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徐州容德教育好不好我今年高三。英语很差,想在容德教育补习,但是不知道那里老师怎么样啊
徐州容德教育夹河街教学点的教英语的赵老师是原来重点中学的高三回教师,又是心理学、答教育学研究生,教学经验很丰富,还能对高考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家的孩子原来在沛县中学跟赵老师上课,英语成绩从原来50几分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提高到80几分,可见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可以的。我代表孩子对你讲:谢谢你了赵老师!
❷ 2012年徐州中考。。我考3中有点差距怕考不上。。有人说徐州高级中学好。他们那个学校咋样啊。
你成绩怎么样阿。模拟都能拿多少分?我们老师预测六中今年分数线640左右
三中嘛版 据说校风不怎权么好 宿舍也貌似只给六县的人住阿。我们班报三中的老师都说还不如报一中。
六中是挺不错的 好象说今年要是有成绩特好的学生上 校长会请03届创造辉煌的那些老师(03届六中考出了清华北大的)
本人自认为 报六中比较好 但只是建议 具体的你再问问你的家长
❸ 徐州撷秀中学和一中有何区别
撷秀是一中倚仗自来己的师资优势建自立的民办初中,对于民众来说,和以前的一中初中没有区别。但对于一中来说,可以变相的收费了,而且学生要交的钱也比公立时代多很多~
一中现在没有初中了,这是关键。所以想让你的孩子上好的初中,只有任一中宰~
一中呢,是公立高中,也收择校生,收费当然高点~
我就是从一中毕业的,已经三年了~虽然对它有看法,但那毕竟是全徐州最好的学校~
❹ 徐州一中和撷秀高中有什么区别
您好,撷秀属于民办的,中考录取分数比一中要低一些,学费相对贵点,但是一中老师教。一般一中没考上,都会选择上撷秀。
望采纳~
❺ 徐州一中好吗
徐州最好的中学
国家级示范高中
新校区在九里区
离市区很远
周围比较荒凉
但是校内设施还是比较齐全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
一中也照样有考不上大学的人
❻ 谁知道抚顺新华一校和二校哪个比较好点
新华二校跟新华一校比指定新华一校好。对口初中一个附小一个15中,说心里话,附中名气大点,但是我觉得两个初中不分伯仲。
❼ 长征的故事
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王震等领导的第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途经洞口县境,北上抗日。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当年红军留下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深深地铭刻在老人们的心里,流传在广大的群众中,现在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我们的贺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别人,直到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两个人在煤油灯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一个小战士:“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
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问女战士:“你是哪个的老婆?”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我是贺龙同志的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房子不好,没有好好收拾,真对不起你们,”女战士说:“等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队要走了,有些战士在收拾行装,有些在打扫卫生,有个战士走到欧阳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对门)再三询问是否有损坏和丢失的东西,雷青菊讲:“只有一个木脸盆没看到。”那个战士不一会拿了一个铜脸盆对她说:“如果找不到就用这个脸盆,找到了就留做纪念,红军的纪律都是贺主席规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贺主席和战士们走时,群众都含着热泪相送,战士们
也不时地回头,依依惜别。
几十年过去了,欧阳香元没有忘记当年的“贺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挂像时,一眼就认出了当年住在自己家里的贺主席,高兴地说:“你们看,我们的贺主席又回岩山来了,又到我们家里来了。”
可敬的先烈
第二、六军团自从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的军队始终跟踪他们、搜索他们,妄图把他们消灭在长征途中。12月21日中午,从高沙开往花园的第六军团,有的在李家渡一带休整,有的在行进途中。战士们虽然头上都用树枝、绿叶作了伪装,但国民党飞机还是发现了目标,丧心病狂的投下了6颗炸弹,20位战士当场光荣牺牲,数十名战士受伤。
当时年仅12岁的王康元正赶着牛回家,一位红军战士见状,急忙跑过去,尸把将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王康元安然无恙,而那位战士却血流如注。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后,深为红军战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动,为了报答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险同李明生、刘大炳等20多个贫苦农民一道,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蛇形山一块空地上。但红军走后不久,一些土豪劣绅心怀鬼胎煽动说,“红军葬的地方是‘风水宝地’,是李家渡的‘龙脉’所在。现在‘龙脉’挖断了,‘龙神’不安,只有把红军的尸体挖出来,丢到河里去,才能保住‘龙脉’,恢复‘风水’。”为了粉碎土豪劣绅的阴谋诡计,贫苦农民邓成竹等人连夜将红军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涛滚滚的长岭界,周围栽上苍松翠柏。被红军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节去烈士墓前祭扫。1972年他担任西中大队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倡议并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带领本大队和李家渡的干部群众,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竖起一块烈士纪念碑,刻上“长征烈士之墓”六个大宇,两侧刻有两副对联,一副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另一副是“继承先烈志,永作革命人”。洞口县委和县政府已将烈士墓做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经常去墓前瞻仰、凭吊学习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
讨还血泪债
旧社会的广大农民,饱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死亡线上。红军打击土豪劣绅,为贫苦农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们的真诚拥护。
岩山乡沙坊院子有个土豪叫付升庭,长有一脸麻子,为人专横残忍,欺压穷人,群众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个儿子个个凶残如虎,群众称他们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准备修新屋,找来新化方师傅给他烧砖瓦。可怜方师傅辛辛苦苦一场,不但未得分文工钱,还要倒贴伙食。一气之下他推倒砖瓦垛子,满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参加了红军。12月19日,部队在岩山宿营,他
把当年在付家的遭遇和当地农民受付家欺压的情况,向部队首长做了汇报,首长同意他带三名战士去找升麻子算帐。他们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备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众听说红军抓住了作恶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纷纷向红军首长揭发升麻于的罪恶。首长派出一位战士领着贫苦农民到升麻子家里,打开了付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了群众。第二天红军离开岩山时,把升麻子押到绥宁县李熙桥处决。
红军第六军团在石江处决了一贯包揽诉讼、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镇压了高沙镇街上被称为“三王五霸”之一的大恶霸、土匪袁宽:将石背乡的土豪财主尹成哉、花园乡罪大恶极的邓星芳、拒绝给红军派粮的反动保长邓陈卓三人,押到绥宁县武阳处决。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感谢红军为自己伸了冤,讨还了血泪债。
军民鱼水情
红军到洞口之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很多谣言,不少农民躲进山里。红军以遵纪爱民的实际行动,解除了群众的顾虑,很快,大家都回来为红军战士解决吃住问题,十分亲热。
开始岩山街上很多店门都关得紧紧的,后听到红军战士亲切地喊:“老乡们不要怕,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会拿你们的东西,如果你们有什么吃的就卖给我们一点,我们照价付钱。”有些人从门缝中看到红军战士规规矩矩,蹲在街上,谁也不去敲店门。于是有的就拿出煮热的红薯放门口卖,战士们不讲价,说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传开后,店门都开了,能吃的东西都摆出来了,附近群众家里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卖。有几位战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轻声说:“大娘,天气太冷,今晚上我们想到你家里避避风寒。”大娘满脸笑容表示欢迎,战士们放下背包,就动手打扫卫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见几个战士在灯下摆着白布比划,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脚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妇喊来一起帮忙,母女俩人熬了一整夜,共做好10双布袜子,正好每人一双。第二天战士们临走时再三向林大娘道谢,送给他一些白布、一床印花被面和两个圆瓷缸作为纪念。
红军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群众,广大农民群众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红军。石江缝纫师傅邱国才与其他11位师傅一起,连夜赶制军帽120顶。红军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元,他们心情非常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一首诗:“红军来到石江镇,痛打土豪和劣绅,财主心怕胆又惊,穷人精神大振奋,军民连夜作军帽,同心协力杀敌人。”花园马家院子邓大妈同儿媳曾冬娥在山边土里锄草,听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声,邓大妈立即放下锄头去山中寻找。果然发现一个约20岁年纪、头带八角帽的红军战士(浏阳人)躺在地上,她用手一摸额头,好烫手,又见他右脚伤口已开始流脓。她心想不能让亲人在野外活活冻死、痛死、饿死,一定要想办法救他。她喊来儿媳一起扶着伤员回到家里,让他躺在儿媳床上,儿媳拿出丈夫的蓝布旧衣服给他换上。大妈告诉伤员安心养伤,如发现有外人来就装哑巴,要儿媳认他是自己的丈夫(儿媳的丈夫在贵州做挑夫)。安排好后,大妈每天上山采药,精心护理,一周后战士的伤基本治好,他告诉大妈要去赶部队。临走那天,天刚亮大妈就起床为他准备好路上吃的东西。战士对大妈说:“大妈,你就是我的亲娘,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来看望你老人家。”恋恋不舍,挥手告别。
跟着红军走
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是自己翻身求解放的靠山,红军的道路就是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于是,不少贫苦农民纷纷送子弟当红军,中青年更是积极踊跃,要求跟着红军走。李家渡的贫苦农民,看到20个红军战士在敌机轰炸下光荣牺牲,满怀为烈士报仇的愤怒心情和为自己求解放的强烈愿望,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西中村的邓星怡、邓正仁、吴老晒,盲田村的邓星开,新兴
村的刘老细,木井村的陈松青,圳上的罗玉等都跟着红军走了。洞口街上邹玉和、王顺生两位缝纫师傅,被请到花园给红军制作军服,他们深为红军的精神所感动,毅然跟着红军走上了长征路。
据解放后全县初步统计,当年跟着红军走的有20多人。他们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其中:有壮志未酬而牺牲在长征途中的革命烈士,有在抗日前线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雄,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毕生精力的人民功臣,如石江镇的王振贵,当年30岁,参加红军后编入第六军团保卫局,在17年的戎马生涯中南征北战,荣获“人民功臣”、“解放华北”、“解放西北”的纪念勋章各一枚,1952年转业到新疆工作,1965年离休,1966年元月回洞口老家定居,撰写了“夜渡金沙江”、“翻过大雪山”、“六十年春秋话往日”等革命回忆录。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❽ 徐州撷秀中学,急!!!
除了少数实验班的抄老师以外袭,九里校区和夹河街校区的老师是可以互换的。撷秀的高考成绩显然不如九里分校,期末考试总分的平均分会比后者地30至50分,但仍会高出三中10分左右,教学质量还是可以保证市区第二的。撷秀的好学生可以考到撷秀和一中总排名100名左右,最好的一次是年级前十,不过总是来自撷秀的理化班。遮阳挡成绩可以冲击如东南大学这样的一本名校。听现在在撷秀的初中同学讲,撷秀的一本上线有20%到30%,二本60%。
❾ 徐州初中哪个比较好
一中(撷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三中(树人):江苏省徐州市民主北路47号。
十三中:江苏省徐州市永安街56号。
四中(昕昕):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214号。
虽然很多人都说一中(撷秀)最好,然后是三中(树人),而且说一中松,三中严。树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撷秀真的不想传闻那么好。
除了作业比较少(只是相对其他中学而言)部分老师很不错之外,管理很严!而且有的地方很没必要;设备也很垃圾,比如物理实验室里的某些设备……;而且课余活动根本就等于没有!好容易有个艺术节,还是各个班轮流到操场上走一遍。
那些传闻“一中”怎么怎么好的其实都在说高中部,初中部(撷秀)实在是不敢恭维。
所以,如果你是那种一心想着学习不要娱乐而且想念一中高中的,推荐去撷秀;想被作业山试卷海淹没且常常补课的,去树人;想出国的或者喜欢学校比较乱但活动很多的,去十三中;至于四中我不了解,但比起前三个都要相对低了一级。
❿ 赵平的人物生平
赵平,原名赵培富,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出生在江苏省阜宁县六区三截乡第六保的北洋七层庄(今滨海县陈涛乡七层村)的一个中农家庭。
赵平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孩提时代,一直跟随父母在家种地。父亲看他机灵聪明,性格温顺,遂萌生了“赵家也要争个出头之日”的念头。于是,全家倍加辛勤劳作,节衣缩食,在赵平十三岁那年,被送到离家六十余里的夹河小学读书。懂事的赵平,住在萧庄的姑母家里走读,从萧庄到夹河,每天上学往返,要跑二十里地,从不叫一声苦。他读书刻苦,勤于钻研,成绩良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受到老师和学友们的一致好评。
六个春秋,转眼即逝。一九三七年夏,赵平小学毕业后,家庭经济到了十分拮据的地步,无力再给他进中学求读。赵平万分无奈,只好同一家人在土地上播种希望。
三截、条洋、七层一带的几家大地主, 勾结官府,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把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无休止地摊派到老实巴交、无权无势的农民身上。赵平一家同样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陷入绝境。血气方刚的赵平,打内心憎恨这人吃人的社会现实,希冀一个人人平等的世道出现在人间。
一九四O年十月,红旗熠熠,八路军五纵队挥戈南下,盐阜大地获得新生。家住辛荡的严成元,是赵平在夹河小学的同班学友,他俩感情深厚, 亲密无间。八路军解放东坎后,严成元就参加了革命,一九四二年春调五汛区任区长,同赵平经常往来。在严成元的诱导下,他毅然走出家庭,开始为当地政府做些工作。一九四二年五月,经严成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就任条洋乡财粮员、乡长。
七层、条洋一带,地势低洼,水患频仍,群众生活非常艰难。赵平胸有大局,忧国忧民,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抢种补种,解央吃饭问题。同时,挨门逐户地宣传群众,尽一切可能完成征交公粮公草任务。为了军需民食,他把征集起来的公粮,分头安排给群众碾磨加工,成品粮径送部队。碎粮、糠麸分给严重缺粮的困难户, “我们能度过灾荒,全都亏的赵乡长啊!”条洋乡的广大群众称谢不迭。
赵平对广大群众关心备至,对危害黎民百姓的坏人深恶痛绝。北洋七层一带有个恶霸地主豢养的土匪李德科,抢劫财物,敲诈勒索,鱼肉乡里,群众恨之入骨。赵平请示区委后,决定严惩,为民除害。一天晚间,李德科抱着地主家的一个小孩去看戏。四下埋伏的模范班同志,严密地监视着他,待将要散场的时
候,出其不意地逮捕了李匪。李德科生性狡猾,于当夜押送区政府途中,脱掉绳扣,趁黑夺路逃跑。为缉捕李德科,赵平与乡中队长李元成等人,连续伏击,终于在第三天夜间,于李匪家里,将其击毙。有人害怕李德科的同伙会来报仇,赵平在群众中义正词严地宣传: “为民除害,不怕风险,谁敢妄动,就一起收拾干净!2
一九四三年春,日本侵略军对我盐阜抗日根据地施行犬规模的“扫荡”。党组织调赵平任在阜东县境内的沿射阳河边的税务所所长。他深知这是事关我党我军财政收入,事关抗战胜败的重要岗位,一到任,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巡视在沿河渡口,按章征收税金,查缉走私、贩私活动。赵平辛勤的工作,沉重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破坏抗日税收的行为,保障了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有力地支援了战争。
一九四六年六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又称“双十协定”),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县、区、乡、村干部和得田翻身的贫雇农,热烈响应县委提出的“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军,拿起武器上前线。是年十月,赵平离开税务所,从戎报国,被分配在阜东县总队三连任副指导员、党支部副书记。
怎样才能战胜国民党反动军队?这是赵平一到部队就悉心思考的首要课题。他从同干部、战士多次深入的交谈中认识到: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民军队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没有政治原动力,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因此,他十分关心全连同志的政治理论学习,是干部、战士政治学习的启蒙老师。一九四七年一月,部队路过东坎,赵平特地到新华书店购买了《共产党宣言》、《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其它一些政治书籍,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都分送给全连排以上干部,在战斗间隙,组织他们学习。学习中,他深入浅出地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使同志们受到深刻教育,政治水平不断提高。
在连队生活中,赵平带头教唱、讲解、实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当新兵集中,他教唱的第一首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上的第一堂政治课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课时,理论联系实际,事例具体生动,战士们非常喜欢听赵平的讲解。他首先讲,这首歌词体现了毛主席根据人民军队的实践,多次总结、反复修改写成的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精神,是我军的传家宝;然后要求大家学唱这首歌,不但会唱,而且要条条做到,这才算真正学好了。一次,这个连队在接敌区活动了二十余已到砖桥,先头队伍占领了前三灶。正说间,战斗打响,赵平立即命令连队抢占有利地形。敌军凭借优势的兵力,先以一个排冲向我二排阵地,被打退后,又以两个排的兵力猛冲过来。三连充分发挥了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的火力威势,死死压住了敌军。赵平抓住战机,宣传敌人貌似强大的虚弱本质,鼓动战士上好刺刀,准备拼杀。在这节骨眼上,我机枪手中弹牺牲。敌军嚎叫着,欲来夺我机枪。为保住机枪,击退来犯之敌,赵平一跃而起,带头冲锋。不幸,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当即壮烈殉国。卫生员单金高冲了上去,想把副指导员尸体背下来,也罹难阵亡。
阜东总队增援部队迅疾赶来, “为副指导员报仇!为战友们报仇!”指战员们高呼复仇的口号,端着烁亮的刺刀,愤怒地冲向敌群,展开白刃格斗,逼得敌军拖着十多具尸体,狼狈地向西南方向逃遁。
国民党军的“扫荡”阴谋破产了,边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可是,人民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赵平,却无私地献出了丹心碧血,时年二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