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师生 > 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2-19 16:56:01

A. 如何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每当人们欣赏音乐的时候,大脑总要产生不同的生活联想:或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种带有幻想性的思维活动;或带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赏音乐是人们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的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近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成人,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喜欢听音乐的人远比喜欢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的人多。一是因为耳朵比眼睛更易于动情,另一方面是音乐欣赏不受其它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1、选择有特点的音乐,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追求与探索,它是一种启动人类智慧的特殊途径。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在学习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他们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求知欲。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来说,熟悉度过低的内容,无论就音乐价值评论体系来说其品位多么高,就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体系多么完善,小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价值都将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因此,我们在选材上、设计上都必须努力确保儿童对所将关注的音乐有必 需具备的冗余度。要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欣赏作品、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选择欣赏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时,也要依据学生对该作品中各种因素的熟悉情况和儿童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例如在《鸟店》的欣赏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依恋思念的《小背篓》,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感染着学生,引发着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2、引导学生溶入乐曲的角色、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 学会倾听音乐是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在听音乐中学生被要求安静地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很快感到迷茫和厌倦 ,希望能尽快结束或退出这种活动。对此,我在欣赏音乐前给学生讲述一些动人的音乐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让进入乐曲的角色学生好好地欣赏乐曲;其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乐曲;最后,让学生把对乐曲的感受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或动作表达)。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通过欣赏音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引起联想而产生形象。这种形象是通过欣赏音乐而产生的。欣赏音乐应具备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节奏、速度、力度、配器、织体等变化的能力.音乐欣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 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通过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过程,表现为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乐能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一个广阔的天空。他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东西,做到心领神会、身临其境,同时产生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对学生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就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但由于音乐的表情内容有显著的不确定的特点.同一乐曲,由于它没有词义,没有特定画面,所以它可因时间、地点、情绪的不同,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这种情感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我在欣赏教学中,努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尝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后,将内心的体验转化为外在的语言表现出来。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不断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发散性思维,音乐思维不具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为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大量的锻炼机会。二是情感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 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行的音乐思维不仅能表达情感,更能激发情感,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欣赏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受感染的气氛,使他们置于某种情境下,以缩短与作品的时间距离,产生共鸣, 受到感染和启发,获得真、善、美的真谛。并通过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使学生运用音乐语言、肢体动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欣赏课中让孩子们根据乐曲创编律动。那律动是什么?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除了律动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可以使学生积极的自我展示,使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散想象,利用集体思维,使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通过音乐剧创编和表演,孩子们不但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还运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在欣赏音乐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了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通过音乐欣赏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也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B.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每当人们欣赏音乐的时候,大脑总要产生不同的生活联想:或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种带有幻想性的思维活动;或带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赏音乐是人们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的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近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成人,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喜欢听音乐的人远比喜欢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的人多。一是因为耳朵比眼睛更易于动情,另一方面是音乐欣赏不受其它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1、选择有特点的音乐,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追求与探索,它是一种启动人类智慧的特殊途径。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在学习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他们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求知欲。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来说,熟悉度过低的内容,无论就音乐价值评论体系来说其品位多么高,就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体系多么完善,小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价值都将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因此,我们在选材上、设计上都必须努力确保儿童对所将关注的音乐有必 需具备的冗余度。要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欣赏作品、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选择欣赏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时,也要依据学生对该作品中各种因素的熟悉情况和儿童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例如在《鸟店》的欣赏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依恋思念的《小背篓》,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感染着学生,引发着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2、引导学生溶入乐曲的角色、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
学会倾听音乐是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在听音乐中学生被要求安静地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很快感到迷茫和厌倦 ,希望能尽快结束或退出这种活动。对此,我在欣赏音乐前给学生讲述一些动人的音乐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让进入乐曲的角色学生好好地欣赏乐曲;其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乐曲;最后,让学生把对乐曲的感受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或动作表达)。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通过欣赏音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引起联想而产生形象。这种形象是通过欣赏音乐而产生的。欣赏音乐应具备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节奏、速度、力度、配器、织体等变化的能力.音乐欣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 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通过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过程,表现为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乐能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一个广阔的天空。他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东西,做到心领神会、身临其境,同时产生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对学生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就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但由于音乐的表情内容有显著的不确定的特点.同一乐曲,由于它没有词义,没有特定画面,所以它可因时间、地点、情绪的不同,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这种情感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我在欣赏教学中,努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尝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后,将内心的体验转化为外在的语言表现出来。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不断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发散性思维,音乐思维不具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为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大量的锻炼机会。二是情感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 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行的音乐思维不仅能表达情感,更能激发情感,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欣赏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受感染的气氛,使他们置于某种情境下,以缩短与作品的时间距离,产生共鸣, 受到感染和启发,获得真、善、美的真谛。并通过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使学生运用音乐语言、肢体动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欣赏课中让孩子们根据乐曲创编律动。那律动是什么?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除了律动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可以使学生积极的自我展示,使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散想象,利用集体思维,使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通过音乐剧创编和表演,孩子们不但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还运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在欣赏音乐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了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通过音乐欣赏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也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C. 如何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中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可以起到抚慰心灵、鼓舞斗志、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扩大视野、开发智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寓教于乐的独特功能是别的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实施美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艺术具有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同时美的正确感受和创造是思想意识和情感的一种有文化修养的表现。音乐教学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给人以美感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情感,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的目的。
以“六艺”教子弟,将诗三百篇“皆弦歌云”.荀子在《乐论》第二十中对乐的娱乐作用说道:“夫乐(音乐之乐)者,乐(快乐之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挖掘音乐教育的时代魅力,有其现实和理论实践意义。音乐的辅德、益智、促劳、健身等作用正在受到教育界的认可。因此,实现以音乐教育为手段,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总目标,无疑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是人才培养工程中自觉、明智的选择。
音乐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许多职业技术学校也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感官传达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唤起美的感受。听音乐、唱歌曲不仅能感染情绪、陶冶性情,而且对整个社会、风尚也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尤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鉴赏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一段音乐播完之后,学生一致反映音乐很优美。至于优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美,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这说明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只停留在感官的欣赏这一层次上,还没有上升到一个情感和理性的欣赏阶段。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离开听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觉体验,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并且学会如何创造性地去“听”。 而创造性的“听”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不仅能听、会听,而且可以创造性地听:“听”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后,一致感觉作品的旋律优美、感情丰富、活泼乐观。再经过启发引导和反复欣赏,同学们又听出音乐中包括的不仅是欢乐,而且还有痛苦和困惑。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和作品的风格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又从音乐的内涵和表现手法上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在作品中音阶下行音调表现了悲哀的情感,进而指出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人们听不到命运的叩门,也看不到人生苦难的烙印,是因为他把生活的辛酸置之度外,而以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作品永保安详和温柔的面貌,不让眼泪把它打湿。通过教学,同学们既体会了音乐的美妙,又认识到莫扎特的“含着眼泪的欢笑”的艺术魅力;既开阔了思路,又提高了审美情趣。当然,教师在授课前必须深刻理解作品,细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受,才能更好地和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个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意义去欣赏。如作品《祖国颂》,这部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就是运用众多的节拍交替,丰富的节奏,调式对比及和声织体的进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感情。因此,通过这首乐曲的赏析,可以让学生理解节奏、调式、和声织体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又如无伴奏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的欣赏来了解音色、力度、速度等因素的变化使用把姑娘和小伙子之间羞涩的、追求美好爱情的关系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再次,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例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形象地描绘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动人的传说、英雄的历史,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切之情。在展开部村民婚礼的一段中,开始时力度由弱而强,可以提示学生这时仿佛坐着船顺流而下,两岸的风光渐渐移近,传来了农村婚礼上纯朴的波尔卡舞曲,随着力度的渐强,我们来到了婚礼现场,感受到了一幅捷克民间风俗的温馨画卷。接着,音乐又由强而弱,仿佛小船渐渐远去,甚至消失在远方,似乎夜幕降临了。所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音响效果的力度变化而跌宕起伏的。
第四,要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可以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欣赏水平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了我们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

D. 如何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每当人们欣赏音乐的时候,大脑总要产生不同的生活联想:或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种带有幻想性的思维活动;或带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赏音乐是人们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一、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的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近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成人,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只能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喜欢听音乐的人远比喜欢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的人多。一是因为耳朵比眼睛更易于动情,另一方面是音乐欣赏不受其它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1、选择有特点的音乐,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追求与探索,它是一种启动人类智慧的特殊途径。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在学习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他们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求知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来说,熟悉度过低的内容,无论就音乐价值评论体系来说其品位多么高,就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体系多么完善,小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价值都将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因此,我们在选材上、设计上都必须努力确保儿童对所将关注的音乐有必需具备的冗余度。要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欣赏作品、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以儿童的经验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选择欣赏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时,也要依据学生对该作品中各种因素的熟悉情况和儿童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例如在《鸟店》的欣赏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依恋思念的《小背篓》,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感染着学生,引发着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2、引导学生溶入乐曲的角色、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学会倾听音乐是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在听音乐中学生被要求安静地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很快感到迷茫和厌倦,希望能尽快结束或退出这种活动。对此,我在欣赏音乐前给学生讲述一些动人的音乐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让进入乐曲的角色学生好好地欣赏乐曲;其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乐曲;最后,让学生把对乐曲的感受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或动作表达)。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二、通过欣赏音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引起联想而产生形象。这种形象是通过欣赏音乐而产生的。欣赏音乐应具备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节奏、速度、力度、配器、织体等变化的能力.音乐欣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通过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过程,表现为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

E. 如何提升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们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音乐世界里,存在着积极向上和糜烂颓废的两个对立阶层,存在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风格,存在着通俗、民族和美声的各种唱法,存在着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带有浓厚商业性的流行音乐等各种音乐流派。一个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的中学生,必然能表现出对音乐的良好的感知力,能够鉴赏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音乐形态,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下面,笔者就高中音乐课堂上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谈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给广大从事高中音乐教学的老师以启迪。
1 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鉴赏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艺术,然而它又是最富于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一个合格的音乐鉴赏者必须具有浓厚的音乐乐理知识和扎实的基础技术,很难想象,一个合格的音乐鉴赏者能够在不了解曲子的曲式、调式、旋律、节奏、和声和器乐等诸多因素的情况下谈到对音乐能够真正的了解。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高中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要求同学们必须了解:音乐的背景、作品的乐理常识、能区分出不同的音乐载体等。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音乐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给大家讲述音乐所要表达的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需要传授各种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增强对糜烂颓废音乐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欣赏《英雄交响曲》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讲述,这首曲子一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奏鸣曲样式,规模宏大,变化多端,第二乐章采用的是慢板带动的赋格曲效果,到了第三乐章又采用快板引导出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力度逐渐加强,整个乐曲诙谐幽默,最后一个乐章用甚快板引发的自由变奏曲模式,这样结合着曲子的旋律、节奏、曲式、调式给大家做一个讲解,再结合着音乐去进行鉴赏,就可以让学生们从各个方面去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真正做到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2 实施分层次音乐教学,合理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音乐鉴赏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包括:感官体验、感情体验和理性体验。在感官体验中,受众者仅仅是感受到音乐带给他的优美的旋律、律动的音符和优美的和声;到了感情体验阶段,受众者可以体验到作者通过音乐所表达出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以分清曲式、调式等乐理知识,能够感受到声音的高、低在音乐整个转呈衔接中的作用,能够对音乐中的各种乐器进行识别;到了理性体验阶段,就真正进入到了欣赏阶段,它可以将情感和理智相互结合,可以通过音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交流,真正成为音乐之大成者。对于音乐鉴赏的这三个阶段,需要我们高中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把握这个度,积极创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学生的音乐识别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如欣赏我们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对于一些刚刚接触到这个曲子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整个曲子优美的旋律,可以结合根据这个旋律改变的一些通俗歌曲来讲解,让大家对这种旋律加深印象;如果是已经对乐理知识和五线谱有一些了解的同学,教师就可以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基础上,穿插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等,提高大家对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理解;到了真正做到情感和理智贯通者,可以结合故事的背景,给大家穿插讲解在每一段、每一小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流露的心声,并了解作者是通过什么乐器、什么方式来表现的。
3 创作良好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识别能力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似抽象但又非常理性,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又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巧安排,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做到以实践欣赏为主,乐理知识讲解为辅,再穿插讲解曲子中包含的音高、旋律、节奏、曲式、和声等乐理知识,保证能够在一种欢乐融洽的气氛中,吸收单调枯燥的乐理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入了解,使得同学们在吸收到美的元素后又体验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成就感,真正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欣赏《二泉映月》这种民族性风格非常强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给大家介绍这首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给大家讲述瞎子阿炳的故事,这样有助于同学们体会到《二泉映月》所要表达的那种凄美的意境。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全面了解每首曲子,才能引发学生从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心情等各方面领会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增加学生的鉴赏能力。
比如,在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的时候,可以利用投影仪在幕布上播放多瑙河婀娜多姿的身材和沿岸的秀美风光,可以保证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会产生联想效果,脑海里浮现美丽的风景,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这个音乐作品的理解,也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
总之,上述几点关于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不是个别孤立的,而是需要我们的高中音乐老师能够相互融合,穿插使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高中音乐老师在高中课堂上持之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的同学们将兴趣完全投入到这个方面上来,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开始学起,逐渐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真正做到博古通今,学位所用,在欣赏作者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

F.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艺术,特别是没有音乐,就不可能培养一个人的个性。”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也反复强调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出良好的公民。”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备一定音乐艺术修养、具备较高水准的音乐审美素质的音乐艺术欣赏者。所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当前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多听


1、聆听是关键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说:“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以后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力训练上的发展。”想要有“欣赏的耳朵”就必须从小培养听觉能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直接途径是聆听,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学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因此,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是在于多听。给学生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首先,对同一首作品要反复地听,尤其是一些音乐作品,只有在多次聆听之后才能为我们的听觉所把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防先从一些短小的、结构简单的乐曲开始,由小渐大,由浅入深地反复聆听,当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不再陌生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听觉印象之后,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也就达到了一个的新的水准,而且学生也因熟悉一定数量的作品,并在反复地聆听中,对这些作品的特征有了较深的感性体验。所以多听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基本条件。


2、扩宽听觉领域


当然,我们所谓的多听还应包含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断地扩展音乐欣赏的范围。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只习惯于欣赏一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一个偏食者不能成为真正的美食家一样。老师可以从多方面为学生选材,让学生都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如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恬静安详的摇篮曲;风趣逗人的诙谐曲;短小天真的少儿歌曲以及高亢激昂的山歌;细腻流畅的民间小调。从多个角度,不同内容为学生提供音乐欣赏能力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听觉感受领域,在千百次聆听、欣赏中,渐渐提高和完善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一副“有音乐感的耳朵”。


二、多赏


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单纯地给学生听音乐来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每部音乐作品都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并且各具特色。有的突出抒情性,有的侧重于描写,有的则富有哲理。音乐的内容、形式、风格和表现的情感是多样化的。所以对乐曲的初步了解后,教师要从乐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技巧等方面对乐曲进行对比分析。


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该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


三、多学


  1. 多学习理论知识。


音乐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瞬间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长期积累的知识、观念、趣味等众多因素,在一瞬音以感性方式展现出来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其音乐欣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平时,老师可以课堂上授于学生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特别是一些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熟悉感受,促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适度集中性和稳定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保持期待和探索的状态。如:学习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音乐作品所属的风格,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意图等等。当学生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愈多,全面理解和认识音乐的可能性就愈大。因此,学习音乐知识有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2、多积累感性经验。


除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生还应竟可能地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如:笛子、口琴、腰鼓、钢琴等等,或者用自己的歌喉。让学生充分表现音乐,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老师应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鼓励学生亲自参与演奏或演唱,学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这样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的。


原文网址:http://i.yanxiu.com/blog/9822823/26107919005459!cateid=0


望采纳~

G.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能力

学生音乐能力,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观察、注意、记意、理解、表现、想象、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注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多种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训练,主要做法是:
一、听音训练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听音训练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基础。引导学生经常做听音练习,其作用:


通过音阶练习使学生形成高音概念,提高感知音准的敏锐性。采用趣味性的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反复听“do、mi、s。”这三个音,要求学生当听到“d。”就做走的动作,“mi就做鸟儿飞的动作,“so”就做青蛙跳的动作,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会形成固定的音高概念。还有采取音阶手势法边唱边练习。如“d。”双手抱膝盖,“r
e”双手拍臀部,“mi”双手叉腰,“fa”双手横放胸前,“so”拍肩,“1
a”拉耳朵,“xi撑眉毛,“do”手指尖放头顶等方法来巩固学生的音高概念。在学生有了初步的音高感之后,就可以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感知音准的敏锐性。例如事先在地面上画好高音谱号,让学生听音的同时,做动作,找谱号,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高音概念,又使枯燥难记的五线谱变成学生做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记住了五线谱的唱名位置,在趣味中增长了知识。

用音乐欣赏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提高感知、理解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过去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给学生听,大部分小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枯燥无味,听不懂。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多媒体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让枯燥的听觉艺术增添了动感,它把音乐、画面、情节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音乐变成形象的图解,把学生带进了动感的境地,学生犹如拨云见日,让难懂的听觉艺术变成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展示给学生,通过画面的演示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及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打击乐训练

音色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儿童提供打击乐,先让儿童敲敲打打,使他们感知这些乐器有不同的音色。如:给儿童一种打击乐器,要求他们在这种打击乐器或其它一个发声器材上,用两种不同声音来表示“滴答”的钟声,让学生动脑子思考之后击出多种“滴答”的钟声。敲鼓面表示“滴”,敲鼓边表示“答”;用手掌拍桌面表示“滴”,用手指弹桌面表示“答”,由于学生的力度不同,这样就形成各具特色的“滴答”声了。也可以请学生为“画面”配音响,如看大屏幕,点击鼠标,出现第一幅画是旭日东升,第二幅画是电闪雷鸣,第三幅画是小雨沙沙,然后再点击幻灯片浏览视图,让学生动脑子想,应该用什么打击乐器,分别为三幅不同的画面配上音响,学生经过思考,有的就会选择铃鼓、小铃为第一幅画配音响;用钹、鼓给第二幅画配音响;用沙球给第三幅画配音响等。随着学生辨别音色能力的提高,就能较自如的运用不同音色来表现相应的音乐形象。

归类训练:将演奏性质相近的、节奏相同的打击乐器集中训练。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可把三角铁、手铃、碰铃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然后用它们分别敲击出二分节奏。学生听完后说:“三角铁、碰铃的声音亮,余音长,用二分音符很好听,手铃声音比较短,不好听。”又按四分节奏、八分节奏敲击三角铁、碰铃,学生便说:“不好听,太吵,声音不清楚。”这时反问学生:“三角铁、碰铃的余音长,要发挥它的特点,应该怎样给它安排节奏呢?”学生答:“疏一点”。接着拿出木鱼、沙球用二分节奏敲击,学生就说:“老师,木鱼、沙球的余音短,应该用密一点的节奏才好听”。

当学生了解了打击乐器的性能后,就让学生为刚学过的曲子编配打击乐器,学生很快就把三角铁、碰铃编的较疏,木鱼、沙球的节奏编的较密,他们演奏起自己创作的打击乐谱时,个个兴致勃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不断的实践,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因为这些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击准自己的节奏,还必须有横向的协调性,这也是使学生要唱好合唱,演好合奏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节奏训练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节奏,应经常变化着手法进行节奏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节奏的变化制作课件,通过电脑显示到大屏幕上;无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幻灯打到大屏幕上,或者直接写到软黑板上,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以“新”引“趣”:例

跑跑跑,跳跳跳,跑跑跳跳,身体好!


在这些基础上,可采用柯达伊的节奏训练法,即四分音符为“塔”,八分音符为“梯”,十六分音符为“里”。根据学生讨厌机械的“说教”,喜欢形式多样、新奇多变、爱唱好动的特点,可先读节奏,后唱曲子,再配动作的形式。这种方法能以“新”引“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作:“塔”拍掌;“梯”右手指点左手掌心;“梯里梯”(“里”双手拍腿)先点掌后拍腿,再点掌。
看动作打节奏:教师有节奏地做拍球动作:XX | XX X |,跳绳动作:XX | XX XX|,让学生通过视觉用拍手法,把教师刚才的动作和节奏拍出来。
分声部训练:如进行拍手、拍腿、跺脚训练节奏,可分二声部训练,两组拍一声部,两组拍二声部,也可以用手脚并用等训练进行。

四、口琴教学


目前,乐器教学已成为培养儿童素质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因为不论是口琴、口风琴,还是竖笛,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他们在“趣”中增长知识。美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塞尔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这一精辟论断,更坚定了我进行器乐教学的信心。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巧用乐器教学中的吹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谱、记谱能力,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表现力。例如口琴教学,对初学者别急于练习吹奏,要把正确的吹奏方法告诉学生,怎样握住口琴,然后吹一吹,辨别高音低音,高音对着右边脸,低音对着左边脸,并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图,左右,在“1”处吹出的音就是“do”,然后再画出吹奏的简易图,

再看着教师的手势起伏做呼吸。这种方法学生一目了然易接受(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用口风琴进行教学,它有固定的键盘和固定的音高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学会音阶的吹奏后,便可以找一些短小的曲目练习,由浅人深,长期坚持,学生的吹奏能力也就不断得到提高。另外为了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挑选一些吹奏技巧比较好的学生当小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互帮互学;课堂上轮流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吹奏,这样既锻炼了胆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视谱能力,也巩固了乐理知识,还减轻了学生的声带负担,保护了嗓音,还有的学生因为天生唱歌会“跑调”或者是哑嗓,自从学会了吹口琴(口风琴),他们不仅音准好了很多,唱起歌来也不怎么跑调了,而且哑嗓儿还可以用口琴(口风琴)来吹奏自己想唱而不敢唱的歌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了音乐能力。
五、律动训练

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和旋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了解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一般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观看挂图,听录音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电脑多媒体演示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并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主题,让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亲自演一演,做一做,来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因为学生在完全熟悉和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情况下,已经不满足于静听,或歌唱的形式,有一种强烈的“动”去表现音乐,抒发自己情感的欲望,所以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给予必要的示范,可用自己的眼神、手势、舞蹈动作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如《小蜜蜂》一课,学生可以随着音乐节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动作来表达、想象小蜜蜂采花粉、酿花蜜而不断忙碌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如欣赏《可爱的动物》一课,可以先通过电脑多媒体展示音乐画面,让每个学生根据各自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选择一种动物,如马、大象、老虎、狮子、小兔、小猫、小蜜蜂、乌龟等,用动作来表现。

H. 如何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曲优美的音乐,无数听众为之倾倒,如醉如痴;但在有些人身上却不能唤起任何反响,他们似乎对音乐的魅力无动于衷。同样是琵琶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不会欣赏的人,听到的只是一些高低、快慢、轻重不同的音,而懂得欣赏的白居易却能感受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并且想象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除了兴趣上的偏好及环境、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之外,不同的人在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上也的确存在着差距。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决定这种差距的先天因素不容否认。但是正如人的其他能力一样,也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得到提高,且不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需要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即使是欣赏音乐的能力,也需要在长期的熏陶和培养下逐渐地形成。比如说到“美女”这个词(我总是不忘美女 ^_^)大家脑子里面马上形成一个美女的图象,她一定是皮肤很白,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脸上什么雀斑都没有,(我还会多形成一个瓜子形状的小脸^_^),绝对不会形成一个皮肤黑的不成样,满脸雀斑和皱纹,蜡黄蜡黄的脸,黄黄的牙齿,等等这样的一副嘴脸。这就是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一种美女意识! 虽然人们的音乐天资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的先天基础上依靠后天经验补充而使自身的能力得以改善。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感”,即音乐的感受力,它一方面含有先天成分,另一方面也凝聚着后天培养的结果,大量事实证明,这种能力在音乐实践中具有可塑性,主观上的努力与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于音乐感受力的养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听众,如何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音乐能力得到提高呢?培养人的音乐欣赏能力,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还需要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逐步使自己具备能适应各种风格表现形式的音乐欣赏能力。 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直接途径是聆听,因此,培养音乐欣赏力的关键在于多听,当然音乐那么多,不是叫你什么都听。只是多给我们的耳朵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或者干脆让耳朵和音乐谈恋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对同一首作品要反复地听,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只有在AB 式的反复听才可能被我们的听觉所把握。音乐不同于造型艺术,它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固定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实在物体,构成音乐作品的是那些瞬间即逝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相继展现给我们听觉,当一首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结束之后,这首乐曲便从我们身旁消失,它留给我们的只有听觉上的某种印象。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一种对象作用于我们知觉的时间越长,它留给我们意识的印象也就越深,譬如,当我们观看一幅油画的时候,为了加深印象,我们就要尽可能长时间的注视它,无论多久它都不会消失。但是,一首三分钟长的乐曲,无论你怎样地注意听,它注定要在三分钟后结束,若要加深对它的印象,掌握它的一些特征,就需要在另一个时间过程中去重新接触它。我们要领略一部音乐作品的美,基本前提就是去熟悉它。虽然有些好的作品在第一次被听到的时候就能够深深打动听众的心灵,但越是好的作品就越需要人们去多听几遍,因为每一次聆听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并让他们体会到一些新东西,听得越多,就越觉得它有开掘不尽的美。这是音乐艺术的特征,我们若要领略音乐的美,就必须使自己的听觉适应音乐艺术的这种特性。在音乐欣赏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音乐记忆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才能够有效地把握那些在时间中流动的音符,把听觉中的印象综合起来构成整体。实践证明,人的这种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发展。锻炼这种能力,我们不妨先从一些短小的、结构简单的乐曲开始,由小渐大、有浅入深地反复聆听一些作品,当我们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不再陌生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听觉印象之后,我们欣赏音乐的能力也就达到了 一个新的水准,而且我们也因此而熟悉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并在反复的聆听中,对这些作品的特征有了较深的感性体验。这是一个高品味音乐欣赏者的基本条件。 多听的另一层含义是广泛地涉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断地扩展音乐欣赏的范围。正如科普兰所说:“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所以要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只习惯于欣赏一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一个偏食者不能成为真正的美食家一样。当然这并不是说欣赏音乐不应有所选择,事实上任何人在欣赏趣味上都必然有所偏爱,必然要

I.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1 在学生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要让学生能够欣赏音乐,必须让他们了解这个音乐作品。首先,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某一首曲子反复地听,一方面使学生凭着直感去准确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感情的内涵。例如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笔者首先给学生们听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的宫廷乐长。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进。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学生了解了音乐的背景,再去反复聆听这首交响曲,就不难理解乐曲的内涵了。
2 视听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欣赏
笔者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并茂、音画同步、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二年级欣赏曲《玩具兵进行曲》是一首含有童话意境的乐曲,乐曲的创作背景是作曲家童年时做了一个有趣的梦,长大后他根据自己的梦境创作了这首乐曲。乐曲中描绘了一群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玩具兵形象。在上这课前笔者感到这首乐曲很有感染力,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太长,而且又是器乐曲,要学生只凭音响和老师的讲解听下来,就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不仅形式单调枯燥,而且乐曲中生动形象的玩具兵形象学生也不能深入地体会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充分利用了先进的电教技术,根据乐曲创作背景,为学生设计了一段音画结合的动画片。由于动画中玩具兵的形象与音乐十分贴和。一曲终了,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想象启发,立刻活跃起来纷纷向我、向同学相互说着自己的想法……想象的火花擦亮了,也燃起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情之火,后面的表演当然也很有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了非常有个性的玩具兵形象。
3 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音乐想象的王国里欣赏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会被其粗狂、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4 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创设欣赏意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在审美活动中,更加烘托出美的基质,因为美的语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可以联系起他们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向往的艺术境界。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生动准确简练组织语言、运用语言。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用朗诵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让学生置身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的美感。美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做为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中应具有诗人的审美气质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以情带情,创造音乐欣赏的意境,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

J. 浅谈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着重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而高中正是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提高的关键时期。高中音乐虽不是主要学科,但它更能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首先,这主要由音乐的模糊性以及自由性所决定,它传递的是一种听觉上的抽象信息,学生对其聆听与理解的过程正是发挥其想象力的过程。其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倾听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并要求对音乐所传递与表达的内容进行客观评价,对其创造意境展开想象,对其表达的情感加以分析。最后,模仿、创新出新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重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当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当转变应试教育下教师主宰的现状,将课堂重新归还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非旁观者。教师的作用是在进行授课的同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加主动地去吸收与消化教学知识,而不只是被动式地接受。比方说传统的音乐鉴赏课,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时,只将这首作品的名字、作者以及内容告诉学生,不询问学生听完这首作品的感受以及体验,这样不仅遏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更妨碍了学生对音乐内容以及情感传达的直接感受,失去了音乐的神秘性。新课改以后,音乐鉴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倾听音乐,并主动感受音乐内容与情感,能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
二、合理调整作品难度,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各有不同,为了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教师要合理调整音乐作品难度,尽量选择一些结构短小、鲜明的音乐作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后,再去尝试与欣赏那些大型音乐作品。对于部分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低的学生,如果硬要他们去尝试欣赏大师的经典之作,无疑是让小学生阅读《红楼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对于那些演唱能力以及识谱能力较弱,甚至有的连基本音阶都唱不完的学生,如果教师再挑选一些高难度的音乐作品,他们连基本的合唱都不能完成,又如何能够实现鉴赏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合理调整音乐作品难度,如此,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例如,让学生鉴赏《第五交响曲》时,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感受与掌握贝多芬演奏时的情绪以及情感等,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交响乐时,很难摆脱其他音乐模式对其的影响。所以,需要教师从交响乐的基本题材特征以及发展历程等诸多方面开始,让学生对这一音乐模式形成一定的定向认识与了解,如此,才能促进其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音乐教学与初中有差异。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自行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感知,但是却不能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鉴赏,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教师应当熟悉通俗音乐所传达的意境,如《献给爱丽丝》这首音乐作品创作源自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段恋情。教师在讲授之前,可将作者的创造背景、创作动机一一做介绍,告诉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去感受贝多芬与其学生间的美好纯真爱情。引导学生在鉴赏这首经典作品时,感受来自于我们生活的真实情感,教育学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感情丰富、心思细腻、思想敏锐,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身情感以及思想感受,将切身经历融入鉴赏教学中,有感情地进行鉴赏,相信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与领悟音乐鉴赏的方法。
小结:总之,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调整作品难度,并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置身于音乐鉴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阅读全文

与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