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中学有个叫王守峰的老师,谁能提供一下他的照片,或者能有电话,或者学校的电话联系
人肉搜索下吧
Ⅱ 青岛七中资料
青岛的女子教育已有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诞生女子学校较早的城市。当外国军舰的炮口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于19
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不得不实行“新政”,其中包括改革教育、振兴女学,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向来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女子学校兴起之路是缓慢而步履艰辛的。
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和自由港后,外侨来青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携妇将雏、漂洋过海到青岛从政或经商,对于子女教育尤为重视。于是延续欧洲教育制度的男女分校教育应运而生。据1924年《胶澳商埠教育汇刊》记载:青岛最早的女学于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建立,称天主教女子学校。
当时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有教员12人都为天主教的修女,学生80多人,大都是外籍侨民之女,实行寄宿制,学费350余元。其学费的昂贵在当时老百姓眼里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的教学以英国教育为标准。(提起英国天主教女子寄宿学校,令人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小简爱饱受虐待和歧视生活了十年的罗沃德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以陶冶品性,养成适应他日社会各阶级之妇人为宗旨”,所学科目有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德语外,还对家事教育特别注重,像家政学、裁缝、刺绣、绘图、编织、烹饪、速记、音乐等科目都要学习,以培养欧洲式淑女作为教育模式。
1905年青岛第一所女子中学———美懿书院设立。美懿书院又称淑范女学,是德国和瑞士基督教同善会创立,最早附设于礼贤书院,1910年从礼贤书院迁出,独立成为女子学堂。当时的教员仅4人,德籍和中国籍女教员各2名,学生20人。1915年停办。日本占领青岛后,于1916年4月创办了青岛高等女校,校址在原德华高等学堂内,学制3年,相当于高中学历。课程有修身、日本语、汉文、数学、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家事、缝纫等,后迁址于若鹤山下(即今天的贮水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著名的女子中学有3所———公办的青岛女中、私立文德女中和私立圣功女中。这些女校培养了不少具有新文化思想的女性,原青岛市副市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兹心是文德女中学生,著名的微循环专家修瑞娟曾经是市立女中的学生。女校学生很多还是体坛骁将,成为青岛体育界出类拔萃的女运动员。青岛最早的女子排球队和女子篮球队都产生在这3所女子中学。
女中任教的教师好多也是知名人物。1932年陈翔鹤来青岛市立中学任语文教师,同时在市立女中兼课。1934年老舍先生的夫人胡薭青在市立女中任教。1935年左联创始人之一、作家孟超曾受聘于青岛文德女子中学任初中国文教师。1932至1934年,许地山夫人之胞妹周铭洗任青岛圣功女中校长。
当然,能够上这3所女校的女学生都有优越的家庭和生活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经过这3所学校培养的名媛淑女,婚姻上就有了攀龙附凤的砝码。还有的更是中学一毕业,就找个好人家嫁了,成为“幸福”的全职太太。建国后,市立女中改名为青岛第二中学。1952年11月11日,青岛私立中学由国家接收,圣功女中改为青岛第七中学,文德女中改为青岛第八中学。
青岛的女子教育已有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诞生女子学校较早的城市。当外国军舰的炮口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于19
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不得不实行“新政”,其中包括改革教育、振兴女学,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向来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女子学校兴起之路是缓慢而步履艰辛的。
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和自由港后,外侨来青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携妇将雏、漂洋过海到青岛从政或经商,对于子女教育尤为重视。于是延续欧洲教育制度的男女分校教育应运而生。据1924年《胶澳商埠教育汇刊》记载:青岛最早的女学于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建立,称天主教女子学校。
当时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有教员12人都为天主教的修女,学生80多人,大都是外籍侨民之女,实行寄宿制,学费350余元。其学费的昂贵在当时老百姓眼里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的教学以英国教育为标准。(提起英国天主教女子寄宿学校,令人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小简爱饱受虐待和歧视生活了十年的罗沃德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以陶冶品性,养成适应他日社会各阶级之妇人为宗旨”,所学科目有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德语外,还对家事教育特别注重,像家政学、裁缝、刺绣、绘图、编织、烹饪、速记、音乐等科目都要学习,以培养欧洲式淑女作为教育模式。
1905年青岛第一所女子中学———美懿书院设立。美懿书院又称淑范女学,是德国和瑞士基督教同善会创立,最早附设于礼贤书院,1910年从礼贤书院迁出,独立成为女子学堂。当时的教员仅4人,德籍和中国籍女教员各2名,学生20人。1915年停办。日本占领青岛后,于1916年4月创办了青岛高等女校,校址在原德华高等学堂内,学制3年,相当于高中学历。课程有修身、日本语、汉文、数学、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家事、缝纫等,后迁址于若鹤山下(即今天的贮水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著名的女子中学有3所———公办的青岛女中、私立文德女中和私立圣功女中。这些女校培养了不少具有新文化思想的女性,原青岛市副市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兹心是文德女中学生,著名的微循环专家修瑞娟曾经是市立女中的学生。女校学生很多还是体坛骁将,成为青岛体育界出类拔萃的女运动员。青岛最早的女子排球队和女子篮球队都产生在这3所女子中学。
女中任教的教师好多也是知名人物。1932年陈翔鹤来青岛市立中学任语文教师,同时在市立女中兼课。1934年老舍先生的夫人胡薭青在市立女中任教。1935年左联创始人之一、作家孟超曾受聘于青岛文德女子中学任初中国文教师。1932至1934年,许地山夫人之胞妹周铭洗任青岛圣功女中校长。
当然,能够上这3所女校的女学生都有优越的家庭和生活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经过这3所学校培养的名媛淑女,婚姻上就有了攀龙附凤的砝码。还有的更是中学一毕业,就找个好人家嫁了,成为“幸福”的全职太太。建国后,市立女中改名为青岛第二中学。1952年11月11日,青岛私立中学由国家接收,圣功女中改为青岛第七中学,文德女中改为青岛第八中学。
Ⅲ 青岛第七中学怎么去
地址是青岛市南区德县路27号,乘坐2路5路301路等车在天主教堂附近下车即是。
Ⅳ 青岛市黄岛区辛安第七中学电话,急求!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中学(原青岛开发区辛安中心中学),学校创建于1986年,1999年辛安办事处为优化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将办事处内原港头中学、下庄中学、辛安中心中学合并到一起。原校址位于辛安办事处驻地,2008年区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改建新校,2008年10月迁入新校址(位于青岛开发区辛安办事处渭河路与奋进路交界),学校现隶属于青岛开发区教育体育局。
学校占地64。47亩,建筑面积15914平方米。学校现设置34个教学班,教职工123名,在校学生1700余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科学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教育改革先进单位”、“区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先进的校园电视闭路系统、班班通网络系统,教职工智能办公系统,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各功能专用室齐全;建有校园体育馆,室内外篮球、排球场、乒乓球场地和400米现代化塑胶跑道体育场,为学生提供了安全、宽敞的活动场所。
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年富力强的教职工队伍,有中学高级教师13名,中学一级教师31名,获得省、市、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优秀教师近40人;学校有2名教师获评进入“齐鲁名师讲堂”,多名教师出过省、市级公开课。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校全面落实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牢固树立“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之路,现在正进行省“十一·五”课题“掌控式论坛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在“2007青岛科研之旅---走进开发区”中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在“2008青岛市教育发展论坛”和“2010年山东素质教育论坛”中作交流发言,得到了入会专家的好评,引得周边兄弟学校纷纷来我校参观;2009年11月我校王守峰、杨进军老师以“掌控式论坛教学”模式参加了青岛市、山东省优质课评选,其中王守峰分获市、省优质课第一名,且两人被推选入“齐鲁名师堂”。2010年4月份,我校成功举办“全国三大名校语、数、外‘同课异构’暨有效教学展示活动”,我校的“掌控式论坛教学”模式在会上与江苏洋思中学、江苏东卢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同台展示,得到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领导、专家、校长、老师的高度评价,现在已有周边许多兄弟学校到我校参观考察。
富有实践与创新精神的七中全体师生将一如既往地迈好步,走好路,追求卓越,培育yc,实现七中向现代名校的腾飞。
Ⅳ 青岛市第七中学的学校历史
青岛的女子教育已有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诞生女子学校较早的城市。当外国军舰的炮口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不得不实行“新政”,其中包括改革教育、振兴女学,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向来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女子学校兴起之路是缓慢而步履艰辛的。
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和自由港后,外侨来青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携妇将雏、漂洋过海到青岛从政或经商,对于子女教育尤为重视。于是延续欧洲教育制度的男女分校教育应运而生。据1924年《胶澳商埠教育汇刊》记载:青岛最早的女学于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建立,称天主教女子学校。
当时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有教员12人都为天主教的修女,学生80多人,大都是外籍侨民之女,实行寄宿制,学费350余元。其学费的昂贵在当时老百姓眼里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的教学以英国教育为标准。(提起英国天主教女子寄宿学校,令人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小简爱饱受虐待和歧视生活了十年的罗沃德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以陶冶品性,养成适应他日社会各阶级之妇人为宗旨”,所学科目有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德语外,还对家事教育特别注重,像家政学、裁缝、刺绣、绘图、编织、烹饪、速记、音乐等科目都要学习,以培养欧洲式淑女作为教育模式。
1905年青岛第一所女子中学———美懿书院设立。美懿书院又称淑范女学,是德国和瑞士基督教同善会创立,最早附设于礼贤书院,1910年从礼贤书院迁出,独立成为女子学堂。当时的教员仅4人,德籍和中国籍女教员各2名,学生20人。1915年停办。日本占领青岛后,于1916年4月创办了青岛高等女校,校址在原德华高等学堂内,学制3年,相当于高中学历。课程有修身、日本语、汉文、数学、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家事、缝纫等,后迁址于若鹤山下(即今天的贮水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著名的女子中学有3所———公办的青岛女中、私立文德女中和私立圣功女中。这些女校培养了不少具有新文化思想的女性,原青岛市副市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兹心是文德女中学生,著名的微循环专家修瑞娟曾经是市立女中的学生。女校学生很多还是体坛骁将,成为青岛体育界出类拔萃的女运动员。青岛最早的女子排球队和女子篮球队都产生在这3所女子中学。
女中任教的教师好多也是知名人物。1932年陈翔鹤来青岛市立中学任语文教师,同时在市立女中兼课。1934年老舍先生的夫人胡薭青在市立女中任教。1935年左联创始人之一、作家孟超曾受聘于青岛文德女子中学任初中国文教师。1932至1934年,许地山夫人之胞妹周铭洗任青岛圣功女中校长。
当然,能够上这3所女校的女学生都有优越的家庭和生活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经过这3所学校培养的名媛淑女,婚姻上就有了攀龙附凤的砝码。还有的更是中学一毕业,就找个好人家嫁了,成为“幸福”的全职太太。建国后,市立女中改名为青岛第二中学。1952年11月11日,青岛私立中学由国家接收,圣功女中改为青岛第七中学,文德女中改为青岛第八中学。
Ⅵ 有关青岛第七中学的资料或者教会学校的资料!
就我们学校啊……来教堂后面看看就完了
Ⅶ 青岛七中
青岛的女子教育已有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诞生女子学校较早的城市。当外国军舰的炮口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于19
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不得不实行“新政”,其中包括改革教育、振兴女学,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向来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女子学校兴起之路是缓慢而步履艰辛的。
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和自由港后,外侨来青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携妇将雏、漂洋过海到青岛从政或经商,对于子女教育尤为重视。于是延续欧洲教育制度的男女分校教育应运而生。据1924年《胶澳商埠教育汇刊》记载:青岛最早的女学于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建立,称天主教女子学校。
当时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有教员12人都为天主教的修女,学生80多人,大都是外籍侨民之女,实行寄宿制,学费350余元。其学费的昂贵在当时老百姓眼里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的教学以英国教育为标准。(提起英国天主教女子寄宿学校,令人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小简爱饱受虐待和歧视生活了十年的罗沃德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以陶冶品性,养成适应他日社会各阶级之妇人为宗旨”,所学科目有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德语外,还对家事教育特别注重,像家政学、裁缝、刺绣、绘图、编织、烹饪、速记、音乐等科目都要学习,以培养欧洲式淑女作为教育模式。
1905年青岛第一所女子中学———美懿书院设立。美懿书院又称淑范女学,是德国和瑞士基督教同善会创立,最早附设于礼贤书院,1910年从礼贤书院迁出,独立成为女子学堂。当时的教员仅4人,德籍和中国籍女教员各2名,学生20人。1915年停办。日本占领青岛后,于1916年4月创办了青岛高等女校,校址在原德华高等学堂内,学制3年,相当于高中学历。课程有修身、日本语、汉文、数学、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家事、缝纫等,后迁址于若鹤山下(即今天的贮水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著名的女子中学有3所———公办的青岛女中、私立文德女中和私立圣功女中。这些女校培养了不少具有新文化思想的女性,原青岛市副市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兹心是文德女中学生,著名的微循环专家修瑞娟曾经是市立女中的学生。女校学生很多还是体坛骁将,成为青岛体育界出类拔萃的女运动员。青岛最早的女子排球队和女子篮球队都产生在这3所女子中学。
女中任教的教师好多也是知名人物。1932年陈翔鹤来青岛市立中学任语文教师,同时在市立女中兼课。1934年老舍先生的夫人胡薭青在市立女中任教。1935年左联创始人之一、作家孟超曾受聘于青岛文德女子中学任初中国文教师。1932至1934年,许地山夫人之胞妹周铭洗任青岛圣功女中校长。
当然,能够上这3所女校的女学生都有优越的家庭和生活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经过这3所学校培养的名媛淑女,婚姻上就有了攀龙附凤的砝码。还有的更是中学一毕业,就找个好人家嫁了,成为“幸福”的全职太太。建国后,市立女中改名为青岛第二中学。1952年11月11日,青岛私立中学由国家接收,圣功女中改为青岛第七中学,文德女中改为青岛第八中学。
青岛的女子教育已有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诞生女子学校较早的城市。当外国军舰的炮口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于19
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不得不实行“新政”,其中包括改革教育、振兴女学,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向来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女子学校兴起之路是缓慢而步履艰辛的。
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和自由港后,外侨来青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携妇将雏、漂洋过海到青岛从政或经商,对于子女教育尤为重视。于是延续欧洲教育制度的男女分校教育应运而生。据1924年《胶澳商埠教育汇刊》记载:青岛最早的女学于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建立,称天主教女子学校。
当时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有教员12人都为天主教的修女,学生80多人,大都是外籍侨民之女,实行寄宿制,学费350余元。其学费的昂贵在当时老百姓眼里可称得上是天文数字。青岛天主教女子学校的教学以英国教育为标准。(提起英国天主教女子寄宿学校,令人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小简爱饱受虐待和歧视生活了十年的罗沃德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以陶冶品性,养成适应他日社会各阶级之妇人为宗旨”,所学科目有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德语外,还对家事教育特别注重,像家政学、裁缝、刺绣、绘图、编织、烹饪、速记、音乐等科目都要学习,以培养欧洲式淑女作为教育模式。
1905年青岛第一所女子中学———美懿书院设立。美懿书院又称淑范女学,是德国和瑞士基督教同善会创立,最早附设于礼贤书院,1910年从礼贤书院迁出,独立成为女子学堂。当时的教员仅4人,德籍和中国籍女教员各2名,学生20人。1915年停办。日本占领青岛后,于1916年4月创办了青岛高等女校,校址在原德华高等学堂内,学制3年,相当于高中学历。课程有修身、日本语、汉文、数学、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家事、缝纫等,后迁址于若鹤山下(即今天的贮水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著名的女子中学有3所———公办的青岛女中、私立文德女中和私立圣功女中。这些女校培养了不少具有新文化思想的女性,原青岛市副市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兹心是文德女中学生,著名的微循环专家修瑞娟曾经是市立女中的学生。女校学生很多还是体坛骁将,成为青岛体育界出类拔萃的女运动员。青岛最早的女子排球队和女子篮球队都产生在这3所女子中学。
女中任教的教师好多也是知名人物。1932年陈翔鹤来青岛市立中学任语文教师,同时在市立女中兼课。1934年老舍先生的夫人胡薭青在市立女中任教。1935年左联创始人之一、作家孟超曾受聘于青岛文德女子中学任初中国文教师。1932至1934年,许地山夫人之胞妹周铭洗任青岛圣功女中校长。
当然,能够上这3所女校的女学生都有优越的家庭和生活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经过这3所学校培养的名媛淑女,婚姻上就有了攀龙附凤的砝码。还有的更是中学一毕业,就找个好人家嫁了,成为“幸福”的全职太太。建国后,市立女中改名为青岛第二中学。1952年11月11日,青岛私立中学由国家接收,圣功女中改为青岛第七中学,文德女中改为青岛第八中学。
Ⅷ 青岛市第七中学的介绍
青岛市第七中学坐落于老市区中心地带的市南区德县路27号,西临中山路商版业街,南濒前海风景区权,是一所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现有27个班级编制的初中学校,1996年学校被命名为青岛市计算机特色学校,现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学生行为素质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等方面下了很大力气。
Ⅸ 青岛七中在那
在浙江路天主教堂附近
Ⅹ 青岛开发区第七中学的介绍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中学(原青岛开发区辛安中心中学),学校创建于内1986年, 1999年辛安办事处为容优化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将办事处内原港头中学、下庄中学、辛安中心中学合并到一起。原校址位于辛安办事处驻地,2008年区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改建新校,2008年10月迁入新校址(位于青岛开发区辛安办事处渭河路与奋进路交界),学校现隶属于青岛开发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