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怎麼教中學生寫作文

怎麼教中學生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26 01:44:04

㈠ 如何教中學生寫出好作文

想要寫出好作文,我認為有一個閱讀量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你要閱讀了很多內的書籍,然後才能夠有容一個寫作文的素材,因此我就會給這個初學生推薦很多課外書,而且是能夠幫助到他寫作的課外書讓他去閱讀,來讓他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㈡ 如何教初中學生寫作文

打開學生日記本,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讓老師傷心的語句:「作文真讓人頭痛!」「我最怕上作文課!」上作文課,老師拿著作文批改手冊走進教室,也常常傳來這樣非常不情願或不耐煩的聲音:「又要寫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學都在那兒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有時候,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還遲遲交不上來。這些現象都足以表明,對於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他們又是多麼害怕作文。然而,寫作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寫不行;寫,又怎樣指導同學們寫好作文呢?下面談一點嘗試。
我們知道,做數學題,只要記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動動腦筋就能推出結果;背誦課文,再難記的東西,大不了多讀幾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爛熟……然而作文則不同,它沒有現成的公式作依據,也不是單憑記憶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藝術加工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體會,潛心去感覺;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後才能修成「正果」——領略到作文的奧秘。要做到這些,對初一的學生來說實在是一件難事,這就使得好多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就是這種神秘感使得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視作文為畏途。怕寫作文自然很難寫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讓他們不怕寫作文。
那麼,怎樣清除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主要是「無米」之故,於是他們便常常告誡學生「觀察!讀!寫!」可是到後來大致結果都會這樣:由於老師的引導不力,學生觀察了一陣子覺得也並沒有看到什麼可寫的,回來再讀上一陣子書也沒得到什麼補益;要求多寫,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可寫,你叫他們怎麼多寫呢?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對寫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說,「無米」是學生懼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種「看讀寫」的做法對解決學生的「無米」之難其效果卻並不好。
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是因為他們對寫作不感興趣,於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作家的創作經驗,來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事實上,這樣做收效也並不見大。我們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是一批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們的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與作家不是一個層次的,與他們談這些,只能是用高掛在樹上的桃子去饞尚不會爬樹的小猴子,僅能讓它們空羨慕一場而不能讓他們得到什麼。聽的時候,熱情是能夠激發起來,他們也想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偉大作家,創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當他們從幻想回到現實中拿起筆來的時候,卻又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於是,美麗的肥皂泡破滅了,留給他們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剛激發起來的熱情也便重新降溫。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們何不另找出路,再想辦法呢?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一個班裡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怕寫作文,可也還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這些不怕寫作文的人中,個別的還是寫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們談到,在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上,我們的這些中學生和作家不能相提並論,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作家的寫作本領他們是望塵莫及的。然而,怕寫作文的學生和不怕寫作文的學生是同學,他們的年齡,他們的社會閱歷,以及他們所學的知識都差不多,他們總該是一個層次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先以培養不怕寫作文的同學的寫作能力為主,來帶動怕寫作文的同學進行寫作。
具體方法可以這樣:
首先,既然有些同學不怕作文,這說明他們對寫作文感興趣;既然他們對作文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學生組織起來,組織成一個興趣小組。對於興趣小組的同學,我們可以按常規來指導他們寫作:指導他們細心觀察,指導他們認真閱讀,督促他們多寫多練,還可以指導他們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文,取人之長,去人之短,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通過一階段的訓練,使他們的作文能「拿出門」來。當然,對這「拿出門」來的要求也不能過高,因為他們畢竟是初一學生,只要能做到錯字病句少出現,優美詞句多一點,用詞較准確,篇章結構新穎一點即可。總之一句話:讓他們給怕寫作文的同學作個表率就夠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養「師資」。第二步便需給怕作文的同學緊緊弦了。具體作法可以這樣:把怕寫作文的同學編成幾「旗」(為了與興趣小組中的「組」相區別,我們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數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裡寫完一篇作文後(全班一起寫),由老師從寫作興趣小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後任抽出一旗,把這些作文分給這一旗中的各成員,讓他們認真研讀,找出這些作文的優點,看誰找得好,這一旗作完這一練習之後,可以再抽一旗進行同樣練習,直到各旗都進行完。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好處很多。
首先,想寫好作文,閱讀一些優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讀一點與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難體味出作家是怎樣構思並組織這篇文章的,也就是說,作家高明的寫作技巧他們很難學到,因而讀完了這樣的作品之後,他們便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會寫!這樣,就更增加了這些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他們也就愈怕作文了。當然這並非否認作家作品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讀它,而是在引導學生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既要引導他們認真閱讀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導他們尋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說,在指導學生閱讀作家名篇的同時,也不時地讓他們認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他們是完全可以欣賞了的,他們會很容易地領略出自己的同學是怎樣構思並寫作這篇文章的。那麼研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他們會恍悟:原來這篇文章就這樣寫,我也會!紗網戳破,他們心中對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優點是他們自己找出來的,他們認為這些地方好,潛移默化中,這些「旗人」們就可以把它們學去了。——作家高水平的優點是不大易學的,可這些低水平的優點卻正合他們的胃口。「老師,××同學這個地方寫得真有趣!」「老師,××同學這段景物描寫真好!」「老師,××同學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聽!」……這些與發現了新大陸同樣驚喜的語言,是在做完了這項練習之後少不了的。
再次,這些「旗人」們也寫過這一篇文章,對同一題目也動了一番腦子,而在研讀這些文章的同時,他們不自覺地就會把自己的作文與這些作文相對比,通過對比,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增強自己寫作文的信心。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開闊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別人構思文章的方法。到這個時候,他們便再也不愁沒的可寫了。這樣,也就為進行下一步練習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們已發現了「新大陸」,那麼我們何不讓他們登上這塊大陸一覽風情呢?這就是我們要進行的第三步練習——寫作。通過上面第一、二步的練習,「旗人」們就覺得有可寫的了。這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時機,促使他們來一個飛躍——重寫這篇文章。這部分作文交上來,仔細翻閱就會發現,它們盡管仍是好一點、差一點各不相同,但與他們原先「擠牙膏」擠出的作文相比要進步多了。並且這一次他們也願意寫,寫得快,交得也快。這樣一次一次地進行練習,他們很快便會學會構思作文,也不會再有「沒的可寫」之感了。
為了調動「旗人」們的積極性,我們還可以開展小型的寫作競賽活動,人與人之間,旗與旗之間展開競爭,看哪一個人,哪一旗分數高。解脫了他們「沒有可寫」的痛苦之後,他們中許多人也便由原來的怕寫作文變為愛寫作文,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們的寫作水平一天天提高。當他們的寫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門」之後,便可讓他們退「旗」入「組」,加入到興趣小組的行列中去進行正常的寫作訓練。

㈢ 如何教中學生寫作文技巧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課外閱讀量多並做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審題,明確寫作要點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詳略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可見,學生習作審題是關鍵。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習作的重點,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否則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寫出的文章也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即使是所寫的文章妙語連珠也是白費功夫了。我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讀習作要求,讓學生說說寫作的范圍及要求,弄清是關於寫人、寫事、寫狀物的還是寫景的作文,明確寫作的要點,確立寫作的側重點,並要弄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寫作的類型,到底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於自己命題作文;是屬於想像、自由作文還是看圖作文。教會學生審題之後,教師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小學生作文主要有寫人、記事、狀物、寫景四大類。寫人的文章要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如果是敘事的文章,可以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也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的寫法,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發生的過程是習作的重點,要把其來龍去脈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關於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多用一些比喻、擬人等方面的修辭手法,賦予它情感,使所寫的物品躍然紙上,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這樣就會給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們可以寫它的獨特用途,從而突出了物品的特點,在字里行間還要滲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寫景的順序,可以按方位順序來進行描寫,也可以按游覽參觀的順序來記敘,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同時還要注意寄情與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互相交融,將讀者引進身臨其境的境界。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切記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談,應抓住一兩處自己喜愛的,覺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其他景物可一筆帶過。總之,只要學生明確了各類習作的要點,就猶如心中有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習作教學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動力,不懈的努力。廣大教師要勇於探索,精於思考,長期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習作技巧的指導,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㈣ 怎樣教初一學生寫作文

打開學生日記本,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讓老師傷心的語句:「作文真讓人頭痛!」「我最怕上作文課!」上作文課,老師拿著作文批改手冊走進教室,也常常傳來這樣非常不情願或不耐煩的聲音:「又要寫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學都在那兒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有時候,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還遲遲交不上來。這些現象都足以表明,對於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他們又是多麼害怕作文。然而,寫作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寫不行;寫,又怎樣指導同學們寫好作文呢?下面談一點嘗試。
我們知道,做數學題,只要記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動動腦筋就能推出結果;背誦課文,再難記的東西,大不了多讀幾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爛熟……然而作文則不同,它沒有現成的公式作依據,也不是單憑記憶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藝術加工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體會,潛心去感覺;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後才能修成「正果」——領略到作文的奧秘。要做到這些,對初一的學生來說實在是一件難事,這就使得好多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就是這種神秘感使得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視作文為畏途。怕寫作文自然很難寫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讓他們不怕寫作文。
那麼,怎樣清除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主要是「無米」之故,於是他們便常常告誡學生「觀察!讀!寫!」可是到後來大致結果都會這樣:由於老師的引導不力,學生觀察了一陣子覺得也並沒有看到什麼可寫的,回來再讀上一陣子書也沒得到什麼補益;要求多寫,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可寫,你叫他們怎麼多寫呢?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對寫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說,「無米」是學生懼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種「看讀寫」的做法對解決學生的「無米」之難其效果卻並不好。
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是因為他們對寫作不感興趣,於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作家的創作經驗,來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事實上,這樣做收效也並不見大。我們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是一批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們的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與作家不是一個層次的,與他們談這些,只能是用高掛在樹上的桃子去饞尚不會爬樹的小猴子,僅能讓它們空羨慕一場而不能讓他們得到什麼。聽的時候,熱情是能夠激發起來,他們也想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偉大作家,創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當他們從幻想回到現實中拿起筆來的時候,卻又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於是,美麗的肥皂泡破滅了,留給他們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剛激發起來的熱情也便重新降溫。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們何不另找出路,再想辦法呢?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一個班裡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怕寫作文,可也還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這些不怕寫作文的人中,個別的還是寫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們談到,在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上,我們的這些中學生和作家不能相提並論,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作家的寫作本領他們是望塵莫及的。然而,怕寫作文的學生和不怕寫作文的學生是同學,他們的年齡,他們的社會閱歷,以及他們所學的知識都差不多,他們總該是一個層次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先以培養不怕寫作文的同學的寫作能力為主,來帶動怕寫作文的同學進行寫作。
具體方法可以這樣:
首先,既然有些同學不怕作文,這說明他們對寫作文感興趣;既然他們對作文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學生組織起來,組織成一個興趣小組。對於興趣小組的同學,我們可以按常規來指導他們寫作:指導他們細心觀察,指導他們認真閱讀,督促他們多寫多練,還可以指導他們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文,取人之長,去人之短,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通過一階段的訓練,使他們的作文能「拿出門」來。當然,對這「拿出門」來的要求也不能過高,因為他們畢竟是初一學生,只要能做到錯字病句少出現,優美詞句多一點,用詞較准確,篇章結構新穎一點即可。總之一句話:讓他們給怕寫作文的同學作個表率就夠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養「師資」。第二步便需給怕作文的同學緊緊弦了。具體作法可以這樣:把怕寫作文的同學編成幾「旗」(為了與興趣小組中的「組」相區別,我們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數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裡寫完一篇作文後(全班一起寫),由老師從寫作興趣小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後任抽出一旗,把這些作文分給這一旗中的各成員,讓他們認真研讀,找出這些作文的優點,看誰找得好,這一旗作完這一練習之後,可以再抽一旗進行同樣練習,直到各旗都進行完。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好處很多。
首先,想寫好作文,閱讀一些優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讀一點與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難體味出作家是怎樣構思並組織這篇文章的,也就是說,作家高明的寫作技巧他們很難學到,因而讀完了這樣的作品之後,他們便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會寫!這樣,就更增加了這些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他們也就愈怕作文了。當然這並非否認作家作品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讀它,而是在引導學生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既要引導他們認真閱讀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導他們尋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說,在指導學生閱讀作家名篇的同時,也不時地讓他們認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他們是完全可以欣賞了的,他們會很容易地領略出自己的同學是怎樣構思並寫作這篇文章的。那麼研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他們會恍悟:原來這篇文章就這樣寫,我也會!紗網戳破,他們心中對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優點是他們自己找出來的,他們認為這些地方好,潛移默化中,這些「旗人」們就可以把它們學去了。——作家高水平的優點是不大易學的,可這些低水平的優點卻正合他們的胃口。「老師,××同學這個地方寫得真有趣!」「老師,××同學這段景物描寫真好!」「老師,××同學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聽!」……這些與發現了新大陸同樣驚喜的語言,是在做完了這項練習之後少不了的。
再次,這些「旗人」們也寫過這一篇文章,對同一題目也動了一番腦子,而在研讀這些文章的同時,他們不自覺地就會把自己的作文與這些作文相對比,通過對比,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增強自己寫作文的信心。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開闊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別人構思文章的方法。到這個時候,他們便再也不愁沒的可寫了。這樣,也就為進行下一步練習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們已發現了「新大陸」,那麼我們何不讓他們登上這塊大陸一覽風情呢?這就是我們要進行的第三步練習——寫作。通過上面第一、二步的練習,「旗人」們就覺得有可寫的了。這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時機,促使他們來一個飛躍——重寫這篇文章。這部分作文交上來,仔細翻閱就會發現,它們盡管仍是好一點、差一點各不相同,但與他們原先「擠牙膏」擠出的作文相比要進步多了。並且這一次他們也願意寫,寫得快,交得也快。這樣一次一次地進行練習,他們很快便會學會構思作文,也不會再有「沒的可寫」之感了。
為了調動「旗人」們的積極性,我們還可以開展小型的寫作競賽活動,人與人之間,旗與旗之間展開競爭,看哪一個人,哪一旗分數高。解脫了他們「沒有可寫」的痛苦之後,他們中許多人也便由原來的怕寫作文變為愛寫作文,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們的寫作水平一天天提高。當他們的寫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門」之後,便可讓他們退「旗」入「組」,加入到興趣小組的行列中去進行正常的寫作訓練

㈤ 怎樣教中學生寫作文

打開學生日記本,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讓老師傷心的語句:「作文真讓人頭痛!」「我最怕上作文課!」上作文課,老師拿著作文批改手冊走進教室,也常常傳來這樣非常不情願或不耐煩的聲音:「又要寫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學都在那兒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有時候,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還遲遲交不上來。這些現象都足以表明,對於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他們又是多麼害怕作文。然而,寫作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寫不行;寫,又怎樣指導同學們寫好作文呢?下面談一點嘗試。 我們知道,做數學題,只要記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動動腦筋就能推出結果;背誦課文,再難記的東西,大不了多讀幾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爛熟……然而作文則不同,它沒有現成的公式作依據,也不是單憑記憶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藝術加工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體會,潛心去感覺;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後才能修成「正果」——領略到作文的奧秘。要做到這些,對初一的學生來說實在是一件難事,這就使得好多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就是這種神秘感使得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視作文為畏途。怕寫作文自然很難寫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讓他們不怕寫作文。 那麼,怎樣清除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主要是「無米」之故,於是他們便常常告誡學生「觀察!讀!寫!」可是到後來大致結果都會這樣:由於老師的引導不力,學生觀察了一陣子覺得也並沒有看到什麼可寫的,回來再讀上一陣子書也沒得到什麼補益;要求多寫,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可寫,你叫他們怎麼多寫呢?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對寫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說,「無米」是學生懼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種「看讀寫」的做法對解決學生的「無米」之難其效果卻並不好。 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是因為他們對寫作不感興趣,於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作家的創作經驗,來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事實上,這樣做收效也並不見大。我們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是一批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們的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與作家不是一個層次的,與他們談這些,只能是用高掛在樹上的桃子去饞尚不會爬樹的小猴子,僅能讓它們空羨慕一場而不能讓他們得到什麼。聽的時候,熱情是能夠激發起來,他們也想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偉大作家,創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當他們從幻想回到現實中拿起筆來的時候,卻又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於是,美麗的肥皂泡破滅了,留給他們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剛激發起來的熱情也便重新降溫。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們何不另找出路,再想辦法呢?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一個班裡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怕寫作文,可也還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這些不怕寫作文的人中,個別的還是寫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們談到,在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上,我們的這些中學生和作家不能相提並論,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作家的寫作本領他們是望塵莫及的。然而,怕寫作文的學生和不怕寫作文的學生是同學,他們的年齡,他們的社會閱歷,以及他們所學的知識都差不多,他們總該是一個層次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先以培養不怕寫作文的同學的寫作能力為主,來帶動怕寫作文的同學進行寫作。 具體方法可以這樣: 首先,既然有些同學不怕作文,這說明他們對寫作文感興趣;既然他們對作文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學生組織起來,組織成一個興趣小組。對於興趣小組的同學,我們可以按常規來指導他們寫作:指導他們細心觀察,指導他們認真閱讀,督促他們多寫多練,還可以指導他們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文,取人之長,去人之短,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通過一階段的訓練,使他們的作文能「拿出門」來。當然,對這「拿出門」來的要求也不能過高,因為他們畢竟是初一學生,只要能做到錯字病句少出現,優美詞句多一點,用詞較准確,篇章結構新穎一點即可。總之一句話:讓他們給怕寫作文的同學作個表率就夠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養「師資」。第二步便需給怕作文的同學緊緊弦了。具體作法可以這樣:把怕寫作文的同學編成幾「旗」(為了與興趣小組中的「組」相區別,我們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數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裡寫完一篇作文後(全班一起寫),由老師從寫作興趣小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後任抽出一旗,把這些作文分給這一旗中的各成員,讓他們認真研讀,找出這些作文的優點,看誰找得好,這一旗作完這一練習之後,可以再抽一旗進行同樣練習,直到各旗都進行完。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好處很多。 首先,想寫好作文,閱讀一些優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讀一點與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難體味出作家是怎樣構思並組織這篇文章的,也就是說,作家高明的寫作技巧他們很難學到,因而讀完了這樣的作品之後,他們便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會寫!這樣,就更增加了這些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他們也就愈怕作文了。當然這並非否認作家作品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讀它,而是在引導學生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既要引導他們認真閱讀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導他們尋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說,在指導學生閱讀作家名篇的同時,也不時地讓他們認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他們是完全可以欣賞了的,他們會很容易地領略出自己的同學是怎樣構思並寫作這篇文章的。那麼研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他們會恍悟:原來這篇文章就這樣寫,我也會!紗網戳破,他們心中對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優點是他們自己找出來的,他們認為這些地方好,潛移默化中,這些「旗人」們就可以把它們學去了。——作家高水平的優點是不大易學的,可這些低水平的優點卻正合他們的胃口。「老師,××同學這個地方寫得真有趣!」「老師,××同學這段景物描寫真好!」「老師,××同學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聽!」……這些與發現了新大陸同樣驚喜的語言,是在做完了這項練習之後少不了的。 再次,這些「旗人」們也寫過這一篇文章,對同一題目也動了一番腦子,而在研讀這些文章的同時,他們不自覺地就會把自己的作文與這些作文相對比,通過對比,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增強自己寫作文的信心。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開闊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別人構思文章的方法。到這個時候,他們便再也不愁沒的可寫了。這樣,也就為進行下一步練習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們已發現了「新大陸」,那麼我們何不讓他們登上這塊大陸一覽風情呢?這就是我們要進行的第三步練習——寫作。通過上面第一、二步的練習,「旗人」們就覺得有可寫的了。這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時機,促使他們來一個飛躍——重寫這篇文章。這部分作文交上來,仔細翻閱就會發現,它們盡管仍是好一點、差一點各不相同,但與他們原先「擠牙膏」擠出的作文相比要進步多了。並且這一次他們也願意寫,寫得快,交得也快。這樣一次一次地進行練習,他們很快便會學會構思作文,也不會再有「沒的可寫」之感了。 為了調動「旗人」們的積極性,我們還可以開展小型的寫作競賽活動,人與人之間,旗與旗之間展開競爭,看哪一個人,哪一旗分數高。解脫了他們「沒有可寫」的痛苦之後,他們中許多人也便由原來的怕寫作文變為愛寫作文,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們的寫作水平一天天提高。當他們的寫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門」之後,便可讓他們退「旗」入「組」,加入到興趣小組的行列中去進行正常的寫作訓練。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43228748.html)

㈥ 怎麼教中學生寫作文,希指教。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學實踐中,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材料陳舊,改頭換面,東拼西湊……如何指導初中生寫作文?這確實是很多中學老師深感頭疼的事情。如何指導初中生,讓這些剛剛踏入中學校門的孩子們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作文,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重視積累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要在閱讀中吸取養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閱讀、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對剛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小練筆,任意選取一個小片段,由於內容短小、選材自由,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所以比較受學生歡迎,同時也從多方面積累學生的素材。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對百草園景物的描寫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我讓同學們仿寫,由於同學們已學過且對課文理解的較深刻,所以多數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再如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流下了思考餘地,教師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給學生,讓學生的想像來補充空白。如《珍貴的教科書》一課在敘述敵機轟炸後寫道:"我兩耳一陣轟鳴,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省略號省略了我昏迷以後指導員護書的經過,我讓學生加以想像並寫下來,有同學這樣寫道:"炸彈在我身邊爆炸了,彈片紛飛,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上,那捆毛主席從印文件的紙里節省出來並印刷的教科書上,說時遲那時快,指導員一個飛躍,趴在那捆書上,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保住了,而彈片卻穿透了指導員的胸膛,鮮血染紅了那捆珍貴的教科書。",通過補寫空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學生有興趣了,就可以循序漸進,進行"百字新事"訓練、"剪報作文"訓練等,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落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進而從多方面積累素材,達到"厚積而薄發"的目的。
二、創造情景、學會觀察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欣賞、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技巧,並以此作為範文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記得2009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也正趕上上作文課,學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時不時的往外探頭,心思已不在教室內,這是一個"調皮"的同學詭異的說:"老師,我們不願意寫作文,咱們打雪仗好不好?"我靈機一動馬上說:"好"!教室內立刻沸騰了,各個摩拳擦掌准備往外沖。這是我說:同學們,我先來朗讀峻青《海濱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寫,再去好不好?教室內立刻鴉雀無聲,各個激情昂揚非常專注的聽我朗誦:"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接著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濱夏夜的特色,用"橘紅色"來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紅色"寫海水的色彩,用"燃燒"一詞生動的描繪了晚霞的情態。寫出了晚上海濱的獨特美景,使讀者如臨其境。為什麼峻青能把海濱夏夜的景色寫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這一景色寫活了。現在我們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夠了,鬧夠了,再靜下來寫一篇關於"雪"的作文。這次的作文寫的非常成功,現摘錄於下:"積雪有一尺多後,站在教學樓上遙望操場,象面對一面鏡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樂的腳印"。"龍爪槐靜靜地迎著雪花,像撐起一把厚厚的大傘,為鳥兒留下一片覓食的空地"。生活是色彩斑斕的,只要不斷的引導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他們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獨特,就能產生有個性的思想和獨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話語大膽展示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寫出好文章。
三、貼近生活,親身體驗
馬克思文藝理論認為: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作文雖然不同於文學創作,但習作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生活越充實,作文內容就豐富,學生才能寫出耳目一新的作品來。例如:寫作文題目"記一次比賽活動",為了讓學生們有內容可寫,我舉辦了一次拔河比賽,當時的場面真令人激動,賽場上隊員們汗流滿面,一旁的啦啦隊員喊的聲音嘶啞,場下的觀眾心潮澎湃。賽後,同學們自動總結了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並主動寫成文字,這次作文成功了許多。他們抓住了細節,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像參賽的同學寫自己比賽時的感受,啦啦隊員寫到自己眼看繩子一點點挪向對方,卻無能為力,只得振臂呼喊,場下的觀眾則雙手緊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為本班默默的加油……正是由於在活動中學生們細心體驗,寫作興趣才會濃厚,主動性也越來越強,促使他們去全面、細致、深入的觀察、體驗胸有成竹,寫什麼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有意識的依據教材讓學生積累素材,有目的的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出發反映生活,就能解決寫作中的"無米之炊"問題;學生就會由討厭作文變為喜歡、熱愛寫作文,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㈦ 我是怎樣教學生「寫作文」的

所以每每在一大周一次的作文課上,我都只能汗顏,因為我幾乎沒有教學生寫作文,故此在標題中特意將這三字打上了引號,因為其實不至名不歸。
每周一次的作文課,我只能實話實說,學生們還和多少年前的我們一樣,都在課前叫苦連天的居多,因為又要瞎編亂造了,喜歡者寥寥。課後該叫苦連天的就是老師們了,小山堆一樣的作文本,又不能不認真改,一百多本的作文也會讓人改的暗無天日。
自課改之後,平時的作文課倒是沒怎麼改動,一如既往的是評作文、技巧指導與寫作。原本就懶散的我,非常喜歡課改的一條,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因為我不用再噼里啪啦、吐沫星亂飛地講了。那麼,我就突發奇想,作文課,包括寫作的前前後後,為什麼就不能把主動權也留給學生們呢?
於是,我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嘗試,嘗試的根基是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自己潤筆。
我始終如一地告訴學生,寫作也好,修改潤飾也罷,終歸都是學生自己努力得來的,古人出書還是增刪批閱數次,更何況於今天的小作者們呢?於是,我從開學始就規定學生寫完作文後必須自己修改作文。但是程序也是一步一步樹立起來的。
起始,我要求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但鑒於學生對「修改」一詞不置可否,我就在前幾次作文上多費了些功夫:我給每位同學的作文認真打上了評語並指出修改意見,最後我還會在學生的作文本上選取一段作為示例。我讓學生寫作的時候,全部是寫一行空一行,這種寫作便於學生在空白行進行修改。而且這種寫作方式不會面臨學生作文本不夠用的情況,因為每學期按照普通寫作佔用容量來看,作文本都是只用三分之一二,寫一行空一行並沒有占太多,且完成八次作文是夠用的。
後來,學生慢慢習慣了這種修改方式,但沒過多久,消極怠工者無數。這個時候,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制度必須建立。於是,我施行了幾個方面的變革。
(一)兩次打分
依照平常情況,老師給學生作文打分,一次定型,沒有晉升的空間,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最後的「判決」。我想改變這種情況,於是,我進行了如下的變革:我根據學生第一次的寫作和第二次修改的結果進行不同的打分,第二次的打分會比第一次有所提升。有的同學文筆非常好,所以打分自然不會低;但為獎勵後進,但凡修改認真的同學,他們的作文分值也會有很大提升。
自兩次打分施行以來,學生們大都對第二次打分有很大關注,於是,自己修改的習慣的慢慢形成,自我潤筆之風逐漸盛行。
作文改革的根基逐漸形成。
(二)出版班報
結合學校之前推行的鼓勵寫作而出版優秀作文展的政策,我想到為自己的班級出版班報。我從網上下載了班報的寫作模板,並從同學中「聘請」小編輯和電腦輸入人員(學生對此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踴躍報名)。所有程序及人員確定後,作文出版流程也就確定了:作文經筆者初次修改後,我將優秀的作文或者修改認真的作文交給編輯,編輯們對作文再次就文章字詞用語及標點等細節處進行修改,最後交由電腦輸入者將文章輸入計算機中的班報里。最後,我將成型的班報印製一定分數,保證同桌之間必有一份,並且在班中帶頭品評優秀作文。有這些直觀的作文在手,不僅有老師品評,學生也都主動參與到評論者的隊伍當中來了。而且,在班報中,是正規班報模板印製,在學生心目中有相當程度的分量,而且每篇作文後都有編輯人員,最後還有本期班報的承辦者,很多同學都能參與其中,大大活躍了寫作、修改及評論之風。
但到後來,學生課業量增加,有時學習和生活上還有各種事務,不能及時出版班報,這樣就影響了下次評論的時效性,最後,這項程序只維持到期末考試前便取消了。但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將這項工作進行到底。
(三)自修自改自評
到下學期,有時作文來不及評,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先給自己的文章做一個評論,找出優點和不足,最後就這些不足再次進行細致認真的修改。有時是他評而自改,這些都是卓有成效的。因為經過半年多以來的練習,學生們已熟知評改作文的框架,自己作為一線作者,加上自己的閱歷,足夠給自己的文章做周到的分析。找出不足之後,就是認真的修改和潤筆,爭取對這些缺點做合理的彌補。
自修自改自評的潤筆過程可以說是將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但這並不是全部。因為學生自評肯定有不完善之處,這時就需要老師在日後對學生的評價和修改中的不足再次指明。
(四)評優獎先
對學生而言,完備的評優獎先制度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良劑。每周作文經過兩次打分後,在下一次的評論之先,我都會在班內就寫作優秀的同學進行表彰,指出他們寫作的優秀之處,這樣也可供大家借鑒。我還會將優秀者的名字統一寫到獎狀里,每周一換。最後,多次受到表彰的同學我將對其進行單獨的表彰並發獎狀。有這樣一層激勵機制,學生寫作和修改的熱情一直不減。有時我也會將優秀作文者的姓名發送給家長,讓家長也能密切關注到孩子的寫作情況。這樣,班內班外形成合力,更激發的孩子的寫作興趣。
當然,班內也不乏敷衍應付者。所以,每次表揚過後,我會對不認真寫作和修改的學生進行警示,對之施以壓力。這些懲罰措施會因人因地而異,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到了今天,我再翻看學生的作文,就感到無比的輕松。里邊有老師的兩次打分和學生的修改,我只需在他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做批註,希望他們下次寫作能夠避免這些問題。這樣修改作文,學生有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並從中慢慢體會到作文潤筆的關竅,也學會了寫真作文、真感情;我在作文課上也感到得心應手,課下修改作文也感到暢意無比。
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這樣的前後打分以及修改,其中的時間問題如何分配是一個關鍵問題。學生上交作文後,我會迅速對作文進行第一次打分;在語文強化課上或者其他語文課的空餘時間里,我會給孩子自由修改作文的時間。當作文再一次收齊,我會給第二次平分,並給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之名,最後在作文課上進行相應的獎懲措施。
這樣的評改作文是我個人為彌補自我寫作能力不夠所採取的手段,其中也不乏缺點和疏漏之處。當然,我也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加完善該方面的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質量。

㈧ 教師怎樣教孩子寫作文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寫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1 用生活體驗作文的快樂
「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於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學生在參加勞動時,親身經歷了勞動的辛苦和勞動場面的熱火朝天後,筆者安排了一篇寫勞動的作文,學生就能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就能把勞動的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星期天學生幫助父母打掃家務,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里,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讓人覺得孩子們突然長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感受了,寫出真情實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其次,教師要賞識、尊重學生的寫作,讓學生敢於說真話。在作文中出現了說真話,表達真情的內容,哪怕表現出了不積極的道德思想,或語言文字不規范的情況,教師都要加以表揚抒發真情實感的好苗頭,在肯定了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再對學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改正。
2 優化作文訓練,提升學生的人格
要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就必須重新認識「作文」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因此寫作能力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經過長期實踐、反復練習。所以我們平時的作文訓練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體說作文不必強調文體,也不一定強調成篇。作文,作為語文課的一種訓練,他與數、理、化的作業一樣,只是一種練習。對於學生的作文,我們不宜用文學批評的「標准」去硬套,也不必去用文章應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相當於音樂課的視唱練習,相當於美術課的速寫、素描,你能說視唱練習等有什麼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嗎?但是,通過這些練習,將來,學生就自會唱歌,自會畫畫。作為練習的作文,同樣如此。閱讀中滲透寫作,陶冶學生的人格。通過閱讀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引發表情達意的心理沖動。具體地說就是在文本解讀活動中達到溝通與默契,攪動積淀在學生心底的生活積累,觸動他們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們產生寫作上的沖動,讓語言激流宣洩出來。如在教學《氣象學家竺可楨》一文時,筆者在「日記數量」後的「日記情懷」板塊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楨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那麼,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麼?請從文章中找到依據。」隨後的精讀文本中,竺可楨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霎時間,學生情不自禁慾以文字傾訴感情: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筆者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筆者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筆者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等等。
3 要不斷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小學生喜歡教師、家長和同學們重視自己,注意自己。老師如果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能創造各種條件,千方百計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讓小學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樂,那對培養、激發小學生的作文興趣,尤顯重要。利用黑板報、牆報等,開辟「作文園地」,將本班學生中寫得較好的文章,優美的詞語、句子、片段,精彩的開頭、耐人尋味的結尾、新穎的選材、與眾不同的寫法、恰當的修辭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閱讀、欣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成功心理、表現欲,使他們進入到自己作文「樂」的境界。搞好課堂效應為學生寫好作文後,可在課中將一些優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讓學生當堂朗讀,給好、中、差三類學生提供均等的機會,無論是一點一滴都可讀出來。這樣,就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滿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就都增加了對作文的喜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向校內、校外報刊雜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個學生在某篇報紙上投稿成功,對其本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表現欲的滿足,而對整個班甚至是整個學校來說,更是一種很大的促進。開展多種多樣的作文比賽,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可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作文比賽,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哪怕一點點的成功,及時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鼓勵,增強他們的滿足感,培養他們的作文興趣。如「看誰的作文開頭最吸引人」,「誰的作文結尾最能給人以懸念」,「誰的過渡句用得好」,「誰想像得最合理、最豐富」,「誰的描寫最精彩」……這些比賽的形式很容易讓學生接受,能不斷激發學生向更好的方面發展。批改中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學生的寫作中發現其閃光點,指出其「不同凡響」之處,更能起到鼓勵引導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學生寫《記一次勞動》,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學在勞動中不怕臟、不怕累,幹得熱火朝天,任務提前完成。但文章內容「言之無物」。對這們的文章如果讓他重寫,那就會打擊他的積極性,使他的寫作興趣喪失殆盡。於是,筆者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長處:語句通順,選材較好,中心明確,同時又指出他的不足,並啟發他努力回想一下當時勞動的情景:大家是怎樣乾的?勞動最好的同學是誰?他是怎樣乾的?再告訴他文章應該怎樣言之有物,祥略得當,重點突出。結果這位同學沒過多久就寫出了一篇好文章。從此,寫作成了這位同學的一大興趣。
以上就是筆者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筆者相信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再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一定會改變學生不願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樂於作文,樂於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當做負擔去對待了。

㈨ 如何教會初中生寫好作文

弋陽中畈中學 李雪發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學生在考試中就怕寫作文,不知道怎麼寫,即使寫出來了,也是空洞無主題,更談不上生動感人,我們很多老師在上作文時,也就隨便講講要求,不去指導學生怎樣去把作文寫好,甚至有的老師什麼也不講,就讓學生自己直接寫,面對老師和學生就作文一事,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一、激發寫作興趣,讓學生喜歡寫作 我們都知道: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首先要喜歡這件事,寫作文也是如此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我們首先就要讓她們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創設求知情景,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 合理巧妙設疑,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利用討論環節,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講究教學藝術,增強學習興趣。 傳授學習方法,鞏固記憶興趣。 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和激發學生自學興趣 教學本來是「教」與「學」的結合,師生關系融洽,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因為學生沒有心理上的壓抑可以自由的「想、問、討論」,而這些只有在師生情感融洽才得以實現。所以在授課時,時刻注意自己的表情不呆板,語言不生硬,課間多和學生打交道。 加強趣味指導,引導學習興趣 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實踐表明,採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成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借一些有利學習的書刊。出一些語文興趣題。激勵他們探索語文的奧秘,以便更好的培養學習興趣。 二 教會學生寫作的方法 讓學生滿意自己的習作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我們學習任何一門知識,任何一種技能所不可缺少的,教學中不注意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沒有掌握學習作文方法,自然會產生情緒,失掉對作文的興趣。為此要做到:(一)用好課例。課文無非都是例子。學生學習語文,首先以學範文為主。範文是極好的作文範例,不教會學生模仿範文,不重視利用這現存的材料,那是極大的浪費。上海的心理學專家林崇德博士被桂林地區教委請到桂林講學時,也曾對模仿作文大加推崇。他說:創造從模仿開始,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如何指導模仿呢?模仿訓練不宜放任自流,否則收獲甚微。模仿訓練關鍵是抓住範文的語言和結構兩個方面進行。引導學生學習文章從不同角度分段描寫,並且在分段寫時,也注意模仿範文從不同的觀察點著眼的寫法,把段寫好。實踐證明,學生只要有範文可仿,各種體裁的文章都仿一仿,他們的作文就容易完成。 (二)引導學生開竅。要使學生能獨立寫好文章,還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文體表達方式的特點,能靈活應用。引導學生開竅,走的是一條說與寫結合的道路,它有利於培養學生寫作清晰的思路,明白的語言,靈敏的思維和行象的感知能力。 (三)摘寫提高。按照一般作文訓練常規,學生一個學期不過做八次到十次作文,這是遠遠不夠的。因而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以強化訓練。所謂摘,就是做摘記,五花八門,海闊天空,凡是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都可以摘錄並記在心裡,最好是卡片形式為主,這樣便於分類,使用方便,也為學生以後做學問奠定基礎。所謂寫,就是寫生活、寫思想,隨時記錄或定時寫,可長可短,不必拘泥。清朝的顧炎武所作《日知路》,是很好的範例。一般說來,摘錄,學生容易做到,而且有不少學生做得非常多;但是,對平時的小寫訓練,都往往覺得難以下筆。為此,從引導學生寫生活,寫思想的指導原則出發,帶領他們觀察生活,實踐生活,捕捉思想。比如,教完《我愛故鄉的楊梅》後,可組織學生觀察一下楊梅的鮮果,並且讓他們也嘗一嘗楊梅果的味道。 (四)八奇制勝。要指導學生寫出好作文,光訓練一般作文方法還不夠,為求得出奇制勝之效,以下八個方面的做法,值得追求:(1)奇材(材料新穎、獨特),(2)奇情(感情能打動人),(3)奇語(語言優美),(4)奇意(主旨鮮明深刻),(5)奇頭、尾(開頭新穎、誘人,結尾不落俗套),(6)奇布局(結構富有特色),(7)奇方法(寫作技巧高妙),(8)奇批改(自改或改別人的文章有獨到生輝之妙)。這八奇對於小學生來說,並不是要面面俱到,應靈活運用,以求得好的效果。八奇制勝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奇批改」,這項訓練不僅僅表現在讓學生改正錯別字、標點誤用、語病這些一般性問題,更主要讓學生明白通過一兩處批改,改出水平,使原文有明顯提高。批改的標准可以規定,批改的方式靈活多樣,如師生隨堂共同批改,教師講座式批改等。但要注意照顧差生,先帶著他學著批改,再讓其獨立批改。 引導學生批改作文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但不僅能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掌握各方面有關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在實踐運用中,真正懂得作文的寫法,能形成過硬的作文本領,因此,應當把作文批改當作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來重視。 作文指導方法多種多樣,以上幾方面的做法。教師們可在此基礎上各展才華,努力提高作文指導水平,那麼,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得到顯著提高。學生掌握了寫作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還促進學生思想認識不斷提高。

閱讀全文

與怎麼教中學生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