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教育师资
学校拥有许多在省、市中极富名望、且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由于老师学历高,善于与学生相处,所以同学与老师关系十份融洽,甚至连老师的绰号老师也欣然接受。
在这群十分优秀的老师的带领下,曾有一个班语文绝大多数人获得了A的好成绩,这与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能反映出学校雄厚的教育师资。中考6A居全市前列。
2004年-2015年起校长是李素洁(后调任长郡中学校长)
2015年校长:邓智刚
② 固镇实验中学校长出轨
对方出轨怎么看出来:
一、判断老婆是否有外遇从以下几点着手:
1、时间观念这一点很好理解,本来经常准点回家的妻子,突然变得经常很晚才回家或者过早离开家,还喜欢经常打听你的作息时间,如何时出差、加班、回家,这种看似是在关心你的外出,怕你会出意外,为你担心,其实有时候这正是怕你发现自己的秘密而做好准备。不仅如此,本来一些你们年轻时候的恋爱生日、结婚纪念日都能忘记,原来在脑海中清晰记忆的时间观念一下开始缩水了,那就是说明你的妻子感情心里出乱子了。
2、情绪无常 当一个人在做某种连自己都觉得是不太光彩、有亏于别人的事情时,心理往往是虚弱的、胆怯的,总是想方设法掩盖其真相,隐匿其踪迹,力图使事情收缩在最小范围内,以免暴露败迹,引起旁观者的警觉和怀疑。同样的道理,一个已经变心而另觅新欢的妻子,不论其如何伪装、制造假象来迷惑你的判断,只要留心观察,都不难发现其变心的蛛丝马迹,因为这个时候,她会突然对你变得比以往更喜怒无常,更挑剔无情。
3、习惯改变 按照常识,我们的有些习惯和常规的突然改变,大多都是事出有因的。比如说,一个本来对单位工作并不很热心的人,突然声称最近工作很忙,需要加班加点,还要外出出差,这是很不思议的。好比一个本来热心于家务的妻子,突然变得疏于家务,经常外出赶时间,说今晚不回家吃饭了一样怪异,就像一直是冤家路窄的死对头,突然一下子变得亲密无间,这两个人要么心怀叵测,要么暗藏杀机,习惯的改变露出的尾巴。
4、活动增多 这其实是习惯改变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细节,女人的计谋往往都是很浅显的,像邦女郎那样的有心计谋略的女人你是一般娶不到的,所以一旦不太喜欢交际活动的爱人开始变的出入各种场合,早晨跑步、酒吧聚会我们不能说自己的老婆性格由内向变得外向了,而是把原因归结在借口,一个口口声声自己不喜欢吃橘子的女人,某一天对着你将橘子皮狠狠地剥开,就是说明有人已经开始吃醋了,这就意味着绿帽子离你不远了。
5、高额话费 美国的联邦特工可以根据你打电话时候找出你的具体地址,你也同样可以根据你的妻子打电话的频率推断是否红杏出墙,电话是生活中常用的通讯联络和约会方式。但外遇者的电话往往是反映异常的,就像冯小刚电影《手机》中的严守一谎言不断,女人也是不例外,撒起谎来,保证脸不红,脖子不粗,气不喘,逼真的就像没事一样,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让你去对自己的爱人进行无端的猜疑,而是要你及时的发现去挽救。
6、开销暴涨 不知道你们家庭的收入是否公开,如果你们的工资收入是实行一月报账一次,而且是有大额支出随时记录在案的话,这就好办的多了。女人外遇后,开销增加,大部分的钱用在了购买一系列私密的化妆用品上,来保证自己的青春无敌,进行对男人吸引,有时候还会故意的向自己喜欢的男人表示真情,比如一款西服,男人包养情妇会花钱,女人呢亦是如此,于是更加隐秘地积蓄私房钱,向丈夫隐瞒各项额外收入满足需要。
7、目光呆滞 只有到了更年期,女人才会丢三落四,今天忘记了要买孩子的奶粉,明天就是把该要洗的衣服放在洗衣机里没有了动静,闲着下来会两眼无光的发呆,神情恍惚,看山去好像就是有心事重重的样子,但是她不会主动的告诉我怎么了,而是默默琢磨。这个时候,当你问她是否不舒服还是生病了,她不会假装不知道你在喊她,和她说话,而是转过头来,神情一变,总是对你微微一笑说:亲爱的,我没事,你先睡吧,嗯哪。
8、记忆减退 这个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无数次了,恋爱时期的女人往往比男人的心要细的多,男人往往大大咧咧的虎头虎脑,女人却能将你们恋爱时期的有趣的事情记忆犹新。而且每次和你谈论时总是会说,你看看,我们那时候还是经常被人追的,要你你在晚上半步,我可能就会嫁给那个男人了,还是你有福气,可是现在的妻子你若是问她以前她曾经常跟你的话,我敢说她已经开始不耐烦了,你发现就像狐狸精附身的妲己一样。
二、判断老公是否有外遇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42个变化。
1、他开始运动,特别是慢跑(他可能是跑到其他女人的家里)。
2、他不再与你房事次数变多,或开始新方法的尝试。
3、他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或开始减肥。
4、他开始买新衣服;从拳击短内裤变成护裆,或甚至都不喜欢了;衣服质料从棉质变成丝质。
5、电话响起时,他会紧张,接电话的时候,极力小声地说话。
6、他经常找借口加班,特别是在周末。
7、他开始找理由外宿。
8、当他出差旅行的时候,不告诉你行程、班机或饭店的资料。当你问他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时,他对你大声吼叫,他会说,你根本联络不上他。
9、他会在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出去,所用的是一些差劲的理由。
10、当你问他什么时候回家,或他要去哪里时,他会很不高兴,而且口气很冲。
11、他开始将信用卡收据和电话费账单等藏起来。
12、他开始有自己的专线电话。
13、他一回到家里,马上就去洗澡,或是刷牙。
14、他对于自己的行程和他所见的人特别保密。当你对他的私事表现出一些兴趣的时候,即使只是很平常的兴趣,他也会认为这是对他隐私的侵犯。
15、他不再说明他要去的地方。
16、他不再带你参加与工作有关的应酬。即使带你去,他的同事对待你的态度也变得不一样。
17、他会送你鲜花和珠宝,但过去他从不这样。这些都是代表罪恶感的礼物。
18、他心神不定,情绪莫测。和他住在一起就像是坐云宵飞车一般,你永远无法知道,他什么时候对你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19、他开始挑剔你的外表。
20、他开始阅读有关性的书籍。
21、电话铃响后,你拿起电话,而对方却长时不说话。
22、你会接到奇怪的电话,比如:“我想你应该知道你丈夫的事”。
23、他过去一直戴着结婚戒指,现在不戴了。
24、当你和他一起出去的时候,他变得比平常更喜欢与女人逗来逗去。他开始注意别的女人了。
25、他开始洗自己的衣服。
26、他对于自己的钱包和公事包特别小心。
27、他不再要求你陪他一起到外面出差。
28、他开始说梦话,而且通常比过去睡得少。
29、他开始对一个特定的女人有正面的评论。
30、他开始在旅行袋中放进保险套。
31、当你问有关他的事时,他变得完全不想谈。
32、当你想拥抱他的时候,他变得呆若木鸡。
33、他不再对你有热情。
34、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离你远远的,几乎要掉下床去。
35、他开始与你分房睡觉,说是因为“怕吵得你睡不好”。
36、他的脾气变得非常急切而暴躁。
37、他变得对人很冷漠,而且常常心不在焉。
38、他告诉你他需要有自己的隐私,而且叫你离开他一阵子。
39、他对你漠不关心,完全忽略了你。
40、他变得比平常还难沟通。
41、他常常让人感觉冷漠而遥远。
42、他连星期六和星期天都要待在办公室里。
(二)、男人出轨会有什么表现?
1、是不是电话,信息比以前多了?打电话或收发信息的时候会经常背着你?经常说要加班或者应酬,不回家吃饭,而且回来的很晚?
2、是不是比以前更注重形象,开始要打扮了?或者说开始健身,运动了?
3、开支有没有突然变得莫名其妙的多起来?
4、突然对你很好,经常给你献殷勤,给你买礼物?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可能是因为心里对你的愧疚,想要补偿你。
5、一回到家就冲凉或者洗漱?衣服要自己洗?你可以偷偷的查看他的衣服,闻一闻有没有不属于你和他的味道。
(三)、你现在是怀疑吧,女人的第六感有时像鬼一样那么灵。
男人出轨没有具体表现方法。但是一个男人一旦出轨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东西的。
比如:不经常回家。回家也是在上网,或是手机不离手。电脑和手机都设密码了。回家脾气变得很大。以前他爱的菜,现在不爱吃了,而且挑三拣四。做家务也是,无论你收拾的再干净他也会说东说西。变得爱漂亮,穿衣服的风格也和从前大不相同。爱挑你毛病,说这没做好那没做好。没有共同语言,也不想和说话。
(四)、以下几点是出轨的征兆 你可以参考
1、男人出轨后花钱变得没有节制。
2. 男人出轨后变得勤奋起来是一种表现,有的变得懒惰。
3. 男人出轨电话肯定背着人,特别是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短信不断,设置密码,只有自己能看到。
4. 男人出轨后分神,总是走神,健忘。一是他想是否继续,一是想是否终止。
5. 精力不够是出轨男人一种表现。他要照顾孩子妻子还要想着外面的人,精力肯定不够,分心是很累的事情。
6. 出轨的男人注重打扮,目的是吸引自己的情妇。
7. 出轨的男人时间观念变化很大,没有时间规律,实际是抽时间约会,本来规律的上下班时间,全部被堵车、参加聚会、开会占去了。
8. 出轨男人在家里一般房事都是应付,没有了激情,只是一种义务似的,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
希望楼主能与另一半百年好合~~
希望楼主采纳 谢谢,纯手打不易。
③ 【 】的陶行知校长
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shè)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陶行知陶行知原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后迁居安徽古溪地方 ,不久又移居古城徽州(歙县)城西黄潭源村。陶行知的父亲名位朝,字槐卿。接管了祖上的一片酱园,后因社会经济萧条而破产倒闭。母曹翠 (Lè)。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1938年8月,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口号,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事师表”。[1]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享年55岁。编辑本段人物生平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陶行知手迹(1930年夏)
[2]祖籍浙江绍兴。6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读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陶行知纪念馆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
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
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编辑本段主要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编辑本段主要著作主要作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作品《陶校长的演讲》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9册,《自立立人歌》四首中前两首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0册。《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8 年4月初版本《斋夫自由谈》上海《申报》馆 1932年4月30日初版本《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上海儿童书局 1932年10月初版本《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海大众文化社 1936年8月初版本《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生活教育社 1945年10月10日自刊版本《行知书信》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9年1月初版本《行知诗歌集》上海儿童书局 1933 年7月初版本《行知诗歌前集》上海儿童书局 1935年12月初版本《行知诗歌三集》上海儿童书局 1936年11月初版本申报时评1932年《申报》连发了三篇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鲜明反对内战。《剿匪与造匪》“今日政治黑暗如此,如沦地狱,是正即所谓官逼民变。官逼民变,民安得不变?既逼民变,复从而围剿之,事之可悲,孰逾于此!”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但凭良心说,这世上真的没有谁愿意当匪,但匪是怎么出现的,也就是谁造的“匪”,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或者搞得明白也故意装不明白,破馆某一老夫子就说:“哼,现在讨论鸡和蛋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哈,这老夫子其实明白土匪怎么来,却故意装不知道,整一虚伪的家伙,这种人最大的喜好就是粉饰太平、抚着良心乱说话。土匪出现,自然要去剿灭,任“匪势”乱涨,会危及江山社稷,搞不好会弄出另一个梁山泊,从另一方面说,给几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旁若无人乱窜,这老脸也着实丢不起,所以,刀枪棍棒加石头砖块再加口水唾沫一起上,也不看自己的斤两,一门心思把土匪往死里整。。。。。。。。。 蠢笨的人不明白,因而见“匪”就剿,天天和“匪”斗气,以其斩尽杀绝,还自己安宁,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最后免不了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可以说,谁剿“匪”越厉害谁就灭亡得越快,这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剿匪就好比拉弹簧,越用力拉反弹得就越厉害。因此,见到土匪出现,聪明的人一般不会随便硬对硬,多是另想办法,土匪喜欢美女、帅哥,就送帅哥、美女安慰一下;土匪喜欢金银珠宝就给他们一金矿;土匪喜欢戴乌纱,就眯着眼封他们一官半职。。。反正一句话,投其所好,保管有用,嘿,连整天只懂画画的宋徽宗都明白这个道理,打不过之后就招安梁山泊英雄,宋江最后乖乖就范,宋朝是武功最差的朝代,老赵家的子孙也曾被“匪“吓得不轻,可最终没有被“匪”所灭,有一定道理的。小说里的东西不可信,说点近的,我最讨厌的老太婆慈禧在和义和团抡了一圈拳脚不敌后,脑筋急转弯,“抚而用之”,最后把没有防备之心的义和团搞得凄惨,这老太婆治国不行但谁也不能否认她不是聪明人。但我认为,最最笨蛋以及不可救药、等着灭亡的人还是一边造匪,一边又大张旗鼓去剿匪的家伙,简直是吃饱了撑得慌没事找事做,这些笨蛋脑子不知进了水还是怎的,从不想为啥那些本来以德服人和蔼可亲的人成了“穷凶极恶”的“土匪”,这些“匪”怎么不去别的地方安营扎寨闹革命,就偏偏和自己对着干?!哈,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创造宣言》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末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它几笔,便成为
在机场与毛泽东合影
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东山的樵夫把东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茅草,泰山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茅草没有东山多。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于割茅草而看不出来。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下山撒一泡尿,挑一担茅草回家。尿与屎是他对泰山的贡献,茅草是他从泰山上得到的收获。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所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而且没有东山多,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比东山还平凡,便说了一声:“泰山没有东山好。”这话被泰山一棵树苗听见了,它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徒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一根树苗如此想,二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便接二连三的,一天一天的,听到树苗对樵夫说:“老人家,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樵夫总是随手一拔,把它们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哪一楼是树苗的,哪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陶行知创办社会大学,自任校长
割草的也可以一变而成为种树的老农,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动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啊!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编辑本段求学经历历史背景陶行知投身教育,与他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到被帝国主义列强们用枪炮打开国门,
在哥伦比亚大学
被迫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他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使陶行知更深地认识到祖国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病,并立志去改造。他亲眼见到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先进的东西,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强烈反差重重地刺激着陶行知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热切地希望祖国能够尽快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早日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勤奋成才陶行知的父亲(名位朝,字槐卿)靠教书为生,母亲曹翠(Lè)接管了祖上的一片酱园,后因社会经济萧条而破产倒闭。由于有自小聪敏好学,陶行知6岁蒙馆。15岁时,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他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他更加自觉而刻苦努力地学习,以便能更好地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读大学期间,在他倡导并主编中文版校刊《金陵光》上,他写了《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他写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他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国家进步发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已基本确立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思想和志向。毕业后他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因为他认识到学市政只能做官,不能救国。1917年毕业后,他毅然谢绝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神圣之路。他在归国时乘坐的船上,与同学们畅谈自己今后的抱负,豪迈地说:“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编辑本段实践理想开展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反对鼓吹“劳心者治人”而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良传统。他虽是从美国归来的留学生,却脱下西服,穿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并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为了实践理想,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中央门外的晓庄创建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在这所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生活本领”。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又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人物斗争针对蒋介石以“剿匪”之名进攻苏区,陶行知在《申报》连发时评称:“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蒋介石大发雷霆,下令“申报禁止邮递”陶行知在投身平民教育时,也时刻关注社会上的政治运动。1930年春,晓庄师范师生为抗议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举行游行示威。时值蒋冯大战,因陶行知与冯玉祥有私交,蒋介石断定晓庄
陶行知
事件是响应冯玉祥的反蒋行动,遂怒令关闭晓庄师范并通缉校长,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后通缉解除,过了一年陶行知才回到上海,从此更立志反抗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沪期间,陶行知经黄炎培举荐被聘任为国内有名的《申报》的顾问,曾化名“不除庭草斋夫”发表了大量杂文和时评。当时,蒋介石以“剿共”之名进攻共产党领导的苏区,陶行知连续发表了《剿匪与造匪》等三篇时评,语惊天下地指出:“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国民党当局很快查明这些文章出自陶行知之手,蒋介石大发雷霆,批示:“申报禁止邮递”。为申报馆的生存计,总经理史量才忍气吞声,表示今后不再续登陶行知的文章,蒋介石方解除禁令。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时,陶行知正出访国外。沈钧儒说:倘若陶行知留在国内,一定和我们在一起,“七君子之狱”就变成“八君子之狱”了面对外患日深和国内的黑暗统治,陶行知感到不能只坐在校园书斋。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担任了救国会的“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26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途经香港时,他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一宣言震动国内外,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出访期间,国内发生国民党政府逮捕救国会领袖的“七君子事件”,陶行知又一次被通缉。沈钧儒后来说:倘若陶行知留在国内,一定和我们在一起,“七君子之狱”就变成“八君子之狱”了。李公朴、闻一多遭暗杀后,听说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对象,他马上表示“我等着第三枪”,并给育才师生致信:“为民主死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在争取民主并为群众争取教育权利的长期奋斗中,陶行知阅读了许多马列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在思想日益一致的基础上同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访欧洲期间,陶行知曾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赋诗曰:“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在下”。他在重庆主办育才学校时,又邀请邓颖超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抗战胜利后,陶行知作为民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与共产党密切合作,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民主人士的堡垒。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三个月后传来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陶行知闻讯异常激愤,到处演讲谴责。当社会上传说特务已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时,周恩来派秘书陈家康去报警,要他提防特务的无声手枪。陶行知当即毅然表示:“我等着第三枪!”他还给育才师生留下了一封信,发出“为民主死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的铮铮誓言。
陶行知故居(15张)
④ 福清三山中学的学校简史
福清三山中学,原名福清第十一中学,1960年创建于三山镇的海瑶村,是一所初级中学。1970年9月,学校本部迁至现址,海瑶村的旧址设为分校。 迁校后校名也更改为“福清三山中学”。1973年9月,学校本部开始招收高中学生,升格为完全中学。1984年9月,海瑶分校独立为“海瑶初级中学”。
创校五十载,几代人筚路篮缕、历尽沧桑,迄于今日,已成福清市一所老字号的完全中学。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教师145人。校园总面积103亩,教学楼3栋,图书馆1栋,综合科教楼(在建中)1栋,办公楼1栋,学生宿舍楼3栋,教师宿舍楼4栋,学生宿舍楼3栋,学生食堂1栋,礼堂1栋,综合运动场1个。
五十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二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有的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成为中专生、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有的搏击于经济的潮头,成长为商界翘楚;有的发展于海外,成长为侨界名人;更多的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接班人。校友们为福清的振兴,祖国的腾飞,世界的繁荣,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60—1970)
头六任领导班子和师生们,为学校的呱呱坠地、发育成长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早在1960年,在时人称之为“华侨县长”的高至荣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诞生于海潮涨落的三山镇的海瑶村。它实际上是小学附设的初中班,首任校校长由玉瑶小学校长何世美兼任。1960年招收两个班,教师有陈泰银、高绍贵、林正银等人。1961年,学校挂牌命名为“福清第十一中学”,招收两个班,教师有林家祥、薛攀俊、郭成斌、郑国英、魏德春、王正理等人。1961年至1962年,由教导主任俞昌辉主持工作。学校有了名称,来了老师,招了学生,却没有校舍。学校寄居于海瑶村的李厝旧祠堂、旧礼拜堂、群众厅堂。时值国家经济“三年大困难”时期,师生们是在“糠菜半年粮”,饮水靠要肩挑手提。
1962至1963年,创办于东翰镇的“福清第十二中学”停办,王源达和赵德仙两位同志调到“福清第十一中学”,并分别就任副校长、教导主任,开展工作。同时调入的教师有程道霖、余天佑、钟裕祥、林和明、王朝福、陈文顺、王赋根。1964年仲夏,天大旱,师生睡三更起五更都打不到“甘霖”,自己动手,凿井取水,在高厝祠堂内挖出一口井来。井水喷涌,师生雀跃,解了“无水之饮”、“无水之炊”愁苦。
1966年1月至1970年1月,翁武官任教导主任并主持工作,林家祥任总务主任。时值“文化大革命”劫难,学校困难可想而知。1967至1968年停止招生两年,学校工作由薛攀俊主持。1969年,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当小工,上山挖石头做基石,下海洗贝壳烧墙灰。建筑材料积累够了,在海瑶村李厝祠堂的后面营建了创校九年来的第一幢五间高台式的平房校舍,为福清第十一中学争得了“一席之地”。从海瑶村旧校址毕业的校友中不乏有“才人”,如原福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振英,现公安部监察局局长俞勇、原福清市副市长高绍炳等。
翻阅当年的史册,泛黄模糊,与其说是长年的尘灰使然,不如说是先辈的汗水使然。 (1970-1974)
1970年初,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由三山公社副主任翁在官兼任,副主任由“贫下中农宣传队”李贵仕兼任。学校的日常工作由王赋根负责。1970年9月,现校址破土动工,筹建工作主要由王赋根、王正理、陈遵金、郭重枝、薛攀俊、郭成斌等人负责。这时候招8个班,分为4个连队,每连100人左右,4个连队中每月轮流1个连队到南倪村农业中学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其中的第二连校址设于三山村宝莲厝。这一年,王文视、彭敏星、余乃英、林正银、高至国等老师调入。
故事在重复中着演绎着不同的情节,师生们“半工半学”,教、读之暇,有的到当山南麓,平整场地,开挖地基,有的上山砍树造屋梁,有的下海洗贝壳烧墙灰。建筑材料准备就绪后,1971年底,垒土夯筑成,架木铺瓦成顶,一幢十间单层“交椅式”教学、办公两用房建成了。
1972年初王赋根被留任为海瑶分校负责人。这个时期,杨贤福、走马上任担任“革命委员会”主任,郑义恩、陈汝贞陆续先后走马到任,担任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前辈们凭借着他们的威望和才干,我校的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校舍俨然成局,先后建成了另一幢的单层教学楼、单层学生宿舍楼、双层教师宿舍楼。1973年9月学校从初级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
拓荒者、创业者之艰辛,后继者要由衷佩服,更要永远铭记。 (1974—1991)
1975年前后,杨贤福、郑义恩、陈汝贞三位副主任先后荣调。同年学校工作由王朝瑞主持。1976年,在三山公社郑坤源书记、林香载副书记,三山村党支部王金全书记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校园面积从原来的五亩扩大到六十三亩。1977年,再落成一幢师生宿舍楼、一幢师生食堂。1978年,师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没有任何机械工具情况下,开辟出200米的跑道的运动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处处焕发生机,也给福清三山中学带来了明媚的春天。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四年高考连传捷报,有多位同学考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全国名校。1981年,再建成一幢教师宿舍楼,高考中专录取11人,大专以上12人。1982年,45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考试,有14名同学录取中专学校,5名同学录取技工学校,其中的杨运顺同学名列全县总分状元,另外还有两位同学分别夺取了语文、政治桂冠。“山窝窝里可以飞出金凤凰”,成绩博取了兄弟学校的啧啧称赞,成绩赢来了上级部门的好评。1981年学校被评为莆田地区“教育先进单位”。1982年,大中专考试全县现场会在福清三山中学召开,并获福清县人民政府、教育局的奖励,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教学楼。1985年的中考,郭有茂同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全县榜首。同年,福清县人民政府、教育局再次拨款,建造了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教师宿舍楼。
1987年夏天,在官路村王锐银父子的引荐下,在王朝瑞校长、王钦光副校长的争取下, “世界福清人联谊会”日本区副主席王功镛先生决定出资25万在我校建造一幢楼宇。这就是“崇兴楼”(A座)。取名为“崇兴楼”,是为了纪念王功镛的父亲王崇兴先生。同年,官路村的另一位旅日华侨王著炳先生,也以母亲翁梅宋的名义,捐资3万元,给全校老师每人制作了一套校服,打造了一个书柜,给校园铺设了一条水泥大道。
1987年8月,王朝瑞校长荣调。之后的6年时间历经5位校长。林中钦校长1987年8月到任,1989年3月退休。1989年3月港头中学校长林千荣同时主持了三山中学的党政工作。严家霖校长1989年9月上任,1990年2月调走。曾绍明校长1990年2月到任,1991年8月调走。薛希义校长1991年9月上任,1993年3月卸任。1989、1990高中停止招生两年。
纳凉不忘种树人,喝水不忘凿井人。后继者应永怀感恩之心。 (1993—2010)
1993年2月,江庆述校长调入。这位校长原来是江西省一个矿业职工的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下车伊始就对学校的现状感到很惊讶,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想到学校的条件会这么差。”江庆述校长性格坚毅,处事果断,给学校带来一阵强劲的风。他多次把当时的校舍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市委副书记陈维忠、教育局局长林华春等领导亲临视察后,先后两次牵头教育局、财政局、镇政府在学校进行现场办公。上级拨款改建了学生食堂、厕所、校门。江校长在寻求上级支持,忙于校内事务的同时,不吝拔冗,四处奔波,走访侨眷,联络侨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引进四百多万元的建校资金。1994年,印尼华侨江祖镛先生,捐资40万以他父亲江清和的之名为楼名建造了“清和楼”,同时还赠送一台印刷一体机、一台电脑、一台发电机组。1995年日本华侨王功镛先生先后捐资250万以他父亲王崇兴的之名为楼名建造了崇兴教学楼B座、崇兴礼堂、崇兴学生公寓A座、崇兴学生公寓B座。同年,由老师自行集资还建造了两栋套房。1996年印尼华侨王命卿先生,捐资100万以其父亲王钦金之字为楼名建造了“聿称办公楼”、“聿陈教工宿舍”。这个时期,校园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一座座崭新漂亮的楼宇。中考、高考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不菲的成绩。1994年的中考,可以说是值得称赞的,54位同学考上一中、师范学校。1994至1996年,有8位同学在高中会考中成绩优异,而被直升保送到高校。在录取率并不高的年代,高中1994届王某女考上福州大学,1995届的陈优金考上武汉科技大学,实属不易。
1996年8月,江庆述校长荣调。行政班子大幅度调整,原有的成员有的届龄退休,有的到别校高就。李述贤校长、郑遵和书记、施明朝副校长等到任。李述贤校长其貌不扬,着装朴素,到任的第一天,骑着一辆破旧的“重庆”牌摩托来。许多人都感到很惊讶,打心里说 “这哪是是个校长,明明是个农民。”光从外表看,只能看出李校长朴素的美,他说起话来,三句至少夹一句福清方言,半土不洋,十分逗趣,足见其幽默。8月8日,行政班子开始上班,并美其名曰“暑期办公”,开辟了一个先河。这次“暑期办公”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如“三项评比”(后来“无项评比”的母本),“两考奖励办法”,“教职工住房分配制度”等,有些至今沿用。当时的高中规模比较小,原来的六位年段长被缩减为四位,高中三个年段只保留林永国一位年段长,林永国老师便有了“林部长”的美称。年段长、处室干事参加行政会,开辟了另一个先河。李述贤校长很重视培养年轻人,他在任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大胆起用五位不满30岁的年轻人到处室主任岗位上任职。这个时期,是学校建章立制,规范办学的最有成就的时期。校园和谐氛围是值得称道的,学校在1997年10月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到武夷山旅游。
1998年8月,李述贤校长荣调,施明朝副校长接任为校长。从这个时候起,学校的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中招生从原来的两个班级,一跃而成八个班。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虽也有对既定的制度做了一些修订,如“三项评比”改为“五项评比”,但基本上还是沿用原来的制度。施明朝在任的五年是承上启下,平稳过度的五年。校园主干道种植了高杆榕,运动场边铺设了水泥球场,食堂旁建造了学生饭厅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2001年的高考,名列福清一般校第二。游宇斌、何梅英、李琦等同学更是以高分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等名校。
2003年,施明朝校长荣调,王命捷副校长接任为校长。林道挺副校长从福清三中调来,分管教学;陈训松副校长从海口中学调来,分管德育安全(2009年8月调离,从本校提拔上来的翁吓强接管他的工作)。2003年8月,行政班子例行“暑期办公”,主要任务是修订实行多年的规章制度,删除不合时宜的,修订、重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经多次、多方面论证,教代会通过后,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有效地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从2003年8月,新一任的领导班子就积极地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尽心尽力地描绘着学校的发展蓝图。虽然历经己任校长,都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呕心沥血,但学校与同类学校相比,还有仍然很大差距。“穷则变,变则通。”2004年,在校园南面征得一块30亩的土地,解决了掣肘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2004年至2010年,先后多方措辞资金,建造了一栋六层的学生宿舍,一栋图书馆、一栋实验楼。这一切都为书写学校辉煌的明天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的高考令人骄傲,是许多频频再提的当年勇的事情。这一年,本科上线63人,站上了一个历史的新高。游芳清等三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郑州大学等全国重点名校。
江山才人,各领风骚。历史前进的步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⑤ 拔山中学校的一位物理老师,被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恨他,他就是杨海峰。。
这么没来知识的老师,拔山中源学这么一直不引起重视,难道学校的领导都是这种没理性的吗?或者说领导是不是跟他有某种关系,这样子包庇他,务人子弟呀?忠县教育局难道任由这样的领导在拔山中学吗?难道不引起高度重视,这样对每个家长和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要你们领导干嘛?
⑥ 写给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王校长:您好!当我拿起笔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这白白的纸,这小小的字,架起了我们心灵沟通的桥梁,拉近了我们彼此心与心的距离,此刻我感觉像是在给一位相交很久的朋友在写信,千言万语凝聚笔端,催我一吐为快。你的上任,使我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全新的管理方法,全新的教育理念……每天看到你真诚的笑脸,让我们感到是那么亲切,我们从内心深处把你当成了朋友,可以和你无话不谈,在这里校长与老师跨越了上下级的界限,有的只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与沟通,这只是情的自然流露,这是心的真诚沟通。更让我钦佩的是,每天你都能捕捉到教师那闪光的一面,及时地利用例会表扬鼓励,使教师学有目标,做有方向,也使受表扬的老师信心百倍,干劲十足。这样的领导艺术使每位教师深深折服,我们为有这样的校长而深感荣幸。今天,你通过致全体教师的一封信,让我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是啊,我们到底期望学校,期望校长关注什么呢?从我自身的角度,想了两点。1.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对教师的素质及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许多资料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的。教师只有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愉悦的心情,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全身新地投入到工作中,学校才能和谐发展。可以看出,校长您也一直都在这样做着,为教师营造着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也快乐地工作着
⑦ 周南梅溪湖中学的学校简介
学校位于有“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新城”、“长沙未来城市中心”之称的梅溪湖国际新城内,校园按湖南省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建造,彰显“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等理念。学校背倚岳麓山脉,东临桃花岭公园,南接梅溪湖CBD中心,北瞰梅溪湖最宽湖面。校园风光秀丽、宁静雅致、愉悦怡人,是学生学做人、长知识、健体魄、练特长的理想园地和生态学府。
学校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主体建筑,主要建筑群之间有超宽风雨长廊连接,气势恢宏。学校拥有千兆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园监控、多媒体教学、校园广播、冷暖空调、热水供应和直饮水系统等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系统。学校配有高标准的多功能阶梯教室、多媒体直录播教室、计算机教室、科技活动室、电子阅览室、语音教室、心理辅导室、体操房、乒乓球房、棋艺室、形体训练室、书画室、琴房、合唱室、排演厅等各种功能教室。学校拥有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400米标准跑道塑胶田径场及卫生保健所等学习、体艺、保健服务设施。所有教学配套设施均超省一类学校标准,为学生体验成功、全面发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
学校实行“独立法人、独立管理、独立运行”的全新管理模式。学校校长叶双秋先生曾先后担任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副校长、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常务副校长兼湘郡未来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将从周南、长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等教育局直属公办学校中选调。学校与省城名校实施联动发展战略,在管理理念与标准、教学计划与进度、质量检测与评估等多方面实行资源共享。学校将为长沙市教育局创新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整合基础教育名校资源,实现新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成功经验。
学校坚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幸福未来”的办学理念,为把学生培养成“文明高雅、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坚持“德育与情趣同行、成长与快乐同在”的育人理念,着力打造“三五”工程,即五个好习惯:行为、学习、生活、劳动、卫生;五种道德素质:仁、义、礼、孝、忠;五种心理品质:智、恒、信、勇、诚。在教学上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积极推进学分制、导师制,开设校本选修课程,构建高效课堂,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实现学校的和谐、特色、可持续发展。
学校地址: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梅溪湖国际新城映日路1188号
⑧ 柳州映山中学好吗
你是说教学质量吗?其实这个完全可以放心,只要孩子肯自己努力哪个学校也有高材生。
⑨ 澄潭中学什么时候才能换校长啊
很早就听说浙江有个很棒的农村校长叫李辛甫,早可直到2011年七月,我到浙江新昌讲课时才偶然遇见了他。当时来去匆匆,没有与他细谈什么,只是对他不经意间说到的几个管理“招数”印象深刻——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只有校长和教务主任知道,而对所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保密(学生毕业时可“解密”);九月底,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难度很小,重在“考习惯”,学生只要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习惯校正得好,大都能考到90分以上,这样不把学生“考倒”的考试,意在使这些“二三流的生源”建立自信、形成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能“跳出”题海,要求教师“跳入”题海(教师的做题量是学生的三倍以上,学生所有的作业、试卷都由本校教师自编),学生的练习资料一律不订,而教师买多少资料,学校均给报销;学校设立的一项奖学金不奖励在校生,而是奖励那些走出校门后学有所成的校友……
凭直觉就知道,他是一位在管理上“有一套”的校长,结果上网一搜,果不其然。“写他的”和“他写的”东西都多得看不完,其中有专家这样评价他的学校:“澄潭中学是一所有思想、有品位、让人尊敬、令人感动的学校。”“澄潭中学的底子,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其成长的理念和路径,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有了这些初步的了解,2011年11月初,我来到澄潭中学(以下简称澄中),参加“走进教育现场:浙江省高中校长名校案例解剖式研修班”的活动。那几天,我一边不自觉地“被卷入”,与大家一起兴奋着、激动着;一边告诫自己,保持一种理性的、观察者的视角。我在努力捕捉着李辛甫带给我们的“意外感”与“陌生感”,我确信,能让眼前这三十几位不知听过多少报告且清一色的男校长“听醉了”(一位校长的描述)的那些稀缺的东西,就是我要寻找的“宝贝”,它一定与“人”相关,而非“事”的集合。
正好去澄中前刚读过《海底捞你学不会》,我很赞同宁高宁在《序》中对作者黄海鹰之高妙的那种解释:“海鹰总善于把管理学所有技巧性的理论一直追溯到人性本质的深度来拷问……”这样深度拷问式的研究,与我的一个认识——“教育说到底是人性的一种投射、一种职业表达”——极为合拍。我相信,校长怎么做人,也就怎么做教育。他的人性假设、人格倾向、生命底色、举手投足等等,无一不是最活生生的“引领”与“号召”。同时,这样的研究也特别适用于像李辛甫这样在“人性表达”方面很有“咂摸头”的研究对象。所以,尽管我知道它充满挑战,但还是想尝试着从这个视角,品味这位农村校长的品位。
在我眼中,李辛甫是个心里装着“大忧虑”的“一般知识分子”。他曾花很大的精力执著于对社会现象、民族心理,特别是人性问题的社会历史研究。“正是怀揣着这份国家责任和教育情怀,我一直穿行在理想和现实、想法和做法之中,不断寻觅教育的真谛。”这样的“公共关怀”与寻根问底,这样把教育放在“关系中”而追问其本质的研究视角与视野,使他在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时能够更确当地定位,从而得出“激活、培育、守护美好人性,是基础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价值使命与哲学境界”、“教育不仅要为‘人才’奠基,更要为‘人’奠基”等结论。
从这样的价值自觉出发,他把社会担当演化为一种自我诉求。我想,有了这份对“大责任”的看重,校长才可能获得囿于功利目的而无法获得的、真正强大的办学动力。在李辛甫看来,乡镇中学的校长在这方面的责任更大,因为他们的学生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只有学校办好了,孩子们才可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走出阶层固化的怪圈。说到这个问题,他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一位学生父亲早逝,大伯、叔叔把地都占了,妈妈带着她和妹妹艰难过活;她考上大学后,大伯、叔叔不仅还了地,还各拿出2000元支持她上学。还有一位贫困得平时谁也不肯借钱给他家的学生考上浙大计算机系,父亲为筹上学的钱而发愁,李辛甫建议他,把录取通知书拿给乡亲们看看,结果真灵,大家看到这孩子这么有前途,纷纷解囊相助……
同时,那种带有终极意味的价值感悟,那种将悲悯之心、宗教之怀(他特别喜欢那句话─“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上帝对人类的再次信任”)寄托于教育之中而掀动的内在的激情,导引着李辛甫纵情地投入、倾情地付出。于教育,他实在是个情痴,不知有多少事,都是他自讨苦吃、自承压力。最难的时候,1.76米的他,体重只剩下53公斤。尽管如此,“我却从来都没有辛苦感,只有温馨感,因为我喜欢教育!”浙江大学的刘力教授主张“校长要有黎明感”,而李辛甫笑言:“我比黎明还黎明!”
在研修班点评时,我用“纯爱”两个字来描述他对教育的这份痴情,他极为认同,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共识,即这样的“纯爱”与他个人的艺术世界、人文情怀、生活情趣密切相关。
他的办公室也是书房。除了满墙满桌的书以外(他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案头间从各处“淘”来的“清玩”也极为考究。虽然一时半会儿很难窥其堂奥,但在那缕缕沉香间,我还是嗅出了他浓浓的文化味道;在其疏朗有致、无言有色的书画间,我还是多多少少悟到了他别样的清怀雅抱。
说实话,李辛甫带给我的最大的“意外感”就是一位农村校长会活得那么高雅、那么精致。他“注定”爱写诗,名字中就沾了不少“诗气”─李白、辛弃疾、杜甫;他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还举办过个人书画展……
到澄潭的第二天,他带我去见了一个在佛学院教书法的好友。那天下午,我第一次听“尺八”(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曾失传),几近落泪;也第一次听他们那个艺术“圈子里”那么多撼动人心的故事。他们多是超功利的“业余者”,纯纯粹粹、“无缘无故”地热恋着艺术,在追求极致中合奏出“纯爱”的交响。在这交响中,我仿佛一瞬间就在李辛甫身上找到了干干净净的“艺术人”与干干净净的“教育人”的那种相契相通;从他常态的非职业的生活中,找到了他“这样”办学的根据。
深度进入某一具体的艺术样态,并与一帮极有品位的朋友交往,使李辛甫对艺术之于人生的价值有着别样的体悟,“艺术大餐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艺术享受,更是美好人性的培育”。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他做美育的与众不同——澄中有两个合唱团、一个民乐队、一个铜管队,乐队训练全部纳入教学计划,与比赛无关;学校的音乐铃声均为经典名曲,每节课都不同,关键是,无论哪个学生都能说出曲名、作曲家乃至乐曲的意义(学校有相关内容的教学);每年五月以班为单位组成合唱团,唱响“红色经典”,有人问:“放歌五月,不怕影响高考?”李辛甫笑答: 这正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一个秘诀!”……
在澄中期间,我正赶上学校每年一度的艺术节(这次的艺术节持续两个月,共12项活动,包括美国的艺术大师来校交流)暨世界名曲合唱会震撼开幕。说“震撼”,是因为身着不同的专业演出服(孩子们在网上“淘”的)、在不断变换的大屏幕的映衬下唱着《乘着歌声的翅膀》、《欢乐颂》等经典名曲的“演员”,是澄中全部2221名学生(各班轮流上场,整个活动持续一天)!那朴素的“奢华”与绚烂,带给我无限的感动。我边看边想,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在高中三年,每个人都至少有六次登台演出的机会(每年五月和十月的合唱节都是全员参与),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啊!坐在我旁边的李辛甫说:“我就是要让孩子们‘附庸风雅’,我相信,慢慢地,他们会真的风雅起来!”
“教育之美:一种生命的形式”,这是我写过的一篇小文的题目,在澄中,我对这样的“生命的隐喻”有了更深的理解。
做校长15年,李辛甫已显得十分成熟,无论做人做事,都有一种特殊的张力,给人一种做“通”了的感觉,认真但不过分纠缠,于是也就少了许多纠结,多了许多享受。
最后,我们来看李辛甫的几段“语录”吧─
人生三境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禅心;方寸即是莲界,大地尽作蒲团。
创新不是颠覆传统,坚守传统有时比创新更难。
未来有多近,在于你想得有多远。
幸福感就是一种感受,与财富无关,但与计较不计较关系很大。
制度让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机制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想犯错的人不会犯错。
而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悉心把玩的是他那个最朴素的“语录”——
“教育真的蛮有味道”!
他不是挺好的吗?校长换届一般要几年 像教育局有些任免的有试用期为一年 有些没有试用期 可能4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