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成为一名现代型的小学校长
王辉校长是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在学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素质、思想、行为、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成败得失。特别是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校长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当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对于学校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校长作为单位的负责人,要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专门从事学校管理的管理者,以法人代表身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框架内组织实施学校管理。这就要求校长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的专业能力。 (一)努力增强自身素质 一是政治理论素质。政治理论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校长作为教育事业的基层领导,首先要讲政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必须熟悉教育政策法规,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政治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行为上的盲目。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指导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一个校长,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就很难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更难以做到正确贯彻执行。 二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德,即思想品德或道德观念。主要指人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德是为政之基,中国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个人品德,把德当作为官、为人的关键和核心。古人常说:德而无才近于愚人,才而无德近于小人。德才兼备历来就是选拔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德与才相比,德又是第一位的。这里所说的德,对领导干部而言,除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外,还包括党性修养、理想追求和思想境界三个层面。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校长的表率作用、骨干作用、组织领导作用变成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因此,作为校长就要不断强化党性修养,以公正无私、清正廉洁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用高尚的品德团结和感召班子成员与教职工,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校长的职业特殊性就在于其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是管理老师的人,这就要求校长自身要具备较全面的文化知识修养,做到学深为师、品正为范。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场所,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作为校长就应该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管理知识,特别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及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晓一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生活的知识,并能够借鉴变通,举一反三,熟练运用。在知识结构上,校长应该是多元化、综合型、精通各方面工作的通才。只有具备较高的知识修养,才能形成校长的领导魅力、说服力和个人威信,为校长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文化知识修养,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坚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增强底气,陶冶雅气,涵养文气,从而形成果敢精练、温文尔雅、为人师表的独特气质,成为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的现代校长。 四是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校长的最重要的资本,这主要反映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上。在学校工作中,校长的首要职责就是管理,首先要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宏观上的战略性定位,在决策中要有远见卓识,能够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学校的各种利益关系,包括校长与班子成员及教职工的关系,通过思想教育、感情沟通、工作交流等方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办学目标的实现。此外,校长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业务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校长至少要精通一至两门学科的教学业务知识,并对其它相关学科也应该做到基本了解,能熟练地运用教育规律,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始终抓住教育教学这一核心工作,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五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总负责人,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高,学校安全压力大,经费紧张等因素,往往导致校长的心理负担过大,精神上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耐挫度、耐受度。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中要充满激情,以奋发有为的状态积极应对挑战,把各项工作做到前头,以减轻工作被动、工作失误带来的压力。其次,要善于排解不良情绪,学会用豁达大度的心态,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始终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处变不惊。第三,要有坚强的意志。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要认清方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敢于解决难题,敢于承担责任,在战胜挫折克服困难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第四,要有宽阔的胸怀,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名利观、政绩观,正确看待得失,不斤斤计较,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教育事业重如山,多讲奉献,少求索取,以忘我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优良的作风,投身到学校工作中去。 (二)牢固树立六种意识 一是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方面,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位,作为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校长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在新的管理体制下,要服从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在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框架内,创造性地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校长承担着兴教一方、服务育人的职责,应正确处理好学校与镇乡政府、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以出色的工作服务大局、支持大局、维护大局。同时,在学校的发展定位上,作为一个现代型的校长,还要把学校教育放在国际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摒弃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浮躁情绪和坐井观天的狭隘思想,以先进的理念,开放的心态和超前的意识,积极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 二是服务意识。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学校作为公共资源,其社会功能就是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对学校来说,其办学主体就是政府,是人民,校长就是党和政府的委托管理人。因此,作为校长首先要弄清楚谁是学校的真正主人,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观念,尽职尽责地把学校办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三是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的发展靠什么?靠质量。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社会效益的唯一标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是看能否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评价它的根本尺度,就是看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市场机制下,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教育内部也存在着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就是教育质量。当然,这里所说的质量,并不单单是指考试成绩,而是指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品位、教学实绩、教师素质、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作为校长,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理清教育质量是核心,其它工作是保障的工作思路,全心全意抓质量,聚精会神谋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是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是一个现代型校长应具备的意志品质。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提高,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勇于和善于根据教育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在继承传统、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当然,创新并不是冒进,也不是拿来主义,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明确目标,在改革创新中寻求突破,必须在立足自身实际、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通过改革推进工作,加快发展,把学校办得有特色,有大气,有品位,充满活力与张力,享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五是规范意识。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而初等教育则是规范教育。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我们不能一提抓质量,就狭隘地理解为只是文化考试成绩。我们要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特别要强调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办学要规范有序,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切莫以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而追求所谓的高质量。 六是品牌意识。这里所指的品牌,主要是指学校特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竞争的核心是特色的竞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每所学校在创特上都有较好的基础,要认真梳理一下,培育各自特长项目,做大做强。如我们南苑小学的书法教学特色,已从一项教育特色,演化为一种学校文化,他们的目标是把人培养成高尚的文化人。当我们点及某所小学时,绝对不以其文化考试位次而闻名,而是以其不同凡响的特色品牌而著称。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都要认真反思,你们的学校特色是什么,你为此作了哪些努力。我们的学校是规范加特色,我们的学生是合格加特长。要让我们的特色项目更完善、更彰显、更亮丽,使之渐成一种成熟的文化。 (三)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意志、品格在工作中的体现。学识和能力是有区别的,学识渊博并不等于能力高强。学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学识的转化。作为现代型的校长,应具备多种胜任工作的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应至少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 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校长是学校管理队伍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其职责就是通过洞察全局、正确决策、组织、调度、协调各方来保障工作的规范健康有序开展。驾驭全局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决策能力。校长的领导过程主要是实施决策的过程。当机立断的决策既是校长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又是衡量校长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是一个领导者聪明才智的体现,也是班子集体智慧的体现。在实施决策过程中,校长首先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对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及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快速做出反应,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因果,预测趋势,及时拍板。当然,这种决策不是个人的独断专行,应集纳班子集体的意见,善于倾听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在梳理归纳分析、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作出的准确判断。科学的决策应该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科学民主的基础,既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利益,又代表广大教职工的利益,既有现实的实效性,又有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组织能力。有的校长对学校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其他班子成员或袖手旁观,或退避三舍,各项工作推之则动,不推不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组织能力。校长要善于激发内部活力,机制创新,把班子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从而形成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协调能力。协调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对学校工作而言,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工作步调不一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等方面,这些矛盾和问题影响或妨碍着全局工作的进行。校长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协调上下,平衡左右,综合权衡。具体来说,一要协调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在工作上取得支持。二要协调好与副职的关系,充分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三要协调好与领导集体的关系,当好班长,不当家长。四要协调好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2. 科学管理的能力。现代管理认为,所谓管理就是指管理者充分调动人、财、物等资源的有利因素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向管理要质量,以科学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管理涉及多个方面,要抓住关键,做到刚柔并济,宽严有度,稳而不僵,活而不乱。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的核心是人,因为人是管理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科学的管理要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着力点,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树立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在校内营造一种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氛围,关注并尽可能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积极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教职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吸引力。二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看的,最重要的是落实,使之真正发挥作用。人是有惰性和缺点的,单凭人的觉悟是靠不住的。只有制度真正落实了,才能形成良好的机制。三要注重管理方法。统筹各种管理因素,综合考虑,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确保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3.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是一位校长综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是对一个学校平时工作的一种考验。近几年来,各种突发事件集中反映在安全方面,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轻则纪律处分,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对整体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以致有人惊呼当官已成高危职业。当前,对于学校来说,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安全、收费、招生等引起的纠纷及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上访、闹事等方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全局工作造成被动,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应对突发事件,贵在把平时工作做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作上不能松懈,不能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查漏补缺,只有功夫下到了,工作做细了,基础打好了,才能保证工作不出现失误,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偶然。事实上,偶然的突发事件的发生绝不是孤立的,多数责任事故都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平时工作跟不上造成的,那么,偶然则成为必然。作为校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情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积极排查矛盾,找准问题的矛盾点,积极采取得力措施,把问题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妥善处理;不要自乱方寸,怨天尤人,束手无策,造成事态扩大,陷入被动。4. 知人善任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用人上,要根据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的性格特点、业务专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在人员配备上要综合考虑年龄结构、性格特点、知识层次、业务能力、业务特长等因素,做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优化组合。二是在培养后备干部上,每位校长都应该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用才之法,容才之量,育才之职,要善于发现优秀人才,善于培养选拔、大胆使用优秀青年干部。把一批道德品质好、思想作风正、工作作风硬、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选拔充实到重要工作岗位上去。通过培养和锻炼,使学校形成年龄梯度差异、优势互补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5. 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作为校长要比一般同志更勤勉、更敬业,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楷模,在学校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必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事校长必须率先做到,寓教育于实际行动中,这将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一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经常自我反思,常思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念贪欲之害,常存为民之心,不断强化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二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照章行事,不走形式,不低标准工作,不滥用职权,对人对事一视同仁,公正对待,特别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聘任、福利分配等问题,要端平一碗水,只讲工作实绩,不讲亲情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心悦诚服。如果乱开口子,搞双重标准,必将导致人心离散,校长要求别人的时候就难以服众,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将大打折扣。三要廉洁自律。只有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一身正气,洁身自好,才能抵御各种诱惑。七情六欲,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节制自己的欲望,日常生活中要慎独、慎微,管住自己的心,不起贪欲;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拿要;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喝;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㈡ 怎样去盘州市悦民学校
高德地图导航,等各种导航软件。
㈢ 从火铺镇怎样去盘州市悦民学校
做汽车或骑自行车都可以
㈣ 如何实现社会与学校的公平
一、教育管理者说:
教师是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市教育工会主席 乔向荣
教育是民生之基,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科学、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愿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做了大量工作:继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作业费后,今年又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先后投入1760万元,对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三建两改”,全面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鼓励城镇教师积极到偏远农村学校支教,要求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贫困中职生、高中生进行助学金和公益金资助,对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当然,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主要还是要体现在我们教师身上,教师才是教育公平的践行者与实施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在顾全“大”局的时候不以家庭背景、智力水平、亲疏关系等为依据去划分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因材施教,严慈相济,在顾全“小”局的时候放开思想包袱,尽可能为每一名不同的个体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资源。这也就是说,“培优”是一种教育公平,“补差”更是一种教育公平,因为对弱势学生群体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方式,将教育热情与力度适当向他们倾斜,不但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对弱者的关怀,而且能使这些学生产生自信自爱自重等积极心态,为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关爱后进生的意义要大于偏爱优等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全体学生享受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天然成长之乐和“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般的灵性生活,这也是教育公平的理想境界和具体体现。
二、教师说:
积极转化后进生
吴都小学 张秀芳
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同等对待,都要视为己出,不分厚薄,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更是体现教育公平和彪炳教师人格的直接反映。同样,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更渴望得到同等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积极转化后进生。
一是用爱心去温暖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对教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心,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的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二是用集体去帮助后进生。应充分发挥班级的集体作用,引导身边的同学去帮助后进生。作为同学,他们与后进生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平时接触的机会也较多,看法更容易被后进生所理解和接受。于是,他们与后进生互相帮助,携手共进,团结合作,往往在转化后进生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用期望去改变后进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规律:对他人的期待会产生一中难以觉察的巨大力量,暗中吸引和推动着被期待者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同样,教师也可对后进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在平时的各种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当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就可能产生鼓励性的效应,从而朝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普通班呼唤公平
新庙中学 王治银
所谓普通班,就是将经过层层考试筛选下来的学生所编的班级。教育本是面向全体学生,讲究公平,但是普通班一设,优劣立明,胜负已显,公平顿失!
首先是师资。普通班的老师心中本有不平,再加上学生基础差、学风不佳,教起来自然没劲,正所谓“付出了却不一定有回报”。于是,普通班的教学就成了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至于成绩自然由领导们的焦点——实验班等去争。这种观点一旦形成,普通班的老师就成了维持会长,只要班上不出事,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其次是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何况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呢?现在硬性将他们分成三六九等,教育就大大不公平!普通班的学生开始就在心里上输人一截,自卑感陡增,自信心降至零点。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差生,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高中,更遑论重点高中!出路要么是上职校,要么是进入社会。于是大家上起课来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睡觉的、听歌的、看小说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迟到、早退、逃学、旷课,更是家常便饭,到了考试就来应付一下,至于分数就彻底麻木了,真是“怎一个“混”字了得”!
由此可见,普通班一设,教育公平顿失!虽然增加了重高的人数,但失去的却更多。要知道普通班的学生占绝对多数,而将来的社会将有更多的普通者去建设。长此以往,国民的整体素质怎能提高?教育公平怎能彰显?因此,教育呼唤公平,普通班更呼唤教育公平!
重点班也不轻松
太和中学李名发
学校办重点班的目的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多出“优等生”,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声誉,但其实重点班的老师、学生以及校长都不轻松。
一是苦了校长。作为学校校长,心里其实也清楚: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当前衡量一所学校政绩唯一的标准是:升入重点学校学生数的多寡。社会以此对学校进行评价,政府按此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奖励,于是乎它像一只无形之手,左右着学校,逼着校长只有将所有成绩优秀的学生集中一起,编成重点班,千方百计,千锤百炼,以提高学生成绩。
二是苦了教师。当重点班的教师,虽然表面上“无尚光荣”,但面对下达的升学指标,那是如牛负重,如履薄冰。领导施压,家长叮查,全天候呵护,唯恐不周;检测,练习,高密度的课时上课,累得人喘不过气来。完成指标是如释重负,没有达标是前功尽弃,真是是殚精力竭,苦不堪言。
三是苦了学生。分到重点班的学生虽然都是带着荣誉进去的,但也不快乐。他们往往因学校、老师、家长的期望过高,而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易形成一种焦虑心理。每天上十多节课,吃完饭就一头扎进书山题海中。“花朵”过早地被分数紧紧套牢,于是失去了自身的灵性和创造性,很容易形成高分低能儿。
让教师流动起来
五里墩小学 夏文杰
多年来,政府坚持对重点学校的“重点投入”,使他们硬件建设先进,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效益明显;而非重点学校、薄弱学校待遇差,留不住人或者人浮于事,教育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现在的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许多人宁可挤破头也要找关系、花钱到好的学校去,为的是投身到名师门下,使得重点学校又可以通过总量不菲的借读费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和教学条件,致使强者愈强,弱者更弱,教育严重不公平。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可以让老师有针对、有计划、有目的地流动起来,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比如以区或者街办为单位,在义务教育阶段,打破小学与小学、初中与初中之间的界限,所有的老师都流动起来,那里需要就往哪里流动。稀缺的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专职老师更是要流动起来,可以在两个或者几个学校同时带课。名师在流动中,要发挥名师效应,流动到一处,带动一处老师的专业化发展。而薄弱学校的老师则可以流动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有利的教研条件下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而教师的工资和津贴都相对统一,这样师资力量就基本可以均衡发展,也可以极大促进教育公平了。
三、学生说:
不以成绩排座位
鄂州高中一(10)班 汪隽逸
现在,许多学校 “流行”着这么一条规则:每次考试后,按成绩由好到差依次点座位。老师还振振有词,认为这是民主的办法。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很不公平的。成绩好的学生选到好的座位,更加有利于听课;而成绩差的学生只能挑别人挑剩的座位,可能已经超出了老师的注意范围,学习愈加困难,成绩也可能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必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这种按成绩排座位的行为,是极为不负责、极不公平的教育行为。
然而,这种不公平的行为却似乎有其存在的道理,因为学校需要一批“高分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老师需要高分学生来为自己赢得声誉。一个能考高分的学生就像“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般的诱人,而学困生则让人惟恐避之不及,也难怪学校和老师们将优生当个宝,差生当根草了。
众所周知,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实现国家的强盛。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但一个优秀的园丁应该是让整个花园都生机盎然,而不是在一片焦土之中,长出几朵所谓娇艳的花来。同样,打破“以成绩排座位”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师在尊重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遵循教育的规律,维护教育的公平。因此,我认为,学校和老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正确认识学校存在的真正意义和自身的职业使命,从而在本质上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
四、家长说:
禁止按关系分班
鲁有文 卢琛(卢湾小学)
近几年,有些学校悄然兴起一种特殊的分班形式——根据“关系”进行分班。也就是学校在入学分班时,有意将所有关系户的子女分配到同一个班级,安排实力最强的老师执教,配置最先进的教学资源。对此,学校也有苦衷: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部门,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为了顾及学校的利益,只能投桃报李,在分班上保证这些关系户子女享有优质的教学环境。
然而,有关系的家长毕竟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关系的家长占大多数。这些没关系的家长也期盼子女能成龙成凤,期盼子女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学校优质资源的短缺致使他们望之兴叹。同样,学校这种按“关系”分班乃是鼠目寸光,固步自封,因为学校始终考虑的是少数学生、少数家长的所谓利益,没有营造一种公平合理的教育氛围,终究将失去更多的支持,损害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到头来得不偿失。
尽管学校按“关系”分班有些无奈的成分,但此举却是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因此,为了保证每个学生享有同等教育的权利,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严格禁止这种按 “关系”分班的行为,堵住这个教育腐败的滋生渠道,建立 和完善合理、公平、公正的分班制度。
电脑派位不可取
邵新树(梁新屋小学)
自从国家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电脑派位后,学生的“优秀”已不再是择校的优势,要想进入好中学,有三个办法:一是靠关系,二是交钱,三是各种特长证书,但还得看学校认不认。于是,每年秋季开学时,不少学生家长就为子女的择校而奔波,希望通过关系不参加电脑派位,把自己的孩子能送入重点学校;有的即使派到普通学校,也会千方百计转出来,到名校、重点校借读,尽管要交纳数千乃至上万元的择校费,但家长们仍趋之若鹜。
这样,学生选择重点学校是通过金钱和权利来实现的,极大违背了教育公平。对此,我认为还是通过考试选择才相对公平。当辖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或辖区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辖区内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时,电脑派位根本限制不了拥有权力或金钱的人,反而给孩子们上了人生教育的负面一课:你主宰不了自己。所以,在坚持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根据考试成绩入学,就显得相对公平并具有激励性质。
诚然,依据考试分数来分配稀缺的教育资源,尽管有诸多缺陷,但至少还包含了个体的努力。现在教育部门实行“电脑派位”等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但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均衡,仅靠抽签、电脑派位是无法保证教育的公平,教学质量差异导致不同的升学率,这就使得家长和学生们争得头破血流都要拼命往名校挤。因此,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只有使教育资源均衡化,逐步消除择校现象。当然,这还任重而道远,目前来说,还是应该取消电脑派位,以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校选择。
五、社会人士说:
城市应反哺农村
凤凰街办 祝贵平 熊鹏志
如今,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教育基础条件较差,同时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随着人们对知识、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大量地农村家长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市接受教育,于是产生了“一学难求”的局面,出现了上学难、上学贵的现象,也引发了众多家长齐声呼吁要实现教育公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大力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师资力量。
首先,应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将城市丰富教育资源有针对、有步骤向农村倾斜,将城市教育经费有计划、有目的向农村投入,提高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办学环境,促使广大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能享受到充分的教育公平。
其次,应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师资力量。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大学者非大楼也,而是大师也!也就是说,要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还应注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前,绝大部分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都集中在城市,使得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就输给了城市孩子。对此,我们在加强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农村教师进城培训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力量,尤其是对偏远学校和薄弱学科,如英语、计算机等,更要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他们后顾之忧,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继而从源头上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注农民工子女
市水利局 张文耀
农民工干着最繁重甚至是最危险的、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拿着低廉的工资,为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最朴实的愿望就是通过家庭条件的改善来使子女获得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他们为生活所迫,早出晚归,工资低廉,租住简陋、嘈杂的房屋,无暇顾及子女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任孩子放任自流和自由散漫。
正因为这样,农民工子女也给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如果我们教师再对他们漠不关心,有失公平,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偏离,导致人格发生变化,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学情绪,甚至干脆逃学、浪迹街头,社会上就会出现一批在歧视和排挤中长大的“二等公民”。因此,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让学校不能拒绝这些应该和城区学生拥有同一片蓝天的孩子们。首先,学校和老师要敞开胸怀、宽容接纳,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让他们融入到学校教育的群体中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农民工子女朴实、勤奋、吃苦的优良品质,积极疏导,创造条件,建立自信,扬长避短,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受到同学的真情,抬起头,挺起胸,健康和谐的学习成长。
六、专家说:
政府是第一责任人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洪宇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要做到这点,我的看法是: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半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都是应该完全由(如前者)或多半由(如后者)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尽管我国政府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直到2003年,还只有3.28%。目前中央要下大决心确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力争在2010年前后接近4.5%。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应严格按照我国《教育法》第55条的规定要求,教育投入应做到“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人大要加强对同级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
㈤ 我家往麒麟门悦民小区到江宁临江高中怎么坐车
公交线路:703路 → 地铁3号线,全程约18.6公里
1、从麒麟门悦民南内苑小区步行约30米,到达彩虹容苑站
2、乘坐703路,经过6站, 到达武定门站(也可乘坐81路)
3、步行约180米,到达武定门站
4、乘坐地铁3号线,经过10站, 到达诚信大道站
5、步行约960米,到达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㈥ 悦民公寓南苑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楼盘名称:南京悦抄民公寓南苑袭
城市:南京
楼盘位置:江宁麒麟镇天和路银河湾紫苑东南
产权年限:70年
建筑类型:板楼,多层,
公交线路:公交:55路、309路、179路、121路、123路、147路、游5路、南汤线、麟周线、东山线、太作线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0平方米,容积率暂无数据,绿化率0%,共0栋楼,停车位
周边配套:幼儿园:麒麟镇中心幼儿园 中小学:麒麟镇中心小学、麒麟中学 大学:钟山学院、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商场:麒麟商场、鹏云商场、麒麟供销社商场、麒麟家电商场 医院:麒麟镇卫生所、上元药店麒麟药房、马群医院芊城门诊部 邮局:中国邮政麒麟邮政支局、麒麟邮政支局 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麒麟分理处、中国邮政麒麟储蓄所、麒麟信用社、紫金农商银行 其他:春泉温泉、爱尔美服饰、新麒麟装饰城、中国移动马群合作营业厅、麒麟大酒店 小区内部配套:健身设施
内部配套:安全管理:保安登记
卫生服务:卫生费、垃圾费
小区入口:一个入口,朝西,朝天和路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㈦ 从悦民路到南京十二中怎么乘坐公交车呢
公交线源路:55路 → 34路,全程约24.3公里
1、从悦民路乘坐55路,经过22站, 到达瑞金路(中学)站
2、步行约150米,到达瑞金路站
3、乘坐34路,经过15站, 到达中山桥站
4、步行约450米,到达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网络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