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渗透德育
初中的教育,尤其是思品道德教育,都是十分抽象的,不像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课程,建议多举例子,实例,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2.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入初中政治教学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阶段,对于一个国家来讲,青少年思想品德及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国家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关乎着祖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在青少年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思想品德是学校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符合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1.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的人才需求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国际形势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优秀人才,渗透德育教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
2.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
二零一一年我国教育部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帮助。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每一个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
3.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求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生理及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及心理疏导能够帮助学生走出这一困难时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深入德育教育的途径
1.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应以身作则,教育并不只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就好比是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在不会不觉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及生活中应注重自己的言行,要以身教来带动感染学生,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与职业修养,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如,当教师要求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对生活及学习充满激情与热爱;要求学生礼貌待人,教师首先要文明守礼、谦和待人。言传不如身教,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说千万遍不如做一遍,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广的胸怀、良好的行为来感染学生,这样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给学生带来的厌烦感,以身作教、以德育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与道德水平,不但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独到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折服教师的道德情操与美好心灵,从而实现渗透德育于无形,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2.有效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充分将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起来。例如:在进行《生命之花绽放》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应用多媒体进行资料收集,设计一条有关戒烟的公益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烟草生产及销售的第一大国,全球有十一亿人在吸烟,我国烟民就有三点二亿。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肺病及冠心病等疾病,而且每天有近八万的青少年成为烟民。当学生看到这些数字时都十分震惊,此时进行恰当的引导教育学生,使智慧之花慢慢的绽放:“吸烟对身体健康是有极大危害的”、“吸烟猛于虎”尤其我们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者的使命,应时刻记住吸烟会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因此要坚决拒绝吸烟。然后在针对这一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因此要杜绝吸烟。学生们的思绪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发挥,在无形中实现了德育的渗透,这样的教学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德育渗透
在想象品德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放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之中,大多数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在下边抄笔记,或者在课本上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圈圈点点,课后对课堂教师所讲解的重点进行机械的背诵记忆,这样的方式是将思想政治教学陷入了一个误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积极的尽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内容实现深入而充分的理解。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位置,针对教学中点进行有效的启发,同时引入实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实例引入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入商鞅变法的故事,从而进行课题的深入讲解,之后要求学生对此故事进行现场表演,从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诚信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课本中的诚信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情景剧表演的形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诚信这一品质的重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及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从而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3.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的策略
《中来学德育纲要》明确规自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学科,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德育教育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德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其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根据政治课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政治课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德育目标,思想政治课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促使学生不断的认识,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初中政治课在德育中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学科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理解德育意义,与当前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4.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有效渗透德育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的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品课德育的实效性。
一、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思品课的育人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感,紧扣教材知识,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则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如来佛准备论功行赏,可师徒四人都认为自己功劳大,如来佛很为难。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来为什么为难?二是如来如果奖赏不公平,师徒四人将会怎样?天宫又将会怎样?由于同学们对《西游记》中人物很感兴趣,发言十分踊跃,激情澎湃。通过课堂辩论,同学们明白了公平的定义,不公平带来的危害。知道了为实现社会公平应该履行我们的职责,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增强公平意识,做一个负责人的好公民。
二、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如当前存在经商热、出国热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在教学中,要讲清讲透原理,也要敢于触及现象,善于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提高说服力,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用举例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弄通理论知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信度。要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实际感受的内容来举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内容的起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说服力。
三、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加强德育教育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未能充分重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我认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的特点,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多的采用了讨论课、辩论课、讲演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比如,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现实中比较泛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点让学生进行辩论,最终引导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进步的人生理想。还有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焦点访谈、道德与法制等节目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很好素材。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看这些节目,让他们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的是非观念、道德判断力将得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也会逐渐五、创造条件,扩展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这一要求,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出发,思品教师们要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同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调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无形中得到提升。促进正确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五、思品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示范性很强。所以思品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做贡献。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5.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中体现德育渗透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中体现德育渗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对道德准则和规范只限于书面的记忆和理解,并没有深入实践考察,造成他们知与行脱节,进而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渗透德育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呢?从以下几点谈谈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比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我们要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可列举些不懂法造成犯罪的事例,也列举些不守法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事例,来说明学法守法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胡洪睿 字汉丞 幸福人生 学生德育讲座 传统文化
视频时长:58:44
胡洪睿 字汉丞 幸福人生 学生德育讲座 传统文化
播放:27628次 评论:8431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做过多的抽象的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最牛班规:梅州市学生德育基地第374期 虎中学子—街舞表演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的课,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教学《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可开展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热情高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渗透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应注意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近,又使学生喜欢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在学生初步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畅所欲言,开展积极讨论.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既能使学生在现实中学到知识,也能达到净化心灵,培养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加强德育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未能充分重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初中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的特点,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较多的采用了讨论课、辩论课、讲演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比如,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焦点访谈、道德与法制等节目,把这些作为德育的很好素材.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看这些节目,让他们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的是非观念、道德判断力将得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也会逐渐创造条件,扩展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五、思想品德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这就决定了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道德的人,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德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展现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最佳的行为表现,以正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以德育人.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加强,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到了青少年学生,已对我国的德育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教育教学中德育存在许多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这需要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6.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素质.学生学会做人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德育在其中处于首要地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段话的精髓是语文课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语文课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同时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势下任何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用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其道德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必须以完整而鲜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形”诱情,使形象完整鲜明地展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感染作用来陶冶学生的感情.我根据不同的教材科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叙述典型事例为主的,就以生动的讲述为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通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生动讲述三个典型事例,突出志愿军的群体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热爱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就以说理为主.如:《工作的大小》是一篇思想短评.通过本文教育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学习白求恩、雷风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另外,通过表情朗读和生动的讲述或描绘、背诵的教学手段,使形象完整鲜明的展现出来,既发挥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时有能够达到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情理结合,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
语文课的品德教育既要诉诸感情,也要诉诸理智,将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对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于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应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情境,对学生动之以情,使学生在动心动情学习课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感情上的共鸣.教师钻研教材时必须沉进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澜.教学时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澜,激发起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这种情应当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热的,能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激发学生憎恨敌人,憎恨剥削,憎恨侵略.”这些经验之谈道出了语文课中的德育必须诉诸感情的真谛:教师必须动情,真正融及学生的感情深处,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使他们在人类的高级感情,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切影响.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所编教材课文的思想内容,积极贯彻德育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于教学之中,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在教读经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让同学们依据该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从课堂情境设置内容分析,情感体验,去感受那种深沉的文字间的相连相爱,这对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培养,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巩固、发展、提高的作用,效果显著.
语文课的德育不仅仅停留在感情激发上,还必须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在理性上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把情和理结合起来,既强化学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认识,帮助他们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语文课的德育,不仅要动之以情,还要晓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如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就可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唤起学生再造性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现旧社会凉薄苦人儿的种种情景,对孔乙己的悲惨处境、悲剧命运产生同情;进一步则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场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举制度联系起来,同冷漠的社会联系起来,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达到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再如,我在执教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该小说写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于是,我将当时“普法战争”的社会背景在教学中作了特别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动因、性质,这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心理品德的养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虽然是异国,同学们对其遭受的侵略,或许没有感同身受.但是,为了唤起大家对遭欺压、蹂躏异民族的同情,我将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的有关事实融入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将意味着挨打的道理,从而,将个人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热爱祖国,肩负责任,去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训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动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能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使个性品质得到完善.也就是说,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获得良好的思想品质,它以自我意识为条件,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
中学语文课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条件.在文学课文里,描写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们不同的愿望、追求和理想.学生阅读课文,就能够间接地洞察社会,洞察历史,领会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上进行自我认识,受到自我教育.
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由语文课的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一)自我积累.
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课文,其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或公德、或积德、或法纪,不一而足,零零总总.为此,我在教学中,研究教材,本着方向性原则,将正面的乃至方面的材料或个案,当作一面面镜子,让学生朗照自己,形成一条主线延伸到内心深处,从而积善成德.
(二)自我倾吐
言为心声.在教学中,我除在课堂上运用教材作道德教育依托外,还充分开拓其他途径,如,数年来,我一直要求所教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感受记下来,定期收交,从中来窥探此时彼刻的心理,“善”则倡,“恶”则改.和风细雨,因人施教.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净化了灵魂.至于作文教学,我除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教学目标布置练习外,还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练笔,如,《我好后悔》、《我真不该》、《我错了》等可写性很强的作文,让学生去解剖自己,则善而从.
(三)自我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语文课上,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值得学生借鉴,如果教师运用发挥的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失宝贵作用.例如,我在教《乐羊子妻》一文中,运用文中的“乐羊子”与其妻比较外,还让学生设身处地横着比,竖着比.于情于理,充分认识到“拾金不昧”的“益”,“半途而废”的“害”,从而见贤思齐.
(四)自我实践
实践出真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乃至一时难以收效的东西,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到社会上体验.为此,我利用自己身为团总支,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之便,利用节假日,倡导学生到敬老院送温暖;教师节向老师送贺卡;向贫困学生献爱心,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写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馈到教学中,通过评比表彰,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卫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作用.
7.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怎么制定
何语文教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语文教应培育主义情、社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积极态度确价值观逐步养实事求、崇尚真知科态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使逐步形良性健全格促进德、智、体、美谐发展我认语文教师言既教语言文字功夫教做;言仅语言文字工具且更做道理教目标仅要让掌握语言文字工具要让受主义教育、树立远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染语文德育教育语文教固属性本质任务缺少重要面
语文科德育渗透比其科特殊优势于其教内容文作品主级六级12册语文课本每册精选课文都德育教育佳范文设计、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具潜移默化渗透、染熏陶作用情、态度、价值观都深远影响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奠基何语文教进行德育渗透更发挥熏陶染、潜移默化作用呢面我自些做家交流:
1、课题渗透德育
课题往往称文章题眼文章精要内容提炼、概括与浓缩课题仅能显现文章主要内容能折射作者要表达思想情我课题作德育渗透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教《命壮歌》文先引导理解壮字意思让根据经验说说见些壮举带着自理解解读课题、读课题引发命悟理解自界弱命死攸关刻表现贵合作与献身精神外层蚂蚁羚羊舍、容赴死壮举收染
2、导入渗透德育
俗说:始功半句颇番道理告诉我应教第关我妨肆渲染门红课堂教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细恰处精设计、巧妙导语通导语染教育:《颐园》文教妨先示媒体课件向介绍颐园美丽景色并提问:外游客都喜欢园内看看走走呢导语既激发习兴趣进行主义教育使我古代劳民聪明才智骄傲与自豪培养强烈民族自豪
2、探究新知渗透德育
语文课特点决定语文课德育强加空洞说教必须语言文字训练程渗透几面渗透德育
(1)朗读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读本通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受文章物思想染与熏陶受德育教育:《番茄太阳》文段:要走候明明轻轻拉住我袖说:阿姨我说句,我弯腰附我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眼睛给我等我等我我我腿给教应引导读且精读读恰其真实才能让解深深体孩颗善良美灵
(2)析物形象渗透德育
让文描写物形象面前栩栩站起并铭刻于阅读教我应借助物形象具体析使既初步懂描写物受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染熏陶语文教材收集古今外优秀物尤其我古代、近现代政治、经济、科文化领域做杰贡献名都应习榜让我受些形象道德召力
课文物祖限忠诚与热侵略者仇恨丑恶事物揭露与批判些杰物高形象使我灵受深刻教育执教《祁黄羊》课我让找晋悼公让祁黄羊举荐才祁黄羊做说让体体顾全局家重计恩怨唯才举外举避仇内举必亲
(3)重点词、句讲解渗透德育
语文教扎扎实实抓住字、词、句理解才能清楚阐明课文所体现内思想性才能获知识、形能力同受具体思想教育些字词文章起着关键性作用理解影响课文理解所字词习容忽视
(4)欣赏插图利用图片渗透德育
引导欣赏插图领悟图意助于课文较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加深课文理解进深化思想认识教《黄树瀑布》文除书插图外再利用媒体示黄树瀑布同角度图片二者结合让更进步解黄树瀑布特点再配教师讲述能使黄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留深刻印象让受祖山川壮丽产自豪
(5)与课文物比较渗透德育
运用比较激发奇引起求知欲望且提高辨别能力使清确错误效仿应该谴责比《定要争气》篇课文记叙童第周代两件事采用比写相似结构语言层表现童第周勤奋习、刻苦钻研优秀品质争气思想教材本身许供比较条件利用些条件教师采用比较教利于情渗透阅读教全程通比认识习应顽强习意志、明确习目端习态度激发争光祖建设努力习积极性使阅读教材程受深刻情教育
3、课堂练习强化教育
课堂练习能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形能力反馈练习我抓住训练重点突破难点苦功夫巧功夫恰处渗透德育:《争论故事》文教我课堂巩固训练实施让带着情角色朗读课文带入情境并让自编自演课本剧理解与悟表演升华让课堂练习认识做事应握机陷入休止争论必贻误机事道理
4、总结顾延伸德育
语文教材固思想教育实施德育教育依据我应全课总结、延伸习内容刻巧妙渗透总结性德育教育:《军神》文教我引导自主结让知道刘伯承革命拒绝使用麻醉剂做手术引申教育孩要向刘伯承做意志坚强
5、习作诱导德育
新课程教建议写作提要说真、实、要说假、空、套仅教作文教做见习作要融进与行习惯联系起使通写作知做道理做作文教语文教另外重要组部塑造灵重要途径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作文教思想精髓教作文与教做统作文教促进更全面观察社、更深刻认识社赞美真善美抨击现实假恶丑培养确非观念所每教育工作者应该握每利机自觉、意识站育高度教书于提高才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作文教结合与思想实际引导作文悟道机渗透道德教育例:写我妈妈要求家写自妈妈照顾我习受父母自我应该父母做些让接受孝敬父母教育现独家庭宠使习惯于事都自身角度考虑少顾及受养自私毛病通作文惭惭让懂何面面困难面挫折使健康起由见习作引导何做净化灵使形良思想品质、传统美德
.世界上最感人的故事常常发生在你的身边,只是,它在你的眼皮底下仅仅逗留59秒钟;
8.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专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属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