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中學民俗作文

中學民俗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23 06:54:34

『壹』 民俗風情作文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讓我們走進傣族,了解傣族的潑水節。
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戶戶的門框,窗戶上,都貼著各式各樣的剪紙,城鎮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頂端站立著象徵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上山去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則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上,為佛洗塵。然後,青年男女提著木桶,一時間水花四濺。他們要借這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據說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所以被別人坡道越多水,就說明他受到的祝福也越多,被潑到的人也越高興。這樣精彩的潑水節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哦。
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裡,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裡,邪火就蔓延到哪裡。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潑水節除了潑水,還有歌舞活動,傣族人民穿上節日盛裝,來到村中廣場,男女老少一起載歌載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臘嗬」;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動作優美,節奏鮮明,曲調婉轉,歌聲動人……潑水節真是豐富多彩啊!

『貳』 有關民俗風情的作文

[有關民俗風情的作文]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有關民俗風情的作文。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准備辭舊迎新。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鍾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春節習俗——放爆竹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中學生作文《有關民俗風情的作文》。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叄』 民風民俗作文

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專人叫「做年」,是一年中屬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俗傳統禁忌甚多,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發、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遠門,初二、初三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說的:「族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這便是古時福州新正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娘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

『肆』 求寫民風民俗的作文

給你資料自幾慢慢寫

經濟
紡織工業發達。
盛產淡水珍珠,建有中國最大的珍珠交易市場,號稱珍珠之鄉。
香榧亦為當地特產。

資源
金屬資源主要有金、銀、鉛、鋅、銅、鈾、鉬、錳、鉀。
非金屬資源主要有螢石、大理石、石煤、石灰石、磷、高嶺土、石墨、地開石、白雲石、黃砂等。
植物資源主要有香果樹、浙江七子花、杜仲、天目木姜子、天目木蘭、凹葉厚朴、天目紫莖、花櫚木等。
土特產品主要有板栗、香榧、銀杏。

文化與教育
文化上推崇耕讀傳家,非常重視教育。諸暨中學,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人物
著名歷史人物有西施;有王冕、陳洪綬、楊維楨等著名書畫家、文學家;有趙忠堯等著名科學家。

飲食
作為紹興下屬縣市,飲食習慣與整個紹興地區類似,比較流行黃酒,霉乾菜,臭豆腐等。本地著名的菜式有西施豆腐。

名勝古跡
有西施殿、五泄、小天竺、斗岩、勾乘山、浣紗石、東化城寺塔、邊村祠堂等。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個民族,一個地區都有與眾不同的婚姻習俗。
諸暨曾是越國故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傳承,可以說諸暨民間婚俗既有中國封建社會大體一致的禮儀定規,又有越地獨特的地域色彩。
一、相親 在諸暨舊時鄉村中,男女青年到了十六八歲,甚至有更早的,前輩父母就要為兒女的婚事操心了。但這些婚姻須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須合「六禮」之儀。(所謂六禮,即:納彩,送禮求婚;問名,詢問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納吉,送禮訂婚;納征,送聘禮;請期,議定婚期;親迎,迎接新娘。)《諸暨民報五周紀念冊》曾有這樣的記載:婚姻以媒說合,寫紅箋請於女家,女家以「允帖」答之,其開具生年月日者為「庚帖」,亦曰「日帖」。
諸暨鄉問少有專事做媒的人物,人稱作媒是「三十六行之外的行當」。但民間又認為做媒是做好事,能成人之美,故而牽線搭橋的人還是不少的。;日書上稱媒人為「月老」。鄉間俗呼「媒大」,戲稱「吃三壺瓶」。解放後又稱為「介紹人」。
做媒作伐的人,多數是受人之託去作伐牽線,頻頻奔忙於男女兩家之間。待時機成熟,作媒人就向男女雙方討「庚帖」,又俗稱「龍鳳帖」,即將男女雙方的姓名、籍貫、生辰上,經過媒人,互致兩家。爾後請算命先生推命占卜,看兩人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若合即成。這樁姻緣佳事就邁出了第一步。
解放之後,這些繁褥的禮數基本革除,城鄉間,單位間的男女青年交往日益增多。。但許多青年還有請」介紹人」牽線搭橋,認識戀愛的。在農村雙方不甚了解互相情況,還有相親的過程。所謂相親,有「看姑娘」與「看人家」兩種方式。
「看姑娘」是媒人陪小夥子去女家。雙方見面,讓男女青年互相看看人品相貌。由女方父親叔伯或兄弟作陪,通過吃茶閑聊,觀察小夥子的言談舉止,了解人品性格修養。新客人來自然要請嘗小點心。這可不是一般意義的小點心。如果女方對小夥子滿意,必定奉上甜湯圓,這就有祈祝這樁姻緣「團圓」的意味。如若不甚中意,那小點心是什麼就說不準了。
「看人家」則是姑娘到男家去作客。一般由女方女眷陪姑娘一起行動。這實際上是對男方家庭經濟、住房、環境、鄰里關系的一次綜合考察,婚姻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次行動。八十年代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生活觀念的改變,姑娘小伙接觸越來越多,思想感情交流也日益活躍,如若戀愛,雙方早知根知底。昔日「相親」習俗已將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三九廿九」的由來

明朝時候,王家井小集市近旁有個叫灌湖的村子,住著一位精明能乾的中年漢子。這位漢子整天挑著一副長菜籃,穿東村走西庄去兜售他那從外地批發來的「洋紅洋綠引線頂針」或「千張豆腐乾」等日用小百貨。由於他能說會道,手腳勤快,生意著實勿錯。
可是,時間一久,村婦們發覺與這個小貨郎搞交易,一不小心會被他的花言巧語所欺矇,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天,小貨郎來到了杜泥嶺下的小山村叫賣吆喝。有個村姑喜滋滋地跑去,樂顛顛地向他買9絞青棉線,每絞3個銅錢。村姑挑好線一一清點。然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人人都疑他貪小便宜,暗中捉弄。今天讓我一試。於是村姑豪爽地叫道:「客人唉,9絞線,3個銅錢1絞。那麼三九廿九對不對?」她邊說邊遞過去疊成一截的25個銅板。小貨郎一聽滿心喜歡,接過錢數也不數投進了藏銅錢的小竹兜里。走到巷口,村姑一把抓住小貨郎的長菜籃,急不可耐地叫怨了,算錯數,多給錢了。事實面前小貨郎不得不退還了多收的2個銅板。當他退出自認為多收的2個銅錢時,村姑不禁 粲然一笑,鄭重其事地說道:不必退了,我是特意試試你的,只給了你25個銅板,還得補你2個呢!因為貪小,你連我給你的錢數也不數,下次還是老實點吧!
自此以後,諸暨民間就以「三九廿九」一語去譏諷斥責那些想貪小利而結果搭錯腦筋稀里糊塗的人,直至如今,流傳不絕。
鄉間的小習俗

諸暨向以文化積淀深厚著稱,因而散布於民間的細小習俗,也蘊涵著耕讀傳家的韻味,雖不見經傳,卻也綿延不絕,流傳至今。今擇一二小習俗,以供識賞。
▲每當有親戚送來一隻成雞(也可以是購買的)准備留下飼養。主婦定會一手提雞,經自己的胯下繞纏三五圈,兩手交替接送。據說如此一纏可免去陌生雞東竄西鑽而走失。
▲為滅鼠,家中引進貓,特別是大貓。不是將貓直接送到家,而是把貓連盛放的曲籠擺在後窗的牆腳下,再從樓上的後窗放下一條繩,縛牢曲籠,再慢慢懸空吊上去,然後提著曲籠,把貓放出來,讓其美美的吃一頓。這么越窗而過的貓,就不會逃「娘家」溜西家了。

清明望囡

諸暨民間習俗,女兒新嫁作媳,次年清明,父母親要擔物品探視女兒。一則表示父母愛女情深,二則是為女兒抬抬臉面。
望囡物品相當豐盛,除一些普通的偃月果,團圓果外,有許多石榴果,代代果,其象徵子孫繁衍,代代相傳;有花轎果,雙櫻桃果,雙頭鴛鴦果,則是祝願夫妻恩愛,白頭皆老;有壽桃果,元寶果,是企盼家中老輩身體康健,福壽雙全。這些禮果與糖果,炒米糕、荸薺、甘蔗等一起拼成籃頭,由父母兄弟挑到女兒家。
隨後端午節,娘家又要准備綠豆糕、茶葉蛋、五月桃、端午粽,還有數十把編織精巧的麥草扇去探望女兒。而婆家則將娘家挑來的禮品分贈給左鄰右舍、至親好友,以示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真誠問候。

慶生做壽

諸暨風俗中「過生日」和「做壽」是件大事。所謂「過生日」是1歲至30歲的稱謂,而50歲之後方可稱為「做壽」。
嬰兒呱呱墜地,對父母長輩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事,待到周歲,外婆家挑著衣衫鞋帽、粽子糕點水果和雞蛋前來探望。主人家將水果雞蛋糕點、放在小盤中,分贈左鄰右舍,客氣的鄰居則回贈小錢祝賀,俗稱「百歲錢」。慶生一為將喜悅之情告訴大家,二為增進鄰里間的友好情誼。此後,10歲、20歲時,由外公外婆或舅舅、姑姨送點衣穿鞋襪,聊表慶賀。30歲、40歲由於正值人生事業、家庭發展的黃金時段,一般較忙,生日就忽略了。
到50歲,如果做了外公外婆,女兒女婿會在49歲之年,提來籃頭,送上衣衫鞋帽,以示孝心。60歲、70歲的壽慶現在還很流行。另有63歲,有「鯉魚要過灘」之說,女婿女兒要買一條大鯉魚送給父母。66歲,女兒要送66塊紅燒肉給父母,因諸暨古俗中有「六十六,閻王老爺要吃肉」之語。據說,只有女兒敬上這般孝心,老人才能度過命中劫難。
80、90歲的老人,村中稱為長壽老人,子孫們當然也樂作慶賀,場面熱鬧。

『伍』 初中作文《家鄉習俗》600字,急用啊,明天考試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里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么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裡忙裡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凈凈,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裡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准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裡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裡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陸』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

種花,是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逛廟會,逛廟會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見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內城外寺院都舉辦廟會,廟會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玩意兒排放在貨櫃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工藝品,便來到食品一條街准備飽餐一頓,這里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里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連的羊肉串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游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氣槍打靶」、「綿羊拉車」、「力劈華山」,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廟會游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大嘴巴睜大眼睛,大飽眼福, 其樂無窮,我
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歡天喜地。

玩夠了,告別游樂場,隨我一同去聽「國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 。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台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泄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評劇、相聲、小品、啞劇等,一個連一個,讓台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著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音韻,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回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東西南北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風韻,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柒』 民風民俗的作文

服 飾

衣 服

從清朝至民國年間,福州男性穿著多為長袍、長衫。長袍上自肩部、下至足跗。開襟於右,前幅與後幅綴以紐扣。前內有小幅布,中縫一小袋,叫暗袋,可藏少量物品。作為外衣的長衫,是中老年男性的便服,常換常洗,多以棉布製作。其色常見的有藍、灰和月白。有身份的人夏天多穿麻織或綢織的長衫。短衫則指女性的外衣,套在襖的上面的稱為襖輪。長衫以樸素大方為上,短衫則以新穎絢麗為佳。

馬褂,是男性的短外衣,套在長袍或長衫外面,有領,對襟齊腰,綴以紐扣5粒。馬褂不用布料而多以團花青綴制面。後來在左襟側處縫一小袋,以藏掛表,叫做表袋。另一種可代馬褂的「甲仔」,又叫背褡、背心。它是無袖的短衣,套在長袍或長衫外面,故有馬甲之稱。抗日戰爭以後,穿長袍、長衫的日漸減少,長衫馬褂的更少。孫中山創造的中山衣則取而代之,並廣泛流行。

中年以上的官宦豪紳,寒冬出門穿長袍之外,還披一外衣,其長自肩及膝後,無領,無袖,以帶系之於頸,此即「披風」,亦叫「斗篷」。清代至民國,城鄉勞動者不論男女多穿對襟及膝的短衫、短襖。衫則單衣,襖則是兩重以上縫制的,有夾襖、棉襖、皮襖,按時令而更換。男襖所用的料子多為棉織品,女襖則多用絲織品。舊時婦女的禮服是襖與裙,合稱裙襖。女子結婚時,要穿大紅色的蟒裙蟒襖,嫁妝中要辦一套內衣,叫做緊身襖褲。過去婦女,以青裙為便服,紅裙為禮服,白裙為喪服。逢年過節,或家中有喜慶,或參加親友的宴會,都要穿紅裙,年老依然。丈夫死後,終身就不再穿紅裙,再醮的婦女,也不得穿紅裙。孀婦要到兒女長大自立以後,可穿綠色或淺綠色的綉花裙。一般的裙,長可及脛,多以絲織品製成,或刺綉彩色的圖案。以折迭多者為尚,即所謂百褶裙。農村婦女,在田野勞動時,都穿著紅布裙,以示有福。民國以後,穿裙者漸少。但男女從事勞作時,則以布作巾,圍在襟前,以防污衣褲,叫做圍身裙。清代,中上層婦女盛行穿旗袍,身著上下連屬的衣服,形如長袍。至民國時,旗袍款式時有改變,有高領的,有矮領的,有硬領的;長有曳於地的,有至於脛的,有短僅過膝的,甚至有不及膝的;有長袖的,半袖的,有無袖如背心的。50~70年代,旗袍幾乎絕跡。80年代後又流行起來,其式樣趨於洋化。

男女的下衣謂褲。有長褲、短褲、外褲、內褲。舊式的褲,都沒有袋子。上端統稱褲,也叫褲頭,多用高約半尺左右的白布縫接褲。著褲時另用一條帶子把褲頭綁在腰部,叫褲頭帶。腳管,無前後幅之分,左右亦可通用。褲裙俗叫褲斗,一般是合縫的,兩褲管聯成一體,叫密斗仔。

民國中期,公務員和中高級知識分子,盛行穿中山衣與西裝;中學男生穿黃色和黑色學生服,女生穿藍衫青裙;青年農民時興對襟便服,顏色以青、灰、白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公職人員中,男性盛行中山裝,女性盛行列寧衣。冬天則穿列寧式短棉襖,顏色多是灰色或淺藍色。1954年提倡學習蘇聯,講究穿著,青年婦女穿花連衣裙(稱「布拉吉」),農村中青年農民仍著對襟平裝,出門做客或辦事時方穿中山裝;婦女則時興用「一九藍」、「洋花布」做的大襟短衣。

『捌』 給一篇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 500

花,是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逛廟會,逛廟會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見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內城外寺院都舉辦廟會,廟會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玩意兒排放在貨櫃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工藝品,便來到食品一條街准備飽餐一頓,這里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里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連的羊肉串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游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氣槍打靶」、「綿羊拉車」、「力劈華山」,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廟會游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大嘴巴睜大眼睛,大飽眼福, 其樂無窮,我
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歡天喜地。

玩夠了,告別游樂場,隨我一同去聽「國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 。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台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泄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評劇、相聲、小品、啞劇等,一個連一個,讓台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著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音韻,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回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東西南北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風韻,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玖』 有關民俗的作文

除夕之夜

除夕,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貼了對聯又掛年畫;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里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北京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穿過了大街小巷,穿過了高樓大廈,把漆黑的夜晚照著得如同白晝。家鄉的除夕之夜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夜幕降臨了!等候多時的我和姐姐高興地拿出了「萬花筒」。我興沖沖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機,准備實施我除夕之夜的第一個計劃——放焰火。我們放的第一炮是「一嘯沖天」,隨著一聲巨響,天空頓時如同白晝,好壯觀哦!緊接著是「天女散花」,所謂天女散花,顧名思義,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場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們在天空中把一籃子花毫不憐惜地撒向人間。那些花在空中飄飄悠悠,美麗極了!剎時,空中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和姐姐高興得手舞足蹈。隨後,我們又放了 「降落傘」、「七仙女」、「百花奔放」……

我除夕之夜的第二個計劃,毫無疑問,當然是看春節聯歡晚會了。我們一家子環坐在電視機前,興致勃勃地等候著春節聯歡晚會的到來。高興之餘,突然爸爸的臉陰沉下來。我想:爸爸這是怎麼啦?容不得我多想,爸爸此時拉開了話匣:「現在的日子真是天堂的日子啊!」爸爸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句話,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忙追問「爸爸,什麼天堂的日子啊?」爸爸此時旋小了電視機的音量,對我們說:「孩子,你們是不了解的呀!過去我們這些老百姓可苦啦!」

閱讀全文

與中學民俗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