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师生 > 中学生政治论文关于调查学校

中学生政治论文关于调查学校

发布时间:2021-02-10 09:17:37

1. 一篇初中政治小论文

校园犯罪问题的探讨

学校则是青少年学习本领、提高素质、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摇篮,人们对校园充满着美好与期待。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校园内却频频传来暴力和血腥的味道,发生在校园里的学生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远处,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马家爵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尘埃未定,5月16日,又发生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近处,4月16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一中学教师郑某因失恋后疯狂报复,将移情他人的女友和情敌杀死。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02级电焊班学生于某报复同学林某平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用水果刀将其刺死。还有4月20 日,三明市大田县上京镇隆美小学教师苏某因涉嫌猥亵儿童罪被依法逮捕。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居阳小学校长郭某利用课间以找学生谈话为名,对女生实施强奸、猥亵,5月2日被警方刑事拘留。 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无业人员及城市周边地区人员居多,父母离异、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结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财产的案件多,不计后果、追求哥们意气的多等等这些长期以来所固有的原因和特点外,还有一些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连串与校园相关的暴力犯罪的发生, 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校园上,人们在谈论教育乱收费的热点话题时,不能不思考神圣的校园怎么啦?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何以举起了砍刀,成了丧失人性的恶魔。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又怎么成了衣冠禽兽?发生在校园的一系列案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在不断变化,校园已不是一块净土,对校园犯罪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一、 当前校园犯罪的特点: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如果不能抓紧时机促使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是走向了反面,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归纳起来,少年时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征
1、犯罪成人化。以往提到校园犯罪,比较多是发生在中小学的未成年人犯罪,从以上几起案件中,可以看出,中学、大学中的成人犯罪日益突出。近年来,校园犯罪成人化色增加。有组织犯罪增多,尤其是团伙犯罪和共同犯罪比例直线上升。有的学校甚至产生了学生帮会。在盗窃、抢劫、强奸、聚众斗殴等犯罪中,3人以上结伙进行的共同犯罪案件为数甚多。
2、暴力性增多。上述发生的校园犯罪,有大学、中学和小学,虽然学校各不相同,但都属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短期发生一系列暴力犯罪,表明校园犯罪在以盗窃为主的侵财犯罪的同时,暴力犯罪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3、主体在扩大。校园犯罪的主体是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随着校园犯罪的发生,教师犯罪成为关注的问题。上述6起案例中,教师犯罪就占3起,成校园犯罪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份。
4、犯罪类型相对集中。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几种类型上,主要是针对人身和财产的犯罪。如某法院1998年以来审理的121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盗窃案件48件,所占比例最大;强奸案25件,居于第二位;后面分别是故意伤害案13件。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这些案件基本上都是针对人身和财产的犯罪。
5、社会危害大。校园本是宁静、纯洁的地方,接二联三的校园暴力犯罪,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一是安全感受下降。学生、家长、社会对校园的安全担忧,教书育人环境遭到破坏;二是校园犯罪尤其是教师犯罪给未成年学生心理带来负面效果,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三是改变人们对校园的认同,对校园能否培养造就人才产生了疑虑。有不少校园犯罪的犯罪手段相当残忍,社会危害性很大,尤其表现在一些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中。如1998年1月19日发生在合肥的杀人抢劫案,4名犯罪分子为了弄几个钱花花,竟然残忍地将被害人陈某杀害,其中除1人是社会青年外,其他3人均是在校学生。1998年12月5日,浙江省温岭市两名分别为16岁和17岁的少女用水果刀将女学一杨眉杀死,且杀人后无动于衷,理由仅仅是杀人者的男友对被害人有好感。
二、校园犯罪的主要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是校园犯罪的主体,犯罪有其自身的重要根源。由于学生有好友、好胜和好动的心理,有的学生喜欢拉帮结派,一旦和不良青少年为伍就很可能下水。也有的学生为了不受其他学生欺侮,而加入到不良少年团伙中寻求保护。有的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安心学习,经常旷课,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从而走上邪路。有的学生贪图享受,羡慕别人的高消费,于是不该伸手时却伸手,导致盗窃犯罪。有的甚至铤而走险,发展到抢劫学生和其他公民。马家爵与郑某犯罪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理脆弱、自我封闭。由于家庭情况、个人条件等原因,他们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沟通,以自己的标准来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一旦与自己的标准产生矛盾时,便无法承受,无法抑制心中的冲动。他们不会去主动用公认的、社会的标准来调节自我,导致自控力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再加上没有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外部条件,便由一个“好”学生、好“教师”变成了杀人“屠夫”,把自己送上了绝路①。
2、家庭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宠爱较多。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把这种关爱变成溺爱,明知孩子有缺点也不纠正,滋长了子女的任性、骄横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家庭则采取打骂等不正确教育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脱离家庭的监管,有的夜不归宿到处游荡,有的导衅滋事打架斗殴。还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走向堕落。
3、学校方面的原因。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现在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分数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及其教师的前途。一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忽略对师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部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关心有加,而对学生个人品德有所忽略。表现在对差生放手不管,缺少必要的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也不了解、不研究。有的学生因此自暴自弃,直到他们犯罪了,老师才如梦方醒,而且有的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生不学法、不懂法,当然也不会有自觉守法的意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升学率高就是好教师,“一俊遮百丑”,往往不易发现“优秀”背后存在的问题。马加爵在年幼时发奋读书,用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被认为是好学生。尤溪县“4.16”血案犯罪嫌疑人郑某也因教学出色,成绩优异从乡下中学调入县城中学,被认为是好教师。学校教育观的偏差造成了“好人”犯事的结果。
4、社会方面的原因。不良社会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校园犯罪的一个原因。从对犯罪学生的统计情况看,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电子游戏室、发廊、舞厅的常客,由于受黄色、暴力、色情等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的影响而走上歧途。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冲击,使一些师生的认知产生偏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受黄色、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书刊音像的诱导,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岐途。
5、对法律的无知和侥幸心态。由于现行学校教育中,有的学校不重视对师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当然也不会有自觉守法的意识。一些犯罪师生觉得自己的知识,对法律条文的规定有一定了解,明知自己的所为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觉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②。
三、减少校园犯罪的对策
校园犯罪是长在校园里的一株毒草,对青少年危害难以估量。要防治校园犯罪,需要全社会在高度重视的同时,采取多方位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要加强对师生的品德教育。预防校园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要有针对性对师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恻隐之心、容忍之心,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尊重他人人格,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授、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说教。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却常常被忽略的教育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要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针对存在的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和心存侥幸的现象,强化法制教育,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法制教育并不是一两堂法律常识课就能全部解决的,可以通过以案说法、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旁听公开开庭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教育他们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
3、要加强对师生的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通过教育,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逞能、好胜、霸道、急躁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案件。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人格的扭曲。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和部份教师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案件,减少悲剧的发生。
4、要开展预防校园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年人犯罪法》开始实施。预防校园犯罪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防止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的音像制品和书刊毒害青少年。家长和学校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以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方法,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社会正气、文明风气,使他们自尊、自律、自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为“阳光下最高尚职业”的教师要提高素质,无愧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司法部门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多渠道、多途径开展预防教育工作,对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依法惩处,震慑犯罪③。
四、如何预防校园犯罪
(一)规范网吧,清理整顿社会环境。鉴于网吧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目前在我们国家,从大到《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样的国家立法,小到各地出台的一些规定,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以及网吧设立的位置等都作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但尽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依然屡有发生。因此,如何使这一高科技的产物确实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将其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我们在网吧的管理上下大力气,从而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网吧之外。
(二)加大对出租房屋及宾馆、旅馆的的管理力度。 许多案件都反映出:个体小旅馆及出租房屋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比如邹等四人强奸案中,曾经有多名男女混居的现象,但均未受到房主的阻止;前面提到的因盗窃被判二年半有期徒刑的少年犯王某和李某,二人也未受任何阻拦即轻而易举地租房公开同居。同居,甚至是多名男女混居,在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另外,一些外来流串作案人员也常常寄居旅、招待所或租住房屋。因此,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刻不容缓。一是要建立出租房屋登记制度,做到对出租的房屋有帐可查,并对随意出租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使其得不偿失,从而扼制住黑屋出租的暗流;二是要加强对旅客证件的审查,对那些证件不全或没有证件的以及青少年特别是青少年男女共同投宿的,一定要严格控制入住,并及时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三是要加大公安机关的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城区内的出租房屋进行检查,对检查出来的违规、违章者,不仅要进行经济上的处罚,而且要取缔其出租资格。
(三)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校管理。经查,每年学校都有很多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小到迟到、早退,经常旷课。大之打架斗殴、酗酒滋事,严重的有夜不归宿、通宵在校外上网、校宿舍内聚众赌博。其伤痛之悲惨,其教训之深刻,都令我们触目惊心、不可忘怀。学校也及时颁布了多种规章制度、条例,尤其是《校园治安管理规定》、《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等,加大对校园学生的管理。
(四)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的父母、亲友的影响巨大,家庭教育责无旁贷。14至20岁正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年龄段,这时社会对他们影响比较大,比如录像厅里播放的黄片以及个体书摊上的黄色书籍等宣传品。这些黑社会文化浸入了他们思想之中,潜伏着一种犯罪意识与根源。从诸多青少年犯罪案件看,未成年人身上暴露出一个共性问题,这就是未成年人都很推崇他们心目中的老大,即使已进入铁窗,还念念不忘老大的恩德,这就反映了黑社会意识对他们的渗透之深。他们为什么易接受阴暗面的东西?其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失控。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等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则为青少年团伙犯罪埋下隐患。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有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在人生中走得孤独,亲情远离,使他们从孤独走向彷徨,从彷徨走向犯罪。
要从根本上制止青少年犯罪,就是要重视家庭教育,法律教育,那么就请父母与社会同他们贴心交流,增强他们 适应社会的能力。

2. 中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3. 请问大家初中生政治小论文怎么写

本文获南海市2003年政治小论文比赛一等奖) 学校:南海市黄岐中学 姓名:刘梦蝶 指导教师:何焕英 关键词:消费状况、成因、建议 摘要:你手中的金钱是“圆”是“扁”?你曾想过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消费问题日显突出。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圆”是“扁”?笔者通过调查及走访的形式,对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消费的情况,并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寻求解决之道。 正文:一.我们“追求”什么——透析消费对浪费的人来说,金钱是圆的;对节俭的人来说,金钱是扁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巴尔扎克物质生活的改善,使如今的中学生每人每月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并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因此,他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到底这群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状况、消费心理是怎样的?中学生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圆”是“扁”?笔者就这些问题对我校200名中学生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中,90%以上都有零用钱。那同学们每月有多少零用钱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数据:
通过上表可知,中学生的消费水平都比较高。手头上有了零用钱,同学们都把它花到哪儿去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统计: 根据调查,25%同学喜欢逛逛街,买些衣服或饰物。一天下来,少则消费几十到一两百元,多则消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22%的同学把零用钱主要用来买零食。你看那学校附近的小吃店生意多红火呀,放学时小店总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这些“老顾客”每天都得来店里饱餐一顿,似乎这样才能慰劳一下自己一天的“辛勤劳动”。27%的同学把钱花在娱乐休闲上。进网吧上网、玩游戏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随着电脑日益普及,不少同学都迷上了它。74%的同学承认自己曾去过网吧。25%的同学表示自己常去网吧。看来,中学生的消费主要倾向于衣、食、玩这几方面,用于学习方面的只占总金额16%。为什么分配在学习上的零用钱金额只占这么少呢?同学们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人不加思索地答道:“零用钱就是用来吃喝玩乐的嘛。” 同学们怎么会说出这样的答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呢?二.揭开消费之谜——探究根源我认为,影响中学生消费的因素重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二是中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学生所得的零用钱也逐渐增多,中学生的消费水平自然随之提高。这是影响中学生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另外,中学生形成什么样的观念,追求什么,崇尚什么,这些都与传播媒介所带来的影响有关。可见,社会的传播媒介对中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正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们都想让孩子过得更好。这种想法当然无可厚非,但90%家长却因此变成对孩子有种溺爱心理,孩子要钱就给钱,要什么给什么,用家长的话来说就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的娇惯、溺爱下,养成了贪图享乐的不良心理。但是归根究底,影响中学生消费心理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学生本身。因为,零用钱始终是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怎么用钱、用多少钱等等方面最后还是由自己来决定。这个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调查所得,有96%的同学的零用钱来源于父母,来源于亲戚或其他人的仅占4%,而没有一人是靠自己打工或从事劳动得到零用钱的。正是因为中学生缺乏社会劳动经验,没有亲身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一掷千金。2.不良消费习惯所致。心理学认为:任何行为在重复做过几次之后,就变成一种习惯。如果中学生平时不注意节俭,就会逐渐养成“花钱如流水”的坏习惯。一种习惯一旦在脑中固定形成之后,这种习惯就会驱使一个人采取行动,于是钱也就越花越多。3.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接触西方的东西多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传入了中国。中学生在这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下站不住阵脚,很容易跟着这股不良风气走,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4.理财能力较弱。如何正确使用零用钱,关系到理财能力的强弱。拥有的金钱越多,要求拥有者的理财能力要越强。而中学生在理财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65%的同学没有理财计划;87%的同学有自己的存折本,但能保持存款金额“持续增长”的并不多,每月能固定存款的只有两成左右;有的同学花钱没有“度”,手上有多少钱就一定要花个精光,一分不剩。三.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同心协力现在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所在,那能不能想办法解决呢?同学们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1.古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是一种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作风。2.放假的时候,尝试一下做暑期工,这样可以使我们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3.可以多读一些人们勤劳致富的故事,了解一下如李嘉诚、居里夫人这些名人、伟人是怎样对待金钱的,使自己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4.可以把零用钱存起来。好处有三:①积少成多,以备将来不时之需;②可收取利息;③有助于培养理财能力。5.我们应更加重视精神消费。精神消费所占的比例越大,获得的精神财富就越多,也证明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越高。拥有精神财富不是比拥有物质财富更宝贵吗?因此,我们可把零用钱多用于买书、订报,通过看书、看报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以上几点建议能帮你的忙吗?四.我们的导航灯——齐抓共管毕竟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处理事情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所以特别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好不好,看看父母就知道。”这是尼泊尔国家的一句谚语。这句话恰好说明了家长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保持俭朴的美德,并且教会孩子怎样正确消费,这样的教育才真正有效果。再者,老师、学校应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引导中学生正确消费;还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以活动的形式把勤俭节约的故事带入课堂,让同学们从中受到教育。可别忘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全社会都应该关注中学生消费,并且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净化社会风气,为中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清新的环境。这样,“祖国的花朵”定会绽放得更灿烂!航行需要导航灯。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孤舟,家长、老师、社会是那明亮的导航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路,使我们得以沿着正确的航道不断向前!五.“圆”与“扁”的思考——努力方向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手中拥有再多的金钱,但如果没有节制的消费,它也会像一只只圆球,握它不住,垒它不起,最终从自己手中滑落。合理的消费,可使金钱像扁的积木,一块块地把它垒高,直上云霄。同学们,你手中的金钱还是“圆”的吗?还等什么?来,让我们尝试把它“压扁”,一起做优秀的理财能手!

4. 急需1篇3500字的政治论文(关于中学生用手机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 ,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某业的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中学生使用手机无非就是在学校里,比如到了学校发现要交的作业忘带来,那就可以趁下课时打个电话回家,要爸妈送过来。当然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了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消息。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
由于手机进入课堂,也不免会带来一些弊端。
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虽的同学的学习,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的确不好,首先,的确没有什么“硬”措施去管理: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是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的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档,小小的手机往课桌里一塞,还是防不胜防的。
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证券交易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说平时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机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
为规范学生使用手机,某校近日颁布了《校园学生移动通讯宽具使用管理暂行条例》,《条例》规定教学期间,教学楼,实验楼,视听楼等所有教学而所不应使用手机;考试期间不应携带手机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作作弊;学生宿舍22点以后不得使用手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名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充学生携带手机上学。
温岭中学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起初是“不提倡”、“不限制”的态度,但随着手机校园愈来愈泛烂,温中于5月份开始采取强硬政策——禁止使用手机,包括小通灵。如果一经发现有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马上没收。
有些同学认为手机进入校园,确实带来了某些弊端,但是学校采取这样的强硬的措施,未免有些不尽人情,无论如何,手机也有有到手的一面。
手机可以方便联系,在温岭中学这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里与外界连联如果没有手机是非常不便的。假如,真的有事要找你,你的朋友或父母还得要大老远的市区赶过来?有些同学是第一次住校的。他们的父母未免有些担心,便用手机只是为了方便和家长联系或报个平安。虽然学校在教学楼各层安装了公用电话,但如果遇到或突发事件,手机还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面对手机的种种弊利,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多数教师不提倡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高中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吗?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敝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 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
家长们认为中学生最发了不要常用手机,它只是种普迅工具,如果沉缅于款色的攀比,短信的发送,以及手机游戏,一定会影响学习的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深受家人影响。据了解,学生中家长拥有手机的人数占84。47%,而家拥有三部更多的手机的54。78%,其中四部或更多的尽占31。3%。至于家长每月的话费,有41。4%的学生家庭应为经济能力,不能买手机,应为买一部手机这么多钱,养一部手机又要这么钱,这都是常识。现在,同学们使用手机的话费都在一百元到两百元之间,手机的价格少至也是上千。这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有一半同学认为学校不该干涉他们使用手机,但是他们都认为如果有人因手机违反了校方纪律,应该接受处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允许随时开机,但应将铃声转为振动。他们要求学校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只要自己用手机的时候稍微自觉一点,尽量在上课时关机,下课的时候也不要影响他人,那么学校老师就不应该干涉。
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手机会影响他人的学习,会给考试提供良好的作弊工具。他们希望学校可以管得严点,制定 一些惩罚措施,管管那些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和利用手机作弊的同学,应该他们不愿意受那些人的影响。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与有弊,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得上用手机上课发短消息,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作为中学生,无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对手机的使用,做到自我约束。
的确,自从温岭中学宣布禁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但是,在私底下,仍然很多同学把手机带到学校。
手机进入校园将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学校不应该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阵压,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手机是不能禁的。
要彻底杜绝手机在校园里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把学生节制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
想要,手机健康地进行校园,学校、老师、学生都应该共同的努力。 新华网济南5月24日电(孙浩)几年前,人们还在为大学生佩带呼机的利弊争论不休,现如今,手机逐渐替代呼机已成为大学生们新的“时尚”。

对此现象,教育界人士分析说,手机走进大学校园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说明如今的大学生正在更多地融入社会,已经不再是只会待在“象牙塔”里读书的传统形象。

但也有人认为,如果控制不当也会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抓紧时间读书上课,以书本知识为主,只有拥有良好的知识底蕴才能在将来工作实践时融会贯通。当代大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是有益的,但在校期间过多醉心于社会活动其实是舍本逐末。

据了解,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97级某班共有学生46人,拥有手机者已有10人,而呼机几乎人手一部。这些学生认为,毕业在即,买部手机联系工作会更方便一些,就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就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手机也不像几年前那样动辄几千元,大学生们的手机大多千元左右,手机卡则多是话费较低的一种。

手机在非毕业生当中也屡见不鲜。某院校读大二的小尹也是“手机一族”,他说,在校系学生会里都担任职务,并且还在校外做兼职,常常是顾此失彼,有了手机后就可以及时与各方面联系,调整日程,做到校内校外两不误。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手机已不是有权有势人的“私有财产”.记得90年代初,见到的是“大哥大”,跟大砖头一样,能用上它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后,手机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园内,中学生打手机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随处可见.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手机的档次也大有水涨船高之势.从最便宜的到价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拥趸.
手机的普及,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目前许多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就十分关注中学生流行自己带手机的问题.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自己带手机,也成为我们青少年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获得手机,主要有两种途径:亲人赠送,或自己用零用钱买。亲人赠送手机的目的主要有:有的同学家长经商,有时会长期不在家,孩子有手机方便联系,且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作为奖励,有的家长买手机作为孩子生日礼物,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有的家长则应孩子要求,成绩进步后买手机作奖励。而学生自己买手机的目的有:与同学联系,增进友谊,把烦恼和同学讲,减轻压力,学习上交流,共同进步;与家长联系,有时家长在外,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向家人反映,寻求帮助;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疑难问题也可及时找老师请教,在学校遇到困难也可跟老师反映;利用手机交异性朋友或其他。

综合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利与弊的结论.
利的方面:
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手机给学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常有偷盗现象.此外,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但进入校园后却出现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国外的一些做法有: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德国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拥有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手机。

所以,我们中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手机问题,以健康的心态对待手机.
中学生用手机在干什么?通过调查发现,除一些必要的联系外,绝大多数用于玩乐.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45%认为条件许可,19%虚荣心在作怪盲目攀比,21%娱乐消遣,9%实际需要,6%没有必要.手机的确给人们的沟通提供了便捷,有利于感情的交流.但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试问中学生带手机到底是有益于学习还是有损于学习,答案不言而喻.尽管学校三申五令,严禁手机带入校园,但仍有部分学生我行我素,在他们看来,拥有手机是身份的象征、财富的标志,这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有以下四个弊端:
目前校园“手机一族”已从大学生扩展到中学生。据了解,中学生能有手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家长为了与孩子联络方便而给买的。但是,中学生拥有手机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手机方便联系

李强(化名)是西宁市某单位的一名处长,他的孩子今年上高中一年级,现在他的孩子是“校园手机一族”。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出差,对孩子的日常动态也不便于掌握,考虑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是很贵,八九百元就搞掂,今年暑假,就给孩子买了一个手机,现在联系起来挺方便的,不像以前那样一整天都找不到人。

另一名家长则表示,自从他给上高中的孩子买了手机之后,父子之间的交流多了,孩子还经常给他发短信,聊聊天。

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拥有手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中学生拥有手机在浪费金钱的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记者的一名同事说,她的一个朋友给小孩子买手机后,孩子每个月所需的手机话费已超过家长的手机费,而孩子给家长打电话的时间却很少。

用手机谈恋爱

西宁市某知名中学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二学生说,现在她们班上有手机的人已有好几个,有个别的上课还给朋友偷偷发短信,更有甚者,前后桌的同学有时在上课的时候发短信。下课后也躲起来打电话。

吴军(化名)同学是西宁市某中学初三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内初中生拥有手机的是极少数,但高中生有手机的人就多了,有的同学还用手机谈恋爱。如要约会,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就能完成。放学后,到说好的地点等候就行了。同时,他还说,一些黄色的短信息现在也在有手机的同学中间流传开来。

一名家长说出他对中学生持有手机的担心,他认为,作为学生还是单纯一点好,那些有手机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一些人有什么接触,或约好要做什么事,那真是防不胜防,担心的就是放学后出了校门就去做不健康的事。

上课偷看短信

9月15日中午,记者在西宁市一辆9路公交车上遇到了一名正用手机打电话的中学生。在接受记者随机采访时他说,他买手机的时间不长,当时看到别的同学有了手机,很酷很时髦,于是便让经商的父母也给他买了一部。

在与记者交谈中,他透露,让父母给买手机就是为了好玩,虽然家人也认为有了手机便于联系。但他与家人打电话的时间很少,绝大部分还是用于同学之间的聊天,比如约时间出去玩,或互相发短信之类。

至于手机会不会影响学习,他认为不会。他说,班上有好几个同学有手机,上课的时候大家都精神比较集中。至于,每个月话费有多少,这名同学说:“不多,40元至50元之间”。
作文来源:杨俊鑫 [请勿转载]

5. 1500字关于校园安全的政治小论文

《关于中学校园安全的政治小论文》
在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及高呼以人为本的今天,在以缺乏自救能力为主体人群的中学校园内,安全问题理所当然地被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关于中学校园安全问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提法:安全第一,健康第二,学习第三。斯言极是。人的一切都要以生命和健康为载体,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
但我们流行的习惯思维是:一个问题一旦被足够重视,便会走向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极端。中学校园安全问题亦未能免。
不问青红皂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便是有关部门管理今天中学校园安全的终结方法。
在中学校园内,当然有许多通过适当的安全机制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但是,也有一些安全问题的确无法预防。譬如,个别学生在平整的跑道上赛跑时摔倒致伤,个别学生做游戏时致伤,个别学生上讲台时摔伤……在现行的中学校园安全管理方法下,没有特例,没有个别,仅有一般。特例的发生也是学校和教师未做好安全工作,也有批评惩戒。
中学生在校园内的一切安全问题都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这种极端化的提法若出自家长,是不负责任甚至是无赖的;若出自有关部门,则是缺乏理智与一言难尽的。许多行业在制定本行业的责任时,无一例外地摒除了不可预防、不可抗拒等非正常因素。公安部门的职责之一是社会治安,纪检反贪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反腐败。试想,某地出了社会治安或干部腐败问题,按照现行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法的逻辑,该地的公安部门或纪检反贪部门便该负责便该受惩戒了?
但如此荒诞不经之“理”,却被毫不犹豫地用在管理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上。
同事遭遇学生不可避免的受伤事情,赶紧带学生到医院。随后赶到的家长问明情况后,不仅心安理得地看同事奔波,还出言不逊地责备同事行动迟缓——在现行的中学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下,教师的人道爱心行动,已被异化成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进而成为教师与学校受惩戒的源头。
近些年,谈及中学教师的工资,总拿他们与不景气企业的工人、下岗职工比,得出中学教师工资不低、工作不错的结论。这当然是事实。甚至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中学教师的工资也高于他们。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除了中学教师,其他许多人等的奖金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工资,根本不像中学教师,仅仅靠工资过活。拿中学教师收入高于弱势群体来证明中学教师工作不错,亦反证了中学教师是弱势群体。
我一直在想,中学教师是能按时领到工资的人群中的农民。在这个人群中,他们最没地位,最辛苦,收入最低。而在这个人群中,除了大学教师,他们的文化素质又最高。所以,多数中学教师不安心做教师,一遇机会便毫不犹豫地跳槽。也正因为中学教师是弱势群体,针对中学教师及其栖息的中学校,便有许多蛮不讲理的、极端的要求与规矩,譬如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检举

6. 中学生的研究调查报告(小论文)适合的标题(课题)有哪些

关于濒临灭绝的动物的调查报告。
下边是我写的:
关于濒临灭绝的动物的调查报告
概述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地球,它拥有大片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海洋,同时又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它们就叫动物。
我们人类和动物生活在一起,但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将许多动物赶尽杀绝因而使许多动物濒临灭绝。就像苏门答腊虎。韩国在1975年到1992年间进口了6,128公斤虎骨,平均每年进口340公斤,其中有3,720公斤虎骨来自印尼,这相当于猎杀333只苏门达腊虎。不仅是苏门答腊虎,还有许多动物的命运也是如此。

一. 问题提出
我是个动物爱好者,经常看一些有关动物的书籍.电视或资料,有一天,我在看电视。CCTV10正在讲白暨豚,于是我便认真的看起来。里面说科考队的叔叔们找了一个月都没找到白暨豚,这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濒临灭绝的动物。

二. 调查途径
1. 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2. 寻找相关例子。
3. 上网查找动物濒临灭绝的因素。
4. 动物濒临灭绝带来的影响。

三. 濒临灭绝的动物
有许多的动物濒临灭绝。如: 北部白犀牛,大鲵,草原陆龟,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 ,指狐猴,苏门答腊虎,斯比克斯鹦鹉,奥里诺科鳄鱼,僧海豹,微型猪,小嘴狐猴,兰.坎皮海龟,.奥瑞纳克鳄鱼,泰国猪鼻蝙蝠,夏威夷蜗牛,绿海龟等。

四. 资料整理
1.苏门答腊虎
由于人类入侵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苏门答腊虎栖息地已不断减少,并被切割成碎快,导致很难交配繁殖。1978年进行的勘测,估计野生苏门答腊虎的数量约1000只。而1985年,印尼林业局的勘测人员估算有26个自然保护区有虎存在的迹象,数量为800只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协会做出了统计,还有400只虎分布在苏门答腊5个国家公园里。

2.白暨豚
白鳍豚,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鳍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鳍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鳍豚科。鲸目白鳍豚科白鳍豚属的唯一种。现在,白暨豚几乎0只

3.僧海豹
僧海豹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一生都在热带海域中生活的海豹。历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于人类的狂捕滥杀,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难觅其踪,而仅仅在夏威夷群岛北部有发现。加勒比僧海豹:于2008年6月6日,被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部证实了此前一些生物学家的论断--加勒比僧海豹已经灭绝。夏威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不超过1200只,并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正在以每年约4%的速度减少,专家们预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在未来3到4年里可能会减少至不足1000只,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只有约500只。

五.数量统计
1.苏门答腊虎:
1978年——约1000只。1985年——约800只。1992年约400只。
2. 白暨豚:
1986年——约300只。1990年——约200只。1997年——少于50只。
1998年——只剩7只。2006年——几乎0只。
3. 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未来3至4年不足1000只。地中海僧海豹——约500只

六. 分析 ——动物灭绝原因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濒临灭绝的境地。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
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
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得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
4)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虽然,仅仅4点原因,但是这足以使大部分动物走向灭绝的道路。

七.结论——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不仅如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还有一种循环。
河马 水草 鳄鱼粪便 鳄鱼 水鸟 鱼 水藻 河马
看了上面的这个生物链,我发现里面的每一个生物都不能缺少。假如河马濒临灭绝,那水藻就无处可长。水藻一少,鱼就没有食物便接着减少了。鱼一减少,水禽也没食物了。水禽一减少,鳄鱼也减少了没了鳄鱼粪便,水草也无法生长。啊!仅仅一个物种的减少,便导致一连串的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要是让一个物种濒临灭绝,就等于让一连串的物种濒临灭绝。

八. 建议
1.组织大家一起去动物园观赏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增加对于动物的知识。

2. 大家到一些大的酒店调查调查,看看有没有野生动物。

3. 做个统计表,看看平均每年人类要猎杀多少野生动物。

九. 启示
动物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东西,但是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的夺取了许多动物的生命,我们应该好好反省反省,想想动物们是多么痛苦。我们要行动起来,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附件
由于人类入侵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苏门答腊虎栖息地已不断减少,并被切割成碎快。1978年进行的勘测,估计野生苏门答腊虎的数量约1000只。而1985年,印尼林业局的勘测人员估算有26个自然保护区有虎存在的迹象,数量为800只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协会(PHPA)做出了统计,还有400只虎分布在苏门答腊5个国家公园里。

1995年,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头性成熟的雌性白鳍豚,将它放养在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内。1996年夏天长江大洪水,这头白鳍豚因触网而死。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六国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公里江段进行了考察,未发现一头白暨豚。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暨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此次考察的结果则是0。1979年:中国宣布白暨豚为濒危物种。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暨豚乃违法。1986年:剩余300头 1990年:剩余200头。1997年:少于50头(发现23头)。1998年:发现数量只剩下7头。2004年:7月在长江南京段发现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尸体。2006年:几乎0头。2007年:8月19号,安徽铜陵的一位市民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偶然发现了一头白鳍豚,并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

加勒比僧海豹:于2008年6月6日,被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部证实了此前一些生物学家的论断--加勒比僧海豹已经灭绝。夏威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不超过1200只,并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正在以每年约4%的速度减少,专家们预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数量在未来3到4年里可能会减少至不足1000只,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于2008年,全世界只有约500只。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秘的、体大如描的指猴)。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对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的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洲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教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
4)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7. 政治小论文字"中学生网络使用的调查和建议"

编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8. 政治小论文关于校园安全(中学生的)

《关于中学校园安全的政治小论文》
在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及高呼以人为本的今天,在以缺乏自救能力为主体人群的中学校园内,安全问题理所当然地被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关于中学校园安全问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提法:安全第一,健康第二,学习第三。斯言极是。人的一切都要以生命和健康为载体,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
但我们流行的习惯思维是:一个问题一旦被足够重视,便会走向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极端。中学校园安全问题亦未能免。
不问青红皂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便是有关部门管理今天中学校园安全的终结方法。
在中学校园内,当然有许多通过适当的安全机制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但是,也有一些安全问题的确无法预防。譬如,个别学生在平整的跑道上赛跑时摔倒致伤,个别学生做游戏时致伤,个别学生上讲台时摔伤……在现行的中学校园安全管理方法下,没有特例,没有个别,仅有一般。特例的发生也是学校和教师未做好安全工作,也有批评惩戒。
中学生在校园内的一切安全问题都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这种极端化的提法若出自家长,是不负责任甚至是无赖的;若出自有关部门,则是缺乏理智与一言难尽的。许多行业在制定本行业的责任时,无一例外地摒除了不可预防、不可抗拒等非正常因素。公安部门的职责之一是社会治安,纪检反贪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反腐败。试想,某地出了社会治安或干部腐败问题,按照现行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法的逻辑,该地的公安部门或纪检反贪部门便该负责便该受惩戒了?
但如此荒诞不经之“理”,却被毫不犹豫地用在管理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上。
同事遭遇学生不可避免的受伤事情,赶紧带学生到医院。随后赶到的家长问明情况后,不仅心安理得地看同事奔波,还出言不逊地责备同事行动迟缓——在现行的中学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下,教师的人道爱心行动,已被异化成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进而成为教师与学校受惩戒的源头。
近些年,谈及中学教师的工资,总拿他们与不景气企业的工人、下岗职工比,得出中学教师工资不低、工作不错的结论。这当然是事实。甚至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中学教师的工资也高于他们。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除了中学教师,其他许多人等的奖金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工资,根本不像中学教师,仅仅靠工资过活。拿中学教师收入高于弱势群体来证明中学教师工作不错,亦反证了中学教师是弱势群体。
我一直在想,中学教师是能按时领到工资的人群中的农民。在这个人群中,他们最没地位,最辛苦,收入最低。而在这个人群中,除了大学教师,他们的文化素质又最高。所以,多数中学教师不安心做教师,一遇机会便毫不犹豫地跳槽。也正因为中学教师是弱势群体,针对中学教师及其栖息的中学校,便有许多蛮不讲理的、极端的要求与规矩,譬如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

阅读全文

与中学生政治论文关于调查学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