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师生 > 初中学生如何按主旨赏析课外诗歌

初中学生如何按主旨赏析课外诗歌

发布时间:2021-02-14 06:31:25

中学生怎样鉴赏古诗词求答案

1、 观位体:"观位体"即要分析作者选用的是什么体裁。诗词不同于小说,小说不同于戏剧,它们各有特点。而诗又有古体和近体之分,有律诗和绝句之别;词也可分为长调、中调和小令,等等。鉴赏诗词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清文体,然后依照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去进一步鉴赏。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作品名为词,实是诗。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宴词》就不是词,而是七言绝句;王昌龄的《采莲曲》《春宫曲》也不是曲,也都是七言绝句。
2、 观置辞:"观置辞"就是分析作品语言的含义和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可见谴词造句的重要。
(1)句中眼、篇中眼:好的诗词往往妙在一字一词一句上,即"诗眼""词眼"。它们是诗词中最能开拓题目意趣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通体发亮的聚焦点,最能体现作品的意蕴,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全篇。"诗眼""词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指能使诗(词)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又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绿肥红瘦"的"肥"和"瘦"。从这些字入手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感,窥视文章的主题。"篇中眼"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词)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样的句子有时出现在诗词的中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有时出现在诗词的结尾,如:杜甫《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秦观《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这些句子生动、凝练,传达了全诗的精神。
(2)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张、比喻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排闼"把门挤开直撞进来的,意思是水带着碧绿的颜色环绕着田地,高山推开门把苍翠的景色送给人看。三四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水和山写活了。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小里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之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的名称去代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樯橹"代曹操的水军。
3、 观通变:"观通变"即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在表现方法上的特点。要进行比较,需先明白各自的表现方法。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方法如下:
(1) 赋、比、兴:"赋、比、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表现方法,之后的诗歌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赋"就是铺陈,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比",就是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老鼠,就是此种方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兴"的手法。
(2) 虚实相生:社会生活是广阔的,作者不可能把它们都写到作品中,那就需要借助个别表现一般,用"不全"来表现"全",用"虚"来表现"实",或用"实"来表现"虚"。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就是山、春之精神。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就是烟霞、草树。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写的都是自然风光,这是"实";但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情感:细柳新绿,黄鹂唱和,冰消水涨,白鹭翩然。在明丽的画面中,洋溢着作者迎春的喜悦之情。有时"虚"还指想象中的景物。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因为它是想象中的景象。
(3)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诗(词)中不一定有直接抒情的字样,然而作者善于捕捉人们情感变化的踪迹,通过典型的图景或细节的描绘,使自己的情感像海绵中的水一样蕴涵其中。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的通过渲染景物烘托感情,即借景抒情。有的用景物描写来寄托或暗示感情,即景中寓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渭城,早晨,雨,尘土,客舍,杨柳。"客舍"是羁旅者的住所,"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两者结合,虽不着"别"字,却已将离别之意写尽;有的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某种象征,即融情入景,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里,作者把风雨草木都看作有生命的的东西,表达出关注民生的襟怀。
情景交融是诗人创造意境和意象的共同追求,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有时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到无限,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索去领悟诗人所寄寓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4) 用典:古典诗词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用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语言凝练,但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在鉴赏时,要特别注意对典故的分析理解。只有理解了典故所蕴涵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把握全篇。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一篇篇幅不长的词,但是运用了孙权、魏尚和冯唐三个典故。每一个典故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不理解这些典故,就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巧抓“诗眼”赏古诗
2003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题考查到了诗歌的“诗眼”。其实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应该说考生对此并不陌生。“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画龙点睛,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是凡“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我们今天阅读鉴赏古诗时,就应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又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画的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绘高,“手可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是夸张高。在这首短诗中,无一不是在写“高”。通过多侧面的描摹刻画,反复渲染,山寺危楼那高耸的形象就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中了。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好”为诗眼。另外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的诗眼是“愁”。柳宗元的《江雪》的诗眼是“孤”。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的诗眼是“独”。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的诗眼是“客愁新”。
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满”和“压”就是诗眼。满枝蓬蓬勃勃的花遮住了小路,这就是“满”。而“压”又是“满”的原因,正由于千朵万朵的花相互挤压,绽满花朵的树枝才延伸到了花间小路上。可以想像,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鲜花满路,繁英压枝,香透天际。蝴蝶醉了,在尽情地欢舞,留恋忘返;黄莺醉了,在婉转地歌唱,歌声悦耳动听。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融融春意,勃勃生机,感受到了诗人无限的舒适和快慰。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我们读古诗,抓“诗眼”,除了结合整首诗的意境外,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从词性的角度看,重点找动词。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成为诗人锻炼诗眼的重要对象。如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和“出”就是诗眼。细细品味一“关”一“出”,就感受到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浓烈的生命活力。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但对于其他词类,也不可轻易放过。如形容词,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精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即使是似乎无足轻重的虚词,用好了,也可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如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再如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好像不经意进入诗中,但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晴的妙用。词类的活用也不容忽视,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加之一个“吐”字,化静为动,富有诗情画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活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因“绿”字给了读者的色彩感和想像的空间。
二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了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破”“弄”二字,将云月拟人化,使云月花影之意象流动传神,境界全出,可见词人炼字炼意的精湛的技艺。“寺多红叶烧人眼”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印象,正是由于巧用夸张、通感,炼出了“烧”字、“闹”字的结果。这需要我们细细分析,多多品味。
再来看200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是第二类“诗眼”。“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上句写所闻 ,下句写所见。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 ;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由此该题答案可概括如下: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②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③ 如何做初中课外古诗文赏析,比如赏析古诗感情和手法之

一, 要认识中考的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的目标要求是: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分析常见的考点

分析这几年来的诗歌鉴赏试题,我们发现,以下是诗词鉴赏的常见考点: 1. 领悟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

诗词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词的情感呢? 一要知人论“诗”,在平时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要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要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如江西考杜甫的《旅夜书怀》,设题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结合试题后面的注释“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而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以及平时对杜甫“一生多难”的身世的了解,再加上诗中“独”、“老”、“病”、“沙鸥”等意象,得出“全诗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就不是很难的事了。又如云南省2007年的中考题第10题:阅读“【隋】江总《长安九日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其题设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诗歌的内容,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已随着雁离开了家乡,但心却在追逐家乡的云,表明自己的心还牵挂着家乡;诗的后两句写自己想到故乡家园中的菊花又开了几朵,表面诗挂念家乡的菊花,实际上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因此,这首诗也就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 明白这首诗或词究竟写了些什么?概括其要点。 怎样概括内容要点呢?一要学会寻找“诗眼”;二要分析层次关系;三要认真审读题目。 如山东高青考范仲淹的《渔家傲》,设题为: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片写 _________ ,下片写 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浓郁。通过分析上阕可以发现,“异”字便是“词眼”,如再追问一句,什么“异”?边塞之秋色也。阅读下片亦可发现,下片从上片的写景转到写人了,也追问一句,写人的什么?边塞将士的浓郁思乡之情也。上下片的层次关系是先写景后抒情。 3. 描绘诗词中的精彩画面。

古典诗词都是用极少的语言去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因而含蓄便是古典诗词的重要特色,而今人对古诗词的解读,又必须把那种悠悠不尽之意还原出来,才能领悟其精妙,所以通过再造想像去描绘古诗词中的画面便是很流行的考题了,怎样描绘画面呢?一要激发想象,二要生动表达。在平常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想像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词,有意识地调动激发自己的想像。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必须闭上眼睛,想像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4. 谈读了诗词后的感受或启发。

读一首好诗,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时的美感和享受,更为重要的是要获得一种人生的启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古典诗词所具有的这种教化功能,也是命题者常常举起的一面大旗。如:浙江金华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设题为: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回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先读后感。如诗中“不畏”和“最高层”是产生感受的关键性词语。据此,悟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的哲理也不是很难的事了。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对她却十分青睐。解答这种题目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一是写景方法(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二是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三是词语锤炼。然后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即可。 如江苏盐城考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设题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我们就可以这样回答: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角度一)。也可以这样回答: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角度二)。还可以这样回答: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角度三)。

总之,中考诗词鉴赏题,只要掌握了诗词的知识点和懂得诗词鉴赏的技巧,要拿到高分也不是难事。

如何做诗歌鉴赏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了解《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纲》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作为鉴赏材料的古代诗歌(包括词、曲)是浅易的而不是艰深的、晦涩的、争议大而莫衷一是的;它不会有太多的典故(有,也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对背景材料也不会作过多的了解;它篇幅短小,诗当是绝句或律诗,词当是在中调以下,曲当是小令;它应当是文质皆美的、脍炙人口的或蕴含哲理的;鉴赏的重点是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 命题的方式一般是2~3个小题。题型可能会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对诗歌内容的认知。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如2002年高考试题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寓含的意义,又如“王杨卢骆当时体”中的“王杨卢骆”指哪四个人,“当时体”怎样讲,等等;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写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包括对诗歌主旨的认知,如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什么主题;还包括对诗歌风格(豪放、婉约)等、感情情基调(清幽、闲适、愤懑、惆怅)等的认知。另外一类是对所给的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它要求考生对诗歌的表现形式(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鉴赏评价,也可以要求对内容进行评价,字数在100字左右。还的一类是给两首写作内容相近的诗,要求比较它们的优劣。 2002年北京高考题就是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畅当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说说王诗比畅诗更胜一筹的原因。当然具体的题型可能有些小的变化,但大的方面却是不会变的。 其次谈谈做诗歌鉴别题的一般操作过程。 1、仔细审读题干,明确命题指向 鉴赏诗歌难免“见仁见智”,考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既符合

阅读文学作品的规律,又体现了创新教育的要求;但高考作为选择性考试又的自身的特点,定会对题目作必要的限制。因此审题一定要细,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对诗歌某一方面设问,还是对诗歌综合要求进行整体鉴赏评价?2002年高考全国卷就只对李白的绝句中的“折柳”设问,而北京卷则要求对王之涣和畅当的两首同题诗《登鹳雀楼》作整体比较,说明王诗更胜一筹的原因。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不能粗心大意,答非所问。

2、把握诗歌主旨,选准赏析目标

作为高考试题的诗歌不会太艰深,不会让许多考生都读不懂(同学们要注意的倒是另一 种倾向,人为拔高,发掘微言大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且所选材料内涵一定较为丰富,呈多角度、多侧面的特点,能给考生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作题时应在基本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迅速确定你的赏析点。赏析诗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入手。就思想内容而言,一般可从以下8方面确定赏析点:⑴ 爱国主义,反抗异族入侵;⑵ 谴责暴君暴政;⑶ 谴责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⑷ 关心、同情民族疾苦;⑸ 表现作者自身的高尚情操;⑹ 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讴歌;⑺ 热爱自然、讴歌大好河山;⑻ 蕴含哲理,启迪人生。从形式(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赏析则可以着重从以下8方面考虑确定赏析点:⑴ 诗中有画(色彩搭配、点面结合、动静结合、高低错落等);⑵ 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以情写景、情为景生、景为情染等);⑶ 对比映衬(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⑷ 巧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象征等);⑸ 形象鲜明(这形象既指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也指从诗人自身的形象);⑹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⑺ 语言特点(清新、淡雅、明快、含蓄、绚丽、热烈、凝重、沉郁等);⑻ 创作风格(豪放、婉约,田园诗、边塞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3、咀嚼推敲作品,着力分析评价

同学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最易犯的毛病有二:一是泛泛而论,架空分析;一是逐句解释 或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这都是明显违背诗歌鉴赏要求的。因此,必须在“这首诗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上作文章。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日积月累,鉴赏能力定会提高。 4、精心组织语言,通达准确规范

诗歌鉴赏由客观性选择题变成主观性表述题,对考生语言能力无疑有了更高的要求。诗 歌的语言是精练形象的,鉴赏诗歌的文字如果干瘪无味,必然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应当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文采。而语言表达能力绝非一日之功,所以须在平时多揣摩、常借鉴、勤动笔。在写诗歌鉴赏文字的时候掌握平时语文学习中遇到过的一些套语也有一定帮助。比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着一x字境界全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铺垫映衬”“卒章显志”等等。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字评论中常用的话并非随处可用的万用灵膏,只有使用恰当才有效果,如果生搬硬套,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最后再说一说做诗歌鉴赏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供同学们借鉴使用。

(一)知人论世,注重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尽管用作高考鉴赏材料的诗歌对背景材料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但对一些中学生必须了解的著名诗人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则不能不了解。比如,杜甫是一个爱国忧民的诗人,他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正值安史之乱;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王维、孟浩然是著名的唐代田园诗人等。如果出现一些同学们不了解而在鉴赏时必然涉及的背景资料,就一定会有注释,在阅览时不能忽略。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如果不了解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叛军进入长安之后,“国破”“烽火”的含义,“感”什么“时”,“恨”什么“别”都难以落实,对全诗的主旨就更难把握了。

④ 初中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要具体一些。

一、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01. 注意题目。
00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00如杜甫的《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是作者的想象罢了。
002.关注背景资料。
00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经历等,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作为教师对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003.品味关键词。
00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00如刘禹锡的《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004.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00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00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出了一个 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旅人的愁苦心情。
00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思乡,水、秋——愁绪 ,莲花——恋情 ,酒、柳、长亭——惜别,兰花——君子 ,菊花——隐士,梅花、蝉——高洁之士 。常见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005. 领悟深层含义。
00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00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现时间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

⑤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教学

中学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师普遍遇到的难题。从学生开始学说完整通顺的话到组织完整的句式都是作文的入门。但是中学生语文功底差,组织驾驭语言的能力弱,作文经常是拼凑组合起来的文字,显得松散而空洞,缺少写作的素材,语言贫乏,缺乏想象力。假话、空话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呢?诸多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惧怕,老师也倍感棘手。但即便如此,作文教学也要知难而上,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作法是中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 通过阅读教学去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中学生时代,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是储备写作素材的捷径。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通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其他相关书籍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也让他们在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中学作文教学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体现效果的,也是学生作文的启蒙和关键时期。新编教材更注重于单元整合,从单元前的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中的作文训练紧紧围绕着单元的专题而安排,可以说是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这样,对学生的习作训练就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是如何进行布局谋篇,以及写作的特点和方法进行剖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巧妙选材,是如何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具体而生动的。如:学习《燕子》时,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围绕燕子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来写,首先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燕子可爱机灵的外形特点,接着写燕子融入春光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最后描写了燕子的各种飞行的姿势展示其动态之美与燕子停歇在电线上时的静态之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光的赞美之情!这样持之以恒地引导学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汲取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 在教学习作训练中可让学生适当摹仿,并在摹仿中寻求创新。
绘画可从临摹开始,学生习作也一样可从摹仿开始。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写文章就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及方法,再加上不断的创新而独具风格的。指导学生习作时,让学生摹仿写,就好比给学生一根拐杖,他们在慢慢的摸索中学到如何布局谋篇、以及如何去组织写作素材。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打开写作思路。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而不是机械的照抄硬套。学生在练习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种先扶后放、由仿写到创作,是作文教学前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读写结合,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指导学生写介绍我自己时。让学生学习别人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从而启发学生思路,学生就会明白:介绍自己可以从外貌、衣着、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方面来考虑去写。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介绍自己,如: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是多角度地介绍自己。
三、 平时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让写生积累语言。
文章在构思中,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积累,其次要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就是参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透彻地理解事物,最后通过自身情致的训练和提升,恰如其分地运用文辞,这也就是达到能将语言能力和个人整体素质相融合的阶段。在学生的积累过程中,读书笔记、读后感、随笔以及优秀段落的摘抄都是很好的累积方式。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也难得片言只语。所谓厚积而薄发,大凡会写作文的学生也都是喜爱读书的。通过读读背背,让学生把作品中的一些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学会摘录书中的优美词句及精彩片段,并思考品味。边积累边巩固,注重积累,而又能吃透其中的句式、辞藻,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鼓励学生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到这些好词、好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语言就会变得丰富精练、准确而传神起来。而且课文后的练习题中也有很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的练习,这正是个绝好的机会,千万不容错过。学生的积累要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和加强。比如,学生积累了对人物进行描述的段落和语句等素材之后,就要通过人物写作练习来将积累的信息化为己有。
四、注意以作文为中心,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以名家名篇或者优秀文章作为典范,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再进行写作,这样既以作文为中心,又不会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人教论谈上有个案例:一个学生第一次写的《泡茶》:
我先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叶们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其他茶叶也跟着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老师给这篇文章打了优加四颗星,并且还给她写上了一段评语:你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相信你肯定亲自泡过茶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想象力也特别的丰富,在你眼里,热水就成了可怕的龙卷风了,那一片片茶叶也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把茶叶掉下去的样子观察得再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让老师一起分享哟!后来,这个学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经过修改,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
我先把干干的扁扁的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茶叶们个个惊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静了下来。茶叶们一个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细一看,啊,我上当了!其实那些茶叶们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呢!喝了水的它们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块石头猛地往下砸,有几片小的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接着,茶叶们开始调皮起来。老大学着跳水运动员抱着脚翻着跟头跳下来,老二和老三比老大还调皮,它们沿着杯壁嗖地滑了下来。老四还是个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压在了大哥哥们的身上,摔了个大跟头
看来,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其实我们只要悄悄地放下我们的架子,蹲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同样精彩。蹲下来,还自己久违了的童真;蹲下来,给孩子一片释放童真的晴空。在作文评价的方法上,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相信学生对写作会拥有更多的自信。
五、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要让学生有乐于表达的愿望与冲动。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前期都是通过范文和套用模式的方法来训练写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规范的作用,但是也常会忽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开拓思路、获取灵感,发现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词不达意甚至跑题就不足为怪了。那么习作就必须紧密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或物作为习作的内容,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春游、参观博物馆等。并做好相应的习作训练指导,这样学生就不愁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教师在学生的写作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对周围的生活进行细致的了解和观察,注重细致的体验和发现,然后在观察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和写作的灵感,并将其融入到文章中。他人的生活经验也需要教师通过筛选找出,将每个阶段学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好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细致地讲解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参照别人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现在文章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注意到文章的结构和框架,不至于松散没有条理,有神而无形。文章写作要从学生的主体思维出发,通过教师细致的指导,文章就可以逐步体现出学生出色的文采和严谨的结构,使得文章反映的内容能够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六、加强言语表达,情景训练
教师通过组织实际活动以及实物演示,加强训练学生通过语言去描绘切实情景的能力。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感受在课堂或者是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等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有真实的内容,真实感想,文章书写能够避免因凭空想象而造成内容空洞。另一方面,通过说、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的多种应用文体进行实际应用,比如,校间新闻、寻物启事、书信、报告、申请书等。各种形式相结合,先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到审题立意,再到发散思维、综合成章。
七、积极巧妙运用激励理论,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都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在作文教学中,体验和分享写作成功都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实施过程的要求。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学生的练笔往往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的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内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完成一篇像样的练笔不太现实,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因此,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将练笔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认真完成,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评改,提高学生练笔的有效性,让他们成功。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蒙冲巨舰只有遵循了水上航行的法则,才能达到自在行的境界。这也体现了一种规律,教学之道犹如行舟之理,我们在设计课堂练笔时,就需要为学生引这一江春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产生表达的欲望。
总之,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

⑥ 初中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来解答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呢?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在具体应试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
二、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
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
四、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伪来。

⑦ 初中语文版诗词按主旨分类

所有的诗词按主旨分都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爱国、热爱自然、淡泊名利、抒发愁绪、思乡、报国无门、渴望建功、纵情山水、友人离别等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⑧ 初中课外古诗及主旨

初中语文古诗词集锦

席桥中学语文备课组 刘正辉整理

第五册(课内)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

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情为探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册(课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少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课外)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寂,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三册(课内)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这挂 长林梢,下这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月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课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鱼时。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二册(课内)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沾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以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

文书口称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如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课外)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一册(课内)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

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

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

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

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石。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⑨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鉴赏怎样答(要套路)

1、抓住形象,体味意蕴
就是要通过作者的背景,推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内,内心的感受。从诗歌的具容体形象创造出的总体氛围中,找出它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意蕴。)
2、注意内涵,避免实指
诗歌中,往往作者表面上说这个,所指的却是另一个。读诗时,要注意诗中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切忌就形象论形象。
3,、借助想象,领悟深意
许多诗本身侧重于虚写,读诗时要有一种狡猾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借助联想和想象,找出它背后的深沉意蕴。
4、揣摩词句,感同身受
阅读诗歌,要揣摩词句的妙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感受形象、理解内容、评价优劣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我们在阅读、鉴赏诗歌时应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逐步提高欣赏水平。
我很喜欢诗歌,以上是我读诗的方式,我觉得还行,你可以试试。

⑩ 中考怎样赏析古诗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满意请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初中学生如何按主旨赏析课外诗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