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很重要。总结,即在知识体系中划分出重点和要点,通过重点和要点把知识的主旨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归纳,即是把知识进行归类,在知识间建立各种联系,使整个知识体系组织得更有条理。知识通过总结归纳之后,无论是记忆、理解还是应用,都要轻松方便许多。
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呢?
学习中的总结归纳即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重新组织并表达出来,本质上是对大脑中已摄入知识(注意:不是对书中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大脑中积累知识越多,大脑在知识间进行联系和区辨的能力就越强,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更轻松。因此,提高总结归纳能力,首先要多阅读,多积累素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见多才能识广。
在学习中,如果只学了部分知识,就开始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者,对知识还相当陌生,就开始总结归纳,此时,总结归纳出来的知识结构未必对知识有整体性的把握,未必能很好地兼容后续要掌握的知识。因此,学习的开始阶段,可不急于总结归纳,不急于下判断,作结论,保留部分知识的不确定性,保持对知识的开放状态。当对整个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自己站的位置更高以后,总结和归纳才会更有条理。总结归纳更多是用在复习中对知识的回顾和重组,而不是一边学习一边就总结归纳。
写作的能力是总结归纳能力的基础,因为良好的写作能力,其背后体现的是良好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对思维中素材进行取舍和组织的能力。当遇到好的文章、好的笔记、好的论述答题、浅显易懂的书籍时,可对这些范本多观摩多模仿,并选择性地背诵一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在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平日里多思考一些这类的问题:一本教材,若自己来编排,该如何确定目录顺序?若把知识向别人讲解,该从何开始讲起?该先讲A还是B?当你这样思考时,你已在进行总结和归纳了。也可从模仿老师、他人或网上的笔记,把书上知识用目录树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逐渐过度到自己独立地建立出更加完善的笔记结构。
作业和考试中的一些答题,即是从大脑思维中选择和提炼一些知识,用文字写出来,这也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并不主动对知识进行回顾重组,而是过分依赖做题和测试来提高能力和成绩,是其总结归纳能力不高的原因。
有时候你觉得看懂了听懂了,知识还未必是你的;正确地把题做出来了,知识也未必是你的;但若你说出来了,并且把他人说懂了,知识就肯定是你的了。经常和好友组队,互相向对方叙述书中的知识,互相检查和指正。这是很好的学习手段,长期使用也能大幅地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是比较基础的能力,其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练习了未必会马上看到效果。比较而言:答题或写作的方法更正式,较累,有严谨的评测体系,若做得不好,容易伤害积极性;而组队互相讲解的方法较随意,更有趣味性,表达得不好也不会太伤人。而且经常和他人进行相互讲解模拟,不仅能提高总结能力,也能提高用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当辅导学生学习时,不要简单地给对方评价:“你总结归纳能力太低了。”所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都可以扣上这样的帽子,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并没有什么帮助,也没有指出提高的方法。更具体更有帮助的评价是:“你对这本书上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完整”,或“你还没有区分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或“你在知识间建立的联系太少太乱,缺乏条理,理解不深”,或“你写的这段话存在这种那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更为具体的分析,再提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和计划,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最后总结归纳一下如何提高总结归纳能力:①总结归纳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和重组;②多阅读,多积累素材;③注意总结的时机,不要在对知识还不熟悉时就开始总结;④多观摩,选择性背一些好的范本,并对其进行模仿;⑤多练习,既可用笔记和图表,也可口头总结,多和好友互助,互相讲解;⑥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不要想一蹴而就。
Ⅱ 如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呢?在此我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一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通向全篇的桥梁,准确的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准确地概括段意,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想先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一般说来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什么;再仔细阅读每个自然段,抓住这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分析比较,考虑他们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关系的部分;最后将次要的内容舍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段落的中心,这就是段落大意了。
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抓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一些文章在每段的开头或结尾,用一两句话概括了本段的大意,这一两句话便是段落的重点句或中心句,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可以摘引这个重点句或中心句作为段意。有的重点句在段首,有的重点句在段中,有的重点句在段尾。
例如《小草》一课的第二部分即第2—5自然段,从四方面介绍了小草的特点,每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点明了人们赞美小草的原因。在概括段意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每一自然段中的这个重点句来概括。
再如《莫高窟》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彩塑”是上一段的主要意思,“壁画”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因此二、三自然段的段意可分别概括为“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2连词法概括段意
从段落里找出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适当串联起来,就可以表达段落大意。如《长城》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有“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并作以适当串联,就可以把本段段意概括为“从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长城的构造高大坚固。”
Ⅲ 如何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
2、该不该删版。在概括课文大意权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呢?在此我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一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通向全篇的桥梁,准确的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准确地概括段意,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想先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一般说来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什么;再仔细阅读每个自然段,抓住这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分析比较,考虑他们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关系的部分;最后将次要的内容舍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段落的中心,这就是段落大意了
Ⅳ 怎么学习归纳概括能力
很高兴为您服务
归纳概括能力是几乎所有公考类考试中主观形式作答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但这个基础能力却让广大考生很痛苦,尤其是在备考阶段的后期,觉得好像所有基本方法技巧都掌握了,但核心要点就是写不准确。其实核心问题就是归纳概括能力偏弱,在一味追求技巧方法时忽视了最基础能力的训练,最终敝鼓丧豚。不过在认识到这一能力重要性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训练又往往成为一个难题。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提供两个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
归纳概括段落大意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个地方的段落指的是自然段,而不是一个由很多自然段构成的大的篇章。这样概括训练的好处在于针对性强,操作时效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集中操作,而且实效性基本也是可以保证的。具体操作细节大家需要注意两点:1、关注段落的首位部分。这一部分出现段落核心主旨的概率会偏高。2、务必全段落阅读,把握、理解材料的全部含义,进而保证所概括段意的全民性和准确性。
学会适当进行化繁为简是概括能力的核心。之前曾经出现过不止一次有考生对于一个只有200左右的段落概括出了150字左右的段落大意。这个实际意义已经不大了。但我们会发现这种超长篇幅的概括并不是没有一点作用。我们建议大家在能力段落初期完全可以以这种思路先进行操作,然后在长篇幅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减,最终就应该能得出我们最想要的那个核心大意了。比如,对于一个常规200字的自然段,我们一般的概括,概括出了50字左右的大意,那么我们接下来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对这个大意中的辅助性词汇或者修饰性词汇进行适当删减,删到只剩下15字左右就应该是我们最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了。当然,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能压缩到7字以内,那样的概括会更加的简洁准确。
对上面两个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有适当的量化积累,最终的效果都是可以保证的。几乎所有的能力都是需要练习的,几乎所有的练习都是需要针对性的方法的,这个道理,希望大家可以结合上面的建议进行具体实践,也希望大家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够速度有效提升。
Ⅳ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初中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明显弱点是:不能区分阅读内容的主次,只会机械重复文段中的某一语句,不能使用简炼的语言,不会组织一些带附加成分的较长句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缺乏概括能力。概括是指人们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将其内部特征或本质属性归结为精要的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基础。从教学实践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迁移的实质是概括,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到知识;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没有概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训练概括能力可从概括复杂自然段内的层意开始。因为复杂自然段内往往包含多层意思,弄清每层大意,才能正确理解全段内容。如:2002年语文中考卷的第14小题,第三自然段已分出三层,要求概括层意。学生们较顺利地概括出第三层的意思,因为这层有一很明显的主干句,“黑色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同时此句也起到一个过渡作用。第二层是个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因此是最危险的闪电”是结果,前几句都在说明原因,此层意在介绍黑色闪电的危险性。第一层共有两句话,我先让学生说出第一句的主要内容,学生纷纷答出:“说明黑色闪电与常见的条状闪电有区别。”再问“有哪些区别?”学生回答区别在于:①所处的位置;②形状。第二句说明它会燃烧或爆炸,我问这三点都属于„„话未说完,学生便答出:“黑色闪电的特点”。分析完这段后,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我让学生对如何概括层意做个总结。归纳如下:
(1)、认真读懂每句话的内容。
(2)、找出各层的主干语句、过渡句。
(3)、分析各句的主要意思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4)、尽量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概括时可由易到难。
其次是训练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有了归纳各层大意的基础,这一训练就比较顺利些了。自然段的段意就是自然段的中心。第一步也是寻找段落中心句,这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可以针对学生不能分清语句主次的弱点,培养学生区分主次的能力,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段尾、段中。如果没有明显的中心语句,但肯定也有一个中心意思,则要自己综合段意了。针对学生拼凑课文词句表达段意,或用片面简单的语句总述段意的毛病,应着重训练学生分析段落中的层次关系,恰当地利用课文词语,用自己的概括性语言表达段落中心的意思。如
前所述的例子,概括完层意后,我让学生综合段意,学生流利地概括出“介绍黑色闪电的特点危害及成因”。
再次是归纳结构段意。除了寻找总括句和过渡句之外,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概括结构段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分总式、分分式、总分总式、层递式等。如《向沙漠进军》这篇说明文,采用的是一种层递式结构,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全文三部分分别概括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又如《回忆我的母亲》,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头一段提挈全篇,交代写作缘由,中间分几个时期叙述母亲“勤劳”的事迹,结尾用几个抒情、议论段来总结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当然还要明确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小说的情节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散文常有贯穿全篇的线索„„另外,在归纳结构段意时,特别得注意概括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最后是概括文章的中心。一看文章内容,二想写作目的,并以此为指导,学生便能较顺利准确地总结出文章的中心。同时我提示学生,不同的文体,概括时用词也有区别。记叙文着眼于“叙述、描写„„赞美、抒发、揭露„„”;说明文给予人以知识,着眼于“介绍、说明”;议论文的中心就是论点,即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往往是一个语意完整的陈述句。我在教小说《麦琪的礼物》这课,要求学生动笔用几句话概括此课的故事情节。经过比照权衡,删去不必要的细节,学生们概括出“圣诞节时,一对夫妻为了向对方表达爱意,互赠礼物,各自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结果阴差阳错,他们的礼物都变成无用的东西,歌颂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故事情节用一句话“一个„的故事”来概括,学生兴趣极高,几经斟酌概括出“本文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了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各自心爱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教师不仅可以抓紧平时的时间进行训练,还可以在毕业总复习阶段进行专项练习,两者紧密配合,定能有更好成效。
概括训练不仅可采用笔头概述方式,也采用可当堂口头概述的方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概述课文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方式。概述是对课文的概括性叙述,它要求舍弃课文的具体情节和次要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课文的基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概述与复述的区别:概述是概括性叙述,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地叙述;复述是重复性叙述,是重复原文或接近原文的叙述。概述不像复述那样突出地要求记忆力,从思维方面说,它比复述更多的要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语言方面说,它不像复述过多地重复别人的语言,而更看重组织自己的语言、运用概括性的语言。总之,概述不论是理解方面对思维系统的要求,还是表达方面对语言的要求,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果一学年能安排三四个口头概述单元训练,练习几十篇文章的口头概述,每个学生登台四五次,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如能辅以课外阅读的口头概述练习,不仅学生的概括能力会提高,而且学生也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被普遍调动起来。
口头概述为笔头概述奠定基础,笔头概述帮助口头概述条理化、严密化,它们在阅读课文中虽各成独立的训练系统,但又相辅而行。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授之以渔,肯定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共同得到提高。
Ⅵ 怎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总结能力,是学生需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语文阅读能力之一。
对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其实语文课本是分阶段螺旋上升的安排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材中,按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分别培养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
1.低年级语文教材中,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方面是,抓主要情节,提取相关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方面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交流看法。
看一看孩子教科书后面的练习题,如果有以上两方面的表述,那么这些题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
我所总结出来的这两方面,也是培养孩子概括总结能力的两个抓手。
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要学会让孩子抓住他的主要情节,通过信息提取,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于通过一件事来讲述一个道理的文章,那么主要是抓住文章所讲述的道理,谈出自己的看法,就抓住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中年级语文教材中,主要提供了五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4)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以上五方面,就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五把金钥匙。
在小学中年级,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关键年级。
3.在高年级语文教材中,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巩固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梳理信息,来把握内容要点。
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经过小学阶段的,螺旋上升式的,不同方面的引导,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概括总结能力,要引导孩子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概括总结能力。
在家中,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孩子抓住文章的几个关键点,来培养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
1.文章的题目。
很多文章,看一眼文章的题目,基本上就知道了文章大概的主要内容了。
所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章的题目,来提升自己的概括总结能力。
2.勾画出关键句。
一篇文章中,总有那么几个关键句,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孩子在读文章的时候,可以用笔勾画出这些关关键句。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对于叙事类的文章,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然后再把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练的语言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列提纲。
对于比较长的文章,叙述内容比较多的文章。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来概括。
列出文章的提纲,再把提纲进行简练串联,能轻松地进行总结概括。
培养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Ⅶ 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呢?在此我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一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通向全篇的桥梁,准确的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准确地概括段意,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想先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一般说来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什么;再仔细阅读每个自然段,抓住这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分析比较,考虑他们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关系的部分;最后将次要的内容舍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段落的中心,这就是段落大意了。
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抓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一些文章在每段的开头或结尾,用一两句话概括了本段的大意,这一两句话便是段落的重点句或中心句,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可以摘引这个重点句或中心句作为段意。有的重点句在段首,有的重点句在段中,有的重点句在段尾。
例如《小草》一课的第二部分即第2—5自然段,从四方面介绍了小草的特点,每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点明了人们赞美小草的原因。在概括段意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每一自然段中的这个重点句来概括。
再如《莫高窟》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彩塑”是上一段的主要意思,“壁画”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因此二、三自然段的段意可分别概括为“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2连词法概括段意
从段落里找出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适当串联起来,就可以表达段落大意。如《长城》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有“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并作以适当串联,就可以把本段段意概括为“从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长城的构造高大坚固。”
3取主舍次概括段意
没有中心句的段在文章中居多。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要通过分析每段内容的主次,取主舍次,归纳出段意。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写出了泸定桥的“险”;第7自然段写红四团发起总攻;第8自然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天险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取主舍次,段意是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天险泸定桥。
二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阅读过程中,在理解文章的词句进行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同时,要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指主要记了什么事,或写了什么人。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五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是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如《丰碑》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将军的思索;第三部分(第3—12自然段)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红军一定会取得胜利。从各段大意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进时,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
2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例如《难忘的故乡》一文,第一部分写对故乡的记忆如珍珠似的跳出来;第二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第三部分抒发了难忘故乡之情。显然第二部分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夏天在江边洗澡的记忆,接着是对关于故乡冬天的几件事的回忆,然后是回忆童年的友情。因此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要抓住第二段,可概括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3题目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警惕大自然的报复》这篇课文,我们抓住课题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这篇课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读后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这片森林在什么地方?紧靠森林,人们为什么要种树?人们又是怎样爱护森林的?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写的是在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里人们爱护森林,自觉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要素:时间是1935年5月,地点是大渡河,人物是红四团,事件是围绕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中心事件来写的。概括这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四军抢时间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英勇战斗,终于夺下了天险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效果更好。
Ⅷ 如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经常让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