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生心理案例
一、问题行为情境(案例):
小洋,15岁,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小学的成绩还一般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由于在外地住校,每个月才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常常旷课在宿舍睡觉,并且屡教不改,初一学年结束时学校要求其转学。初中二年级的上学期,在新的学校中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与家长联系,甚至还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小洋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小洋主动向家长提出退学要求。
二、对案例进行的分析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学校学习环境的影响。沉重的学习负担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这便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当孩子的学业成绩上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不停地批评,不断地否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不正确的归因,再加上对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满,那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会更为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不断增长,最后便不愿意主动地接受学习,得过且过,最终放弃自己的学业。从小到大,小洋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责骂,再加上父母将其与成绩较好的哥哥进行对比,他便自暴自弃,最终放弃学业。同时,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而,父母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知识不重视,对本身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在平时生活中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行为,那么孩子也会遵循家长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表示轻视,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指导,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厌学情绪,那就更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对问题行为的诊断
傅安球等人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四、治疗
通过对小洋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厌学心理的矫正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而对逃学这种问题行为的干预也需要学校的老师、家长以及被干预者的共同配合来保证干预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学校老师应该更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长辈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老师。因而老师们应该意识到他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积极关注,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生的人格的健全的发展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关注,要注重与进行孩子的心与心的交流,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当孩子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成绩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不要强化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消极归因。
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及行为干预。心理咨询是改善学生厌学心理的较为的途径。通过选择恰当的干预技术和方法,如合理情绪疗法、强化法、认知疗法等,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其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引导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正确的归因,通过分析自身的原因,从其自身的因素出发来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缓解其厌学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减少厌学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过程的同时,建议采用家庭疗法,争取家庭的配合来进行积极的治疗,整个家庭共同努力来矫正孩子的厌学行为。
五、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小洋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小洋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总之,只有对各个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恰当地选择具体的干预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行为的目的。
B. 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请各位朋友帮忙解决一下)
抗干扰能力差,内心浮躁,有些自闭
抑郁(忧郁)症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等心理改变。典型的病例表现为情绪低沉,思维和言语减少的所谓“三少”三联症。为了提高我们对忧郁症的警惕或识别能力,应注意下列症状,它们中的一个或几个的出现,或许正是忧郁症发作的端倪。
1、因小事或无端的感到持久的愉快感缺乏,人逢喜事而心不爽。
2、无来由的对通常的若干嗜好,甚至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3、顽固性失眠,尤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
4、近期明显地不求进取,随遇而安。
5、常感自卑、自责、缺乏自信,对过去感到悔恨,对未来丧失信心。
6、查无实据的腹胀或腹泻、厌食、恶心,以及胃痛等消化道症状。
7、疑神疑鬼,尤其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
8、思维迟钝,反应变慢,感觉自己变苯,遇事难作决断。
9、近期力锐减,丢三落四。
10、注意力涣散,急躁易怒。
11、莫明的心慌、心悸。
12、找不到起源的头痛、腰痛、肢痛。
13、无可奈何的疲乏感,不想说话。
14、无原因的食欲、体重下降和性欲抑制。
15、常感到的问题。
16、感到无助、无用,没有存在价值。
17、明显的减少社交活动,甚至闭门索居。
18、感到“大脑发慌”或“腿足发慌”。
19、不可名状的空虚、恐惧、孤寂或强迫感。
C. 有没有青少年心理问题自杀引发社会深思的案例
中学生心里问题大都是在青春期时期发生的,从同学关系,到家庭压力,学习紧张,得不到放松,上网成瘾,夜不归宿,打架,骂人,酗酒,也就是这些吧 !这些你都可以去网上查都是可以查的到的,以下都是: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案例的跟踪辅导
一、问题概述与背景资料
吴倩(假名),女,17岁,高中二年级,独生女。有7年与父母不同住了,性格从小怪僻,与人交往不好,常说假话,情绪消沉,很少有笑脸,逆反心理强,骗父母,与父母见面又受到批评教育。在学校常请假,骗班主任,经常与任课教师唱反调。
她的父母都在外地,个体户,几年来很少在一起生活,托其叔伯帮助照管。
吴倩本人常独来独往,在高中只与同座和另一位同学在一起,而且有时也会闹别扭。
二、案例
(一)出黑板报引来的风波
高二了,分了文、理科班,吴倩分到了我班。开学不多久,出黑板报的任务落到我们高二年级,由于出板报的原班人马都分到了别的班,吴倩高一时也参加过出板报,现在由她负责组织委员的工作,所以这次任务由团支部书记和她负责组织完成。星期六,各班都迅速行动起来,我去指导时发现吴倩居然不在,刚分班几天,有些情况还不熟悉,但有几位了解吴倩情况的又不好对老师说,这看得出来,不久,我发现吴倩偷偷的避开我的视线,在(03—1)班处帮她的那位同学。“奇怪”,我想:怎么会是这样,班与班之间竞争,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友爱,何况还叫她负责呢?一位同学告诉我“算了吧,她不会与我们合作的”。“为什么?”“她的性格你不只道,久了你就清楚了 ”。“那你们主动去找她呀”.“她本来就不想与我们合作,还是算了吧,老师,我们完成就是了”。
怎么会是这样,高一时,我班学习纪律等各项工作都是最好的,分班了,分去的不想去,要求来我班的甚多,而且学生都喜欢我们班。于是我决定找她谈一谈,我刚一走过去,她就往左藏,溜去卫生间,一连三次都是这样。我只好把这事先放下来。
(二)捉迷藏
黑板报出好了,过了一个周末,开始了新的一周,我还有一件事挂在心头,就是找吴倩谈话,刚开学,各项工作都要展开,注册,收费,结帐,工作计划,听课,课题研究等真是应接不暇,找学生只有上课前和下课后的时间,但是她非常警觉,打了预备铃她才进教室,一下课她就去卫生间,或者就溜去其他班躲藏,让你找不到她的影子,真像捉迷藏,而这一周捉迷藏又是以失败而告终。
(三)遗留风波
这件事还没有弄清原因,她高一的班主任李老师又告诉我,吴倩在高一开学不久借她的40元钱还没还,李老师不是缺这点钱,而是在于学生品德教育的问题,是呀,才开学12天,她又向我借了30元。李老师说:“你放心,她不会主动还的,现在她只要远远的看见我,就立即走开去了一些学生老师知道了议论纷纷,我说:; “别急,那现在就让我看一看她的表现再说吧”。段考结束了,果然她只字不提。
(四)课堂上的对立情绪
科任老师反映,吴倩是怎样的人,从来看不到她的笑脸,有时布置作业、交作业,满口怨言,是呀,我班主任落实学校要收的体检费,校卡费,会考费时,她首先有一句话要唠叨:“抢钱”。老师讲课稍快一些,她就骂人;要照顾基础差的同学,讲慢了一点,她也骂人;同学提一些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议,她也骂人;好不容易有一点机会想跟她谈一谈,她第一句话堵住你:别人从来不说,就是要说我,就看得起别人。
三、分析与诊断
吴倩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家庭缺少关爱,温暖,虽是独生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由于很少在一起,发现问题,教育不得当,要么没法管,一旦有了不好的思想,性格就会养成习惯。第二、由于她冷漠,孤独,在许多方面产生了与群体对立的情绪,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一旦有困难,除了两位同学外,感受不到更多的同学的关心。第三、缺乏自信,爱猜忌,严重的逆反心理造成了与所有科任老师的关系不好,不相信任何教师,学习上缺乏情感,自然就缺乏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判断这是一例严重的心理不健康造成情感缺乏的个案。
四、辅导策略与过程
(一)辅导策略
我认为:吴倩的问题需要采用综合性的辅导对策.采用调整认知,调控情绪,强化情感,指导行为等策略。 调整认知:就是通过改善吴倩周围的环境关系,满足爱的需求,消除戒备心理,提高交往自信.。调控情绪:就是帮助吴倩及时觉察,妥善处理,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强化情感:就是帮助吴倩产生人情味,多些感情,多些信赖,建立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指导行为:就是以明示和暗示两种形式对吴倩的交往、学习、行为、言语等进行指导。
(二)辅导过程
1、提高认知能力.首先忘记吴倩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等待时机进入话题,利用吴倩在班上唯一一位能相处的同学芳芳着手进入。
芳芳是吴倩班上唯一一位能相处的同学,而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我跟芳芳经常交流,芳芳要求认我干爸,这样我就自然对她要求关爱多一些,有了班主任的厚爱,她更加倍的努力。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关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师生之间的理解、尊重、信赖、和谐、民主的关系,这样的效果非同一般,在这样的基础上又通过芳芳去撬开吴倩的嘴。
事实上我与芳芳的“父女”关系确实触动了吴倩,她有时很羡慕芳芳,我多次利用这些关系,找到吴倩的一点优点就进行表扬。这样,她在芳芳前受到了我的表扬感到非常高兴 ,于是在语文科学习上有了学习的情感,成绩进步很大。
2、引导她处理好为人处事的关系,吴倩是组织委员,一次周会课时教唱歌曲,有的不服她教,就不唱,有的就出难题,她感到很恼怒,很委屈,这时我就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我们只有平时对别人尊重,才能有别人尊重自己,平时说话做事要替别人考虑,这样别人才会有配合你的工作。
3、逆水推舟,进行反向心理诱导。心理学家詹姆斯.鲁滨逊说过:“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对她的欲望禁止得越严厉,她实现的欲望和信念就越强”。在交团费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跟她说:“交那么多团费干什么?团领导也有腐败吧”。然而她在收团费时不但没有了怨言,而且主动协助收取,因为她知道了这些道理,后来在学校政教处组织观看爱国电影时,她更是积极交费了,还主动配合班干部去完成。
逆水行舟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巧妙地利用学生客观存在的逆反心理,进行反向的心理诱导,从相反的角度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4、从活动中培养情感。艺术节了,各班要准备节目,经过筛选出优秀节目再参加正式表演,同学们有的想准备舞蹈,小品的,有的想准备独唱,独舞的。我想还不如准备一个大型的节目,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凝聚力有了,感情就近了。于是创造了一个诗歌朗诵,我亲自和他们一起演出,吴倩也表演了一个角色。因为内容新颖,创意独特,结果评上了一等奖,大家心里乐滋滋的,这样的集体活动,在排练中的接触,共同创造,集体协作,平等相处中增进了友情、信赖和凝聚力,通过这次活动使吴倩的性格开朗多了。
5、全面出击,因势利导。经过以上了解、接触,在活动完成之后,举行一个多层次的谈心活动。当我找了许多学生谈话后,又找了芳芳,这时她也急了,便主动对我说:“现在找我了吧”。“是呀,正准备找你呢”。
这一次她把所有的知心话几乎都说了,还主动地向我询问为人处事之法,我因势利导,教育非常成功。
这一谈就能成功,这是根据谈话的时机成熟不成熟,一般来说下列四种情况不能谈:(1)处理问题不明,无从下手时。(2)对对方了解不够,对矛盾分析不透,暂无对策时。(3)对对方关系紧张,容易一触即发时。(4)情绪不佳,心神不定,谈话容易走火跑题时。
那么在什么时候才能谈呢?
吴倩正是在自惭形秽,试图改变,需要帮助时。在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最适宜。选择了她需要得到指点,而且情绪缓解,心情较稳这样的火候之时,说服教育才有效果.否则关系会越弄越僵,好事变成坏事,吃力不讨好。
五、辅导效果与思考启发
(一)辅导效果
1、通过跟踪辅导,吴倩开始与众多的同学交往,在父母及亲属那里能主动学习以前不学的知识,对老师的信赖感加强,主动配合老师,并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成绩由38名进步到18名,
2、吴倩欠别人的钱主动还了,从此没有发现讲假话,骗老师的现象了。
3、情绪调控改变很大,以前那种发脾气,出怨气,翘嘴皮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交流了,能接受劝阻了。
4、在学生情感测查统计中独生子女总分第一
(二)思考启发
反思对吴倩的跟踪指导,感触颇深。
1、情感是最好的教育。罗杰斯说的:“真诚是人民交流的基础,也是人民友好的前提”。我们在进行心理辅导和人格教育时,前提就是情感,要让真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2、注意方式方法,选择有利时机。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情感激励,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注重知识讲授,枯燥无味的说教难以激发情感,那只能让学生感觉味同嚼蜡。然而,学生需要陶冶,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进行动之以情的教育,那样我们的情感教育才会打动那些不过来的“山”。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360353&Key=0&PostID=22477031&idWriter=0
D.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
案例一:天天,4岁,心理问题:分离性焦虑症 可爱的小男孩天天从出生后,就是全家人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对他宠爱得不得了,只要天天有一点病痛,一家人就非常紧张。家境的优越使天天没有吃过一点苦,但是自从上幼儿园后,天天变得很奇怪,在家里非常活泼可爱,可是一到幼儿园就一句话也不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专家分析:天天的症状是典型的因家人溺爱而导致的分离型焦虑症,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天天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有求必应的心理优势,但是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里,老师和同学不可能再为他提供相同的宠爱保温箱,天天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于是产生对抗及逃避心理,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如不及早纠正会对将来入学和融入社会都产生影响。如今独生子女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心理适应期,父母和家人应该及早调整心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不要宠坏了孩子。 案例二:林波,15岁,心理问题:考前焦虑症 林波从小学习自觉,邻居常常拿他给自家的孩子树立榜样。上了重点中学后,父母更是以他为荣,为了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林波放弃了很多业余爱好,一心钻到学习上。但是随着考期临近,林波出现了反常行为,失眠,消瘦,最奇怪的是上厕所的时间明显加长,有时候一进卫生间就是两三个小时。 专家分析:林波的反常行为与考前的焦虑有密切关系,由于父母视儿子为荣,林波幼小的双肩承担了过重的升学压力,因为没有业余爱好调剂,林波的焦虑无处排遣,洗手间成为他暂时卸下重压的空间,所以林波上厕所的时间才会越来越长。林波的父母应该及时舒缓儿子的心境,指导林波合理调配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劳逸结合。周末及晚饭后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找回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林波的成绩和身体都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三:菲菲,14岁,心理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菲菲长得很漂亮,上中学后父母为了让她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将她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傍晚,菲菲从学校返家搭乘出租车时,被司机绕路到郊区进行调戏,幸遇路人菲菲没有受到更大伤害,但是经历这次“突发事件”后,菲菲受到很大刺激,晚上不敢单独入睡,见到男性会出现恐慌甚至是昏厥现象,哪怕是过去喜欢亲近的爸爸也让她感到害怕。 专家分析:菲菲遭遇惊吓后,由于没有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理辅导,导致她一直沉浸在创伤的心境里,身体和情绪随之出现多种应激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应该尽早将她送到专业的心理医院,通过催眠和暗示治疗,医生可将“无须害怕,你现在很安全”“虽然遇到了不愉快的事,可是你的纯洁没有受到破坏,你还像过去一样美丽可爱”这样的信息有效传递给菲菲,让她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E. 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实例
你为什么这样问!
F. 中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
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此外,还有一些恋你妒母,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
G. 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实例
6日晚上,河西桐梓坡发生悲剧的一幕,年仅13岁的女中学生付某留下遗书后,从17层高楼纵身跳下,当场身亡,这为中学生心理问题又敲响了一记警钟。
据当地居民介绍,当天晚上7时半许,付同学和另外一女同学一起爬上附近的高楼,不出多久只听得“嘭”一声响,付同学从17层高楼跳下,当场气绝身亡。事情发生后,另外那名女同学随即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跳楼自杀的付同学今年读初二,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和离婚后的父亲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亲均下岗,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窘困。早在两年前,付同学就萌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并没有引起家庭的足够重视。
事后,记者与其所在的学校取得了联系。据学校有关负责人透露,付同学在学校成绩中等,表现尚可,此前一天上课表现正常,均没有异常表现。
针对付同学自杀,中国心理学会湖南心理教育辅导中心副主任黄振芳教授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黄教授认为,付同学肯定存在心理问题,她生活在单亲家庭 ,得不到家庭应有的温暖;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性格内向,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加上学习带来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够,于是会产生厌世的心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为此,黄教授呼吁应该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重视,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尤其应该注意那些性格内向或性格暴躁的两类学生,这两类学生心理往往不稳定,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
---------------------------------------------------------------------
潇湘晨报岳阳讯 2月24日晚,汨罗市屈子祠镇中学初三女生黄英(化名)在家服毒自杀。因黄英在自杀前并无多少征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花季少女走上绝路,目前无人知晓。
据黄父透露,2月24日,黄英放学回家时脸上显露出一些不悦,当晚没吃多少饭。晚上9时,她看了一会电视就上楼了。上楼后不久,黄英就服下了胛胺磷农药,当家人发现时,她已口吐白沫,没多久就命赴黄泉了。据邻居吴某透露,黄英品学兼优,但平时寡言少语,性格内向且喜欢生
闷气。黄英的老师和同学万分惋惜地说,在黄英选择这条绝路前,他们都没有发现她有轻生的念头。
`------------------------------------------------------------------
嘿嘿 还有外国的!!!!!!
东方网6月15日消息:近日,一名18岁的德国中学生由于不堪考试压力,当着全班同学和老师的面自杀身亡。
据报道,这场悲剧发生在德国西部城市埃森。警方没有透露这名中学生的全名,只称他托马斯·M。托马斯的同桌说:“当老师告诉他考试成绩时,他站起来把刀捅向腹部,捅了好几十刀。
”
老师当即晕倒,学生们赶紧叫来了救护车,但是由于托马斯一共捅了自己12刀,失血过多,刚到医院就断了气。
学校老师说托马斯是个很受欢迎的学生,篮球打得很好,从不吸毒。但是他一直担心自己不能毕业。
自杀嘛都是心理问题嘛!你要实例在网络搜中学生自杀实例 就可以找到很多的,你自己看咯。
H. 林崇德写的《中学生心理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
一个
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
“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
“蚂蚁唱歌”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
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
1
)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
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
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
的发展。
(
2
)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
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
学生的能动性,
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
信任、
引导、
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
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
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
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
“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
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
的“内心世界”
。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
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
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
的兴趣与想象。
)
(2)
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
过去问;
(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
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
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
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3)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
八度。严厉的斥责„。
(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
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
(4)
小声嘟囔说:
“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
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
“请你蹲下
来和学生说话”
“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
“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
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
不正确的”
。第二,说明理由。
(1)
先讲结论
(2)
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
(3)
写出理论
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
实践回答问题。
40
年前,
我是一名师范生,
走出师范的校门,
便走
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
40
年。
40
年来,我感受
最深刻的就是:
不断塑造自我,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
有的教育素养:
(
1
)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
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
(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文化知识,
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
(新的课程结
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
科知识)
;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
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
2
)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
识。
(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
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
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
②教学能力。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
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
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
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
(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
息等)
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
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
业知识能力)
(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
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
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
2
育智慧的空间)
。
此道题的设问与案例本身的关联性较少。
【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
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
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
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
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
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
识:
后进生的特点:
(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
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
(洋思中学的经
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通过观察、调
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通过观察、
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即
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
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
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
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
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
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
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
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
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
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
的积极因素;)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
(主动与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
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
(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
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
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I. 求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某学生,女,
14
岁。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
一次,我通过日记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弟弟很
欺负她,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
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
我看了日记后,
心被
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七年级的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
异的想法和心理。
二、问题分析:
1
、存在问题:
A
、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
B
、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得不到肯
定和分享。
2
、原因分析:
A
、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
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理解爱是什么?难以体验家庭的温暖,
从而陷入失
望、
怨恨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都有极强
的慰藉心理,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她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
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但案例中的孩子却缺少这份慰藉。
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B
、家庭因素: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女观念,部分家庭、家长存在重视男孩,忽视
女孩的封闭思想,给予女孩关心少,重视少,甚至忽略了存在。这给女孩子心理
造成阴影,好像我可有可无,从而否定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
感障碍随之而来。逐步形成自卑、压抑心理。要是学习不好、表现差的孩子就更
严重了。
由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帮助不够,
父亲又常年外出务工,
还遭到弟弟的
欺负,出现了日记里的一幕。
C
、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
成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
缺乏自信,
背负沉重的压力,
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但从日记里的反映来看,
说明我们老师平时很关注她,
让她产生了依恋学校,
喜
欢学校的心理。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的转折期,
小孩子的思想开始慢慢有个性,
更有自己的主观意
识,该生家庭情况异常复杂。该生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疏导不好,很容易产生
心理偏执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方法:
1
、询问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学生。找孩子谈心,诱导孩子说出她的心里话。从
谈话中知道,
原来孩子在幼儿时就应母亲不重视自己在邻居旁说不给自己读幼儿
园,还说女儿长大了是别人的,只想好好供弟弟读书。于是心理有了结,加之平
时处处被母亲忽视和惩罚,
自此心里便不想与母亲交流。
通过了解得知她的心是
如此的脆弱和敏感。
了解了孩子心中的苦与闷,
找出孩子的心理症结,
为接下来
要实施的疏导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准备。
2
、与孩子交谈,了解内心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必须站在她的角度设身处
地的思考。
当听到她所说的那些生活故事的时候,
我的心头一震。
我用朋友似的
语气与她交流,倾听她的诉说,她是那样的滔滔不绝,我感到我的责任。我尽量
用平和的语气,积极的处事态度影响她。我鼓励她要摆脱阴影,积极面对,关心
父母,与弟弟和睦相处。我跟她分析,弟弟经常打骂她,其实是想跟她玩耍,喜
欢她的状况,让她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
3
、家访。与孩子父母促膝交谈。加强对母亲的思想疏导,破除封闭思想,给予
关心爱护。家长的思想解决后,孩子的压抑心里得到缓解。母子关系有所缓和。
4
、我建议她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只要自己做好了,别人才不会有所批评。努
力学习是获得爱的基础。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懈努力你才会觉得世界是五彩,
生命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