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考作文 > 怎么教中学生写作文

怎么教中学生写作文

发布时间:2021-02-26 01:44:04

㈠ 如何教中学生写出好作文

想要写出好作文,我认为有一个阅读量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你要阅读了很多内的书籍,然后才能够有容一个写作文的素材,因此我就会给这个初学生推荐很多课外书,而且是能够帮助到他写作的课外书让他去阅读,来让他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㈡ 如何教初中学生写作文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有时候,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还迟迟交不上来。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下面谈一点尝试。
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动动脑筋就能推出结果;背诵课文,再难记的东西,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烂熟……然而作文则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清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观察!读!写!”可是到后来大致结果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力,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写的,回来再读上一阵子书也没得到什么补益;要求多写,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写,你叫他们怎么多写呢?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说,“无米”是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看读写”的做法对解决学生的“无米”之难其效果却并不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事实上,这样做收效也并不见大。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与作家不是一个层次的,与他们谈这些,只能是用高挂在树上的桃子去馋尚不会爬树的小猴子,仅能让它们空羡慕一场而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听的时候,热情是能够激发起来,他们也想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伟大作家,创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当他们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拿起笔来的时候,却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于是,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刚激发起来的热情也便重新降温。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们何不另找出路,再想办法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可也还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作文的人中,个别的还是写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们谈到,在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这些中学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作家的写作本领他们是望尘莫及的。然而,怕写作文的学生和不怕写作文的学生是同学,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他们总该是一个层次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以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为主,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
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首先,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门”来。当然,对这“拿出门”来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养“师资”。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旗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他们很难学到,因而读完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他们便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会写!这样,就更增加了这些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他们也就愈怕作文了。当然这并非否认作家作品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读它,而是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是完全可以欣赏了的,他们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那么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潜移默化中,这些“旗人”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大易学的,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这些“旗人”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他们便再也不愁没的可写了。这样,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旗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这部分作文交上来,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它们尽管仍是好一点、差一点各不相同,但与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作文相比要进步多了。并且这一次他们也愿意写,写得快,交得也快。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他们很快便会学会构思作文,也不会再有“没的可写”之感了。
为了调动“旗人”们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开展小型的写作竞赛活动,人与人之间,旗与旗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个人,哪一旗分数高。解脱了他们“没有可写”的痛苦之后,他们中许多人也便由原来的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天天提高。当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门”之后,便可让他们退“旗”入“组”,加入到兴趣小组的行列中去进行正常的写作训练。

㈢ 如何教中学生写作文技巧

习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可谈文色变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往往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缺乏观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没有养成,习作素材有限,心里有话倒不出。对此,我就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写写的好习惯。正所谓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之间的众多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玩中感悟,赏中习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四带:带好自己的眼仔细看;带好自己的耳认真听;带好自己的脑边想边体验;带好自己的笔做必要的记录。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要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刹那,尽量拓宽学生的活动场所。我往往利用课前五分钟及课外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师生共同评比,评出具有独特发现、独特体验的好日记。这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写日记不再流于形式,日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学生也日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设情境,感受真实生活
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动于中,发于言。倘若教师命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又怎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呢?学生只能在万般无奈下去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用眼、鼻、舌、手去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眼中有物,方能笔下有文。特别是听了齐白坚教授快乐大作文的观摩课,更是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齐白坚教授善于创设原始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眼、耳、手、鼻、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生独特的体验,适当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要点,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高涨情绪中学会作文。回到学校,我马上利用两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布置了比赛的规则,在三分钟内谁吹得最大,谁就取胜,当然气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赛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做到眼、耳、脑、笔并用,比赛结束后,我便让学生动手写作,一节课时间学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写好了,个个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往日写作时的愁眉苦脸已荡然无存。
当然,每一次习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后再习作,这就需要老师放慢记忆镜头。尽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由于心理上的抵触,无法进入再现情景或再现时印象、感悟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必须善于用丰富的语言组织、启发或用生动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唤起对当时的人、景、情感的回忆。在教师随风潜入夜的引导中,往事就犹如电影回放一样清晰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提起笔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人是桩桩全靠衣妆,其实文章也一样,准确华美的词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足见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积累丰富的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大量阅读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词汇。反之学生阅读量太少,积累的词汇有限,学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不能尽情表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吸众家之所长,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多记、多用,丰富大脑,写作时这些好词佳句就能准确地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当然积累好词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同时还要注意积累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勾、背、写好词佳句,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诗句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细节描写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开头和结尾或新颖的题目。平时有空时拿出来读读背背并默写下来。我总是利用课外活动课开放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每个星期五下午的活动课让学生展示该星期积累的好词佳句,表扬课外阅读量多并做好读书笔记的同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
四、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要点
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详略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学生习作审题是关键。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体要求,习作的重点,教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否则学生一不留神,就会离题万里,写出的文章也就牛头不对马嘴了,即使是所写的文章妙语连珠也是白费功夫了。我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让学生说说写作的范围及要求,弄清是关于写人、写事、写状物的还是写景的作文,明确写作的要点,确立写作的侧重点,并要弄清作文还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类型,到底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属于自己命题作文;是属于想象、自由作文还是看图作文。教会学生审题之后,教师还要适当指导学生掌握各类习作的要点。小学生作文主要有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四大类。写人的文章要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记叙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从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态,必须强调所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与地位。如果是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也可以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还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发生的过程是习作的重点,要把其来龙去脉具体生动地叙述出来。关于写状物的文章应具体描述物品的颜色、形状,写出物品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等方面的修辞手法,赋予它情感,使所写的物品跃然纸上,最好能够做到动静结合,这样就会给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们可以写它的独特用途,从而突出了物品的特点,在字里行间还要渗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写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写景的顺序,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进行描写,也可以按游览参观的顺序来记叙,还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同时还要注意寄情与景物的描写中,做到互相交融,将读者引进身临其境的境界。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切记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应抓住一两处自己喜爱的,觉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其他景物可一笔带过。总之,只要学生明确了各类习作的要点,就犹如心中有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习作教学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动力,不懈的努力。广大教师要勇于探索,精于思考,长期指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习作技巧的指导,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㈣ 怎样教初一学生写作文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有时候,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还迟迟交不上来。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下面谈一点尝试。
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动动脑筋就能推出结果;背诵课文,再难记的东西,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烂熟……然而作文则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清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观察!读!写!”可是到后来大致结果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力,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写的,回来再读上一阵子书也没得到什么补益;要求多写,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写,你叫他们怎么多写呢?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说,“无米”是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看读写”的做法对解决学生的“无米”之难其效果却并不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事实上,这样做收效也并不见大。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与作家不是一个层次的,与他们谈这些,只能是用高挂在树上的桃子去馋尚不会爬树的小猴子,仅能让它们空羡慕一场而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听的时候,热情是能够激发起来,他们也想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伟大作家,创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当他们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拿起笔来的时候,却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于是,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刚激发起来的热情也便重新降温。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们何不另找出路,再想办法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可也还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作文的人中,个别的还是写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们谈到,在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这些中学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作家的写作本领他们是望尘莫及的。然而,怕写作文的学生和不怕写作文的学生是同学,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他们总该是一个层次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以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为主,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
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首先,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门”来。当然,对这“拿出门”来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养“师资”。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旗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他们很难学到,因而读完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他们便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会写!这样,就更增加了这些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他们也就愈怕作文了。当然这并非否认作家作品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读它,而是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是完全可以欣赏了的,他们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那么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潜移默化中,这些“旗人”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大易学的,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这些“旗人”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他们便再也不愁没的可写了。这样,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旗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这部分作文交上来,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它们尽管仍是好一点、差一点各不相同,但与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作文相比要进步多了。并且这一次他们也愿意写,写得快,交得也快。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他们很快便会学会构思作文,也不会再有“没的可写”之感了。
为了调动“旗人”们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开展小型的写作竞赛活动,人与人之间,旗与旗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个人,哪一旗分数高。解脱了他们“没有可写”的痛苦之后,他们中许多人也便由原来的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天天提高。当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门”之后,便可让他们退“旗”入“组”,加入到兴趣小组的行列中去进行正常的写作训练

㈤ 怎样教中学生写作文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有时候,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还迟迟交不上来。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下面谈一点尝试。 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动动脑筋就能推出结果;背诵课文,再难记的东西,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烂熟……然而作文则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清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观察!读!写!”可是到后来大致结果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力,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写的,回来再读上一阵子书也没得到什么补益;要求多写,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写,你叫他们怎么多写呢?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说,“无米”是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看读写”的做法对解决学生的“无米”之难其效果却并不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事实上,这样做收效也并不见大。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与作家不是一个层次的,与他们谈这些,只能是用高挂在树上的桃子去馋尚不会爬树的小猴子,仅能让它们空羡慕一场而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听的时候,热情是能够激发起来,他们也想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伟大作家,创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当他们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拿起笔来的时候,却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于是,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刚激发起来的热情也便重新降温。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们何不另找出路,再想办法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可也还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作文的人中,个别的还是写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们谈到,在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这些中学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作家的写作本领他们是望尘莫及的。然而,怕写作文的学生和不怕写作文的学生是同学,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他们总该是一个层次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以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为主,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 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首先,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门”来。当然,对这“拿出门”来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养“师资”。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旗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他们很难学到,因而读完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他们便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会写!这样,就更增加了这些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他们也就愈怕作文了。当然这并非否认作家作品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读它,而是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是完全可以欣赏了的,他们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那么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潜移默化中,这些“旗人”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大易学的,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这些“旗人”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他们便再也不愁没的可写了。这样,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旗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这部分作文交上来,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它们尽管仍是好一点、差一点各不相同,但与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作文相比要进步多了。并且这一次他们也愿意写,写得快,交得也快。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他们很快便会学会构思作文,也不会再有“没的可写”之感了。 为了调动“旗人”们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开展小型的写作竞赛活动,人与人之间,旗与旗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个人,哪一旗分数高。解脱了他们“没有可写”的痛苦之后,他们中许多人也便由原来的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天天提高。当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门”之后,便可让他们退“旗”入“组”,加入到兴趣小组的行列中去进行正常的写作训练。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43228748.html)

㈥ 怎么教中学生写作文,希指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学实践中,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材料陈旧,改头换面,东拼西凑……如何指导初中生写作文?这确实是很多中学老师深感头疼的事情。如何指导初中生,让这些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孩子们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要在阅读中吸取养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对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小练笔,任意选取一个小片段,由于内容短小、选材自由,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比较受学生欢迎,同时也从多方面积累学生的素材。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我让同学们仿写,由于同学们已学过且对课文理解的较深刻,所以多数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再如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流下了思考余地,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想象来补充空白。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在叙述敌机轰炸后写道:"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号省略了我昏迷以后指导员护书的经过,我让学生加以想象并写下来,有同学这样写道:"炸弹在我身边爆炸了,弹片纷飞,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上,那捆毛主席从印文件的纸里节省出来并印刷的教科书上,说时迟那时快,指导员一个飞跃,趴在那捆书上,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保住了,而弹片却穿透了指导员的胸膛,鲜血染红了那捆珍贵的教科书。",通过补写空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有兴趣了,就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百字新事"训练、"剪报作文"训练等,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落实"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进而从多方面积累素材,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二、创造情景、学会观察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并以此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记得2009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也正赶上上作文课,学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时不时的往外探头,心思已不在教室内,这是一个"调皮"的同学诡异的说:"老师,我们不愿意写作文,咱们打雪仗好不好?"我灵机一动马上说:"好"!教室内立刻沸腾了,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往外冲。这是我说:同学们,我先来朗读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再去好不好?教室内立刻鸦雀无声,各个激情昂扬非常专注的听我朗诵:"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接着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的描绘了晚霞的情态。写出了晚上海滨的独特美景,使读者如临其境。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现在我们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够了,闹够了,再静下来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这次的作文写的非常成功,现摘录于下:"积雪有一尺多后,站在教学楼上遥望操场,象面对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乐的脚印"。"龙爪槐静静地迎着雪花,像撑起一把厚厚的大伞,为鸟儿留下一片觅食的空地"。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独特,就能产生有个性的思想和独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话语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写出好文章。
三、贴近生活,亲身体验
马克思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丰富,学生才能写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例如:写作文题目"记一次比赛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有内容可写,我举办了一次拔河比赛,当时的场面真令人激动,赛场上队员们汗流满面,一旁的啦啦队员喊的声音嘶哑,场下的观众心潮澎湃。赛后,同学们自动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并主动写成文字,这次作文成功了许多。他们抓住了细节,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像参赛的同学写自己比赛时的感受,啦啦队员写到自己眼看绳子一点点挪向对方,却无能为力,只得振臂呼喊,场下的观众则双手紧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为本班默默的加油……正是由于在活动中学生们细心体验,写作兴趣才会浓厚,主动性也越来越强,促使他们去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体验胸有成竹,写什么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的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出发反映生活,就能解决写作中的"无米之炊"问题;学生就会由讨厌作文变为喜欢、热爱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㈦ 我是怎样教学生“写作文”的

所以每每在一大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我都只能汗颜,因为我几乎没有教学生写作文,故此在标题中特意将这三字打上了引号,因为其实不至名不归。
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我只能实话实说,学生们还和多少年前的我们一样,都在课前叫苦连天的居多,因为又要瞎编乱造了,喜欢者寥寥。课后该叫苦连天的就是老师们了,小山堆一样的作文本,又不能不认真改,一百多本的作文也会让人改的暗无天日。
自课改之后,平时的作文课倒是没怎么改动,一如既往的是评作文、技巧指导与写作。原本就懒散的我,非常喜欢课改的一条,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我不用再噼里啪啦、吐沫星乱飞地讲了。那么,我就突发奇想,作文课,包括写作的前前后后,为什么就不能把主动权也留给学生们呢?
于是,我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尝试的根基是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自己润笔。
我始终如一地告诉学生,写作也好,修改润饰也罢,终归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得来的,古人出书还是增删批阅数次,更何况于今天的小作者们呢?于是,我从开学始就规定学生写完作文后必须自己修改作文。但是程序也是一步一步树立起来的。
起始,我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但鉴于学生对“修改”一词不置可否,我就在前几次作文上多费了些功夫:我给每位同学的作文认真打上了评语并指出修改意见,最后我还会在学生的作文本上选取一段作为示例。我让学生写作的时候,全部是写一行空一行,这种写作便于学生在空白行进行修改。而且这种写作方式不会面临学生作文本不够用的情况,因为每学期按照普通写作占用容量来看,作文本都是只用三分之一二,写一行空一行并没有占太多,且完成八次作文是够用的。
后来,学生慢慢习惯了这种修改方式,但没过多久,消极怠工者无数。这个时候,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必须建立。于是,我施行了几个方面的变革。
(一)两次打分
依照平常情况,老师给学生作文打分,一次定型,没有晋升的空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最后的“判决”。我想改变这种情况,于是,我进行了如下的变革:我根据学生第一次的写作和第二次修改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打分,第二次的打分会比第一次有所提升。有的同学文笔非常好,所以打分自然不会低;但为奖励后进,但凡修改认真的同学,他们的作文分值也会有很大提升。
自两次打分施行以来,学生们大都对第二次打分有很大关注,于是,自己修改的习惯的慢慢形成,自我润笔之风逐渐盛行。
作文改革的根基逐渐形成。
(二)出版班报
结合学校之前推行的鼓励写作而出版优秀作文展的政策,我想到为自己的班级出版班报。我从网上下载了班报的写作模板,并从同学中“聘请”小编辑和电脑输入人员(学生对此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踊跃报名)。所有程序及人员确定后,作文出版流程也就确定了:作文经笔者初次修改后,我将优秀的作文或者修改认真的作文交给编辑,编辑们对作文再次就文章字词用语及标点等细节处进行修改,最后交由电脑输入者将文章输入计算机中的班报里。最后,我将成型的班报印制一定分数,保证同桌之间必有一份,并且在班中带头品评优秀作文。有这些直观的作文在手,不仅有老师品评,学生也都主动参与到评论者的队伍当中来了。而且,在班报中,是正规班报模板印制,在学生心目中有相当程度的分量,而且每篇作文后都有编辑人员,最后还有本期班报的承办者,很多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大大活跃了写作、修改及评论之风。
但到后来,学生课业量增加,有时学习和生活上还有各种事务,不能及时出版班报,这样就影响了下次评论的时效性,最后,这项程序只维持到期末考试前便取消了。但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
(三)自修自改自评
到下学期,有时作文来不及评,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给自己的文章做一个评论,找出优点和不足,最后就这些不足再次进行细致认真的修改。有时是他评而自改,这些都是卓有成效的。因为经过半年多以来的练习,学生们已熟知评改作文的框架,自己作为一线作者,加上自己的阅历,足够给自己的文章做周到的分析。找出不足之后,就是认真的修改和润笔,争取对这些缺点做合理的弥补。
自修自改自评的润笔过程可以说是将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是全部。因为学生自评肯定有不完善之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日后对学生的评价和修改中的不足再次指明。
(四)评优奖先
对学生而言,完备的评优奖先制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剂。每周作文经过两次打分后,在下一次的评论之先,我都会在班内就写作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指出他们写作的优秀之处,这样也可供大家借鉴。我还会将优秀者的名字统一写到奖状里,每周一换。最后,多次受到表彰的同学我将对其进行单独的表彰并发奖状。有这样一层激励机制,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热情一直不减。有时我也会将优秀作文者的姓名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也能密切关注到孩子的写作情况。这样,班内班外形成合力,更激发的孩子的写作兴趣。
当然,班内也不乏敷衍应付者。所以,每次表扬过后,我会对不认真写作和修改的学生进行警示,对之施以压力。这些惩罚措施会因人因地而异,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到了今天,我再翻看学生的作文,就感到无比的轻松。里边有老师的两次打分和学生的修改,我只需在他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做批注,希望他们下次写作能够避免这些问题。这样修改作文,学生有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从中慢慢体会到作文润笔的关窍,也学会了写真作文、真感情;我在作文课上也感到得心应手,课下修改作文也感到畅意无比。
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前后打分以及修改,其中的时间问题如何分配是一个关键问题。学生上交作文后,我会迅速对作文进行第一次打分;在语文强化课上或者其他语文课的空余时间里,我会给孩子自由修改作文的时间。当作文再一次收齐,我会给第二次平分,并给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之名,最后在作文课上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这样的评改作文是我个人为弥补自我写作能力不够所采取的手段,其中也不乏缺点和疏漏之处。当然,我也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完善该方面的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质量。

㈧ 教师怎样教孩子写作文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 用生活体验作文的快乐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参加劳动时,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笔者安排了一篇写劳动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帮助父母打扫家务,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达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加以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2 优化作文训练,提升学生的人格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实践、反复练习。所以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体说作文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强调成篇。作文,作为语文课的一种训练,他与数、理、化的作业一样,只是一种练习。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不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去硬套,也不必去用文章应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相当于音乐课的视唱练习,相当于美术课的速写、素描,你能说视唱练习等有什么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吗?但是,通过这些练习,将来,学生就自会唱歌,自会画画。作为练习的作文,同样如此。阅读中渗透写作,陶冶学生的人格。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激流宣泄出来。如在教学《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时,笔者在“日记数量”后的“日记情怀”板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桢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那么,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随后的精读文本中,竺可桢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霎时间,学生情不自禁欲以文字倾诉感情: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
3 要不断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个学生在某篇报纸上投稿成功,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学生写《记一次劳动》,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学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们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笔者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祥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笔者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㈨ 如何教会初中生写好作文

弋阳中畈中学 李雪发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就怕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即使写出来了,也是空洞无主题,更谈不上生动感人,我们很多老师在上作文时,也就随便讲讲要求,不去指导学生怎样去把作文写好,甚至有的老师什么也不讲,就让学生自己直接写,面对老师和学生就作文一事,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作 我们都知道: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首先要喜欢这件事,写作文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我们首先就要让她们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合理巧妙设疑,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利用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讲究教学艺术,增强学习兴趣。 传授学习方法,巩固记忆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教学本来是“教”与“学”的结合,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为学生没有心理上的压抑可以自由的“想、问、讨论”,而这些只有在师生情感融洽才得以实现。所以在授课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不呆板,语言不生硬,课间多和学生打交道。 加强趣味指导,引导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借一些有利学习的书刊。出一些语文兴趣题。激励他们探索语文的奥秘,以便更好的培养学习兴趣。 二 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 让学生满意自己的习作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学习任何一门知识,任何一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教学中不注意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没有掌握学习作文方法,自然会产生情绪,失掉对作文的兴趣。为此要做到:(一)用好课例。课文无非都是例子。学生学习语文,首先以学范文为主。范文是极好的作文范例,不教会学生模仿范文,不重视利用这现存的材料,那是极大的浪费。上海的心理学专家林崇德博士被桂林地区教委请到桂林讲学时,也曾对模仿作文大加推崇。他说:创造从模仿开始,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如何指导模仿呢?模仿训练不宜放任自流,否则收获甚微。模仿训练关键是抓住范文的语言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段描写,并且在分段写时,也注意模仿范文从不同的观察点着眼的写法,把段写好。实践证明,学生只要有范文可仿,各种体裁的文章都仿一仿,他们的作文就容易完成。 (二)引导学生开窍。要使学生能独立写好文章,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文体表达方式的特点,能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开窍,走的是一条说与写结合的道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清晰的思路,明白的语言,灵敏的思维和行象的感知能力。 (三)摘写提高。按照一般作文训练常规,学生一个学期不过做八次到十次作文,这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以强化训练。所谓摘,就是做摘记,五花八门,海阔天空,凡是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都可以摘录并记在心里,最好是卡片形式为主,这样便于分类,使用方便,也为学生以后做学问奠定基础。所谓写,就是写生活、写思想,随时记录或定时写,可长可短,不必拘泥。清朝的顾炎武所作《日知路》,是很好的范例。一般说来,摘录,学生容易做到,而且有不少学生做得非常多;但是,对平时的小写训练,都往往觉得难以下笔。为此,从引导学生写生活,写思想的指导原则出发,带领他们观察生活,实践生活,捕捉思想。比如,教完《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可组织学生观察一下杨梅的鲜果,并且让他们也尝一尝杨梅果的味道。 (四)八奇制胜。要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光训练一般作文方法还不够,为求得出奇制胜之效,以下八个方面的做法,值得追求:(1)奇材(材料新颖、独特),(2)奇情(感情能打动人),(3)奇语(语言优美),(4)奇意(主旨鲜明深刻),(5)奇头、尾(开头新颖、诱人,结尾不落俗套),(6)奇布局(结构富有特色),(7)奇方法(写作技巧高妙),(8)奇批改(自改或改别人的文章有独到生辉之妙)。这八奇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要面面俱到,应灵活运用,以求得好的效果。八奇制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奇批改”,这项训练不仅仅表现在让学生改正错别字、标点误用、语病这些一般性问题,更主要让学生明白通过一两处批改,改出水平,使原文有明显提高。批改的标准可以规定,批改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师生随堂共同批改,教师讲座式批改等。但要注意照顾差生,先带着他学着批改,再让其独立批改。 引导学生批改作文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不仅能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掌握各方面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真正懂得作文的写法,能形成过硬的作文本领,因此,应当把作文批改当作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来重视。 作文指导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几方面的做法。教师们可在此基础上各展才华,努力提高作文指导水平,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阅读全文

与怎么教中学生写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