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结合你的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学生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专的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是属非常有益的。
2、此时学生心理处于成长和成型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将来,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
3、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个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个人很容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因素,为将来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祸根。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应该占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比语文数学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决定将来走的生活道路,将来能否成功,但语文数学考100分将来就能生活的好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现,而且在逐步改进中。
⑵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
1、首先学来生处于身心健康成自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此时学生心理处于成长和成型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将来,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
3、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个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个人很容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因素,为将来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祸根。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应该占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比语文数学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决定将来走的生活道路,将来能否成功,但语文数学考100分将来就能生活的好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现,而且在逐步改进中。
⑶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克服
吕桂萍
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
万 焱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我们知道,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四、利用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的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的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的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利用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从物资环境来讲,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后进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的乐趣,与老师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初中一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感到很没意思,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总是在机械的重复。”可想而知,在学校、在班级找不到一点快乐的学生,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及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无论怎样,只要教师与后进生的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赵丹阳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
韩晶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⑷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
,个人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成年的孩子
很多时候想事情都比较偏激。原版本没什么,但现在几权乎都是独生子女,有什么事没有人可以商讨,家长在这方面又总是忽视,老师对于所有的学生想要面面俱到很困难,既然不能一个一个指导,就该在方法上有所传授,在心理上有所引导。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长,避免误入歧途。
⑸ 心理健康对中学生发展的意义
都知道 健康分为两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有能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意思比较清醒,没有人格缺陷等等....综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健康的7要素: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那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符合一下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状态,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能显示出人的精神面貌。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于其心理健康分不开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还可以使中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利于中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心理健康就会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嗯.... 实在想不起来其他的了。。。 呃
⑹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注重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康意识和性意识的关键时期,注重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当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他才能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和道德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
须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陷入心理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6)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当前,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趋势。
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教育课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有的还不恰当地、无足够科学根据地按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规定不同年级每个学期的训练目标与任务。
⑺ 中小学开展心理咨询的意义和作用
前几年,关J飞一此中小学生轻生的报道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人们在
惊叹当前学生心理脆弱的同时,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成效提
出更i }}的要求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心理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
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心理咨询走进校园的呼声也是
越来越高。
一、加强学校心理咨询的迫切性
1、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碰挂和混乱,使心理问题增加
我们生活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随着改竿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
展,我国加入W TO,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
化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自由度在不断加大,但以前起
作用的某此价值观现在不适用了,各种新的、老的价值观囚无法整合l l i1
造成的价值观混乱,使部分人们无法适从,I I i1感到内心空虚和孤独学
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转型期,与
社会发展中的转型期发生共振,他们同时处J飞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困
惑与外在社会群体心理矛后冲突的热点上如在一此地区,以前大行
其道的“读书无用论”大有抬头之势,一此学生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法,
他们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101'3校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他学习,学习给他
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还有一种情况,有此学生沉迷J飞网络游戏,在虚
拟世界中他们扮演着种各样的角色,I I i1这此角色又有不同的思想和价
值观,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在虚拟世界中他
们可能是呼风唤M:1的伙客,他们能够协调与各种角色的关系,但现实中
他们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
2、学校教育的片内发展,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为了适应国内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国际竟争的需要,我国进行了教育改
竿,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全内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但仍然有部分学校,
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推动卜,很少有人将培养学生的全内素质作为自己的
培养目标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良好性格的训练健全人格的发展等米能得
到应有的重视片内的应试教育视学生如机器,不重视学生的需要的满足
和其内在价值的选择,压制了学生卞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选择的自由,从
liu使教育成了一种不重视人的全内发展的机械训练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
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许多都是畸型教育的必然结果liu
有此教师米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他们习惯J飞传统的那种居l简临卜教导
人,不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I朴自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还有的教师由J飞
缺乏冬业素养,即使发现一此问题,也帮不了学生,只把这此问题当成思想
品质问题或简单地认为是小孩子想得太多,从{iu失去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
行有效干顶的机会
3、家庭教育失误使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许多家氏对
心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有此家氏其自身的心理甚至是俩态的我们
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氏,许多家氏
简单地把教ii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不愿意花时hl陪孩子,或者只
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不能给孩子安全、归属、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
孩子学习上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智商的原囚,liu是心理上、人格上出了问
题许多家氏说孩子{{常聪明,可就是不愿学习,虽然家氏想尽毛方百
训,为孩子创造了{{常优越的条件,可就是激发不出孩子的学习动机
其实家is根本就没有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在学校受到挫折的学生,
在家里得不到安抚、鼓励和信仃,得到的是父母的打骂和不理解亲子
之hl在情感上不是相互鼓励、支持,liu是相互指责和伤害
二、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1、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内素质的人刁
全内素质包括心理的健康从个人人生的意义上训,发展孩子的
健康心理比发展孩子的认知更重要,其实这也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
一致的,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对社会、国家{i i1言,拥有健康心理的公民
也是一个健康家庭、健康民族、健康国家的基石,有此学者在分析一战
中法酉斯国家的侵略行为时,发现这此国家的国民存在着某此较为极
端的俩态心理,他们狂热地支持本国的军队对别国手无寸铁的人民进
行屠杀当然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是心理完全健康,每个人多多少少都
存在一此心理问题,这也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存在的必要理
由之一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和辅导,完全
是可以摆脱或者至少可以减少心理问题带来的负内影响遗憾的是有
此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内,
他们把思想品德课等同J飞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也没有冬门的心理咨
询室也没有冬业的心理教师,即使有心理咨询室也纯粹是摆设,或者
是和其他部门共用一个办公室,笔者曾经发现某学校甚至把心理咨询
室设J飞德育办公室内,不难想象,没有几个学生敢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对
心理教师畅所欲言
2、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
是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是德育、智育等所不能什代的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很
多学校,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卞要)l式是开展心理健康课,通过上
课的形式给学生灌输一此心理保健的知识,这对部分同学有一定的作
用,但是对一此存在心理问题并且自身不能调整解决的学生,集体授课
的形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他的问题,所以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
室,不仅仅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给子辅导,还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一
个心理放松的场所现代人总喜欢说压力大,确实现代生活'Ii奏快、工
作忙,很多人都感觉到压力大,所以心理保健对J飞现代人提l简生活质量
{{常重要在发达国家,进行心理咨询是{{常普遍的事情,他们把这当
成排解压力的重要方式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学业和人际交往的
压力,以及教师和家氏过l简的期望,很多学生活得其实比大人还祟学
校的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可以为一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方内
的支持,帮助他们排解压力,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作为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心理以及人格的健全都起到
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他工作无法什代的
三、学生心理咨询当前的困惑
学生有话不愿对心理老师训在深圳,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老
师,但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存在着心理困惑的学生大多并不愿意找辅
导老师去解决问题透过现象,我们发现背后折射出的原囚更值得我
们深思很多学校虽然都配备了心理老师,但是这此心理老师并不都
是冬职的心理老师,他们往往兼任其他利一目的教学,这种身份的重叠,
让学生很难理解他们是否属J飞冬业的心理辅导员这从一定程度上使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流J飞形式,让学生在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心理问
题时并不很信子孙自理教师在一此学校,心理咨询归德育办公室:h理,
101 }G}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样做很容易把学生
的一此心理问题归结J飞道德品质的问题
心理老师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是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应该解决的
问题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既是咨客,也是一名老师学
生并不忌讳看心理咨询,但教师这一角色却让很多学生望{iu却步,他们
觉得有此话可以对心理咨询师训,却不能对老师训I01-G"理咨询中有
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保密原则,心理老师在处理学生的一此心理问题时,
如果学生的班卞任或者学校领导过问,是保密还是透露,也是一个必须
思考的问题心理咨询的效果取决J飞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而良
好的咨访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实际上,越是纯粹的咨访角
色越有利J飞建立信任关系囚为来访者只有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卜
刁可以敞开心扉,所以,心理咨询行业的规定是咨询师不为自己的熟人
朋友做咨询i}u r校心理老师和求助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既是老师,又
是咨询师;既是学生,又是来访者他们有时很难界定自己的身份,所
以学生不愿意去咨询是否有害怕老师获知自己的心事,是否担心去咨
询就是去接受教育的嫌疑。
⑻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克服
吕桂萍
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
万 焱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我们知道,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四、利用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的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的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的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利用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从物资环境来讲,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后进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的乐趣,与老师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初中一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感到很没意思,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总是在机械的重复。”可想而知,在学校、在班级找不到一点快乐的学生,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及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无论怎样,只要教师与后进生的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赵丹阳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
韩晶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参考资料:http://shky.she.com.cn/ketiDoc.aspx?id=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