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学生关于学习情况对将来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然而,遗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刻不容缓。
一、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其表现有:
1、 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物理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于是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学计算机,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便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了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抄袭作业
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偏。
6、知难而退
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二、良好习惯培养原则
1、贵在自觉
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自己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其次必须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例如,要养成每天早起跑步锻炼和早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赖床,而且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都要自觉坚持,不可寻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贵在坚持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事做起,由小积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原谅自己的一次偶然的过失,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它们也会由小到大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习惯。
3、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4、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除学习习惯外,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日常生活中马马虎虎,那么要培养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
5、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
在中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 三个环节抓起。
(一)上课环节。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高中生中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
如何上好课?这是中学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要上好课,首先提高学习兴趣,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读书环节。对于教科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简单,不值得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三)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抓好以上三个环节(即上课、读书、练习),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自觉做到每门课进行预习;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并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笔记;认真复习,整理笔记,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作业,偶有错题,但每次认真订正;时间观念强,不拖拉;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认真系统复习,作好单元小结;……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最佳期,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 中学生的经济情况, 辍学和继续升学的差别
一、学生辍学的原因
随着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实行以及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我校学生辍学的原因已经由过去的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转变成了非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虽然辍学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学生辍学现象还是存在。导致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家长数素质非常低,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赚钱工具,让孩子过早的承担生活的压力。特别是我乡每年年初有大量到东三省务工的人群,且每年年底回家都有七八万,多的十几万的收入,就算是一个刚毕业的初中生一年也有三四万的收入,部分成绩比较差学生家长和学生认为毕业后还是要外出打工,不如早点外出,读完九年级就要耽误一年的赚钱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我校九年级的学生一直是我校辍学最高的一个年级。
2、留守儿童一直是近几年我们教育上的痛,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另一方面,负责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龄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带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由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甚至结帮拉派到处游荡,留恋于网吧,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3、有些农民文化程度低、目光短浅,送子女上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想法简单、现实。子女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读书无望,父母就让其辍学,只要求会识字、算数就够了。另外,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造成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加之学习成绩又不是太好,所以辍学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另外有些家长受到“读书无望论”的影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2
响,他们认为读了中专和大学,出来后还是得自己找工作,“毕业等于失业”,和没读一样,而且投资又大,不如不读,不如早点进入社会,不仅可以挣些钱,还可以学一门手艺糊口;
4、特别是随着中专类学校招生的困难和一些短期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加之发达地区密集型劳动力的缺乏,很多中专类招生基本没有标准,想去的交钱就要有没有初中毕业证和义务教育结业证无所谓;一些培训学校大力宣传培训一年或半年全部分配工作,并且工作单位如何如何的好,招生广告满天飞;招工的为寻找廉价劳动力频频深入农村,且对条件要求把关不严,进一步促进了读书无用的认识的形成。加上现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费用昂贵、毕业后的前景黯淡,都使使家长看不到读书的出路,更加重读书无望的想法。
5、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表现为单一性、应试性、离农性和唯城市性。由于这种目标定位,使得农村教育呈现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在教育评价方面,往往以升学与否以及升学的数量作为评价农村学校的主要指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同义语;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往往偏深、偏难,缺乏活力,脱离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许多农村地区教学计划的弹性却相当不够。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不可能考入高中、升入大学;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却把能够考入高一级学校当作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奋斗目标。正是这种反讽式的教育目标定位,加之教育内容的空疏、单一和脱离现实,使得许多学生把上学视为无聊、无趣、无用和无望的事情。可以说,这是造成辍学现象屡禁难止的深层原因。
以上是我们对中学生辍学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来解决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共同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要建立一套让辍学生返校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要明确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对拒不履行送其子女或被监护人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视其情况,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3
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其子女返校。再次,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者,除责令其立即退回外,严格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部等部委《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中的规定,每雇佣一名童工罚款3000元至5000元,对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2.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
3、采取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不得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课。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量。要确保活动课程的开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4.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留守儿童学校要特殊关照,提供良好的宿舍和食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另外,增加学校和家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教育。
总之,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原因,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因素,我校近几年来在控辍保学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发动社会、教师、学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确保我校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每学期安排所有教师家访,确保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家访一次,做到家校沟通的畅通;另外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做的活动育人活动留人的特色,让学生进的来留得住。尽管我们在控辍保学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社会、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继续努力减少学生的流失,做到零辍学学校。
③ 中学生学业发展规划自我分析
、新期继续努力习自绩进步提高
二、新环境、新师教导自足尽全力改内
三、校组织积极参加
四、劳容积极参与与同起教室打扫干净
五、与新同睦相处积极帮助新同
六、令自全面发展全面发展
七、自弱项绩提升
八、 继续保证自绩退希望我新期错绩加油吧望采纳——————————————————————————————————————
④ 当今农村中学生教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17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要求,是充分针对 当前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重新抬头;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蔓延;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等,开始危及到了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
一、总体现状
1、教育自身因素导致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表面看来,课改后的学科教材内容不多,偏深偏难的内容少了,比如理科方面的定理、公理、公式等的推导、证明的内容量大大减少,知识难度降低了,而实际上新教材不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变差,脱节现象严重,有些环节算理模糊,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难度,加上考试内容往往远不止于教材范围,迫使教师不得不补充大量内容,尽可能地适应考试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只有挤时间、满堂灌,学生就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课外练习、去死记知识点。科科如此,学习的难度、强度自然加大。课程过重、作业过难多、考试过频以及同学间的激烈竞争、睡眠严重不足、精力不济、内心焦虑、处罚威胁、升重点高中自信不足等,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作业量大,考试频繁。农村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作业总量在2小时左右,初三达到了4小时及以上。一天中,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除了三餐,其余时间都在忙于学习。平均学习时间超过9小时,休息和睡眠不足8小时。学习带给半数以上学生的体验是痛苦而非愉悦。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尽管教育部制订了许多具体要就,但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现象。我认为以下两点急需解决①认真执行初中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是农村初中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学科课时安排的法律依据,任何学校都只能严格执行,不得调整或突破。一些学校原来已经将一些“副科”课时调整给语、数、外等学科的做法要及时纠正,把时间还给原来的学科——不但从课表上要体现出来,而且应该落实到课堂、落实到课程。②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休息。农村初中要严格遵守政策规定,认真执行学生在校学习、晚自习、体育活动时间及非住读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参加早晚自习的规定,保障学生充足的休息、睡眠、锻炼,使学生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参加学习;要禁止利用午休和晚自习前时间安排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上课或考试;禁止挤占自习课、晚自习上课或考试,禁止拖堂;禁止学校或教师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
2、外部环境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新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摘要: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熟悉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新问题的直接原因。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辍学。一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更难于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认为读书就是让孩子识几个字,农村中学师资水平低,教育方法陈旧,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而放松对“差生”的关爱和转化工作,甚至会把“差生”当作影响升学率的包袱加以歧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此外,初中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一些“后进生”对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听不进、学不懂,于是产生升学无望而厌学、辍学。
二、学生的价值观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60%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也有40%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选择就业, 80%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72%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有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极少数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3.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状况
农村中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愿望,并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希望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农村中学生摆脱农村落后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因此,在60%的农村中学生看来,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才是比较现实的。但仍有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因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的希望渺茫,或埋怨自己出身贫寒而在学习方面不思进取。同时,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鉴于以上原因,约6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3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0%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 很多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0%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镜头一:班级里玻璃被打坏了,你若去当众调查是谁干的,大多数的学生会说“不知道”
或“没看见”,同时他们还会摇摇头显出很成熟的样子,而你换个方式作个暗查,学生会小声地告诉那是谁干的事;
镜头二:学生打架了,你要责问谁的错,双方各不服气,各说各的理由,不到被事实逼到最后,绝不承认,绝不服输。而且,仗打出来了,吃了亏的,他不先找你老师,他先跑去找家长、找“一起玩的”再给补回来;另外,诸如说脏话、没爱心、奢侈浪费、沉迷网吧、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这些道德问题的缺失和错位在农村中学是常见的、普遍的,让我们老师也感到苦恼与困惑。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攻击性强交往情感闭锁。
究其原因,我认为:
1、学校教育问题。由于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甚至缺乏正确的认识,视其为当今普片现象,而且名义上的工作开展也带有为应付检查或点缀、装饰学校形象的成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少组织无系统支离破碎,没有实效。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的倾向非常严重。表现在不能正确区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了一种思想政治工作,以致于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以往德育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陷入机械灌输和说教的境地,缺乏应有的策略和功效。 在学校,一切的教育过程,包括教师的人格、态度、班集体的建设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创建学校物理环境的同时,下大力气去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软环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校给他们带来的无穷快乐。另外,广大教师切实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与学生接触的每时每刻。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其目标在于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在操作上要尽量避免简单化、机械化,多注重人性化、情感化、多样化,重视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2、家庭环境问题。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的收入增加。
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没历受过什么磨练,其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不会有一点的委屈。在农村的家庭中,有的父母常以“不吃亏”的思想来教育孩子,所以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偏执、自私、冷漠或急躁、脆弱、油滑等心理和性格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还有部分失去单亲、双亲的孩子,有的顽劣古怪,有的胆小自卑。。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大多数只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忽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人的家庭条件、家庭背景、父母行为习惯和家庭教育思想等在直接影响着其后天的学习与成长。所以说,家庭环境无疑在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的培育与造塑。
3、社会环境问题。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在校教育了十分钟,赶不上社会一分钟”、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是的,现代社会的各种新鲜事物、新生事物以及各种诱惑如海潮般向学生涌来,由于年少,他们看不到社会发展的主流,又无力取舍,那些浮躁表面的东西冲击了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使他们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其非智力因素受到了严重影响。
⑤ 中学生学习报的发展前景
《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注重保护和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报纸在发展过程不忘教育事业,经常采取各种形式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报社积极组织编辑参加集团以及地方政府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如植树活动,支援新农村建设,带农业科技图书下乡活动,等等。另外,《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一直关心贫困边远的地区教育发展,长期免费邮寄报刊、图书和教学光盘,捐赠图书、衣物等。《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非常重视经济效益的发展,其发行网点覆盖到全国县一级城市,《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的发展规模和发行量都居全国同行前列,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一直坚持“品牌至上”的发展战略,坚持奉献给读者最优质的产品。多年来,在省内的报刊质量评比中,《中学生学习报》一直都位居前列;在2003年和2004年全国教辅报纸质量评比中,《中学生学习报》蝉联第一名;200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2006年全国教辅报纸质量评比中,《中学生学习报》又获得一等奖;2007年全国教辅报纸质量评比中,《中学生学习报》参评的报纸均在优秀之列。2008年至今,报社出版的各类报刊在国家、省级质量抽查中位于优秀之列。
《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市场的需求就是《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工作的指挥棒。为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细致调研,克服种种困难,面向全国不同地区,推出了种类齐全的各学科报纸。这其中有注重点拨方法技巧的综合性多学科报纸,有专门面向高考的高考导航系列报纸,还有紧贴课堂的单学科报纸。目前,《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所出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单学科报纸,配合教材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基本覆盖了国内使用的主要教材版本。
《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历来重视建设“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多样的培训和文体活动,使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斗志昂扬,为了使《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跨上更高的历史台阶而不懈努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永远牢记着:读者是上帝,质量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品牌是生命。我们将进一步关注读者,倾听市场的声音,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力争把《中学生学习报》和《试题与研究》这两个个品牌做得更好、更大、更强!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精神,按照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远景规划和《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发展目标,报社将来拟建立编辑、印刷、发行和数字等一体化的出版教育集团。
⑥ 当今农村中学生教育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
农村的教育总是跟不上城镇的,更不提和大城市里的孩子接受的教育相提并论了。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环境设施等方面。
在偏远山区的农村的中学里面,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里面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教学环境,但这一问题也在慢慢得以改善,对我国教育事业有长足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