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学校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做了一个探究性实验,电路中B是一个黑箱,内部连接了一个电学元件,图
(1)对于电学元件B,电流增大,电压增大,所以如下图所示
这两条曲线的交点为U=1V、I=0.4A,同时满足了电路结构和元件的要求,
黑箱B实际功率P=UI=1×0.4=0.40W
故答案为:
(1)如图
(2)A
(3)5.0,5.0
(4)0.40
2. 某实验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电烙铁焊接电器元件时,发现电烙铁通电一定时间后热得发烫,而跟电烙铁
电烙铁在使用时,电烙铁和铜导线串联,I电烙铁=I导线,通版电时间t相同,
∵Q=I2Rt,R电烙铁权>R导线,
∴电流产生的热量:
Q电烙铁>Q导线,
从而出现通电一段时间后电烙铁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烙铁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的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B、D错,C正确;
电烙铁的电阻丝比铜导线粗,不知道长度关系,无法比较其电阻大小关系,故A错;
故选C.
3. 某中学物理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数字化信息实验室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学校电梯内做实验
A、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力,所以图线显示了力传感器对钩码的拉力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 1 到t 2 时间内,拉力减小,钩码处于失重状态;t 3 到t 4 时间内,拉力增加,钩码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 B、从时该t 1 到t 2 ,物体受到的压力小于重力时,加速度向下,但可以向上做减速运动;从时刻t 3 到t 4 ,物体受到的压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可以向上运动,也可以向下运动.故B错误; C、如果电梯开始停在高楼层,那么应该是压力先等于重力、再小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大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故C正确 D、如果电梯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那么应该从图象可以得到,压力先等于重力、再大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小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C. |
4.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1装置:(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
(1)MnO2+4H++2Cl-
△ | .
5. 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
(1)使木板倾来斜,小车受到的自摩擦力与小车所受重力的分量大小相等,在不施加拉力时,小车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可以在斜面上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与橡皮筋连接后,小车所受到的合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2)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时候小车做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是4.00cm时做匀速直线运动,t= = =0.02s,利用公式:v= 可得: v= =2.00m/s (3)根据图象结合数学知识可知,该图象形式和y=x n(n=2,3,4)形式,故AB错误,C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B 故答案为:(1)CD;(2)2.00;(3)AB
6.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课外实验小组15个成员利用气球进行的100米高空测
小题制1:A 小题2:B
7. 某课外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
(1)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 3 气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 2 的品红;SO 2 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8. 某实验学校初三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钙,并探究其化学式(1)反应过程
(1)导来管插入水中,可以防止防止空自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与钙反应; (2)为防止试管内的水倒流,反应结束后,需要继续通入氮气,将末端导管从试管A中撤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①参加反应钙的质量=120.8g-114.8g=6g,反应生成氮化钙的质量=122.2g-114.8g=7.4g; XCa+N2═CaxN2 40x 40x+28 6g7.4g
= 解得:X=3 ②因为钙的总量不变,含有氧化钙的氮化钙总质量增大,钙与氮(不纯)元素的质量比减小,其个数比也变小,所以x值会减小.若通入的N 2中混有少量O 2,如上计算得到的x<3. 故答为:(1)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与钙反应;(2)停止加热,继续通氮气至装置冷却; (3)①3;②偏小,因为钙的总量不变,含有氧化钙的氮化钙总质量增大,钙与氮(不纯)元素的质量比减小,其个数比也变小,所以x值会减小.
9.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
(1)题干中告知A、B两叶片面积相等,图1中可知A植株在20分钟之后密室中二氧化碳浓度一直维持在0.8mmol/L,说明此时A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其呼吸作用释放的量,而B植株在20分钟之后密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0.4mmol/L,说明此时B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与A植株相比说明B植株在低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更好.0~25min期间密室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减少,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但由于密室中二氧化碳的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即随着密室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光合速率也在减小直到密室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化,说明此阶段影响B植株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2)由图1中10分钟内,A、B植株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一样多,即净光合作用量相同,由图2在光照强度为零时只进行呼吸作用,而A植物呼吸强度为1小于B植物呼吸强度为2,题干中的光合作用指的是真光合作用,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所以10分钟内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 (3)当光照突然降低,将会影响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减少,将会会影响暗反应阶段碳三的还原,消耗的碳三化合物少,生成碳五的量将减少. (4)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说明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等于光合作用消耗的,所以小室中CO2不变. (5)图2中曲线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所以植物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A植物在a点净光合为1,b点净光合为6,所以在a~b之间平均净光合为3.5.B植物在a点净光合为-1,b点净光合为2,所以在a~b之间平均净光合为0.5,光照强度为零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可知A呼吸作用为1,B为2,所以当光照为X时光照12小时,A植株的真光和≈(3.5+1)×12=54,一昼夜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即呼吸作用时间为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1×24=24,所以净光合=54-24=30,A植株干重增加,B植株真光和≈(2+0.5)×12=30,呼吸作用消耗的=2×24=48,所以净光合=30-48=-18,B植株干重减少. 故答案为: (1)B CO2浓度. (2)少 小于 10min内,两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CO2量是相同的,但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 (3)下降.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 (5)增加 减少.
10. 某实验中学的学习小组在进行科学探测时,一位同学利用绳索跨越了一道山涧
见图
与某中学的实验小组利用相关的资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