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先锋队,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的引领作用、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和革命实践的主导力量作用。
五四运动对青年的影响:第一,是青年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二,是青年学生社会意识的觉醒。第三,是青年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与尊重中华文化的复古思潮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渊源大部分都来自于五四时期的西化理论。
(1)五四运动中学生会做什么事扩展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于法国巴黎举行的巴黎和会,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之一,但是这次中国参加的会议可谓是20世纪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又一大耻辱。
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帝国主义撤退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与取消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等要求。然而,会议上的其他国家不顾中国战胜国的身份,拒绝了中国提出的要求,甚至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控制权转让给了另一个侵略国日本。
这则消息传到中国后,群情激愤,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人民的强烈抗议。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游行抗议,最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二,无产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干部的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 学生会生活部都需要干什么
关心同学生活,与后勤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反映并监督解决同学生活中住宿、饮食版、医疗、购物、通讯等方面权的问题。
开展各类卫生评比的系内活动,加强同学生活的自律管理,提高同学生活质量。
联合宣传部通过板报,海报等宣传形式,进行生活常识宣传,引导同学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关心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及时向上级反映他们的困难和要求。
组织公益活动和各种服务性活动。
③ 学生会到底有什么作用
学生会(Student Union)
高等、中等学校大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系(科)学生会委员会两级。中等学校学生会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班学生会委员会(班委会)两级。
它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少数大学,如中国防卫科技学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
一般的学生会都设置主席团、秘书处、外联部、学习部、企划部、宣传部、纪检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卫生部、劳动部、组织部等。
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1919 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称学生自治会,对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学生会。凡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
中等学校学生机构一般是两级:校学生委员会和班学生委员会(班委会)。高等学校又有院系(科)一级的学生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立的学生会联合组织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
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 、身体健康的劳动者。
学生会的起源及历史
清华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个学生会,它诞生于“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的洪流中。此前清华学校初期,还没有全校性学生会组织。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日等国,无理地拒绝了中国人民“废除二十一条”的正当要求,还公然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让与日本。丧权辱国的北洋政府竟同意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内3000余名学生举行了反帝爱国示威游行。当晚,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清华园,一向沉静闭塞的清华学校顿时沸腾起来。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在夜间工笔抄录了岳飞的“满江红”一词,贴在高等科饭厅门口,表达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坚定决心。第二天一早,有些同学在宿舍门口贴出红笔写的大字报,要求立即行动。当日(5日)高等科和中等科科长立即召开全校各会社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清华学生代表团,派代表与各学校互通声气,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清华学生代表团于5月7日正式成立,代表团团长为顾德民,清华学生代表团随即领导清华学生投入反帝爱国运动。5月9日,清华同学在体育馆前举行了“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庄严宣誓:“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
当时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抵制日货的活动,1919年11月15日,日本驻福州领事馆竟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殴打参加抵制日货活动的学生;16日,又打死打伤学生和市民多人,制造了“福州惨案”。国人闻之莫不愤恨异常,福建罢市、罢学,京津沪等学界也奔走呼号予以声援。27日清华各级学生重选代表,商议起草学生会章程,“以便重组代表团与京中学界共同进行”;并于29日组织清华学生赴城内与各校学生上街游行。12月17日,全体学生大会通过了学生会章程;在23日晚,清华全体学生聚集在饭厅,举行学生会成立大会。清华学生连续参加学生运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不满,校长张煜全竟派巡警干涉学生会成立,乘学生开会之际派人关掉电灯以迫使学生散去,想不到此举激怒了学生。在几支洋蜡烛的照耀下,清华学生会庄严成立。学生会设评议部和干事部,由刘驭万、罗隆基为评议部正、副主席,时昭泽为干事部主席;干事部下设总务、交际、文牍、会计、新闻五科,其中文牍科正副主任为闻一多、潘光旦。随着学生会的成立,学生活动日益活跃,校内刊物《清华周刊》也由学校派定学生编辑改为由学生自选编辑,各种学生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清华学生会初期的组织形式模拟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即“三权鼎立”。评议会是全校代议机构,行使立法权;干事部行使行政权;司法的权力还掌握在学校斋务处手中。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潮对学生影响的增长,学生们对于校方家长式的严厉管束越来越不满。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斋务长因开除学生,遭学生诘问并被打。同年12月,校长张煜全因干涉学生会成立大会,遭到学生反对而被迫去职。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被动摇,1920年起学生对自治展开广泛讨论,认为“学生自治,是由学生组织团体去练习学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学生通过学生会提出要求,成立了学生法庭,选出了审判官和检察官, “三权鼎立”随之形成。学校还拨了一笔钱,为“法官”们缝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装,学生法官们审理学生间争执事件甚至处理学生违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学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学生会章程》规定“本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体大会,立法机关为代表大会,执行机关为执行委员会”。
清华学生会的成立与实现自治,一方面是由于“五四”运动唤起了清华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从中窥见清华学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华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留美预备生,同时还寓有造就“领袖人才”的意义,希望“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对于这种领袖人才,清华校长曹云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天赋之才,精明强干,随机应变,善于治人”。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包括对外交涉、演说辩论、开运动会、请人演讲、编杂志、出级刊等。学校以学生团体活动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办事能力,而清华学生会以后的日益发展以及参与左右校政、领导学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等行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清华学生会领导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的爱国反帝运动,逐渐成为清华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以后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解放前的护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 学生会是什么组织﹖
学生会是在政教处、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组织,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和忠实代表。学生会是学生代表的最高执行机构,学生会设主席团、秘书处、宣传部、学习部、纪检部、卫生部、文艺部、体育部、安全部, 其中秘书处隶属于主席团。
一、学生会的基本任务:
(一)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各班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过程和结果。组织同学们开展学习、科技、文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
(二)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同学和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协助学校建立文明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三)组织同学开展公益劳动等自我服务活动,协助学校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向学校反映同学们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事务的民主管理,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
二、学生会工作职责
(一)在政教处、校团委的领导下,组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二)完善学生会的自身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三)协助学校加强学生管理,积极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自觉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秩序,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卫生扫除等,协助政教处做好班级活动的检查、监督、考核工作。
(五)组织学生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关心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情况,维护学生正当利益,帮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七)及时向各班班主任汇报学生的有关情况,帮助班主任做好对班委会工作的指导。
参考集宁师院附中,http://www.wulanchabu.gov.cn/information/jnsffz745/msg89943726392.html
⑤ 大学里的学生会是做什么工作的
学生会,是在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回学生的桥梁答和纽带。
第一、它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 、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
第二、1919 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称学生自治会,对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学生会。凡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第三、高等、中等学校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其任务在于,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⑥ 学生会是干什么的
学生会在中国大陆,学生会一词一般代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在各院校的团体会员机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第四章中对“学生会”以及“学生会会员”的描述为“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凡在校的中国学生,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均可为学生会、研究生会会员”。各大中专院校、高中学生会在本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学生会一般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在各院校的分支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发挥作为党和学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同学服务。
补充:第一、它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 、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第二、1919 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称学生自治会,对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学生会。凡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第三、高等、中等学校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其任务在于,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⑦ 描述一名爱国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活动
“五四”运动中的邓颖超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爱国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议,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拒绝巴黎和约签字”、“收回山东权利”、“惩办卖国贼曹、章、陆”。游行队伍遭到武装军警和便衣警察的多方阻拦,激愤的学生们火烧了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怒打了正在曹汝霖家中的章宗祥。段祺瑞反动政府弹压游行队伍并拘捕了三十多人。当次日这个消息传到天津时,正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的邓颖超和女子师范的同学们一起,议论纷纷。当晚,家事专修科学生郭隆真(郭林一)倡议组织爱国团体,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邓颖超、张若茗、王卓吾等同学首先响应。次日,召开学生代表会讨论组织起来开展斗争时,大家认为,仅仅女师学生组织起来力量还单薄,便决定联合其他女校学生和全市爱国妇女共同参加,成立“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5月25日成立大会上公推刘清扬(女师毕业生)、李毅韬(女师附小教员)为正副会长,郭隆真、邓颖超为演讲队长。此后,“女界爱国同志会”便同先后成立的“天津学生联合会”、“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中并肩战斗。
演讲队长
“女界爱国同志会”成立后,积极投入火热的爱国斗争,活动最活跃.影响最突出的是女学生演讲队。年仅15岁的演讲队长邓颖超,以奔放的爱国热情,率领爱国演讲队队员,在街头巷尾,慷慨陈词,诉说反动政府卖国外交失败的经过,揭露卖国贼的卖国罪行,痛述朝鲜亡国后当亡国奴的痛苦,规劝同胞齐心抵制日货、协力救国,有时声泪俱下,使听众深受感动,久久不愿离去。有一次,一个人力车工人听讲后极为感动,把他当天挣的三角钱,捐助给演讲队,让她们多印传单,多撒传单,让人人知道这些道理。群众的拥护,使她们倍受鼓舞,更加不辞辛苦地进行宣传。据当年天津《益世报》记载,七月末,正值暑假期间,女演讲队在王天麟、邓颖超率领下,到赵家胡同、黄家胡同等处演讲时,“讲的正高兴,听的正入神”,忽然倾盆大雨瓢泼似的倒下来。演讲队员们赶赴电车站时,“地面的水有半尺多深,一走一滑。上了电车后,穿着流水的衣服,还是很喜欢的。大家说,这个算什么苦,比当亡国奴的苦楚强的多着呢。”
演讲队为了使爱国宣传活动更加深入到妇女群众中去,她们还时常作家庭访问,并注意到比较偏僻的地区和贫民区去挨家挨户访问宣传。即使碰钉子,她们也毫不灰心。
“女界爱国同志会”为了提高平民妇女的爱国觉悟,帮助平民妇女提高文化,还举办了妇女补习学校,分设在东、西两个演讲所。学员主要是家庭妇女,课程是识字、谈话(主要进行爱国教育)、织花边等。为了补助补习学校的经费,女师同学们除募捐外,还演出话剧,把收入作捐款。她们曾演出歌颂我国古代女英雄的《木兰从军》和描写刺杀日本伊藤博文的朝鲜英雄的故事《安重根》(又名《亡国恨》)。这两个话剧的主角都由邓颖超扮演。邓颖超在六十多年后重忆此事时说:“我演戏总是演男的,而恩来总是扮演女的。因为那时候男女不能同台演戏,封建习俗可厉害哩!男女授受不亲。”
冲破包围
随着爱国运动的不断深入,为了加强斗争的力量,在总结了几次请愿斗争的经验之后,郭隆真、周恩来等根据大家的意见,提议另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小组来推动各项斗争。经过酝酿筹备,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于9月16日正式成立了。马骏、谌志笃、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男女二十人,都是它的第一批社员。
“觉悟社”是五四运动中诞生最早的青年革命团体之一。它的组织严密,社员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发展新社员须经社员三人以上介绍,内部实行委员制,分工负责,是当时青年团体中比较健全的一个。北京《晨报》曾称它是“天津学界中最优秀、纯洁、奋斗、觉悟的青年小团体。”
“觉悟社”的成立,标志着天津学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以“觉悟社”社员为核心的天津学联和各界爱国团体的领导和组织下,发动了天津更大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年的双十节,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有大、中学生和各界群众数万人参加的市民大会,继续坚持严惩卖国贼,加紧抵制日货的斗争,并拟在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反动当局下令警察包围市民大会会场,准备武装解散集会,阻止群众游行。愤怒的群众毫无惧色。当群众队伍开始游行时,大批武装警察拦住了去路。邓颖超等领导着大队最前列的女学生向警察高呼:“警察是中国人,警察也要爱国!”“不打爱国学生!”等口号。队伍依然雄赳赳地前进。这时武装警察动武了,打伤学生数十人,学生们也奋起抵抗。邓颖超机智勇敢,带领女同学用手中的小旗竹竿进行反击,并采取奇袭的方法打掉了许多警察戴的帽子。趁警察们狼狈地用手遮掩着脑袋弯着腰去拾拣帽子的有利时机,只听得一声高呼:姐妹们,冲啊!女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挥舞着手中的旗竿,勇猛地向丧魂落魄的武装警察冲去,正巧与路过的学联汽车宣传队一起,形成夹攻之势,冲破了警察的包围圈,打开了缺口。同学们和市民们乘势冲出,万余人的一支铁流,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最后,游行队伍包围了警察厅,提出质问:“为什么不准人民庆祝国庆?”“为什么下令军警动武?”他们大声高呼:“杨梆子(警察厅长的外号),你出来回答!”有的市民还借了打更用的木梆子边敲边喊。斗争一直坚持到次日黎明。
营救战友
双十节事件后,反动政府的压迫愈来愈紧。1920年1月,领导各界群众抵制日货、惩罚奸商的“各界救国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马千里、马骏等二十几人被无理逮捕了,“各界救国联合会”、“学生联合会”被武力查封了。于是,由周恩来、郭隆真等领导的向直隶政府要求启封“各界救国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和释放全体被捕代表的大规模请愿斗争开始了。
他们知道这是一场严重的斗争,所以作了周密细致的布置。邓颖超回忆说:我们事先有系统地动员了各校的同学与各界市民,并且在请愿的组织领导上作了精密的适当的分工。有被选出向当局交涉的代表,有专任请愿群众队伍的指挥员,有留守会所做后勤供应、动员后备力量的人员,还有专司联络的脚踏车队和负责电话联系的情报员。这次,刘清扬、邓颖超、王天麟被指定担任留守工作。她们一清早把人员送走后,一面忙着工作,一面心焦地等待消息,直到晚上才知道反动当局鞭打并扣押了周恩来、郭隆真、于方舟、张若茗等谈判代表,指使反动军警、保安队对三千多名赤手空拳的男女学生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制造了“一·二九”流血惨案。
“一·二九”惨案发生后,2月1日,天津全市学生罢课抗议。学联并分别派遣代表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呼吁支援。在上海学生总会的号召下,掀起了全国性的声援天津学生运动的大游行、大示威。“觉悟社”的一些主要骨干被捕或离津后,谌志笃、邓颖超等就承担了领导天津学生运动的主要工作。
被捕的学生代表一直在狱中坚持斗争,抗议非法拘捕。但警察厅当局无视他们的正义要求,压迫日甚。为此,代表们被迫以绝食来表示抗议。四月初,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同学们都十分难过,当即就有谌志笃、邓颖超等二十四名同学,自愿报名到警察厅去代替被捕的代表受监禁。他们备了公文,带了行李,到警察厅去要求入狱。他们首先抗议非法逮捕爱国代表,指斥当局长期监禁学生,既不宣布罪状,也不送法院审判;其次说明代表是大家选出来的,有难同当,大家愿意轮流受监禁。这种理直气壮的正义斗争,弄得警察厅十分狼狈,只得同意他们与被拘代表见面。这样,被拘代表与外界沟通了联系。
五四运动过后一年,虽然进行了不少斗争,但祖国的青岛仍然没有收回,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也没有取消,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的一些领导骨干还押在监狱里,所以女师同学决定在5月7日国耻纪念日,再向群众作一次爱国主义的宣传演讲,同时也为释放被捕代表制造舆论。学校当局不答应她们停课外出,但同学们意志坚决,由邓颖超扛着大旗,带领三百多名女学生冲出了校门,去参加纪念大会,并分三路去向市民宣传。当天回校时,校方贴出布告,以学生无故罢课为由,宣布全体开除学籍。同学们气极了,但她们不恐慌,不屈服,大家一商量,说:既然学校不要我们,我们不能赖在学校里,我们马上搬出去。象下了战斗命令一样,她们立即整理行李,捆绑铺盖,抬箱子的,提杂件的,一瞬间,学校的操场上摆满了她们的大包小裹、箱子行李。这时,学校当局反而着慌了,不准她们搬走。但校方的阻拦、哄骗、刁难、恫吓,全都无用。经过十二天的斗争,在家长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下,学校当局被迫收回成命,全体同学胜利回校。自从4月份谌志笃、邓颖超等和被拘代表沟通了联系后,他们在外边加紧开展营救活动。他们组织“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分子和被捕代表的家属经常去探望、慰问;发动群众,广泛宣传,用社会舆论对反动当局提出谴责,施加压力;积极准备提出公诉,要求公审;此外,还聘请全国有名的爱国律师刘崇佑先生为被捕代表辩护。刘先生帮助谌志笃、邓颖超等熟习进行诉讼的知识、程序,进行合法斗争。在刘先生的指导下,周恩来等4人在7月1日写了一封申诉信。刘先生即根据周恩来等的申诉信,几次亲自从北京赶到天津,到狱中去向代表收集材料,积极进行辩护准备。在被拘代表同各界代表狱内外共同坚持斗争下,在全国各地的有力声援下,7月,反动当局被迫宣布公开审理这个案子。开庭审讯时,被拘代表大义凛然地据理驳斥,痛斥卖国政府的罪行,大讲救国的道理,变审判厅为传播爱国思想的讲台。大律师刘崇佑先生也有力地为学生们辩护:爱国救国是合乎公理民意的壮举,何罪之有?最后,反动法庭被迫宣布无罪释放马千里、马骏、周恩来、郭隆真等二十多名被拘代表。天津各界人民慰问团隆重地迎接被释代表凯旋回归。
联合起来
“觉悟社”的社友又团聚在一起了,大家感到分外亲切。无论监内狱外,他们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战士。8月10日左右,他们召开年会总结一年多来天津爱国运动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把五四运动后在全国各地产生的大小进步团体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改造旧中国。他们决定到北京去请教李大钊。李大钊建议他们邀请北京的一些进步团体,如“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等共同开会座谈,研讨问题。8月16日,五个团体在北京陶然亭开了会。会上先由邓颖超介绍了“觉悟社”的组织和一年来的活动情况。周恩来详细阐述了“觉悟社”年会上提出的联合改造的主张。李大钊鼓励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主义”,以便团结一致进行战斗。会后成立了“改造联合”,通过了《改造联合宣言》和《约章》。《宣言》指出,“集合在‘改造’赤旗下的青年”,应该“组织一个打破一切界限的联合”,并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建议“联合”组织起来后,“切切实实做点事”。《约章》中列举了亟需从事的工作,如宣传工作、社会调查、平民教育以及工、农、妇女工作,以“实行社会的改造。”
1920年秋,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一批社员、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索拯民济世的真理,陆续到巴黎公社的故乡法国去勤工俭学了。他们在欧洲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并且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中央承认这些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北京的邓颖超等几个社员,则开始走向社会。他们有的一边工作,一边根据《约章》的精神,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劳工、妇女、青年学生运动,到码头上,到工厂里,到农村去,开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教员。那时正提倡开放女禁,吸收女教员,邓颖超便是这所小学吸收的第一名女教员。她努力工作,处事有方,在实践中为男女平等、开放女禁树立了一个榜样。
⑧ “学生会” 是什么呢
学生会(Student Union)
高等、中等学校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系(科)学生会委员会两级。中等学校学生会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班学生会委员会(班委会)两级。
它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少数大学,如中国防卫科技学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
一般的学生会都设置主席团、秘书处、外联部、学习部、企划部、宣传部、纪检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卫生部、劳动部、组织部等。
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1919 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称学生自治会,对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学生会。凡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
中等学校学生机构一般是两级:校学生委员会和班学生委员会(班委会)。高等学校又有院系(科)一级的学生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立的学生会联合组织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
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 、身体健康的劳动者。
学生会的起源及历史
清华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个学生会,它诞生于“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的洪流中。此前清华学校初期,还没有全校性学生会组织。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日等国,无理地拒绝了中国人民“废除二十一条”的正当要求,还公然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让与日本。丧权辱国的北洋政府竟同意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内3000余名学生举行了反帝爱国示威游行。当晚,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清华园,一向沉静闭塞的清华学校顿时沸腾起来。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连夜工笔抄录了岳飞的“满江红”词,贴在高等科饭厅门口,表达了“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决心。第二天一早,有些同学在宿舍门口贴出红笔写的大字报,要求立即行动。当日(5日)高等科和中等科科长立即召开全校各会社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清华学生代表团,派代表与各学校互通声气,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清华学生代表团于5月7日正式成立,代表团团长为顾德民,清华学生代表团随即领导清华学生投入反帝爱国运动。5月9日,清华同学在体育馆前举行了“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庄严宣誓:“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
当时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抵制日货的活动,1919年11月15日,日本驻福州领事馆竟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殴打参加抵制日货活动的学生;16日,又打死打伤学生和市民多人,制造了“福州惨案”。国人闻之莫不愤恨异常,福建罢市、罢学,京津沪等学界也奔走呼号予以声援。27日清华各级学生重选代表,商议起草学生会章程,“以便重组代表团与京中学界共同进行”;并于29日组织清华学生赴城内与各校学生上街游行。12月17日,全体学生大会通过了学生会章程;在23日晚,清华全体学生聚集在饭厅,举行学生会成立大会。清华学生连续参加学生运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不满,校长张煜全竟派巡警干涉学生会成立,乘学生开会之际派人关掉电灯以迫使学生散去,想不到此举激怒了学生。在几支洋蜡烛的照耀下,清华学生会庄严成立。学生会设评议部和干事部,由刘驭万、罗隆基为评议部正、副主席,时昭泽为干事部主席;干事部下设总务、交际、文牍、会计、新闻五科,其中文牍科正副主任为闻一多、潘光旦。随着学生会的成立,学生活动日益活跃,校内刊物《清华周刊》也由学校派定学生编辑改为由学生自选编辑,各种学生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清华学生会初期的组织形式模拟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即“三权鼎立”。评议会是全校代议机构,行使立法权;干事部行使行政权;司法的权力还掌握在学校斋务处手中。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潮对学生影响的增长,学生们对于校方家长式的严厉管束越来越不满。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斋务长因开除学生,遭学生诘问并被打。同年12月,校长张煜全因干涉学生会成立大会,遭到学生反对而被迫去职。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被动摇,1920年起学生对自治展开广泛讨论,认为“学生自治,是由学生组织团体去练习学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学生通过学生会提出要求,成立了学生法庭,选出了审判官和检察官, “三权鼎立”随之形成。学校还拨了一笔钱,为“法官”们缝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装,学生法官们审理学生间争执事件甚至处理学生违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学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学生会章程》规定“本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体大会,立法机关为代表大会,执行机关为执行委员会”。
清华学生会的成立与实现自治,一方面是由于“五四”运动唤起了清华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从中窥见清华学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华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留美预备生,同时还寓有造就“领袖人才”的意义,希望“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对于这种领袖人才,清华校长曹云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天赋之才,精明强干,随机应变,善于治人”。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包括对外交涉、演说辩论、开运动会、请人演讲、编杂志、出级刊等。学校以学生团体活动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办事能力,而清华学生会以后的日益发展以及参与左右校政、领导学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等行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清华学生会领导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的爱国反帝运动,逐渐成为清华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以后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解放前的护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⑨ 什么是学生会
学生会( Union)
高等、中等学校大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系(科)学生会委员会两级。中等学校学生会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班学生会委员会(班委会)两级。
它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少数大学,如中国防卫科技学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
一般的学生会都设置主席团、秘书处、外联部、学习部、企划部、宣传部、纪检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卫生部、劳动部、组织部等。
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1919 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称学生自治会,对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学生会。凡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
中等学校学生机构一般是两级:校学生委员会和班学生委员会(班委会)。高等学校又有院系(科)一级的学生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立的学生会联合组织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
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 、身体健康的劳动者。
学生会的起源及历史
清华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个学生会,它诞生于“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的洪流中。此前清华学校初期,还没有全校性学生会组织。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日等国,无理地拒绝了中国人民“废除二十一条”的正当要求,还公然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让与日本。丧权辱国的北洋政府竟同意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内3000余名学生举行了反帝爱国示威游行。当晚,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清华园,一向沉静闭塞的清华学校顿时沸腾起来。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在夜间工笔抄录了岳飞的“满江红”一词,贴在高等科饭厅门口,表达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坚定决心。第二天一早,有些同学在宿舍门口贴出红笔写的大字报,要求立即行动。当日(5日)高等科和中等科科长立即召开全校各会社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清华学生代表团,派代表与各学校互通声气,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清华学生代表团于5月7日正式成立,代表团团长为顾德民,清华学生代表团随即领导清华学生投入反帝爱国运动。5月9日,清华同学在体育馆前举行了“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庄严宣誓:“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
当时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抵制日货的活动,1919年11月15日,日本驻福州领事馆竟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殴打参加抵制日货活动的学生;16日,又打死打伤学生和市民多人,制造了“福州惨案”。国人闻之莫不愤恨异常,福建罢市、罢学,京津沪等学界也奔走呼号予以声援。27日清华各级学生重选代表,商议起草学生会章程,“以便重组代表团与京中学界共同进行”;并于29日组织清华学生赴城内与各校学生上街游行。12月17日,全体学生大会通过了学生会章程;在23日晚,清华全体学生聚集在饭厅,举行学生会成立大会。清华学生连续参加学生运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不满,校长张煜全竟派巡警干涉学生会成立,乘学生开会之际派人关掉电灯以迫使学生散去,想不到此举激怒了学生。在几支洋蜡烛的照耀下,清华学生会庄严成立。学生会设评议部和干事部,由刘驭万、罗隆基为评议部正、副主席,时昭泽为干事部主席;干事部下设总务、交际、文牍、会计、新闻五科,其中文牍科正副主任为闻一多、潘光旦。随着学生会的成立,学生活动日益活跃,校内刊物《清华周刊》也由学校派定学生编辑改为由学生自选编辑,各种学生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清华学生会初期的组织形式模拟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即“三权鼎立”。评议会是全校代议机构,行使立法权;干事部行使行政权;司法的权力还掌握在学校斋务处手中。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潮对学生影响的增长,学生们对于校方家长式的严厉管束越来越不满。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斋务长因开除学生,遭学生诘问并被打。同年12月,校长张煜全因干涉学生会成立大会,遭到学生反对而被迫去职。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被动摇,1920年起学生对自治展开广泛讨论,认为“学生自治,是由学生组织团体去练习学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学生通过学生会提出要求,成立了学生法庭,选出了审判官和检察官, “三权鼎立”随之形成。学校还拨了一笔钱,为“法官”们缝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装,学生法官们审理学生间争执事件甚至处理学生违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学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学生会章程》规定“本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体大会,立法机关为代表大会,执行机关为执行委员会”。
清华学生会的成立与实现自治,一方面是由于“五四”运动唤起了清华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从中窥见清华学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华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留美预备生,同时还寓有造就“领袖人才”的意义,希望“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对于这种领袖人才,清华校长曹云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天赋之才,精明强干,随机应变,善于治人”。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包括对外交涉、演说辩论、开运动会、请人演讲、编杂志、出级刊等。学校以学生团体活动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办事能力,而清华学生会以后的日益发展以及参与左右校政、领导学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等行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清华学生会领导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的爱国反帝运动,逐渐成为清华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以后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解放前的护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