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意识。教师可举名家作品中另辟蹊径,巧选角度的事例来激发学生。例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将秋天描写得凄凉肃杀,具有感伤的“悲秋”基调,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将秋景描写得那样活泼、美好、壮丽;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描写的是雨中泰山的奇异景色,而姚鼐的《登泰山记》却描写了晴天泰山的瑰丽景色。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其次,在立意上求异创新。作文立意首先要准,进而要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愉悦。中学生在立意时,往往容易拾人牙慧,或平庸肤浅。因此,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引导学生达到立意创新的目的。 1.根据求异思维的流畅性,在审题时,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尽可能挖掘事物的多义性,从中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观点来写作。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一篇满分作文《人生的选择》写得富有新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想建立累累战功由士兵当上了将军,有的人想效仿比尔·盖茨从事高科技发财致富,而我只想当一个平平凡凡的教师,这就是我的最佳选择,我的最佳答案。”由于作者变换角度,使文章新颖独特。 2.根据变通性的特点,对同一话题要引导学生改变思维定势,寻求新的思想的闪光点。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三篇以战国至秦这段史实为议论对象的课文。其中苏洵的《六国论》以“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论点,借古讽今,抨击了北宋王朝对契丹、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弊病;贾谊的《过秦论》通过总结秦兴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以供汉文帝借鉴;杜牧的《阿房宫赋》却从秦迅速灭亡的角度提出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论点,给唐王朝敲响了警钟。同样,对同一作文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剖析,提炼的观点也各不相同。 3.根据求异思维的独特性,对同一作文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落窠臼,去寻求更加精妙的中心。例如,从“有志者事竟成”进行反向思考得出“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分析取得成功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手,得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分析主观因素的重要作用;从“开卷有益”起笔,得出“开卷未必有益”,谈要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读一些好书。 200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要求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中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不诚不信不为过》中写道“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人诚实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可见,为了求新求异,在正向思考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可进行逆向思考,反中见正,异中求新,使立意具有独特性。 第三、在内容上求异创新。一篇佳作,不但要立意不凡,在内容上也要有独到之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掌握的素材不但有限,而且陈旧。爱因斯坦、马克思、雷锋等人的事迹,几乎成了他们写作的“积木”。 要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阐述问题,抒写怀抱,必须时时充实他们的素材库,不断更新写作内容,与时俱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新鲜血液,才能使写作成为“有源之水”。因此,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新的信息,激发学生自己去搜集新信息的兴趣。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提供各种新信息。例如,在平时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媒体中所介绍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来歌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类似这样的材料富有时代气息,可为作文增添亮色。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有的考生以北京的胡同文化,北京自然景观等为题材进行写作,没有翻出新意。而一篇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中写道“汉唐气象、魏晋风度、老庄的飘逸、孔孟的儒雅,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符号;而京剧、北京话、相声更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希望在2008年的‘人文奥运’上,北京能自如地呈现自己的符号。”文章结合北京奥运,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独特新颖,充满着时代气息。 第四、在结构上求异创新。立意新颖,内容不俗,若再加上独特的结构,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结构上求新,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讲究开头和结尾;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方法表现中心,培养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巧妙布局,写好开头和结尾。一般都是强调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和卒章显志。求异思维则要求突破原先的思维定势。古人强调写文章要有个“凤头”,在写作文开头时,要力求新颖、漂亮、吸引人。中学生的作文,开头可用“题记”的形式,可用“母题+标题”的形式,也可采用“引言+正文”的形式结构全文,等等。结尾力求深与新,古人强调文章结尾应为“豹尾”,简明有力,耐人寻味,可采用启迪人心的结尾、诗情画意的结尾、照应开头的结尾、激励号召的结尾,也可采用问句式、引用式、抒情式、点睛式、比喻式、排比式等不同的结尾。具体要根据文体、内容和需要来确定。 结构上求新应注意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在这方面,教师要“下水作文”。例如,先写一篇只有引证法和例证法的短文,印发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别运用正反论证法、喻证法、归谬法、类比论证法等各写一段文字,再先后充实到那篇短文中去,使短文的论点得到多方面的论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飞跃,结构上也有了突破。若写记叙性作文,可采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补叙法、分叙法、详叙法、略叙法、直接抒情法、间接抒情法、先叙后议法、先议后叙法、夹叙夹议法等等。
B.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此看来,创造力是人的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源泉,而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的做法。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指能新颖地、独特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少儿时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孕育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和发问,应多鼓励,多引导,切忌训斥和指责。否则,就会压抑或扼杀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造精神。如果我们鼓励学生多角度换位思考,往往能独辟蹊径。如在指导作文《我的启蒙老师》时,开始学生只想到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我引导学生讨论“老师”的概念范围后,学生思维定势的枷锁被打开了,从而进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启蒙老师”再也不局限在一年级的老师上,他们认为幼儿园的老师,还有小学老师,都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更有同学把一只蚂蚁、一支粉笔、一条蚯蚓、只要是给自己一次启发教育的人或物都当成了自己的启蒙老师。这样学生就摆脱了思维定势的小圈子,从而使思维更流畅,更有创意。二、引导发散思维,鼓励求异创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特点是沿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训练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敏锐地觉察到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要尽兴而写。比如在一次说话课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1+1=?”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同学们思考一会儿,便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1+1=1’因为一群羊跑到另一群羊中是一大群羊。”我不得不佩服同学们的睿智。还有的说:“‘1+1=14’,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再加上一个星期就是十四天”教室里不时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有的答案更奇妙:“1+1=永恒的友谊,它们是朋友间热情的击掌,是孩子们手拉手时脸上的笑意。”“1+1=紧握的两只手,代表着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大团结。”等等,由此看来思维的角度变了,答案就不止一个。学生每一种奇异的答案得到老师及时的鼓励后,积极性更高了。三、创设写作环境,引导学生创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如果离开了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催人泪下的好作品,学生如果没有写作素材就根本写不出好文章。而学生的生活又是极其单调,每天都是学校、家两点一线。在家不是吃饭,就是写作业,要么就是看电视;学校里也是上课、下课。很难找到新鲜的内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写作环境,引导他们动手做、用脑想、用笔写。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从家里自带饮料盒、剪刀、丝线等,让他们利用手中的东西自制作品。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就动手做起来,一节课的功夫,五花八门的小制作就诞生了:什么色彩鲜艳的花篮,天真可爱的小兔,款式新颖的连衣裙,披着金发的洋娃娃,还有奏着音乐的贺卡,真是应有尽有,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写起当天的作文更是得心应手。作文题目也是异彩纷呈:《我创造了美》、《变废为宝》、《快乐四十分钟》、《小小贺卡寄深情》、《月中玉兔下凡了》等等。学生再也不为写作找不到素材伤脑筋了。四、鼓励大胆想象,激发创新热情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如学了《玻璃家族》一文后,同学们了解了“吃音玻璃”、“自清洁玻璃”、“隔热玻璃”、“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设计出品种繁多的新型玻璃:像能唱歌的“音乐玻璃”,能当饭吃的“面包玻璃”,能做成衣服的“柔软玻璃”,自动走路的“滑板玻璃”,还有既能防火,又能防水,还防腐蚀的“多功能玻璃”等等,有了这些奇思妙想,不久的将来伟大的发明家说不定就在我们的学生中诞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C.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贯彻新课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的理念,必须着意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针对作文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一线作文教学实践来谈几点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强调作文主题思想的创新
高中作文教学常常是围绕着高考所考的几种命题形式,同时兼顾多种文体。但无论哪种形式和文体,作文教学首先要强调的莫过于作文主题思想的创新。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核心和本质,统帅着整篇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主题思想的创新,也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指导学生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在文中表现出自我的个性、独特感受和见解,从而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不再人云亦云。具体而言,针对一个作文题目,教师要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如迁移性思维、逆向思维等,从而展开自己的写作。以命题作文来讲,大家的作文题目都相同,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也就成了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针对同一个题目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升发出自己的独特感触,从而成就立意鲜明、有积极性、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主题思想,或大到涉及整个社会、人类或国家,或小到个人的生活经历、奋斗目标或个人修养等,就能够写出典范佳作。
二、着眼于作文素材的创新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强调的常常是作文素材新颖并有创新性。具体到平时的写作教学,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写作选材的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如果能够将独具个性的生活阅历,别人不了解的、典型有代表性并能准确为主题服务的素材,最新的时事热点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必然成就一篇美文。而这些创新性的作文素材往往是佳作的亮点。对于高中生来讲,日新月异的生活不缺少新颖的素材,这也就需要他们能够独具慧眼,匠心独运,从而选择出合适写作的“新”素材。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丰富、实用的信息,引导学生去注意一些鲜有人知晓的材料,更多地通过一些报刊了解新闻时事以积累写作素材,并强调自我生活经验的提炼,从而实现在素材方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独特。这样的作文教学也就无形中让学生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语言表达的创新
古往今来,我国不乏善于锤炼语言的大家,如老舍富有纯正京味的小说语言,鲁迅辛辣幽默的杂文语言,朱自清娓娓道来的散文语言以及赵树理文学作品中的山药蛋气息,这些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语言表达创新的重要性。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身体力行地鼓励作文语言表达上的创新。首先,教师可以作家的经典作品来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性的语言表达。其次,指导学生多向生活学习。多姿多彩的生活,从不缺少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写作时可以多借鉴和吸收。最后,向学生强调创新性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符合语言规范,尽可能在准确的基础上,争取达到鲜明、生动的标准。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更多地在作文中培养创新思维,不仅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分明、表达效果突出,富有艺术性而且富有自我的独特个性,展现出独特魅力。
四、倡导写作方法的创新
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大都已经掌握多种表现手法,如衬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同时,不同的文体往往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创新性地使用写作方法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此,首先要让学生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以更好地抒发自我、表现主题,吸引读者。如记叙文常用的插叙法、倒叙法等,议论文常用到的归纳、对比、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说明文的综合、举例、比较、类比说明方法等。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鼓励学生在灵活、综合运用现有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自创新法,如在写作过程中加入一些偶然因素,以吸引读者,使文章更富可读性、艺术性。
由此可见,写作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和思维能力。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一定要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作文需要创新思维,要适时地将创新思维的培养纳入到作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从对作文主题思想上创新的强调,对选择作文素材上创新的着意,对语言表达上创新的鼓励和对写作方法上创新的倡导等方面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从而碰撞出学生作文创新的火花,这样一来,创新思维的培养才不至于成为空谈。
D.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个性化表达
西湖边的荷花更是美不胜收,每到夏天,荷花就陆续开放,有艳红色的,像一团专熊熊烈火;属有雪白的,像一位白衣少女;有淡粉的;像一个害羞的女孩.五颜六色,真是美极了!
这么多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芬芳迷人;有的杆儿挺得直直的,真像美丽的女军人!
游客们看到这样的景色,不禁被吸引了,怪不得那么多诗句中都写有西湖的荷花呢!
看!这就是西湖的荷花,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无论从多么脏的泥土中出来,它还是那么美丽鲜艳!
我爱荷花作文400字
有人喜欢芳香的茉莉,有人喜欢艳丽的杜鹃,还有人喜欢傲雪的寒梅,但我却喜欢满身是宝的荷花.
夏天,正是荷花盛开、荷叶飘香的季节.
你瞧,河面上那一张张荷叶,翠绿,墨绿,颜色不一,光滑油亮.它们挨挨挤挤,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还有的卷着卷儿.那高高挺立
E.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变通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简言之,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换言之就是指在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式。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特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批判紧密联系。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除了具备思维品质的一般特征以外,它还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征,它是以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产生新思想、新认识为目的的思维过程。它同其他思维形式一样,也是通过抽象和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然而这种思维往往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目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创造性思维活动就是大脑兴奋中心的扩大与转移。爱因斯坦说过“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作为思维元素”的“词语或其他可以用来同别人交往的符号”同有关的逻辑概念相联系的“结合的活动”。①所以旧有知识的重新组合,以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经历存疑、假设、推理、顿悟和验证等几个阶段。其特征是无先兆性、闪念性、朦胧性、短时间内不复现性以及灵感性。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作文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作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很重要的任务。传统的作文课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听写写,根本就没有对学生注重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没有给学生在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改变原本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②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多向性,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使学生思维具有多向性的必由之路。
我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印象最深的是在辅导学生学习了《白杨礼赞》之后,我这样启发学生说:“白杨树是平凡的,它在西北极普通的,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是不平凡的树呢?这反映了白杨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呢?”学生依照课本答:“因为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抗日敌后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了用血抒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是啊,这才是作者写白杨树的真正意义所在!文章开门见山赞美白杨树之后,又宕开一笔描写黄土高原,接着人性化地描写白杨树,最后点明其象征意义。作者这样由物到人,由形到神,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主题才不断深化啊,如果仅仅描写白杨树又有什么意义呢?” 经过我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似乎恍然大悟,(其实我是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由点到面,由面到纵横)我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寓情于理的习作,一星期内交。结果写来的大多数较好,有写桃花的,有写牡丹的,有写杨柳的,有写青松的;其中有一篇题为《我家的破铜烂铁》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概内容是:他家的一堆破铜烂铁一直弃置在一个角落里,一天来了个收废品的,出了一元三角一斤,爷爷不肯卖;过了一些日子另一个收废品的来了,出了九毛五一斤,爷爷仍没有卖,并且不信就卖不了一个好价钱;这样那堆铜铁便一天天地破残下去;后来陆续有收废品的来,但一个比一个价钱低,最后破铜烂铁放置在那里,再也无人问津了。妈妈要扔掉,爷爷坚决不同意,并且重复了他的老信条:我就不信那堆铜铁卖不了一个好价钱。习作写的是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小作者的笔下却被发掘出多义的主题。我把习作拿到班级讨论,集体评改分析其主题思想。结果全班(当然也包括我)经过讨论以后下了这样一个评语:习作批评了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它启示人们只凭老经验、老皇历办事只会越办越糟;它告诫人们要弃旧图新,鼓励人们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它反映了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我请原文作者谈谈构思过程:他说这是由一点联想到其他的结果,也是受《红楼梦》的启发结果。在讲评中我进一步指出某某同学在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如此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不仅是留心生活的结果,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的结果。以此为契机,以后我让学生作文,往往让他们先运用发散性思维确立中心,每次总有一些习作立意较新颖、较深刻。
(二)运用变通性思维观察生活,选取素材。
变通性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因此,变通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一样,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层面。变通性思维就是要求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③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去体验生活、思考问题,是极有益处的,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性;如果能将发散性思维与变通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点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一天,校门前不远处,一棵高大的柳树被风吹折了,我让学生去观察,原来折断的大柳树里有蚂蚁。我让同学们根据这一现象拟题,并确立中心作文,不少学生能从柳树这一角度来拟题,如《枯心的大柳树》、《被风吹折的树》,但很少有人以“蚂蚁”为中心词为题的,立意也是如此,包括有些立意相当不错的。列举两类如下:(1)柳树之大让敬畏,实质腐朽不堪一击;从而把柳树类比为当今社会的恐怖势力以及其他丑恶势力。(2)柳树表面没有坏像,实质内心枯死,因而折断;从而由大柳树体验到人如果内心空虚,理想将破灭,生命也就失去意义。我对他们能用变通性思维构思立意大加赞赏,同时我就立即组织他们再去观察,并让他们多看看多想想,记录下观察结果。后来到了班级我这样引导道:“从柳树来立意是正确的,那么柳树折断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答:“大风和蚂蚁”。“那么能不能从这方面来选材呢?”(实际是要求他们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即运用变通性思维)学生答:“当然可以”。我让他们从这方面立意再写一篇交来,最终有如下两类中心较好:A蚂蚁是践踏生命之本的内患,大柳树之所以不能立于急风暴雨中,乃是因有“蛀虫”,由此联想到社会也是一样,必须清除“蛀虫”。B大柳树折断看似被风吹断的,实际上是因为内部有蚂蚁啃啮内心,如果内部不坏,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柳树也是坚不可摧,由此分析事物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经过我的启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进步很快,遇到一些问题,总能想到问题的方方面面,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在全班已蔚然形成善于讨论、怀疑、评判的学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看似麻烦,但其取得成效是惊人的。我想这种求异性的变通思维习惯的形成,对于学习各门学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在习作评改中积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泛指能够辩证地评估、判断某一事物和现象好坏利弊的能力。辩证批判思维是按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批判,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勇于批判的精神,因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④在组织学生作文的集体评改以及互批活动中,我发现不仅仅要让他们评判自己习作的优劣得失,而且要使他们敢于评判各种“经典”,从而使其逐步使其认识到批判力的重要性。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批判性思维是破除思想认识中功能固著和思维惯性的关键。对于突破聚合思维的束缚,开发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文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优良环节,不贯彻这一原则,作文教学将步入新八股,甚至走进死胡同,当然,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
参考书目:①林森、匡伟玲《中小学教师培训》1995年1期
②岳晓东 龚放《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③王秀树《创造力个性特征的跨文化研究》1999年5期④陈国鹏、宋正国、林丽英、缪小春、桑标《心理科学》1996年7期
F.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二者相结合即是创新思维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即通过作文过程中的“选材——构思——写作——评改”四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选材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选材,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相差无几,而这些还是学生拼命咬笔头东拼西凑得来的。我们的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可歌可泣的事情俯拾皆是,为什么写出来的作文如此糟糕?首要原因是在选材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它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一个多侧面、多元化的复合体,由于作者的能力、心境不同,因而对待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也不一样。学生要在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快速有效地选出切合文题、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材料,非具有发散思维能力不能及。举凡佳作,大都选材精当、见解独到。在选材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作文时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同一题目多体裁。学生在拿到题目后,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皆可写,不必局限于某一体裁。2.同一体裁多立意。
二、在构思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构思是围绕选取的材料,把生活中所闻所感的情境,即直观形象和表象,凭借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加工的过程。
画家对所画的形象要成竹在胸,然后才能进入创作阶段。构思的过程,即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教师要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境界,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身临其境,把选取的材料在头脑中进行组合加工。如布置下作文题目《第一次__》后,有的学生写《第一次骑自行车》,这时候,头脑中的形象思维已经展开,仿佛自己就在操场上在学习如何溜腿、如何上座、如何七扭八歪地摔跟头;有的学生写《第一次炒菜》,自己好像扎好围裙,已经在厨房里开工,择、洗、切、抄,油、盐、酱、醋,色香味俱全的一盘佳肴呼之欲出。
可见,在构思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以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象为基础,以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为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感官和心灵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效率。
三、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选材、构思的准备阶段后,作文进入了写作阶段,即要把头脑中的构思形象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再现,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是人心理活动的外观,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具有条理性和层次感。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我的做法主要有两点:
1.写日记。一篇日记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心灵的一次真诚坦露,学生在记载自己成长历程的同时,培养了语感,增强了表达。
2.做好“作文序列化”工作。要立足于初中四年,整体规划作文教学,明确各年级各学期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力求每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写作训练形成教学合力,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六年级以写事为主,主要培养目标为叙事条理清楚,有故事情节,情节有波澜,主题深刻,详略得当;七年级以写人为主,主要培养目标为写人有特点,选材具有典型性,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能写生动的细节,能灵活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八年级以写景写理为主,主要培养目标为写景有特点,能运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能做到景中有情、景中有悟,会议论,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九年级的作文以综合创新为主。
四、在评改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判断思维能力是指个体能根据事实冷静地思考问题,对别人或自己的成果客观地进行评价分析,辨别优劣。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作文评改中进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完作文后,由课代表送到办公室,教师一本一本批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作文教学要改变由教师批改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我们要求学生写作以落实能力要点为依据,引导老师本着减负而又增效的原则,对作文批改形式、讲评方式等环节进行改革。要求教师把评改与
G.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二者相结合即是创新思维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即通过作文过程中的“选材——构思——写作——评改”四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选材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选材,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相差无几,而这些还是学生拼命咬笔头东拼西凑得来的。我们的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可歌可泣的事情俯拾皆是,为什么写出来的作文如此糟糕?首要原因是在选材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它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一个多侧面、多元化的复合体,由于作者的能力、心境不同,因而对待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也不一样。学生要在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快速有效地选出切合文题、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材料,非具有发散思维能力不能及。举凡佳作,大都选材精当、见解独到。在选材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作文时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同一题目多体裁。学生在拿到题目后,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皆可写,不必局限于某一体裁。2.同一体裁多立意。
二、在构思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构思是围绕选取的材料,把生活中所闻所感的情境,即直观形象和表象,凭借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加工的过程。
画家对所画的形象要成竹在胸,然后才能进入创作阶段。构思的过程,即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教师要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境界,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身临其境,把选取的材料在头脑中进行组合加工。如布置下作文题目《第一次__》后,有的学生写《第一次骑自行车》,这时候,头脑中的形象思维已经展开,仿佛自己就在操场上在学习如何溜腿、如何上座、如何七扭八歪地摔跟头;有的学生写《第一次炒菜》,自己好像扎好围裙,已经在厨房里开工,择、洗、切、抄,油、盐、酱、醋,色香味俱全的一盘佳肴呼之欲出。
可见,在构思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以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象为基础,以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为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感官和心灵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效率。
三、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选材、构思的准备阶段后,作文进入了写作阶段,即要把头脑中的构思形象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再现,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是人心理活动的外观,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具有条理性和层次感。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我的做法主要有两点:
1.写日记。一篇日记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心灵的一次真诚坦露,学生在记载自己成长历程的同时,培养了语感,增强了表达。
2.做好“作文序列化”工作。要立足于初中四年,整体规划作文教学,明确各年级各学期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力求每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写作训练形成教学合力,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六年级以写事为主,主要培养目标为叙事条理清楚,有故事情节,情节有波澜,主题深刻,详略得当;七年级以写人为主,主要培养目标为写人有特点,选材具有典型性,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能写生动的细节,能灵活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八年级以写景写理为主,主要培养目标为写景有特点,能运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能做到景中有情、景中有悟,会议论,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九年级的作文以综合创新为主。
四、在评改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判断思维能力是指个体能根据事实冷静地思考问题,对别人或自己的成果客观地进行评价分析,辨别优劣。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作文评改中进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完作文后,由课代表送到办公室,教师一本一本批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作文教学要改变由教师批改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我们要求学生写作以落实能力要点为依据,引导老师本着减负而又增效的原则,对作文批改形式、讲评方式等环节进行改革。要求教师把评改与指导合二为一,通过评改范文指导学生如何落实写作能力要点,增强写作指导的真实性、直观性、针对性。批改方式上以学生自批、互批为主,组织学生根据教师评改示范与写作能力要点,评改自己或同伴的写作的初稿。另外,学生进行二次改写之后,还要进行自我总结,对照两次写作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进,并且采取同伴互赏的策略,给学生的作品找更多的读者,让同组或同班同学采取跟贴的形式,在作文稿纸上交流思想情感,增强写作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作文训练中,文章创作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只有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H. 谈谈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却不悔相思。一见钟情是我对你,一见不钟回情是你对答我。情窦初开的自己在一次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了你,我不曾想过,之后你会一直出现在我梦里。在看到你的那刻,我知道了什么叫心动,当那个白衣少年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知道,我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不谙世事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