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遵纪守法,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
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
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从事紧张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爱国主义精神,指的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1)中学生爱国教育扩展阅读: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之一。
在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强暴的晏婴,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保卫北京的于谦,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横戈戍边抗清的袁崇焕,少年英雄夏完淳。
“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煌言,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毕生致力革命创导新学的何子渊等,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特别是在近现代的历史上,当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出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越加激发而不可动摇,越发显示出它的战斗锋芒和精神力量。
从孙中山、黄兴、何子渊、邹容、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肩上。
② 关于初中生以爱国教育的作文有那些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我认为当代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斗争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民族精神融会古今,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整合。如上所述,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的发展史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自强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中国古代哲人通过观测宇宙的变动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两个层面。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力行"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忍精神。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其精神皆垂范后世。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友好相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概而言之,仁爱精神涵盖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个方面。这样的仁爱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勤奋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勤奋,是我们民族历来推重的美德之一。我们民族的传统认为,勤奋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和勤于劳作。手不释卷,孜孜不倦,谓之勤学;霄衣旰食,励精图治,谓之勤政;胼手胝足,持业不辍,谓之勤劳。勤奋,包含勤勉与奋发有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有志于奋发有为方能勤勉,非勤勉不能有所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许多广为流传的古训俗谚,体现了我们民族所崇尚的勤奋精神。自古以来,以勤奋精神立学、立言、立德和立业者恒河沙数。悬梁刺股,苇编三绝,愚公移山,等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佳话传说。正是这样的勤奋精神,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世世代代奋斗不息。
2.红薯的自述
③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爱国主义的精神
复一、作为一个中学生制,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爱国主义的精神:
1、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
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坚决同破坏祖国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
二、中学生要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对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成长壮大,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
2、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焕发我们的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百倍的勇气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三、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1、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总之,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④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爱国
1、要通俗形象地讲清爱国主义的含义与内容。
小学、初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抽象的概念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会乏味和厌学。只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将高深道理浅显化,将精彩情节形象化,才有利于学生掌握。
具体做法是要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使之产生同感共鸣。如讲述“两弹”之勋邓稼先怀看满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于1950年四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议,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下了卓越不朽的功勋的业迹。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即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再从理论上分析其含义,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到爱国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知之深、爱之切”,从而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还可组织学生召开“寻伟人足迹,学爱国精神”的主题班会和“爱国、立志、成才”演讲比赛会等,讲英雄故事,找自身差距,以“知”导“行”,达到明白做人道理的教育目的。
2、要运用历史和现实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提高对祖国的认识。
①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教育,奠定爱国思想基矗即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地理、历史书籍,对学生进行国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引导学生重温中国近代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国情。如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遗址、抗战展览馆,观看《南京大屠杀》等影片、请见证人作报告等,使学生真正懂得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真正理解“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②寓教于乡土教材之中,使学生的爱乡之情升华为爱国之情。乡土教材对学生说能耳闻目睹,有具体感受,易于理解,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地理状况,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胜古迹,知道家乡今昔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⑤ 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哪些活动
“爱国““爱党““价值观”“政治”这四个词,在现实中应该哪一个排在最前面,现在我来分析一下,我认为应该是爱国排在最前面,因为爱国没有立场性,必须要是纯洁的,不管你是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国民党,民进党。。。。等都要无私的爱国,热爱祖国,这里的爱国包括有色人种,也就是拿了中国的绿卡就是一个中国公民,享受国家的待遇,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无条件的热爱,也就是热爱自己生活的家,这个永远没有错,没有矛盾,而且是绝对纯洁的。如果大家都把爱党排在前面问题在哪里呢,比如:国民党党员无条件爱国民党,民进党党员无条件爱民进党,共产党党员无条件的爱共产党,。。。。。等,这会造成什么现象啊?就是大家认知的分裂。那要怎么说呢可以说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啊。如果把政治排在前面,所有的一切认知就变形了,对错就变形了,大家都尔虞我诈,都在搞黑厚,最后大家都没有底线了,没有准则了。如果把价值观排在最前面,那么问题也来了,因为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东西,随着认知和教育。。。。等的各种偏差,或者由某种禁锢改变价值观等,如果没有爱国的统领会全社会出问题,不好改变。所以爱国高于一切,必须是无私的,必须是纯洁的,一切都要给她绕道。
⑥ 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中学生的确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有爱国主义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学生更应该有这种意识
⑦ 初中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题,历来都非常 重视在青少年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 强的精神,抵御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 确的理想。
⑧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一、从实践出发
课堂教育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掘分散在课文中的祖国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中深厚的爱国因素,唤醒受教育者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爱国情愫,对学生进行民族的优越感、忧患感和使命感等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卓越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诸如被马克思高度评价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化界所推崇为人类文化源头和思想源泉之一的老庄哲学、孔孟儒学等等,从中学生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史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美,油然而生自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优越感受。
2、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诸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屈原)式的仰天长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热烈呼号,都表达了先贤诸哲对罹难祖国及其命运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苍凉的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以忧国忧民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为了祖国的新生和发展而舍弃个人一切的使命意识与牺牲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这种充满悲剧美的千古绝唱,颇能激沸青少年一代骨髓深入的爱国热血。应当说, 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小我"与"大我"两者之间必择其一的关键时刻往往最能迸发出爱国主义激情。
这样旨在蓄养爱国主义激情的课堂教育,就能使学生对祖国灿烂文明、壮丽山川在生活动泼、富于创造的内心体验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幸福和陶醉,并油然升华成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的崇高感和骄傲感受,乐意为这个多民族的团结而牺牲私利,奉献所有。 久之,这种"牺牲"、这种"奉献"也成为个体生命人格完善的最高精神需求,成为实践人生最终价值的理想境界,爱国主义教育就步入了一处终极的大化之境。
二、 从生活出发
提起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空洞的大道理。其实不然,"经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不乏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随手关紧水平考试笼头,拉熄了"长明灯";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院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寒;当我们毕业后回到家乡破旧的三尺讲台; 当我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之时……当我们默默地,很自然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下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也是以国家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受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自己也能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如针对部分学生扔馍倒饭现严重,学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访问敬老院老人们。老人们讲到了自己童年时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饥挨饿,不少人活活必死的血泪史和新中国人民所过的幸福生活,并希望同学们为国家的富强,要珍惜每粒粮食,教师在最后总结:"我们国家有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地着比较贫困的生活,如果我们全国每人节约一分钱,一粒粮,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千余万元钱和几十二月吨粮食。"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
⑨ 中学生爱国主义文章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我
省在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精神,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的过程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自中共中央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后,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中小学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着普及纵深方向发展。
一、明确教育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
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广泛地
进行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现状调查。1949年上半年,由省教委组织调查组先后到大悟
县、应城市、武汉市武昌区,听取了县市区教育部门的汇报,除请政府负责人及宣传、
团委、妇联、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外,还同时19所学校(小学
5所,初中4所,高中6所,其它4所)的校长、主任和教师举行了座谈。各地反映,近
几年来,我省中小学教育工作,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据一所小学抽样调查,不知道“十一”国庆
节的学生占有15%,不知道国歌叫《义勇军进行曲》的占58%,不知道我国是“四大
发明”的文明古国的占16%,认为外国比中国好,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的占有16%,
不知道为什么要升国旗的占60%,长大了出国赚大钱的占领23%,不了解帝国主义侵
华史实的更是占大多数。通过调查,我们感到震惊,不仅增强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知道和认识祖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基
上,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
生观立志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
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我们针对学生对国旗、国歌、国庆的基本
常识。进一步又针对学生不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甚至认为外国比中国好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在全省普遍开展了‘两史一情’、香
港回归祖国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方面的教育,激发他们崇敬和学习民族
英雄“兴我中华,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为维护国家独立、自
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思想观念。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党的基本路线
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主题。我们针对学生对‘社会主义好’缺乏足够认识的问
题,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实际,广泛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本路线教育
活动。很多地方和学校组织了“在祖国怀抱里成长”、“改革开放使祖国欣欣向荣”
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五看”的社会调查:看个人变化,看家
庭变化,看学校变化,看学校附近一条街的变化,看本地区的变化。“看变化,颂祖
国”、“看变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有不少地方和学校,不仅开展了十
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纵向对比教育,还结合开展了横向对比的路线教育,同同等发达
程度的国家比成就,同发达国家比发展速度,激发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二、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专题,形成教育活动序列。
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的落实,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丰富,涵盖较广。我们在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专题时,主要考虑了如下四点:一
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据教育内容的整体内涵,确
定教育内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结合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针
对性;四是,在教育内容的渐进和深化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连续性。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
活动方式。小学生心底纯洁,活泼好动,热情高,但知识面窄,缺乏理性认识能力。
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是激发他们的主义情感,憎恶帝国主义的侵
略,了解祖国的伟大,从行动上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积极向英雄人物学习,
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各小学在开展“祖国
在我心中”、“我是祖国的花朵”、“我要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等专题教育活动时,
形成了“九字活动系列”。即:唱(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绘(描绘
祖国锦绣河山);看(革命遗迹,历史名胜,建设成果);读(英雄故事、历史故事);
讲(祖国变化、英雄事迹);写(赞美祖国、赞美英雄、抒发情怀);做(学英雄做
好事、努力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行为规范);展(活动成果、报国之志)。这
些活动深深地扣动了儿童的心弦,省实验小学的“武汉是三好学生”王燕在去杭州参
加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考试前,深情地要求再当一次“升旗手”,立志将来当音乐家
为国争光。
对于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课堂渗透教育为主,辅以有广度和深度的课外活动。挖掘各学科中蕴
藏的爱国主义因素,把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和学科爱国主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
外活动方面,主要是用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参观等形式,有计划、有
目的的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熟悉国情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导
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坚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二)、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涵,设计教育专题,形成教育活动序列。爱
国主义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和整体内涵。在实施教育时,各学校分层次,精心设计专
题;在序列内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阶段性和连续性。在小学低年级一般设计了“伟大
中华十知道”、“祖国山河多壮丽”等专题;在小学中年级安排了“伟大祖国名人多”、
“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专题;在小学高年级安排了“屈辱的历史、奋斗的历史”、
“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等专题。在活动安排上,由参加严肃、隆重升旗仪式,抢答
祖国基本知识,听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参观祖国名胜和革命史迹,到较系统搜
集、编出《英雄谱》、《名人名言集》、《中华集锦》等。武昌昙华林小学精心设计
了“三个了不起”的专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校学生在回答记者采访是说:“参
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动后,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有一种要大声疾呼的激情: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我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学阶段按照学生思维日臻理性化特点,分别安排了“知我中华”、“只有社会
主义能够救中国”、“腾飞的中华”等专题。很多学校还结合湖北的特点,编写了系
列教材和制作了系列幻灯片:《锦绣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设成就讲话》、《铁
血丰碑——湖北革命斗争史讲话》、《楚天英杰——湖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讲话》,
系统地对学生开展了爱国主义序列教育,有的学生在演讲中说道:“我们脚下是中华
的热土,身后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能
忘记祖国的兴衰大业。”
三、探索教育规律,优化教育方法。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贴切地
选择教育方法,一般都采用了调查研究、比较、典型导引和情感体验等方法,通过调
查、访问、参观、读书等方式,增长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为了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
教育,我们在总结各地活动经验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定点开展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探
索爱国主义教育规律。
(一)、渗透教育法:学校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科教学是实施爱
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大量活动和受教育是学科课堂学习,对于中学生尤
为如此。因此,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
从学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渗透的“六有”原则。即:有“意”
有意识地发掘学科中显性或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确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机”——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融溶于载体,做到淡
化痕迹、“润物细无声”;有“度”——适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冲淡学科教
学本色,学生易于接受;有“序”——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渗透;有“效”——讲求
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学科和较学内容,探
索出了“程序法”、“四环节法——知事、明理、动情、养成”,“联系比较法”等。
如有的数学教师讲利用正切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时,引用中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秆子影
长确定季节和时令的历法作例证,利用“四环节法”学生学了知识、激发了民族自豪
感。对于历史、地理等具有很强的显性爱国主义因素的知识,又采用“联系比较法”,
扩大和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二)、环境教育法:充分利用校园的爱国主义文化环境的布置和创造浓郁的爱
国主义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中熏陶,潜移默化,内化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增长爱
国主义见识。如一走进武昌实验小学校园,绿树成荫、甬道繁花萦绕,大红色巨幅校
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立刻印入眼帘。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旧址》和恽代英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工作过的史实,给最优秀少先队命名为“恽代
英中队”,开展“革命红旗代代传”的活动。很多学校都注意建立了具有爱国主义教
育意义的长廊和甬道。用中国历史名人、名言录挂幅装点室内环境氛围,是一种很具
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的隐性教育课堂。
四、加强领导,重在建设,形成教育常规。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常规教育。要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常规,首
先,要加强领导。中共湖北省委贯彻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制定、印
发了《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文件明确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
全省人民整体素质的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
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还对教育的内容、对象、建
设、实施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部署。为了加强领导,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宣传部牵
头的爱国主义教育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十分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对爱国
主义教育意义的认识,加强理论建设,组织专门班子,撰写了一批有理论深度的文章,
加大宣传力度,造成舆论氛围。为了指导面上工作,省教委等五单位联合在武汉市武
昌区办点,批转了中共武汉市武昌区委员会《关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细
则》的文件;第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四为主”的指导思想,即:爱国主义教育是
全民教育,其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课
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第三,爱国
主义教育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除上述理论建设外,各地都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了
对教材、基地和制度的建设,多年来,大多数学校都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序列教材,
同革命纪念馆、所、部队等开展共建活动,创建了一批基地,全省由省政府行文,正
式命名了4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地也充分开发教育资源,相继建设了一批本
地的教育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文件还明确规定: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对中小学生有组织的参观活动要优先安排,实行收费参观的单位,在节假日及双
休日对中小学师生有组织的参观应实行免费开放。同时,省教委还组织编写了《中小
学生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观赏指南》以及序列教材。武昌区教委颁布的《武昌区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常规十条》规定每个学生都要知道武昌农讲所、辛亥首义旧址、
铁军、起义门、九女墩、六一亭等革命史迹…。要求各校在‘五.四’、‘七.一’、
‘十.一’等节日组织相应的爱国常规教育活动。全省还定期开展“黄鹤美育节”大
型活动,多种形式汇演爱国主义节目,对全省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
用。各地和学校还相继制订了爱国主义教育常规制度,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重点加强了训练,形成常规。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明确规
定一年级新生入学和每学年,必须对学生进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及祖国版图的
教育。通过上述安排,基本上达到了使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其时代
主旋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