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学生应该怎样去认识自己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人生观这个话题,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而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我们认识世界和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思想路线和科学的世界观,做到在实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总结经验,使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唯物而辩证地统一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得的一切胜利,得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就是一个工厂……,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同时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特点: 第一:直观性:即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是直观的,往往就事论事,而很难对人生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去理解。 第二:粗浅性: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只对客观事物进行和粗浅的理解,基本上还是以个人的经验和理解去评价,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能从纵横经纬方向进行深入透彻的判断。 第三:固执性: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社会经验,但由于其心理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他们在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后,往往会坚持很长时间,不会轻易改变。 要加强对我们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我进行人生观教育。 一、灌输理论指导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理论基矗而这些正如列宁所说都必须灌输给我们。因此,学校要发挥政治课在人生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人生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划清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的根本界限,为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础。 二、联系实际,引导疏通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新旧体制转轨期,社会上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在调查中发现,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受社会某些腐败现象的影响,而产生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看法。这名学生在座谈时,还列举了一 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三、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经常并通过多途径开展教育。主要途径是政治课教学、班会、团队会和各科教学活动,社会的其它方方面面工作及各种活动也都要渗透人生观教育。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另外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自己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我们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我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影响。社会风尚是社会成员总体人格的展示,不仅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关系中,与其坐叹世风日下,不如从检查自己的人格行为开始认真、负责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生,使他们都成为追求真善美、具有圆满人格的,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文明!
2. 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
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别人也是一样。自己不是定型的,优点可能有一回天会失去,而缺点也答许有一天会被克服。每个人都是平等而自由的。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其价值不在于对别人,而在于对自己,所以,没必要为别人的评判标准来要求自己。而由于对别人的爱与同情,我们往往做出伤害自己的事。人就是这样的。
3.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1、 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2、 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
由于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各种需要日益增长,加之此时还缺乏较强的文饰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们容易动感情,且这种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特点。
开始经常地、较明显的出现一些持续性的情感状态如焦虑、憧憬、性爱倾向等,代表性地表现为孤独、苦闷的闭锁心理。
3、 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而作出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仍较多地体现出服从倾向,在行 动自决方面的轻率或优柔寡断都时表现。
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
仍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
4、 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气质的本能表现渐少,开始打上社会影响的烙印。
5、 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社会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了,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
因各种需要互相交织,所以满足需要和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都较过去强烈和丰富。
6、 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随着实践的增加和思维的发展。各种动机开始出现间接性(不直接表现为某种行为)、稳定性(较长久地保持某一动机)、迟效性(动机的行为表现不立即显现效果)的特点。
7、 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
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8、 社会经历的匮缺,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情绪的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定势。但从小便习得的、已定型的态度仍具有持续性。、
态度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易于产生不协调性,即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这是由此阶段学生情感特点所决定的。
9、 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来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由于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
10、 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
一旦根据上述择友原则加入或组成某一非正式群体,便会对该群体的规范产生极大的认同,从而该群体便会成为影响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
11、性意识的普遍萌生,致使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如有的仍然格守“男女界线”,有的喜欢与异性同学(往往并非特指)一起参加活动,有个别的已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
由于这个时期比较缺乏青春期知识、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所以相对高中时期来说,男女同学的交往中“出格”的较多。
12、 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4.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人生观这个话题,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而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我们认识世界和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思想路线和科学的世界观,做到在实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总结经验,使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唯物而辩证地统一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得的一切胜利,得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就是一个工厂……,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同时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特点: 第一:直观性:即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是直观的,往往就事论事,而很难对人生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去理解。 第二:粗浅性: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只对客观事物进行和粗浅的理解,基本上还是以个人的经验和理解去评价,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能从纵横经纬方向进行深入透彻的判断。 第三:固执性: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社会经验,但由于其心理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他们在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后,往往会坚持很长时间,不会轻易改变。 要加强对我们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我进行人生观教育。 一、灌输理论指导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理论基矗而这些正如列宁所说都必须灌输给我们。因此,学校要发挥政治课在人生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人生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划清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的根本界限,为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础。 二、联系实际,引导疏通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新旧体制转轨期,社会上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在调查中发现,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受社会某些腐败现象的影响,而产生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看法。这名学生在座谈时,还列举了一 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三、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经常并通过多途径开展教育。主要途径是政治课教学、班会、团队会和各科教学活动,社会的其它方方面面工作及各种活动也都要渗透人生观教育。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另外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自己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我们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我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影响。社会风尚是社会成员总体人格的展示,不仅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关系中,与其坐叹世风日下,不如从检查自己的人格行为开始认真、负责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生,使他们都成为追求真善美、具有圆满人格的,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文明!
5.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己
作为学生,首先肯定是要努力学习。学习又不是坏事,说简单点,学到了知识就回比没知识要强很多。更要尊重老答师,毕竟老师把他们毕生所学的知识全部无私的传授给了你!教导你!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真心尊重他们!平时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光是学习上,日常生活中,还有为人处事等等。一点点充实自己的知识,坚定自己的心!为未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个人经验。望采纳。
6. 中学生生涯规划怎么做
五个基本理念:
1. “自我追寻”理念
这是一种不断在生命成长历程中发现和追寻本我的过程,也是成功规划自我生涯的第一步。人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很不容易,只有当我们具有了自我认知的科学能力和公正态度,生涯设计和规划才可能真实有效。
2.“目标引领”理念
人生的意义取决于目标的选择和确立。伟大的目标塑造伟大的人生,这样简朴的道理应当让学生们根植于心底。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社交,离开了有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生涯规划也就毫无意义了3.“体察环境”理念
生涯规划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个人的事,它应当顾及个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即你到底在这个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你愿意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会关注周围的环境,并在不断“自我追寻”过程中顺应或改造环境,实际上对生涯发展更具深刻的影响力。
4.“挫折磨练”理念
挫折是人生的必然,坎坷是生命的历程。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矛盾错综复杂,机遇毫无规则,天赋客观存在……于是,人生途中,机遇与挑战、风险同在。生涯教育的本意就在于让人冲破迷惑,克服挫折,知难而进。
5.“魅力人格”理念
魅力人格,既是生涯规划的起点,也是生涯规划的归宿。人以其人格而赢得机会、赢得朋友、赢得生命的价值。培育人格应当成为生涯教育之关键。
最后,希望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自己可能的职业发展轨迹。
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新高考选科、新高考选科指导、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新高考规划师认证、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高考圈
7. 中学生怎样增强自我意识
意识训练
1.自我意识及其意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同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个体的社会化。
由于自我意识在人发展过程中是循序渐进进行的,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我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我们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2.自我意识训练内容。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8. 初中生自我评价100字
我性格开朗,在校期间能自己遵守学校及班级纪律,热爱运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热爱班集体,能为班集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爱好广泛,在闲暇的课余时间里我充分支配自己的时间:阅读各种书籍,看电影,锻炼身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在学习方面我认真完成作业,虽然目前没有取得较大成功但是成绩较为稳定,且一直对学习抱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希望能在最后的这段日子中多加努力在中考中突破自己给我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上较于浮躁,不能持之以恒是我的缺点,对此我还需多加向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学习;另外书写还不够工整,这一点还需日后多加练习。
这三年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种种的磨练,我也有了不少的收获:在一些问题上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学习的同时,我也学会了怎样处理人际关系;通过与同学的相处对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初中生活在转眼间飞纵即逝,不久后我们就要迎来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里程碑——中考。而中考过后等着我们的是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所以中考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旅程的开始。三年的初中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 初中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三种方法 急急急!!!!!!!!!!!
认识自我的复途径包括:
①通过制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自我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b.自我形象的观察,主要是对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观察.c.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
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10. 中学生自我认知怎么写
要点:
1、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
2、要正确地对自己知识、能力专、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属,确定自己最适合的职业;
范文:
本人在大学期间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大学四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zd情,我相信只要 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