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常平镇社保局在哪里
新地址,在土塘,就在黄水职业中学旁边
求采纳
『贰』 东莞市职业学校有哪些
1、东莞市商业学校
东莞市商业学校,由原东城职校与原南城职中两校合并而成。东莞市商业学校将主动适应东莞经济转型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线,紧紧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调整优化专业结构;2012年5月份,东莞市商业学校还申报并通过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
2、东莞理工学校
东莞理工学校始建于1985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经过29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开拓发展,从一所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科为主,财经类专业为辅,并承担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和全市中等职业学生实训等职能的“四位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3、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中学,学校原名东莞市常平镇黄水职业中学。建校伊始,常平籍香港同胞黄水先生捐资200多万元,故学校以“黄水”命名。2001年前附设初中部,2001年秋,初中部撤并至常平振兴中学。2003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复查。
4、东莞市南博职业技术学校
东莞市南博职业技术学校是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广东省教育厅备案,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依托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建有数控加工中心、汽车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PLC实验室、CAD/CAM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服装设计加工中心、会计专业实训室、物流实验室、幼儿教育专业实训室等30多个大型实验实训中心。
5、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原名“厚街专业技术学校”(更改日期:2012-09-25),是东莞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独立的实训大楼,高标准配置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现有家具实训室、酒店实训室、网络实训室、PLC自动控制实训室、财会模拟室等实验、实训室25个,各项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超1000多万元。
『叁』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是中专还是技校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是职业中学,毕业发职业中专的文凭。其归教育部门主管,不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这是和技校最本质的区别。据其网络消息,目前属于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好学校有差学生,差学校有好学生,只要在学校突出,就业还是有保障的,不过中专起点比本科低一些,需要后面加倍努力赶上来
『肆』 常平镇的社会事业
基础教育
常平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已提前实现。该镇有公办学校20所,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16所;民办学校10所,镇村两级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38220万多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升学率达97%;2006年普高就读率57.76%。常平镇20所中小学中,常平中学已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初评,于2008年5月进行终评,黄水职业中学已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常平初级中学、振兴中学为省一级学校;16所小学中,等级学校有12所,其中中心小学、第一小学为省一级学校,其余为市一级学校;市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随着小学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2007年两级办学之后,毕业生合格率等级学校96%以上,其余学校90%以上,达到了省规定的标准。此外,艺术成为常平小学教育的特色,在东莞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获得“一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学生节目在全国小学生艺术比赛中,获得金奖等等。到2007年常平镇初中增加了8个班。作为省一级学校的常平初级中学和振兴中学,近几年初中升学率均超过95%,其中常平初级中学2006年、2007年中考分别超过市平均分18分、16分;全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7.76%,比2002年高出近一倍;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均有100多人考入市属中学,比2003年高出近一倍。2013年常平中学高中招生分数线是565分,在东莞市镇一级学校中录取分数线排在前列,择校生超过了500人。
2006年常平中学高考上大专A线155人,比2002年增长31.4%,增长人数居全市八大校第二位;2004年高考上大专A线181人,比2003年增长16.8%,2004年上本科线143人,录取人数324人,录取率达96%;2005年高考考生录取人数308人,其中大专A线154人,本科78人,重点本科18人。常平中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
成人教育
常平镇政府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东莞东部的职教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中心。黄水职业中学自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中学”之后,又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吸纳了周边多个镇区的生源,对周边镇区起到了较大的辐射和影响作用。该校已形成了以会计、计算机及应用为骨干专业,以物业管理、物流管理为特色专业的专业体系,2006年又开辟了工科校区,增加了汽车维修、模具等工科专业,其中会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汽车维修等几个专业是东莞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是该镇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专业技能考试考点,该镇已逐步成为东莞市东部地区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该镇职中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考试以及参加职教类高考,成绩连年大幅度提高,处与东莞市高职类学校前列。常平镇现有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校址设在职业中学内。该镇职教、成教相互衔接沟通,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构建起覆盖全镇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自2010年来,举办了近1000学员的9个大专函授班,举办了达11000人次的岗位培训班65期,文化技术培训达300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初中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常平职业中学被评为“东莞市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师资力量
常平镇中小学教师人数已发展至1069人,民办教师687人。通过学历进修、骨干培训,业务学习、教学比赛等形式,多渠道地提升教师整体水平。该镇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学历、职称达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均为100%。研究生毕业的有2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20人,在读的有28人。截至2013年,全镇已有20人和4人分别参加市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4人参加国家、省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有6名英语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赴英国培训。在2007年“东莞市学科带头人”评选中,该镇有8位教师入选,占全市近十分之一。在校长、教导主任队伍建设方面,2003年、2004年、2007年,通过四次公选,分别选出了16名年轻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和4名小学教导主任。 建国前,常平镇农村缺医少药(只有个别大村有中医中药铺),流行病十分严重,以天花、疟疾、鼠疫为最。1908年鼠疫,仅袁山贝村死于是疫者有四、五十人。1929 、1939 春天,两次天花盛行,死者极多(常平圩亦如此)。常平最早的医疗单位是积厚善堂(在今常平体育馆侧),约于1900年创办,创始人黄鹏骞,主持人早期袁子森,后期黄云山,该堂系行善性质,赠医施药,经费来源于华侨、绅士捐助。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受惠者极微。光绪32年,屋厦乡人倡办“仁济赠医院”,该院禀县立案。
1938年,由中医谢晋阶(住“广缘庵”)叶耀桑、萧汉光七位善长仁翁接收积厚善堂,组成见行善堂,赠医赠药,并办义祠(在中元街旧农业银行左侧)买下朗贝的开花岭建义冢,施棺殓葬无家可归而病死于义祠者,其经费来源与积厚善堂同。
建国前,常平圩西医有姚秋、麦振廷、叶挺标、周庆钧等,有名望的中医是周树勋、周沛棠、周国宸,此外还有利蟠洲、萧国华、谢晋阶、梁镇伯(外科)等人。
建国初,中西医生都是个人开业,其后由梁介眉、姚秋组成人民诊所,后改称一区人民诊所,李云任所长。1951年5月,由保健、益群、永和三个诊所联合组成保健联合诊所(所址在中元街旧农业银行侧), “四个药箱”起家就是指此事。其原委乃叶挺标、周庆钧、姚秋、梁介眉四位中西医,各自带医药器材、药物,联合部分医生组成联合诊所,业务院长叶挺标,此为东莞第一间乡集体所有制医院,后改称常平区卫生院,即是常平医院的前身。1959年洪水为患区卫生院倒塌,区政府于是在木棆村土名“三兜榄”处兴建今日的旧常平医院。
建国后至60年代农村仍缺医少药,有病要到常平医院就诊,直至1966年合作医疗实行后才有所改观。1964年全镇挑选170 人在司马大队集训,成为农村第一批卫生人员。1965年培训“赤医”(赤脚医生)27 人,当时常平区27 个大队,分设27 个站,称合作医疗站。“赤医”报酬系记工分,社员看病不用付钱(年终结算时,以户为单位,扣除少量医疗费),当时较好的赤脚医生有:司马尹德恩、土塘黄铁坚、还珠沥叶就洪。27 个站中大部分成为后来各管理区卫生站的前身。
80年代,常平有镇级医院一间,乡村卫生站31 间,接生站31 间,接生员38 人,全镇医务卫生人员266 人(内含卫生站医生51 人),其中主治医师10 人。建立全镇卫生防疫网,对新生儿和儿童乙肝预防注射,对结核病及流行病进行全面管治,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天花、疟疾、鼠疫等传染病已彻底消灭。产妇死亡率降到万分之1.1 ,婴儿死亡率在千分之5.3以下。
进入90年代以后,常平镇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常平医院建设为中心,开展医疗、卫生、防疫、保健等工作。1998年,投资6000多万元的常平新医院落成并投入使用。新医院拥有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颅腔、腹腔、胸腔等各种外科手术项目也相继取得成功,内科可治疗多种高难度的高危病例,使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进入21世纪后,常平医院与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多家单位进行交流,并邀请教授前来坐诊,使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依托常平医院开展的全镇的预防保健工作卓有成效。严重危害人民的烈性传染病和慢性病有的被消灭,有的被控制,脑膜炎、痢疾、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职业病等发病率也有了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1998年卫生防疫档案管理达到市级标准,1999年起儿童计划免疫实行电脑管理。2002年底,常平镇儿童计划免疫入册建证率达100%,儿童五苗(卡介苗、糖丸、百白咳、麻苗、乙肝苗等)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和乙脑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在96%以上,儿童六苗加强免疫接种率95%以上。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70/10万,未发生大的食物中毒事件。
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工作逐步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职业体检逐步开展,未发生大的职业中毒事件。慢性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核病纳入了全市结核项目管理,1995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现存麻风治愈康复48人,精神病得到了有效管治。
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和健全农村妇幼保健网,实现了村村有妇幼保健员,村村有妇幼保健站。2002年常平镇(常住人口)全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孕产妇死亡率为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1%;婴儿死亡率8.8‰。2000年顺利通过了全省二级以上医院产科质量评估。
农村卫生建设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新的突破。从2001年8月起在白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试点,至2005年已在全镇范围内设立了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接种、慢病防治、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双向转诊等服务,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6%。
“九五”期间医疗事业得到新发展。以常平新医院为中心,全镇医疗网络已形成。常平医院经不断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该院占地100多亩,建设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医院有医务人员35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7 人,中级职称的53人。开放床位210张,拥有螺旋全身CT机、500毫安X光机、彩色B超、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设备资产总值2074万元,是一家集医疗、保健、 预防、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1999年获“市文明单位”和“市园林式单位”称号。另外 全镇设有31间卫生站,共有乡村医生71人。
在大力发展医疗事业的同时,常平镇对公共卫生事业也极度重视。2003年,常平镇加强城市管理力度,抓好市政管理,成立了常平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并制定《常平镇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常平镇市政道路管理暂行规定》、《常平镇园林绿化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整治了河滨花园,把河滨花园的养护工作以承包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对垃圾清运处理实行有偿服务。加强建筑管理,依法有序地推进违章建筑的整治工作;认真做好工地美化,要求对建筑工地实行封闭管理,施工现场要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增设公厕、垃圾桶、机动扫路车等公共卫生设施,完善垃圾中转站内的卫生设施改造;开展以清除卫生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专项治理;加强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个公共卫生“快速反应网络”,提高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2003年,顺利获得省卫生镇称号。
2003年初“非典”疫情爆发时,常平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把抗击“非典”作为重中之重摆上了议事日程,迅速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单位,制定详尽的防治方案,实行“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一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宣传“非典”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稳定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同时,严格控制外来工返乡和企业招收、辞退外来工,以防潜伏期带病者流动,引致人群交叉感染。二是做好检测监控工作,组织购买了红外线测温仪,进一步加强了对两个火车站、两个汽车站及口岸人流的监控,认真把好源头关,对发现的可疑病情早通报、早隔离、早治疗,切实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迟报。三是保障供给,平抑物价。切实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通过打击伪劣假冒和哄抬物价行为,维护市场物价稳定。“非典”疫情期间,全镇无发现一例疑似或“非典”病例,确保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5年,常平镇建立健全镇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了重大疫情的防控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铁路
常平铁路枢纽分设东莞站、东莞东站和东莞铁路口岸。东莞站、东莞东站原为常平站、常平东站,1997年底经国家铁道部门批准更名为东莞站现名;东莞站是广深线中途的二级大站,设有东莞铁路口岸,原为东莞常平铁路客运口岸,是1994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口岸,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更为现名。东莞站客运口岸每天有56班列车停靠,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多人次,1997年5月19日开通的京九、沪九直通旅客列车在这里查验出入境,开通初期每天有一对列车,2002经该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共55万人次;东莞站货场设有铁路货运口岸,货运能力250万吨,国际集装箱可编组专列,查检后直接发往香港。东莞铁路口岸于199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口岸。东莞东站于1997年1月18日开通客运业务,于1997年4月开始发江西九江直快旅客列车。从东莞东站可以直达北京、南京、成都、南昌、阜阳、衡阳、长沙、岳阳、汕头等大中城市。2002年每天有43班次,日经客流量2万多人次, 2007年春运从2月3日至3月14日,共40天,节前公路客运疏送返乡旅客 90063 人次,铁路疏送返乡旅客 502338 人次,节后疏散火车东站回流旅客 1477030 人次。
口岸运输
常平镇是中国南方新型的铁路枢纽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交汇于此,是中国铁路上唯一同时拥有大型铁路口岸,铁路客运口岸的城市。每天有140多班次列车在常平停靠,年接送旅客1500多万人次,口岸出入境人数60多万人次。 银坑森林公园是常平镇比较知名的旅游景点。
『伍』 东莞市有哪些职业学校专读幼师的.
可现在我想直接去读幼师可以吗?? 答;完全可以,
只要初三毕业证,
要学校交的一切费用,
请你同东莞市教育局职成教育处联系他们的电话,
可以通过电信的114查讯台就清楚了,
你会获得满意的答复.(请快一点)
『陆』 东莞黄水职业中学的详细确切地址和邮编是什么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东大道167号
523571
『柒』 东莞市常平镇黄水职业中学能取得大专文凭吗
那时学校不是学院,如果距有成人学校除外
『捌』 黄水学校是公利还是私利
公立。东莞市常平镇黄水职业中学创办于1992年,隶属于常平镇人民政府;2007年收归市管,现为东莞市教育局直属职业高级中学;2003年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玖』 离东莞常平镇漱新村比较近的公立小学有哪些
普通中学
东莞中学 东莞群英学校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级中学
市实验中学 东莞中学初中部 虎门中学 东莞市第一中学
常平中学 可园中学 大岭山新风中学 大朗中学
万江中学 玉兰中学 东坑中学 企石中学
寮步中学 南城中学 东城高级中学 清溪中学
塘厦中学 樟木头中学 虎门三中 沙田中学
大岭山中学 长安实验中学 常平振兴中学 石龙中学
长安中学 横沥中学 沙田广荣中学 大朗一中
低涌中学 黄江中学 厚街中学 万江三中
石碣中学 石碣崇焕中学 凤岗华侨中学 塘厦二中
石龙三中 石龙二中
普通小学
莞师附属小学 莞城运河小学 大朗中心小学 桥头中心小学
莞城建设小学 高步中心小学 塘厦中心小学 横沥中心小学
樟木头中心小学 东城中心小学 南城阳光一小 南城阳光中心小学
南城阳光第五小学 东坑中心小学 莞城实验小学 长安中心小学
莞城中心小学 虎门大宁小学 樟木头实验小学 常平第一小学
黄江实验小学 南城阳光一小 高步东联小学 长安厦岗小学
寮步石龙坑小学 黄江梅塘小学 虎门北栅小学 寮步横坑小学
樟木头实验小学 虎门镇口小学 凤岗雁田小学 凤岗端风小学
大岭山向东小学 企石东山小学 长安第一小学 大朗镇实验小学
大朗巷头小学 大朗镇鸣凤小学 大朗新民小学 谢岗南面小学
麻涌大盛小学 大岭山新塘小学 凤岗中心小学 凤岗油甘埔小学
凤岗官井头小学 凤岗镇田学校 茶山二小 塘厦一小
寮步西溪小学 大朗三星小学 大岭山第五小学
职业学校
塘厦理工学校 常平镇黄水职业中学 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 东莞东城职业高级学校
南城职业中学 大朗职业中学 东莞理工学校 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 市经贸学校 石碣职业中学 凤岗职业技术学校
大岭山职业技术学校 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长安职业高级中学
幼 儿 园
凤岗中心幼儿园
高等教育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电视大学
民办教育
东华高级中学 东莞市光明中学 东华初级中学 东莞南开实验学校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市光明小学 东华小学 岭南学校
石碣新民学校 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华师大嘉玛学校 御花苑外国语学校
虎门外语学校 塘厦水霖学校 新世纪英才学校 南城宏远外国语学校
沙田东方明珠学校 北师大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塘夏水霖学校 南城星河学校
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 厚街海月学校 东莞东晖学校 清溪晨光学校
『拾』 常平黄水职业中学
黄水职业中学建于1992年,起初叫常平职业先修学校。建校伊始,常平籍香港同胞黄水先生、任兆和先生等捐资300多万元,因黄水先生捐赠数额较大,故学校以“黄水”命名,成为东莞唯一一所侨资办学职业学校。建校初,学校占地面积为54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全校8个教学班(其中职高部有2个,初中部有6个),在校学生381人,教师40名。2001年8月,初中部撤并到常平振兴中学,成为全日制职业高中。
办学十年来,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坚持“厚德、博学、崇美、求新”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开拓、勤奋、求实”的校风、“善为师表、启迪疏导”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善思好问”的学风,建立起“以地方经济为轴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质量为根本”的办学运行机制。学校荣获广东省侨资办学二等奖,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两次荣获东莞市职业教育质量评比一等奖,四次被评为东莞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目前,该校已发展成为规模大、质量高、声誉好、办学设施完善、办学行为规范的东莞东部最大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 2003年3月顺利通过了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验收。 联系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东大道167号交通线路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