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学生课外读物
本文发表于《广东教育》2000年第11期
顺德市龙江中学 欧阳宇
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盲目、随意、无序的状态。其根本原因既不是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够,也不是语文教师对阅读的方法指导不力,而是中学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这一最基础的问题必须再一次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语文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教师,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帮助中学生走出课外阅读的迷宫,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向理性、有序和有效,从而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下面我谈谈我校指导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三个关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思想认识
一是兴趣与需要的关系。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较大差异,有的喜欢流行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尽赶时髦;有的喜欢名人的,不管歌星影星,出名就行;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红墙秘闻;有的喜欢读那些风流韵事、奇闻异趣;当然,也有喜欢读文学作品、时文报章的。要让学生明白,只凭个人兴趣而不考虑知识需要的阅读,最终会导致发展不平衡、知
识严重倾斜。
二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教材的编排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尤其是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它的阅读训练更具有系列性和衔接性。因此,让学生明确“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这 一关系,尤为重要。
三是名著与时文的关系。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的生活经典,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节选了其中的不少篇目。相比名著而言,时文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更适合中学生心理也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当然,这里所说的时文,既包括像《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早恋》等反映中学生生活的“当前”文学作品,也包括知识含量大、内容更新快、信息领域宽的报刊文章。二者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谁主谁次的问题,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关系。
二、加强四个指导,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一)阶段性和整体性的指导。中学生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会遇到爱好各异、特长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型的语文老师,这样,在对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指导上,可能会形成“东家长、西家短”的局面,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无序状态。因此,一所中学的所有语文教师必须团结协作,协调一致,共同探讨、研究,制定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课外阅读计划和各年级、各阶段的具体阅读方向、内容、篇目。这一点很重要。
(二)共性与个性的指导。中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学习环境下会产生出不同的阅读趋向,同时,不同的阅读个体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爱好。但是,共同的年龄组和同一教学进程、相同的学习要求,也决定了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阅读共性。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研究一下其指导对象的共同阅读心理和兴趣以及个性差异,有计划、有侧重、有层面、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去选择课外读物。一般说,中学低年级应侧重选择适合于朗读、背诵和仿写的课外读物。如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同龄人的作文选集等;到了中、高年级,老师应该有序地开列一些书目,提供部分古今中外的名著,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两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虽然兴趣不大但非常重要、能终生受用的读物。与此同时,老师也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阅读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根据其兴趣特点、阅读能力,推荐于其有益的一定量的课外读物供其阅读,以发挥其特长。
(三)教材篇目和节选拓展的指导。教材所选编的篇目虽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经典,但它至少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它的体系和结构具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序列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因此,对教材的阅读应是学生阅读的主体和重点,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内阅读来展开。语文老师在选择读物、进行阅读指导时,应当有意识地拓展课堂阅读内容。例如,在指导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促织》时,不妨伺机诱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在讲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不妨选几篇同是写秋的散文来进行比较阅读;在分析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时,不妨把余光中的《乡愁》、舒乙的《乡色酒》、非马的《醉汉》等思归诗作介绍给学生品味。能这样结合教材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文学作品和社科文章的选择指导。许多教师在指导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只注重那些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的文学作品,而忽视那些能以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感染人、熏陶人的传记作品以及能够拓宽视野、开发智力、了解社会的科普读物。其实,无论是从读书还是从做人的角度考虑,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时,既要开列出文学作品的必读“菜单”,也要推荐部分传记、科普等社科“特色菜”,以便让学生营养协调、平衡发展。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指导之外,我们还在课外阅读的计划、阅读技巧、阅读方式、时间安排、效果检测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认为,尽管决定课外阅读质量高低的因素很多,然而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应该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选择的优劣将直接影课外阅读的效果,而最优化的选择组合将会取得最经济的实效。
㈡ 有关中学生阅读现状
对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李 莉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全面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灌输式”、“题海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因此,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列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课程计划。作为一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关注新课程改革,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阅读,做一个学生的阅读的服务者,方法的指导者,平等的合作者。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当今中学生阅读的状况,以便于我们及时地调整馆藏,开展阅读指导。
一、 设置调查问卷,结合各种手段,了解当今中学生的现状。
只有清楚地了解了学生的阅读现状,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笔者与高一级老师合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阅读习惯方面,只有22%的同学有经常阅读的习惯,74%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按我校在校生计算,则只有约450人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中学生对阅读的不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首先,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够丰富,更新速度不够快,学生普遍反映借不到喜欢看的书。其次,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尤其是高三学生。很多学生说只有在作业少时才进行课外阅读。最后,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庭和社会没有创造一个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真正支持孩子多借书、多看书,主动帮助学生选书并且加以引导的家长不多。
当代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阅读动机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在阅读类型方面,中学生最喜欢的书籍:“文学作品”、“科普知识”、“政史哲经”、“教参教辅”分别占61%、35%、3%、11%。按文学作品的类型来分,“中外文学名著”、“武侠、言情、科幻小说”、“卡通漫画”分别为50%、38%、24%。由此可见,有相当部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上,这个与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物本身的趣味有关,也与社会上的风气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中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知道,阅读类型的选择、阅读范围的宽窄和阅读层次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智的训练、品德的养成产生巨大影响。如果长期沉溺于这类图书,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
在关于阅读方法的调查中,学生们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阅读的方法不当(为59%),也有的学生是在阅读中没有获得成就感(为41%);有阅读计划的学生只有20%,经常做阅读笔记的只有10%。由此可见,当前中学生希望通过阅读来促进自己的学习,但是没有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学生阅读最大的“拦路虎”。
二、 及时调整馆藏,建立剔除制度,保证新进书数量。
学校图书馆并不是将书买回来上架就可以了,必须根据读者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及时地调整馆藏。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一成不变的,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运动变化才是永恒。因此及时调整馆藏,建立剔旧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鉴于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外名著对学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保证文学类书籍占所有馆藏的30%以上。同时应牢牢把关,禁止一些“口袋书”、妖魔鬼怪恐怖类图书,尤其是暴力、黄色的有害读物进入图书馆,也应限制武侠、言情、卡通漫画类图书的数量。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们更多阅读探究的欲望,使得他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对自然科技类图书的需求急剧增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扩大自然科技类(即N~Z大类)的藏书量。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藏书分类比例表的规定,这个部分的藏书量应达到38%,并且在图书广度和深度方面适当放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建立剔除制度和保证年进新书数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图书馆的活力,定期将一些过时的,复本过多流通率低的或者严重损坏无法阅读的书籍剔除,按照新形势的发展每年分次购进一些新书,为图书馆输入新鲜血液。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应该多购进一些教育类书籍,研究性学习指导类的书籍,计算机、电脑网络应用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等等。并且结合本校的特色,积极配合本校的校本课程。例如我校的特色是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所以我馆特别注意收集有关这两个方面的书籍、期刊和报纸、以及论文集,并设立“心理教育”专柜和“环境教育”专柜,使读者能够迅速地找到此类资料。大大节约了读者的查询时间。
三、 结合中学生阅读状况,开展阅读指导,引导中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1、 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家长和老师常常埋怨当代中学生阅读趣味低下,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读那些公认的名著,而宁愿沉迷于“口袋书”和武侠、言情、卡通漫画?有些中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吐露了他们的心声:“老师要求我们读名著的方式很死板,他规定你在一定时间里非得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读后感。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却被程式化了。我们很厌烦!”由此可见,中学生不是没有阅读的兴趣,而是这种兴趣被肢解了,被压制了。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找寻美和欣赏美的旅程。
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创办“班级读书角”,利用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掀起一股读书的热潮。
2、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开展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卑失望的情绪。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
我们在高一年级发起“我看我评”的书评活动,同学们非常踊跃,交上来的书评作品很多。优秀的文章在图书馆的橱窗中集中展出。我们还还举办了读书会,将爱读书爱思考的学生集合起来,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每一次集会我们只需引导他们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他们自己根据主题收集资料进行讨论。上届读书会共讨论了“学习方法”、“环境保护”、“名著阅读”等等专题,这些专题都是同学们自己提议自己投票选出的。他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常常产生思想的火花,也常常互相撞击产生新的灵感。会员们经过讨论写出了小论文,优秀作品将在校刊上发表。他们都感觉收获很大,增强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提高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3、 传授文献检索知识,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学年我们都会给高一新生开展入馆教育,介绍图书馆基本知识和文献资料检索方法,并简要介绍图书分类法,使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
4、 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有一个中学生在网上调查中说:“经典名著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非流行小说可比。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时,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比看言情小说感觉爽多了!”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经典名著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这样的书籍,对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和陶冶他们的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除了开展读书会,在会员中讨论交流读书的乐趣和收获以外,还在广大学生和教师中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真正做到“好书大家看,好书大家评”。有创意的学生还给推荐文稿配上各种各样的背景和插图,其活泼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目光。
5、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以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北京市某高一学生王烨等16名同学,利用假期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崇文区图书馆和一些网站做调查,在被抽样的30名17岁的学生中,有56%的人一年时间只读过1~5本课外书,读过6~10本的有10 人,占33.3%。读过10本以上的只有两人。“缺乏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会使人丧失与世界和睦相处的能力。”王烨等人在“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中这样写道。这就是学生参与性和主体性发挥的一个例子。我们的职责在于,引导他们去探索,去思考,思考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的行为,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赵丽萍. 配合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阅读.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6)
3、 张贵华. 走进新课程. 班主任之友. 2003(7)
文章出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㈢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现状调查
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倾向的调查分析
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使同学们认清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挑选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的方法,避免误入歧途,让同学们在眼花缭乱的课外书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调查背景:目前,市场上的课外书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很多中学生在选择课外书时不能清楚地辨别出真正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因此,我们决定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分析。
调查方法:我们决定采取调查统计相关数字和采访相关专家、老师、学生、家长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读物,心理需求
调查问卷情况
(在完成论文前,我们先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采访,找出了几个问题的关键。以下就是我们调查采访得到的一些数据情况:)
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或伟人传记中较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如《三国演义》、《唐诗三百首》(或其他唐诗选集)、《老人与海》、《鲁迅传记》、《毛泽东传》等,全部读过的没有一个人,部分读过的不到20%,均没有读过的竟超过80%。为语文课本配编的课外读物《语文读本》,竟然也有超过80%的学生没认真读过。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最钟情于校园网络小说。
(1)中学生
1、你是否读过校园网络小说?
A、有99% B、无1%
2、你认为阅读校园网络小说对中学生有无帮助?
A、有一定帮助53% B、没有帮助37%
3、你读校园网络小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消遣64% B、随大流30% C、拓宽知识面2% D、尽早了解社会4%
4、你觉得现在校园网络小说有哪些优点?
情节生动、语言幽默、贴近生活
(2)书店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别对梅列区书店和报亭进行调查,并对书店报亭相关人员进行访问,以此针对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因素进行另一角度的分析。
以下书店报亭中书籍类型的分配情况:
校园网络小说 33%
名著 29%
竞赛、辅导 31%
科普类 7%
书店受利益驱使,根据销售量而进书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网络小说的市场份额,却减少了其他特别是科普类书籍的份额。市场书籍趋向于单向化。
(3)家长
在寒假期间,本课题组人员还采访了一些高中生的家长。我们通过答问形式了解现代家长对高中生阅读书籍的看法,所问问题诸如“你是否经常陪子女逛书店购买辅导书”“你的孩子看网络小说吗”“你允许他看网络小说吗”之类。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不同意中学生阅读网络小说,他们认为网络小说仅仅是一种文化垃圾,不仅没有益处,而且容易使中学生沉迷于其中的情节而不能自拔。而且大部分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多买辅导书。
调查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中存在如下误区:
一是功利性阅读:在应试教育升学就业压力下,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80%的家长首选教材辅导类书,对网络小说持否定的态度。
二是随意、盲目性阅读:中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首选消遣类读物,如言情小说,武打小说等通俗读物;网络阅读绝大多数首选纯娱乐类读物,网络游戏,卡通,幽默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滕不出时间。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2)家长望子成龙,给学生购买大量的辅导书。家长,老师的反对。家长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情况严重的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剥夺。
3)社会中娱乐活动的丰富性,如打电玩、看电视等的诱惑力远远大于书的诱惑力。
4)即使抽出时间,中学生为了放松身心,首选还那些网络小说、娱乐杂志、漫画等非知识类书籍。
整体分析
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书籍是智慧的源泉。宋庆龄曾经说过:“不但要学好各门功课,还要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眼界开阔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不但能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还能大胆设想一些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情或是没有解决的问题。”课本起着教授基本知识的作用,在若干年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学生,仅靠课本的知识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提倡多阅读课外读物,即各类书籍、报纸和杂志。
然而今天的中学生在承受繁重的学业负担时,是否还有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中学生课外究竟喜欢阅读哪些方面的书?为了使中学生们能更清晰的了解目前中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的情况,能够在种类繁多,层出不穷的各类课外书中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剔除糟粕,汲取精华。
我们小组在近日对我校部分学生,老师,家长及我市几大书店进行了采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同学都有过课外阅读的经历,只是阅读占用的时间多寡和阅读内容不同而已:
㈣ 中学生课外的文学阅读可采取哪些阅读方式
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
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快速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
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
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②仔细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
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
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
感的熏陶。
③读书笔记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
阅读方法。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的文章,采用此法。可
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
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
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运用此
三、多种活动促进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各类活动促进与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很多,
这里介绍二种:
①美文推荐欣赏活动。
每位同学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选取一篇
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推荐者可以对文章进行全面的
介绍,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入手进行推介。这样,推介者为了向其他
同学介绍该文,
必须深入透彻地阅读,
而其他同学如果听了介绍后,
产生了兴趣,也会找来细细一读,即使不去读的同学,听了介绍,
也对该文有了初步的涉猎与了解。活动促进了阅读。
②课外摘录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对阅读摘记和
读书笔记的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阅读效果的检验。通
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也是
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措施,培养阅读习惯。
农村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当前中
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
要让学生自觉地去
进行课外阅读是困难的,尤其是倡导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必须向
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计划。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明确目标:
1
、保证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与阅
读量。当然是因人而异。
2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要在
阅读的同时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名言警句,也可以摘
抄精彩片断,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圈点勾画,或作批注。
3
、精读
的文章还要写读书笔记、都后感活评论,达到读写结合,以督促写
的效果。
4
、
在阅读的同时要善于思考。
古人云:
“学而不思则罔”
。
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
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
有整体把握,
对文章的遣词用句、
思想内涵、
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
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
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
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
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五、多方面争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
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是改
进阅读教学的最好途径。具体做法是:
1
、充分利用图书室。图书室
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
,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
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
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
识的的好场所。
2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
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
一角
,
课间课余随时借还
,
十分方便
。
也可采用
“
流动图书箱
”
的办法,
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
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
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
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
、推荐优秀读物,
培养学生选择书刊的能力。结合课文教学向学生推荐优质读物,动员
学生订阅有关报刊,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
荐课外读物时应加强与课内阅读的联系。现在的许多少年读物,要么
一味迎合学生,要么板着面孔教训学生,真正对他们有指导性的书太
少了。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
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
教师要认真
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
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
文章。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
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
个年级,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六、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
“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
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
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
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
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因此,应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
建立在自觉、自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给予评价、激励,激发学生阅
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夯实文化底蕴。
保证学生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
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精
,
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
切
。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
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学
生在家的阅读时间,要保证阅读的质量及数量,养成阅读习惯。
提倡自主阅读,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在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
生的阅读空间更广、阅读时间更充分、阅读内容更丰富、阅读收获更
显著。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阅读范围。学生一般喜欢看小
说、言情故事、科幻类的书籍,而对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精华却
感情疏远。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读现代文学作品,还对学生的古
诗诵读提出了明确要求
。
因此
,
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有目的
、
有计划、
有针对性的学习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精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
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
激励和促进学生个性最优化发展
”
是新课
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激励每一位学生阅读方面
的进步,为他们提供贮蓄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读求突破。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运用联想来理解和鉴
赏语文课文的和谐美
、
结构的严谨美
、
语言的简洁美
、
构思的创新美,
是培养学生联想和鉴赏力的好教材
。
通过归纳来提升
,
将抽象
、
概括、
表述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更清晰的语言阐述的问题
,
领会其中蕴涵
着的丰富的思想;要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出创造的欲望,最终要超越
教材本身。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新时代要求下。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
习的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精神粮食的重要资源,
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
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各方面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
㈤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的教育都是
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课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生发一下,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往往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由此,我深感学生阅读量的狭窄和词汇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届毕业生之后,从这一届开始就特别留意并着手调查了一些情况。在初一册课文《龙宫索宝》和二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后,我就格外关注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设置了一些题目,作为这次调查的内容,同时也作这调查的结果。
二、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1、 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喜欢哪一种类的文学作品?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
2、 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
3、 课外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会不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
4、 课外读物的来源有哪些?你是被动阅读还是主动阅读?你的老师和家长支持你进行课外阅读吗?
5、 你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你认为怎样的课外阅读形式最适合你?
(一)、我对所任普通班级的1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第一个问题,我设置了三个选项,即“喜欢”“一般”“不喜欢”,结果选择喜欢的有96名同学,占80%;一般的有18人,占有15%;不喜欢的有6人,占5%。这个结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这一点无庸置疑。而且,不喜欢课外阅读的6名学生恰恰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
中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种类调查显示见表。
种类 小说 散文 人物传记 科普作品 军事作品 政治历史 诗歌 其他
百分比 60 7 9 8 9 3 2 2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㈥ 语文课外阅读西游记写作背景
为你奉上解答,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㈦ 中学生应怎样读小说——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读的指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大内阅容读量,并且使阅读的过程成为一种丰富自我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因为阅读是学生最普通最重要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生活、提高智能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有很多种,就体裁而言,有诗歌、散文、杂文、小说和戏剧等多种阅读;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言,阅读量最多的要首推小说。为了使被各门功课追得焦头烂额的学生从阅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对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予以指导。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做到科学安排时间,分清各学科学习与课内外阅读的关系,然后再就小说的阅读予以以下几方面指导:一、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时要有正确的选择和目的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对他自己各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好读、乐读才会有收获,而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遣,更不是为了寻求故事情节和感官的刺激,所以,要选择得到社会认可的、有价值的优秀作品,以汲取高质量的营养。课程标准在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明确提到的名著有十四部,而中国的只有五部,其余九部都是外国的。
㈧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几种常用结题报告的形式及结构
(一)论文
1.论文的主要特点
论文和研究报告相比最大区别在于研究报告突出的是研究的过程性,而论文着重体现研究的结论性和理论性。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作者通过自己研究所取得的大量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通过周密的推理,论证自己的结论和观点的正确性和实际价值。
2.论文的结构
①题目
②作者
③内容摘要
④绪论
⑤本论
⑥结论
⑦参考文献
3.撰写论文的注意事项
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总纲,它必须反映文章的中心。论文的题目要简明,易于理解并吸引读者。内容摘要是用简短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成果。较长的论文其摘要能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选择是否继续读下去。如果论文并不长,此部分也可以省略。绪论是论文的引子,它向读者介绍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并提出观点,引出下文。本论是作者向读者展示自己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通过有效地组织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本论部分条理要清晰,逻辑推:理要严密。语言阐述必须精确、通俗,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专有名词术语要用的准确、适当。论文行文一般不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饰手法,不采用想当然的描述。结论是对前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结论观点要鲜明,要与前文相呼应。参考文献是指研究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章或作品。列出参考文献一方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核实和深入研究提供方便。中学生的论文列出参考文献也是研究过程的一个佐证。
(二)综合研究报告
综合研究报告适用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或手段的课题。
1.综合研究报告的特点
综合研究报告与论文相比在于它能很好地展示研究的过程,同时它又与科研报告和调查报告不同,它不像后者个性那样鲜明,所以它体现报告的综合性和一般性,其着重点在于介绍研究的过程。
2.综合研究报告的结构
①题目
②作者
③课题的由来
④课题的目的、意义
⑤人员分工
⑥方法、步骤
⑦研究的过程
⑧研究的结果
⑨结论
⑩对上级的意见或建议
⑩体会
⑩参考文献
3.撰写综合研究报告的注意事项
综合研究报告和论文相比其特点在于能全方位反映课题的要素,尤其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由于报告强调的是过程,所以过程和结果是此类报告的重点。
(三)科研报告
此类报告适用于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的课题。
1.科研报告的特点
科研报告的个性比较鲜明,它主要适用于科学实验类的研究。它不仅体现了研究的过程性,更应体现其科学性和周密性。其着重点应体现在原理的科学性,过程的完整性、周密性,数据的准确性,结论正确性。
2.科研报告的结构
①课题名称
②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
②课题的由来
④课题的目的、意义
⑤人员分工
⑧方法、步骤
⑦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⑧实验的器材、物品
⑨实验的过程
⑩实验的结果
⑥关于结果的讨论
⑩结论
⑩参考文献
3.撰写科研报告的注意事项
此类报告不仅强调研究的过程性,尤其强调科学性;报告中的数据必须全面准确、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反映实验的本来面貌,不能夸大和杜撰。
(四)调查报告
此类报告适用于用调查的方法研究的课题。
1.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不仅要反映调查的过程,还必须明确调查的要素(时间、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等),其着重点应反映调查方法的科学性,范围覆盖性和对象的代表性,突出表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调查者透彻的分析找出规律,使读者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调查报告的结构
①题目
②调查组负责人及组内成员
③概述
④事实描述
⑤事实分析
⑧结论
⑦处理意见或建议
3.撰写调查报告的注意事项调查报告的一些基本要素(调查目的意义、调查时、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调查内容等)应在概中表达清楚。事实描述要实事求是,材料要真实、明,数据材料可以用图表。事实分析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因分析,分析要全面、透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找出律性的东西。结论是通过定量分析到定性评价的过,结论要力求准确。意见或建议是对决策部门提的,是L7改变现状,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建议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4.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朱 黎 劳如颖 邹小华 张宇靖 倪 鼓
一、调查目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是中学生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随着"减负"这一方针的出台,课业负担逐渐减轻,闲暇时间开始增多,这势必为中学课外阅读提供了契机。由于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因而了解当今中学课外阅读情况尤为重要,此项研究通过调查目前中学生喜爱的不同读物,分析个中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青年一代的思想素质和文件修养。
二、调查范围
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的部分中学生顾客。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30份,收回问卷,除去废卷,其中有效卷280份。
四、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95%以上的中学生爱好课外阅读,由于偏好的读物因人而异,为便于表达结果,我们只将最主要的调查结果列表显示(见表8-3、表8-4)。
在"您最喜欢的书籍"选项中,男女生不约而同地将"侦探推理小说"放在了首位,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外,因为这一类的小说兼有逻辑性强和情节49人心弦等特点,它们对好奇心强的中学生确有吸引力。卡通漫画在男女生中分别占有42%和51.6%,它的广受欢迎,巳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电影小说在男生中崭露头角,或许将合成为一股新潮流。武侠小说仍得到42%的男生的垂青。看来,英雄豪杰魅力犹存。相比之下,女生青睐于古典名著应与其渗在文学情绪和细腻心思休戚相关。
正处豆蔻年华的少女也不会错过时尚杂志期刊。在"原因"选项中,"逻辑性强"和"情节吸引人"在男
女生中分别占58.3%和77.4%。这应该是理性和感性思维使然吧。但是"文学性"、"哲理性"、"知识性"等选项却少有人问津,此类书籍仍未成为主流。在"影响因素"选项中,"个人兴趣"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确,当代学生更讲究独立与个性,可传媒影响力也着实不小。
初高中生课外阅读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少差弄。在"最喜欢的书籍"一栏中,"侦探推理"和"卡通漫画"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生中都雄锯冠亚军;初中生年纪尚小,受到师长引导的影响较多,所以"古典名著"这类正统教育的经典也开始在初中生中倍受16目,也有41.2%的得票率。在调查中不难发现:高中生阅读的书籍范围明显比初中生更广,"艺术修养娄"和"军事类"在初中几乎无人问津,在高中却有近15%的得票率。
在"喜欢的原因"这方面,高中生的答案更呈现多元化;得票率最高的"情节吸引人"也仅占61.5%,较之初中的70.6%地位明显下降;此外,"哲理性强"这一原因也在高中占一席之地,较初中上升近lo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来看,初中生对周围世界的关注比高中生略逊一筹,传媒推荐在初高中分别占5.88%与11.5%,由此可见,高中生更贴近社会,视野更为广阔。随着题海战术日趋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给予孩子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超过半数的家长全力支持子女课外阅读,必将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对于喜爱的书籍,2/3左右的青少年选择购买,l/3左右采用租、借的方法,家长在经济方面的慷慨解囊,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
至于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中,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多数学生接受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足以证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人师表,知识渊博,了解学生,自是最佳的引导者;忧的是,竞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关心,看来家长对这问题的重视程度,比起教师而言,已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师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不但可取,而又是必要的,它是一个不客忽视的环节。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项调查,我们初步了解到目前中学课外阅读情况:
(1)各类型书籍在学生中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大家仍偏重于侦探、卡通、武侠等趣味性较强的读物。
(2)由于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导致择书的差异依然存在,但相对而言,后者造成的差弄性更为明显。
(3)多数学生对选择书籍有自我主见,然而传媒作用亦不小。
(4)部分师长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但与预期情况有一定距离。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1)在全面贡彻"减负"方针的同时,要提侣扩展课外阅读,全方位汲取知识,扛宽视野。
(2)加大传媒的力度,定期向中学生推荐一些顺应潮流的读物,起到导向的作用。
(3)学校内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如开展课外阅读选修课、座谈会等活动。使师生间能交流心得,互相沟通。
(4)可考虑将一些颇受欢迎的题材作品编入教材,探求寓教于乐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略
5.点评
该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调查报告的要素,作者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加工处理,使结果得以直观展现,结果分析到位,建议合理;调查时间没有体现,调查结果和事实分析应该用标题分得更清楚些。
(五)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适用于设计类的课题。
1.设计类研究报告的特点设计类研究报告的特点不仅在于过程性,还在于其创造性,由于此类报告大多研制的是新产品,所以其报告要向读者介绍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外产品介绍一定要体现直观性、全面性和先进性。
2.设计类研究报告的结构
a. 研究的题目
b. 课题组成员
c. 课题由来
d. 课题的目的、意义
e. 研制的原理
f. 人员分工
g. 研究的方法、步骤及所用时间
h. 研究所需条件
i. 研制的过程
j. 研制的结果
k. 产品介绍
l. 参考文献
3.撰写设计研究报告的注意事项由于此类研究创造性比较强、难度大,读者在理解设计原理上难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作者在介绍原理和产品时要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切忌故弄玄虚。产品介绍要直观,最好能结合实物或图示。产品特性介绍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六)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则是读书的体会文章,只要把自己的读书体会说清楚即可。
1.读书报告的特点
读书报告和其他报告相比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变通性也比较强,只要把作者读书内容(包括收获和体会)和文献来源反映出来即可。
2.读书报告的结构
①报告的题目
②作者
③正文
④文献来源
3.撰写读书报告的注意事项撰写读书报告往往作者要加进自己的体会,但不能破坏作品的科学性。读书报告结构要清晰,条理要清楚。
总之,结题报告把自己的工作过程和成果展示给别人,只要是有利于表述,格式上是可以变通的。
㈨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 课内 课外
目前在对待课外阅读上,许多学校和家长还存在不少误区
(一)、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既然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促进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设激励性的环境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二、课内训练,掌握读书方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精读法。我们的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急于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情节和内容,很少有人关心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谈不上去体验。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语气朗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朱自清先生曾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也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或称浏览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录,后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一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三、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㈩ 什么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内读的继续与扩展,容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课内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10)中学生课外阅读背景扩展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