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師范大學是一個怎樣的學校,環境好嗎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制遷至蕪湖。後又經歷安徽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劉少奇同志題寫校名)、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范專科學校整體並入安徽師范大學。
在8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劉文典、周建人、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朱湘、朱光潛、王星拱、楊亮功、程演生、陶因、張慰慈、丁緒賢、項南、許傑等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先後匯聚在菱湖之畔、鏡湖之濱,著書立說,弘文勵教。經過一代代師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培育後學、薪火相繼、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朴實、至善致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淀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朴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學風,凝煉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校訓。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20餘萬名。
學校現有文學院、政治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7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學校學科門類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博士後流動站,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87個本科專業。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3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學校現有教職工2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410餘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810餘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席教授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8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7人,5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2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37400餘人,其中,研究生4800餘人,普通本科生21800餘人,留學生20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16000餘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0.06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75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圖書285萬冊,古籍善本600多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還擁有國內外主要網路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學校辦有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准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3000多人次,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旅遊中職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在圍繞「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榮校」戰略,堅持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和諧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截至2015年11月)
Ⅱ 安徽師范大學好嗎
我去年從師大畢業的,打心底感覺我們學校還是比較好的~~~~~環境好,老師教的也好,其實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學好文化課的同事要鍛煉好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加油
Ⅲ 安徽師范大學條件好嗎
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那個所謂的熱心網友啊,專門黑安師大的!我知道他是誰,安回師大貼吧早就曝光答了,只會編故事,太誇張了,自己大學不好好上沒能力就黑自己的母校,還黑了5年!心胸狹隘導致神經錯亂吧?你知道什麼是誹謗嗎?沒有追究你的法律責任你還變本加厲了?我告訴你們,安師大的學風很好,師資不敢說一流,但是夠你學習的了,大學主要都是靠自己自學,你以為還像小學初中那樣嗎?有能力的人在哪裡都能玩的轉,沒能力的人考到北大也註定平庸!到大學也要好好學習啊!最後,再次表示對某渣的鄙視唾棄!竟然藉助網路知道這個平台黑安師大!那些單純只是想了解學校的高中孩子就這樣被你這種渣渣誤導!你還有良心嗎?
Ⅳ 有沒有人對安徽師范大學比較了解的介紹一下
這個學校還可以,我是中學教師,我有很多同事是安徽師范大學畢業的,他們素質都不錯,搞的我們校長年年去安徽師范大學招教師,我們學校都被安師畢業的霸佔了...
Ⅳ 安徽師范大學在安徽地位、排名
幾本不好說,總之本科生入學成績一般超過一本線 25 --47分(不同專業有一定差別),基本上以一本批次生源居多吧
2017年3月安徽師范大學官方公布的學校簡介: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
學校學科門類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博士後流動站,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87個本科專業。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3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智庫,1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學校現有教職工23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450餘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870餘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9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講席教授4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4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72人,13個省級教學團隊,24個省級教學名師,28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43800餘人,其中,研究生4800餘人,普通本科生21800餘人,留學生29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17000餘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0.06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97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圖書289萬冊,古籍善本700多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還擁有國內外主要網路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學校辦有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准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3000多人次,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旅遊中職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在圍繞「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榮校」戰略,堅持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和諧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截至2017年3月)
安徽師大的中文、化學、地理、英語、數學、生物、生態學、歷史、政治、音體美等專業實力比較好『該校是教育部和安徽省共建的重點師范大學,本科生在省內錄取均分超過一本線 ,在全國800所左右本科院校中綜合排名 107 位(2017年)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學、歷史學、英語、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學、音樂學、化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化學、生物學、生態學
省級重點學科:
中國古代文學 、漢語言文字學、教育學原理 、人文地理學、 有機化學、 生態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共黨史 、課程與教學論 、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音樂學 、專門史、 基礎數學、應用數學、 分析化學、 自然地理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Ⅵ 安徽蕪湖有哪幾個民辦中學
有蕪湖市徽文中學、蕪湖市江南實驗中學、蕪湖事達中學、蕪湖泰文中學、繁昌皖江中學等。
1、蕪湖市徽文中學
徽文中學是經安徽省教育廳批准成立,與安徽師大多院系和安徽師大附中、蕪湖縣一中、南陵中學等一流省示範高中合作辦學。
全面兼備計算機、英語、美術、體育、音樂、影視表演等特長教育的一所現代化民辦中學,也是目前直屬於蕪湖市教育局、安徽省民辦教育唯一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的一所大型普通中學。
2、蕪湖市江南實驗中學
蕪湖市江南實驗中學是於2010年經安徽省蕪湖市教育局批准,由安徽同盛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創辦的一所集寄宿制、封閉式管理為一體的民辦高中。
坐落於蕪湖市三山區文化政務新區,磨山路與奎湖路交叉口,南臨自然景觀水系,北臨政府規劃建設的生態公園,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學校毗鄰安徽揚子職業技術學院、擬規劃建設的蕪湖市三山中學、東南職業學校,整體大環境人文氣息濃厚。
3、蕪湖事達中學
蕪湖事達中學是一所由安徽師范大學教育集團和蕪湖國光電力物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舉辦,由蕪湖市教育局批準的新型全日制國有民辦高中。後改名安徽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學校既設置文化課普通班,又創設音樂、美術、體育、傳媒等特色班。普通班:依託安師大附中的品牌優勢、師資力量、辦學理念及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辦學質量;
特色班:重點與安徽師范大學音樂、美術、體育、傳媒等學院和皖江學院進行對接辦學,藝體類專業課由大學相應學院委派專業教師進行教學,作為安徽師范大學藝體類專業的生源基地,使有藝體特長的學生得到充分發展,順利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學習。
4、蕪湖泰文中學
蕪湖泰文中學是2001年經安徽省教育廳批准,由台胞投資創辦的寄宿制、封閉式管理的民辦中學。
學校秉承「志存高遠,領先時代」的辦學理念,堅持「德智雙全、文理兼通、學創俱能、身心兩健」的育人目標,視質量為生命,全力打造最優質的教育服務。
5、繁昌皖江中學
繁昌皖江中學創辦於2002年,是經蕪湖市教育局 、省教育廳批準的全日制寄宿式民辦中學。學校坐落在蕪銅公路旁,寧安高鐵繁昌西站對面。學校佔地150畝,建築面積6萬平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蕪湖市徽文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蕪湖市江南實驗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蕪湖事達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蕪湖泰文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繁昌皖江中學
Ⅶ 安師大附中在安徽高中的排名
安徽財經大學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 合肥一中 淮南二中 阜陽師范學院 阜陽一中
合肥四中 安師大附中 蕪湖一中 安順二中 安慶一中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滁州學院 蕪湖十二中 阜陽三中 合肥市第五十中學 合肥三中 蚌埠二中
合肥八中 合肥十中 蚌埠三中 淮南四中 淮南三中 淮北一中
蚌埠一中 合肥七中 合肥市壽春中學 蚌埠六中 安徽師范大學 蕪湖二中
安徽工業大學 銅陵三中 淮南五中 合肥市第九中學 淮南九中 安徽大學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學 淮南實驗中學 安徽科技學院 蕪湖九中 合肥工業大學 阜陽九中
合肥工大附中 安慶二中 合肥二中 合肥168中學 界首一中 銅陵一中
蚌埠鐵中 阜陽紅旗中學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淮北二中 淮北局中
蕪湖三中 肥東一中 蚌埠三十一中 貴池中學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寧國中學高中部 洞山中學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淮南師范學院 皖南醫學院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蕪湖七中 淮南十三中 安徽理工大學 黃山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淮南礦一中 合肥五十中
蚌埠四中 安徽農業大學 池州學院 寧國中學 巢湖學院 阜陽十中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淮南十中 銅陵學院 安慶師范 蚌埠學院 合肥師范學院
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合肥市第十八中學 合肥38中 蚌埠二十六中 安慶石化一中 安慶四中
蚌埠五中 蚌埠九中 淮南六中 安徽省物資學校 合肥育英高中 廬江二中
皖西學院 祁門一中 六安一中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蕪湖城南實驗中學 合肥市師范附屬中學
鳳台二中 阜陽城郊中學 長豐一中 合肥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 阜陽一中東校
亳州一中 蕪湖八中 安徽審計職業學院 阜陽師院附中 淮南二十一中 淮南二十三中
阜陽四中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 安慶七中 蚌埠十二中 合肥財經職業學院
六安職業技術學院 長豐二中 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 蚌埠醫學院 合肥11中
阜陽衛校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滁州二中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安徽科技貿易學校 滁州實驗中學
安徽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安慶六中 肥東二中 淮安中學 合肥33中 蒙城一中
淮南二十六中 巢湖一中 阜陽五中 蚌埠三十五中 安徽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懷遠一中
歙縣二中 阜陽十六中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安徽院校 合肥百花中學
淮南十一中 精忠中學 阜陽八中 合肥市第六十四中學 蕪湖市第十九中學 銅陵五中
和縣一中 淮北一中高一1班 徽商職業學院 蚌埠鐵三小 阜陽十一中 廣德中學
高河中學 蚌埠職教中心 蚌埠二十三中 銅陵外國語 六安機械技工學校 濉溪中學
安徽電氣工程學校 巢湖二中 盱眙中學 淮北工業學校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阜南實驗中學
亳州五中 合肥西苑中學 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 亳州二中 蕪湖地區衛校 徽州一中
蚌埠三十二中 合肥市三十四中 安徽建工技師學院 蚌埠23中 安順師專附中 亳州師專
安徽化工學校 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 安慶公園小學 蕭縣實驗中學 安徽華星學校 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肥東職業高級中學 天長市第二中學 安徽動力工程學校 阜陽行政學院 廣德勵志中學 亳州三中
安慶四中07屆14班 鳳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合肥六中2010屆高一1班 蚌埠工業學校 肥東四中
Ⅷ 安徽師范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哪個好
福建師大比安徽師大實力是要強一些的,雖然安徽師范大學也不錯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制遷至蕪湖。後又經歷安徽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劉少奇同志題寫校名)、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范專科學校整體並入安徽師范大學。
在8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劉文典、周建人、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朱湘、朱光潛、王星拱、楊亮功、程演生、陶因、張慰慈、丁緒賢、項南、許傑等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先後匯聚在菱湖之畔、鏡湖之濱,著書立說,弘文勵教。經過一代代師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培育後學、薪火相繼、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朴實、至善致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淀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朴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學風,凝煉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校訓。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20餘萬名。
學校現有文學院、政治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7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學校學科門類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博士後流動站,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87個本科專業。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3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學校現有教職工2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410餘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810餘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席教授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8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7人,5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2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37400餘人,其中,研究生4800餘人,普通本科生21800餘人,留學生20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16000餘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0.06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75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圖書285萬冊,古籍善本600多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還擁有國內外主要網路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學校辦有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准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3000多人次,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旅遊中職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在圍繞「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榮校」戰略,堅持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和諧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截至2015年11月)
Ⅸ 安徽師范大學怎麼樣
整體上學風還行吧,不同的專業學習氣氛不一樣,其實在大學里最主要的一點是自己要認真的學習,祝你學業有成.
Ⅹ 今天在安徽師范大學的百度百科上看到安師大是全國知名大學,不知是不是真的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制遷至蕪湖。後又經歷安徽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劉少奇同志題寫校名)、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范專科學校整體並入安徽師范大學。
在9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劉文典、周建人、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朱湘、朱光潛、王星拱、楊亮功、程演生、陶因、張慰慈、丁緒賢、項南、許傑等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先後匯聚在菱湖之畔、鏡湖之濱,著書立說,弘文勵教。經過一代代師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培育後學、薪火相繼、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朴實、至善致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淀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朴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學風,凝煉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校訓。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近30萬名。
學校現有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地理與旅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8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學校學科門類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5個博士後流動站,18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88個本科專業。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2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5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工程實驗室,1個安徽省重點智庫,1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個安徽省院士工作站,1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學校現有教職工23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560餘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960餘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6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70人,13個省級教學團隊,24個省級教學名師,29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47000餘人,其中,研究生4900餘人,普通本科生22600餘人,留學生16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20000餘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8.47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6.6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圖書294萬余冊,古籍善本700餘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不配不補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擁有數字資源90種,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書目數字化。學校辦有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准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5000餘人次,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國立大學設立了孔子課堂。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旅遊中職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在圍繞「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榮校」戰略, 不斷開創「實力師大、特色師大、活力師大、開放師大、幸福師大」建設的新局面,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截至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