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端午節,在學校老師發粽子寫一篇作文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❷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作文
「粽子的味道」
每到此時家裡都會從外買現成的來吃,雖說各式各樣,有三角,有五角,有枕頭樣的;也都很好吃,有肉餡的,有蛋黃餡的,但還是沒自己包的吃的爽。今年,我再也不想錯過這個大好時機,商量好下午跑到有包粽子習慣的鄰居家去學包粽子。
一到鄰居家,受到熱情款待,吃吃這個嘗嘗那個,小半時間都過了。「辦正事,包粽子」他們便拿來粽葉,肉,米等一系列工具,開始包粽子。鄰居家奶奶先把洗干凈的粽葉疊成一個「蛋筒」形狀,上面露出一片「大葉子」,再把糯米倒入「蛋筒」中,塞肉,然後再倒糯米,用筷子剁實,最後,把粽子折成一個狗頭形狀,用繩子把它捆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完成了,看起來挺簡單的。我開始動手,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她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像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她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飛快的飛出粽葉,還好我反應算快,及時捧住,減輕傷亡,但還是給鄰居添了不少麻煩。幸好兩家交情很深 ,要不然·····
「不要緊,繼續學,殘局我來收拾」 聽了鄰居家爺爺的話,寬慰了很多。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幾個包完後,我想給粽子換換照形。我用心地包著,一個比一個有趣。粽子下鍋後,我沒嘗到我親自包的粽子,我也不知道我最愛的蛋黃餡的粽子怎樣包,但是我從包粽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親筆佳作 沒抄襲
❸ 端午的粽子的作文(不少於500字)
1、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粽子的味道」
每到此時家裡都會從外買現成的來吃,雖說各式各樣,有三角,有五角,有枕頭樣的;也都很好吃,有肉餡的,有蛋黃餡的,但還是沒自己包的吃的爽。今年,我再也不想錯過這個大好時機,商量好下午跑到有包粽子習慣的鄰居家去學包粽子。
一到鄰居家,受到熱情款待,吃吃這個嘗嘗那個,小半時間都過了。「辦正事,包粽子」他們便拿來粽葉,肉,米等一系列工具,開始包粽子。鄰居家奶奶先把洗干凈的粽葉疊成一個「蛋筒」形狀,上面露出一片「大葉子」,再把糯米倒入「蛋筒」中,塞肉,然後再倒糯米,用筷子剁實,最後,把粽子折成一個狗頭形狀,用繩子把它捆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完成了,看起來挺簡單的。我開始動手,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她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像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她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飛快的飛出粽葉,還好我反應算快,及時捧住,減輕傷亡,但還是給鄰居添了不少麻煩。幸好兩家交情很深 ,要不然·····
「不要緊,繼續學,殘局我來收拾」 聽了鄰居家爺爺的話,寬慰了很多。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幾個包完後,我想給粽子換換照形。我用心地包著,一個比一個有趣。粽子下鍋後,我沒嘗到我親自包的粽子,我也不知道我最愛的蛋黃餡的粽子怎樣包,但是我從包粽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❹ 端午的粽子作文要有3段
輕輕地咬這粽子,彷彿又看見了——
炎炎烈日下,家家戶戶傾巢而出,忙著採摘蘆葉。差不多村上的婦女孩子都出動了,成群結隊的。不久,河岸邊處處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笑聲。
採摘完蘆葉,便可以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眼中,包粽子彷彿是一門藝術:先把采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來後用涼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了,就可以開始動手包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濃。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黃,蜜棗等等,味道都是與眾不同的。我的最愛莫過於是鹹肉粽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咸中帶點兒糯米的米香味兒。有一天,我跟著媽媽到外婆家包粽子,看著外婆嫻熟的技術讓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訕笑起來。可到頭來,我還是沒忍住,親自動手做了一個鹹肉粽子,雖然樣貌不咋地,但味道比起那些老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粽子的形狀更是層出不窮,我一天所見所嘗的就不下十個。最常見的就屬「寶塔粽」,差不多就是一個立體的方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最大的。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像菱粽、方粽,子母粽等。其中還有一種「鴛鴦粽」,就是二個相同大小的粽子用紅線連結在一起,就應了一句俗語「千里姻緣一線牽」。個個美觀大方,清香醉人。
家鄉有送粽子的習俗。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免不了提著粽子互相饋贈。或許剛開始只是一種禮尚往來,可不知不覺卻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內容。記得有次端午節,家裡的桌子上堆著各種各樣的粽子,其中最多就是我最愛吃的粽子(呵呵。當時就我一個小孩。)。我狂吃猛吃,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裡還拿著好幾個粽子,笑嘻嘻的。
我愛吃粽子,獨愛吃家鄉的粽子。
❺ 端午節的初中作文!!(600字左右)急急急!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葯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系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呵呵滿意請給好評 謝謝O(∩_∩)O哈哈~祝你學習順利
❻ 關於端午粽子的作文
又到粽子飄香時
再有兩天就到端午節了。街上賣粽子的多了起來,超市裡各式各樣的粽子也擺滿了櫥櫃。走過街頭聞到遠遠飄來的陣陣的粽子的香味,心裡不知怎地忽然想起了遠在故鄉的母親,我想此時母親一定又在家裡包粽子了。兒時過節的情景一股腦地涌現在眼前。
小時候看到媽媽買來糯米和粽子葉的時候,我們兄妹就知道要過端午節了。從那時開始就盼著吃粽子。小弟更是天天問媽媽,「什麼時候包粽子啊!」媽媽笑著摸著小弟的頭說,「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當然是初四包好初五吃了。」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幾個拿著小板凳坐在媽媽身旁,看著媽媽從泡粽葉盆里取2片泡好的粽葉,輕輕地折成斗狀,先放進一個紅棗再填進泡好的糯米,同時把餡料夾在糯米中間,上面蓋好糯米,再用水澆在米上讓糯米在粽葉斗里裝實了,包成五角方底錐形,用馬蓮扎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母親一邊包粽子一邊給我們講吃粽子的來歷,可那時我的腦子里只想著吃粽子,當時母親講了些什麼竟然全不記得。後來長大了看了點書,知道了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民間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美妙的傳說成為我們民族傳統的節日。但是兒時只知道過節的快樂。
不一會,母親就包好了一大盆粽子。母親把粽子放在蒸鍋里碼緊,放冷水,讓水沒過粽子,開始煮粽子。我們兄妹高興地跑到院子里玩耍,當陣陣粽子的清香飄來的時候,傳來母親親切的呼喚。我們跑進屋裡,把手洗干凈,坐在飯桌前,看著母親把剛出鍋的粽子浸在涼水裡,解開馬蓮,剝去粽葉一個個白嫩的粽子發著淡淡地幽香,放在我們的碗里,在放上一勺白糖,我們幾個誰也顧不上說話,有滋有味吃著。那飄著清香的粽子,香香的甜甜的是再好吃不過了。母親坐在那裡微笑著看著我們兄妹吃,不時地提醒著,鍋里還有呢?當時我只覺得媽媽包的粽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後來我離開了家,每逢過端午節時雖然也能吃到粽子,特別是現在超市裡有許許多多速凍的粽子,過節時買點,但是吃起來不知怎地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那一年春節我回家,吃飯時兄妹幾個不知怎地談起,兒時吃粽子的情景,我無意說了句,真想吃媽媽包的粽子。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我臨走的前兩天我看見母親買來糯米,自己親手做了餡料,包了一些粽子,當我吃著媽媽包的粽子,我突然覺得在異鄉吃的粽子缺少的竟是媽媽的味道。此時媽媽的味道彌漫在我的心裡。媽媽對我說,每年過端午節我都要包些粽子給你的兄妹送去,只是你在外地吃不著我包的粽子。一絲遺憾掛在母親的臉上,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頰和那滿頭瑞雪般的白發,霎那間淚水濕潤了我的眼眶,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帶著媽媽的粽子上路了,帶著媽媽的味道走了。
如今又到了端午節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節了,彷彿故鄉那糯糯飄著清香的粽子帶著媽媽的味道飄到我的身邊。不,那是永遠飄在我心裡的清香。
❼ 端午節的粽子作文
[端午節的粽子作文]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麵包著一層層竹葉,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端午節的粽子作文。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我愛端午節!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准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鍾,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初中作文《端午節的粽子作文》。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葯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系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粽子作文〕【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❽ 中學生以端午節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裡麵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於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裡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