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當前中學生作文教學流派

當前中學生作文教學流派

發布時間:2021-03-10 15:08:44

⑴ 當前作文教學中的幾個誤區

當前作文教學中的幾個誤區
如何大面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作文教改進行到現在,理論家們各執一詞,激昂慷慨.可我們細心一看,他們並沒有為實際的教學提供多少可操作性的意見.實際狀況如何?學生苦苦掙扎,老師無可奈何.一個問題,當它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時候,如果退一步重新思考一番,往往更容易發現症結的所在,找到解決的方法.

冷靜的審視一下,我們發現,這些年來,拋開學生的因素不看,教師的作文教學其實走進了一些誤區.

誤區之一:缺失了作文仿寫的訓練環節.

作文是不是一項技能?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向於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承認作文是一項技能,那麼教學時就應遵循它的形成規律.人類技能的形成,無一不是從模仿開始的,諸如幼兒學話,走路等等.任何一種技能都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做到這兩點,就必須善於模仿,反復實踐.很多人認為"仿寫"不是創作,只是一種低級的練習活動.小學低年級的同學仿寫,還勉強接受,而初中生、高中生再仿寫,就被看作是一種抄襲,這其實是一個心理誤區.仿寫有高中低層次之分,低到字、詞、句的模仿,高到段落結構、謀篇布局、語言修辭的模仿.仿寫其實是不同層次水平的人提高自己水平,實現質的飛躍的手段.魯迅《狂人日記》是模仿果戈理的手法,當代名家諸如莫言、韓少功等人的作品不也是閃著西方現代派和拉美作家作品的影子?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多讀就是以後下筆無意之中的借鑒和模仿.仿寫,不應有年齡階段的劃分,它應是作文訓練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張志公先生說的好:"需要正確處理模仿和創造的關系.模仿,是學生的必經之路."對於現在眼界狹隘,沒工夫多讀,也不安心多讀的中學生來說,補上仿寫這一環節,肯定會改變過去作文舉步維艱的情況.

仿寫並不難操作.高考試卷中有句段的仿寫.不少教師也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不僅僅是從應試,而是從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角度去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不是一舉兩得嗎?仿寫的訓練應該有個系統的計劃.各個教學階段,仿寫的重點是什麼,仿寫的文體如何安排,仿寫的內容如何選擇,都應有個統籌安排.為學生作文的提高,鋪設一個必備的台階,這才符合作文技能形成的規律.

誤區之二:忽視對思維能力的訓練.

寫作從表層看是文字的處理,是語言問題.但是從深層看,詞語的運用、段落的組織、結構的安排等都是與主體的思維能力,思維水平緊密聯系的.詞語運用的背後,是主體的判斷能力、想像能力以及頭腦中的儲詞量等等.而段落,結構的安排表現的則是主體的組織能力.一個組織能力強、思路清晰的同學會把原本凌亂不堪的材料很快組織成一個整體.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二者是同軌跡發展的.語言運用的背台是思維習慣,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就是要克服一些不良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式,培養符合語言運用規律的良好思維習慣.而這一點,恰恰在作文教學中被忽視了.

平時的作文訓練,如果能從培養思維能力入手去提高教學質量,將會收到明顯的效果。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逆向思維,可以在教學中提供一些諸如"王婆賣瓜""好高騖遠"等人人皆知的故事或題材,要求學生提出與傳統不同的觀點,挖掘新意.一個教師曾出命題作文《水》,然後啟發學生,由水的溶解性強,想到人類文化的相互兼容;由水的可容納一切,想到人的胸懷要博大,能容下一切可容之人,可容之事;由水的"流水不腐",想到人的思想要不斷更新,才會有進步…。這樣,很好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聯想能力。學生思維水平提高了,作文思路就會開闊許多,靈活許多。以思維科學的理論做基礎,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訓練學生的思維,無疑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誤區之三:忽略優良寫作環境的創設。

何謂寫作環境?寫作環境是指提供給學生的有關寫作實踐的各種條件的綜合。寫作說到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的職責其實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優良的寫作環境,並促使他們在這個環境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寫作。而在這方面,我們做的很不夠。

環境的缺陷之一便是對學生干預生活指導不得力。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源泉,作文的資源也只能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可實際情況卻是,學生作文時普遍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這就是說,客觀上豐富的生活資源與可運用的寫作資源存在著巨大的落差。說是由於教育格局的封閉造成學生「生活匱乏」,也許有點道理,但是這不是「生活匱乏」,而是干預生活的「匱乏」,也就是學生對生活關注得不夠。這一點,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平時讓學生去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往往停留在口頭宣講上,卻沒有明確、切實地指導學生怎樣去做。如何進行行為指導?一句話,要為他們設計出貼近生活、干預生活的具體行為。讓他們在明確有效的行為方式中去感悟生活,獲得素材,積累寫作資源。這種行為指導,從心理學上講,是盡可能把學生對生活的無意注意轉化為目標明確,指向具體的有意注意。行為指導做的好,既可以使學生寫出生活氣息濃郁的文章,又鼓勵了學生個性的張揚,而且還培養了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環境缺陷之二,不當的評文標准造成了環境氣氛的單調、沉悶。學生是寫作的主體,一個愉悅、積極的寫作氛圍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去寫作。而我們現實的寫作環境卻相當沉悶壓抑,極大妨礙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寫作氣氛如何與教師對作文的評價密切相關。可以說,能否營造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關鍵就在教師。由於守應試作文的影響,在平時的作文批改講評中,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用一些高於大多數學生實際的標准去衡量學生,按照此標准挑出一兩篇尖子作文,而對大多數作文不加理睬,甚至毫不客氣加上「層次混亂,空洞無物」等評語。一次次的作文,帶給大多數學生的不是成功的樂趣,而是失敗的苦惱。

⑵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形成的最早的兩個流派是()和(). 觀察能力的培養在作文教學中的意義是().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形成的最早的兩個流派是(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
1.文學研究會:是文學革命後第一個新文學社團,小說創作成就最突出。1921年1月,成立於北京。主要發起人:周作人、鄭振鐸、王統照、葉紹鈞、郭紹虞、許地山。被稱為「為人生」的藝術流派,傾向現實主義。
2.創造社, 1921年7月成立於東京。成員: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田漢等留日學生。主張表現自我「內心的要求」,藝術傾向富有反抗精神的積極浪漫主義。以郁達夫小說、郭沫若詩歌為代表。
3.新月社:1923年成立。成員:胡適、徐志摩、聞一多、陳西瀅、梁實秋等歐美留學生。聞一多提倡詩歌「三美」主張。提倡新格律詩,稱為「新月詩派」。
4.語絲社:成立於1924年,以《語絲》周刊得名。成員: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孫伏園。文藝思想接近文學研究會,對中國現代散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5.淺草社:1922年成立於上海。成員: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馮至等。
6.湖畔詩社:1922年成立於杭州的新詩團體,成員有應修人、潘謨華、馮雪峰、汪靜之四人,是五四時期「真正專心致志做情詩」的人。

觀察能力的培養在作文教學中的意義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教育學生懂得為什麼要觀察,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我經常教育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人、物、事件,也就是說觀察對象是數不勝數的,不管看不看,想不想,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他們周圍有學校、街道、村莊、公園、田園,他們經常看到生產勞動、學習……各種活動,經常遇到好人好事,這都是作文的好材料。能夠隨時留心觀察,並把觀察到的事物儲存在腦子里或者記錄下來,作文時就不愁沒什麼可寫的了。如果能堅持不懈,養成觀察的習慣,掌握了觀察事物的方法,就會積累很多材料,獲得很多知識,作文的內容就會越發充實具體了。
學生從道理上知道了觀察的重要性,就漸漸注意觀察生活,逐步提高了觀察客觀事物的自學性。
).

⑶ 初中作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寫作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把作文教學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要培養聽、說、讀、寫等能力,這就是說,把「寫」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 這一個字看上去很簡單,但在作文的實際寫作過程中,卻難倒了許多初中的學生,他們常常是「無米下鍋」、「無處著手」、「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長落於泛泛而談。」課堂上,無論老師如何強調作文的寫法,都是無濟於事,這讓我們當語文教師的十分尷尬,經過筆者多年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分析和探索,深深的認識到教師應該注重一定的作文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喜歡寫作文並能夠獨立的完成作文,現在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來說一說:
一、重視「讀」在寫作文中的作用
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亦會吟」,其實這都是古人在用最簡潔的文字描述「讀和寫」之間的關系。不難看出能夠「吟詩」和「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條件是「熟讀」和「深思書」。同時重視閱讀,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也深深地體會到讀書對於寫作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文章范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不是讓學生早自習的時候讀相關的課文就可以了,而是廣泛的閱讀記敘文,可以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也可以是一篇名人小故事,甚至是一篇寫的較好的學生習作,當然在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採取一定的方法,對於優秀的文章要求學生要熟讀並深思,對於形式新穎但內容平常的文章只范讀就行了。
在讀的過程中,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學習範文中主題的含義、立意的設計、結構的安排、表達方式的運用及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在教學中可以建議學生一周自讀兩篇記敘文,並抽恰當的時間,讓學生在班上自主交流所讀文章的心得體會,或在小作文本上寫一寫讀後的感想。
在教學中,老師還可以先布置一個內容如:「我的一天」、「最美的老師」、「假期生活」等,讓學生廣泛的收集,再讓學生在全班朗讀範文,師生共同學習,同一主題用不同方式來表達的方法,在泛讀學生自己的作品時,教師最好親自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欣賞、點評。這一個環節,不僅讓學生讀了文章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筆者建議在讀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扮演一個參與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主宰者的角色,讓學生和自己一起平等的走近文章、欣賞文章、學習文章。
讀是一個收集材料、積累知識的過程,讀之後,建議學生將優秀的文章摘抄在積累本上,經驗告訴教師學生自己動手寫一本《優秀文章集》,這比買一本作文書更有意義。
二、變化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有寫作的興趣
廣泛閱讀的目的就是寫文章,然而讀是一個認識、欣賞的過程,學生是樂於接受的,但是提起筆來寫,大部分學生卻是心存畏懼的。因此,適當的變化練習的方式很有必要,一方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另一方面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論語中曾這樣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在告誡教師 興趣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怎樣變化練習的方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練習:
1、續寫情節
續寫,指從原文出發,遵循著原文的思想對原文作延伸,續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像力。七年級教材中《皇帝的新裝》是一篇既生動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課後,讓學生想像赤身裸體的皇帝回宮之後會怎樣做呢?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當學生寫出了昏庸皇帝認清了騙子的面目,並改過自新,建設國家的時候;當學生寫出了皇帝坐上時空穿梭機回到從前並找回失去的財寶和理智的時候,你難道認為他們對寫作沒有興趣嗎?《蚊子與獅子》是一篇寓言,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寓意以後,可以讓學生想像蚊子被粘在蜘蛛網後會遇到哪些情況,又會得出怎樣的寓意?這種積極的、有創造性的練習方式,學生是樂此不疲的。
2、擴寫情節
擴寫,是把一段話或一篇短文,內容概括的文章,擴展生發成篇幅較長、內容豐滿、生動形象的文章。詩歌短小精煉、概括性強、主題突出,是練習擴寫的好材料,如:《錢塘湖春行》可用讓學生採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去描寫錢塘湖春景的美麗。《天凈沙·秋思》可以讓學生用第三人稱的方法,去傾訴詩人對家鄉的一片思念之情。當然還可以給學生幾個互相有聯系的詞語如:天空、柳樹、小孩、大黃狗等,讓學生聯想並想像寫成生活中的一個具體場景。
3、仿寫情節
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範文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訓練方法。初中生寫作文免不了模仿,老師在讓學生仿寫時應該加以引導,而不能讓學生無目的地摘抄文章。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課本是一位很好的「老師」,讓學生仿寫課文的主題和方法,學生能夠接受得很快,因為老師在教授課文後,學生對課文已經非常熟悉了,再練習學生就不會害怕和沒有興趣了。在學習冰心的《觀舞記》之後,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中國舞蹈家楊麗萍的經典作品《雀之靈》,她變幻多姿的旋舞,深深地吸引並感染了每一位觀看的學生,課後,我組織學生以《觀雀之靈》為題寫作文,作文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楊麗萍舞蹈的贊美之情。里根的《真正的英雄》是一篇聲情並茂的演講稿,學習本文時,恰逢5.12大地震一周年,於是我趁熱打鐵,結束課後,我讓學生以《給災區中學生的一封信》為題目寫一封信,並利用作文課進行小組內朗讀,學生准備充分,參與性強,在班內掀起了一場不小的紀念5.12大地震熱。
4、片斷練習
片斷練習,就是練習寫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訓練寫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難度較大。因此,在指導學生寫好整篇作文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寫片斷練習,以突出寫作訓練的重點,二者交叉進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斷組成。所以,寫好片斷對寫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幫助的。怎樣寫好片斷呢?我向學生提出四點要求。第一,要圍繞一個中心寫,內容要集中,不能漫無邊際地寫,一定要寫具體。寫出自己所看到的或聽到的情景,不能空洞無物。第二,內容要真實,必須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寫自己的觀察所見所感,不能脫離生活,編造離奇的故事,要寫出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要賦予片斷一定的思想意義。
初中學生年齡小,寫作能力有限,面對紛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從何下筆。最好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參考,如《街頭見聞 》、《課間十分鍾》、《我的宿舍》等。有時,我規定出寫作范圍,如場面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等,讓學生自擬題目。但無論命題,還是自擬題,都必須按照我提的兩點要求去寫。經過反復的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老師每兩周可以讓學生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內容不用嚴格要求,可以是描寫人物、描繪景物或者是一篇課文、一場課外活動的感想等。在練習時,也不要強調字數的要求。但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表達方式中記敘和描寫這兩種常用的表達方式,在掌握記敘和描寫的同時要認識議論和抒情在文中的作用,這一項練習要有針對性,有計劃,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機械性的重復。
三、「體會生活,有感而發」用真打動人
作文課上老師習慣性的步驟是:第一步,老師分析本節課的作文。第二步,老師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這個過程中,老師單方面的強調了寫作文和寫作技巧的重要性,卻忽視了作文是來源於生活而發自於內心的一種表達。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寫人、敘事、寫景、抒情成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寫好這些文章最基本的出發點我個人認為應該要扣住這八個字——體會生活,有感而發。
好文章來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可見親身參與的重要性。如寫人這類文章,我在教學中沒有先講描寫這種表達方式的運用,而是讓學生回家觀察父母的外貌、語言、動作特徵,再引導學生回憶從小到現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細節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說一說為什麼記憶猶新呢?學生雖然與父母朝夕相處,但是因為從沒關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徵和生活,在老師的強調和引導下,他們的主動性增強了,目標鎖定了,寫起作文來就不會抓耳撓腮,生搬硬套,虛情假意了。再如敘事,應該抓住校內開展的集體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活動後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記得學校開展拔河比賽,我班學生踴躍參加,並獲得第一名的殊榮,我在表揚他們的同時,讓他們以《記一場拔河比賽》為題進行一次作文訓練,在練習前,我認真講了詳略的寫作技巧和直接、間接描寫的作用,以及細節描寫、倒敘的恰當運用,真實的經歷,加上老師的點撥,學生的作文寫得得心應手,大大的增強了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寫景,對於中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因為學生們的寫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難用恰當的方式來描寫景物的特徵,更不會寓情於景,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收集古今描繪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詩。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觀察大自然的細微變化、特徵。然後讓學生去多媒體教室欣賞祖國大好山河的自然風光,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最後老師講修辭的運用以及觀察景物的空間、時間順序,並以《家鄉的秋天》為題進行練習。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後,可以讓學生以他們較為熟悉的話題寫作文如:「親情」、「友情」、「誠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好作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總而言之,廣讀、勤練、深思是寫好文章的有效方法,教師在輔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寫作方法後,還應告訴學生在寫作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持之以恆的練習。

⑷ 現代語文作文教學流派有哪些

最近,「中國教育新聞網」以《作文教學的記憶與反思》專版,評述、介紹了目前國內流行的幾種作文教學流派:

1.重視「模仿」的作文教學流派。

2.重視「思維」的作文教學流派。

3.重視「過程」的作文教學流派。

4.重視「興趣」的作文教學流派。

該版還以《近30年來部分作文教學改革實驗》專欄,介紹了九種作文教學模式:

1.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法。

2.寫作基本訓練分格教學法。

3.三級作文訓練模式。

4.小學作文訓練序列方法。

5.情境作文教學法。

6.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驗。

7.中學快速作文教學實驗。

8.大作文改革實驗。

9.個性化作文實驗。

該版介紹,有利於教師對當前國內作文教學流派的了解,進一步學習、掌握各種作文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作文教學水平。

⑸ 《中學生作文教學大全(上下冊)》翟啟明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8973941&ref=search-0-D
當當網的。

⑹ 如何改變初中作文教學的低效狀況

自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隨著改革開放之風吹遍祖國大地,中學作文教學也涌動著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各地名師領風騷,不同流派競自由;這些流派或因其完備的訓練體系,或因其別具一格的訓練方法,都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過並將繼續產生較大的影響。然而,隨著作文教學實踐的不斷發展,各個體系也像流水浮雲過而不留,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模化的影響

⑺ 中學作文教學的要點

語言通暢、詞句優美、有明確的中心與觀點、段落之間有聯系、作文結構不再是三段式。最重要的是字要寫好,因為如果你字沒寫好你給老師的第一印象就大扣分了,一般你字寫好了中心明確、語言通暢都是差不到哪去,最少也有48、9分了。

⑻ 中學生寫作文有那些風格,比如有的人寫題記。有的人抒情。有的語言鏗鏘。

這個問題太廣義了,沒有確定的回答,我就說說我遇到的吧
1.語言較華麗,擅用各種修辭手法,包括大多數人不會用到(比如「通感」「復沓」「對偶」),且整篇文章結構極其嚴謹,擅用過渡與照應。
2.語言質朴,清新自然,但字里行間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感情,此時質朴的語言作了抒情最好的媒介,整篇文章最大的優勢是以情感人。
而且,採用什麼風格有時更多地取決於些什麼體裁的文章,比如寫散文要擅抒情,寫演講稿就要用一些鏗鏘的語言。

注意:題記是寫作方法的一種,並不是風格。
寫作風格的解釋如下:
1、定義
「寫作風格」就是作家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寫作特色和創作個性。
不同的作家,他們在創作上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都不盡相同,我們就說他們的創作「風格」不同。 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即便他的作品不寫上名字,熟悉其作品的讀者也一眼就能識別出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本性、性格、趣味、思想、思維方式、價值觀、生活方式、習慣等等特徵屬性。
2、主要含義
首先,指作家在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並體現於其整體創作中的獨特的藝術個性;其次,指創作上某一特定條件下表現出來的群體特徵。如時代風格、民族風格、流派風格等;再次,由於風格是從作品的因素與形式的統一中體現出來的審美特性,因此,一些藝術形式方面的因素,如體裁、語言以及藝術方法、藝術技巧等對風格的形成也會產生
重要作用,從而形成不同的語言風格、文體風格等。
我就是一名初中生,對於這些的回答都是憑經驗總結出來的,有些肯能不太嚴謹,但還希望得到採納!

⑼ 作文教學中的幾種評價方法

經過近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研究,西方教育評價流派林立,對教育評價本質的認識至今仍歧義互見,沒有定論。各種理論指導下的評價模式也種類繁多,各有千秋。這里,我們試圖把幾種頗具代表性的觀點或模式加以比較,以認識其分歧所在,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教育評價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1、行為目標模式與CIPP模式行為目標模式,亦即泰勒模式,即是在泰勒評價思想的指導下,以目標作為評價過程的核心和關鍵,通過對學生行為的考察來找出實際活動與教育目標的偏離,從而通過信息反饋,促進教育活動能夠盡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標。這一模式結構緊湊,邏輯脈絡簡潔清晰,容易實施,在教育評價理論中佔有重要地位。

CIPP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評價、輸入(Input)評價、過程(Process)評價和成果(Procluct)評價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評價模式。它以決策為中心,為決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背景評價形成計劃決策,輸入評價為組織決策服務,過程評價指導實施決策,成果評價為再循環評價效力。CIPP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把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綜合加以評判,突出了評價的"改進功能"。

比較行為目標模式與CIPP模式,可以發現除了方法上兩者都同樣重視定量方法外,其它方面都具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1)評價的目的不同。行為目標模式注重教育目標達到的程度,基本屬於事後評價,亦即對結果的總結性評價。CIPP模式注重評價的改進功能,強調為決策過程提供全面的信息,為後來的形成性評價拉開序幕。(2)評價的時空不同:行為目標模式將評價重心放在行為的結果上,評價領域只涉及事後。CIPP模式拓寬了評價的時空,評價范圍涵蓋了活動的整個過程,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環節。(3)對待目標的態度不同。行為目標模式以目標為中心,目標一旦確立就不容懷疑,反映了泰勒價值觀上的收斂性。CIPP模式則認為目標本身的合理性是需要受到評價的,必要時可以根據對象的需要對目標進行修正和改進。這一觀點突破了泰勒的框架,把評價從范圍與內容上給予了拓寬,深化了對評價的認識。(4)評價的對象不同。行為目標模式主要適用於評價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教學活動的有效性。CIPP模式用於評價計劃制定的合理性和各種教學活動。(5)評價的作用不同。行為目標模式用來判斷教育效果,控制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CIPP模式除了控製作用之外,還必須為決策提供全方面的信息,達到改進決策的目的。

由此看來,行為目標模式所存在的某些局限,如評價目標的凝固性、評價過程的封閉性、價值觀上的收斂性等在CIPP模式中得到了較好的修正,故而CIPP模式較之於行為目標模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反映評價對象的全貌,也因此具有較為廣泛的民主性。當然,我們也並不否認行為目標模式的價值,在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鑒別、確證和檢查時,該模式的優越性就不言而喻了。

2、比貝的評價觀與泰勒、克龍巴赫等人的評價觀之所以把比貝的評價觀與其之前的評價觀加以比較,主要是因為比貝首次表述了教育評價是一種目的在於行動的價值判斷,這一表述無疑對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把比貝的觀點作為評價概念嬗變的分水嶺,因為在他之前,無論是泰勒、克龍巴赫,還是斯塔弗爾比姆,他們都未提及"價值判斷",而把描述看作是教育決策者的事情。

在泰勒模式中,強調的是用行為描述目標達到的程度。在強調客觀描述的背後隱藏著價值求同思想,即把預定的目標作為評價的統一參照系和統一標准,所謂進行判斷就是檢查實現了多少原定的目標。克龍巴赫和斯塔弗爾比姆則是忽略了評價的判斷性質,他們把評價定義為為了決策或其他目的收集信息的過程,因而也就避免了選擇評價准則的問題。然而,不論承認與否,評價的本質乃是一種建立在事實描述基礎之上的價值判斷,比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這一本質,他認為教育評價是,"系統地收集信息和解釋證據的過程,在此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目的在於行動。"事實證明,評價不可能只是對信息作簡單描述,它總是包含著對一定價值關系及後果的預見和推斷,沒有價值判斷的描述只能稱之為認識,不能稱為評價。基於對這一點的認識,繼比貝之後的各評價流派更加註重對於評價標準的研究,這也使得價值標准由一元轉向多元化,這其中比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3、預定式評價與應答式評價應答式評價模型由斯塔克提出,他認為,"該方法以犧牲某些測量上的准確性換取評價結果對方案有關人員說來更多的有用性。"⑩他把過去的評價統稱為"預定式評價",以便與其"應答式評價"對應。他認為預定式評價多帶有預定性質,即強調目的的表述和客觀的測驗,由方案執行人員掌握的標准,以及研究性的報告的應用。而應答式評價與之相比,則具有明顯的差異:(1)評價標准不同。預定式評價堅持目標求同觀點,以評價者自己的價值觀來進行價值評判,實際否認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其價值觀是單一的,在思維上是收斂而非發散的。應答式評價堅持價值存異觀點,充分尊重所有人的需要,承認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其價值觀是多元的,在思維上是發散而非收斂的。(2)評價方法不同。預定式評價採用的是科學主義的方法,如測驗、測量和建立指標體系等,操作性強,在判斷結論上運用的是定量分析。應答式評價採用的是自然主義的方法,如觀察、交談、采訪等,較少依賴正規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判斷結論運用的是定性分析。(3)信息交流方式不同。預定式評價事先限制好了信息交流的領域,在此領域中"生產"所需信息,並要求准確、精煉。應答式評價則給予被評價者以自由的交流領域,並允許不斷推銷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不要求准確但力求有效。(4)評價者作用不同。從事預定式評價者把自己理解為一種剌激物,而非反應物。他只需要產生標准化的刺激,如考題、測驗等,以引起一系列反應,即他所收集的作為評價報告材料的信息。從事應答評價的評價者把方案自然發生的東西,如學生的反應和以後彼此間的對話視為主要刺激物,他既要了解事實又要了解價值傾向,即是共鳴者,又是反應者,在與被評價者的相互作用中,將所得到的信息融合進評價報告之中。(5)被評價者反應不同。人們在預定式評價面前總是有負疚感,挫折感,很難有成就感。評價就好像是一把當空的懸劍隨時會落到自己頭上。在應答式評價當中,人們感受到的是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容易與評價者產生心理相融與共建。

由此看來,應答評價強調價值觀念的多元性、思維形式的發散性,以及方法上的自然主義,具有更加廣泛的民主意識,它與西方整個社會的意識相吻合,一經提出就受到了重視和歡迎。

三、教育評價觀嬗變的啟示

縱觀西方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進程,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關於教育評價發展階段的劃分綜合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可以把教育評價劃分為四個理論階段:第一代稱為"測量時期",時間在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其標志是"測量"理論的形成以及測驗技術的大量實際運用,評價被簡單地等同於"測量",追求的是教育客觀化。第二代可稱為"描述時期",時間從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其特徵是對測驗結果進行"描述",並力求教育標准化。第三代稱為"判斷時期",大約出現於1950-1970年,"判斷"是其主要標志。評價者不僅要運用測量手段去收集各種信息,還要根據一定的價值取向評判教育,追求教育多元化。第四代教育評價出現於70年代後期,強調評價是一種"心理建構"過程,提倡價值多元、全面參與和共同建構。力圖實現教育民主化。

盡管每一代評價理論都力圖克服前一代的缺陷,並使之更符合時代對評價的新要求,但是前三代評價卻存在著某些共同的弊端:(1)"管理主義傾向"。前三代評價往往把評價對象及其他一切有關人都排除在外,管理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一致關系很少受到挑戰。這種關系在實際活動中常常造成四個不合理的後果,即管理者無過失,如果有問題評價結論一定指向其他人;管理者與被評價者關系有失公平,被評價者處於無權地位;被評價者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闡述自己的見解;管理者想方設法保護自己不受損害,被評者只有迎合管理者的需要。(2)"忽視價值的多元性"。所謂"客觀"的評價結果難以被具有不同價值觀念的人所接受,當被評價者受到傷害時,往往會採取不合作態度。(3)"過份依賴科學範式"。使評價者忘記了"科學方法"、"實證技術"只是人類認識、評價事物的一類方法技術,而不是全部;使評價過於依賴"數的測量"而忽視"質"的探究;使得評價活動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彈性。

針對前三代評價的不足,第四代評價在實證的基礎上,引進了定性方法,並注意了評價過程中評價雙方的互動作用及動態分析。其貢獻在於"它把評價過程的控制特點與評價對象的倫理要求成功地協調起來"。教育評價理論出現的這種新特點,向我們及時地展示了這一理論的發展趨勢。

2、關於教育評價發展的趨勢從教育評價發展的歷史來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其發展趨勢是十分明顯的:(1)評價過程,由封閉轉為開放。泰勒模式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組合成一個封閉的環路。CIPP模式及應答模式則不再局限於目標本身,而將各種背景環境、外部因素都納入評價過程,呈開放式的網路。(2)評價內容,由片面轉為全面。早先的教育評價只評價學生的學力,然後發展到評價課程,以至進一步發展到對教育活動的方方面面作全方位的評價,評價的內容更為寬廣和全面。(3)評價功能,由單一轉為多樣。早先通過測驗來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發展到診斷問題、改進教育、以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從總結性評價發展到注重評價的形成性作用。(4)價值觀念,由收斂轉為發散。泰勒模式中,目標成為統一的評價尺度,而應答模式則要求根據被評人的需要作出判斷,價值觀念由一元轉為多元。(5)評價手段,由定量轉為定量、定性相結合。從推崇各種客觀的、標准化的測量,發展到提倡觀察、交談等定性分析,再進一步發展到廣泛收集信息,進行解析論證,作出價值判斷的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

⑽ 如何根據中學生的特點進行作文教學求解

中學作文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中學語文教師普遍遇到的難題。從學生開始學說完整通順的話到組織完整的句式都是作文的入門。但是中學生語文功底差,組織駕馭語言的能力弱,作文經常是拼湊組合起來的文字,顯得鬆散而空洞,缺少寫作的素材,語言貧乏,缺乏想像力。假話、空話多,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那麼,呢?諸多問題,可以說是學生懼怕,老師也倍感棘手。但即便如此,作文教學也要知難而上,通過不斷思考探索、實踐,我認為以下幾點作法是中學作文教學中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 通過閱讀教學去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作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生活經驗比較缺乏的中學生時代,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範例的基本途徑,是儲備寫作素材的捷徑。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通過閱讀中外文學名著和其他相關書籍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他們的鑒賞力,也讓他們在積累詞彙和寫作素材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寫作規律。中學作文教學是需要長期努力才能體現效果的,也是學生作文的啟蒙和關鍵時期。新編教材更注重於單元整合,從單元前的導語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中的作文訓練緊緊圍繞著單元的專題而安排,可以說是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落實。這樣,對學生的習作訓練就提供了很有利的條件。每學習一篇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對作者是如何進行布局謀篇,以及寫作的特點和方法進行剖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巧妙選材,是如何把所描寫的對象寫具體而生動的。如:學習《燕子》時,引導學生分析這篇課文圍繞燕子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春景圖。全文共分四個自然段來寫,首先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為我們勾勒出燕子可愛機靈的外形特點,接著寫燕子融入春光為春天增添了無限生機,最後描寫了燕子的各種飛行的姿勢展示其動態之美與燕子停歇在電線上時的靜態之美。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小燕子的贊美之情,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光的贊美之情!這樣持之以恆地引導學習,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汲取寫作的技巧,提高寫作的能力。
二、 在教學習作訓練中可讓學生適當摹仿,並在摹仿中尋求創新。
繪畫可從臨摹開始,學生習作也一樣可從摹仿開始。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寫文章就是在自覺不自覺地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寫作技巧及方法,再加上不斷的創新而獨具風格的。指導學生習作時,讓學生摹仿寫,就好比給學生一根拐杖,他們在慢慢的摸索中學到如何布局謀篇、以及如何去組織寫作素材。在教學的具體方法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和分析課文的方式,指導學生從仿寫開始打開寫作思路。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而不是機械的照抄硬套。學生在練習之後就可以舉一反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訓練。這種先扶後放、由仿寫到創作,是作文教學前期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讀寫結合,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如指導學生寫介紹我自己時。讓學生學習別人是怎樣介紹自己的,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的,從而啟發學生思路,學生就會明白:介紹自己可以從外貌、衣著、性格、愛好、優缺點等方面來考慮去寫。引導學生向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自己,不要胡編亂造。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創造性地介紹自己,如:突出個人的某一方面的特點或是多角度地介紹自己。
三、 平時加強朗讀背誦的訓練,注重讓寫生積累語言。
文章在構思中,首先要認真學習和積累,其次要明辨事理來豐富自己的才華,再就是參照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透徹地理解事物,最後通過自身情致的訓練和提升,恰如其分地運用文辭,這也就是達到能將語言能力和個人整體素質相融合的階段。在學生的積累過程中,讀書筆記、讀後感、隨筆以及優秀段落的摘抄都是很好的累積方式。語言積累對於寫作是多麼的重要。只要語言積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千頭萬緒,也難得片言只語。所謂厚積而薄發,大凡會寫作文的學生也都是喜愛讀書的。通過讀讀背背,讓學生把作品中的一些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並學會摘錄書中的優美詞句及精彩片段,並思考品味。邊積累邊鞏固,注重積累,而又能吃透其中的句式、辭藻,就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鼓勵學生嘗試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到這些好詞、好句。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語言就會變得豐富精練、准確而傳神起來。而且課文後的練習題中也有很多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等的練習,這正是個絕好的機會,千萬不容錯過。學生的積累要通過寫作練習來鞏固和加強。比如,學生積累了對人物進行描述的段落和語句等素材之後,就要通過人物寫作練習來將積累的信息化為己有。
四、注意以作文為中心,相信學生,以學生為主體。
生活、社會永遠是有缺憾的,生命進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葉瀾語)教育藝術的本質就在於發現、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的習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經驗、認識程度、表達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畢竟學生不是作家,而我們成人也不是評論家,我們應該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習作,都會有它耀眼的亮點。哪怕是一個優美的句子或一個生動的詞語;再不然就是一個用對的標點符號,一個寫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階段,我們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來評價我們的學生。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詞不達意、錯別字多等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因為這些,而把學生的習作批得一無是處,只要學生有習作的願望,能努力地把它寫出來,就應該給予肯定。教師通過講解分析和示範,讓學生理解並運用。以名家名篇或者優秀文章作為典範,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通過學習感悟再進行寫作,這樣既以作文為中心,又不會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人教論談上有個案例:一個學生第一次寫的《泡茶》:
我先把茶葉放到杯子里,然後往杯子里倒了一點熱水。哇,熱水像龍卷風一樣把茶葉卷了起來。不一會兒,茶葉們一個一個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葉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葉掉下去了,沒過一會兒,其他茶葉也跟著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老師給這篇文章打了優加四顆星,並且還給她寫上了一段評語:你觀察得很仔細,老師相信你肯定親自泡過茶了,否則就不會有這么多新的發現,祝賀你!老師還發現你的想像力也特別的豐富,在你眼裡,熱水就成了可怕的龍卷風了,那一片片茶葉也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如果你把茶葉掉下去的樣子觀察得再仔細一點,老師相信,你的這篇文章會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後別忘了讓老師一起分享喲!後來,這個學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經過修改,寫出了下面這篇文章:
我先把乾乾的扁扁的茶葉放到杯子里,然後往杯子里倒一點熱水。哇,熱水像龍卷風一樣把茶葉卷了起來。茶葉們個個驚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靜了下來。茶葉們一個一個懶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細一看,啊,我上當了!其實那些茶葉們正大口大口地喝著水呢!喝了水的它們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塊石頭猛地往下砸,有幾片小的像雪花一樣紛紛揚揚地落下來。接著,茶葉們開始調皮起來。老大學著跳水運動員抱著腳翻著跟頭跳下來,老二和老三比老大還調皮,它們沿著杯壁嗖地滑了下來。老四還是個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壓在了大哥哥們的身上,摔了個大跟頭
看來,只有尊重學生的天性,作文才會是心靈里流淌出的泉水,才會是個性綻放的花蕾。其實我們只要悄悄地放下我們的架子,蹲下來,我們會發現,我們眼中的世界也同樣精彩。蹲下來,還自己久違了的童真;蹲下來,給孩子一片釋放童真的晴空。在作文評價的方法上,採取多種措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不吝嗇我們的鼓勵和贊美,相信學生對寫作會擁有更多的自信。
五、 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要讓學生有樂於表達的願望與沖動。在小學生的作文教學中,往往前期都是通過範文和套用模式的方法來訓練寫作,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和規范的作用,但是也常會忽視學生作為寫作主體的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的開拓思路、獲取靈感,發現寫出的文章千人一面、詞不達意甚至跑題就不足為怪了。那麼習作就必須緊密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或物作為習作的內容,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如:組織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活動、春遊、參觀博物館等。並做好相應的習作訓練指導,這樣學生就不愁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了。教師在學生的寫作階段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對周圍的生活進行細致的了解和觀察,注重細致的體驗和發現,然後在觀察中找到思維的起點和寫作的靈感,並將其融入到文章中。他人的生活經驗也需要教師通過篩選找出,將每個階段學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好文章進行總結和分析,並細致地講解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可以參照別人的表達方式,一方面將自己的獨特感受體現在文章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注意到文章的結構和框架,不至於鬆散沒有條理,有神而無形。文章寫作要從學生的主體思維出發,通過教師細致的指導,文章就可以逐步體現出學生出色的文采和嚴謹的結構,使得文章反映的內容能夠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六、加強言語表達,情景訓練
教師通過組織實際活動以及實物演示,加強訓練學生通過語言去描繪切實情景的能力。學生通過身臨其境感受在課堂或者是學校舉辦的運動會、比賽等活動中,一方面能夠有真實的內容,真實感想,文章書寫能夠避免因憑空想像而造成內容空洞。另一方面,通過說、寫結合的訓練,讓學生將課本所學的多種應用文體進行實際應用,比如,校間新聞、尋物啟事、書信、報告、申請書等。各種形式相結合,先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到審題立意,再到發散思維、綜合成章。
七、積極巧妙運用激勵理論,激發學生寫作的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能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學生都希望以自己的行動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只有獲得這種歡樂,才能激勵他們再行動的動力。在作文教學中,體驗和分享寫作成功都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實施過程的要求。從教學實踐的角度看,學生的練筆往往需要一個消化思考的過程,要求學生在課內短短的幾分鍾內就完成一篇像樣的練筆不太現實,甚至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敷衍了事。因此,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可以將練筆延伸到課外,給學生更充裕的時間認真完成,事後教師再對其進行評改,提高學生練筆的有效性,讓他們成功。宋代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蒙沖巨艦只有遵循了水上航行的法則,才能達到自在行的境界。這也體現了一種規律,教學之道猶如行舟之理,我們在設計課堂練筆時,就需要為學生引這一江春水,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體驗中,產生表達的慾望。
總之,作文,其實是我們真實思想的負載,是我們真實情感的沉澱,是我們真實自我的釋放。

閱讀全文

與當前中學生作文教學流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