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莞有几所大学
1、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学校。
东莞,又称“莞城”,广东省地级市,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广州东南、珠江口东岸,南邻深圳,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
三国时期建郡,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3]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2. 东莞教育网的基本概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东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确定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采取重大举措,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东莞市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至2007年底,全市32个镇(街)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一)幼儿教育。
2008年,全市有幼儿园599所,其中公立集体办园163所,民办园436所,省、市一级幼儿园92所。3~6周岁在园(班)幼儿共156362人,入园(班)率达 95.02 %。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取消了学前班,实行六周岁入小学。全市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7.1%,幼教师资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义务教育。
2008年,全市小学共有349所,在校生5286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户籍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64所,初中在校生184480人,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为99.15%,毕业率为99.78%。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437人,适龄残疾儿童和残疾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8.75%和98.1%。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的要求。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87%、大专以上率为93.66%;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3%、本科率为77.64%。
(三)高中教育。
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有67所,在校生109689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1所,在校生63962人,中等职业学校26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45727人。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有34393人,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有33215人,其中普通高中19792人,中等职业学校13423人。户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6%。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约为6:4。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57%、研究生率为3.55%;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0.96%、研究生率为3.94%。东莞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一中、东莞高级中学、厚街中学、常平中学和塘厦中学等7所高中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中等职业教育。
全市有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10所,省级重点1所,重点中职学校在校生2万多人,占整个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的66.1%以上。开设的专业有电子、计算机、会计、金融、服装、家具、模具、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美术装潢、机械、商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40多个,其中有省级重点专业9个。全市有2个中职实训中心,即东莞理工学校的“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和虎门威远职中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实训中心”。我们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我市中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制订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设置方案》,规划各中职学校主要骨干专业设置。我们积极推进小规模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自2002年10月实施以来,共组织了七期联合办学,共有3317名中职学校学生参加了联合办学。支持和鼓励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与我省东西两翼和山区市县职业学校开展“2+1”等形式的联合办学,积极鼓励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扩大“订单式”对口培养,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车间参加实践。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普遍与企业、行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同时,我们认真做好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会同财政部门制定了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方案,2008年,共对28098名中职学生进行了资格审核,共发放了国家助学金3638.4万元。
(五)成人教育。
2008年,全市有成人高等教育机构5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全市32个镇街成校都建设成为市级以上示范性成校,31个镇(街)的成校分别与北京大学等37所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本科、大专班,在学人数达到21000人,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开办的民办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有294个,各镇(街)成校和各民办成人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培训和新莞人培训,举办各类岗位培训班和讲座,全年共培训各类在职在岗人员62万人次。全市共有27135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报考人数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列第三位。被成人高校录取共20248人;共有53295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规模居全省第三位。
(六)民办教育。
至2008年底,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有436所,民办中小学有237所,其中,办学层次为小学的有115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4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多层次学校8所,中职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非户籍学生有49.15万,其中小学生39.18万,初中生7.96万人,普通高中生0.65万,中职学生1.36万,民办中小学接收了大部分非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有34.65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的73.5%。 近年来,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不断深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目前,东莞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前列。东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
为贯彻落实国家 “以县为主”的教育办学体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使市镇两级财权和事权划分更加合理,村级不再承担办学的责任,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效益,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1月起,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由市、镇、村三级办学管理转为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收归市政府统筹办学,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所需经费全部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初中由市、镇(街)共管,以镇(街)为主,小学由镇(街)统一管理,村(社区)不再负责学校办学和管理,镇(街)初中经常性办学经费由市财政按经市核定的学生人数和年生均教育成本的90%拨付,余下10%及超出市核定成本以外的经费由镇(街)负担,镇(街)小学所需办学经费由镇(街)财政承担。实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后,市级财政增加教育经常性经费投入8.4亿元。
(二)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
为提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整合现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根据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东莞市在2007年7月颁发了《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决定从2007年起,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按照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及省、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的标准,新建高中阶段学校15所,扩建12所,全面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约式办学,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化。争取在2011年前,将全部公办高中阶段学校都建成优质学校,将东莞打造成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截至2008年底,已有麻涌中学等6所学校的新建、扩建工程的选址和扩建规模已获市政府批复同意,7所学校的建设项目已经上报市政府。停止了清溪、凤岗、桥头、横沥4镇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由塘厦中学和常平中学面向以上4镇招收高一新生。
(三)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我们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扶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2008年,召开清理整顿无证办学工作会议,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全年共清理整顿无证中小学(幼儿园)146所,全市基本消除了无证办学行为。制订并实施《东莞市民办中小学督导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共评定7所民办中小学为“东莞市三星级民办学校”。发挥民办学校奖励专项资金作用,开展先进民办学校评比,对20所以招收新莞人子女为主、规范办学、成绩突出的民办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四)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2005年底,东莞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继深圳、佛山、中山之后的第四个省教育强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东莞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在财政资金、政策、经验上给予支持,2006年和2007年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对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镇进行补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镇顺利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谢岗、望牛墩等5镇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五)统发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
长期以来,东莞不同镇街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职工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部分镇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9月起,由市财政委托银行统一按市属学校标准发放全市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市财政为此增加对镇(街)经常性教育经费拨款1.09亿元。为使教师福利待遇得到进一步保障,东莞市委、市政府又决定从2007年9月起,将教师住房津贴纳入市财政统发,使全市教师工资统发机制更为完善,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两项改革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镇(街)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一些镇(街)教职工工资水平得到提高,稳定了全市教师队伍,促进了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六)实施完全免费义务教育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9月1日起,免除本市户籍(包括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从2007年9月1日起,免收本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从2008年9月1日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实现完全免费义务教育。
(七)积极探索解决新莞人读书的有效办法
东莞市按照“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精神,并根据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采取在公办学校借读和举办民办学校的办法解决新莞人子女(即流动人口子女)读书问题。各镇(街)都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利用剩余学位尽量招收新莞人子女入学。为了减轻新莞人的经济负担,还规定经镇(街)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入学,并到指定公办学校借读的农业户口新莞人子女,其父母在同一招生学区所在地有固定住址,且连续暂住5年以上,并有合法就业经营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的,按本市普通生书杂费标准收费。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专门招收新莞人子女就读的民办学校,并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提高民办学校的质量,使之成为解决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渠道。至2008年底,东莞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有237所(含民办中职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非户籍学生49.15万人中,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有36.21万人,占全市非户籍中小学生的73.8%。
(八)实现普及高等教育
东莞市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普通高考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东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9%,实现普及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2008年高考再上新台阶,全市参加高考总人数23632人,其中普通类19803人,高职类3829人。在普通类考生中,本科以上上线总数7035人,比2007年增564人,增幅8.7%;第三批B线以上上线(总上线)人数15047人,比2007年增1772人,增幅13.3%。在普通类考生中,共录取16702人,录取率为84.3%,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13个百分点。本科层次录取8080人,专科层次录取8622人。高职类考生录取1414人,比2007年增408人,增幅40.6%,占全省录取总数的1/11。今年我市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为92人,升本科为43人,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分别排列第一、第二位。全市户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53535人,每万户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312人。 (一)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等级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通过进一步探索建设优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强化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加强对优质学校建设成效的评估和对薄弱学校的整体改造,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提高省、市一级中小学比例,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
(二)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根据《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点,整合原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约式办学,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化建设,打造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按照全盘考虑、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计划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公办学校27所,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校舍及其设施建设。
(三)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深化职校招生、学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产教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办学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配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名师”、“名校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研究意识和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
(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继续改革考试与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不断创新学校体卫艺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六)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强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教育和人才的国际对话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国际竞争的开放性人才。不断促进教育的地区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
3. 厚街中学 麻涌中学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怎样
麻涌中学比较新!建筑物,绿化都不错,校长是东莞一中的副校长,本科录取率在40%左右。四中分数高点,但宿舍真心很大,不过有点旧。厚街中学本科录取率在45%左右,图片上看,建筑物还好。你可以上他们的校园网看看。
4. 山西新兴试验中学 就是新兴国际文教城那个 高中部有个教政治的景老师 怎么样啊 有电话么
先给你官方的答案: 1.太原五中 太原市第五中学[1],简称“太原五中”,学校创办于1906年,坐落在太原市经济文化最繁华的迎泽区青年路中段,与风光绮丽、景色宜人的迎泽公园相邻。学校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 太原五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早期共产党人高君宇及王振翼、贺昌、王瀛、张友清、张叔平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都曾在该校就读;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都在该校诞生。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临时省委机关、中国共产党太原市南部委员会,也在该校创建。 该校也是一所英才辈出的学校。为祖国培养和造就了不少出色的专家和学者。著名的社会科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范若愚,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任之恭,著名的历史学家梁园东、许予甲,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郭桂蓉,《人民日报》副总编张虎生,被称为“近年来中国乐坛上最活跃、最有成就的青年指挥家”曹丁,语言学家贺凯,艺术教育家赵延绪,农业科学家王绶、郝钦铭,社会科学家王守贤,医学家李元恪等人都从该校起步。 该校还是一所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学校。该校拥有一个团结合作、勇于开拓的教育教学管理集体,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进。拥有一支在改革中锐意进取、敬业精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开设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名。该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服务于教学、管理的校园网络,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环境优雅的图书阅览室,现代化的电脑室,高质量的塑胶操场,以及服务于师生学习生活的现代化的直饮水、卫生达到A级标准的食堂、高标准的宿舍等。 该校更拥有骄人的成绩。自国家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学校每年的升学率在全省都名列前茅。前后走出了十几位金榜题名的高考状元和单科状元。在2003-2007年的高考当中位列全省前20名的同学达到40多位。曾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百强中学之一。 太原五中主要设施,全校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拥有标准教室36间;阶梯教室(大会议室)各一间,会议室一间,运动场地1.75万平方米;另外还有音、体、美教学楼一幢。 太原五中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理论研究深刻、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008年,全校在职教师183名,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在岗特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7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3名,省、市骨干教师34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5 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被列入太原市名师培养对象18人。是山西省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中学。 2.实中 山西省实验中学是直属山西省教育厅管理的唯一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位于太原市中心,解放路235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学校占地50余亩,拥有建筑面积为22000平米的综合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为12000平米的学生公寓大楼,建筑面积为18000平米的教师宿舍大楼,以及教学实验楼、综合体育馆、综合艺术楼及校园广场。学校规划在2003年建成一座塑胶跑道体育场,使其整体面貌更加功能齐备、宏伟壮观。总校现有高中年级教学班38个、初中年级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30人,其中专职教师158人,省特级教师11人,省学科带头人11人,国家级课题组成员25人,高级教师68人,其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国家级课题组成员人数均居山西省各中学首位。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全省、全国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是我国20多所省级实验中学联合体的创办校及理事校,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渐江大学等多所名牌大学保持友好关系,同北京大学附中结为友好学校,同清华大学附中、人民大学附中、上海向明中学、南京师大附中、华东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等多所名牌中学保持友好关系,同美国诺夫克学苑、英国爱丁堡泰尔福德学院等外国学校保持良好的关系和交往,被誉为“山西第一校”。 从1986年改名为山西省实验中学起,学校共为国家高等院校输送品学兼优的学生5000余人,其升学率、名牌大学录取率均居山西省前茅,多年来高考、中考成绩和全省、全国和国际竞赛成绩均名列全省前茅,多次产生全省理工类、文史类、外语类总分第一名、单科第一名,尤其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国家级名牌大学,其录取率和入学人数始终保持在山西省前列,塑造了山西省名牌中学的良好形象,为我国未来军政界、工商界、科技界、文教界一流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 3.山大附中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是山西省首批省重点中学,正式成立于1955年。她的前身是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干部子弟学校迁到太原合并而成的山西省干部子弟学校,1963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学校现有面积8万平米,位处山西省高校、科研单位最集中的太原市坞城地区,人文地理环境优越。充满绿色和人文关怀的校园,优美宜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现代开放。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山西大学附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了极具个性的学校文化及办学特色,创建了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育人模式,为师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为社会提供了优质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国家级和省级拔尖学生。在一年一度的全国学科竞赛和高考中,山大附中每年有40余人被北大清华录取,80%以上的学生升入全国重点大学,高考一本、二本达线率稳居全省最前列。 山大附中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办学业绩、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学校文化,成为享誉三晋、闻名全国的大学附中,山西省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具有特色的优秀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太原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优秀领导班子奖”、“太原市培养优秀学生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教学观摩基地”和全国著名高校的“生源基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面对世纪的挑战,山大附中正在努力实践“现代化创新型示范性高中”建设方案,积极构建具有山大附中特色的现代教育育人模式,将继续遵循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山大附中办成“具有国际水平、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大学附中,国家级示范高中”继续奋斗,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山西大学附中位处山西省高校、科研单位最集中的太原市坞城地区,山大附中的东面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南面与电子工业部33研究所、西面与原63集团军军部及北与山西省建筑职业学院相邻,人文地理环境优越。充满绿色和人文关怀的校园,优美宜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开放现代。 学校占地120多亩,校园宽阔、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拥有全国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和科技活动室;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建筑面积3000平米的高标准图书馆。新落成的教学大楼每个教室配备了64英寸精显背投、实物投影、环保微尘黑板、网络系统、双向多媒体系统、音视频广播系统,真正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山大附中的教师年富力强、爱岗敬业,用自身的人格和学术魅力培养着一批批的学子。学校现有教职工242人,教师队伍整齐,教学科研能力强,其中特级教师13人,高级教师5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2人,省市骨干教师20余人,省市教学能手30多人。 4.成成 太原成成中学,是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学校创建于一九二四年九月,是由晋籍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进步学生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意为办学宗旨而创办的。建校初期,它就以自力勤俭、师资雄厚、管理严格、教学精良而蜚声三晋。二十年代末,学校诞生了成中第一个中共学生支部,成为阎锡山统治下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唯一学校;抗日战争初期,一度成为中共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工委的所在地,党的高级干部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都曾在这里居住、工作过,当时的成中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七七”事变后,广大师生响应党的号召,举校从戎,共赴国难,组成六百人的“师生抗日游击队”,转战晋西北,血沃大青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成中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被誉为是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一度在文水复校,并增设大学部改名为“成成学院”,为全国解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成中在太原复校,定名为山西省立成成中学。1953年,学校与云山中学合并更名为“太原第三中学”。1992年,为了继承并发扬成中革命传统,为了永远纪念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的伟大壮举,在原成中老校友的倡议下,学校再次恢复“成成中学”校名。1999年,根据市教委提出的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原则,学校又与原17中合并,形成高、初中分设,共同发展的联合办学模式,为成中向全国一流重点中学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有70个教学班,学生4000余人,拥有专兼职教师300人,其中学科带头人26人,骨干教师41人,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69人,校园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化学、物理实验室各4个,2个生物实验室,1个生物标本室;新建了近百平方米的多媒体语音教室,装备了2个60座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多媒体制作室、电子阅览室;双向闭路电视演播系统和千兆校园网;投资40余万元兴建了近300平方米的教工多功能活动室和校园快餐厅、5100平方米的体育馆及塑胶操场,它代表了太原市中小学教学设备的新潮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成成中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成中特色的“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三全德育管理模式。“厚德博知”的办学理念,“爱国爱校,求知求是”的校风,“明德明理,成己成人”的校训,“讲真讲善、育才育志”的教风,“习文习理,勤学勤思”的学风,时时激励着每一位成中师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先进的办法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带来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恢复高考以来,成成中学4次夺得山西省高考文科、理科状元,高考一次性达线率成绩突出,文科达线率稳居太原市榜首,被太原市政府授予“高中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单位”、“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校男篮、女排不仅在省市比赛中连年夺冠,而且在华北地区女子排球赛、全国中学生排球赛中披荆斩棘,荣获第三名和第六名的骄人佳绩。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学校”、“山西省特色学校”等。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成成中学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挑战,朝着全国一流学校的目标努力奋进! 5.一外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位于汾河之滨国家级示范小区漪汾苑,是山西唯一在国家教委备案具有外语特色的首批重点中学,是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具有20%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其前身太原女师创建于1909年,1962年改建为十八中初级中学,1971年改为太原市第十八中学(完全中学),1979年被列为市重点中学,1984年经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坚持“以成人为基础 ,成才为主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大力优化育人环境,提高素质教育,构建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作为太原市首批教职工全员岗位聘任制的试点学校成功地在校内实行了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建立良好有效的学校运行激励机制。对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面对学校提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办学思想,即:在打好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打好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打好学生步入社会的基础三个基础的前提下,坚持以体制改革为先导,师资建设为重点、教学科研为先行、科学管理为保证、课堂教学为中心、教育质量为根本;坚持以成人为基础,成才为主线,成功为宗旨,育人为目的;坚持“三个面向”,突出外语特色、夯实文化基础,探索教改新路、提供外语教学经验,辐射全省外语教学,服务市场经济,发挥示范作用,接轨国际教育,实现文理双赢,创办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外语学校,早日跨入全国千所示范中学行列。随着各项办 学条件日益完善,学校以科学的管理体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优异的教学质量享誉三晋大地。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为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六六轨制,初中面向全市提前单独招生,实行六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3000余人,有设施完善、管理现代化的公寓供远途学生寄宿。 开设英、日、俄、德四个语种,全部实行小班教学。学校占地面积29亩,教学主楼面积9228.5m2,配备一流的多媒体学生电脑室、多媒体语音室, 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并外接国际互联网,安装了卫星接受装置,使学生能够更快捷、便利地接受远程教育。而总投资1500万元面积7400m2的逸夫综合楼已于2000年10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楼内部配备管理现代,宽敞明亮的餐厅、风雨操场、环境幽雅的图书阅览室(拥有藏书7万余册),随时接入国际互联网功能完善的多媒体集体备课室,可以使教师更迅及、广泛地接收全新的教育信息和更先进的教育理念。2009年9月,新的教学楼将投入使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全校180名教师中97%以上本科毕业,现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39人,一级教师63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8人,山西省骨干教师4人,山西省教学能手10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10人,太原市骨干教师35人,教师业务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并不断提高。 仅90年以来,先后有20余人在市级以上单位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奖,有近400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先后为国家输送各类优秀人才2000余人。在历届会考、中考、高考和各级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被誉为“输送外语类人才最多的学校”,连续九年获太原市“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获太原市“模范单位”称号,并荣记“五一”表彰集体二等功,同年获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被市政府授予“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同年获 “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省“高中课改试教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被评为太原市“98-99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模范单位” 、山西省“文明单位”。2000年获全国“两省一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4月分别获太原市2000—2001年度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太原市“十佳集体”、 太原市劳动模范单位,2002年7月获山西省“巾帼文明示范岗”,2002年11月荣获2002年度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 、2002年度普通高中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秀领导班子奖、2002年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奖、2002年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奖。2003年3月荣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同年4月获太原市2001—2002年度精神文明单位标兵。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历近百年发展历程的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在党政一班人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朝着“办一流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强特长人才”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向国内先进水平和一流外国语学校的目标迈进,在新的世纪创造外国语学校更为辉煌的明天。 6.十二中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校始建于1956年,1985年被山西省教育厅确立为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一校两址,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均位于美丽的汾河之滨。占地面积约480000平方米,有88个教学班,学生约5000余人。学校整体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阅览室,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美术、音乐活动室,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 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及教室的多媒体配置都达到了较高标准。 学校还有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餐的标准化餐厅,温馨、舒适的学生公寓,300米跑道的运动场,3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及千人礼堂。学校的绿化、美化也几近完善。 全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28人,其中专任教师286人,特级教师2 人,高级教师69人。近年来有100余人分别成为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30余人获省、市教学能手称号。 近50年的发展历程,在几代十二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为社会的进步、 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先,以育人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理念,“厚 德、博学、慎思、笃信”的校训,“团结勤奋、文明活泼”的校风,“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教风,“勤学好问,善思多练”的学风。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求实创新,追求卓越,以十二中的发展为己任,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并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11月,该校又被评为太原市首批“普通示范高中”。 从2001年至今,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太原市模范单位”、“太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山 西省创新实验示范学校”、“山西省科技教育模范学校”、“太原市德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试点学校”、“全国学生军事训练 工作先进单位”、“太原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太原市健康、卫生、 安全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太原市‘五四'红旗团委”、“太原市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太原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验先进学校”、 “太原市高中教育教学特色奖”、“太原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优胜奖”、 “太原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太原市初中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一等奖”、“太原市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考本科一次达线:2000年122人,2001年163人, 2002年136人。2003年168人。2004年201人。杜强同学荣获2003年太原市理科状元称号。 中考达该校录取分数线:2002年80人,2003年102人,2004年160人;达本市重点高中录取线:2002年168人,2003年194人, 2004年311人;张婷同学荣获2004年太原市中考状元称号。 2008年,太原市第十二中学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一本二本达线人数447人。其中理科202人,文科245人。理科第一名李孟光:651分,文科第一名王伟蔷:613分。张夏同学,高考作文为满分。 再给你个人体验和意见: 1.太原五中 我自己现在是五中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是比较了解的.五中学生的学习风气很好,老师的话,有很经典的,但是也有刚工作的年轻老师,但是大多在高一锻炼.实验班和普通班师资有差距,但不会差特别多,很多实验班的老师都是带一个实验班带一个普通班.五中自习不少,比起有的学校来说课不会太多.设施的话还不错,校园绿化也很好.学生活动很多的,社团,学生会之类,每年运动会就两个.五中一般一个年级2个文科班,有时候例外3个,学理的占大多数,但是不是不重视文,自己觉得文科老师有很多经典的神仙级人物. 2.实中 设备永远都是最先进的,那个生物实验室~实中理科成绩更好一些. 不过抓的不是特别严的样子. 3.山大附中 竞赛实力很强,每年竞赛保送的人不少.校长很会管理的,自习时间相对少一些,学生学习风气很好,学校环境也不错.学理的大多数,一般文科班1~2个,但是文科成绩也不差. 4.成成 文科老牌学校了,不过文理科班常常一半一半.老师好的也不少,但是据说要运气碰一下.很多人说成成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还是自己的态度决定一切吧. 5.十二中 抓的很严啊,但是教师节妇女节之类都会放假,给老师的福利~五中就不放~理科比较多. 6.外国语 有保送生资格,很重视语言,但是不是进去就必须学小语种之类.每次考试英语除了太原市的卷子还有自己学校的卷子.
--------------------------------------------------------------------------------------------------------------
去年,东莞市麻涌镇投入177.36万元帮扶罗定上赖村,,积极开展教育、项目、医疗、就业、公共卫生和旅游扶贫工作,成效突出,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464元,同比增长23.1%,脱贫率为50.98%。
感谢东莞市麻涌镇的热心为罗定市扶贫善举!弘扬善举,热心助人!
罗定品意礼品中心
品意礼品支持个人订制和企业订制服务
温馨提示:9月10日 教师节 9月12日中秋节 快来我们网站订购最能表达您心意的礼品!
罗定品意礼品位于罗城派出所对面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5. 作文<学校、老师和我>
请参考: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一、科学发展观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学发展观也精辟阐述了一个重大思想:既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这更让我坚信,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生是学校的生命,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但首先要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发展,让管理充满人性。。
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我们对老师的管理更人性化,没有指责与挑剔,有得是指导与引领。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能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人们把教师当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甚至还嫌不够,要求教师两头燃烧,加快成灰的步伐,把学生发展的前提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我认为,这是对教师生命的一种不尊重,是对教育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是对教育事业的摧残。为此,在我们学校更提倡的不是教师的加班加点,而是教师的学习提高,是教师的乐教会教。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尽力做着我们能做的一切。为教师选购他们自己想看的教育理论书籍,丰富教师的藏书,是我们做的众多事情中的一种。我觉得让老师与书为伍,与书为伴,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为了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与欣赏活动。每周一的教师例会,我们都有一名教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或向大家介绍自己读过的、喜欢的书籍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除了每周一的读书交流外,老师们还在随时填写着《读书交流表》,这种文字性的交流让人读来更觉得回味无穷。邵琳琳老师所读《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一书,读后感悟这样写道:“生命因教育而精彩,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价值,在阅读中,我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与不易,也感受到老师的幸福与希望。当一名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又一次学习的经历,体味着一个个学生和‘我’的‘故事’,我对生命对教育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能对书的体会到如此境界,那读书的人还会是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吗?
为了教师更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对教师工作情况的评价也有所改变。改他评为自评,改扣分为加分,改有等级为无等级,重点是引导老师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帮助老师去寻找自己的闪光点,与老师一道去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也不再是长篇大论空话套话地叙述,而是填写学校统一印发的《教师专业成长状况表》,此表含概了师德建设状况、工作状况、学习状况、工作反思。教师填写表格的过程也是一次对自己各方面情况重新认识得过程,特别是设计的工作感悟栏,意在提升老师对教师职业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对老师的工作状况、精神境界有所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我得工作思路。每当老师交上来《教师专业成长状况表》后,我都迫不及待地一份份去品读,读时的那份喜悦、那种激动无以言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就会有回报,工作着、快乐着、成长着。”这是赵佩英老师写得工作感悟。“一路前行,时刻在被磨砺着,对我而言缺点和缺陷,失败和失落,都是个人成长反思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逆境也好顺境也罢,在我这里都将转化为力量,推进我、鞭策我、修炼我,使我和我爱得学校、学生——前行复前行。”这是汪红利老师写得。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感言,能不让读它的人感动、欣喜、深思吗?
身为校长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老师的发展,但老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没有涓涓溪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关注老师的每一天,哪怕节假日;关注老师的每一件事,哪怕一举手一投足,让老师时刻感到有一只手在推其前进,有一种力量在促其成长,谁都没有理由退缩,谁都不能停止不前,有了老师的成长与发展就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低投入高产出,收到“名师出高徒”效果。
二、科学发展观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以学生为中心,走向 “学生本位”的教育实践,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胆子大、逆反心理强,做出了许多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事,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马加爵、薛荣华杀人案件,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自杀事件,以及不满家长与老师的管教而出走事件,均作为极端案例而引起媒体舆论的普遍关注。在这些极端案件背后,是日益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隐患。在研究者的统计数据中,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达20%以上,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为此,针对学校教育存在“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系统的人文教育;注重学生学知识做学问,而忽视引导学生做人。”两大弊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样也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掌握科学知识,如何为进一步深造和日后工作做准备的同时,不忘渗透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人性”的人才。不仅具备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还拥有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富有远见、敏锐的双眼,能对民族、对国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策略,从抓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入手,不断探索和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积极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们研究出台了红庙街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求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方案的实施促使老师和家长必须: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时注重的是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的是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的发展也融入到了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
三、科学发展观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在教育界“口号”与“标签”盛行的今天,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学校管理,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做出理性的思考,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力戒管理上的短期效应。我校在学校管理上从抓领导班子建设入手,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调动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进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并深入思考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育人观,并以此来统一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有人曾这样说过:学校可以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没有校长,但决不能没有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校长只有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正确独特的教育理念,并以此影响教师和学生,才能使学校得以发展。还必须认识到,学校发展尤以校园文化发展为先,校园先进文化对内能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凝聚力、内聚力和共同的价值观。对外能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同感,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办学品味。校园先进文化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因此,建设校园先进文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红庙街小学始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与文化,并通过校歌、校报、和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宣传栏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健康、和谐、务实、创新的校园风貌。
让我们时刻牢记,没有什么比育人更重要了,让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学校育人环境,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6. 东莞麻涌中学在东莞排名第几
东莞中学和东华中学公办班(分数比莞中还高)
2。实验中学和版一中
3。高级中学和东华中学(兄权弟学校,管理模式出自同一校长)
4。虎门中学和石龙中学(镇级的老大)
5,常中,万江中学,则徐中学
广东省2012年重点高中排名前220名的东莞高中(包括民办):
第10位:东华高级中学
第12位:东莞中学
第44位: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第85位:东莞第一中学
第97位:东莞实验中学
第132位:东莞高级中学
第174位:虎门外国语学校
第201位:常平中学
第213位:石龙中学
希望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满意】表示采纳。
7. 有谁能够详细地列出东莞的所有学校的名称(最好写上详细的地址和校长是谁)
1、公办中学:
东莞中学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级中学
市实验中学 东莞中学初中部 石龙中学 长安中学
常平中学 可园中学 大岭山新风中学 黄江中学
低涌中学 玉兰中学 东坑中学 企石中学
寮步中学 南城中学 东城高级中学 清溪中学
塘厦中学 樟木头中学 石碣中学 石碣崇焕中学
凤岗华侨中学 长安实验中学 常平振兴中学 万江中学
厚街中学 大朗中学 万江三中 横沥中学
东莞群英学校 石龙三中 大岭山中学 石龙二中
沙田广荣中学 塘厦二中 虎门三中 沙田中学
虎门中学 大朗一中
2、公办普通小学:
莞师附属小学 莞城运河小学 大朗中心小学 桥头中心小学
莞城建设小学 高步中心小学 塘厦中心小学 横沥中心小学
樟木头中心小学 东城中心小学 南城阳光一小 南城阳光中心小学
南城阳光第五小学 东坑中心小学 莞城实验小学 长安中心小学
莞城中心小学 虎门中心小学 樟木头实验小学 常平第一小学
黄江实验小学 南城阳光一小 高步东联小学 长安厦岗小学
寮步石龙坑小学 黄江梅塘小学 虎门北栅小学 寮步横坑小学
樟木头实验小学 虎门镇口小学 凤岗雁田小学 凤岗端风小学
大岭山向东小学 企石东山小学 长安第一小学 大朗镇实验小学
大朗巷头小学 大朗镇鸣凤小学 大朗新民小学 谢岗南面小学
麻涌大盛小学 大岭山新塘小学 凤岗中心小学 凤岗油甘埔小学
凤岗官井头小学 凤岗镇田学校 茶山二小 塘厦一小
寮步西溪小学 大朗三星小学 虎门大宁小学 大岭山第五小学
3、民办教育:
东华高级中学 东莞市光明中学 东华初级中学 东莞南开实验学校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市光明小学 东华小学 岭南学校
石碣新民学校 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华师大嘉玛学校 御花苑外国语学校
虎门外语学校 塘厦水霖学校 新世纪英才学校 南城宏远外国语学校
沙田东方明珠学校 北师大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塘夏水霖学校 南城星河学校
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 厚街海月学校 东莞东晖学校 清溪晨光学校
光大新亚外国语小学
参考资料: 上东莞教育局 网站
8. 东莞市华侨中学的学校历任负责人
姓名:张友权
任期:1957-1961年
简介:张友权,东莞凤岗油柑埔人。1957—1961年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名誉校长。 姓名:刘其章
任期:1957年9月-1958年7月
简介:刘其章,东莞凤岗浸校塘人。1957年9月至1958年7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副教导主任,主持行政工作;此后任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曾任东莞县政协副主席。 姓名:赖汉
任期:1958年8月-1960年7月
简介:赖汉,东莞凤岗竹尾田人。1958年8月至1960年7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校长。 姓名:赖湘
任期:1960年8月-1966年10月
简介:赖湘,广西贺州人。1960年8月至1966年10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校长。 姓名:湛潮泰
任期:1960年7月-1968年10月
简介:湛潮泰,东莞麻涌大步人。1960年7月至1968年10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期间,1966年11月至1968年10月主持学校工作。 姓名:李洪财
任期:1968年10月-1973年8月
简介:李洪财,东莞塘厦林村人。1968年10月至1973年8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革委副主任。 姓名:廖志明
任期:1971年11月-1977年12月
简介:廖志明,东莞凤岗五联人。1971年11月至1977年12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校革委主任;1973年9月至1977年12月担任党支部负责人。 姓名:杜镜均
任期:1971年-1972年
简介:杜镜均,东莞县人。1971年至1972年间任东莞市华侨中学负责人。 姓名:胡德流
任期:1970年3月-1971年3月
简介:胡德流,广东四会县人。1970年3月至1971年3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姓名:李庆良
任期:1973年2月-1978年8月
简介:李庆良,广东兴宁人。1973年2月至1978年8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革委会副主任。 姓名:王绍强
任期:1973年2月-1983年12月
简介:王绍强,东莞凤岗五联人。1973年2月至1978年8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9月至1983年12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支部书记、副校长。 姓名:赖东发
任期:1984年1月-1988年12月
简介:赖东发,东莞凤岗竹尾田人。1984年1月至1988年12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姓名:刘达新
任期:1984年1月-1995年3月
简介:刘达新,东莞凤岗油柑埔人。1984年1月至1988年12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副校长;1989年1月至1995年3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姓名:刘木雄
任期:1995年6月-1996年3月
简介:刘木雄,凤岗排沙围人。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东莞市华侨中学党支部书记。 姓名:曾茂盛
任期:1983年底-2001年11月
简介:曾茂盛,东莞凤岗黄洞人。1983年底至1995年3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教导主任;1995年4月至1995年7月主持行政工作;1995年4月至2001年11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副校长。 姓名:罗添仁
任期:1995年8月-2002年6月
简介:罗添仁,东莞凤岗碧湖人。1995年8月至2002年6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校长;1996年3月至2002年3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党支部书记。 姓名:黄兴高
任期:2002年4月-2009年5月
简介:黄兴高,广西凤山县人。2002年4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党支部书记;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校长。 姓名:张小兵
任期:2009年6月至今
简介:张小兵,东莞凤岗端风人。2009年6月至今任东莞市华侨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