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通快递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桃花乡桃源街桃花中学
圆通只送到市区的,我在家的时候都只寄EMS,只有这个到乡镇之类的地方,快递到了圆通会打电话,应该是让你自己去取,但你可以找人帮你拿,圆通可以代签的
2. 四川省宣汉中学的历史沿革
四川省宣汉中学,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史。
明太祖洪武年间于东乡建立儒学。
明宪宗成化11年(即公元1476年),东乡知县吴新迁学于江北明月坝。
明神宗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东乡知县陶之肖改修儒学于东城(现党校校址),并在儒学前修建来鹿亭(以其奠基之日,有文鹿来仪故名)。
清宣宗道光29年(即公元1849年),东乡知县陶洪元改修学宫,以其地先建有来鹿亭,则命名为“来鹿书院”。
民国4年(即公元1915年),“东乡”更名为“宣汉”;次年(即公元1916年)县知事景昌运改建来鹿书院旧房舍为西式楼房作教室,命名为“宣汉县中学堂”(时与县立高等小学合住一校),景昌运兼任校长。开设的课程是日本式的,有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算术、格致(即理化动植矿物)、图画、手工、体操。
1917年2月,招生81人,编为两个班,学制4年(1925年推行新学制,始为3年制)。
1918年,中学堂始与县立高小分开(高小设于现宣中东区校址)。
1919年,县立高等小学迁县城西。
1932年,开始招收女生(每年仅招收仅6—7人,女生同学不同校),有教室四间,师生寝室、厨房八、九间,在校学生130余人。
1933年,已招生18个班,改名为“宣汉县立初级中学”。
1933年冬,红四方面军来宣汉前夕,学生四散,学校停办。至此毕业13届,420人。
1937年春,恢复招生,附设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内,每年招收初中一个班,为附设初中部。
1938年,宣汉行政会议决定,于县城西外县立高小地址新建宣汉县中学校舍。
1940年,为避免日军空袭,随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迁清溪场宏文校。
1942年,新校舍竣工。
1943年秋,与简师校分校,恢复为“宣汉县立初级中学”,迁至县城西门外新校舍(现宣中老校区),时有在校学生500余人。
1946年春,开始招高中生两个班,改名为“宣汉县立中学”,由候廷宾(拔贡)书写校名“宣汉县立中学”,经省教育厅批准为完全中学。
1949年,县参议会决定,加倍招收新生,在校学生达到1000余人。
1950年,停招高中生。同年与女子中学、南坝中学合并为宣汉县初级中学,南坝中学为分部;1953年秋,更名为“宣汉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学校单独建立党支部,成立教工会。
1958年秋,恢复招收高中,改名为“宣汉县中学”,被列为达县地区重点中学。
1960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校长庞伟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1年,培养出解放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符必容、牟金昌双双考入北京大学;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学校被迫停课。动乱中校长庞伟烈被迫害致死。
1970年11月,少数教师被分配到普光办“宣汉五七师范”,其余教师被下放到县内公社小学。
1971年3月,学校恢复;4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恢复党支部。
1975年,学校到三河公社冉家沟办分校,师生轮流到分校劳动、上课,直到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1978年,高考成绩优良,受到达县地区文教局奖励。
2000年4月,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定名为“四川省宣汉中学”。
2002年,被评估验收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3年,与原西北中学合并,并征地220亩,修建新校区(即西区)。
2005年8月,宣汉中学西区校区竣工,9月,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搬进新校区正式上课。
2006年2月,被验收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3年12月23日,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核正式批准四川省宣汉中学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3. 宣汉县比较好的乡镇初级中学有哪些推荐排名前十个谢谢!
对比的话,南坝中学最好,优生较多,因为宣汉县城并没处在宣汉中心,南坝更回接近中位置,答所以南坝那边周围的乡镇就愿意把孩子送到南中,县城太远了,并且南中的教学质量还不错,南中因此就有不少的优生。所以宣汉南中比较好。
4.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桃花乡桃花初级中学在2013年有哪些老师
那就是个大撒比
5. 宣汉中学好还是平昌中学好
我把两个学校的资料给你,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平昌中学
学校介绍
四川省平昌中学创办于1938年,始名“私立巴阳初级中学”。创建伊始,陶行知先生就给学校题写了“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校训。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平中人传承着先生的求索精神,在大巴山这片文化荒原上辛勤耕耘,播撒文明,推动学校不断朝着巴蜀名校、中华名校迈进。2000年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学校成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有教学班101个,近几年来,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800人以上,近200余人进入重点大学深造,高考十年蝉联全市同类学校之冠。2004年高考取得了上本科线913人,市文科第一、二名和理科第一名均在我校,上清华、北大4人的优异成绩。1990年至2004年,高中学生参加各学科联赛和奥林匹克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奖89人次,研究性课题在2003、2004连续两年获得省一等奖。学校有2个科研课题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近3万人。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坐落在省级旅游风景区——平昌县佛头山森林公园下,占地153亩,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校园四季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有办公大楼1幢,教学楼7幢,有300米、20 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各1个,风雨球场1个,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藏书16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有能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9000余个床位的学生公寓。拥有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校园网站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运动场馆宽敞,实验仪器先进,图书藏量丰富。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16人,中级教师149人。教师具有硕士学位5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29人,本科学历246人。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6人,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68人次,参加全国各学术团体8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80余人。现有教学班108个,学生9300余人 。
教育理念
办学思想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学校内部管理严谨。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坚持“以管理正校风、以校风促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求效益,以效益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和适应终身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模式,铸就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善教”的教风和“勤学尚美”的学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
开放型、实验型、示范型、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学校
办学特色
开放、民主、创新
育人目标
培养品质高尚、智能卓越、身体健康、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校新生和现代建设者
办学方略
学校按照“科研兴校、名师强校、优生名校、质量立校、特色树校”的办学方略,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教改科研空气浓厚.。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县教改科研课题36个,已结题24个。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600余篇,310多项教研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奖,出版个人专著58部,合著103部。学生在参加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大赛和奥林匹克数、理、化、生等竞赛中共2000多人次荣获国家、省、市、县奖励。
校 训
追求真理,服务人群
校 风
博学笃行
学 风
勤学尚美
宣汉中学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东、西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52亩,建
校园环境(18张)
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5万余平方米。
1999年投资数百万元,新建和装备了集信息技术、实验于一体的科教大楼及图书大楼。建有3个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演播室,6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5个仪器保管室,3个阅览室;拥有图书10余万册,微机300多台;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形成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教育平台。2000年引资400万元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1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0余人,其中高中93个教学班,初中44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504人。先后有40多人获得全国或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优秀教师称号以及 “五·一”劳动奖章。
从厚重的历史中,从竞争的现实里,宣中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实施了“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立了“一帮一”制度,推出了“教师校本培训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先后派出5名一线教师到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2000年与西南师大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2年选送英语教师周伶俐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校与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大学、川师大、达师专、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与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黄冈中学、成都七中等全国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经常聘请外籍教师上课,邀请各地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学校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县共管项目45个,校级课题50个,个人申报课题30个。教育科研如火如荼,教育实践扎实高效。
3教学研究
全校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的教研论文达600多篇,出席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会议者29人,国家级、省级学会会员36人,省、市学会的理事12人,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后备人才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先后有王专、李文钦、崔吉海、赵文祥、刘廷富等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优秀教师称号,章云格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郑雄策、庹传亮、牟必继、伍先华等15人获省级表彰,66人获市、县表彰,78人成为省、市骨干教师。
4办学模式
办学路漫漫,上下而求索。宣中以“厚德勤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严谨笃学,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 博学求真”为教风,以“自强自律、勤学思创”为学风,
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宣中大胆突破单一办学模式,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三结合的课程结构。特别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书本限制,变革课堂形式,探索考试模式;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成了学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深入高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下岗择业、社会低保、城市环保、川剧嬗变、地质灾害等社会问题作调查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现象。
学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定期开展元旦晚会、“五·四”艺术节、九月军训、金秋歌手赛、秋季运动会、中学生成人仪式,入学典礼等活动。不定期举行反对邪教,笃信科学;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进网吧,热爱学习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英语、写作、科创、电脑、田径、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有声有色,校园社团从零文学社魅力无穷,成为全国各类文学刊物及媒体争先报道的焦点,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百佳文学社、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校园电视台成为亮丽风景,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德育》《来鹿文学》《今日宣中》特色鲜明,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很好发展。10余名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百人次获奥赛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奖,600多篇习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形成了数百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美术作品获“中日少年儿童艺术展”特等奖,单人舞《雨花》获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武术比赛获省一等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届届受瞩目,次次有奖杯。
5高考成绩
据统计,从1573年来鹿书亭到1916年的“宣汉县立中学堂”,再到2000年的“四川省宣汉中学”。宣汉中学为社会培养了28000余名合格新生从宣中走进高校,其中800余人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5年宣汉中学文科上线人数一直稳居达州全市第一位。[3-4]
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376人(文科93人,理科283人),比2014年净增64人,增长率21%,其中应届316人,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1464人(不含艺体),其中应届1075人(不含艺体),上线率61%,创历史新高。600分以上28人,其中文科5人、理科23人。理科最高分640分,文科最高分616分。达州市文科前10名,我校有3人;理科前10名,该校占4人。文科本科上线529人,稳居达州市第一位。文、理科重本上线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居达州市第二位。[4]
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312人,较2013年增加101人,增长48%;本科上线1568人(不含艺体),较2013年增加178人,增长13%。一本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创宣汉中学高考历史之最,居达州市第二位。文科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其中一本上线52人,本科上线452人,稳居达州市第一位。艺体类上线人数126人,居达州市前列。2014年,宣汉中学再次创造了达州教育界的升学神话。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5名学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1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由此,宣汉中学成为达州历史上,一年考入北大清华最多的学校。
6校园社团
从零文学社
2007年,从零文学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中诞生了,成为学校第一个学生创办的由学校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园社团。文学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学生文学创作潜力,活跃校园文学创作,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配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发展目标,以追求纯文学、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及社员的交际能力、口才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为活动目的。我们的宗旨是:“让文学之笔自由舞蹈,让青春之梦尽情翱翔!”宣传语是:“从零开始,一切精彩”、“零度文学,从心起跑”。文学社坚持学生自我锻炼的原则,均由学生担任社长、总编,学生也独立承担了撰稿、收稿、选稿、评稿到改稿、编辑、校对、排版的全程工作。文学社组织机构健全,分为社委会和编委会。文学社也大力开展从零杯创新作文大赛、诗歌朗诵、校园辩论赛、语文知识竞赛和语文趣味活动,组织演讲、创作笔会、文学沙龙、社会调查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社员的积极性。成立以来,从零文学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已成为学校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社团。文学社的发展得到全国、省、市、县作协关心,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市作协主席邹亮等先后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文学社还聘请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政、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金童担任文学社顾问团主席;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秘书长赫学颖,刘增杰、罗伟章、牛放、邱易东、李青、冯国平、陈晓辉等当代著名作家、杂志编辑出任文学社顾问,成为文学社不断进步的智力源泉和创新动力。文学社还是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研究中心团体会员。文学社先后被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堂内外杂志社评为“全国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2010年被北京大学中国语文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等评为“全国百佳文学社团”。2011年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全国中语会、语文报社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团”。《课堂内外》、《语文报》、《考试指南报》、《高中生学习》、《学生文摘》、《达州日报》、《华西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网、创新作文网、中国散文网、世界华人少年作家网等杂志社、报社、网站先后刊登我社社员文章或专版介绍、报道我社。文学社社员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在各项征文比赛中,有许多社员的作品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奖励,社员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最佳编辑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原创文学大赛散文类最高奖,还培养出了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等众多文学新星。才华横溢的从零之星,还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青年政治学院、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名校录取。文学社还不断加强网络建设,QQ群、网站、博客、微博都成为文学社发展重地和社员畅所欲言的场所;社报《从零》也有着极大的特色,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荣获最佳社团报一等奖(四川省前列),并摘得全国最佳编辑奖桂冠。从零正在全面发展……
6.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的历史沿革
(一)四川省宣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宣师”)
1905年,宣汉最后一名举人邓方达任宣汉县监督学务,为振兴学务,创办“宣汉县师范传习所”,至此,宣汉的师范教育开始萌芽。
1907年,景少柳(景昌运)从日本弘文学院留学毕业回宣汉任视学,他革新教育,创办新学,改“师范传习所”为“简师班”,设在来鹿书院内。
【另有一说:1906年,冉仁瑞任宣汉学务局教谕,改“师范传习所”为“师范班”,设于来鹿书院。】
1916年,改来鹿书院为师范学堂。
1928年,宣汉创办县立女子学校,附设师范班,至1934年停办。
1936年,宣汉县政府设立师范科,开始筹备建立师范学校。
1937年2月,成立“宣汉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城东学坝街(今县委党校校址),校长由县长张遂能亲自兼任。
1938年,创办“宣汉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实验小学设于师范学校内。
1939年,宣师校长马永祥创办附小,并兼任附小校长。
1940年,学校迁往清溪乡黄家寺(祠)。至1942年,宣师迁回县城。
1943年,宣师校初中部分设为宣汉中学分校,不久更名为宣汉县立初级中学。到1944年秋,宣师宣中分校,宣师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并招收两年制初师班。
1947年春,停招初师,宣师开办中师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是年秋,学校更名为“宣汉师范学校”。
1950年3月,人民政府接管宣师,改名为“宣汉县中级师范学校”。
1951年11月21日,学校更名为“宣汉师范学校”。
1954年秋,国家对中等师范学校进行全面调整,撤销宣汉师范学校,除少数教师调到新建的巴中师范学校外,其余人员和全部校产并入达县师范学校。
1956年4月,省教厅发出(1956)教计1230号函令,恢复宣师。1959年增设三年制初级幼师班,一年制速成师范班。
1960年2月,宣汉县中师函授学校合并于宣师。
1961年1月,中师函授学校恢复,改名为教师进修学校。
1961年8月,开江师范合并到宣汉师范学校。
1963年秋,将西北乡一村小(即今西北乡永安村小学)改为宣师第二附属小学。
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宣师被迫中断教学,停止招生。
1969年冬,部队164医院进驻宣师。
1971年初,恢复宣师,改名为“宣汉县五·七师范学校”,校址设在普光中学校内。
1971年,宣师迁回县城,先办学于机关幼儿园内,后与宣汉县中学合并。
1972年秋,宣师与宣中分开。宣师定名为“宣汉县师范学校”,确定为两年制中师。校址迁往城西中学校内。
1973年秋,城西中学招生复课,于是宣师迁回石坝弯,与解放军164医院合住在一起。1976年秋,解放军164医院调离宣汉,房产校园全部归还宣师。
1977年11月,经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宣汉师范学校”。
1979年10月,恢复宣师附小。
1985年4月8日,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宣师为“县级中等师范学校”。
2002年3月24日经四川省教育厅行文(川教职成函〔2002〕4号)批准与宣汉县职业中专学校、宣师二附小合并为“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增挂“四川省宣汉职业教育中心”牌子,宣师建制撤销。
(二)四川省宣汉县职业中学
1942年,由开明人士、时任乡长的王寿民邀集柏树乡地方官绅、乡民代表集资修建。省教厅郭有守厅长来校视察批准,定名“瀹智中学”。首任校长王季壁。
1950年秋,地区教育局决定将设在平昌县的“达县农校”迁来“瀹中”校址(解放初瀹中停办),任命王子荣为校长。
1953年夏“达县农校”又迁至达县徐家坝,即后来的达县地区农校,现达洲职业技术学院。
1956年秋为“宣汉县柏树初中班”。
1957年秋为“宣汉县柏树初级中学”。
1958年春为“宣汉县第五初级中学”。
1960年为“宣汉县柏树中学”。
1975年秋,开始招收高中,学校从此成了一所高完中。
1984年秋,经地区行署批准,学校更名为“宣汉县柏树职业中学”,开始招收职业高中学生。
1996年3月,经宣汉县文教局同意,学校决定在宣汉县城区设立分校,新校址选择在派宣汉县成人中专学校旁边。
1996年9月柏树职业中学高中部迁往县城。
1997年5月2日,学校初中部与柏树华英初级中学正式合并,更名为“宣汉县柏树华英中学”,属区办单设中学,区乡共管,以乡办为主。
1997年11月25日,经达川地教委批准,原校名“宣汉县柏树职业中学”更名为“四川省宣汉县职业中学”,直属县文教局。
1998年2月,与宣汉县成人中专学校合并为“宣汉县职业中学、宣汉县成人中专学校”,实行两块牌子(“宣汉县职业中学、宣汉县成人中专校”)、一套班子的办学体制。
(三)宣汉县毛坝职业高级中学
1954年,创办宣汉第三中学,又名宣汉县镇雄小学,位于宣汉县毛坝乡街道。第一任校长为胡义昌同志。
1966年,航天工业部139筹建处进驻学校。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l970年,修建襄渝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5840、5835部队团部分别驻进学校。
l974年3月,复校招生。
1984年,经上级批准学校改办为宣汉县毛坝畜牧职业高级中学。
1985年,经原达县地区行署批准学校改办为宣汉县毛坝职业高级中学。
1986年,确认为达县地区重点高级职业中学,
1991年,被批准确认为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高级职业中学。
1999年6月2日,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川教职(1999)39号文件批准:宣汉县职业中学、宣汉县成人中专学校、宣汉县毛坝职业中学合并为“四川省宣汉县职业中专学校”,仍保留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资格。
(四)宣汉县成人中专校
1978年12月,经宣汉县委批准创办“宣汉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宣革发〔78〕字第102号),由农业局和文教局合办,校址在宣汉县西北农场。
1981年1月,学校迁到柳池乡蔡家山。
1981年9月,学校由柳池乡迁往柏树乡月潭坝。
1982年5月,经地区行署批准,学校更名为“宣汉县农民技术学校”,由文教局主办,属地方性质的中等专业学校。
1995年2月,学校更名为“宣汉县成人中等学校”。
1995年10月,学校更名为“宣汉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998年2月与宣汉县职业中学合并为“宣汉县职业中学、宣汉县成人中专学校”。
(五)宣汉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为解决小学生读书难的矛盾,1995年第一次县长办公会议决定,在宣汉县成人中专校西侧新建一所小学——宣汉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宣府办(1995)16号文件正式批准行文。由县财政自筹资金、利用世行“贫困Ⅱ”项目贷款修建的这所新型的县直属完全小学,于1995年5月动工,历时年余,1996年8月竣工。1996年9月正式招生。
2002年3月24日经四川省教育厅行文(川教职成函〔2002〕4号)批准与宣汉县职业中专学校、宣师合并为“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增挂“四川省宣汉职业教育中心”牌子,建制撤销。
(六)宣汉县水利电力职工学校
1986年7月,宣汉县水利局内设一个电力班,9月正式开班授课,招收内部初中毕业的职工子女,毕业后颁发宣汉县技术学校毕业证。
1992年,宣编委发(1992)33号文件批准正式成立宣汉县水电职工学校,隶属水电局管理,属教育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自收自支。
2006年4月5日,宣汉县人民政府常务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宣汉县水利电力职工学校并入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2006年8月23日,宣汉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宣编委(2006)10号文件批复:同意县水电职工校并入宣汉职中。
(七)达州远航职业技术学校
1994年6月7日,四川省商贸学校设立达州教学部
2001年5月,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需要,迁入达州市妇联培训中心。
2006年6月,正式成立达州远航职业技术学校
7. 宣汉芭蕉初级中学到宣汉坐什么车
宣汉芭蕉初级中学到宣汉,
只能坐公路大巴车。
可询问客运站客服。
客运站客服的说法解释是最权威的。
8. 达州宣汉的朋友帮帮忙啦!看看这几所学校里哪个更好点.
你这个不好讲,有的是小学,有的是初中;比交通的话桃花和厂溪,还有红峰稍好点儿;都是公立学校,也都差不多!
9. 达州宣汉学校的问题
都不县城里的学校。
南坝的应该会好些吧,南坝的场镇比较大。回宣城,去达州市坐车也方便。
还有普光的,宣汉的天然气田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