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肃会宁哪个高中好一点
不吹不黑,二中这几年发展的的确不错,教学和管理上都很好,但这些一中一点都不差到哪里去,论资历和知名度,去外面听听就知道了,提起会宁就是会师和教育,提起教育就是一中!知名度是经过长年累月后所得出来的,毕竟一中打多少年前就是省重点,中央,央视这些来会宁的学校,第一个永远是一中,这些改变不了。
② 会宁县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哪个好一点
会宁第一中学
③ 会宁县第一中学的取得成绩
高考恢复以来会宁一中每年成绩斐然,在2000年郭洋夺得甘肃省文科状元,自2002年承办“宏志班”以来,学校以开办宏志班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抓质量。坚持德育为首,强化管理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特长培养,各科教学都从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机智灵活的思维品质基础入手,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把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意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把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育与社会人文类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学会发展、学会学习,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全校共同努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2005年高考二本上线618人,2006年二本上线780人,2007年二本上线826人,2008年二本上线1108人,尤其是四届“宏志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历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都达到了100%,重点上线率达到了92%,2005年宏志班高国景同学以699分的成绩名列全省理科第三名。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3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有数千人进入全国各名牌大学。自建校以来已向全国各级各类大专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20000多名,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得了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为会宁教育树立了典范。
2008年高考会宁一中二本上线人数达1108人,占全县的40%;重点上线人数465人,600分以上107人,占全县的61%;650分以上13人,占全县的62%;6人进入全省理科前100名,31人进入全市理科前100名,4人进入全市文科前50名。其中宏志班的连云同学以686分的成绩名列全县理科第一名,全市理科第二名,进入全省理科前10名;马志庆同学以615分的成绩名列全县文科第一名,全市文科第8名。可谓捷报频传,桃李芬芳。会宁一中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创造和谐,大力弘扬会宁教育精神,向更新,更好,更高的目标迈进!
④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至2020年高三共有多少名学生
答: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至2020年高三共有1280名学生
如有疑问
请继续追问
⑤ 会宁县2019中考成绩630分以上有多少人
019年会宁县第一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中考结束后,将版分数线公布在新浪权微博@高考倒计时。
本次考题由知名专家结合了中考大纲(考试说明)并依托亮睁最新时事为背景出的,通过此次考试,2019初三的考生可了解自己的复习备考情况,同时可作为2019中考复习资料。2019年会宁县第一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烂禅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敬历岁中考考试后,将
⑥ 会宁一中好吗
挺好的一所高中!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位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会宁县
校园一角城。学校创建于1940年,是会宁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中学,它的前身是“会宁简易师范学校”。1950年春,经省文教厅批准该校与会宁初中合并为“甘肃省会宁县初级中学”。1956年春,在时任县长冯琯的积极主持下,县人民政府决定,会宁初中新选校址、扩建校舍、增大班额。在省教育厅批准并拨来建校专款后,学校由县城东关移到新校址(即现在学校校址)。1957年春,学校由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高中班,从此成为完全中学,校名改为“会宁中学”。1961年秋,经上级批准“会宁中学”正式更名为“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简称“会宁一中”。学校现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共有6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00名,教职工220人。其中高级教师48人,一级教师7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近年来,教师中有8人获国家级奖,16人获省(部)级奖,52人获地(市)级奖;在全国及省、市各科教学竞赛中,获得过全国二等奖,甘肃省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白银市第一名;200多名教师曾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有十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奖,五项获省级奖。一支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⑦ 会宁一中和平凉一中相比哪个好
平凉一中地处陇东名城平凉市,位于六盘山之麓崆峒山下,泾河之滨,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享有“陇东第一学府”之美誉。学校创建于1905年(光绪31年),时称“陇东官立中学堂”,是甘肃省最早创建的中学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764年(乾隆29年的)“柳湖书院”。1913年(民国2年)更名为“甘肃省立第二中学”,1936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平凉中学”,1984年正式定名为“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00年被评定为甘肃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改办独立高中。学校先后受到国家教育部、团中央、省、市多项表彰奖励。
平凉一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甘肃早期党的创始人、革命烈士王效锡在此组织学生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于1936年10月来校做抗日演讲。曾有一大批进步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为民族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平凉一中获得了新生,学校设施得到充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管理不断完善, 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学校焕发了青春活力,学校历届领导班子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2500多名学生,在职教职工207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55人;高级教师43人,中级教师74人,英籍外教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1%以上,其中硕士及在读硕士生7人。 学校占地面积76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达到国家I类标准,拥有300多台的5个多媒体微机室,两个多功能教室和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流的物质保障。美术室、音乐室、阅览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和占地40余亩的运动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榜首,学生在国家、省 市各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
在新的形势下,我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主题,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改革中寻求发展。通过对教育新理论、新观念、新思想的学习研究,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提出了“崇尚科学、弘扬人文、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提炼了学校百年传承的精神,确立了“无逸”校训;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德树人;改革创新,科研兴校;优化队伍,管理强校;励精图治,以质立校”的办学思想和“两全、三高、一流”的办学目标(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教师队伍高水平,学生素质高层次,学校管理高效益;争创省内一流和全国示范性高中)。通过深入研究学校教育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前景,制定了《平凉一中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以新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努力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并践行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办学思想和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运用校史等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德育特色;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所长,全面发展,注重个性”的育人特色和以“现代化、示范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特点的办学特色。同时,不断加强“三风”建设,抓常规、抓落实,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博学、敬业、奉献”的教风和“勤奋、好学、慎思、拼搏”的学风。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位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会宁县城。学校创建于1940年,是会宁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中学,它的前身是“会宁简易师范学校”。1950年春,经省文教厅批准该校与会宁初中合并为“甘肃省会宁县初级中学”。1956年春,在时任县长冯琯的积极主持下,县人民政府决定,会宁初中新选校址、扩建校舍、增大班额。在省教育厅批准并拨来建校专款后,学校由县城东关移到新校址(即现在学校校址)。1957年春,学校由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高中班,从此成为完全中学,校名改为“会宁中学”。1961年秋,经上级批准“会宁中学”正式更名为“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简称“会宁一中”。
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创业,如今的会宁一中无论从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还是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长足发展。学校现为白银市重点独立高级中学。全校设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名,教职工150人,任课教师12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46人。在任课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97人,经省、市、县逐级拔有25名教师已成为省、市、县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一支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学校总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先后修建了教学大楼,图书实验综合大楼,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楼和教职工家属楼,还修建了学生食堂、医务室、体育场,整修了花园、道路。近年来,学校领导放眼未来,紧跟时代步伐,花大气力添置和更换实验及电教设备。先后投资40多万元购置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奔腾”Ⅲ型686计算机60台,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在全县率先开设了计算机课,并计划于2001年加入以中国教育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了拥有60个座位的现代化语音室,还添置了幻灯机、放相机、录音机、电视机等其它电教设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正按国家一类标准配置。2000年,学校被确定为白银市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采取各种得力措施,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信息化程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会宁一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发扬苦教苦学精神,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管理上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大胆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学校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管理体系;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校长——教研室——教研组——教师的教研管理体系;校长——总务处——校办厂、师生灶、医务室等的后勤管理体系;校长——办公室——广播室、收发室、档案室等的行政管理体系。在管理方法上,实行学校领导分工负责,轮流值周和部门管理相结合。目前,学校正在试行目标管理,把以任务指导行动,逐步转变为以目标指导行动。学校紧紧抓住“系统——部门——组织——个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组织——指导——协调——激励”这样一些重要环节,围绕实现目标,统筹安排各项具体工作。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坚持开展以“培育敬业精神、塑造师德形象、提高育人水平”为宗旨的“师德建设工程”,加强对教师政治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精神导师意识、人格榜样意识的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学校开展以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为主线的“树文明校风、建文明校园、创文明班级、当文明学生”活动,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和养成教育,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高一年级以革命人生观、集体主义教育为中心,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为中心,做一个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理想、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做一个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学校倡导每个学生做到“五会”: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业,真正做一个品学兼优、无愧于家庭、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的合格中学生。在教育教学上,实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素质,“五育”并举。鼓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探索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了《会宁一中教学规范化要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自习辅导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严格、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加大检查、督促及落实力度,学校将检查结果量化评分记载,做为一年一度“教师职务任职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设立了“高考教学成果奖”,“会考、统考教学成果奖”,“优质课教学竞赛奖”等,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增强内驱力。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学校通过典型引路、系统培训、实践中提高和领导先行等一系列途径,形成了一支教科研相结合的骨干队伍,紧紧围绕着“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率”这个总课题,有计划、全方位、分层次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每学年,各个教研组都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研究计划,做到课题、任务、时间、人员四落实。目前,学校正承担着省级教育科研项目2项,市级教育科研项目7项,全校教师有300多篇科研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地(市)级报刊上发表。教研活动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近几年的优质课竞赛中,会宁一中派出的参赛教师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物理、数学、化学、语文、生物、政治、历史、音乐均获得市级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其中物理、生物、音乐、政治学科代表白银市参加全省教学竞赛,物理学科获甘肃省特等奖,并代表甘肃参加全国竞赛,获国家二等奖;音乐学科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生物学科获省二等奖(第四名);政治学科获省三等奖。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学校以培养“合格+特长”学生为目的出发,精心组织,统一安排,广泛开展科技制作,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演讲、文艺、体育比赛,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吸引?
⑧ 会宁县第一中学的介绍
会宁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40年,是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全校设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多名,教职工150余人,任课教师21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6人,中学一级教师72人。学校总占地面积718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428多平方米。学校拥有庄严的教学楼、美观的实验楼、气势恢宏的综合楼,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设计新颖可供2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教室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