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闵行中学和新中高级中学比怎么样
你好,在闵中读初高中的老学生为你解答。
闵中最近下降的原因很简单:
向明中学在闵行搞了个分校,把以前准备考七宝的生源都抢到了这个分校来。相当于向明拿了七宝生源,而七宝在拿闵中的生源,闵中现在的生源就是老早时候闵行三中的生源了。所谓的下降是双方面作用,学校和学生。我每年都会回闵中看看,和老师谈心,感觉闵中学校方面是没什么严重的败坏的问题的,当然进步也谈不上。生源差了,自然而然升学率就会受到影响,所谓升降不就是拿升学率衡量的么。此外闵中是有实验班的,实验班的学风非常好,这个可以百分百的肯定。
至于新中我不太了解。闵中是闵行区为数不多的市重点学校,而且有句话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物以稀为贵
个人意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再友情给你提示几个闵中老师吧
好一点的,就记得英语有位陈宏老师很不错,好像还有个董利。
差一点的,英语有个钟晓云非常烂,数学么陈燕也够烂了
其他的记不清楚,以前的校长项正任人唯亲,导致了闵中很多正直的老师跳槽,不过他现在下台了。
② 关于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具体几号军训学校会通知的,新中,学校大,所以是在自己学校操场上训的。
时间差不多一个礼拜,比其它学校好,我训的那次,下午基本是泡在游泳池里的。还有最后一天有一个小小的摸底测试。
军训的时候可以选择住校也可以回家,要你是你回家方便就回家吧,不用自己洗衣服。
以前是没有好班差班之分的,主要是为了不要在大家刚进学校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被定为了。
不过刚好换校长了,具体的想法就要看新校长的意思了。
班级有几个就要看你这届招了多少学生了,虽说有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是还是会比其他学校多,毕竟学校大嘛,
③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的学校领导
校长 徐阿根
徐阿根1977年7月,从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班毕业的徐阿根同志来到了静安区一所市重点中学——市北中学担任体育教师,从此他与学校体育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体育课堂教学还是体育课余训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学生和教师们的认可,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1996年6月,徐阿根同志正式担任市北初级中学校长,2005年7月调入上海市示范性、实验性高中——新中高级中学担任校长。他担任校长期间,我们看到了一位知识结构博中有精,见地独到的学者型领导,看到了一位热爱学校体育、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看到了一位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强者风范。 徐校长到了场地、设施水平一流的新中高级中学,转而把目光瞄准体育教育时间的开拓和提升。他认为,一所市重点中学,更要在学校体育方面起示范作用。
党总支书记 陈聆洁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结业。曾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静安区“园丁奖”等荣誉称号。上海市高中艺术学科的教材编委,学科课程标准审查专家。2013年起受聘为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副校长 徐清明
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上海市高考命题专家,上海市静安区“园丁奖”和首届教师“金穗奖”获得者,静安区人民政府兼职督学,静安区教育局高中化学工作室主持人。主编、参编教学辅导书籍10多本,二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主持或参与多个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管理。
副校长 李 越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中共党员,副教授。上海市静安区“园丁奖”、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教程》主编,主讲《网络工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主持计算机网络教学团队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专修班学员,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证书”。主要负责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副校长 苏晓云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结业。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曾任静安区教育局德育专管,多年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果一等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参与上海市德育决策课题和学校德育创新发展课题研究、学科教学经验和课例入选《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班首届学员研修成果书系》。主要负责学校德育管理。
④ 王之卓的人物经历
1909年12月16日(清末宣统元年〔农历己酉年〕十一月初四日):诞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直隶省(今河北省)丰润县东丰台镇(今属天津市宁河县)一乡绅商贾书香门第家庭。父亲:王绍曾,母亲:庞伯坤,长兄:之翰,二兄:之章。
1910—1916:启蒙于家教国学,熟读《三字经》、古典古训古诗词等。
1916—1920:于直隶省丰润县东丰台镇小学读书。
1920:父母亲接王之卓离开了东丰台古镇老家,来到父亲供职的江苏,送他进南京奉直旅宁公学读高小。长兄之翰大他12岁,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父母常以之翰为榜样启迪他用功读书。
1922—1926: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附中住校读初中、高一,入学即入选童子军接受严格训练。寒暑假日回到父母家中,听父亲讲授国学。
1926:江苏省海门县海门中学短期读高一(为避战火急忙转学)。
1926—1928、8:江苏省立南通中学读高二、高三,数理化生外诸科成绩拔尖。
1928年4月,英文作文What should a young man strive for ring his life?(一个青年人在他的一生中应当为了什么而努力?)被选入《民国十七年(1928)全国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一书,世界书局 1928年出版。
1928年8月,经考试被择优录取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28、9—1932、7:在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成绩优异,每学期都获学校免学费奖励,还相继争取到上海银行奖学金、老山德培奖学金、宁大奖学金等,在经济上可由自己负担不要家庭供给了。
1929:遵父母之命,与少时订婚青梅竹马、18岁的大家闺秀齐严淑结婚。(岳父:齐逎臣、岳母朱福珍,内姐2个、内弟4个。)婚后,说服家人不急于生儿育女,劝爱妻考入北京若瑟女子师范学校(光华女子中学)读书4年。自己回交通大学勤学苦读,努力争取交大毕业总成绩全校第一名,争取公费留学。
1932、7: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各科毕业成绩总平均分为90?71高分,全校第一名!
1932、8—1934、7:任陇海铁路公务处实习生,不忘报考公费留学,带书本在工地挤时间夏习。
1933年曾报考清华大学公费留美未被录取不气馁,下决心再考,直至录取为公费留学生。
1934、7:参加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选拔考试,全国录取26人。其中测量学名额仅4名,他从300多应考者中脱颖而出,与夏坚白、陈永龄、董钟林一起被录取,录取率仅为七八十分之一。
1934、8:与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一行26人,乘远洋客轮从上海港起航,经中国的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泊新加坡,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抵法国马赛港登岸。再由马赛经巴黎穿过法国渡英吉利海峡,到英国伦敦。
1934、8?20:长女出生在天津老屋,由贤妻取名为“守恬”,小名“百乐”。
1934、8—1935、7:于英国伦敦大学土木系帝国学院攻读测量专业。获 DIC 文凭(工程师文凭)。
1935、7:与夏坚白、陈永龄一起从英国转学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系学习,因未学过德语,三人利用暑假进该校德文班攻德语,9月开学即能跟着德国同学一起上德语测绘专业课程。
1936:其妻严淑携两岁长女守恬,与她闺友、留德学生张有令的妻子搭伴长途跋涉抵柏林来伴读。
1936:在柏林由夏坚白介绍加入中华自然科学社。
1937、7:获取了柏林工业大学特许工程师(Diplom?Ing)文凭。
1937、7—1939、2: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航空摄影测量工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德国著名摄影测量学家拉赫曼(OTTO?LACMANN)教授(1877—1961)。
1938、9?29~10?6:在意大利罗马列席旁听了第五届世界摄影测量会议,夏坚白、陈永龄和黄维恕一同在会议。
1939、2?9:德文博士论文《多片测图仪上比例尺和交向系统误差对空中三角测量的影响》(Der Einfluβ Systematischer Maβstabsund Konvergenzfehler bei Aerotriangulationenmittels Mehrbidkartierger?ten?)通过答辩,并被答辩委员会评为 “最优等”,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航测学者。随即博士论文在德国出版。
1939、2:辞别导师,离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药味愈来愈浓的柏林,扶着怀孕已八个月的严淑、携着五岁长女,抢在德意法西斯全面发动欧战、航路中断之前回国。踏上归国万里路!首先乘车到法国巴黎,自己找房子租住。随之在其妻待产期间,抓紧时间参加法语班学法语。
1939、4:次女诞生在巴黎第十四区D?R大街74号市立医院,法国护士小姐给她取了个法国小姑娘名字“西孟”,其妻给次女取名为“守范”。
1939、7:见欧洲和太平详战火一触即发,担心航线受阻隔,与妻女乘东方快车抵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港,转搭意大利一艘运输商船穿洋过海,经新加坡、中国南海到香港。
1939、8:在香港滞留与国内书信联系找工作,等消息约一个月。后接到内迁云南昆明澄江镇中山大学的聘书,但此时日寇正准备大举进攻广州,回国路阻断;忙拖家带口,急渡北部湾绕道越南回国到中山大学。
1939、9—1940、7:任云南昆明澄江镇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讲授测量平差等课程。与夏坚白、陈永龄三人协商合著一套中国的测量学大学教科书,并以《测量平差法》为始。
1940:在昆明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
1940、8—1943、9:任四川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副研究员。在极为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油灯下读书搞研究,除与夏、陈合作著书外,撰写论文、文章、书评近20篇,发表在与该所共同创办的《测量》和《测量专刊》上,其中有3 篇在美国学术杂志上刊登。还参加了该组“测量实验区”的测量工作。
1941、1—1943、9:在四川南溪李庄任同济大学测量系兼职教授,讲授航空摄影测量等课程。
1943、3:在《同济测量系的使命》一文中呼吁:“我们学测量的人,在本身学术方面立定了根基之后,还需要有推动事业的认识与精神!”
1943、4:与陈永龄、夏坚白完成测量学大学丛书之《测量平差法》之书稿。
1943、10: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反攻之际,投笔从戎,赴贵州贵阳出任国民政府军令部第四厅(后易名为陆地测量局)测量技术室主任、测量监(同少将衔),主管测量技术问题。 1944:受陆地测量局委派参与商谈及签署“中美航测合作合同”。同年2月,小女儿出生在贵阳市,取名为“守威”。
1945:被派往设在印度的美军空军基地2个月,协助美方训练中美合作航测队负责摄影方面中方约十余人的航空摄影技术。
1945—1946、8:率中美合作航测队负责内业成图方面十余人去美国,参加航测成图工作,替中美航测队的中方人员作一些必要的联系后,为起草拟定《中国航测十年规划》,在美国考察航测事业一年多。加入美国摄影测量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交纳会费换取该会杂志、参加学术报告会等;回国后没交会费自然退出。
1947、7:与陈永龄、夏坚白完成测量学大学丛书之《航空摄影测量学》之书稿。
1947:与陈永龄、夏坚白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测量平差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9、7—1952、7:交通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常委,中国科普学会上海筹备分会副主仼,中国科学家联合会上海筹备分会委员。
1949、10::与陈永龄、夏坚白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航空摄影测量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1:与李青岳合著《测量实习》,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出版。
1951:与陈永龄、夏坚白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大地测量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2:与纪增觉合著《平面测量教程》,由上海新亚书店出版。
1952、8—1956、7:参与创建青岛工学院,任该校教授、教务长,青岛市首届人大代表、青岛市首届政协常委。
1953:与夏坚白、陈永龄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实用天文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4:自学俄文,与孙护合译前苏联斯基里多夫著《立体摄影测量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5、3:《测绘通报》创刊,任编委,发表《航空测量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呼吁国家设立“统管经济测量工作的总的机构”。
1955、6:任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筹委会委员,参与筹建新中国第一所民用测绘大学。
1955、10—1956、8:根据武测筹委会统一安排,从青岛工学院借调到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航测教学科研及前苏联专家方面的工作。
1956:与孙护合译前苏联德洛贝雪夫著《摄影测量仪器学》,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6、7:参与筹建中国测量制图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任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旋即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代表学会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摄影测量大会。
1956、8:调任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一级教授、航测与制图系首任系主任。
1956、10:赴捷克布拉格出席社会主义国家测绘勤务会议。
1956: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
1957、8: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将航测与制图系分开为航测系和制图学系,任航测系首任系主任。
1957:在《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学报》创刊号发表论文《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其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在中国首次提出了偶然误差累积的规律。
1957、12: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苏朝越蒙五国测绘科技会议,发表题为《起伏地区航摄像片相对定向元素解算公式的研究》,提出的新解算公式之精度大大优于前苏联的“瓦洛夫公式”,被人称之为“王之卓公式”。
1958:与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航测系教师合编《摄影测量学》、《立体摄影测量学》,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出版。
1958、10:赴匈牙利出席社会主义国家测绘勤务会议。
1959:当选为第二届湖北省人大代表。
1959、10:出席全国工业交通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即全国群英会)。
1960、2:参加了在前苏联莫斯科举行的有关中国青藏高原测图问题的中苏会谈。
1960:为其研究生制定了六大研究方向:电子模拟测图仪(即后来的解析测图仪)设计、缝隙纠正仪设计、自动立体测图研究、电子计算机在航测中的应用、静电摄影与摄影影像质量评定;这六大研究方向实际上是20世纪60~80年代国际摄影测量科学的发展方向。
1959—1961:与武测航测系教师合编《航空摄影测量学》(上下册)。其中,下册由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出版,上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63出版。
1960:发表《缝隙山地纠正仪的设计》,根据中国拥有较多大型纠正仪实际,独创了利用常规严格光学控制第二类型纠正仪进行影像地图制作的理论,为中国应用正射投影技术开辟了道路。
1962:发表论文《利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公式》,开创了中国摄影测量学科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道路。
1963、5:经国务院131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原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
1964: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5:发表《航空摄影测量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一文,分析美国卫星测绘月球表面消息,即预言航空摄影测量向遥感发展、融为一体、为环境科学服务,是中国科学界对遥感的先知者之一。
1966、9—1974:在文化浩劫中饱经风雨。
1970、10:武测师生在“学农”中被遣散,分别时叮咛大家不要丢掉航测专业、不要丢掉外语。
1970、12—1974、3:年逾花甲被发配到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改行刻中文蜡纸、挑塘泥、进牛棚。后在该校政工组负责人、老干部杨坚暗中保护下调到外语教研组给工农兵学员教公共英语。环境稍有改善,他又冒着被第二次被打倒的危险,从中科院武汉地震大队老友、亲家方俊(后亦为中科院院士)那里借来外国航测新文献资料钻研。
1974、4—6月:回到重建的原武汉测绘学院,立即承担了国家测绘局重点科研项目《小比例尺放大成图》的研究。在《关于发展我国 1∶1 万测图技术的一些意见》中提出了使一幅航测像片可制作一幅1:1万地形图的方法,很快用于生产实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1974:为重建的原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制定了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摄影测量自动化、数字地面模型、遥感及其应用等新的五大研究方向。重新组织学术梯队,衔接因“文革”造成的中国与发达国家先进科学之断裂带,不断创新。开设了“航测新技术”专业课程,到全国各地讲学,介绍航测新技术……
1975—1976:主持编制出中国最早的航测软件——《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程序》。
1976、10?19—20:会见“文革”后第一位外国来原武汉测绘学院参观访问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奥地利格拉茨工科大学林纳教授夫妇。
1977、9:参与制订原武汉测绘学院《科学研究3年、8年规划和23年设想(草案)》,提出“航测成图和地图编制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测绘计算的电子化”是主攻方向之一。
1978、1:当选为第四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8、5:出席“湖北省科学大会”。主持研究的《航带法区域网电算加密程序》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
1978、6:原武汉测绘学院成立测绘科学研究所,任所长。
1978、11:在国家测绘局召开的中国测绘学会恢复活动后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上,被增补为该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
1978、12:在原武汉测绘学院第三届科学报告会提出了“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的研究方案”,这是一项国际上尚无成功先例、难度极大、方向性极强的研究课题。被列为原武汉测绘学院重大科研项目。
1979、1:任国家科委测绘专业组成员。
1979、3:会见来访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联邦德国汉诺威大学康乃斯内教授。
1979:参与编写《中国大网络全书》,担任测绘学编委。
1979、4—6:参加中国测绘考察团赴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考察,应邀作了题为《中国的航测》的报告,在国际测绘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考察西欧测绘事业同时,还着重考察了未被列入考察团项目的遥感课题,回国后立即提出“在武汉测绘学院增设遥感专业”,呼吁发展我国的遥感事业,并指出航空摄影测量应看做是遥感技术的一个分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推动我国测绘界遥感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979、7:当选为中国测绘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兼航测专业委员会主任。
1979、10:专著《摄影测量原理》一书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代表我国摄影测量科学水平的理论著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0、7:任中国测绘学会代表团副团长,出席在联邦德国汉堡举行第14届国际摄影测量大会。此次会议我国被接纳为该学会正式会员。
1980、8:经国家测绘总局批准,出任复刊的《武汉测绘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0、10: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任命为原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
1980、11:经国务院批准,被中国科学院增补为地学部学部委员。
1980:《摄影测量原理》获得湖北省高等院校重大科研成果奖。
1980、12:在原武汉测绘学院接待来访的以欧文·威廉斯副局长为团长的美国国防制图局访华代表团一行三人。
1981、3—4:出席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环境遥感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会议成立了环境遥感分会,被推举为分会名誉理事长。
1981、5:在国家科委审定会上经过力争,《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被列为国家“六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获投资120万元人民币。
1981、6: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工学)评议组成员。
1981、9:应美国国防部制图局的邀请,参加中国测绘代表团赴美国回访。
1981、10: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推动武测正式成立遥感教研组,并将《在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分设遥感专业的报告》上报国家测绘总局。
1982、2:经国家测绘总局批准,任原武汉测绘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摄影测量原理》一书获中国出版局颁发的1977—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奖励通知说该书“理论严密,系统性强,反映了当前国际上的最新成就,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982、3:出席原武汉测绘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授于李德仁等13名1981届硕士学位,核准授予学士学位的专业名单,确定了各专业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
1983、5:当选为第六届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与杨凯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南亚地区摄影测量及遥感教育会议,向大会作了“中国摄影测量遥感及高等教育概况”的报告。
1983、9: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测绘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1:老伴齐严淑病逝。
1984、6:任中国测绘学会代表团团长,率团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十五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并在第6专业委员会会议作了题为《东南亚摄影测量与遥感教育状况》的报告。
1984、8: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1984、11:任中国测绘学会代表团团长,与郑肇葆赴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参加第五届亚洲遥感会议,并在大会作了题为《中国遥感活动情况》的报告。
1984、12:参加湖北省遥感中心正式成立大会,被选任为该中心首任主任委员;出席原武汉测绘学院“庆祝王之卓教授75诞辰座谈会”致答谢辞:为了中国测绘事业,“我七十五岁不放松!”
1985:任中国测绘学会第四届理事长。
1985、3:被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85、11:在原武汉测绘学院举行的国家测绘局系统第二次出国留学人员报告会上作了《国内外测绘科技面貌》的报告。
1986、6:专著《摄影测量原理续篇》由测绘出版社出版。
1987、7:《摄影测量原理》获1976—1985年度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
1988、1:《摄影测量原理》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1976—1985年度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国仅22个)。李鹏代总理会见了特等奖获得者并合影留念。
1988、5:出席第七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14日当选为第七届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8:《摄影测量原理续篇》获1987年度国家测绘科技图书一等奖。
1988、6: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林宗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乃是我国测绘学科培养出的第一位博士。
1988、5: 任全国陆地、海洋卫星定位网协调委员会高级顾问。
1988、7:任团长率中国测绘学会代表团一行35人出席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十六届大会。在大会开幕式上,被该学会理事会提名并经大会通过授予最高荣誉——“荣誉会员”称号。按规定,在世受此殊荣者仅七人。代表我国向大会作了题为《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四年来的成就》的国家报告;大会闭幕式上作为亚洲学者代表发表演讲,博得一阵阵热列的掌声。
1988、9:任原武汉测绘学院学位委员会名誉主席。
1988、12:出席原武汉测绘学院举行的名誉校长王之卓教授“执教50周年暨八十寿辰”庆贺会。
1989、2—3:与张祖勋、李德仁应邀访问联邦德国和瑞士;出席柏林工业大学隆重的“金博士”庆祝会,纪念荣获该校博士学位五十周年。柏林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弗瑞克博士授予王之卓“柏林工业大学金博士证书”。访问了柏林和联邦德国八个城市的十所大学及汉沙航测公司、蔡司光学仪器厂,作了7场学术报告。
1989、4:赴西安出席中国测绘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中国测绘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被推选为学会第五届名誉理事长。
1989、7:《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获国家教育委员会1988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9:名字被录入由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1989年第一版)一书中,介绍了简历和学术成就。
1989:名字被录入美国的名人传记编辑所的《国际优秀领导人物人名录》(第三版)一书中。
1989、11: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荣誉章;与金为铣、李德仁主要负责完成的“专业改革系统工程——由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发展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荣获国家教委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后又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0、3:根据国家测绘局国测函 (1990) 029号文批复,任原武汉测绘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0、5:《摄影测量原理(带遥感)》英文版首发。
1990、12:赴广州中山大学出席第11届亚洲遥感会议,在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如何推动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的重要学术报告,提出了“影像信息工程”的新概念。
1990、12: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
1991、3:出席原武汉测绘学院纪念金通尹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讲话。
1991、5: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与陈永龄等共十位大陆测绘学者联名发起“关于举行海峡两岸测绘学术交流会的倡议”。
1991、11: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从1990年7月起领取政府特殊津贴。
1992、7:在成都出席第一届海峡两岸测绘学术交流会,作了《测绘科技的新发展》的报告。
1992、10:《摄影测量原理(带遥感)》(英文版)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自然科学著作特等奖全国仅8个)。
1993、5:作为无党派知名人士当选湖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赴香港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和中国海外GIS协会举办的“香港地区信息系统1995国际讨论会”。
1994、1:《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的理论与方法》获第六次(1993)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6、9: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出席国家测绘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原武汉测绘学院协议签字仪式。
1998、1:接中国科学院陈嘉庚基金会通知,经陈喜庚基金会1997年12月28日召开理事会议审议通过,荣获七届(1997年度)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将参加中国科学院陈嘉庚基金会代表团访新加坡,出席第七届陈嘉庚奖颁奖典礼。
1998、3:在家中会见来校检查工作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一行。
1998、4:参加中国陈嘉庚基金会代表团访问新加坡。21日荣获新加坡总统王鼎昌颁发的1997年度陈嘉庚地球科学奖。获1997年度陈嘉庚奖的还有其他领域的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嘉庚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负责评选的中国科学最高奖之一,每两年评选一年)。
1998、4:于新加坡,在第七届陈嘉庚奖颁奖大会上作报告《从测绘学到Geomatics》。
1998、7:在国务院对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士实行资深院士制度之际,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之一。
1998、9:与李德仁、宁津生等赴宝岛台湾省台南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测量学术及应用研究讨会,9月7日作了大会首席报告《当代测绘学科的发展》。9月14日,与1934年中英庚款同船赴英国留学的同学——台湾科技之父李国鼎在台北会晤叙旧,两位九十高龄的学术巨子重逢,引起了传媒关注。
1998、12:出席原武汉测绘学院“庆祝王之卓教授90诞辰暨执教60周年”活动。
2001、1:在《湖北招生考试》2001(1)总第39期扉页发表专稿,勉励青年《珍惜光阴》。 2001、7:为陈军《Voronoi动态空间数据模型》一书作序。
2001—2002:撰写《21世纪将是高新技术的世纪、信息世纪》。
各界赞誉
⑤ 上海高中四大名校,八大金刚是什么
回答如下:
上海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
上海八大金刚:南模、格致、大同、控江、七宝、延安、建平、复兴。
各个学校简介:
1、上海中学:
简介:学校占地面积34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42%,堪称绿色校园之典范。截至2014年,上海市上海中学共有有行政班98个,中外学3200余名。教职工280名。
地址:上海市百色路989号(南大门:上中路400号)
拓展资料:
上海中学现有社团30余个,作为频繁开展校园活动的学生组织,构成校园独特文化的同时,为同学们提供着自由的平台与契机。公益类社团,长期赴聋人学校、街道居委、NGO组织传递温暖;
体育类社团,积极参加各类联赛,发扬运动精神的同时,诠释着上中人的别样热爱;文艺类和社科类社团,沟通辩论国际时政,走访记录城市点滴,设计出“I Love SHS”系列校园纪念品,造就炙手可热的上中符号;更有学术类社团,融创意实验和科技新知为一体,实践新颖灵动的学术思维。
是社团聚力让精彩的想法付诸实践、走出校门,从默默潜伏到勇立潮头,它们均如长明的灯,无论火焰大小,始终执着的燃着,让所有人看到,感受到。每一个社团,都是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
上中科技节:
上海中学科技节是上海中学三大节之一,于每年三月底四月初主要由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大型校级活动。科技节的举办旨在激发同学们对科技的热情,在新作品的设计中培养创新意识与素养,同时拓宽科技知识面与科学涵养。
每年的科技节大约持续三周,第一周主要进行规程公布、赛前培训与材料分发,第二周利用中午与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各个项目的初赛及部分小项的决赛,第三周则利用周二下午在校园各处同时进行所有决赛,参加者全力以赴,观众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地点观看各项精彩决赛。
上中艺术节:
上海中学学生艺术节是上海中学的三大节之一。通常于11月初召开发布会、12月初启动预赛、12月末举行闭幕式。艺术节堪称上中所有校园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一项。艺术节的主题是在每年的学生代表大会上由学代会代表投票选出的。
艺术节的比赛项目每年都根据前一年的实施情况有所创新和调整。分为四大项、四小项和一个附加项目。
上中运动会:
上海中学本部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是由学生会体育部主办、体育组协办的校级赛事活动,被誉为上中学生“三大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之一,参与者为高一、高二、高三全体同学。
上海中学运动会保存了自1964年至今的所有项目的校史最佳记录,让同学们在参与运动会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上海中学悠久的历史与积淀。
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的竞技,更是文明的比拼。上中学子将共同努力,令“友谊第一”的风尚和激烈的竞技氛围一起,遍布运动场的每一个角落。
⑥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解放后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对旧的改造,1953年夏沪北中学及尚实中学并入。1955年秋中小学脱钩,中学部改名新中中学。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市教育局拔专款新建校舍。1963年夏,学校迁入新址蒙古路48号。1977年,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师资、设备及办学成绩等条件报市教育局批准,决定新中中学为区属重点中学。1998年,为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创办与一流城市相适应的基础教育,学校迁入现址原平路400号,(现任校长徐阿根)承担起创办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的重任。
⑦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校长简介
王丽萍,女。上海市普教系统仇忠海名校长培养基地学员。曾获“上海市普教系统优秀党总支书记”、“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校长”、“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
2004年任晋元高级中学校长以来,致力于教育管理研究,尤其在深化选择教育办学思想方面有独到见解,提出了学校经营理念和品牌战略,在新时期推动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五年来,主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探索》等市级以上教育研究课题四项,主编校本化走班教材近十本,在《上海教育科研》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也多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在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
⑧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现任领导
校长:韩金山
纪委书记:马爱元
副校长:程志坚、张勇、陈继敏、蒋捍
(资料来源:2015年1月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官网)
⑨ 上海闸北区的市北中学和新中中学哪个好啊
上海市市北中学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上海市市重点中学。于2003年首批接受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总结性评审。
20现任校长沈黎明是上海市人大代表、生物特级教师、全国生物学教学研究副理事长。前任校长、现名誉校长方仁工是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全新理念作指导,学生个性特长突出,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全国著名,学校已连续十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是“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学校拥有教学楼、综合楼、艺术楼、体育馆、运动场,学生宿舍、餐厅等教学、生活设施,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8间、计算机房3间、网络阅览室2间、多媒体教室4间,学生宿舍位于校园内,拥有300张床位,房间宽敞明亮,每人一个书桌,一个藏物柜,设置独立卫生间,安装有冷暖空调,每间寝室六人住宿。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创建于1925年,1998年易地重建,成为一所现代化寄宿制的市级重点中学,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学校投资2.5亿元,占地152亩,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信息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实验中心、天象馆、业余电台、体育馆、足球场、游泳池、网球场、音乐厅等一流设施,拥有3300平方米的对外交流中心和1200个床位的学生公寓。<BR> 新中高级中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人生预备教育”为办学宗旨,着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学校以“健康人格”作为人生预备教育的基石,以“综合学力”作为人生预备教育的支柱,以“多彩个性”作为人生预备教育的追求,对人生预备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校在确保基础型课程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学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近十年逐步形成了以数学学科为龙头,科技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一批特色学科。一大批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在上海市及全国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1994年以来学校高考升学率一直高位稳定在98%以上,其中进入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同济的学生每年近百人。学校成功承办了‘9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竞赛(OM)、上海市首届寄宿制高中学生电视节等大型活动。学校的OM队代表我国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头脑OM”国际比赛,并荣获第三名。2001年我校学生还荣获教育部、中国科协授予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并荣获科技发明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荣获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TI数理技术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本培训研究新中中学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物价信得过(金奖)单位等称号.
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教育界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1998年10月,我校承办了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开创了在中学举办世界性运动会的先河,并于2000年3月承办了中国第13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2000年12月承办了“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赛等重大活动。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外语交流水平,学校聘请外教开设第二外语——法语。根据中法两国政府的文化交流协议,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了“法国高等大学校选拔考试”,选拔中国优秀高中毕业生赴法留学(全国40名,其中上海23名)。我校3名学生在全国众多著名重点中学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学校还选派优秀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参加培训。近年来,学校师生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南非、丹麦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界人士进行了交流。
⑩ 上海高中四大名校八大金刚
上海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
上海八大金刚:南模、格致、大同、控江、七宝、延安、建平、复兴。
各个学校简介:
1、上海中学:
简介:学校占地面积34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42%,堪称绿色校园之典范。截至2014年,上海市上海中学共有有行政班98个,中外学3200余名。教职工280名。
地址:上海市百色路989号(南大门:上中路400号)
拓展资料: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各地建设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以及全国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海市于1999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的。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先后批次:
第一批(2004年,28所):
上海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同中学、格致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向明中学、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延安中学、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育才中学、市西中学、曹杨二中、晋元高级中学、市北中学、新中中学、复兴高级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控江中学、杨浦高级中学、七宝中学、行知中学、嘉定一中、建平中学、进才中学、松江二中
网络: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