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守学生在校青少年三成以上患有“心理综合症”是真的吗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而这3000万人中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另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专家估计:目前有30%以上的学生患有“心理综合症”。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症状更为明显。心理专家曾做过一个测试,结果显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6.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0.8%的检出率。
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专家总顾问文清对此这样解释:心理学上叫荣格分析法,学生创作出作品以后,它会把你的潜意识你自己真正内心想说什么表达出来了。我们是专业人员,帮你翻译出来,然后你就会领悟,你的人格就会成长。有些时候家长的愿望和孩子的愿望其实是不同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特别叛逆,就是内在的不统一。
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会变得敏感、容易冲动。同时,对于家长、教师往往也产生较强的叛逆情绪。记者采访了一些青少年后发现,即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潜藏了许多的苦恼,他们也并不愿意第一时间主动和成年人进行沟通。
2. 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调研目的、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涉及每一个家庭,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问题之一。 《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全省累计有30个县市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永昌县就是这30个县市区之一。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基础工作,全面分析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特开展此项课题研究。 二、调研内容、要点 调查了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状况,并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具体调研,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调研。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为主,分析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调查了解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举措的实际成效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意见、建议。 三、调研方案、策略 (一)调研方法 通过数据采集、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全面调研。 1. 考察调研学校,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会,要求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学生、家长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2. 召开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负责人座谈会,现场考察以外的学校负责人参加,并有广泛代表性。 3. 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领导、村主任等。 4. 采集义务教育学校8项指标数据,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二)调研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底完成调研,并上报调研报告。 每个调研点选取调研学校:优质、一般、薄弱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 (三)组织与实施 1. 课题组成员分工。 2. 调研工作开始前,召开调研点有关人员和调研人员会议,统一调研要求,部署调研工作。 3. 调研工作结束后,课题组成员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总结调研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最后形成总调研报告。
3. 如何做好高中 留守学生的工作
所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可谓真正的“留守学生”。这些学生平时根本没有机会与家长接触,甚至有些家长几年都未回家,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心理有一点脆弱的感觉。 再说在最近的几年中,随着城市重点高中的不断扩招,还有交通方面的情况,使得农村重点高中的生源情况越来越差,学生学习文化素质越来越低,同时相对应地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很成问题,这就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尽管许多班主任老师整天忙于处理学生多种多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谓心力交瘁,但效果往往并不明显。故此,针对农村重点高中班级管理方面的特殊性,谈谈我个人在思考和处理这些情况时的亲身体会。 1、最成功的关键——用心去关爱学生 农村重点高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学生”。他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出现偏离“轨道”现象,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是农村高中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责。在完成学校规定班主任所应尽的责任时,同时也要担当起家长的职责和社会的职责。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当学生的身体状况不适时,班主任要能够及时去关爱他们,不让他们感到无助,不让他们感觉到家长远离他们而产生寂寞感、心酸感。陪同学生去看一下病,或者在寝室里陪学生聊一会心都对学生的心理安慰有着难以预料的效果。 2、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促近师生情感的距离。 农村高中的很多学生为什么后进——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较差,有着很多的社会和家庭因素,虽然他们的个性特点、所处环境及后进程度各有所不同,但普遍情况是学习的心理受到挫折,有自卑情绪,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实在心理上他们有着比其他学生更迫切地需要交流、沟通的愿望。作为班主任应非常重视和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我国的古训:“亲其人而信其道”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有这种倾向,喜欢找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话交流,对他们进行鼓励;与那些调皮的学生的谈话交流一般是在学生违反了纪律和做了错事以后,大多属于呵斥和说教:还有相当一批成绩既不突出也不是太调皮的学生在教师的交流沟通中边缘化了,有的甚至在相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后班主任居然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这种工作方式,对一般学生的印象是班主任不公,由于长期得不到交流和重视,他们很容易与班主任产生隔阂,一旦他们出现问题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那些调皮的学生则认为教师老是说我不好,找我麻烦,也容易引起他们的抵触甚至反抗,长此下去,师生关系越来越差,班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班主任工作也变成了一件苦差事。所以一个学期至少与每个学生谈话一次,任何学生当他们取得一定成绩或某方面表现较好时,我一定要抓住时机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进行肯定,对那些需要重点交流的调皮学生,除了他们犯了错误后的处理,在他们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也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争取把他们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让他们明白班主任并不是只有在他们有问题时才找他们,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3、注意教育方式,以启发成教育代替批评教育 农村高中的学生很多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差,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意见的能力也很弱。因为他们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有时甚至是毫无反应。就拿学生的行为习惯来说,学生在家里随手乱扔垃圾习以为常,所以很多学生在校园里、教室里、寝室里也总是乱扔废纸、瓜皮果壳。每天早餐之后或课外活动之后,很多同学的课桌下面简直是一地鸡毛,脏乱不堪。我在班上多次谈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很大效果。有一次开班会课,我带全班同学到学校垃圾池旁边开会,学生对垃圾池的怪味掩鼻避之,同时对我为什么带他们到这地方来感到不解。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每天乱扔许多垃圾,如果不是值日生付出辛勤劳动打扫,你们想想整个校园、教室、寝室会是什么样子?全校将近四千学生,如果每人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少扔一点垃圾,你们可曾想过学校的垃圾会减少到何种程度?学生们听后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让学生去直接感受,这就让学生能够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一点,其实比什么语言都有力。结果大家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再颁布针对乱扔垃圾这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学生们都非常诚恳地接受我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4、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制度,做到公平公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在接手班级的开始时,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然后进行探讨,大家共同制定通过一套针对于我们学生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班规公约》,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责任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系,班规公约具体而有可操作性地明确了学生的奖惩措施,指导学生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以及做了以后的整改方案,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好表率工作,发现问题积极处理,不袒护任何一位学生,实践证明:由于这些条例是大家共同商量经过了学生本人的同意制定出来的,各方面比较贴近学生的心理接受情况,他们很容易接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确实表现出高度的合作,基本上能针对要求规范自己,学生对奖惩措施也能接受并遵照执行。正是这个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强,执行起来也很顺利,因而行之有效,因此班级工作很快上手,很快地遏制和减少了学生违纪现象,并改变了学生很多以前坏的习惯。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诚然,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学生坦言地说:“对待班上学生,家贫家富一个样,成绩优差一个样,男女同学一个样。我一定会按我说的去做,并且经得起每一个学生的评论。”
4. 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1、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程。
2、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课题主持人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3、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学生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学生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学生”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A、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
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学生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
B、给父母写一封信
本年度继续开展了留守学生与父母互通书信的活动,要求所有“留守学生”为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及要求都有具体规定,就内容而言,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任选,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回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都把信寄到远方的父母亲。父母也真诚的把自己的想法反馈给自己的孩子,在沟通中缓解不能见面的思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弱化教育矛盾的效果,促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把写得好的书信,在班里读给学生听,同时我们还要求“留守学生”要经常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联系。我们也希望家长也要给孩子回信,用书信架起亲自沟通的桥梁。
C、亲情诵读活动
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D、法制教育
邀请大豫初中的法制校长到校开展系列教育辅导活动。他们将普遍教育与重点帮教相结合,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中的问题学生帮教,重点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将集中辅导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组织校外辅导员走门串户,深入到留守学生家庭了解情况、答疑解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教;激发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
E、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本校陆海舰老师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面询服务。初一初二年级,也由陆老师担任心理健康老师,把心理健康课作为校本课程,大力挖掘。每次的课程都关注到留守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怀。经常性地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留守学生专门辅导,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不仅如此,陆老师还专门到兵房小学进行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把初中留守学生摸索出的辅导模式,加以适当的改动,推广到小学阶段,同样引起小学的留守学生的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样证明我们学校的这个课题不仅适用于初中阶段,其他学段只要用得好、用得巧,一样可以发挥光芒。
F、榜样激励
邀请如东团县委书记陈威涛到校进行专题讲座。陈书记的演讲理论和事例并重,语言生动、亲切,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影响力。陈书记带领大家重温五四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希望大豫初中的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能够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更美好的家乡、建设更富强的国家而不懈奋斗。
G 个人展示活动
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活动,举办话剧表演、演讲比赛、主持人选拔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H 社会实践活动
多次组织留守学生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活动、烈士林园扫墓活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也以此告诉社会,留守学生,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能够管好自己,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初见成效
1、增强了留守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例如:冉秋霞同学刚转学到我校时成绩处于班上中下层,经过老师和同学一年多的教育和帮助,进步很大。
3、孩子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正在努力转变自己。如:刘福纳同学原是云南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最后甚至发展到逃课去上网打游戏等,经过班主任和课题组成员的悉心教育,耐心交谈让他明白到父母外出打工的用心良苦,以及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现转变了,不再逃课。学习成绩虽然进步不大,但是思想进步了。
4、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能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谈心。例如:张雨婷同学,因父亲病逝,变得十分内向,把心事都藏在心底,通过一年的相处,一起参与活动,一起学习,她变了,变得开朗了,能和同学聊天,能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由于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很少,尤其是祖辈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高,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差较大,与留守学生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进一步增加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在活动中消除代沟,是下一步必须要做的事情。
2、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后期,需要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课题组,增加群体的力量,确保结题的效果。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留守学生的家长都在外, 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所以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学校在家长会等场合,大力提倡在外打工的父母至少留一方在家,增加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学生”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5. 教师怎样开导留守儿童感到害怕问题
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父母时,我都无言以对,因为我是-------留守儿童。
父母在我六岁时就离家到大城市去打拼了,现在我都已经14岁了。这八年我是在孤独、彷徨中长大的。我的内心深处有太多的话要对父母说:
我每次看到放学后校门的家长们外满怀欣喜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一路上谈笑风生。而我却一个人背着沉重的书包孤独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是多么的羡慕它们啊!
在回家的路上,往事历历在目,还曾记得我们一起去钓鱼的情景吗?那时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湖边吹着凉凉的风,看着鱼儿灵动的身影,自由自在地游动着。时而玩耍,时而跳跃,时而觅食,它们是多么活泼可爱。大鱼就像爸爸和妈妈,而小鱼就如同我。大鱼们成熟,竭尽全力地保护小鱼,想要给它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小鱼们依旧无忧无虑地嬉戏,不知父母的艰辛。
那是多么快乐的一天啊!我们仨携带着战利品回家是多么美好。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餐桌上尽情享受着美味,既温馨又开心。可如今,我想你们时只能对这照片自言自语。我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回到过去?爸爸妈妈你们会在远方想我吗?我们一个月用一次电话,而且通话时间又短,我多么想和你们交流一下我的心里话啊,可……有时候夜晚做噩梦时,惊醒的那一瞬间我又是多么渴望我床边是你们啊。有你们安慰我,守护我时,我真觉得那才是一个家应该拥有的幸福时刻,可是终究我没有体会到这种幸福。我只能在夜深人静的小角落里独自哭泣。那是一种无助、一种无奈、一种心酸。再瞧瞧辛劳的爷爷奶奶:脸上布满了皱纹,头上长满了银丝,黝黑的皮肤和劳苦的背影。
不过,我从不曾抱怨过你们,因为你们也是出于无奈。天下的父母有谁愿意割舍对孩子的爱呢?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不舍啊。我知道你们对我是不忍心的。选择这条路,为的就是让我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也知道你们是爱我的,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每次回家你们都是满载而归,脸上露出久违的笑脸,在外面打工的辛劳一扫而光,对我嘘寒问暖。每一次你们在电话中都是只报喜不报忧,从不会让家人为你们操心,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你们皮肤上的斑迹:每一道疤,每一滴血,每一滴汗,每一道皱纹都是为了这个家,我又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看到了当父母回家时那份喜悦,全家人坐在餐桌上的那一份温馨。
爸爸妈妈我一定会认真地学习,我想我们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未来我不再是一位可怜的留守儿童,我也会有我的幸福家庭。我不要再让你们为我担心,不要你们再那么的劳苦了。
留守儿童不孤单,彩虹出现我心房。你们也爱我,我也爱你们----爸妈。
留守儿童征文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们——父母
爱的选择
佛曰,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地回眸,亿万次地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你们唯一的你们!
我知道,你们因为爱我,爱的选择,你们不得不离开我,去外地打工,因为爱我,在那漫漫的长夜里,你们只能独自忍受;因为爱我,你们不得不这样做。
记得你们第一次去外地打工,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们对我说:“孩子,好好学习,不要哭,我们会经常回来看你……”可是,哭了,眼泪伴随着秋风里的落叶一起落进那无人问津的泥土里.
我学会了感恩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我还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这六年中,我收到了社会的关心与帮助,我学会了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收人的恩惠我们就应铭记,来日当重谢。对于社会的帮助我至今保持着这种心态。
小鸟感恩天空,是因为天空为它们保留广阔的空间,然他们翱翔去了解世界;蜜蜂感恩百花,是因为百花为它们保留花粉,可以让它们去采集酿出甜甜的蜂蜜;骆驼感恩沙漠,是因为沙漠让它们在茫茫无垠的沙漠之中倘徉,为远足者甘当重负日夜兼程。
我感恩社会的美好政策,让我能够快乐地成长。我感恩社会,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社会。
将爱放飞,将感恩的心永存。让爱的火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燃烧!
留守儿童征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的部分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 ,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我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家庭和我们广大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成长环境。
一、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得更好。在“留守儿童”中实施感恩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们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让学生感知父母养育之恩,感知教师教诲之恩,感知同伴帮助之恩,感知社会关爱之恩。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针对心理问题,我们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克服困难,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化被动为主动。及时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个别谈心,开展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来刺激的承受能力、对心理活动的平衡协调能力等,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二、关注留守儿童要加强管理多教育。
留守儿童大多数与其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常常是疼爱有余而监管不足。他们娇惯溺爱孩子,只要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万事大吉、不闻不问了,缺乏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有的孩子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规守纪,调皮捣蛋等等。对此,我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学生进行摸底登记,掌握其父母去向、联系方式、成绩现状、在班级的表现、与同学交往等情况。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选取关爱和教育方式。注重与家长联系 ,为了让远离孩子的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多方面情况,不定期电话联系,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关注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有一位学生,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照顾他,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四、 关注留守儿童要从点滴做起。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有一位学生名叫小夏,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与常年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起居困难,教师为其送去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
五、关注留守儿童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辅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留守学生由于缺失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相对落后或不平衡,不够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针对这种情况,在教育中我们留心观察,尽力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中,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内心渐渐地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把在学习上自觉性强,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就树为标兵,以榜样带动全体,以个体促进整体,让留守儿童学习身边的榜样。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老师既要做孩子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不但要与留守儿童多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孩子参加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而且还要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让我们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留守儿童征文
思念如高山,我把它化作流水,乘着它去寻找黑暗中的光亮。
——题记
多少个冰冷的黑夜,我一个人蜷缩着身体坐在角落里,望着窗外无边无际的黑暗贩贩贩贩
一个人睡的床是冰的,无论如何都暖不起来。——要是妈妈在家该多好啊!她会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给我温暖,陪着我走进美好的梦乡。
天亮了,太阳一如既往的从东边升起。我多么希望他可以去他的亲戚家住几天,从西边升起,也许那时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朋友们还是没有忘记我,约我去骑车。好难得,大家的欢歌笑语化作天使替我驱走了思念的痛。可是恶魔们也没有善罢甘休,在我们玩得正高兴时车坏了,它就这么冷酷无情的瘫在地上,躺在我面前,还要我一步步把它拖回家去。——要是爸爸在家该多好啊!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赶来,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征服它!”
眼泪就是这么讨厌,总是让我露出软弱的尾巴。可是——我又是多么多么希望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啊,哪怕是一个短暂但美好的拥抱.....
又是一天,一个没有父母的日子。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学校。举目四望,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丝温暖......鸟儿们七嘴八舌地嘲笑着我:“你看她,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大树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还向他的孩子保证决不让她和我一样。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姑娘还有火柴给她温暖,可是我呢?我有什么?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不同的只有老师对我的笑容。一整节课都让我不自在。下课后,老师叫我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书包和一些文具。 “这是国家送给你的。”老师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不知所措,不知是该说谢谢好呢,还是该感动得流泪?
天哪!我不是一个人,我从来没有孤军奋战过。我比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多了,我有父母在远方为我辛苦打拼着,有一大帮朋友为我呐喊助威,还有一直在默默关心着我的老师!
回家的路上,天是晴朗的,鸟儿在向我歌唱,大树在跟我问好。连从不留下一丝痕迹的风都不忘送我一缕芬香。
朋友们又来找我出去骑车,我们齐心协力把车修好了,一同踏上幸福之旅。
今晚的月亮格外的亮,星星特别的多。我躺进被窝里,虽然还是冰的,但一想到爸爸妈妈为了我而增添的白发和皱纹,一想到电话那头的关怀和鼓励,还有老师,朋友以及社会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被窝暖了,心更暖了 。“咚”,咦,是什么声音呢,我跳到窗前,是只小花猫在追赶老鼠。看到此情此景,我似乎明白——该长大了。
我抬起头,仰望星空。月亮上印着爸爸妈妈的笑脸,他们咯咯地笑着,告诉我他们一切都好!星星眨巴眨巴着眼睛,告诉我“夜晚来了,黎明还会远吗?
6. 班主任怎样对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大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富创造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而作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更应该重视和正视这个问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根据本人任教以来的观察和调查,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学生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2、学校的原因。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家庭对学生不恰当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1]
3、社会、家庭的原因。社会发展迅猛,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还没形成,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来工、农民工对子女的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潜能得到开发,生活上能自理,行动上能自律,心态上能自控,评价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悦。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发挥班级、家庭、社会的综合、整合的功能,以关心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遵循、处理好三个原则:
(1)“普遍性与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统一、有共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整体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学生学习的集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学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分数时,学生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失败感,渐渐地就形成一种期待性焦虑,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无奈感,学习起来觉得索然无味。学习主动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成就动机,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告诉学生,只要是努力了,就是成功的。当人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关注一时的成败,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因此,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畏惧,也要设法克服,为了实现目标,他敢于尝试错误,敢于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这时的学习动机是持久的,内在的。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2)“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有多个方面,既有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2]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过早地用单纯的“好”或“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施予博爱。
比如我班上的同学XXX,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不爱学习,上课爱讲话,特别是不爱卫生,经常随地吐痰。因为随地吐痰,经常引发和同学间的矛盾。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我发现他衣着很整齐,不讲卫生主要是没有同学和他交往,使他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促使他经常要做出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来。为了改变这位同学的不良习惯,我首先做好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这位同学身上出现的缺点,和班级的荣誉挂上钩,要求班干部发动每个同学来关心他、帮助他、监督他。同时,我利用班级的一些活动,宣传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对该同学出现的微小进步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样使他在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友爱的同时,积极进入改造自我的脚色中。慢慢地,我发现他爱做值日了,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扫班级卫生,让他明白班级的卫生是靠每个同学来维护的。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评价他讲文明了,爱卫生了。因为受到同学们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尊严得到了维护,他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能看到他自信的举手,听到他响亮的回答,能看到他饱满的学习情绪。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每个学生自身都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和家长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能够使之发生巨大的效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我们不要吝啬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
(3)“尊重与理解”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
学生的心身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已有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从师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视他们自身性格、个性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3]同时,我们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4]例如:那些逆反的学生之所以有逆反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对人对事所持的批判态度。我们应对此持有宽容的态度,正确认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矛盾性,切不可想以长者的训斥、说教来教育他们。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对其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帮助他们逐渐步入健康的成长轨道。
2、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直接组织、管理、教育着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对待学生,积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关爱”的师生关系。要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稳定的健康精神状态,以饱满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1)班主任每天都与学生接触,要处理大量的班级事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坚持心育原则,贯彻心育思想,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
我班女同学唐莹,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从小就喜欢异想天开,性格十分好动像个 “假小子”。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以前的老师这样评价她:活泼有余,不爱学习,没有责任感。这孩子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如赛车、变形金刚、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想,要是把这些精力用在学习上就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成效不大。班级实行“好人好事登记本”后,我发现她经常往我身边转,看得出她想争取得到表扬,上荣誉栏。如何发挥她的特长,让她如愿以偿呢?一个设想在我脑中一现,我对她说:“唐莹,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班的运动员要如何选择,合理安排,你能给老师出个注意吗?”“当然能。”于是,她主动承担了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挑选运动员,安排接力队,组织啦啦队和后勤人员等等。结果由她一手操办的我班代表队,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当她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时,高兴极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她进行鼓励和帮助,希望她在学习上也能有所进步。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断的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
(2)、发挥日记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生心理闭锁性越来越强。许多心思想法不再说出来,而是写出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日记开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开展心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使用日记时要注意学生的日记内容对家长、同学、教师保密,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日记中言论不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另外,班主任要认真批阅日记,必须写评语,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各种疑惑,谈谈自己看法,要接纳学生的意见或建议,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日记的运用,使大部分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产生心理压力有地方谈,意见或建议有地方提,出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有地方解决,它对师生沟通感情、架设理解桥梁,对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具有重要作用。
(3)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源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后进生存在的许多问题行为源于他们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有些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家庭环境不佳,教育方法不当等,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及障碍:如狂妄自大、自卑、厌学、孤僻等。[5]所以,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学生的家庭档案,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走出校门,向家长传授心理学教育的基本知识,一是提高家长的自身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觉调整心态,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减少、杜绝家长原因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压力。二是通过家长开展家庭心育,增强家庭心理疏导的实效,保障子女情绪稳定,教会子女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转移,自我疏导的调节方法,培养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我班胡XX同学,是个自信自负,自暴自弃多种矛盾结合的个体。起因是从小父母离异,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而养成他生活散漫,不爱学习和整天逃学的陋习。发展到后来,经常几天不回家,家长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不是打就是骂。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认为在学校工作一天,我就得是学生的朋友,教练,心理医生,代理父母,教育好学生是我的天职。于是,我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优点,学会表扬他,鼓励他。我对家长说“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家长听后十分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学会了理解和关心孩子,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胡XX逐渐改变了陋习,健康的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总之,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6]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 如何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8. 初中留守儿童率定义
初中留守儿童率:复指初中生中制,留守儿童所占总的初中生的比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9. 浅谈如何培养留守中学生健康的性心理素质
高州市第二中学 龚卫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胜利和心理的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的性心理表现多种多样,如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对爱情的好奇,渴望了解性知识,以及性幻想、性冲动等。这些都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封建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家庭和学校缺乏性教育,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性生理变化无所适从,感到恐惧,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留守中学生——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就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中,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缺乏家庭中应有的教育,心理和思想上得不到满足。再加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难融入整体,不愿也不知怎样和别人交往,又没有系统的性教育,对性知识一无所知,甚至对自己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和恐惧。他们的表现如下:(一)“谈性色变”。由于自小缺少父母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大部分学校只关注他们的成绩,并不设立正规的性教育课。所以他们人为“性”是一样很“羞”,难以启齿的东西,甚至有学生人为谈性是“下流的”。所以不敢与异性交往,不敢说,不敢听有关的内容。这种性压抑往往导致强迫性观念和神经衰弱,以至心理的失调,学习成绩下降。(二)不正确认识手淫现象。据不完全统计青少年学生中存在手淫行为占30%,留守学生占其中的57%。适度的手淫行为基本上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损害,但由于手淫不正确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手淫后会产生恐惧、懊恼、羞耻、自罪等负面情绪反应,给他们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三)早恋。留守中学生亲情淡漠,内心的压抑苦闷无法倾诉,加上生理的发育便使他们出现异性交往,希望在异性的身上得到关注和爱护,甚至得到性满足。这样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四)偷看不健康的图书、录像。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有:阅读书籍,上网下载黄色图片、视频等,这些东西对他们的性心理和性冲动,有着极大的冲击、引导和鼓动,不少学生经不起考验,无心向学,整日沉迷这些不良的幻想中,精神颓废,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针对性成熟为留守中学生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为提高留守中学生健康的性心理素质,具体做法如下:(一)走向课堂,提高性的认知水平。课堂是严肃的,把性的内容作为科学的知识纳入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打破学生对性的神秘。况且系统的教育可以抵制其他性知识载体的负面影响。学生愿意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性知识、性伦理、性道德等知识的传授。这样一来,学生在充分认识人的性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后,就会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性心理、性行为,就会更多地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两性关系,从而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形成稳定的良好的性心理,促使性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性心理基础。(二)磨砺坚强意志,培养自控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努力克制自己的性冲动,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人生远大目标的追求上。引导学生划清正常的异性交往和性罪错的界限,增强学生在性问题上的守法意识。(三)用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留守的中学生缺少父母的爱,有的甚至对父母的感情是一片空白,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去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多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把他们对异性的渴望转化为对自己和对集体的关注。让他们在时间中认识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激发他们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促使他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四)引导他们与异性正确交往。友情和爱情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感情需要,但友情不等价于爱情。由于中学生生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还没有能力承担爱情带来的责任,若一旦陷入早恋,不但无法专心学习,影响前途,有的甚至带来一辈子的伤害。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异性,在交往的过程中,把握好友情的尺度,让他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美好。 留守中学生的性心理,既有欢乐喜悦、痴迷陶醉,也有羞涩不安、疑惑戒备,错综复杂。一方面,心理上,他们认为自己已是大人了,渴望被尊重,渴望独立,渴望拥有成熟的标志。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上,仍对外界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看待事物对于片面,幼稚。因此,我们教师应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性心理,让自己的性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情系留守学生,用爱心和智慧为他们托起一轮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