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生怎样写好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1.写自己错的题复目为什么会制错的原因。
2.自己同过这次考试有什么经验。
3.下次考试如何对待,会怎么做,比如什么细心什么的。
例如:这次考试,我因为粗心大意也丢了不少分数,一个是没有看清题,另外一个就是计算失误。这些都是不该丢的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意改正,争取在下次考试中不再范类似低级失误,把成绩提高一个新台阶!还有我通过此次考试,发现了我许多知识没有掌握好掌握牢,没有彻底弄懂弄会,我要在以后学习中尽快补起来!!
例如:这道题是考XX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属于XX,我做对了或做错了;
从整份试卷来看,我对XX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而XX知识点还未够熟练;
知道正确答案后,发现有哪些是自己真正会做的,而哪些是运气用对了;
做错了的题现在哪些是弄明白了,哪些仍然未明白,等等
Ⅱ 写一篇关于高中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
☜夜乄微凉☞ 14级 2010-05-01
期中考试各科的成绩陆续出来,以下是我觉得应该反思和改进的几个方面。
对于总体科目来说,主要拉分科目还是集中在数理化三门上,而我认为,从各科卷子上分析,问题主要出在两方面上
1.概念方面
2.学习的知识不扎实.
对于问题一,首先在平常学习中,做作业,上课,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及时解决,到了临近考试反而会觉得自己在概念方面问题并不是很大,甚至没有问题,总会把概念放过,而往往考试中很多相对难一点的题,归根到底都是考察概念的灵活运用,别的同学因为每一课时都一点一点的把概念吃透,知道消化成真正自己的东西,坐起这种题来,就更加的得心应手,而这种题往往在选择填空题更多一些,选择填空一般都是最容易拉分的,一道题就三分而这些把概念吃透的同学,做起选择填空就更快,从而节省时间去一一攻克后面的相对难题,而我每次都是由于概念不熟,而在选择填空浪费很多的时间,而且准确率还不高,做选择填空就要浪费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看来就没有时间去细想后面的大题,恶性循环,由于时间不够而造成自己紧张,后面不该错的也都错了.就这种问题来看,我觉得老师原来期考以前给我们的那种选择填空专练对我比较合适,即让我熟悉概念,又把我做选择填空的时间缩短,提高准确率.
问题二,更通俗话来说就是.不细心可是归根到底看来,就是学习不扎实,对每一课时的掌握,不是那么的精细, 而这种问题,我觉得主要的改进方式,就是多去问老师问题,让自己尽量做到没有细小问题存在.
这两个问题的改进办法,都是老师您平时对我们所说的,可对我而言,我觉得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两种改进方法进行到底,坚持下去,每次定了目标,刚开始很好实施,但一旦过了那个新鲜劲两三天以后又是很难坚持下去,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上了高中以后,学习到的知识难了很多,而我好像还没有真正进入高中不同于初中学习状态,还是像初中一样的办法去学习,初中好像运用那种突击的办法还适用,考试前突击一个礼拜考试照样可以考的还不是很差十几二十名,可是到了高中就算突击两个礼拜,也还是没用,这一点也是我所需要改进的。
文科方面英语现在是最大问题了,前两个月我一直都觉得英语底子好不用太在意,可是这次终于把问题暴漏的一清二楚,书上的知识太不扎实,而又没有进一步的改进,所以从下半个学期开始,一点要开始按照老师说的办法一点一点做吧,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追上前面同学的脚步吧。
时间还在继续,没有一点时间让我来悼念已经过去的时间,只有继续向前努力罢了。还需努力!
Ⅲ 初中教学质量分析怎样分析
初中教学质量分析怎样分析
一、情况分析:
初一年段学生总体成绩比较理想,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得满分的学生人数不够多等问题。
初二初三年段成绩不尽如人意。
由统计情况看,后面大题失分较多,失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双基薄弱,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
(2)、数学思想方法深入不够,学生不能自觉运用适当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3)、答题技巧和答题策略欠科学,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知识水平。
(4)、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5)、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二、教学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2.强化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虽然运算能力也属于基本技能,但我们把这一条单独拿出来,重点强调,就是因为运算问题是考试的大问题,成败在于运算。要解决这个问题,平时必须扎扎实实地下功夫,对学生的平时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推断合理。计算能力,有时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计算意识。是要靠平时的点滴训练积攒而成的。
3.研究学情,寻找得分点
平时除了注意学生的学力发展之外,不能不关注一些应试技巧,一些得分点,有以下几个我们不可忽视的方面:
(1)学生书写和表达的规范性。
(2)解题速度和解题时间分配的合理性。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规范解题过程。
4、关注生活,加强应用
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学生平时关心生活,关注社会。
5、科学训练,规范解题
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利器。建议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解题步骤和解提各式的规范要求。保证学生考试时会做的题不丢分。
总之,综观初中数学,有各种教法,但都有一个前提,就是适合自己的学生和学情,从学到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师生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Ⅳ 怎么进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1、试题方面:试题是由总校统一组织命题,就整个试题而言,除个别科目考题偏难,(选题角度的不同)偏易外,其余基本都体现了目前考试命题要求:注重基础、体现能力。
2、成绩情况:从总体成绩上看,大部分学科与上学期相比都有所提高,各年级优秀率有所提高,及格率明显增加。
3、考试所暴露的问题:
①学生基础差
各年级都存在着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同班学生中,单科成绩差距太大,个别学生单科成绩个位数。例如:六年级的英语低分率较高,达到18%,三年级的数学、英语都在20%以上,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太差。
②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态度问题
各年级都存在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没有养成在学习新课之前预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求取新知识的习惯,学习浮于表面,敷衍行事,不能静心去学习,致使一些常见的应该熟知的知识不能正确解答。
③审题能力
试题的入题深度的确定和入题方法的选择,决定了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大部分学生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勿忙审题,甚至说匆忙做题,就连基本的思考过程都没有,或失之于思维方法偏颇,或失之于入题角度不正确,或失之于完成过程草草。答题语言的组织,缺乏准确性和逻辑性。前言不搭后语。
Ⅳ 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 传统考试统计理论的不足
个体差异的普遍存在使“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学的理想教育原则。虽然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把表达思想不清楚的天才与表达思想清楚的白痴区分开来——表现为前者通过运算和结论,显示出对科学的深刻体会,但不大能够‘说出它是怎样的’;后者看上去充满恰当的词汇,却没有相应能力去利用这些词汇所代表的观念;亦即好的教育工作者凭籍其多年教学经验很快会对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做出判断。但借助于正式的测验却往往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当今的学绩测验及智力测量主要是以再认或再现方式测量学生能够有意识提取的外显记忆知识以及对这种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对学生的内隐学习与内隐记忆等无意识加工能力则很难测出,但这种内隐加工能力却又确实存在,且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基本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对这种加工能力的测量将有助于对学生的全面理解与因材施教,因为测评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贴上优劣的标签,而是为了将儿童置于合适的教育环境中,尽可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在加强外显记忆能力训练的同时注意开发其内隐心理潜能,多方位、多侧面地进行综合培养。
经典的测验理论在整个测验的水平上分析测验结果,忽视了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项目反应模式,混淆了相同测验分数所包含的不同性质的特征。有研究表明,相同数目的正确反应很可能是由于不同反应模式的结果,而这种反应模式的差异恰恰反映出真正的心理特征或某种心理定势。现代测量理论中的潜特征理论及其发展即项目反应理论则力图克服这一缺点,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测量结果与那些不可直接观察测定的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 专门化统计分析工具的缺乏
由于考试统计学是一门集教育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而目前市场上的统计分析软件面向各行各业,单用于教育统计有很多的功能浪费及功能不足,且分析结果过于抽象,不能深入浅出的阐明给使用者。因此,设计出专门化的考试统计分析工具,就成了提高考试质量的当务之急。
(三) 项目反应理论的崛起提供了数据分析的新工具
70-80年代,在测量理论中,最显著的进步是项目反应理论的应用,它是继经典测量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的测量里程碑。项目反应理论之所以优于经典测量理论,在于它克服了后者分析数据对“考分=能力”的局限,而将能力看作是一个潜在的变量,又将项目的难度、区分度等重要参数看作是项目本身的固有特性,独立于被试团体。目前该理论主要应用于客观性考试、试题库的建立、不同团体被试在不同测验中能力反应的等值化、跨文化比较等多种测量领域。在发达国家的人才测评数据分析中,项目反应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分析工具。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首先介绍从宏观层面运用传统教育统计方法分析试卷,将试卷质量及学生整体水平的反馈信息提供给教学管理者,帮助其改进教学工作与决策。其次,针对传统教育统计方法的弊端,从微观层面进行试卷分析。运用项目反应理论,重视学生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通过项目反应模式的差异突破“考试=能力”的局限,反映出学生真正的心理特征或某种心理定势,对试卷分析结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能提供更多的有关日常教学情况的信息)的目的不仅在于要诊断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审查、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试卷的宏观分析
一、试卷宏观分析的需求分析
测试可以在短时间内,省时省力地获得有关教学的大量信息,有助于教学管理者作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决策,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的通过考试对教学措施进行检查和研究,是管理者改善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者掌握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具体帮助、指导和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教学管理者与学科教师通过对试卷的宏观分析,可以把握学生集体知识水平、集体走向等重要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试卷宏观分析案例
本层面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试卷分数的总体分布形态,平均值,总体难度,差异系数,偏态量数,标准差及其频数与频率分布,试卷难度及区分度分布,试卷总体构成差异,试卷信度,试卷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等。
本案例对上海市复旦中学高一(2)班第二学期期末成绩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用进行了全距、标准差、中位数、频数分布、试卷难度、试卷信度、试卷区分度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全距
全距是一群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它指的是两个极端值间的全部差距,常用符号R表示:
(2.1)
用全距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或差异程度,如果全距R比较大,说明考生的考分差异较大,如果R比较小,则说明考生的考分比较集中,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能够再就试题的平均得分进行对比,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全体考生该知识点掌握的水平高低。
由表中数据,数学试卷的全距为77,可见学生该科目考试成绩差距较大,而数学平均分为70.2708,说明总体水平较好但差生过差,要提起注意。而语文、历史和政治的全距较小,平均分也较高,说明总体水平较好,学生间差异不大。这也体现了理科与文科的差异。
(二)标准差
表示变量值与其平均值离散的程度,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平均状况的数字指标。在考试中可以用来衡量学生成绩的差异程度[3],以便来对此次考试的区分程度有大概的了解,计算公式为:
(2.2)
式中,S为标准差; 为各观测值; 为平均数;N为观测值的个数。一般情况下每次考试的标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间比较恰当。如果标准差小于8分,说明成绩分布较为集中,试卷区分度太小,中等难度的题目偏多;标准差如果大于16分,则说明成绩过于分散。
考试的标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间比较恰当,因此数学和外语考试的成绩分布正常。而政治、语文、物理、化学、历史的成绩过于集中,说明试题的区分度不够好。
(三)中位数
中学的成绩通常采用百分制,因此考试成绩分布并不会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所以一般不采用众数这一统计量,而采用中位数计量。其公式为:
中位数位置= (2.3)
以数学试卷为例,众数为60,中位数为71。说明考分出现最多的是60分,处于中间位置的分数为71。这表明试卷难度适中,稍偏低。而外语试卷中位数为56.5,说明试卷偏难,学生普遍成绩较低。历史试卷中位数为90,相对简单,学生普遍分数较高。
(四)频数分布
一般情况下,考试分数接近正态分布,但在实际考试中,考试成绩有以下四种分布形态(如图所示)。反映出试题质量信息各自不同
图2.1 频数分布图
其中,A图反映出试题难度分布正常;B图中,正态分布反映出低分人数较多,平均分较低,说明难度大的试题占分比例较大;负偏态分布说明高分人数较多,平均分较高,难度小的试题占分比例较大;C图中,高峰形频数分布表明学生分数集中在平均分周围,中难试题占分比例较大;平峰形频数分布表明学生分数差异较大,易、中、难三类试题占分比例接近;D图反映出高低两类分数集中,试题难度梯度大,中难试题占分比例较小。
以数学试卷为例,全班48人的分数频数分布图如下:
由图可知,数学试卷考生分数频数分布为负偏态分布。说明高分人数较多,平均分较高,难度小的试题占分比例较大;绝大部分考生分数在60~80之间;从10~20到40~50有断层,即没有考生成绩在20~40分,说明差生过差,应特别提起注意。
Ⅵ 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说具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