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文档: 内蒙古凉城县县情 格式为TXT
日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 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列第 91 位,同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 县(市),这标志着凉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 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 4 亿斤以上,跻身内蒙古 28 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县农作物完成播种面 积 95.46 万亩,粮食总产量达 4.21 亿斤。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 农业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凉城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同时凉城县工业经济 发展也很迅速,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 以岱海电厂为龙头的电力工业,是推动凉城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且第三产 业旅游业也在健康的运行着。 关键词:凉城县、经济、发展、繁荣、未来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3858.3 平方公里,总人口 26 万人。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 6000 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的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 要地区。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 弓坝河)而得名。 “十一五”以来,凉城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电力、制酒、化工、建材、农畜产 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凉城县委、政府重新审视县情,充分发挥资源、地域和人文 等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坚持以岱海电厂和环岱海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为龙头,以 关联产业为重点,构筑新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开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 济为主导转变,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 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在未来的“十二五”内,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 筑“一个旅游中心”,打造“三个产业基地”,创建“一个宜居城市”。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凉城县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未来的 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调研,有关单位也为我们提供了详细资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十五”末,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市第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在第五届全 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第一次进入了西部百部县行列,名列第 91 位,同时进入 了全国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县 GDP 年均递增 9.5%,人均 GDP 达到 2.24 万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 15.5%,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 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递增 10.2%和 12%;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5 年的 24:53 :23 优化为 2010 年的 19 :51:30。2010 年,全县 GDP 预计完成 55 亿元,财政收入预计完成 4.31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 22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 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完成 13188 元和 5655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 12.3 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 3.5%以内;单位 GDP 能耗预计为 1.0461 吨标煤/万元;二 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计在削减当年增量的基础上分别减排 856.4 吨和 52.3 吨。 1 *【作者简介】石磊,学号:10151130,数学与统计学学院,10 数学类,指导老师:李辰星 1 (2)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有效提高 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 4 亿斤以上,跻身内蒙古 28 个产粮 大县之一。全县 19 个品种、95 万亩农作物全部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初步形成“岱 海镇绿色种养园区、滩区高效种养园区、山区特色种养园区”三大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 地。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比重不断提高,以滴灌、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粮 食年产量稳定在 4 亿斤以上;建成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1 万多亩,年产新鲜蔬菜 4 亿斤;完 成马铃薯膜下滴灌 2 万亩、覆膜马铃薯 6 万亩,马铃薯年产量稳定在 8 亿斤以上。2011 年, 全县播种面积 96 万亩,其中玉米 38 万亩,马铃薯 36 万亩,新增保护地蔬菜 0.5l 万亩(温 室 0.11 万亩,大棚 0.4 万亩),甜菜 2.8 万亩,优质杂粮杂豆 4.2 万亩,油料 4.5 万亩, 其它 1.5 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8l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84.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12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12.6%。计划实现粮食总产 4.8 亿斤。 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农业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凉城县 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全县肉羊存栏达 54 万只,奶牛存栏达 6.96 万头,为“乌 兰察布市第一奶牛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 60%来自畜牧业,养殖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发家 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已发展奶牛基地乡镇 7 个、牧场 4 个、养殖小区 40 处、专业村 135 处;建成肉羊养殖小区 41 个、专业村 210 个,专业户 2.2 万户,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特别是投资 2.97 亿元建设的集饲草加工、乳品生产、奶牛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 ——海高牧场,全面加快了凉城县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引进的乳业龙头海高牧业,进场奶牛 达到 5000 多头,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 15 处,六月末奶牛存栏 8 万头,日产鲜奶 500 吨, 成为全市第一奶牛强县;此外,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饲养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畜牧业科 技含量,实现了畜牧业由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迅速转变,共建成奶牛冷 配站 160 座和标准化羊人工授精站 41 处,完成牛冷配 4.3 万头,肉羊人工授精 11 万只,良 种改良率达 98%,通过畜种改良,全县牲畜数量大幅度增加,牲畜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 成了“乡乡有点、遍地开花”的畜种改良生产格局。而且,建成肉羊养殖小区 9 处,六月末 肉羊存栏 67 万只,年出产羊肉 1 万多吨;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 15 处,年出栏生猪 14 万口, 出产猪肉 7000 多吨。 此外,建成枫叶林业、海高牧业、马铃薯精淀粉厂等 12 个企业,打造出“宁朔牌”老豆腐、 “茸羊”牌羊肉、“鑫江”牌葫油、“厂贡梁”小米、“岱海秋红”苹果、“田也”小杂粮等具有地区特 色的农字号品牌。培育专业协会 31 个,发展农村经纪人 300 多名、贩运队伍 1.5 万多人。 (3)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以岱海电厂 为龙头的电力工业,已形成 240 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发售电 70 多亿度,并完成二期 工程建设。乌兰水泥厂粉磨站一期工程已完成征地、设备订购工作。培育壮大了日盛集团, 成为全区第二大民爆企业。岱海镇草块加工厂、麦胡图镇饲料厂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势 头良好,产品深受周边消费者欢迎。鸿茅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在察哈尔工业园区新上了生 物制药项目。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榴子石生产线。农畜产品加工以马铃薯、杂粮杂豆和油 料加工为主,年生产加工能力 2 亿多斤。引进百吉纳、戎立特劳动密集型企业。构筑了循环 工业发展区,搭建起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在凉城当地一直有一个著名的药酒品牌——鸿茅药酒,是具有 271 年历史的民族品牌。 为此,凉城县党政部门积极配合该企业转制,从国有变成股份制,一步一步于市场接轨,一 方面动用工业发展基金,给予企业大力度支持,一方面放开手脚,让企业在市场中锤炼,提 高老品牌的抗风险能力,经过了近 3 年的发展,鸿茅实业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成为凉城 县继电厂之后的,第二大财政支柱,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4)第三产业健康运行 全县荣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称号,岱海旅游区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风景名胜 区”、国家 4A 级景区。累计投入 5 亿多元,先后建成岱海宾馆、旅游中心码头、温泉洗浴城、 文化苑、滑雪场等设施和景点景区,形成了年接待游客 75.6 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 1.5 亿 多元的接待能力。同时,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金融保险、 文化娱乐、会展经济、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都有了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年均递增 22.3%。 (5)城市基础步伐进一步加快 共投入 18.5 亿元,改造和新建城区主干道 12 公里,完善了给排水系统,延伸岱海镇供水 管网 8 公里,新上了垃圾处理厂、集中供热系统,建成以怡海为代表的住宅小区和以政务办 公区、岱哈广场为代表的标志性建筑,建成区面积达到 10.5 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 6.5 万人,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 6.7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 14.7%。推进小集镇建设步伐,麦胡 图镇成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保、模拟飞播工程,实现 有林地 187.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1.06%,林草覆盖率达到 61.8%,位居全区前列。新增有 效灌溉面积 10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11 万亩。建成岱虎、梅岱、杨树湾-麦胡图段呼阳公 路、卓凉、凉水等公路,准兴运煤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大准铁路复线已获自治区批复。 (6)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天保工程健康运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保治理面积、 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强化。卓凉、土麦公路全线贯通;岱虎二级 公路、呼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凉城至丰镇段已开工;梅岱一级单幅公路计划于“十一五”初 开工建设;天后通乡油路已建成通车。 (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切实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有序开展防疫工作,有 效促进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青少年活动中心、麦胡图中学教学楼和二中、三中宿舍楼已投 入使用;县城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乡镇中心校校长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得到新老交替;“两 免一补”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乡镇卫生院全部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进一步加强了计生服务站建设,全面开展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养老、失业、医疗、 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6%。城镇低保、农村医疗 救助、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总之,“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当时规划时,所面临的环境 是全国快速发展、自治区打造呼包鄂区域经济的大背景,对发展条件和发展中的困难考虑不 够充分,特别是对岱海电厂二期、三期工程的上马估计不足, 因而确定的目标偏大。加之,“十 一五”时期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任务重大,农牧业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工业经济受金融危 机影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个别指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负增长趋势。 2、发展优势 (1)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民族区域自治使我县能够享受到国家、自治区出台的一 系列优惠政策,也有利于我县制定和实行更加灵活的发展政策。特别是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 控,加快能源、电网建设,改善交通运输,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与我县的发展 重点相吻合。全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转移以及沿海发达地区投资成本上升导致 部分投资外溢,为我县接纳产业技术转移和吸引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国家和区、市 党政对县域经济越来越关注,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扩权强县”隶属关系正在争取,逐步扩 大县一级的经济自主权将是“十一五”期间争取的必然趋势。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 非常好的政策环境。 (2)是区位优势。我县近连呼市、集宁、大同“金三角”区域,远接京津、包头、鄂尔 3 多斯经济腹地,这些区域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展区域协作的环 境,必将对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呼阳、集麦、凉左等公路四 通八达,有丰准铁路和电厂运煤专线等铁路专用线,特别是电厂至梅力盖图、电厂至右玉、 杨树湾至丰镇、城关镇至水泉娄、冀蒙运煤重载公路等新上和即将上马的公路,将建立起我 县独特的交通网络,进一步缩短我县与外界联系的时空。这些独特的区位交通特点,为我县 融入环渤海湾经济圈,利用蒙晋地区丰富的煤炭、电力等资源,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提 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县境内有内蒙西部电网与华北电网连接的 500 千伏和 220 千伏、110 千 伏共 3 条输电通道,为发展电力和重化工等用电量大的工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是产业优势。“十五”期间,岱海电厂、岱海电厂区域环境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等 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使电力、旅游两大支柱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主导产业和派生出 来的相关产业,将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税源,形成强大、健全、富有活力的县 域经济体系。随着这些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发展的“裂变”效应将越来越大, 必然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4)是资源优势。岱海区域具有相对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水利化程度较高的耕地,奶 牛、寒羊、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农畜产品丰富。地下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多。旅游 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水利资源比较充足。电力优势在“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凸显。 经过发展,我们培养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造就了一批 善于争项目、跑资金的领导干部,集聚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土生土长的生产骨干,扶持引 进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跨越式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人心向上、人才汇聚的强大智力资源,是我们战胜一切艰 难险阻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 2、存在问题 当前凉城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较多,有些甚至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是农业弱质问题还较为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辐射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加工、流 通链条短、转化增值率低,缺少具有较强拉动能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是工业经济结构单一,除电厂外没有其它大型支柱企业。 三是城镇、道路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的发展。 四是重点项目单体规模较小。调度范围内的重点项目,多数总投资在 1000 万元以下,超 1000 万元的项目只有 10 项,占项目总数 88.1 %,大项目明显不足,尤其缺乏支撑作用强的 产业化、高技术及服务业项目。 五是项目开工率较低。部分签约项目进展缓慢,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已影响到了全县总 体经济的实现。 六是投资环境仍需改善,在具体落实中存在不少问题,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 七是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仍是制约我县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主要目 1、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凉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七 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区、市“十二五”规划精神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 持走富民强县之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继续实施“文化旅游名县、新型工业强县、生态 文明新县”战略,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化、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加强城乡 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构建平安和谐凉城。 4 2、战略重点 立足比较优势,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凉城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形势和特点,“十 二五”时期,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筑“一个旅游中心”,打造“三个产业基 地”,创建“一个宜居城市”。 “一个旅游中心”。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围绕“大产业、大建设、 大整合、大营销、大提升”的大旅游理念,构建北方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三个产业基地”。一是扩大电力再生产,实现岱海电厂下游产品再利用,打造全市循 环工业经济样本基地。二是利用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土地资源,打造京津地区优质杂粮供应基 地。三是依托海高牧业,加强与伊利、蒙牛等乳业公司合作,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奶牛园区建设步伐,建立乳业基地。 “一个宜居城市”。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规,结合旅游和生态资源,突出城市功 能与特点,将岱海镇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的“北方生态宜居城市”。 3、主要目标 (1)经济快速发展 到 2015 年 GDP 突破 100 亿元大关,年均递增 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85 万元, 年均增长 11.4%。 财政收入确保 8 亿元, 年均递增 13.2%; 力争达到 10 亿元, 年均递增 18.3%。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150 亿元,同比“十一五”时期增长 3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达到 20 亿元,年均递增 10.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12:56:32,努力提高二、三产业比 重。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低生育水平得到继续稳定, 劳动力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生态逐步恢复,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继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 GDP 能 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区、市要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民生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6.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8.2%,到 2015 年分 别达到 28000 元和 8400 元。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以内。 三、个人心得 经过一周的参观调查及多方面文献的了解,我既深深震撼于凉城县所取得的经济成就, 有深深热爱上这片土地,也坚信我的故乡在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美好!未来的凉城一定会繁荣 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