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2014年6月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政治地理的試卷及答案!
『貳』 求廣東省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提綱
1.晝夜長短的變化:
1)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於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2)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4)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最大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
3.季節的形成和劃分: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1.3.4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遞增(或西經度數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1.4地球的結構
1.地球的外部結構: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外部圈層。
2.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跟地幔分界線是莫霍界面;地幔跟地核分界線是古登面)
3.岩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岩石組成。 第二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1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
2.1.1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岩漿岩:有侵入岩和噴出岩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崗岩;噴出岩:玄武岩 2.沉積岩: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等)
3.變質岩: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①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一般會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帶狀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山區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上。
②交通線路盡量選擇平原和河谷地形,避開陡坡、斷層、沼澤等不利因素;在山嶽地區,人們通常會把線路地址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在山嶽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一般需要迂迴前進。公路和鐵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響較大。 (2)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①最明顯的後果之一: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②影響農業生產——高緯增產,中低緯減產
③影響整個水循環過程——極端天氣增多(洪澇、乾旱等) 2.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多 3.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如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世界很多國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效率,採用新能源); ②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如植樹造林和採用固碳技術);
③適應氣候變化(如培養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規劃和建設防止海岸侵蝕的工程等);
④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手段(如實行直接控制、應用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 ⑤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3)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分類: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除礦產資源為非可再生資源外,其餘均為可再生資源。 2..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農業社會時代——人類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 (2)工業社會時代——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決定性的影響。如大慶、鞍山等城市的發展。
(3)後工業化時代——自然資源的作用相對下降,後天性資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資源、信息網路)的地位上升。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范圍日益廣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減小。
(4)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指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
2.分類:按成因和過程,自然災害劃分為: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和氣象災害(洪澇、乾旱、暴雨、寒潮、台風等)、生物災害(病蟲害等)、海洋災害、天文災害。 3.自然災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有各種間接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發生頻率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自然災害是洪澇和乾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4.寒潮: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並伴大風 、雨雪、凍害等現象。
時間:秋末、冬季、初春
影響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西藏、雲貴地區所受影響較小。 危害:嚴寒、大風、霜凍 5. 台風:
時間:夏秋季節
11/24頁
影響地區:廣東、台灣、海南、福建。我國沿海其他省區也都受到過台風的襲擊。 危害:狂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台風也有功勞:解除或緩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
地理必修Ⅱ復習提綱
一、人口與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主要因素:社會因素(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人口政策)。但人口增長的快慢,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叄』 2017年廣東省高中地理學業水平考試注意問題
1、錄取的是本學校的最高分沒有太多參考價值,不過能顯示該學校的熱門程度,越高,就越熱門。平均分是將該學校錄取的所有人的分數加起來除以人數,體現的是被錄取者的平均水平。差值肯定很大,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最低分,一般最低分是該學校的提檔線(考慮加分因素)。2、如果你就是當年考生,分數過了當年錄取平均線就一定能上,其實只要過了提檔線(也可以算是最低分)就能上。但如果是看往年的分數線作為參考,平均分還真不一定準,每年根據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分數線會上下浮動,但是過了往年的平均分基本保證能上,而不是一定。
『肆』 求百度文庫幫下載「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詳細解析版)」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詳細解析版).docx
文檔已下載,望及時採納:
點我回答內容右邊的"採納答案"按鈕
『伍』 求2013廣東高中地理學業水平考試的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I:本大題共50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目前影響我國人口生育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A.計劃生育政策 B.經濟發展水平
C.受教育程度 D.傳統觀念
2.造成亞歐大陸中緯度東西兩岸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太陽輻射 B.緯度位置
C.大氣環流 D.下墊面性質
3.南水北調工程改變的水循環環節主要是
A.水汽輸送 B.地表徑流
C.蒸發 D.降水
圖1為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4—5題。
4.由圖可知
A.甲為變質岩
B.乙為沉積岩 、
C.丙為岩漿岩
D.丁為岩漿
5.下列描述符合地殼物質轉化過程的是
A.由乙到丁為冷卻凝固作用
B.由甲到丁為外力作用
C.由丙到甲為重熔再生作用
D.由甲到丙為變質作用
6.下列行為或觀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A.竭澤而漁 B.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C.推廣使用一次性木筷 D.洗衣服時一直開著水龍頭
地理試卷A第1頁(共8頁)
7.下列各組地域單元中,可以按照同一類指標歸類的是
A.黃河流域、東南丘陵、寒帶 B.廣東省、廣州市、雲貴高原
C.熱帶、溫帶、江南丘陵 D.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8.某人北京時間10:00乘飛機從北京出發,飛行了7個小時後抵達某城市,此時該城市當
地區時為11:00,則該城市位於
A.東七區 B.西七區 C.東二區 D.西十一區
讀某城市建成區現狀示意圖(圖2)和該城市3個年份建成區擴展示意圖(圖3),箭頭
表示河流流向。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9-11題。
9.據圖判斷,該城市的空間擴展方向主要是
A.南北方向 B.東西方向
C.東北一西南方向 D.西北一東南方向
10.影響該城市空間擴展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鐵路 B.高速公路 C.風向 D.河流
11.圖2扣適合在甲地布局的工廠是
A.自來水廠 B.電鍍廠 C.化工廠 D.有色金屬冶煉廠
12.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市場
圖4是某地種植 X、Y、Z三種農產品的利潤與城市距離的關系圖。讀圖並結合所學
知識,完成13—15題。
13.在距城市20-60km。范圍內,利潤最高的農產品是
A.X B.Y
C.Z D.X、Y、Z
14.X、Y、Z可能分別為
A.鮮奶、花卉、糧食
B.糧食、鮮奶、花卉
C.糧食、花卉、鮮奶
D.鮮奶、糧食、花卉
15.影響Y布局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水源 B.市場 C.土壤 D.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