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與南陽的三大戰爭
不要有啊!~
我的家想啊
⑵ 社旗縣宛東實驗高級中學第一次月考試卷和答案,誰有發一下,謝謝
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版時,一看便權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⑶ 社旗縣宛東實驗高中去年分數線是多少
社旗縣橋頭鎮一中的張老師,執著追求
⑷ 社旗一高實驗班好不
你好,我就是一高實驗班的一名學生。我自認為這里的老師教的還是挺好的。來這里以後我的成績比小學更好了,而且我們班很多學生,也都在保持原來成績的基礎上提高了很多。
⑸ 社旗檯球桌
你好,社旗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社旗縣隸屬於南陽市,位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東經112°46′,北緯32°47。總面積1203平方公里,耕地130萬畝,總人口63.1萬(2002年)。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社旗居縣境中部,距省會鄭州300公里,距南陽45公里。
社旗縣屬以糧為主的農業縣,盛產小麥、芝麻、玉米、棉花、煙葉、紅薯、大豆、綠豆、花生等農作物。[1]
社旗縣,是全省首批對外開放縣;全國商品糧食基地縣;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全省農民工培訓基地縣;全省科技扶貧先進縣城、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位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仰天時 而居地利,富物產而暢人和」,總面積1203平方公里,耕地106.9萬畝。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社旗居縣境中部,距省會鄭州220公里,距南陽40公里。全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史記載以來,無特大洪澇、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適宜永久性居住及投資。
社旗縣位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處於東經112°46′-113°11′,北緯32°47′-33°09′。[3]
地形地貌
社旗縣地質構造受豫西南旋卷構造控制,構造形跡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社旗縣地形為西緩東陡,東部為低緩起伏的半丘陵、半平原,西部為一望無際的宛東平原,[3]
氣候條件
社旗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的型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187.8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16.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5.2℃,歷年月平均氣溫最低1.4℃,最高28.0℃。全年無霜期233天,≥0活動積溫5500℃,≥10℃活動積溫4939℃。年平均降水量910.11mm,4—9月降水689.2mm,佔全年的75.7%。[3]
4行政人口
2002年末,社旗縣總人口6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5萬人。男33.0萬人,女30.1萬人。
2002年出生人口5977人,出生率7.5‰;死亡率5‰漢族占社旗縣總人口的90%以上。
2002年末,社旗縣共有勞動力數34.1萬,其中鄉村勞動力33.8萬人,城鎮失業人數0.3萬人。
201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11.6億元,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51.9億元,增長14.6%;第三產業增加值29.4億元,增長12.4%。[7]
第一產業
2013年,糧食生產在遭受秋季嚴重旱災的情況下,總產達到10.2
億斤,與上年基本持平。煙葉種植面積達到7.2萬畝,收購量達到2000萬斤,實現稅收4840萬元,收購量和稅收均創歷史新高。以肉雞、生豬為主的畜牧規模化養殖取得新進展。全縣建成年出欄100萬只、50萬只的肉雞養殖場各2個;新建改建標准化規模養殖場37個。沿S333線兩側的苗木花卉產業帶初步形成,全縣新發展苗木花卉1.1萬畝。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縣新打配機電井611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8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萬畝,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數3.3萬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連續四年榮獲全市「興水杯」。現代農業先導區建設扎實推進。修編完善了先導區內各項規劃,整合資金,加快先導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有機蔬菜、林果花卉等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全年全縣共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專業大戶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465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4.5萬畝。[7]
第二產業
2013年,全縣工業實現增加值46億元,增長13.7%,實現利稅10.4億元,增長24.2%。9家骨幹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37.8%,利稅增長54.1%。全縣新上工業項目20個,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個,總投資33億元。貫龍機械、新豪地陶瓷二期、霸聲電子、華牧生物科技、中道食品5個重點項目已建成投產;宛東葯業、華祥光學、開元高溫新材料即將投產;賒店老酒生態園、順天生物科技、盛元電子、漢和機械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國合風電、鑫宏門業、新大地陶瓷、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7]
第三產業
2013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1.
1億元,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7億元,增長13.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億元,增長27.2%;財政支出完成21.5億元,增長7.4%;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86億元,比年初增加12.8億元,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207元,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73元,增長20%。[7]
7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2013年,全年投入1.74億元,改擴建學校96所,新建鄉鎮中心幼兒園5所,改建寄宿式學校3所,縣特殊教育學校和實驗小學實現招生,賒店新城社區小學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縣幼兒園實現搬遷。[7]
高級中學 社旗縣第一高級中學、社旗縣第二高級中學、社旗職業高中、社旗衛生學校。
義務教育
小學:社旗縣第一小學,社旗縣第二小學,社旗縣第三小學、社旗縣第六小學,社旗縣第七小學等。
初中:社旗縣第一初級中學,社旗縣第二初級中學、城郊一中,城郊二中,興隆鎮中,田莊中學,朱集一中,郝寨一中,郝寨二中等。
社會保障
2013年,全年共發放各類補貼1.9億元,發放社會保障資金4.9億元,新增就業111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45人,13500人實現脫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覆蓋面進一步擴大。[7]
8交通
社旗縣距二廣G55、滬陝G40、南蘭S83三大高速入口、南陽機場均在30分鍾車程以內;S333、S239、S240三條省道貫穿縣境,西鄰焦枝鐵路,南毗寧西鐵路。距省會鄭州220公里,距南陽40公里。[8]
9旅遊資源
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位於北瓷器街北段,
山峽會館
山峽會館(2張)
歷6帝136年才完全竣工,懸鑒樓前鐵旗桿重5萬余斤,高18米,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題詞「輝煌壯麗,天下第一」。[9]
賒店廣盛鏢局
賒店「廣盛鏢局」是其中成立年代較早的幾大鏢局之一,而且是華中地區唯一的大鏢局。[10]
社旗火神廟
火神廟位於賒店鎮中心,山陝會館東側,相距100多米。廟宇建築群呈長方形,東西寬34米,南北長85米,佔地面積為2890平方米。於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
姜家大院
姜家大院始建於清雍正年間,佔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原有房舍198間,是一座保存較完好的典型清代商居大院。[12]
10著名人物
苗恆
南陽社旗人,本科中文系畢業。80後青年作家,河南省鄭州作家協會會員,文章獲獎100餘次。2005年出版個人文集《青春的胴體》,2009年創作完成長篇小說《所謂80後》。
周同賓
1941出生,社旗大馮營鄉周庄村人。國家一級散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理事,河南省九屆人大代表,河南省優秀專家,南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宛城區文聯副主席。[13]
周春秀
女,1978年10月出生於社旗縣城關鎮周庄村,第15屆多哈亞運會女子馬拉松比賽,她以2小時27分03秒的成績奪得了女子馬拉松金牌,2008年北京29屆奧運會銅牌。 2010年廣州亞運會馬拉松比賽金牌。[13]
李庚辰
漢族人,1941年生,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馬神廟街人,為解放軍報高級, 大校軍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雜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著名雜文家、評論家。[13]
竇德獻
博士,1962年9月5日出生,社旗縣丁庄鄉小竇庄村人。人類大腦發育基因NEURONATIN發現者,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科學家。[13]
史玉偉
1970年出生,為社旗大馮營鄉大馮營村史庄人,男,1990-1994年在河南農業大學學習,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為民生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⑹ 農村兒子媳婦政府要二百元是什麼情況,說是養老錢,河南省社旗縣朱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葯,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
嫦娥奔月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 。
玉兔入月宮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玉兔搗葯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裡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月宮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遊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宴俗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卜、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將月餅切作若干塊,每人象徵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令人難以想像。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便是「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葯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葯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 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到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油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布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彩,還有用塑料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彩的純朴之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的英勇戰斗,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齣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部分少數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中秋節還是是中國全民性的重大節日,不但漢族過中秋節,侗族、苗族、壯族、傣族、黎族、滿族、朝鮮族、高山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岩尖變的。岩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葯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里抓魚。他們都忙著准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後,對空鳴放火葯槍,以示對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尋月」。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采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阿細族「跳月」。阿細人過中秋的傳統習慣是「跳月」。中秋之夜,從各個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開闊地,披紗的姑娘跳起來了,肩負大三弦的小夥子跳起來了。然而,尤為撩人的還是那種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利為之動情動容。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眾沐浴著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高山族「賞月」居住在台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著民族盛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1、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台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葯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制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依次為榜眼、探花,游戲取樂。
2、在河南南陽宛東社旗縣一帶,中秋節被村民成直接稱為「八月十五」。這天下午,主婦要烙干餅。將白面摻水、炒熟的芝麻、鹽、碎花椒葉和面,擀成薄如餃子皮、鍋蓋大小的薄餅,注意水不能加的太多,面要硬一些。上鍋小火炕,炕出香味為止。干餅奇香撲鼻,和月餅配吃,一甜一咸。烙這種餅很耗時、費工夫,火不能太大,一個人一下午大約可烙15-20張,每人吃2-3張,饞嘴的小孩一次也不讓吃多,以免傷胃。主婦按風俗還要為出嫁的姑娘、在外的兒子留上三五張。兒女回家後,母親要將干餅放在柴火灶前將餅烤焦、加熱,親情在圓圓的干餅里凝聚。
⑺ 社旗網的社旗縣簡介
國聯社旗網起名源於中國行政區域——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
位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仰天時而居地利,富物產而暢人和」。
社旗縣處於東經112°46′-113°11′,北緯32°47′-33°09′,總面積1023平方公里,耕地106萬畝,總人口65.8萬。
社旗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187.8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16.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5.2℃,歷年月平均氣溫最低1.4℃,最高28.0℃。全年無霜期233天,≥0活動積溫5500℃,≥10℃活動積溫4939℃。年平均降水量910.11mm,4—9月降水689.2mm,佔全年的75.7%。
社旗縣地質構造受豫西南旋卷構造控制,構造形跡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地形為西緩東陡,東部為低緩起伏的半丘陵、半平原,西部為一望無際的宛東平原,全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史記載以來,無特大洪澇、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適宜永久性居住及投資。
社旗縣轄9個鎮、6個鄉:賒店鎮、橋頭鎮、饒良鎮、興隆鎮、晉庄鎮、郝寨鎮、苗店鎮、李店鎮、朱集鎮;下窪鄉、太和鄉、城郊鄉、唐庄鄉、陌陂鄉、大馮營鄉。
國聯社旗網是區縣站,是將本地資源全面整合的門戶網站,是讓本地和外界查詢社旗的資源庫和檔案庫,它全方位展示社旗的信息精華,其作用是通過互聯網全面宣傳和服務於社旗360行的發展;而全國主站則是中國以區縣為基本單位,最全面、最權威、最強勢的中國網,是中國區縣的第一平台。
中國區縣聯盟網的層級體制,走網路集團化的發展道路,聯盟體系的強大優勢,最大限度地保證體系內每一個網站都具有自身獨有的發展空間;各區縣站、市站、省站與主站之間的全面互動,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國聯社旗網極具特色、運營匠心獨蘊。這個項目中心經總部授權,在當地具有互聯網媒體公司的相關職能,可以為廣大的企事業單位提供網站建設、網路推廣、互聯網對外宣傳、產品位服務等。
⑻ 社旗縣陌陂鄉有幾個村
社旗縣位於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仰天時而居地利,富物產而暢人和」東經112°46′,北緯32°47總面積1023平方公里,耕地106萬畝,總人口63.1萬。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社旗居縣境中部,距省會鄭州300公里,距南陽45公里。城地處豫02線(南駐公路)與豫49線(
方棗公路)交匯處,西鄰焦枝鐵路和豫01公路,南毗312國道和南陽機場,交通十分便利;2.6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與行動電話、無線尋呼、
光纜通訊等構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大通訊框架;全縣處在華中電網覆蓋之下,50萬伏高壓線路橫貫全境,電力充沛。
社旗縣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187.8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16.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5.2℃,歷年月平均氣溫最低1.4℃,最高28.0℃。全年無霜期233天,≥0活動積溫5500℃,≥10℃活動積溫4939。年平均降水量910.11mm,4—9月降水689.2mm,佔全年的75.7%。
社旗縣地質構造受豫西南旋卷構造控制,構造形跡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地形為西緩東陡,東部為低緩起伏的半丘陵、半平原,西部為一望無際的宛東平原,全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2000年,社旗縣轄9個鎮、9個鄉。總人口580280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48099
橋頭鎮
39943
晉庄鎮
26459
李店鎮
22609
青台鎮
26128
興隆鎮
24643
饒良鎮
27983
苗店鎮
31399
郝寨鎮
50449
城郊鄉
41148
大馮營鄉
30427
太和鄉
28898
丁庄鄉
21768
朱集鄉
31938
田莊鄉
20003
下窪鄉
41706
陌陂鄉
34862
唐庄鄉
3181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5年,社旗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丁庄鄉,並入饒良鎮;撤銷田莊鄉,並入朱集鄉;撤銷青台鎮,並入李店鎮。截至2005年12月31日,社旗縣轄8個鎮、7個鄉:賒店鎮、橋頭鎮、饒良鎮、興隆鎮、晉庄鎮、郝寨鎮、苗店鎮、李店鎮;陌陂鄉、下窪鄉、太和鄉、城郊鄉、唐庄鄉、朱集鄉、大馮營鄉。
⑼ 宛東實驗高中學生如何轉到社旗二高
社旗宛東實驗高中收費標准
可問學校教務處和辦公室。
學校的解釋是最權威的。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