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省合江县合江中学历任校长名字
合江县简介
合江,地处川南边陲,东与重庆市的江津市接壤,南与贵州的习水县、赤水市为邻,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于此,系长江出川第一县,属盆周山区农业县。合江县建制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初名符县;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为合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合江县又改名为符阳县,后于明太祖洪武初年(公元1368 年)才恢复合江县名称,沿用至今,现隶属泸州市。合江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长江上游岸边置县最早的三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2436平方公里,人口 84万多。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
仪书自古以来,合江以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传统优良著称。著名文学家,诗人杜甫、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文天祥、杨慎、王士祯以及民国时的朱德、冯玉祥等人都先后到过合江,作诗记游。在清末民初时合江有留日学生百余人,有“小东洋”之称。一时名人荟萃,让人留连忘返,营造了符阳大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合江中学就深深地扎根于这片沃土之中。
编辑本段历史
公元1754 年
合江县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起就在县城内创办了凤院,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开始创办新学。就是在这样一个有重教兴学传统的地方,由当时的知县薛宜璜,视学刘天赐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筹建县官立文科中学堂,张开文任监督(校长),1910年正月开始招生,定名为“合江县官立文科中学堂”,建校之始是与城内县官立高等小学合住,次年搬迁到合江县城城西风景秀丽的中南山上的川主庙,9月民军起,校舍驻军,学校停办。
1912 年至1946年
1912 年,政府通令改学堂为学校,改监督为校长,7月,筹议将西门外的武侯祠增加为校址,8月开学复课,更校名为“合江县立中学校”。9月奉教育部令,规定新章 “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确定修业年限为四年。1916年帝制之役,北军驻校,学校再次停办,这年秋北军离开,学校才又开校授课。 1923年8月,奉省长训令,按照《四川实施新学制讨论会议》办学,中学三年毕业,校名改称为“合江县立初级中学校”。1946年下期增设高中部,始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定名为“四川省合江县立中学校”。
1949 年至1962年
1949 年秋初中开始招收两个班,1951年初,合江女中合并到合江中学,开始男女合班上课,同时合江师范校也合并到合江中学,称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师范部,独立上课,下期,合江师范又分立建校。1952年初学校被省政府更名为“四川省合江县第一中学校”,1953年学校成立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1954年上期学校成立“共青团合江中学总支委员会”,1957年下期成立“共青团合江中学校委员会”,1959年合江中学建立“党支部”,学校大礼堂落成,1961年下期,初中部迁至菜坝中学校址内行课。1962年起,学校又被省政府更名为“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简称“合江中学“,其校名沿用至今。
1963 年至1979年
1963年下期,初中部由菜坝中学迁回校内。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开始停课,1969年1月学校恢复活动,1970年春季开学,招收初中新生14个班,班级改为连、排建制,5月“合江中学革委会”成立。1971年秋,开始招收一个班高中。1973年9月“合江中学大桥分校”建立。1974年取消学生组织的连、排建制形式,恢复班级组织和班委会。1976年8月,“合江中学大桥分校”结束,分校更名为合江县大桥初级中学校。为了开门办学,1976年下期在密溪场招收一个高中班,由学校安排教师到密溪授课。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密溪高中班迁回校内上课。1978年撤消学校“革委会”恢复学校领导名称,当年合江中学被确定为宜宾地区重点中学,后为泸州市重点中学。1979年4月,教育工会重新建立,并开展活动。
2002 年至2005年
2002年3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7月,合江中学菜坝教学区被县委、县府整体卖给了合江县少岷职业学校。2005年5月,县委、县政府将合江县菜坝职业高中划归合江中学管理,成立了合江中学菜坝教学区。
编辑本段发展
简介
自学校创建以来,学校的办学规模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扩大,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完善。从建校初期的几座庙宇,一二百名学生,十多名教职工到解放初期,学校已发展到了总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多平方米,在校学生从800多人,教职工40多名的规模。
解放后
解放后,学校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具有高初中27个班,学生1800多人,教职工80多人,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规模。成为原宜宾地区,后为泸州市的重点中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规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学校占地100600 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102平方米。其中有现代化设施的,总面积为14680平方米的教学及办公综合楼四幢,有装备符合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设施设备的,面积11000平方米的科技及图书大楼一幢,有400米六道环形跑道的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有建筑面积为861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以及标准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已基本达到了“国示”标准。学校的后勤设施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学校现有全市一流、设施完善,面积达2700多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有建筑面积16881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宿舍)6幢。这现代化的设备,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是莘莘学子的求学胜地。
编辑本段历届英才
植根于浓郁历史文化氛围中的合江中学,在建校初期,就把办学思想的观念看作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以合江中学的先贤们于一九二五年把“勤慎公群,德智体美并重与兼通”作为校训提出来,并谱制成曲,作为校歌一直流传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鲜明的办学思想在合江中学一直得以传承,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因为这一鲜明办思想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是合江中学办经验的总结和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合江县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合江中学质朴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近百年的办学,不仅扩大了规模,改善了条件,完善了设施,同时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经数代合中人的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又融2000余年源远流长的合江文化于一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合江中学在建校之初,先有一些晚清举人、监生在此就教;接着又加入了一些留日、留欧归来的学生来此执教;在三十年代又有如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王朝闻等名流学者在此掌门。通过他们的敦敦教诲,合江中学共毕业学生2.6万多人,培育出了众多的英才杰士。正如解放前校园内的一幅对联所云:“乔木荫云天,问古今桢干良材,枝叶几经鸣凤宿;大江流日夜,欲吩咐烟波渔父,长竿直钓卧龙来。”中南山校园的确是鸣凤曾宿之处,卧龙潜修之所,乔木生长之地。合江中学毕业生蛟腾凤起,事业多有所成,不乏成绩卓著者。早先有毕业于初中第五班并与邓小平同批赴法留学的中共早期优秀党员,在三十年代曾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书记的穆青和在解放后曾任四川省省长和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大章;稍后有毕业于初中二十一班创办《挺进报》,牺牲于重庆国民党监狱的成善谋烈士。还有著名教授穆济波、卢剑波,著名翻译家符家钦,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著名作曲家、《洗衣歌》的作者罗念一,美术家杨洪烈、陆沉(陆贤能),原重庆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姜治文等名流学者从这里走出。从这里走出的还有原公安部法制司司长王学林,原云南省计生委主任吴坤仪,原《农民日报》主任编辑陈代安,留美博士万克林,留日博士金平等国家栋梁之材。此外,还有中共泸州市委副书记文耀友,合江县政协主席李世贤、县委副书记宋晓红、副县长苏世毅和一大批企业家、乡镇干部、农村致富能手、人大代表等高素质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推动当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和致富能手。仅是从2001年至2005年,就有高中毕业生2936人,为国家培养了2013名大学本科新生,其中重点大学289人,真可谓合中人在三江之水,少岷灵秀的孕育下,英才辈出。 学校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获得了以下荣誉称号: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档案管理三级达标单位、四川省青少年国防知识竞赛先进单位、泸州市文明单位、泸州市教育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编辑本段发展前景
在长期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合江中学始终把学校看作是办学的主体,努力树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形成自有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灵魂,使学校成为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改革、自我价值追求的发展主体,并在发展中学会发展,努力寻求适合校情的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丰富了合江中学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成为了川南强校,其办学效益影响辐射到了川南、渝西、黔北等地。以此为基础,我们决心把合江中学创办成为一所能够促进城乡学生“成人+成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教育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当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与进步为重要任务的,四川盆周山区农业县城,具有学习升学型组织特征的高效益,有特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合江中学现为县属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中,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党总支监督保证,教代会(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学校内部设三处两室,即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和党政办公室。管理网络为党、政、工、团四条线,学校、处室、年级组(教研组)三个层面,渠道畅通,运转协调。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制定了《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章程》,执大法、行小规,依章行事、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合江中学现有52 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204名。有在岗教职工237人,其中教师210人(含兼职教师),职员13人,工人14人。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88.6%。在 210名教师中,本科学历201人,占教师总数的95.7%,专科学历的9人,占教师总数的4.3%。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7%,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 12人,在读5人。学校现有中学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64人,占教师总数的30.5%。中学一级教师72人,占教师总数的51.4%。34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8人,占教师总数的51.4%。35岁至54岁的教师90人,占教师总数的42.9%。55岁以上的教师12人,占教师总数的5.7%。在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优秀教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17人。学科带头人市级15人,县级25人。骨干教师市级18人,县级29人。有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政协委员、政协常委等5人,市级及以上教育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理事及以上成员16人。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班子18 人,其中,总支书记1人,校长1人,副校长3人,党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科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务处主任1人,副主任2人,政教处主任1 人,副主任2人,总务处主任、副主任各1人,除总务处主任是专科学历外,其余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并都兼任了一门高中学科的教学。 合江中学现正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以饱满的激情、冲天的干劲向创“国示”发起了最后的攻坚,合江中学有过辉煌的过去,在这场攻坚战中,我们合中人有这个实力和基础,有这份豪情和信心,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努力将合江中学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㈡ 荆州中学校长彭继平是男是女
女的
湖北省荆州中学创始于1711年(清康熙49年),1953年被确定为湖北省内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59年定容名为湖北省荆州中学。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荆州中学校园面积9.4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科教馆、图书办公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及教工宿舍等二十余栋主体建筑,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文化底蕴丰厚。高楼林立,绿树掩映,花团锦簇,错落有致,多处文化古迹坐落其间。学校具有先进完备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实验设备一流;校园宽带网开通,并接入互联网;学校文本资料丰富,馆藏图书10万余册;体育设施齐全,除标准田径运动场外,还建有足球场、乒乓球馆和篮球、排球、羽毛球场,曾多次承办省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三栋学生公寓可容1600多名学生住宿;标准化学生食堂可供800人同时进餐,被评为湖北省“标准化食堂”。
㈢ 锦州高中信息
锦州中学 坐落在渤海之滨,位于英雄名城锦州市中心的锦州中学,始建于1913年,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了。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正式命名为锦州中学。1960年被辽宁省确定为重点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6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模范学校。2002年12月又接受了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专家评估组的评估检查,学校不久将步入辽宁省首批示范高中的行列。
锦州中学前身是锦县男子师范学校,始建于1913年。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锦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鲁坎同志任第一任校长。1960年被辽宁省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80年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自1948年起,学校成为全日制高级中学,并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1988年被省、市确定为普通中学整体改革的试点单位。1984年,学校与日本富山县高冈市第一学园签订友好协议书,建立了中日友好协作关系。
学校位于锦州市区,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凌河区云飞街三段5号,是高二、高三同学上课、活动的校区,占地近3万平方米,分教学区、绿化区、运动区。教学区内有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1(学思楼)、图书馆、教学楼2,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典雅大方,16000多平方米的建筑设施及完善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保证了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绿化区内有泉水、树木、草坪、花卉,点缀校园;运动区内有三百米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多样的体育设施丰富了师生业余生活。东校区位于凌河区洛阳路六段9号,创建于2007年7月,是高一同学上课、活动的校区,教学区有两个教学楼,体育活动区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
学校在全校师声生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以人为本,以法治校,科研兴校,文化建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办学口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特色更加突出;学校曾获得“省文明单位”、“省模范学校”称号,也曾在国家、省、市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得表彰。
百年来,学校绛帐高设、弦歌不绝、人才济济、星光灿烂;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和原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冶金研究所所长柯伟等从这里起步;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博士,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从这里腾飞;建国后培养出36000多毕业生从这里奔向四面八方。风华百年,积淀悠远而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之以优秀的师资,规范的管理和优异的质量享誉省内外。被誉为英才的摇篮、名师的沃土、科研的基地、辽西辐射的中心。
㈣ 求伊夫林.沃简介
作者简介 伊夫林·沃,(1903—)英国作家,全名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1903年10月28日生于英国汉普斯特德。其父阿瑟·沃系英国著名出版商兼文学批评家,也是一位虔诚的英国圣公会教徒。伊夫林·沃从小就受到两方面的环境薰陶:宗教与书本。沃的父母给孩子读故事,并与他们一起讨论作品。沃在7岁时就写过一个题为《赛马的诅咒》的短箱小说,并被收入一个成人作品集中出版。他和他的哥哥长大后都成为作家,与儿时的家庭影响关系颇大。沃上中学时,被父亲送到圣公会教会学校,每天早晚两次礼拜,周末则要去3次。据沃本人回忆,他当时并不觉得这种宗教仪式过于繁琐。1921年至1924年,沃在牛津大学的赫特福德学院学习,1924年遂转入希瑟利艺术学校学习绘画。不久之后,沃便发现绘画亦非其爱好,又去当中学教员,可两年之内被开除了3次,从此开始酗酒,并企图自杀。直到1927年,沃才正视现实,开始从事家人所擅长的文学创作。他先试笔创作了数篇短篇,还写了传记文学,1928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衰落与瓦解》,一举成名。此后,沃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集两部,以及书信集数部,其中被誉为佳作的有:《衰落与瓦解》,《一抔土》(1934)、《旧地重游》(1945)、《荣誉之剑》(1965)等。沃曾于40年代后期为《旧地重游》搬上银幕一事访问好莱坞,并根据此间搜集的素材创作了《受爱戴的》(1948),这是他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
㈤ 安庆 太湖徐桥初级中学校长
校长来是吴其华。
地址:安源徽省太湖县徐桥镇高堰
邮编:246420
区号:0556
电话:4517321
负责人:吴其华
简介: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㈥ 来凤县高级中学现任副校蔡松柏
蔡松柏同志,男,益阳是赫山区龙光桥人,益阳师专外语系毕业,“经济学,建筑学博士”,“中国中学名校长,著名爱心人士,慈善家,经济学家,园林设计师,大龄独身主义者”。现任益阳市13中校长。为了党的教育事业。蔡校长“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蔡校长使赫山教育迈上了一个“暂新”的台阶!蔡校长在益阳市12中当校长期间把学校建设得如“苏州园林”,12中校庆一次性就“节约460多万”,共计为12中学“节约”1700多万元;因成绩“显具”后相继调赫山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益阳市15中任校长半年、到17任校长2年,在17中任校长期间又把校园“妆扮一新”,且同时又为17中“节约”800多万元,蔡校长就是一个这么闲不住的教育的老黄牛!大家不信可以走进13中校园看看,蔡校长自从2009年8月调入13中,今天的13中是今非昔比,校园里铺上了进口沥青路面,学校翻新建设是热火朝天,蔡校长深知只有校园环境搞好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提上去!?同时,蔡校长又是一个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的人,组织为了照顾蔡校长的前妻调到教研培训中心工作,但这被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十七中一体育生想找蔡校长打白纸条领取10万现金,也被蔡校长拒绝了!这么好的同志,这么有能力的同志,我想下届赫山区教育局局长人选非我们蔡校长莫属!敬请我们的媒体和政府部门多深入基层!多宣传一下我们蔡校长的“丰功伟绩”!希望能让赫山这片教育的沃土多造就一些蔡松柏校长这样的“杰出人才”!
㈦ 上海市延安中学的高中部
校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0%。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
学校努力构建并优化以“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分层次、个性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连续九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学校还获得“联合国EPD项目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2049计划实验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
2009年,学校与上海其它24所重点高中一起组成了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上海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联盟,实现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学生提供了途径。
学校在建校至今的60多年中,在几代“延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卓有成效的办学模式及特色,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延安中学国际部创建于2006年,近几届毕业生纷纷考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天山路:74、141、158、202、311、316、808、825、855、地铁二号线(威宁路站)
仙霞路:88、836
北虹路:739、807、827
茅台路:71、54、72、251、829 钱颂平 任职期限为 1946.7--1949.9
王亚文任职期限为 1949.9--1953.1
吕书文任职期限为1953.1--1953.3
王伯川任职期限为1953.3--1959.2
毛焕庆 任职期限为1959年2月——文革开始(主持工作副校长)
1979.7--1984.8
陈昌富任职期限为1984.9--1998.6
1998年7月高初中分离办学,高中迁现址
李汉云 任职期限为1998.7--2008.6
郭雄任职期限为2008.7--
荣誉校长小涛任职期限为永久
教师简介
郭雄,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延安中学党委书记。他个子不高,架一副眼镜,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师、党委书记特有的威严;他的口头禅总是周期性的变化,而那些精辟之语也总是很快化作学生和老师们嘴边呼之欲出的字句。在他严肃的外表下,却有着令大家喜爱的亲切,随和,幽默,丰富,热心等人格魅力。
都说“延安”是一片培育人才的沃土,却很少有人说起在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的勇者。今天,借教师节2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郭雄,领略他的风采。
1.郭雄的教学天地
郭雄,话不多,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他利欲淡泊,是一位对于学术勤于思索的人。他说,出身于教师的人是不能离开课堂的。他坚持上一个班级的数学课,而且利用每个周末,在上海市数学业余学校奥林匹克竞赛班任教。
郭雄认为,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问题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的是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增长点,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90年代末,他以探究教学法为指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改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并在1999年5月21日成功举行了面向全市的素质教育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共开设50余节公开课,而他本人也亲自承担了一节计算机公开课。
从1992年起,郭雄放弃了休息时间和所有的寒暑假,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全身心扑在数学教学工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郭雄说:“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是我生命中最为充实的时刻。”课堂是郭雄生命的根。
2.郭雄的学生世界
瞿振华:“我很幸运能成为郭雄老师的学生,也很幸运能遇上这么一位像慈父关心我的成长、照顾我生活的老师。如果没有他,我很难说有机会踏进大学的校门,更别说非常顺利地成为中国著名学府——复旦大学学生中的一员。”
瞿振华,1998年获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1999年初和蒋兆毅、徐昱琛一起参加中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同获二等奖,瞿振华在国家集训队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队获国际金牌。
在郭雄心目中,瞿振华只是他倾注心血培养的几百个学生中的一个;可在瞿振华的眼里,郭雄是他学习上的老师、为人上的楷模、生活中的“父亲”。当郭雄发觉瞿振华的数学天赋和对数学的兴趣时,瞿振华的父母正双双下岗,家庭能继续支撑瞿振华在延安中学就读,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要让瞿振华像其他孩子一样,为了在某一方面发挥特长而另请老师培养或辅导,是根本不可能的。郭雄没有说什么,他把瞿振华等五位同学带到自己的家中,瞿振华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在数学这个神秘的数字世界中的遨游。于是,郭雄那只有一室半空间的三口之家中又添上了几位孩子。正是因为多了这么几位孩子,那时他经常把自己还在幼儿时期孩子的童趣给忽略了,他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出去玩,甚至没有时间与自己的孩子说话、交流。有人说郭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数学殿堂;也有人说郭雄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太爱孩子了。可他爱数学,又为何不在众多的机遇中谋求自我的发展呢?他爱孩子,可又为何有时将他的学生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呢?
记得1997年,上海某区教育部门的一位权威人士,因十分赏识郭雄在数学教学方面的造诣,以立刻分配两室一厅的住房给他为代价,想招募这位贤才。两室一厅,在当时也许是一位教师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郭雄没有考虑,他的理由很简单:“不好意思,我得对得起延安的教师和同学们”。是的,郭雄几年来就是这样的做人的原则上一直遵循着三个字:“对不起”。这三个字源自于内心,发自于肺腑,他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效果。正是由于他遵循着这三个字。他才爱自己的数学殿堂,他才爱自己身边所有的孩子。也许就是因为他怕对不起什么,所以天天有着做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如果有人问他,这么些年内心有没有什么愧疚,他总是笑而不答。但了解他的人,走进他生活空间的人都知道,他觉得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是他深爱着的自己的儿子,他给予儿子的关心和照顾太少了,而且以后也不可能多,因为郭雄依旧将凭着责任心继续忙碌下去。
3.郭雄的管理领域
郭雄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与其说他深爱他的学生、深爱他的课堂,不如说他深爱自己的事业,倾心于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郭雄曾担任过班主任。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充分地展示出他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从90年代起,就在班级管理中试行行为示范化,使学生学有榜样,行为方向,做有目标。这对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是非常有效的。他所带的班曾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
1998年,郭雄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他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原有课程,大幅度增加选修课达60门以上,同时为适应寄宿制高中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社团活动等。也使延安理科见长的校园内,呈现出一派新的人文氛围。学校取得了上海市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和“全国绿色学校”的殊荣。他牢记“必须要把手中的权,用在全心全意为每一个教工和学生服务上,时时做到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满意”,他一贯以“教师是一项崇高和无私的职业,奉献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来履行他的入党誓言。并勤政廉政,做好服务全校师生的工作。
2003年担任上海市延安中学党委书记和延安初级中学校长以来,他工作更忙了。可他不怨不悔。工作忙而不乱,善于用数学老师特有的思维方式——细致、缜密、周到,安排工作,工作井井有条,富有成效。
4.郭雄的荣誉点滴
郭雄在教学上他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独特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在科研方面他有一批获市、区一、二、三等奖的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在管理中,他将民主管理的程序贯穿于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郭雄先后被授予长宁区先进工作者(1994)、“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2001)、荣获“全国苏步青数学教学奖”二等奖(2001年)、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2002年)、长宁区师德“十佳”教师(2003年)、长宁区第三、第四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7~2003)、上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4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04)、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4)。
郭雄勇于身担重任,他将自己的爱、精力、智慧全部给了“延安”,给了上海教育。
㈧ 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的历任校长
张维(1906—1908)武进士,受太平府汪麟荃委任为首任太平府中学堂监督
刘镇(1909—1912)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师范专科,曾任当涂县教育会会长
鲁嵩云(1913—1914)(1923—1926)采石镇人,光绪末由庠生,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师范科举人,一内阁中书用
汪应声(1920—1923)当涂人,生平不详
黄宜家(1926—1928)(1930—1934)当涂人,北京国立大学数学科毕业,授学士
汪懋猷(1928—1929)当涂人,生平不详
张凯(1934—1936)当涂人,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抗战前任当涂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战后任当涂县临时参议会议长
唐师铭(1943—1944)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系毕业授教育学学士,曾任当涂县教育局长
胡新懦(1944—1945)当涂人,安徽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调当涂二中任总务主任
丁绩咸(1945—1946)当涂人,曾任国民党当涂县政府县长
邹功鼎(1946—1948)当涂人,北平大学化学系肄业,曾任芜关中学训育主任、教务主任,静仁中学训育主任、教务主任等职
徐先瑞(1948—1949)当涂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外语系毕业,建国后调至安徽大学图书馆工作
韦俊甫(1949—1950)合肥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曾任合肥县立女子初中文史教员
黄礼勖(1950—1952)解放后后第一任校长,英语特级教师,后调任六安师范任校长
高启沃(1952—1957)巢县人,光华大学毕业,后为安大古籍所研究员,完成多项国家及省古籍整理项目
王龙(1958—1958)(1959—1960)曾任无为中学副校长,宣城县委宣传部长
张茂兴(1960—1961)河南东光县人,省化工研究员党委副书记,省五金矿产机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享受厅级待遇
陈法周(1952—1965)青阳人,任职最长的一位校长
张恩康(1966—1969)巢县人,毕业于巢县黄麓师范专科学校
黄杰(1970—1972)沭阳县人,1940年参加工作
景凤鸣(1972—1975)1975年调入省供销合作总社
邢诚(1975—1979)马鞍山市人,曾任当涂县文化馆长,县委宣传部干事
王少荫(1979—1980)宣城人,1944年参加工作
蒋平(1980—1983)无为人,曾任乡长、区长,文教科长
仲伟连(1984—1993)濉溪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曾任当涂县查湾中学行政负责人,县教委主任
张明(1993—1999)滨海县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曾任县教研室教研员,县教委督学室督学
㈨ 南阳二十二中的现任校长
张春旗
校长寄语
春华秋实几十年整,岁月的丰碑记录着我们的风雨历程,莘莘学 子的企盼,凝结着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忠诚,激情与奉献。我们信心坚 定,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裁物,让祖国的前程更加锦绣是我们光荣的任务。相聚在二十二中,书写更多华章,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在公办办学的大潮中,我们是一只雏雁,春蚕吐丝,织成万丈绵绣,呕心沥血,育出百华 争春,灯光漂白了四壁,我们无怨,霜雪染白了双鬓,我们无悔。祖国的太阳,在我们的心中冉冉升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我们永恒的信念。
创办了一流学校,必须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素质,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伴随着我们的艰辛。我们执着的追求,用我们汗水浇灌生命的葱茏。
该校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市级示范性学校,始建于1986年,二十年,一幅灿烂而辉煌的历史画卷,一本厚实而丰富的学校方志,一曲跌宕而激越的教育乐章。它的背后是风雨和泥泞,是光荣、梦想及一代代学人薪火相传的坚守与追求……无论是昨天的简陋校区,还是今天美轮美奂的校园,弹奏的都是永远的青春弦歌,不变的都是 二十二中人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开拓进取精神;二十多年的教坛风雨,沐浴锦绣春晖,千千万万桃李芬芳,造就英才辈出。
寄语过去、现在和准备在该校工作的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学校受益”的“三赢”战略,该校倡导并着力推进的“名师工程”,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全方位产出,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并身体力行。
寄语过去、现在和准备在该校工作的职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们要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学校工作,做到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提高素质,灵活办事。
寄语曾经、正在和将要在该校学习的学生,应对激烈竞争,呼唤综合素质。该校“为学生终身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今天的成绩是昨天努力的结晶,今天的努力是明天成功的保证。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将“成人”“成才”变成生动的画面。
寄语广大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我们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少不了你们的支持、爱护和付出,荣誉的背后“也有你们的一半”,我们的师生会永远记得你们。
寄语各级领导、各类同仁及一切关心、关注该校发展的人们,该校发展到今天,在二十二中人不懈努力的同时,离不开你们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寄语访问二十二中网站的你,我们的网站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空白,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得到你的谅解和理解,希望听到你的意见和建议,关于网站建设,关于教育工作,关于学校发展。
万里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目标,新的追求,一切成功的背后,孕着新的希望,尽管脚步到这里已静止为归宿,而前方的路,又要以此为起点。
情系黄土沃春耕,风雨业绩血汗中,该校以良好的信誉,一流的设施,以诚为本,以信为根。创造明天的辉煌,岁月更峥嵘!
㈩ 河南省1996年扶沟县包屯镇高中校长叫什么
扶沟县高级中学(Senior High School of Fugou)于1926年在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上诞生,经过80年的发展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发展成为享誉中原、知名全国的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7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4万多平方米,教职工247名,其中达到研究生学历者23名,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4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教育教学专家2名,省学科带头人3名,省骨干教师16名,市级骨干教师52名。在校学生5000 余名,拥有55个教学班,教室全部装配了闭路电视及监控系统。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多媒体双向教学评估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报告厅、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以及高标准、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实验仪器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学校藏书8万余册,订有各种杂志300余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谐、昂扬向上。扶沟县高中是在1926年创建的扶沟县立初级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任校长聂明道。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县立中学几停几兴,校址几度搬迁,直到1949年,扶沟县立初中才正式获得新生,由当时的县长李正风兼任校长。学校办得颇有名气,1956年《人民教育》曾以《一所办得较好的县城中学》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1956年学校更名为扶沟县完全中学,李伸文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59年初中班和中师班都单独设校,学校始为三年制高中,名为“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1962年被省教育厅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学校更名为“河南省扶沟高级中学”,1968年因“文革”浩劫,学校停办。1974年重设扶沟县高中,1981年被周口地区定为第一批办得好的重点中学。1988年以来,扶沟县高中在新形势下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2005年2月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对学校的科学管理、教师素质的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园环境的美化、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县高中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有了很大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