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二政治试题
应该是选D,这对联是写给教师的,土财主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适用于教师的对联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符合。
⑵ 2013年1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政治试题及答案,只要大题的就可以了。
1+1等于几?
⑶ 高二政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区
别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表现不同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②人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③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 ①人是社会的产物
②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③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层次不同 较低层次的属性 较高层次的属性
产生条件
不 同 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 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联
系 二者统一于人之中,是客观存在的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性就没有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受人的意识指导,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
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正误判断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错误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每个人做出贡献,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到“我为人人”,社会才会存在和发展下去;个人只有用自己的贡献去满足社会的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才会真正出现“人人为我”的局面。
五、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形式
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形式有两种形式: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物质贡献指生产出有形的产品。精神贡献一是指精神生产的产品,如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的教书育人等;二是先进人物在做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特别是高尚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
六、理想、空想、幻想
1、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有实现可能的设想,即关于未来的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即理想。它是人们对现实中客观事物发展的未来可能性的反映。它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超前性。
2、在个人生活中,对于未来目标的种种不切实际的设想就是空想。
3、幻想是由人们的愿望和社会需要所引起的对于美好未来的特殊想象。那些不符合实际,不存在实现可能性的幻想,只能是虚构的想象,会成为有害的空想。有的幻想符合现实生活的要求,有实现的可能性,但不表现为现实的奋斗目标。这类幻想有助于激发人们展望未来,拓宽思路,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七、我国人民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比较 内容表述
理想分类 性质 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
内容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时间
长短 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崇高理想
作用 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最高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 关系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
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高二政治第八课易混、易错点辨析
第八课一个根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既属于认识论,也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强调一个结合:世界观同人生观、价值观的结合
贯穿一个思想教育中心: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相结合道路的自觉性
一、 对“实践”概念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实践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误区二、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误区三、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改造自然界
改造客观世界 实践
改造人类社会
改造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实践仅指改造客观世界(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而不包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二、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
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贯穿于实践过程
智力 使用 作用、改造 相互渗透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实践对象
体力 相互结合
有机结合形成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三、关于认识的几个问题
(1)认识的来源:实践
(2)认识的获得途径(手段):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认识的根本目的:指导实践
(5)认识的基础:实践
(6)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
(7)认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8)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势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会更深入。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决 影
定 响
唯物论 辩证法
五、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认识世界
人
类 目 的 改造思想(核心)
的
两 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项
基 相互 相互 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关系 做到主观与客观
联系 作用 个人与社会统一
本 改造世界
活 改造自然
动
改造客观世界
改造社会
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区别: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而总结得出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主要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经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从他人那里获得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
联系:(1)二者最终都来源于实践,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是别人经过亲身实践而总结得出的。
(2)就知识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因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3)既要强调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又要看到读书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既不能因为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否认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也不能因强调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而否认读书的重要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七、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比较 改造客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
区
别 内容
不同 改造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 改造人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目的
不同 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促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 促使个人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也使个人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地位不同 处于基础的、决定的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联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造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