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师生 > 怎样指导中学生预习

怎样指导中学生预习

发布时间:2021-03-15 17:25:47

A.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转>

课前预习的到位、充分的准备,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较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从而使有效教学得到落实。我认为,如果做好有效的课前预习工作四步曲,可对学生与教师携手进入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一张有效的通行证。 一、明确预习目的,进行有效预习 学生的有效学习可以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步有效的学习的氛围中呢。我认为,可从预习环节入手,以预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树立明确的预习目的,通过预习这一课前准备环节来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弹开“学生想学”和“要学”和“自己主动去学”的心扉,在没有进入教学课堂的学习前,而自己去探索、摸索,为进入课堂教学的学习,事前设下兴趣的桥梁,因为,学习任何事物都是从兴趣开始的。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预习任务。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任务,做到了心中有数地去预习,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知识就能事半功倍。如我在将要进入新的学习知识点,要求学生预习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进行这样预习:通过自己把课文读读看看两遍,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楚哪些内容是自己一就懂,哪些内容是自己难于解决的;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和获得了哪些收获,把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中的问题和在初步阅读时产生的疑问结合起来,进入第二轮的阅读。第二轮阅读时,要求学生借助学习工具书来自行努力解决。如果借助工具书还难以解决的问题,把它注在预习笔记本上,留到课堂上去解决。学生通过第二轮的阅读,必然会在从中有所收获,此时,要求学生把预习所获也写在预习本上或课本上,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明确预习的目的,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了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需要教师在引导下去弄懂。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便可集中精神力去听,去思考解决自己难于弄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在预习时的所获,这样,听课就变得更有针对性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进行有效预习 学生因当天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常常需要经过晚上一至二个小时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理解和消化、吸收,而学生要达到吸收的过程不例外是通过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这几种途径来实施。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晚上的家庭作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在此时布置他们在家庭作业之上又去预习将要学习的新教材,学生会产生心理厌烦,往往采取的预习手段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所以,如何合理的安排预习时间,也是提高有效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此,我采取了分时段的预习时间,从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里挤出十分钟,让学生初读、深读,整体感识将要学习的新教材;短短的十分钟难于收到预习成效,所以下午的第三节综合活动课再让出十分钟,让学生整理他们对新教材的疑问、困惑和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晚上再利用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时间借用参考资料、工具书来自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乎支离破碎,但却较好地缓解和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的情绪,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主动的愉悦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的有效率。 三、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学生面对不同的新课内容,所采用预习方法也理应随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预习中,可采用朗读感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收集资料、系统归纳、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如:在预习古诗时,可采用朗读感知入手,先通过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提出困惑,再借助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资料,然后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字、词、诗句的意思。接着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最后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和体会。又如,在对阅读课文进行预习时,先粗略地看一遍,划出不懂的生字、词句与段落,借助字典弄懂字、词,对于不懂的句子或段落,通过与讨论交流来分析理解,最后从不同角度读文,归纳课文中心,反复阅读,深入感知。 四、重视预习检查,进行有效预习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我每天都对学生抽员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我常以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有师生之间的,也有学生之间的。在交谈中,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而教师也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预习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做好课前预习的四步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B.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和课堂教学应该和谐共存,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极大的发挥预习的作用。
1、改革传统的预习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预习活动。
传统的预习方法只是让学生看看新课内容,尝试的做一做习题,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预习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采的。除了阅读教材在书本 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制作学具等方式,组织上也应不在局限于学生的个体行为,根据内容的不同组织群体行为,象小组合作、请教家长和教师等等。比如教学统计之前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课前到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找到整理的方法,这样就为课堂讨论交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找出生活中的角,在父母的 帮助下自己动手做角,再 借助自制学具边看书自学边动手操作找出比较角大 小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对书本的预习有了更深的体验。
2、指导预习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在指导预习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学生在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达到自己预习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自己预习数学的起点。这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为学生设计预习方案,设计主要有三点内容:(1)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这样的预习型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预习活动就可以“置之课外”了,但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 行预习,这样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同样,指导预习也要因材而异。概念型教材应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计算型教材应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而几何内容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
3、让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和谐共存。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各种“未解决的问题” 和“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而这些都在无形之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 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时我们应该去敏锐捕捉和把握这些有效的资源开展教学。不要因为怕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成为在教学时精心创设的一些问题情境和探索情境的羁绊而不愿预习。而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地对教学预设作出调整,灵活地进行课堂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学生与教材。对学生:应及时掌握预习后的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的困难?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分歧?因学情的变化,调整原先的教学预设。对教材:教材的思路与想法不再新鲜,教师必须考虑重新组合教材,拓展教材。同时教师要考虑怎样的应对策略,如何突破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生 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一种探究型的预习,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让学生预习中产生的困惑,成为课堂探索的主线,让多彩的课 堂成为他们交流独特体验和感悟的舞台,相信我们的课堂将变得更加精彩!

C.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实施新课改之前,学生课前不预习的问题也曾让我无计可施,想要激励,形不成连续性,动手督查,有些课程的内容也确实无法操作。各地推行新课改以后,一种叫导学案的方法进入了我的视线,它解决了我在这方面的困惑。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就像教师依据教案上课一样,它的编写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可以分为七个步骤:确立教学目标、情境引入、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反思总结、达标测评和布置任务。预习交流环节是学生课前完成的重点部分,涉及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一些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至于怎样设置问题,那就要看教师的功夫了。
每次上课之前,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在阅读教材之后完成预习交流部分的内容,以高中数学为例,根据统计,普通学生可以在15到25分钟之内做完。这种做法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的依据,避免了他们在预习当中的肤浅和盲目,待学生习惯了这种预习方式以后,可以选择简单的课程指导学生自己编制学案,持续下去又可以摆脱导学案这个拐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有了导学案以后,便可以跟进督导措施,不过检查预习作业只是一项表面工作,真正焕发学生积极性的是课堂激励机制,常用的做法有三种:学生课堂展示、达标测评和学习评价。
学生课堂展示就是让学生讲课,其它学生参与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做法解决的不只是有效预习的问题,当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时,就是那些你认为最差的学生也会不断地制造惊喜,他们不但能讲而且还会讲的不错,当其他学生不断地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时,活跃的课堂把学生们的思考引入深处,很多时候会超出教师的想象。
为了让这种做法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需要教师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我把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明确组长、组员、讲解员、听众和教师的责任,前期制作课堂积分表,在不同的环节对不同的人员给予加分和扣分,以保证课堂的规范和高效。由于教师、课代表和小组长肩负着课前督导学生预习和讨论的职责,再加上这种上课模式的激励作用,所以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达标测评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一项测试,安排在下课前五分钟完成,题目含盖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的话,单靠课上理解,不容易达到要求,课下要进行补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那些偷懒的学生。
如果教师把握不好课堂进度,达标测评可以在当天的自习课上以限时训练的形式进行,不必监考,它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觉性。测试结束后,要跟进对测试结果的评价,可以有这样几项内容,课代表登统成绩、教师做对比分析、教师给出评语、解决出现的问题等。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出正确的导向。比如课堂积分表和测试登统表按周公示时,教师要写评语,评语要有鼓动性,宣扬上进和竞争的同时还要弘扬团队精神。又比如每个月要对学习进行一次总评,主要是给优秀的小组和进步的个人发奖,小组设有最给力奖、非你莫属奖和最有潜力奖,把优美的logo贴在教室前面,获奖的个人每人发一个小本子,扉页上有我写给他们的赠言,都是一些鼓励的话。
由此看来,与其单纯的谈有效预习,不如把它作为一个组织管理模式下的一个环节来设计,这样,即实现了最初的目的,也完成了对教学、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再建设,岂不更好?我们的工作其实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服务,让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学习、进步和成长。

D. 中学生怎么样才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呢

认真预习是提高中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一个环节。中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听起课来才可以有的放矢。

一、预习的意义

预习过泛,只注重表面形式,就会达不到预习目的;预习过细,以至于中学生感觉上课没有什么可听的。切记不要盲目去预习或者干脆不预习,大部分老师都会告诉学生怎么预习,预习哪些内容。不懂的孩子要主动向老师请教,最后要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中学生预习时虽然不能把新课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自己弄懂的知识,我们对它会产生兴趣。虽然努力仍未弄懂的知识,我们对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未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E.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预习

如何搞好预习?面对小学生自控力差、理解力差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进行指导。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另外,根据内容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对于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标记预习法。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准备。对于计算类或解决问题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尝试解题预习法。在预习时,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审题、解答例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然后再尝试解答书中习题。对于空间与图形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对于实践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调查预习法。如身份证编码、超市购物折扣、计算银行的利率、查看家里的水电记录等等。在预习时,可以利用网络或调查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
另外,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要求,切实保证预习有实效。学生预习前教师可提前设计好预习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就像教师依据教案上课一样,它的编写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涉及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一些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预习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中高年级学生重在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导学案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的依据,避免了他们在预习当中的肤浅和盲目。
学生预习结束后,教师上课前要检查预习的情况,一方面是对学生预习态度的情况掌握,促使学生预习要深入;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学生预习中的疑难之处,这些疑难之处恰是需要教师解惑之处,要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做重点处理,而对课程中的简单问题,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再多费心思,一带而过,一堂课下来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进行巩固和拓展。这样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和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效率更高?不言而喻。有学生质疑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总之,预习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培养学生从小学养成科学预习的好习惯,有利于他们轻松面对更高层次的学习,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F.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摘要:实施高效课堂的条例中要求: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将从预习的重要作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几方面阐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关键词:中学语文 ;预习 ;自学 ;阅读期待;反馈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ain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effectively preview from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preview, the preview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 secondary language; preview; self-study; read look forward to; feedback中图分类号:G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G.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学生内心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主学习,这是学生内心强烈的需求。案例1有一次,晓庄师范学校开学典礼。陶行知先生被邀上台讲话,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第一个动作是:用手抓住一只鸡,从怀里拿起一把米,让鸡啄米,可是鸡使劲挣脱,就是不吃米,甚至连米都未瞧。第二个动作是:抱着鸡喂它吃,依然是不啄米。第三个动作,放手,放弃控制欲,奇迹发生了,鸡竟一个劲地啄米。反思:自主,能使小动物放开手脚,更何况学生?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资料链接: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未来社会的学习观做了富有前瞻性的阐述。报告指出:一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对教育来说,应该围绕四种基本学习来安排,那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未来的学校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学习既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也是个自主建构的过程。二、什么是自主学习1、概念: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自得的学习方式。2、特征:(自主学习包括四个基本特征)(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度,设计评价等。(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兴趣(前提)(1)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曼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习,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敢做,真正发挥其参与性和自主性。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密切合作,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帮助、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学习。(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导向,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全面发展的殿堂。教师只有千方百计用兴趣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想学、乐学,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2、课前:教给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基础)(1)加强预习指导,训练自学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有其形、无其实。不少学生在预习时还仅仅停留在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上面,而且为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相互借阅参考书抄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很有必要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在充分预习中有所悟、有所得,而不使预习流于形式。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就一篇课文而言,可以设计常规性预习作业和自选性预习作业。常规性预习内容:(1)通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会读、理解意思、写正确);(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内容;(4)画出含义深刻或让你感动的语句;(5)搜集有关作者和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6)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自选性预习内容:(1)在美词佳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旁写上自己的体会(2)熟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文章写作特色(3)学做读书笔记常规性的预习作业要求人人必须完成,自主选择的预习作业,根据学生实际作决定。这些方法教给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检查落实,一旦形成了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帮助,而且终生受益。“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完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平时教学我要注意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3、课堂:开放课堂,自主学习(关键)(1)自读(文本由学习自由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通读,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①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②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在读法上可自由选择,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③检查效果汇报读。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句读给老师同学听,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读出来,师生共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自由读书的目地就达到了。(2)自学(学习的方法自己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讲读完其中几个自然段后,为了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往往会归纳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学,这是一种切实可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除此之外,有的方法是可以开放的。即:既可以照搬老师归纳的学法自学,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如学了《桂林山水》第一、二自然段后,我要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少数学生选择了我从第二段中归纳的学法自学,大部分学习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法自学:喜欢朗读的同学选择了“反复诵读法”学习;擅长推敲词句,反复斟酌的同学选择了“品词析句法”学习;擅长质疑问难的同学选择了“向对方提问法”学习……多种形式的课堂自学,即可活跃气氛,又可扬长避短。互补互助,达到共同进步之目的。(3)自问(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育有疑,有疑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现实教学中常常是这样,敢于提问的往往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都保持沉默,他们根据没有提问题的勇气,他们怕自己的问题提得不好,招来老师同学的嘲笑,因此要“善待”学生的问题,“善待”提问的学生,态度和蔼,面带微笑,持肯定态度,不讥讽。课堂上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出了一点小偏差时,其它学生不仅大声嘲笑,而且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地要求。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感到压力而失去自信,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②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提问的方法很多a、就文题提问,比如《将相和》一文,学生根据题目就能问:将是谁;相又是谁?他们因为什么不和?又是因为什么和好了?b、就重点段提问: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读后可问:诸葛亮为什么选第三天四更时去取箭?为什么要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为什么要击鼓呐喊?曹操为什么叫弓弩手只管射箭而不出击?等。c、抓重点词句提问,如《詹天佑》一文,学生可抓住“杰出”“爱国”“要挟”“嘲笑”等词提出二十多个问题来。……(4)自悟①在自读中悟②在师生互动中悟。如《詹天佑》一课,师生合作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师充当“记者”,学生充当“詹天佑”或“游客”。“记者”问“詹天佑”:而对帝国主义的阻找和修筑的重重困难,你当时怎么想的?“记者”问“游客”:你认为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科学吗?你对詹天佑有何评价等。③在生生互动中悟。再如《詹天佑》一课,在学习“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解决火车爬坡难”一段时,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要求各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演示火车爬坡的过程,于是各小组合理分工,有的找铅笔,橡皮当火车,有的草稿纸上、课堂上,甚至地上设计‘人’字形路,有的研读课文,思考火车如爬坡。最后密切合作,共同演示火车爬坡的情景。④在辩论中悟,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时,学业生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如《凡卡》一课,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争辩: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后,他会马上进来接凡卡回来吗?(摘录部分课堂争辩实录)正方:会。凡卡是爷爷唯一的孙子,凡卡在城里挨打、挨饿、挨冻,爷爷一定同情他。反方:不会。爷爷当然同情凡卡,但爷爷养不活他呀,否则,当初为什么要送他去当学徒呢?正方:凡卡已经长大了,他在信中不是说了他可以去求菲吉卡答应要他放羊来养活自己吗?反方: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的守夜人,他有时间来接凡卡吗?正方:爷爷可以向日发略维夫老爷请假呀!反方:就算请到了假,天太冷,爷爷没鞋穿,会冻死在路上的。正方:就算爷爷不能亲自去接他,但从凡卡的信中得知,凡卡有位好朋友叫阿迈娜,是马车夫,爷爷可托他接凡卡。……争辩场面激彩激烈,在争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而且能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论证,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5)自结。①自谈学后收获。学完某一段或全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到的?谈谈自己的体会等等。②自己设计作业。学完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必做”和“选做”。如《长城》一课,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的:a组:背诵《长城》一文,抄写课后词语,说出长城的结构特点;b组:背诵《长城》一文,摘录你喜欢的美词佳句,画出长城的样子,突出长城的雄伟壮观;c组:背诵《长城》一文,寻找有关长城的课外资料读一读,当个“小小宣传宣”,写份宣传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为长城作个宣传;d组:背诵《长城》一文,以《长城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专题开展综合性探究学习。设计这样的作业,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另外,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为自己设计一道作业并完成它,如《将相和》一课。最后,送大家一段话。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记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H. 怎样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初中数学

1 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提前制定计划、进度,教学情况只有教师心中有数,而学生心中没数,只能听之任之,教师讲哪,学生听哪,教师让我干啥我就干啥,教师不说,学生不做,学生始终在被动中学习。因此,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的局面,教师在开学初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及如何学习等情况。教学生做学习计划,让学生心里有数。
学习计划的指导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开始阶段,而且要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初,应该为学生做整个教材的概览,使学生从整体上明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框架和程序。这对于随后进行的局部的、细节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学习局部知识。不仅教学过程的整体有计划指导,同样教学过程的每一局部、每一步骤都有计划指导,计划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对教学和学习起统领作用,更重要的是经常地将教学和学习实践置于计划指导之下,久而久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划意识及能力。魏书生教语文时,首先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中有抓手,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同时为不会学习的同学提供依据。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先整体后局部,如果先局部后整体,就会造成教学上的少、慢、差、费。所谓少就是容量少;慢是教学进度慢;差是指教学效果差;费就是浪费时间。
1.1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初中数学教材整体情况,可将初中数学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共12章,空间与图形共12章,统计与概率共5章。初中数学共计29章。教师可以画出这个初中教材的知识树,初中数学知识树共有三个大叉,第一个大叉“数与代数”分12个小叉,12个小叉又分43小叉。第二个大叉“空间与图形”分12个小叉,12个小叉又分36小叉,第三个大叉“统计与概率”分5个小叉,5个小叉又分9小叉。同时教给学生画本册教材的知识树。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照,对学习进度有个了解,知道已学什么,还须学什么。另外,有的学生学习工具准备不全,要求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如笔、本、尺、规、量角器、小剪刀、硬纸片、透明塑料硬片等。
1.2 要求学生画所学章节的知识树,知道本章的学习共用多少课时,本章共有多少条概念,多少条定理、性质、公式,多少例题,练习题。计划在每天的什么时间记下这些数学工具,在每天的什么时间做完这些题,坚决做到定时、定量、定措施。
2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将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以便加强听课的针对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有的学生根本不会预习。所以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如何预习。
课前预习可分为随课预习、单元预习、全册预习。全册预习放在寒假或暑假,如果随课预习会了,那么其他的也就会了。现在我们交流如何做好随课预习工作。在预习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教材结构,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教材的编排特点,对教材的每一节有个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编排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概念例题课——编排程序是:归纳总结概念+例题。②法则例题课——编排程序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公式、法则+例题。③定理性质例题课——编排程序是:思考、画图、观察、操作(度量)、猜想、验证、证明得出定理、性质+例题。④应用(例题)课。
通过这几种形式不难发现,数学教材基本上每节内容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采取数学手段得出数学工具;第二部分:认识数学工具;第三部分: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把握每节课的内容,就能从整体上看出编者的编排意图,便于学生自学。
在预习时,要让学生本着这样四个方面去预习:①学什么;②它是如何得来的;③它是什么;④如何应用(包括例题)。
例如预习“5.3平行线的性质”这节(符合结构中的第三条)时,这节课学习什么——平行线的性质;如何得来的——画图度量猜想归纳(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按教材要求操作);它是什么——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及符号语言(略)(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记住);如何应用——会做例题,会做练习题。
再例如预习“5.3.2命题、定理”这节(符合结构中的第一条),这节课学习什么——命题定理;如何得来的——归纳总结;它是什么——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组成、简写(如果——那么)、包括(真假)如何应用——例题,练习如何做。
教师在一开始指导学生预习时,也可以写出预习提纲。告诉学生预习课本要仔仔细细地看,基础差的更要多看。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坚持住,经过一、两个月的努力,学生一定能学会预习,相应的他也就学会了自学,到那时,你的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就强,课堂教学时间就充盈,就可以有组织地进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时才能真正为学生减负。

I. 如何预习指导初中生数学课的预习

指导学生进行教前预习已成为许多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在当今教坛中,也有不少教师把预习当成不必要的准备,当成学生的负担,没有真正把预习这个环节充分用起来,有的虽然用了这一环节,也是敷衍了事,总认为上课认真听讲,保证四十分钟的效率,课后还有一堆作业,学生哪有时间预习呢?其实这些教师还未真实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体现“学生主体”的精神。学生通过预习可全面地了解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时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课,会增强学习的兴趣性,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教学中的难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因为学生事先预习了,教师讲起来也比较顺利,因为学生大体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课堂气氛也就比较活跃,能顺利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且能提高讲授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搞好预习呢?根据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所要明确的几个注意点。
一、端正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当其冲要端正预习态度,把预习当成授课前的必要环节,因此对学生首先指导端正预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预习可放在课内进行,也可放在课外,但大部分的预习放在课外比较适合。课外预习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指导学生在课外预习过程中,多点钻研精神,少一点敷衍作风,多点求实精神,少一点浮夸,多点脚踏实地。只有端正预习的态度,学生才能对预习感兴趣,才能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才能做到持之以恒,而不是为完成预习的任务而粗略地浏览一下,交差了事。
二、明确预习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单靠学生的兴趣还不行,当然,各门学科的预习各有不同,就数学学科来说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方向,不要让学生无从下手,要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模式。在此,我认为,预习的要求有以下方面的注意事项:1、预习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2、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他们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能主动探求问题。
3、预习的要求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果要求过低,期待结果的质量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则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则等于没有要求。如在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1.4求抛物线顶点坐标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配方法,再要求他们尝试用配方法求一些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抛物线如等的顶点坐标,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预习的要求既不能让学生不思即答,也不能让学生百思而难答。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由于数学课的特点,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较为困难,或者预习也只能泛泛而读,不做深入细致地探究,预习效果学生最多只是回去把书先看一遍就算了,这样在课堂上一检查,十个有九个是答不上的,可见课堂气氛是沉闷,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整堂课又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教学。为此,我给学生设计了下面一个具有四个方面的预习笔记:(1)、本节知识与以往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即预习要结合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对比。把新课和旧课综合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把握新知识的来龙去脉,融会贯通,并从中悟到新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例如在预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节中,学生可以发现本节知识角平分线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预习时很自然的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关定理复习一遍。这种复习将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角平分线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区别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的认识和运用。
(2)、本节主要讲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你认为是什么?即预习时要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去领悟,用笔把重点标出来,重点加以理解,这样教师可以省去对于本节知识的介绍。同时学生又可以在整体上去把握本节知识,从一定的高度去俯视知识,把握住新知识。
(3)、例题你看懂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即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把例题做一遍,加深对新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题做错了,学生要想一想错在何处,为什么会出错。同时,例题还有其他解法,教师让学生在不断地对例题的探索中,找到数学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4)、课后的练习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即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解决课后练习题。在此环节中,学生可能有很多的题目做错,或不能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同学间的交流中和老师的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预习笔记中的纠错处加以订正。
总之对学生进行以上步骤时,教师要注意他们的认识水平,可逐步提高要求,让他们感到可“跳起来摘桃子”,使他们在预习中感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怎样指导中学生预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