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关于中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论文
中学生消费观大剖析
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
零点公司调查:7300万中学生消费什么?
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 ?
激动网讯据哈尔滨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
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
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
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
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
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
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
校园“人情风”该刹了!
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
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
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
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
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
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
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
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 ,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
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
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
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
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
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
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
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转><
② 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研究
中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学生们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学生消费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
有些同学,他们穿着所谓的流行新款服装,脚上穿着几百元的运动鞋……面对这些部分学生感到羡慕,然后纷纷效仿,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想住那种追逐潮流时尚的感觉。
从有关资料上知道,我国目前中学生的消费人数高达7300万,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势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据初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月零用钱人均为100至300多元,有甚至达到500多元;而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和文化用品的中学生约占了80%,其中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的占了50%,而30%至40%的女声则热衷于书店和商店,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25%左右的中学生其印象最深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等。
长期以来,假期消费在学生生活中一直扮演看调剂品的角色,他被认为是文化生活的一种补充。60%的中学生认为假期消费本来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恢复体力和放松精神的主要手段之一,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但在我们目前看来,多数区县城市中,因环境的局限,除少数学生能够走出家庭,进入社会,文娱,体育领域之外,大部分学生的假期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的小天地了被动的进行,如闲聊,闲玩,看电视等,另有相当于50%的中学生则沉浸在无所事事的消费之中,如打扑克,打电子游戏机等,还有50%的中学生则从事消极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而在一些专门为学生提供的消费活动中心看到的中学生,简直少的可怜。
其次,中学生的“人情消费”也在日趋加温。就拿我们就读的实验学校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物的同学很少,男生一般都请吃饭,而女生都是送小礼品或小玩意。学生用在“人情消费”的费用1年之中,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据了解,学生这些人情费的支出,主要向家长要。面对学生这一消费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学生的消费怎样才能合理进行?政治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家长对孩子的收入和关注往往是超过对自身的关爱,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吃要好,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享受高档消费,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校园里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主张了“风”势。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有个家的不同的经济状况,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觉得“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有条件高消费的同学,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他们很难接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首先,应树立适应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应中学生正常需求量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合学生的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学生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份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养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吃,去穿,去玩互相攀比看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
其次,中学生还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着个。”“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如有的同学进营业性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好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程度,健康有益的,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应当走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等,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惕,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在中学生中要提倡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应当从消费行为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答案补充 哦 好的 补充不开了! 字数有限 答案补充 初中生和高中生 是的楼主很对!
③ 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是什么
调查目的: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的零花钱、压岁钱水涨船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是纯消费群体的中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全面了解现在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及行为,最近我们小组对246名在校中学生做了一次调查。
调查范围:
网络、济宁市市中区、济宁个别县区。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与问卷调查。在开展问卷调查时,我组几位同学走上街头实地采访了一些中学生,使材料更加准确、更加真实、更具普遍性。
调查对象:
246名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
调查内容:
实地调查(共118人):
1.平均每周在零食上的花费是多少?
A.0~~10元:50人 B.10~~20元:23人
C.20~~30元:18人 D.30元以上:27人
2.多久去一次餐厅(不包括各类食堂)?
A.十分频繁:14人 B.1~~2周: 15人
C.1月:19人 D.2~~3月:9人
E.很少:26人 F.不定时:35人
3.选择餐厅是中餐厅多还是西餐厅多?
A.中餐厅:69人 B.西餐厅:19人
C.差不多:30人
4.去一次餐厅个人平均消费多少?
A.0~~20元:49人 B. 20~~50元:56人
C.50元以上:4人 D.不确定:9人
5.是否有饭后打包的习惯?
A. 一次吃完:15人 B. 有:68人
C. 没有:35人
6.您是否因食堂的饭菜不可口而去餐厅用餐?
A.是:82 B.否:36
7.购买服装多是买名牌还是买非名牌?
A.买名牌服装:32人 B.买非名牌服装:18人
C.无所谓:68人
8.挑选衣服时更看重什么?
A.质量:16人 B.款式:37人
C.价格:9人 D.综合:57人
9.是否常买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产品?
A.是:27 B.否:69人
C.没有喜欢的明星:22人
10.是否较频繁购买衣服?
A.是:7人 B.否:71人
C.说不上:41人
11.您能接受的服装最高价格是多少?
A.100元以下:30 B.100至500元:71
C.500元以上:17
网上调查(共128人):
1.您是否经常随自己的喜好购买商品而不考虑其实用价值?
是:转 题2 否:转 题4
2.您是否经常购买名牌产品?
是:转 题6 否:转 题5
3.您一月去肯德基、德克士、麦当劳用餐几次?
2次以下:转 题4 2至6次:转 题5
6次以下:转 题6
4.您是否经常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
是:转 题7 否:转 题8
5.您能接受的服装最高价格是多少?
100元以下:转 题6 100至500元:转 题8
500元以上:18人
6.您是否经常花高价购买商品?
是:转 题8 否:转 题7
7.您是否因食堂的饭菜不可口而去高档餐厅?
是:74人 否:36人
8.您是否频繁购买新衣服?
是:18人 否:74人
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的消费现状不容乐观,几乎可以称为挥霍奢侈了。这一点在城市比较严重,对县区则程度相对较轻。
仅每周零食花费,在10元以上者就有68人,占总人数的57.63%。并且,有近23%的中学生花费在30元以上。在我们学校内的小卖部里,学生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经常挤得“水泄不通”。如此奢侈实在令人担忧。经常去餐厅(不包括各类食堂)的中学生日益增多,大多数高中生是因为食堂饭菜不好吃而选择餐厅,或者和同学相约一起去。可以看到,每逢放学或者周末,校外的小餐馆、小吃街人满为患。再看小吃街上的摊主们,大多围个旧围裙,手上身上沾满油渍,也没见过什么证件,但同学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同学们的身体健康面临巨大的考验。有的同学(约占41.53%)则是奔向麦当劳、德克士等,干净是干净了,但这同样属于垃圾食品,对同学们身体健康没多少益处。而且,有一位同学告诉我,他考试考好的奖励就是去吃一顿麦当劳。可见,中学生的消费真的很奢侈。
现在中学生个性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衣服选者也有自己独特的眼光,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款式、质量符合自己的需要,或者是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产品,大多数同学对价格不在意(约占92%),导致中学生在衣服上的花费巨大,竟有14.4%的中学生可以花费500元以上买衣服。
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代中学生的消费过多呢?
分析与建议:
1.我认为各位家长的溺爱和纵容“难辞其咎”。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过得更舒适、更安逸,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数事实证明,越是被溺爱的孩子越养不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就越是让父母失望。所以,我强烈建议各位家长能学习外国的“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教育观念,狠狠心,让我们中学生“苦”一点、“穷”一点,让我们中学生及早学会自力更生、自强自立。
2.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校内就有小卖部,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同学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我建议,对校内小卖部加强管理,撤掉对学生无益的垃圾食品,增加有营养价值的、多样的健康食品。
3.学校食堂的伙食不好,尤其是对住校生来说,影响很大。营养跟不上,如何更好地学习?有的去吃校外的小吃,安全、卫生的保障又少了很多。有些下午不愿回家而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同学也深有感触。或许,学校等有关方面可以给食堂一些补助,不求赶上通信大厦食堂的饭菜,最起码也要超过人家的一半吧。
4.在餐厅吃饭时,中学生大多数能自觉打包,这个良好的行为值得提倡,但是,我更看好“一次吃完”的中学生,毕竟打包这种行为是盲目点菜、无度消费的结果。所以,我建议中学生在点菜前,要考虑好自己胃部的“承受能力”,把浪费减到最少。
5.关于衣服问题,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对名牌和非名牌产品不太在意,说明中学生的攀比心理在逐渐消除,向往继续发扬。但仍有许多同学在衣服上花费过大。有的为了个性展示和标新立异,不惜花高价购买特别的服装;有的属于从众心理,追随偶像、追赶潮流是他们购买衣服的主导因素,而商家也常常利用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诱导中学生消费,这时,我们分辨力、自控力差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了。我建议,中学生在买衣服时多参考一点父母的意见,学习一下怎样合理购买衣服,使我们购买的衣服“物有所值”。
6.我认为,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是个逐步培养的过程,除了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外,更重要的是中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
④ 中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家庭 社会 学校研究
⑤ 1.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2.中学生零用钱数量及用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部分中学生的超前消费给家庭、社会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解当前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临猗调查队在全县三所高中(临猗中学、银星学校、牛杜中学)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都能理性的消费,少数学生的攀比心、虚荣心较强;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名牌,对昂贵消费品和娱乐活动过分投入,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而且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学校良好的氛围。
一、中学生零用钱消费特点
在调查的30个中学生中都有一定数额的额外零用钱,其中,100元以下的有6人,占调查人数的20%;100元-300元的有15人,占调查人数的50%;300元以上的有9人,占调查人数的30%。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拥有零用钱数量100-300元占较大的比例。据调查,中学生零花钱的主要用途主要有5个方面:
1、用于购买书籍。中学生在书籍方面投资较大,占到零花钱总额的23.8%参考类书籍、娱乐类书籍、电脑类书籍,文学小说类书籍等购买比例较高,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2、将剩余零用钱用于储蓄。据调查,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占到零花钱总额的22.3%。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高中学生身上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和发扬。
3、用于购买零食。大多数学生都有喜欢吃零食的习惯,因此,在零食、饮料上的开销占了较大的比例,占到零花钱总额的26.9%。
4、用于购买衣服,饰品。衣服和饰品消费在高中生零花钱花费中占有一定比例,占到零花钱总额的13.5%。对于已经即将成人的中学生们,较为注重自己的形象,以适应这个社会环境和潮流。当然,有一部分高中学生过于刻意的装饰自己,崇尚名牌衣服或饰品,这种行为不利于他(她)们健康的成长,导致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天长日久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性循环,这需要我们这个社会,老师以及家长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促使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5、用于娱乐消费。娱乐消费占到零花钱总额的13.5%。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中学生在娱乐消费方面主要用于去网吧上网,另外,有50%的中学生主要用于玩桌球的消费,用于卡拉OK和酒吧消费的各占10%的比例。
另外,中学生中拥有通讯工具(手机、小灵通)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0%。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30%,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0元,话费每分钟0.20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100元以上。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都能理性的消费,少数学生的攀比心、虚荣心较强;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名牌,对昂贵消费品和娱乐活动过分投入,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而且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学校良好的氛围。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消费意识教育。建议学校要对中学生加强消费意识教育,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动态,培养他(她)们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家长和学校有必要和为我们的中学生及时沟通、帮助引导、教育他(她)们如何合理得消费,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
3、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在学校开展中学生如何正确消费与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课程。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⑥ 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研究调查! 谢谢!
喜欢的!尽管没有价值!爱与同学比较!好面子!
⑦ 中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正确认识和做到适度消费,首先,要做到消费支出应该与版自己的收入相适应;其次,在权自己经济能力范围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会影响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所以切记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另外,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由于一时头脑不冷静而造成浪费。要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做个绿色消费者。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⑧ 中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社会调查
1,B 2,B 3,A 4,E 5,C 6,D 7,D 8,A 9,A 10,E 11,C 12,A
⑨ 目前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有哪些,中学生的消费水平如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部分中学生的超前消费给家庭、社会以及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当前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临猗调查队在全县三所高中(临猗中学、银星学校、牛杜中学)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多数学生都能理性的消费,少数学生的攀比心、虚荣心较强;
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名牌,对昂贵消费品和娱乐活动过分投入,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而且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学校良好的氛围。
一、中学生零用钱消费特点在调查的30个中学生中都有一定数额的额外零用钱,其中,100元以下的有6人,占调查人数的20%;
100元-300元的有15人,占调查人数的50%;
300元以上的有9人,占调查人数的30%。
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拥有零用钱数量100-300元占较大的比例。
据调查,中学生零花钱的主要用途主要有5个方面:
1、用于购买书籍。
中学生在书籍方面投资较大,占到零花钱总额的23.8%参考类书籍、娱乐类书籍、电脑类书籍,文学小说类书籍等购买比例较高,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
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2、将剩余零用钱用于储蓄。
据调查,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占到零花钱总额的22.3%。
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高中学生身上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和发扬。
3、用于购买零食。
大多数学生都有喜欢吃零食的习惯,因此,在零食、饮料上的开销占了较大的比例,占到零花钱总额的26.9%。
4、用于购买衣服,饰品。
衣服和饰品消费在高中生零花钱花费中占有一定比例,占到零花钱总额的13.5%。
对于已经即将成人的中学生们,较为注重自己的形象,以适应这个社会环境和潮流。
当然,有一部分高中学生过于刻意的装饰自己,崇尚名牌衣服或饰品,这种行为不利于他(她)们健康的成长,导致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天长日久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性循环,这需要这个社会,老师以及家长对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促使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5、用于娱乐消费。
娱乐消费占到零花钱总额的13.5%。
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中学生在娱乐消费方面主要用于去网上网,另外,有50%的中学生主要用于玩桌球的消费,用于卡拉OK和酒消费的各占10%的比例。
另外,中学生中拥有通讯工具(手机、小灵通)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0%。
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30%,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0元,话费每分钟0.20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100元以上。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都能理性的消费,少数学生的攀比心、虚荣心较强;
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名牌,对昂贵消费品和娱乐活动过分投入,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而且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学校良好的氛围。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消费意识教育。
建议学校要对中学生加强消费意识教育,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动态,培养他(她)们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
2、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
家长和学校有必要和为的中学生及时沟通、帮助引导、教育他(她)们如何合理得消费,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
3、形成良好消费风气。
在学校开展中学生如何正确消费与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课程。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
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
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⑩ 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中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学生们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学生消费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 有些同学,他们穿着所谓的流行新款服装,脚上穿着几百元的运动鞋……面对这些部分学生感到羡慕,然后纷纷效仿,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想住那种追逐潮流时尚的感觉。 从有关资料上知道,我国目前中学生的消费人数高达7300万,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势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据初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月零用钱人均为100至300多元,有甚至达到500多元;而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和文化用品的中学生约占了80%,其中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的占了50%,而30%至40%的女声则热衷于书店和商店,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25%左右的中学生其印象最深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等。 长期以来,假期消费在学生生活中一直扮演看调剂品的角色,他被认为是文化生活的一种补充。60%的中学生认为假期消费本来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恢复体力和放松精神的主要手段之一,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但在我们目前看来,多数区县城市中,因环境的局限,除少数学生能够走出家庭,进入社会,文娱,体育领域之外,大部分学生的假期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的小天地了被动的进行,如闲聊,闲玩,看电视等,另有相当于50%的中学生则沉浸在无所事事的消费之中,如打扑克,打电子游戏机等,还有50%的中学生则从事消极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而在一些专门为学生提供的消费活动中心看到的中学生,简直少的可怜。 其次,中学生的“人情消费”也在日趋加温。就拿我们就读的实验学校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物的同学很少,男生一般都请吃饭,而女生都是送小礼品或小玩意。学生用在“人情消费”的费用1年之中,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据了解,学生这些人情费的支出,主要向家长要。面对学生这一消费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学生的消费怎样才能合理进行?政治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家长对孩子的收入和关注往往是超过对自身的关爱,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吃要好,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享受高档消费,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校园里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主张了“风”势。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有个家的不同的经济状况,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觉得“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有条件高消费的同学,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他们很难接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首先,应树立适应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应中学生正常需求量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合学生的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学生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份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养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吃,去穿,去玩互相攀比看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 其次,中学生还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着个。”“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如有的同学进营业性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好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程度,健康有益的,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应当走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等,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惕,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在中学生中要提倡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应当从消费行为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