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让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配合自己,积极回答问题。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老师这样的愿望都能实现,以至于这些老师都会在抱怨,抱怨自己的学生无法教,不知该如何教下去。!经过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我认为要让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应该有下面的一些意识。 一、对所教学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希望教到好学生,是每一个老师的愿望。这个愿望无可厚非,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顺利、轻松、不要有太多的麻烦。那么,作为教师,希望能教到素质高的学生也是正常的。因为素质高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更容易配合老师上课,体现在课堂就是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喜欢思考并积极回答。但,我们老师也要注意到,圣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学生是差别的,所以要因材施教。圣人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总是各有各的不同。所以,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积极回答问题,那你就应该先对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较为全面、正确的了解认识;熟悉学生,才会让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各个学生的胃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备课要备学生的原因了! 二、提高个人的魅力,并且要与时俱进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之大,我想凡是从教者都是有所知道的了。平时,总会听到不少学生说:喜欢某某老师上课。这其中除了这些老师课上得好外,很大部分就是这些老师的人格魅力强。作为一个老师,抛开专业知识来说,他的衣着整洁大方、为人正直、乐观、豁达,处事果断、公平、善于言谈、容易相处、乐于助人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所该具有的。 另外,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要与时俱进。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时期,喜好习惯、思想认识都处在变化中,是不稳定的。一个老学究式的教师可能会受大学生欢迎,但在中学阶段,相信不会有多少学生喜欢,课堂与学生互动、课外与学生谈天说地,相互沟通了解的老师,中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 三、要有积极的评价思想 积极的评价思想,即老师不但在课外给予学生及时、中肯、鼓励、赏识性的评价,更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这样的评价。虽然有这么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行”。所以我想,对学生不如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备吧。那样或许会有很更多的学生喜欢你上课,喜欢回答你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四、要建立激情、平等、引导性的课堂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在课堂上的身份,即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组织、引导学生对知识、问题去探究,那么这样的课堂就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如果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可能没有多少学生愿意配合你。同样的道理,没有激情的课堂,同样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太普通的问题也提不起学生回答的欲望。 五、要有持之以恒的教学理念 一个班里,有的学生很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却极不愿开口;即使老师提问他,他也不一定愿意回答。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理念。即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并且认识到这是个任务和责任,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其实是他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不容易的。总而言之,一切都还得老师在课堂上见机行事,机智地引导学生开口回答问题。
2. 如何调动初中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发言的各种品质。这种品质指的是发言者语言礼貌、态度大方,听者虚心地学习和友好的帮助。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学习有效果。当发言者的错误回答得到同学的指正,教师引导他向同学道声“谢谢”;当发言者的人格受到同学侮辱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中事物或看法达成共识,并促成该同学对发言者主动道歉;当学生发言忸怩或小声的时候,不仅教师要多加鼓励,还要让学生的“哎、呀、也”埋怨声变成“我们相信你”“我们认真听”的信任语。试想,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回答问题,学生还拘束什么呢?
二、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每位发言者。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谁都希望自己的发言得到肯定。当他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时候,就会调动他发言的积极性。当他的发言被师生无情否定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教师必须从发言的内容和语句,态度和礼貌,思想和诚意,思维和方法,勇气和胆识等不同的角度,发现他们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委婉而亲切地指导学生纠偏。这样每次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表现欲就会愈加强烈,何愁学生不回答问题呢?
三、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勿忘学生,疏通了师生之间感情,学生取信于师,就乐意听凭教导。在课堂上,教师教态亲切感人,语言丰富生动,富有吸引力。这样,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尽最大的能力释放出自己的知识。如果学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就会望而生畏,从而小心谨慎地抑制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学中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问的方法和艺术等。总之,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3. 怎样让初中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很少有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很被动,原因很多。我认为对于学生鼓励多于批评,一个小问题也许谁都可以回答时,不一定非的找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来问答,你随机抽一个,觉得他或她能答上来的回答,他或她回答后对我一个口头的鼓励,这很重要。
4. 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不久前我们开始施行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在现实的课堂中,不可否认,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我们刚开始施行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成果展示阶段进行指导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根据上课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表现能力以及在活动中的生成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之后,选择出最恰当的展示方式,展示方式可以是板演、谈话、动作、表述、、归纳、图表、媒介等等,而不是只关注展示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展示的过程,因为在整个学习活动活动中,学习展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此以前我们的老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对于于初中的学生,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应该不是展示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生情感水平、胆量、心理、表达能力等等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展示时,我们不能把学生和老师的水平来要求他们,而应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只要是将学生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真实的感悟告诉大家,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适宜的。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呢?一、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往往演绎成优生或部分中等生的“专场演出”,久而久之,导致差生面过大,厌学的学生日益增多,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后果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相悖,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认真,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偏差,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总是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先锻炼他们的胆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帮助他们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我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我们不能批评,反而,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这些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树立自信。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说话,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三,在课堂上,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可讲一些激励性的话:“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更有难度,哪个勇敢的人敢于挑战?”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回答结束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比如“你的想法很新颖”、“你的表达很清晰”、“你的见解与众不同”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进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其积极上进。二、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它可以创造一种轻松自如、气氛活跃、心情愉悦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感交流有意识地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切实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的场所。这样,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讨论,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效果也就好起来。学生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收获成功,收获自信,收获快乐,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1、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发挥。2、点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点拨,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耐心疏导,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释疑。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寻找资料加以研究;对范围过大的问题,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以便让学生逐步把握问题的实质。3、引入争议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有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真正让课堂高效,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
5. 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学习
需要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开导。方法/步骤(1)首先让孩子做“会的内容”
孩子表现不自信时,不露声色地让他(她)做一下以前做过的题。
从爱学的功课入手,有助于攻克不擅长的功课。
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一门功课上,体验满分感觉。
感受学习外的成功体验。
(2)让孩子对学习的印象不再是“痛苦”与“黑暗”
通过心理调节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最好对孩子说“别勉强!”而不是说“学习去”。
如果每天让孩子学习1小时,开始就要有2小时的要求。
使用提议式而不是命令式。
不要问孩子“是学习还是玩儿?”,而应该问孩子“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学习?”
让整天看电视的孩子选择:是出去跑腿,还是在家学习?
孩子就是不学习,你不妨问他(她),是休息还是学习?
(3)在学习中加入“游戏”的因素
消除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心理。
将趣味游戏引入学习。
给别人找错可以让孩子热衷做习题。
“有趣的文具”可成为孩子学习的“促进剂”。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通过抽签让磨蹭不学习的孩子选择学习。
(4)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她)爱上地理。
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她)留意政治、新闻。
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
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学习的时间。
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
学习所需要的45分钟注意力,通过平时的生活训练来获得。
父母不妨偶尔送一些超过孩子阅读能力的书籍。
6. 如何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 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平时批改学生作业或试卷时可能常常会为学生杂乱的解题而烦恼,同时也为他们因解答的不规范导致失分而感到惋惜。其实,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会出现解答过程混乱,逻辑性差,书写不规范的情况。那么,学生有无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是否是无伤大雅之事呢?实则不然,学生有无规范答题习惯在很多时候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那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我从自身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和对此类问题的总结出发,就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过程的规范性谈几点浅见。 找出学生解题过程中不能规范答题的原因 在平时批改学生作业或试卷时,通过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分析及总结,我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表述不规范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二是不能很好的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三是对题目的意思吃不透,不能很好的从题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一试卷上的一题,一箱子重200n,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小用100n的力竖直向上提箱子。问:(1)箱子受到的合力为多少?(2)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对于第(1)个问题的解答,很多学生都出现f合=g-f拉=200n-100n=100n的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对题目吃不透,只是单纯的想到两个力,而没有进一步思考到还存在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没有理解到箱子此时受平衡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而对于第(2)问的解答,则有f压=g=200n之答案,总认为压力就等于重力,而没有理解求压力应从相互作用力的知识着眼,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应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此时支持力变小,压力也应该随之变小。这就说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很好的应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像这种不规范的答题情况时有出现。 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解题习惯 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原因,作出相对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要对学生规范答题进行培养,第一,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课堂中必须把每一个知识点讲细讲透,我们要不断的寻找较为适合学生理解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全面、透彻的理解知识;如,讲到平衡力知识时,我们应让学生尽可能的作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找出其中的平衡力,这样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也就会大大提高。第二,在练习的讲解中,尽量做到详细到位、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精练。如某试卷中一题目,一辆客车载着乘客在公路上行驶,突然前方的路边窜出一只狗,司机马上紧急刹车,问:车上的乘客会有什么反应,并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这题第一问很好作答,关键就是第二个问,作答时我们不能就简单的说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应解释清楚到位:乘客和车一起向前运动,车突然刹车,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有的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会向前倾。第三,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归纳与连贯,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能够规范化,系统化。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对知识的应用就更熟练,从而使学生解答过程中逻辑性更强,答案更为规范。如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应结合平衡力进行,这样将会更加有效。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一定正确。对于学生规范答题这一方面的培养,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探索的路还很漫长
7. 作为一个初中老师,怎样做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喜欢。
我也是个老师,我觉得你这样的要求本来就有一定的问题,没有一个人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对一个人的评价总是有好有坏,只要大多数的人认为你很不错,已经是很难的了。
更何况是作为老师,因为老师和学生这两个角色自古以来就有着一定的对峙性,所以说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很难。
我认为,我们学校的那句校训就很有道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让学生喜欢而是承担好自己的的角色责任。
第一,要有爱心,其实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爱你的职业,爱你的学生,你就能够尽力去做好所有和学生有关的工作,就能够接受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你那?
第二,做一个有知识,有魅力,有创新的老师
如果你有知识,学生就会在知识方面承认你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才会服你,
如果你有你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学生就会崇拜你,就会很喜欢你,
如果你有自己的思想,能够创新,与时俱进,他们就不会对你乏味
第三,一切都是自然的,不是刻意的。只要你自然的萌发你的爱,你对他们的关心和在意,即使你没有第二条,学生也会喜欢你的,其实主要的还是爱。
我相信你会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因为你渴望。
8. 如何培养初中生举手发言的习惯
一、创建一个相对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精神教育,所以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长期以来,学校传统的师道尊严及家庭所给孩子的初期教育,无形中使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对教师的畏惧情绪,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加上课堂本身的严肃性,就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因为教育的动力不是教师的威严,而是学生的求知欲。著名教育家巴士卡利雅在《爱的生活》一书中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因此,创建一个相对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现状的需求。
要创建这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视学生为平等的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合作伙伴,而且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视教师为自己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传授者,而不是监管者、强迫者、权威者。视学习为自己的需求,视同学为自己的学习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视课堂为锻炼自己的土地,尊师但不畏师,尊师但不惟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心中的真实,才有可能在课堂上通过自由思维做到敢想、敢说、敢做。
首先,教师要学会引导。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引导的问答活动参与程度最高,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留出一定的空隙让学生相互交流或向老师提问;其次,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发言,特别要尊重学生的“插嘴”。“插嘴”是学生自愿回答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便直接说出答案,或者私自进行交流的一种忘我行为。教师应灵活地对待学生“插嘴”,当学生渴望回答时,教师要适当抑制“插嘴”,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回答机会;当大多数学生沉默不语时,则要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甚至允许他们“插嘴”,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笔“价廉物美”的课程资源,关注这一课堂资源的开发,就能解决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直接指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讲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非得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不可,关键在于要能开拓学生的思路,特别时高年段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处理好“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1.关注问题的清晰度。笼统抽象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考,一次性提出一连串问题,学生从中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得模糊;二是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研究表明,对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而言,低难度问题有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高认知水平问题更有效。因此,教师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做到因“人”而宜。
2.努力扩大提问面,让所有学生习惯于接受课堂提问。实践证明,按一定型式依次请学生回答的、学生可预见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的随机叫答方式教学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可减轻学生焦虑水平,有利于集中注意。而教师随机叫答主要倾向于少数优秀学生,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按座次、学号顺序或开火车等方式请学生回答问题,有时给予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有时刻意地请中差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还有助于引导学生专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发挥“成功”激励功效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更需要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同时自尊心的增强又使得学生更看重周围环境所给予的评价。对周围评价的重视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我表现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现象。怕被老师看不起,怕在同学面前失面子。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以成功去激励学生,以成功为手段境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取得成功后,学生自然又会出现新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成功的满足感又为学生积蓄了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这样循环反复就会使学生在激励中自信,从而敢于面对更大的挑战。因此,当学生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取得成功时,教师千万要避免用语言刺激他们的失败,如果教师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而穷追猛打时,会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该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丧失信心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四、组织开放的课堂讨论
“举手发言”是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最直观、最形象的表现,其目的是通过师生交流形成开放的对话式教学过程。而课堂讨论既有师生间的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课堂讨论可使学生认识到某一问题原来自己没有认识到的许多侧面,从而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因此,教师除了精心准备讨论主题外,最关键的是通过讨论过程的指导,吸引所有的人参与,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群体活动的积极性。
讨论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信息的共同。课堂讨论组织得好,不仅可以发掘学生能够的潜力,开发其想象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个话题下体验交流的技巧,学会如何听别人讲话,何时插话、接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服别人关注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有些学生当众回答问题时怀有恐惧心理,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以拒绝回答来对付教师发问,这一类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他们的性格也会得以表现、体验、改变和逐步完善。
尽管课堂讨论不易控制,耗费时间,而且讨论结果无法预料,但经常组织开放的课堂讨论活动,如“小小辩论会”“语文小课题研究”“小型读书交流会”等,在讨论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举手发言”也就成了“小菜一碟”了!
五、万变教学形式
孔子言:“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研进去,钻研进去就会看到学生成为主体的影子,激趣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摒弃以传授知识为唯一重任的课堂内容和形式。发挥创造性,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不断变换形式,以万变应不变。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用图片的展示、音乐的熏陶、配乐朗读的感染、录像资料的放映、用讨论、竞赛、表演、辩论、编排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课堂欣赏空间,课下查找资料,阅读积累,课上将成果收获展示。引进一些具体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对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适当引导,合理地将其转化为对学习有益的、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的辅助力。化枯燥为生动,变空洞为具体,改自动为互动。学生始终能够怀着新鲜、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多变的课堂,以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总之,要给学生解脱精神上的种种束缚,使学生放下顾虑,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转变学生观念的基础上,从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及学习的兴趣出发,改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我相信,课堂上那一双双稚嫩纯真的眼神、那一双双举起的可爱小手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生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