思路,形成创新意识。
9. 上海市哪里有卖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普及本修订版) 代数 第四册(语文出版社)
可以从网上订购啊,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