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第十七中學好還是第十八中學好
一中在師資力量、學源質量上要好於十七中。
大連知名的重點高中:育明高中、二十四中、八中、一中、二十中、理工附中、遼師附中等。
一句話,不管在那裡,個人態度最關鍵。望採納。
Ⅱ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高考情況
18中是市重點
教學質量差不了
就是裡面太亂
不過那的設備挺好的
哪都出好學生 就看你自己學不學了
Ⅲ 北京第十八中學和北京109中學哪個好
北京109中學比北京第十八中學好。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是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建校已有50多年歷史,開辦了普高系列美術專業班,「小語種人才培養模式試驗」。
1、從地理位置上考慮,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地處崇文區中心位置。交通方便,環境條件好。
2、從方便學習上考慮,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每屆招收兩個班的住宿生,可以方便路遠的學生。
3、特色十分突出,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除普高外,美育特色十分突出,高中開辦有屬於普高系列的美術專業班,是北京市唯一的開設普高系列美術班的學校。
4、從高考成績來看,近兩年學校的重點本科率超過了60%,本科率達到了100%。高考成績比較理想。
Ⅳ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怎麼樣,好不好的默認點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還可以。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Ⅳ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的地理位置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本部位於北京城南的方庄小區,交通便利。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分部位於北京城南的西馬金潤家園,臨近南四環,方便了周圍居民的入學。
Ⅵ 北京第十七中學好還是第十八中學好
十八中學好點!!!
北京市第十七中學,2005年12月被正式認定為市級高中示範校。現有46個教學班(初中、高中兩部合計),共有學生2000餘人,教職工近200位,學校佔地面積133畝,共有陶家灣、百子灣、高碑店三個校區。學校共有區級骨幹教師14位,區優秀青年教師6位,北京市骨幹教師5位,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1位,全國優秀教師1位,引進省級數學學科帶頭人1位,進入朝陽區特級工作室、列入特級培養計劃的教師5位。
學校在「求真創造,愛滿天下」為精魂的德育工作總體思路指引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活動,推動著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捨己救人的曾衛東烈士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了愛滿天下的誓言;身殘志堅的王帥同學,學習優異,代表祖國出征雅典殘奧會,曾多次在全國殘運會、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青少年殘運會上摘得金牌,被評為市級優秀學生,成為學生中的典範。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1978年被評為豐台區重點中學,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和較高教學質量,享有良好社會聲譽的市級示範高中校。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其中知名教師和骨幹教師30人,高級職稱教師40人,先後有多名教師被評為豐台區「十佳青年教師」、「豐台區師德標兵」、「豐台區人民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
學校教師教學能力突出,教學效果顯著,高考成績一直在全區名列前茅。高考升學率100%,本科上線率達到80%以上,先後有多名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名牌大學,贏得了師生的好評和廣泛的社會聲譽。2008年學校恢復了初中招生,開展了初高中一體化的教學實驗,由各校推薦入學的優秀生群體為十八中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學校注重群體與個體教育、全面和個性教育的結合,尊重、關注每名師生,挖掘他們的特長,讓每個人都體驗成功、獲得自信,使每個人身心都能健康成長、發展。
Ⅶ 北京十八中學好嗎對口劃片小學是哪個
高中是北京市示範高中,和海淀西城東城的重點校及12中比還是有較大差距,但在豐台區還是不錯的選擇。據說初中學習抓得比較緊,7:15到校,下午5:20放學,有些班作業比較多。
學校目標是12年制學校,去年合並了芳星園第一小學、北京實驗小學彩虹分校,成立了18中附小。
目前豐台具體的小升初政策還沒公布,但18中附小直升18中初中應該沒什麼問題。
Ⅷ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高考情況
理科本科率為95%,文科本科率達到100%。在全市高分段考生人數明顯下降的情況下,該校600分以上高分考生相比去年大幅增加,其中直升學生全部超過600分。該校近年來迅速提升的高考成績體現學校強勁的加工能力,為重啟昔日十八中輝煌時代邁出堅實的步伐。
Ⅸ 北京市匯文中學和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哪個更好
匯文好,校風比其他地方都好。
Ⅹ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的校長簡介
北京十八中校長管傑,男,漢族,遼寧瓦房店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國家視導員,北京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一九八九年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後,歷任北京十一學校教師、教育教學副校長、北京十二中書記兼副校長、北京十八中校長。榮獲北京市先進德育工作者、北京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兼任北京市青年研究會主任委員,中國倫理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高中分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實施主體德育 構建德育新體系》,《實施教師資源向教師資本的轉變》、《新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