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会心烦气躁,独立自主的心理逐渐变强,不爱受管理,喜欢一个人,不会对家人说出自己的心事,反而说给一些朋友,甚至是网上的一些网友听,与家人有代沟,不会听人的意见,总认为 自己可以办到,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有些会逐渐变成一种自负的心理
叛逆心理严重,
⑵ 中学生怎样对待焦虑心理
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
再次,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三、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四、恐学症
[个案]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五、体象烦恼
[个案]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六、恋爱受挫
[个案]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七、社交恐怖症
[个案]“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八、学习障碍
[个案]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九、精神分裂症
[个案]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十、抑郁症
[个案]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心理求诊注意5要素
●有心理问题要及时求诊。
每个人都有偏离正确认知的时候,人只要醒着就有情绪表达,因此每个人都会产生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就要及时求诊。
●心理医生的劳动是高价值的复杂劳动,收费比一般门诊高。
美国心理医生一小时收费200美元,国内社会开设的心理机构一小时收费200元。求诊者如因为收费高一些就望而却步,会延误心理问题的解决。
●沪上目前有众多心理咨询机构,它们各有特长。
找怎样的心理机构求诊一要看其心理咨询师的组成及其专长,二要看其是否适合自己。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其个性的反应。
个性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会顽强地表现在其行为中。心理问题是一个人不良个性的表达,心理咨询师解决心理问题靠一次往往是不够的,而要进行几次甚至十多次的心理干预。求诊者要配合心理治疗,不要中途中断,以免前功尽弃。
●家庭对一个人具有重大的影响。
孩子有了心理问家长除应及时带其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治疗,自己也要虚心向心理医生求教,找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配合心理干预,这样才能使心理咨询发挥最大的效果。
⑶ 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障碍有哪些
初中生主要心理特点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1. 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2. 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都有创新的见解。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自我需要的范围扩大了,需要满足的要求也提高了。
3. 在情感体验方面,初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容易出现冲动行为。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态度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易于产生不协调性,即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
4. 在意志品格方面,近期目标是推动初中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动机,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意义;他们往往决心很大,但行动很差,说的和做的相脱离。初中生仍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5. 在思维品质方面,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初中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
6. 在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开始由注重外部表现的具体评价,向以抽象慨括为主的抽象评价转变,他们已经能够把一些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纳入自我评价之中。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由于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
7.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和独立意识的发展,初中生的内心活动开始丰富起采。开始有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8. 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他们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心里怎么想就和父母老师怎么说,而是保留着很多自己的小秘密。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当然,除上述所列出的几种主要心理特点外,初中生也有一些个性差异。但要特别注意,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表现中消极成分仍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特别需要父母、教师及社会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导。
⑷ 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张小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上中学时自小生活优越,聪明漂亮的她可算是一帆风顺,可最近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早晨起床还好好的,临到上学却肚子疼,可是几次去医院都查不出什么病来,最后还是一位老医生指点迷津——是不是带孩子去看看心理门诊。在心理医生那里,张小萍的父母得知孩子得的是学校恐怖症。她因一次英语比赛成绩不理想,从此就怕老师、同学看不起她。
据对中学生的调查,有40%的学生称自己在做作业时也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恐惧心理,即放学途中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专家称这种情况与你们幼时的经历有关,你们放学回家便被急于求成的父母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受到很大压力,产生了“作业恐怖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你们带来的只是“苦”的滋味,你们不得不被动应付,便产生应付心理,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你们做作业的心理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态度,你们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护,可父母忽略了你们的心理渴望,一般都是态度强硬地要求你们“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你们其中的一些便会对此产生逆反和敌对心理,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等借口以示抗议。
⑸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都哪些
适应不良反应:抑表现为郁 悲痛 烦恼 焦虑 恐惧
轻度心理异常:表现为神经衰弱 癔病 强迫性神经病 恐惧症 焦虑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 疑病症
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如偏头痛 胃溃疡
心理发育迟缓
严重的心理异常:精神分裂症 躁狂抑郁症
⑹ 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医生帮帮忙)
我初中的时候也这样 不要给自己压力过大 首先要好好休息 睡觉的时候不要像乱七八糟的事情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最好在讲课前一天晚上将要讲的内容稍稍预习一下 这样第二天上课你就会知道自己那里不会 就会有目的的去听课这样 上课溜号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还有课间不要一个劲的学 要充分利用课间来让自己放松这样此会有好的心情上下一节课 还有作业的事情 那就需要你在放学前最后一节课间 的时候把需要做的作业 和书都装好 放学离开教室之前 再看一下书桌堂 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带 如果说是因为没记清作业 而忘带的话 那就准备一个小本 专门记作业的 这样依照这个小本来整理书包也不错呀 咯咯 就这样喽 加油!
⑺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面临哪些常见的心理障碍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对性发育困惑不解青春期到来后,女孩乳房长大并出现阴毛和腋毛,到青春中期月经初潮也将到来。如果没有给予及时和正确的有关指导,有的女孩对乳房长大感到害羞,对月经来潮憎恨和恐惧,对经前和经期因内分泌变化引起的乳胀、轻度浮肿、下腹不适等不理解而以为患了重病,十分焦虑。出于少女的害羞,不愿或不敢向成人请教,有的女孩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去探索有关知识,容易得到不正确的解释,甚至受到不良影响。应对青春期女孩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引导她们正确地对待性发育,培养正当生活情趣、应尽量隔离那些不利于女孩心理健康的书藉、图片、电影等。
⑻ 鉴别中学生中度心理障碍
中度即有神经来症的症自状,如焦虑症,强迫症等,主要特点有四:1.有轻度精神病症状 2.部分社会适应不良 3.部分人格改变 4 有自知力
重度即有精神病的症状,主要特点有四: 1.重度精神病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丧失 3.人格明显改变 4.没有自知力
⑼ 中学生易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生理、环境、主体因素三方面加以分析。
1.生理因素,又称生物学基础。
主要是指遗传、体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病毒等对心理障碍产生与发展起作用的因素。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神经症中,遗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里有心理障碍患者,其子女、亲属患心理障碍的几率比家里人正常的要高得多。近期研究发现,当人脑右半球机能受到损伤,人就表现出情绪高涨、多话、兴奋多于抑制;相反,如果左半球受到伤害,就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自责自罪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另外,生理的迅速变化,特别是性机能逐渐成熟,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惶惶不安,从而影响心理的发展。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证明,心理异常、心理障碍表现有许多与人的遗传、大脑的发育、神经生化代谢及中学生身心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是心理异常现象产生的生物学因素。
2.环境因素。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即环境因素)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
(1)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极为严重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黄色书刊、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的感染或流氓团伙的唆引等,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目前存在的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消极颓废、对立破坏等心理病态来看,其原因与社会的某些不良风气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增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大力净化社会环境,为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有益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舆论。
(2)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事实证明,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心理健康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家庭环境里成长的青少年,由于他们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一样。家庭主要成员不良行为直接教唆或间接暗示的影响;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离婚、丧偶等),中学生得不到父爱或母爱,容易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容易形成他们的骄傲、任性、无原则的心理疾病;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或打骂,容易形成他们的胆怯、自卑、粗暴、对立或不诚实,甚至患恐惧症;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态度,则是忌妒病态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心理异常有时是由于父母的心理病态引起的。人们发现,父母情绪低沉、抑郁,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18个月内,往往会造成孩子终生情绪抑郁。父母胆小怕事、忧虑重重,其子女也易于焦虑,害怕现实。父母对子女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容易使学生造成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神经衰弱或癔病。
研究表明,和睦亲密的家庭、父母的爱抚、亲人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关注,对于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3)学校教育。学校的校风、班风、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团队活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特别是教师本人的性格和作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总是“理想”、“可爱”的人物,他们不仅会听从他的教导,甚至会处处模仿他的举止和风格。如果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要求失度,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学生不能面对现实,不能理解接受,从而感到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必然造成心理上的许多矛盾冲突,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或严重打击,引起许多不良的情绪体验,如彷徨、怀疑、失望、悲伤、忧虑、恐惧、愤怒以至绝望等。这些状况持续下去,就必然导致心理异常的出现。
3.主体因素。
(1)身体发育所带来的影响。青春发育期,其身体、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异。生理变异早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知识上、道德上均未做好准备,如男生初次遗精、手淫,女生月经初潮,均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能使中学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干扰,防止心理挫折的产生。而“道德上的无知”,思想境界的低下,往往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干扰,致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最后造成忧郁、焦虑、沮丧、对立等心理病态。
(3)情感的反常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客观环境的各种因素,只有通过反常的情绪体验,才能损伤人的心理。因此,冲突和失败等情绪体验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的主体因素。
冲突是动机被阻止或需要之间相互排斥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例如,中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许、表扬,而因经常犯错误,又实现不了这个强烈的愿望,于是产生了痛苦、怨恨、自卑的心理。
失败是指中学生在正确动机指导下的愿望、抱负追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失望心理。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到一些失败。多次的失败就会将人推到永远颓丧与自卑的深渊中。经常处于强烈失望之中,常常是人们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4)意志薄弱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有些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往往是由于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要造成的。由于中学生意志力薄弱,尽管他们也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但在行动中受到干扰和阻碍,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于是就产生了相反的行为结果,使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
⑽ 关于“中学生学习障碍心理探究”的调查报告(详细的)
中学生学习焦虑异常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焦虑度过高,一种是焦虑度偏低。导致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类。
外源性因素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是中学生焦虑异常的促发剂。比如说当前中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社会、学校、家庭存在一种“以学业成败论英雄”的主导舆论导向,学习材料往往偏深偏多,对大部分中学生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即可能产生焦虑度过高的现象。同时,近年来社会上又泛起了一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浊流,对中学生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崇拜明星、好逸恶劳、讲究吃穿等等,都使一部分中学生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发生“畸变”,而家庭离异的比例上升又使一些中学生失去了正常的家庭管教;有的学校,中下学生过于集中,对学校管理十分不利,诸如此类的原因又都可能导致中学生学习焦虑度偏低。
但是,对于学习焦虑起根本作用的,还是内源性因素。导致中学生学习焦虑异常的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对中学生的内在自尊心和价值感直接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某些成就动机,心理定势,情绪、情感,气质类型和学习成败的归因分析等等。当然,也包括学生的原有焦虑水平和能力水平。
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识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其中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与学习焦虑关系密切。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的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这两种或其中一种内驱力,那么可能导致他焦虑偏低,如果一个学生这两种或其中一种内驱力很强,一旦不能满足他的需要,那么可能导致他焦虑偏高。
心理定势又叫心向。它是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构成定势的心理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刚刚发生过的感知经验,这些经验很快整合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随之而来的知觉活动产生影响,制约着知觉的速度和方向。另一类是在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如需要、情绪、价值观以及已养成的习惯、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等,都可构成某种心理定势,它将不自觉地,甚至无意识地对人的活动发生影响。其中第二类心理定势与学习焦虑关系密切。这类心理定势能使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甚至造成认识的歪曲反映。学习焦虑原有水平较高的学生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临时解答时,往往认为这些问题是对他自尊心的极大威胁,因而产生过分恐慌的反应。这类不能随机应变的、固定的反应心向、会使他产生学习是很难对付的想法,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导致焦虑过高。
情绪、情感具有动机性功能。它能使内驱力信号得以放大、提高和补充。情绪体验附加在内驱力之上,二者合并之后,使其发挥其动机性功能。情绪信号也可单独发挥动机的作用。学习焦虑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情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些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明显、不稳定、多变化、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这些都可能转化为学习焦虑异常的表现。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它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虽然人的行为由动机与态度决定,气质对人的行为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就学习焦虑而言,与气质类型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说来,属多血质、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易出现焦虑度偏低的情况,而属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易出现焦虑度偏高的情况,特别是属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出现焦虑度偏高的情况颇多。
学习成败归因分析是指学生对制约学习行为的因果关系。一般把学习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四种因素:能力、努力、运气和学习难度。
如果一个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差、学习难度大、努力不够,则易诱发学生焦虑度偏高。如果一个学生把失败的归因于运气不好或学习难度大,则易诱发学生焦虑的偏低。
总之,无论是外源性的因素,还是内源性因素,或是它们内部之间的各种因素,对学生焦虑异常的中学生,都是交互发生作用的,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这些学生的能量承受系统中输入的能量常常处于过量或不足状态。这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之间一种教育失调的综合反应。通过具体分析某个学生学习焦虑异常的原因,就可以做到辩证施治,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