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师生 >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3 08:34:24

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可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出示一根铅笔售价为2角7分,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铅笔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四、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10个扣子,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扣子,再把扣子分成两部分摆一摆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10的组成的不同摆法。

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 浅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从《心理学》讲,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所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生物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课,开始上课之后,我将一周前培育的绿豆种子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向学生交代这些植物的来历。“一周前,我将一些绿豆种子种在我自制的相同的十个花盆中,为了保证每一个花盆中都有种子萌发,我在每一个花盆中放入两个种子,每天照顾它们,把它们放在有阳光、空气流通、温度
适宜的地方,每天浇适量的水。当种子破土而出之后,我把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仍然适量的浇水,另一组则不浇水。你能推测出哪些幼苗是‘口渴’的吗?”
这时。学生一改往日的拘谨,纷纷举起了手。 我接着进行演示:“现在我要向这株‘口渴’的幼苗浇水,你能看到水到哪里去了吗?” 学生开始议论。
这样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从描述一件事情到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倾听、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探究未知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快乐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在生物教学中尤其突出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此次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之一。探究式学习给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提供了新的挑战。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生物学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中,我布置学生先思考,提出问题:你们想探究哪种食物的能量?然后制订计划,小组讨论,再到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找出缺点并完善。最后进行探究并撰写报告。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做适当引导,从而锻炼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多次探究训练,学生对探究活动逐渐习惯,成为一贯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习惯于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善于去主动的探寻和发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

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新课程尤其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后,学生精心为家人设计了合理营养食谱,根据合理饮食的膳食宝塔,精心搭配,为家人献上自己的一分爱心。又如在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一节的教学中,一提到病毒,有的学生提到了美国的炭疽事件,我顺势在这里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后来,我和学生又谈到了英国的疯牛病的传播,我们认为: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其结果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生物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还有不少供学生课外自选的动手实践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建议,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是这个问题却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综合运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学生们精辟的论断、广博的知识使我感到惊喜。

新课程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创造了机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出众的表现喝彩,学生们也从自已的成功获得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课改后生物课堂的许多活动都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也让他们体验到课堂主人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只要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学会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④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下面,我就这方面自己这几年的研究、探索谈一点体会。
一、强化意识,创设时空,指导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质量观认为,一切有效的课,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他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呢?
(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要培养提问能力,首当其冲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应该精心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让学生敢于提问。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就比如上《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可开门见山地板书课题并拿出一个大盒子,问:看见了课题和盒子,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提了很多问题(1)什么是分配?(2)怎样分配?(3)什么是按比例分配?(4)盒子里是什么东西?要分配给谁?(5)为什么要分配?(6)盒子里的东西也要按比例分配吗?等。由此可见,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除此之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问题。切莫因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加以嘲笑、讽刺,也莫要因为学生的问题让你一时无法回答而不加理会,不了了之。我们要慎重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才能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观察、提问的角度不同,速度不同。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可观察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有机会思考提出问题。例如上《统计》课之前,我让学生去调查车辆往来情况,菜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波动情况,生活、学习用品的单价等,并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学生的问题丰富多彩,并设制了许许多多形象无比的统计图。还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市场调查,并就“给你一百元,你从家里出发去25千米之外的市场去购物,怎样花才合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提出了二十几种方案,并阐明了合理性。此外,我还经常故意制造陷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经常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并进行考查。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就小学生来说,对于提问,常常是漫无边际。因此,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亦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课题一般都是一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提出关于学习重点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即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更能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自学中提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从与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从新知识的性质、算法、算理、关键词上提出问题,从自己还不明白、不懂、不完全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寻找伙伴与解决,去探索,这样既能强化问题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额质疑问难的方法。
3、从错误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一道《一个数除以小数》的习题:0.97÷0.32。指名一生板演,出现这种情况0.97÷0.32=3……1的情况。我让学生判断是有学生说是错的, 也有学生说是对的,我没有加以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和以正确的问题作为向导来提出问题。这时就有学生提出:(1)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2)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3)如果想计算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挖掘出“错误”存在的潜在因素,不仅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发现意识。
二、整理知识网络关系,重视“说看做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地反映。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学习时不善于思维,则他所学的知识也就成为一堆垃圾。反之,他的知识和能力就能迅速发展。因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项用要任务。
(一)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上复习课,复习已学过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课前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一般只是按照教材简单罗列,并配加练习,而没有做知识的整体梳理。这样的学习只是按教师的思路炒一遍“冷饭”。感觉枯燥、陈旧,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学习的欲望,这样大大削弱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让学生参与到对整块学过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就要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除尽与整除,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约数和公约数,倍数和公倍数等,我们要明确这些知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能更好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二)重视“说看做想”,培养思维能力
1、重视说理,在“说”中训练初步逻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是头脑中的思维外化。有人认为,“说”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不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说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说理过程中,不仅能弄清算理,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水平。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意安排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解题理由,努力培养他们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的习惯。
2、指导观察,在“看”中培养直观形象思维
小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窄,空间观念薄弱,观察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例下题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出示这题时,许多学生无从下手,也有学生通过加加减减求出。在肯定学生解法的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能否将图形的阴影部分进行剪贴,寻找出简单的解法。学生在我的指点之下,进行观察发现,可以在bd之间连一条线,把dma这块阴影转移到bcd的下面,从而得出阴影部分面积=(2+2)×2÷2=4(平方厘米)这种解法简单,通过观察,学生激情高昂。如果长期这样精心引导观察,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操作,在“做”中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俗话说:“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数学课上,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教《分数的意义》,就可以给予学生丰富的折、剪、涂、画、分等活动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这一抽象的数学名词。又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总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充分利用感性材料,进行直觉思维,从而进行抽象概括,使思维得以提升。
4、启发想象,在“想”中培养联想思维
三、引申、综合、深化、改造课本例题,强化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学有用的数学。其实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而学以致用,则是教与学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如果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应用功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以下两点措施。
(一)将例题加以引申、综合、深化
这是改造课本例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利于强化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概率》这节课时,课本中有这样一个练习题:有一个骰子,你随便一丢,丢到“5”的可能是多少?
这是课本上的题目,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回答。恰巧,这与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摸弹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用加以深化,就可以了。于是我在听到学生的答案1/6后,追问:如果给你两个骰子,一起掷出,都掷到“5”的可能是多少?
这是,学生直觉还是1/6,通过追问,共同讨论,得出这种结果是错误的,学生恍然大悟,这大大调动了他们研究的兴趣,课后还研究弹珠问题,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此题通过引申、深化,综合,就大大加深了其应用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给例题注入现实生活内容
这是改造课本例题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我们课本上有些例题离我们的生活较远,脱离了我们生活现实。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给课本的例题注入现实生活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到市场调查自己喜欢的物品的价格,再在班上交流并思考:“为什么商场要标明物品的单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已见,最后体验到:知道单价和数量能求出总价,由于买的数量是顾客自己确定的,所以只要知道单价这一算理。也就理解买东西首先要知道单价这一原理,从而理解了归一应用题必须先算出单一量这个原理。我们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将例题放入到“购物”“游戏”“春游”等具体情境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就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可以将例题进行改编,使数学更能接近生活,作用与生活,让学生能够学有用的数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其实,我们可以从问题意识方面,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应用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还有很多方法,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探求。

⑤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报告
中山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马 莹 执笔

摘要: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能够自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改革课堂教学,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七种学习能力,即自主预习、确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自主评价的能力。

一、问题提出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今,我们已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中也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心理学的要求。皮亚杰说:“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他不是对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构建的。”根据心理学家加涅和梅耶的学习理论总结出:“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应具备对知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愿望。”如果学习者没有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新的学习便不能发生,这种学习者的主动加工倾向,即学习上的“自主性”。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普遍认为从学习过程看,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而教育者(包括教育者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则是受教育者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因此是学习过程的客体。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九五”期间,福建省进行了中小学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上海育材中学进行了“八字教学法”实验,把课堂教学重心放在“学”上,本溪市明山区联中小学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的研究等。这些都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研究,形成的一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研究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研究的不够深入,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有许多需要具体化的东西等,还需我们继续研究。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通过“九五”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所转变。但到目前为止,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教师他们还不能独立进行学习。从教师的角度看,他们的教学行为仍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课堂上仍然承袭一本书、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所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决定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辞海》中解释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需要别人催促,自己能及时主动地、多少带一点创造性的活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自己做主”。
“学习”广义的概念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后天习得的,并能保持一定时期。”狭义的概念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我们所研究的“自主学习”中的“学习”是指学习的狭义概念。
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研究者的看法不尽一致,但也存在着共同点;第一,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二,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对学习有支配和控制能力;第三,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这与专家研究的自主学习应树立的三个发展目标相一致:一是学习的独立性;二是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学习的创造性。
我们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对立的是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的根本分水岭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与否。
我们说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能在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即自主预习、确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和自主评价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就是要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办法。

三、研究目的
通过本研究探索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使全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全校教师基本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
2、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操作办法。

五、研究对象
三~六年级全体学生。

六、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需要,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专题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有:
1、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
2、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操作办法。

八、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五年(2000.3—2005.3)。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从研究之日起至今,我们的研究是沿着边学习理论,边设计操作,边反思实践,边提炼成果的思路进行的。具体地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研究组织和研究制度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校长全面负责、宏观调控;科研专干具体组织研究;各年级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中心组,全校教师人人参与研究。
2、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制度规定,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必须参与课题研究,每周学年组进行一次专题备课活动,每月中心组成员进行一次教学诊断活动,每学期全校每位教师上一节专题研究课、进行一次研究成果交流活动。
二 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活动
开展课题研究,仅凭实践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即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也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1、向书本学习:为了帮助教师把握自主学习的理论和了解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好的经验做法,我们要求教师阅读《教育操缦集》、魏书生的《学生实用学习法》、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教师的学习热情很高。学校还开展了“四个一”活动,每天为教师提供一小时上网时间,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最近研究动态和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每周学校安排一次学习活动,学习的形式有时是自主学习的专题讲座,有时是教师个人学习,写出读书笔记。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做法。每学期阅读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
2、向专家学习:在开展专题研究中,我们还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市科研专家、区科研部的老师、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指导的内容有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围绕课题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等,使全校教师深受启发,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确定明确的研究思路
为了使研究深入到位,我们采取了分解课题,分段研究,螺旋提高的研究思路。我们把课题分解为七个子目标,即自主预习、确定目标、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和自主评价,并一一研究。对每个子目标的研究都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例如对自主预习的研究,首先要弄清自主预习都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为了使研究扎实有效,在研究中采取分段培养、螺旋提高的研究思路,共分三个阶段落实操作办法,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在课前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预习、确定目标的能力培养。第二阶段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交流学习、质疑解疑、概括知识的能力培养。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在课后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运用知识和自主评价的能力培养。当进行后一阶段的研究时要巩固、强化前一阶段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能力螺旋式提高。
四组织教师进行操作设计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是教育科研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操作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在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的操作设计中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主线,整个操作设计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初期提出的操作方法往往是依据理论和经验提出的,所以在实践中常常发现原先设计的操作办法用于教学实践时有不恰当和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便及时修正,使其更为符合学生实际。例如,原先七个指标体系中的“确定学习目标”一项,我们规定是在课堂中落实的,通过实践,教师感到学习目标是学生个人的学习需求,放在预习环节中更合理,我们便做了调整。
操作设计都是由专题组成员共同设计完成,每一个子目标的操作设计我们都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学习:学习书本中或身边其他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做法。
2、交流:专题组成员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互相启发。
3、共识:科研专干组织大家对交流的内容进行提炼,形成共识,确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办法。
4、实践:课题组成员根据共识形成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操作办法于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5、再交流:一段实践之后,专题组成员再次研讨,反馈的效果,对操作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合理的加以推广,进一步达成共识。
五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从操作设计的角度审视教学实践。通过反思不断发现教学行为中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其逐步逼近操作设计的要求。在我校教学反思活动贯穿于整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的教学反思有两种方式: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
1、个体反思
个体反思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活动。我校教师每节课课后的教学反思除对常规的教学要求反思外,重点要依据“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得与失及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表现。每周都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交流,低年级的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师的反思交流中逐步形成的。我校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写个人教学反思达50篇左右。
2、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就是在某一教师教学展示的基础上,其他教师对他的教学行为共同进行反思的活动。我们把这种活动叫作教学诊断。在操作实施阶段,我们便召开了一次全区的教学现场会,上语文专题研究课并围绕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进行教学诊断,使大家明确了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理解教材的能力。平日教学诊断我们遵循四个原则:常态进行、就事论理、群体参与、重在改进。教学诊断多数是在学年组内进行,每月至少一次,学年组长负责组织,每学期还要根据阶段研究目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专题教学诊断。目前,开展专题教学诊断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被诊断的人数已近40人。
六引导教师积累总结研究成果
1、平日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师在平日教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日记和教学案例中,使得平日的一些好的做法得以积累。
2、学期末引导教师写教育教学论文。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一个学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经验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期末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成果交流。即总结提炼了经验,又将好的成果进行推广。几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300余篇,学校召开成果交流会10余次。
上述各项活动是我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校的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⑥ 《课堂中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课题中期报告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从《心理学》讲,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生物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课,开始上课之后,我将一周前培育的绿豆种子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向学生交代这些植物的来历。“一周前,我将一些绿豆种子种在我自制的相同的十个花盆中,为了保证每一个花盆中都有种子萌发,我在每一个花盆中放入两个种子,每天照顾它们,把它们放在有阳光、空气流通、温度 适宜的地方,每天浇适量的水。当种子破土而出之后,我把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仍然适量的浇水,另一组则不浇水。你能推测出哪些幼苗是‘口渴’的吗?” 这时。学生一改往日的拘谨,纷纷举起了手。 我接着进行演示:“现在我要向这株‘口渴’的幼苗浇水,你能看到水到哪里去了吗?” 学生开始议论。 这样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从描述一件事情到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倾听、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探究未知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快乐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在生物教学中尤其突出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此次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之一。探究式学习给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提供了新的挑战。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生物学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中,我布置学生先思考,提出问题:你们想探究哪种食物的能量?然后制订计划,小组讨论,再到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找出缺点并完善。最后进行探究并撰写报告。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做适当引导,从而锻炼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多次探究训练,学生对探究活动逐渐习惯,成为一贯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习惯于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善于去主动的探寻和发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
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新课程尤其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后,学生精心为家人设计了合理营养食谱,根据合理饮食的膳食宝塔,精心搭配,为家人献上自己的一分爱心。又如在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一节的教学中,一提到病毒,有的学生提到了美国的炭疽事件,我顺势在这里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后来,我和学生又谈到了英国的疯牛病的传播,我们认为: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其结果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生物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还有不少供学生课外自选的动手实践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建议,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是这个问题却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综合运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学生们精辟的论断、广博的知识使我感到惊喜。
新课程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创造了机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出众的表现喝彩,学生们也从自已的成功获得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课改后生物课堂的许多活动都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也让他们体验到课堂主人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只要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阅读全文

与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