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校史
广东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茂名石化公司第一中学),坐落在美丽的南方油城广东省茂名市。学校前身是茂名石油公司中学,创办于1961年,至今已有四十二的办学历史。1979年经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党委批准,学校被确定为公司重点中学。1994年学校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1年10月冠名湛江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目前,学校共有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60人。
校园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校园占地面积42048平方米,建筑面积22631平方米。教学楼3幢,科技楼、艺术楼、体育馆、办公楼各1幢,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1个。近年来,茂名石化公司和学校加大对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改造学生宿舍楼,拓宽校道,增设景点,运动场铺塑胶植草皮。校园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60%,获得茂石化公司“花园式学校”、茂名市“美丽校园”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最佳绿化庭院”等称号。
设施
教学设备设施,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齐配足。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信息教育装备,在原有现代化双向闭路教学系统基础上,更新电脑室,新建课件制作室和教室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资料,配足常规教学仪器。其中,多媒体双向闭路教学系统、动物标本等在全省享有盛名。
编辑本段管理水平
管理科学规范。学校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目标管理体制,促进各项工作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结合企业办学及生源面窄人少的实际,学校以“低进高出”为指导思想,推行因材施教、分层励进、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形成以人本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学校建立了德育工作体系,教育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后勤管理体系和民主管理体系等,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经过40多年的艰苦磨砺,学校铸就了“团结爱校,文明守纪,善教勤学,奋发向上”的校风和“尊师守纪,勤奋求实,全面发展,立志成才”的良好学风。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做到网络化,基地化和系统化。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步伐,建立完善教师荣誉档案,鼓励教师争当名师,推动“名师工程”。同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每年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节、文学节、科技节、艺术节,通过“四节”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提供广阔的舞台。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160名教职工队伍中,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本科学历113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在现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30人,中级职称教师98人。校领导年轻有为,富有开拓精神,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驾驭能力。方锦文校长管理学校科学规范,有魄力,是茂名市第一期“十、百、千”名校长培训对象;胡峪书记和曾东副校长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是在职的茂名石化公司劳动模范;副校长唐旺是茂名市第二期“十、百、千”名师工程培训对象。在4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先后有9名教师被评为茂名石化公司劳动模范。近几年,学校有近百名教师先后获全国、中石化集团总公司、广东省、茂名市和茂石化公司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劳动模范、岗位能手、教坛新秀等称号。
编辑本段教育水准
政策
科研促教显成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在提高教学效益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早在1996年,学校就明确提出了“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思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制订教科研工作计划,明确教科研的目标,规划教科研的发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建立健全了课件制作室,成立电教开发小组,开发信息资源、监控系统及电教平台等电教设施功能。同时,加强与湛江师范学院合作,充分利用我校作为湛江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优势。英语、数学等科组与湛师相应的系科建立对口关系,提升了学校教研的层次,推动了教科研的开展。
科研成果
目前学校有多个课题申报省、市一级课题。其中,以方锦文校长为负责人的课题《优秀电影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实证研究》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和《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参加广东省“十五”课题研究。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和《创造性物理教学模式研究》两项课题申报市一级课题。近几年来,有近百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和公开发表。教学设计、课件评比、说课比赛等也频频在省、市中获奖。办学成绩斐然。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石化一中依托企业办学的优势,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精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深情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茂石化教育的壮歌,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教学成果
近5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集体荣誉20项,教师个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近300人次,发表、交流论文350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近100人次,省级奖励近300人次,中招、会考、高考连创佳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高考上线率连续5年居茂名市前6名。2002年高考专科以上线率达89.9%。近10年,学校共为高校输送了3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同时,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活跃中学生生活”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青少年科技活动集体”、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茂石化公司“标杆单位”、“模范学校”,茂名市“文明学校”和“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等众多荣誉,被广东省教育厅领导喻为“油城教育一明珠”。
编辑本段发展目标
茂名石化一中将秉承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校风,以走向社会为新的契机,锐意改革,加快现代信息化教学进程,突出“面向全体,发展特长”的办学特色,向省示范性高中迈进!
⑵ 湛江第十七中学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老师都有谁啊
张玮,很好的老师,刚教我毕业
⑶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的学校简介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是由原茂名市第十七中学和茂名市实验中学合并而成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回、茂答名市直重点学校。原茂名市第十七中学创办于1961年,原茂名市实验中学是在原茂名市一中旧校址的基础上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两个学校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学校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先进青少年科技活动集体、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茂名市美丽校园、茂名市科普示范学校、茂名市“优秀学生会”、茂名市“五星社团”等称号。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承“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特色化建设,充分发挥艺术育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重要载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文化氛围都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⑷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多少年成立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成立年份,
年代太久远。
可询问市教育局。
立马就知道了。
⑸ 沧州十七中学什么时候建好
我是在沧州上学的大学生,第十七中学离我们学校不远,我可以看到学校的建专设状况和进展,我属可以说学校已经基本建成并有部分已经按上窗户,墙壁瓷砖贴的差不多,基本完成粉刷。在今年下半年9月份开学应该可以收尾并使用。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人。
⑹ 湛江二中60周年校庆是什么时候
2010-10-16 那天星期天,已经过去了。有1.5万人参加,还节目了几项工程,校友声势浩大。
湛江市二中校庆公告2010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九日,星期六),湛江市二中将迎来学校定名60周年(办学约105周年)华诞。在此,我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向长期以来密切交往的兄弟学校,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学校创办历程:1905年前后,“安碧沙罗”学校在东营开办,后迁往坡头,不久再迁入西营(今霞山),先后更名法华学校、法华小学、湛江市立一小。1950年由市立一小、正义中学两所学校的校长王茀川同志受政府委派接收私立中正中学(即湖光中学),数校合并定名湛江市第二中学。1951年和1953年,麻斜中学和益智中学先后并入。1958年市二中先后开办湖光分校和平乐分校。1968年高中部迁往录塘,再迁往三岭山,立名湛江市工农中学,并先后开办平乐分校、新场分校,“文革”后撤回。1997年与湛江海洋大学合办湛江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初中),2000年停招新生,同时新自办湛江市港城实验中学(初中)。2005年高中部迁至占地303亩的新校区。 2007年湛江市港城实验中学并入湛江市第二中学,同年创办湛江二中港城中学。2008年1月接收原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教育机构,原南油高级中学(即南油三中)和南油初级中学(即南油一中、南油二中合并而成)整合为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原南油中心小学(即南油二小)和南油一小、南油四小等整合为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2008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原则同意以湛江市第二中学为主体组建“湛江二中教育集团”。 霞山校区。学校现辖五个校区即新校区(总校)、霞山校区、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和湛江二中港城中学(民办,)和湛江市港实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民办),是湛江市基础教育规模最大、师资力量强、办学水平高的龙头学校。目前在校生1.2万多人,教职员工1千多人。学校现为唯一市属重点中学,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 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心理教育示范单位,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平安校园,广东省书香校园, 作为湛江市对外教育交流窗口单位,学校每年接待大批国内外来访团并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与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圣三一学校、俄罗斯谢尔普霍夫市第十二中学缔结友好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我国台北市等地的大学或中学建立良好的文化教育交流关系并开展交流活动。学校确立“质量、服务、品牌、竞争”为办学理念,提出“品牌立校、依典办校、民主治校、文化育校、科研兴校”管理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校风。2002年以来连续9年高考“三线”上线率居全市前列,培养出广东省高考总分或单科状元38人次。学校以“优秀+特长”为办学特色,在体育、艺术、创新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屡获殊荣,成果显著。在市二中这片热土上,有100多年的教育史,有定名60年的甲子一循回,学校在岁月风霜的洗礼中,经历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壮大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一流的教学业绩名扬省内外,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定名60周年庆典活动,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二中人凝心聚智、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⑺ 湛江一中什么时候建的
在湛江广州湾时期就有了,是湛江最早的学校之一!
广州湾(湛江市前身)法租界时期,是湛江教育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1899年法帝国主义强行租借广州湾,湛江沦为法国殖民地,教育也蒙上了殖民地色彩。法帝侵略者为巩固其殖民地统治,也办起了为法人服务的学校。1908年法人在麻斜(后迁西营)开设培训法语的安碧沙学校,后又在赤坎开办法华学校,初期只招收法人和法国在湛的雇佣军越南人的子女,后期放宽也招收中国居民的小孩入读。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广州湾暂偏安一隅,成了通商重镇和航运中心,大批物资由此进出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少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商人纷纷到广州湾开设商号,“商贾云集、盛极一时”。1941年底香港沦陷,大量港澳难民踊入广州湾,人口急剧猛增十多万。弹丸之地的广州湾人口膨胀、经济畸型,也造就了文化教育瞬时繁荣,大批学校应运而生。特别是走难中来了不少教师、教授、学者、留学生,为办校提供了数量足和质量高的师资,促使学校大量兴办。音乐家黄友捸、大画家赵少昂、硕士教授何中中、学者高级医师梁道贞等都曾应聘在各中小学任教或开班设校。抗战前,广州湾市区只有赞化、晨光等6所学校。1937年至1943年,湛江的爱国绅士、华人社团或私人新办学校达20多所,其中小学14所, 中学7所,职业学校1所。赤坎的进化、培智、韩江小学,四维、培才、河清中学;西营的崇道、霞山小学,益智、志成中学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日寇入侵湛江,广州湾教育受到严重摧残,大部分学校停办或解体。广州湾光复、湛江建市,国民政府接管教育,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整个湛江的教育日走下坡,至解放前夕市区只剩下中学6所、学生1937人;小学11所,学生3448人。
培才中学
1937年,广州湾名流陈学谈、陈学森等人集资在赤坎高州会馆兴办培才小学,1939年增办培才初级中学。1941年陈学森之女陈玉燕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接任培才中小学校长职务。1942年第一届初中学生毕业,增设高中班,在赤坎鸡岭建新校址,成为一间完全中学,定名为“广州湾私立培才中学”,抗战胜利后改称“湛江市私立培才中学”。培才中学以其显赫的办学成就名冠粤西,享誉全省。
1952年2月培才中学与湛江市第一中学合并,更名为湛江第一中学。是省一级学校
培才中学办校有四大特点:其一、师资力量雄厚,除毕业于教育系的陈玉燕校长外,还云集一批师资水平高的教师任教,如毕业于美国米西根大学的王乃春、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何中中、著名的音乐家黄友棣、美术教授邓昌中等都成为培才中学的教学骨干。其二、学生胸怀大志,勤奋好学,成绩骄人。学子分布五洲四海,不少都有重大建树。其三、集体精神好,学校提出“培才人一家亲”,促使学生爱校如家,团结友爱。其四、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特长。培才银乐队是当时南路第一支管弦乐队,闻名遐迩。
培才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从1942年开始就有革命活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革命师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地下革命斗争,一大批进步学生走上革命道路。校友林才连是南路特委交通站负责人,1948年被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解放初,大批同学积极参军、参干,为革命输送了不少人才。
1952年2月培才中学与湛江市第一中学合并,更名为湛江第一中学。1958年已是省的重点中学,历年高考总成绩都名列全市前茅,是省一级学校。
2006年湛江一中与湛江一中校友会,联合开办初中部的培才学校。
从培才到湛江一中,这里人才辈出。香港文汇报社长张云枫、前国家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前国家八一足球队教练陈福来、三峡工程副总指挥陈笑霖,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骆大星……出自这所学校的杰出人才不胜枚举。
今日湛江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湛江拥有高校数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湛江成了引人注目的科教大市。
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7/2007070617065175.htm湛江教育的历史变迁(之三)
⑻ 湛江市第二十中学的学校简介
湛江市第二十中学,创办于1991年8月,在1994年开始创办高中部。湛江市二十中在艰苦中克回服重重答困难,在较低的基础上发展自己,以其勤奋扎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高质量的教学、严谨的管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走在教育的前列,成绩年年攀升,年年被评为霞山区中考先进单位,学校党总支是湛江市先进党组织,八届学生高考,学校就有七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
办学只用八年时间就成为市一级学校,在此基础上仅用五年时间,就跃升为省一级学校。2006年1月25日下午,市委书记徐少华来到了二十中,在看过二十中设施建设及管理状况后,高兴地对校长说:“学校办得很好!” 初中部校区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宁一横路 附近。
高中部校区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宁一横路2号。
海宁(初中)校区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昌北横路1号。
⑼ 二十一中建校时间
天津市二来十一中学的前身为源法汉学校。从清朝光绪21年(1895年)始建,历经变化,特别是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发展,迄今已有116年了。 光绪21年,由法国驻华大使及驻津总领事授意紫竹院教堂创办,初为法国学堂,专收华人子弟,培养通晓法语人员。1902年改名为工部局学校。1916年在本校现址扩建校舍,并改名为法汉学校。先后虽几次易名,但始终隶属法国工部局。 建国后,两所私立中学并入法汉学校,1952年被天津市政府接管,才成立公立学校,更名为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 该校素有反帝爱国的优良传统,许多热血青年曾在天津反帝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个世纪以来,这所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二十一中学是天津市市级重点完全中学,也是天津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国家级现代教学技术实验基地。
⑽ 湛江市龙头中学的历任校长
庞真秀 1990年-2001年 庞真秀,初中毕业教初中。主要贡献创办龙中科学楼。开创龙头中学重点班。导致龙头中学教学质量下降。2001年,因为龙头中学科学楼质量问题,下台,当时58岁。2001年庞真秀曾经求镇政府书记胡平(坡头区南三岛人)重视高中教育,但当时农业税取消后,镇政府拿不出钱。其实,这是庞真秀造成的,重点班教育造成了龙头中学部分老师和大多数学生情绪化,无心教学,以至于拖累经济。
庞真秀的两个夫人,还有多位如夫人。庞真秀多次伙同庞景奎,郑冠文副校长出入娱乐场所。
吴某,龙头镇石井村人
李某,官渡人。
李达 2001-2007年 官渡镇人士,与坡头一中原校长郑晓晖是同学,而且性格相似,
2004年《湛江日报》报道龙头中学补考费事件后,长达15年的补考事件结束。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清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中学的校长李达突然紧急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了一道莫名其妙的紧急任务:所有班主任老师必须将这个学期收到的学生资料费,以个人身份证开户,然后转入某银行帐号中。
班主任老师议论纷纷,不知道李达校长要做什么。李校长不肯说明原因,只是宣布:下午龙头新华书店的庞老板就要将所有资料全部运抵学校,要老师们必须立即办理转帐手续。
中午时分,一个消息传到龙头中学所有老师的耳中:书店老板庞土发,因为违反教育部规定,大肆贩卖盗版学生参考资料,已经被传讯!
李达校长下达的紧急任务,至此真相大白。他为了掩饰校领导违反《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06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吞吃大量回扣的劣迹。想出了让老师以个人身份开户,造成老师与书店进行个人交易的假象的办法。以掩盖自己勾结书店老板,进行教育乱收费,侵吞国家教育资源的犯罪行为!
坡头区龙头中学自李达出任校长以来,大量收取学生费用。小到十元钱的单车保管费(无论学生有没有单车都必须交纳),大到几十上百的资料费校服费,无一不收。单单资料费一项,书店老板庞土发的妻子亲口承认:李达命令老师以正版原价的数字收费,却伙同他们贩来盗版资料应付,每年从中捞取回扣数额就达数十万元!
一方面学校领导欲壑难填,一方面学校本身却负债累累。2006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李达进行校务通报,龙头中学负债上百万之巨!因此,李达命令扣除学校老师的年终奖金,以清偿学校债款!
李达曾担任湛江市坡头区官渡中学校长,在官渡中学任职时,其劣迹已引起集体公愤。官渡中学老师集体请愿,要求教育局撤换校长,以正校风。
于是,李达调任龙头中学校长。刚刚上任,便故态复萌。他在龙头中学任职七年多,其收受贿赂,坑害学生,蚕食校产,无所不为。在他的命令下,这间农村中学的学生的校服由三年一套一下增加到每年四套,每套几十元!只此一项,龙头中学两千多学生每年交给学校的款项就多达四十万!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李达这样的校长,一干就是十多年?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李达这样的领导,盘据教育部门,败坏教育风气长达二十多年?
坡头区的教育质量与教育风气,一直积弊万端,臭名远扬。也许,从李达这样的校长身上,我们能找到最真实的答案。
俯:龙头中学2006~2007年第二学期资料费
七年级 56元 高一 100元
八年级 64元 高二 100元
九年级 400元 高三 500元
龙头中学在校学生人数:2643人
何国富 2007-?年 坡头人士,成功创办高级重点班2010年报考门事件。历任校长均有收补课费以及重点班问题。到何国富为止,尚未有一任校长读过本科。位于坡头区龙头镇的龙头中学补课情况相当严重,初一、初二(七、八年级)就已开始进行有偿的补课,毕业班更不用说,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完全被占用,补课费也贵得惊人,听该校高二、高三的学生反映,基本上每生生节课要花上一两块,学校还采取强制性收取。这样下去,龙头中学只能是越走越远,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背道而驰,呼吁有关部门进行干涉。
还有听该校教师反映,学校经费相当紧张,而该校的校长每天都小车入小车出,一所乡镇中学就让他这么“废”得差不多了,该校教师还利用正副校长之名谐言总结了一句话“何来国富,越捞越光”来形容该校的情况。
真的希望有关部门深入调查一下,还龙头镇教育的一片干净的天空。
——龙头镇一位关心教育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