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首先,培養學生的求異創新意識。教師可舉名家作品中另闢蹊徑,巧選角度的事例來激發學生。例如,歐陽修在《秋聲賦》中將秋天描寫得凄涼肅殺,具有感傷的「悲秋」基調,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將秋景描寫得那樣活潑、美好、壯麗;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描寫的是雨中泰山的奇異景色,而姚鼐的《登泰山記》卻描寫了晴天泰山的瑰麗景色。此類例子,舉不勝舉。 其次,在立意上求異創新。作文立意首先要准,進而要新。新奇的立意,獨到的見解,能給人以心靈的撞擊、精神上的愉悅。中學生在立意時,往往容易拾人牙慧,或平庸膚淺。因此,在進行作文訓練時,要引導學生達到立意創新的目的。 1.根據求異思維的流暢性,在審題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立意,盡可能挖掘事物的多義性,從中選取最有現實意義並有話可說的觀點來寫作。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有一篇滿分作文《人生的選擇》寫得富有新意——「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人生的選擇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想建立累累戰功由士兵當上了將軍,有的人想效仿比爾·蓋茨從事高科技發財致富,而我只想當一個平平凡凡的教師,這就是我的最佳選擇,我的最佳答案。」由於作者變換角度,使文章新穎獨特。 2.根據變通性的特點,對同一話題要引導學生改變思維定勢,尋求新的思想的閃光點。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三篇以戰國至秦這段史實為議論對象的課文。其中蘇洵的《六國論》以「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為論點,借古諷今,抨擊了北宋王朝對契丹、西夏一味妥協退讓、屈辱求和的弊病;賈誼的《過秦論》通過總結秦興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論點,以供漢文帝借鑒;杜牧的《阿房宮賦》卻從秦迅速滅亡的角度提出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論點,給唐王朝敲響了警鍾。同樣,對同一作文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剖析,提煉的觀點也各不相同。 3.根據求異思維的獨特性,對同一作文話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落窠臼,去尋求更加精妙的中心。例如,從「有志者事竟成」進行反向思考得出「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分析取得成功的一系列主、客觀因素;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手,得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觀點,分析主觀因素的重要作用;從「開卷有益」起筆,得出「開卷未必有益」,談要有針對性地、有選擇地讀一些好書。 2001年高考全國卷作文要求考生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其中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不誠不信不為過》中寫道「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把『誠信』作為一個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們都講究待人誠實守信,喜歡老老實實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況下,不誠不信也不為過。」可見,為了求新求異,在正向思考收效甚微的情況下,可進行逆向思考,反中見正,異中求新,使立意具有獨特性。 第三、在內容上求異創新。一篇佳作,不但要立意不凡,在內容上也要有獨到之處。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掌握的素材不但有限,而且陳舊。愛因斯坦、馬克思、雷鋒等人的事跡,幾乎成了他們寫作的「積木」。 要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闡述問題,抒寫懷抱,必須時時充實他們的素材庫,不斷更新寫作內容,與時俱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新鮮血液,才能使寫作成為「有源之水」。因此,教師要經常為學生提供新的信息,激發學生自己去搜集新信息的興趣。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路等提供各種新信息。例如,在平時寫作中,引導學生運用媒體中所介紹的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來歌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類似這樣的材料富有時代氣息,可為作文增添亮色。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北京的符號」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有的考生以北京的胡同文化,北京自然景觀等為題材進行寫作,沒有翻出新意。而一篇滿分作文《北京的符號》中寫道「漢唐氣象、魏晉風度、老莊的飄逸、孔孟的儒雅,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符號;而京劇、北京話、相聲更是北京獨一無二的。希望在2008年的『人文奧運』上,北京能自如地呈現自己的符號。」文章結合北京奧運,體現了「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現實意義,獨特新穎,充滿著時代氣息。 第四、在結構上求異創新。立意新穎,內容不俗,若再加上獨特的結構,會使文章錦上添花。結構上求新,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講究開頭和結尾;二是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寫作方法表現中心,培養學生多方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巧妙布局,寫好開頭和結尾。一般都是強調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和卒章顯志。求異思維則要求突破原先的思維定勢。古人強調寫文章要有個「鳳頭」,在寫作文開頭時,要力求新穎、漂亮、吸引人。中學生的作文,開頭可用「題記」的形式,可用「母題+標題」的形式,也可採用「引言+正文」的形式結構全文,等等。結尾力求深與新,古人強調文章結尾應為「豹尾」,簡明有力,耐人尋味,可採用啟迪人心的結尾、詩情畫意的結尾、照應開頭的結尾、激勵號召的結尾,也可採用問句式、引用式、抒情式、點睛式、比喻式、排比式等不同的結尾。具體要根據文體、內容和需要來確定。 結構上求新應注意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在這方面,教師要「下水作文」。例如,先寫一篇只有引證法和例證法的短文,印發給學生,然後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別運用正反論證法、喻證法、歸謬法、類比論證法等各寫一段文字,再先後充實到那篇短文中去,使短文的論點得到多方面的論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各自修改自己的文章。這樣採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使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飛躍,結構上也有了突破。若寫記敘性作文,可採用順敘法、倒敘法、插敘法、補敘法、分敘法、詳敘法、略敘法、直接抒情法、間接抒情法、先敘後議法、先議後敘法、夾敘夾議法等等。
B.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由此看來,創造力是人的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和源泉,而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創造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呢,下面是我的幾點粗淺的做法。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創新」是指能新穎地、獨特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而少兒時期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的奇思妙想往往孕育著創造思維的火花。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好奇和發問,應多鼓勵,多引導,切忌訓斥和指責。否則,就會壓抑或扼殺他們的創造潛能和創造精神。如果我們鼓勵學生多角度換位思考,往往能獨辟蹊徑。如在指導作文《我的啟蒙老師》時,開始學生只想到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我引導學生討論「老師」的概念范圍後,學生思維定勢的枷鎖被打開了,從而進入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啟蒙老師」再也不局限在一年級的老師上,他們認為幼兒園的老師,還有小學老師,都是他們的啟蒙老師,更有同學把一隻螞蟻、一支粉筆、一條蚯蚓、只要是給自己一次啟發教育的人或物都當成了自己的啟蒙老師。這樣學生就擺脫了思維定勢的小圈子,從而使思維更流暢,更有創意。二、引導發散思維,鼓勵求異創新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特點是沿不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訓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敏銳地覺察到某一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要盡興而寫。比如在一次說話課上,我出了這樣一個題目:「1+1=?」並讓學生說出理由。同學們思考一會兒,便紛紛舉起手來。有的說:「『1+1=1』因為一群羊跑到另一群羊中是一大群羊。」我不得不佩服同學們的睿智。還有的說:「『1+1=14』,因為一個星期是七天,再加上一個星期就是十四天」教室里不時傳來雷鳴般的掌聲。有的答案更奇妙:「1+1=永恆的友誼,它們是朋友間熱情的擊掌,是孩子們手拉手時臉上的笑意。」「1+1=緊握的兩只手,代表著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大團結。」等等,由此看來思維的角度變了,答案就不止一個。學生每一種奇異的答案得到老師及時的鼓勵後,積極性更高了。三、創設寫作環境,引導學生創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一個作家如果離開了生活體驗就寫不出催人淚下的好作品,學生如果沒有寫作素材就根本寫不出好文章。而學生的生活又是極其單調,每天都是學校、家兩點一線。在家不是吃飯,就是寫作業,要麼就是看電視;學校里也是上課、下課。很難找到新鮮的內容。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設寫作環境,引導他們動手做、用腦想、用筆寫。有一次,我要求學生從家裡自帶飲料盒、剪刀、絲線等,讓他們利用手中的東西自製作品。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後就動手做起來,一節課的功夫,五花八門的小製作就誕生了:什麼色彩鮮艷的花籃,天真可愛的小兔,款式新穎的連衣裙,披著金發的洋娃娃,還有奏著音樂的賀卡,真是應有盡有,學生的創造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寫起當天的作文更是得心應手。作文題目也是異彩紛呈:《我創造了美》、《變廢為寶》、《快樂四十分鍾》、《小小賀卡寄深情》、《月中玉兔下凡了》等等。學生再也不為寫作找不到素材傷腦筋了。四、鼓勵大膽想像,激發創新熱情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鼓勵他們異想天開。如學了《玻璃家族》一文後,同學們了解了「吃音玻璃」、「自清潔玻璃」、「隔熱玻璃」、「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後,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設計出品種繁多的新型玻璃:像能唱歌的「音樂玻璃」,能當飯吃的「麵包玻璃」,能做成衣服的「柔軟玻璃」,自動走路的「滑板玻璃」,還有既能防火,又能防水,還防腐蝕的「多功能玻璃」等等,有了這些奇思妙想,不久的將來偉大的發明家說不定就在我們的學生中誕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C.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貫徹新課改「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的理念,必須著意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針對作文教學來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勢在必行。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成為高中語文教師要探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結合一線作文教學實踐來談幾點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看法,以拋磚引玉。
一、強調作文主題思想的創新
高中作文教學常常是圍繞著高考所考的幾種命題形式,同時兼顧多種文體。但無論哪種形式和文體,作文教學首先要強調的莫過於作文主題思想的創新。主題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核心和本質,統帥著整篇文章。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主題思想的創新,也就要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寫作的積極性,從而指導學生在廣泛掌握信息的基礎上,以自己的創新思維在文中表現出自我的個性、獨特感受和見解,從而沖破世俗觀念的束縛,不再人雲亦雲。具體而言,針對一個作文題目,教師要倡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思維,如遷移性思維、逆向思維等,從而展開自己的寫作。以命題作文來講,大家的作文題目都相同,如何才能在眾多的作文中脫穎而出,也就成了學生要思考的問題。如果學生能夠針對同一個題目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升發出自己的獨特感觸,從而成就立意鮮明、有積極性、充滿正能量的文章主題思想,或大到涉及整個社會、人類或國家,或小到個人的生活經歷、奮斗目標或個人修養等,就能夠寫出典範佳作。
二、著眼於作文素材的創新
在高考作文評分標准中,發展等級強調的常常是作文素材新穎並有創新性。具體到平時的寫作教學,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著眼於學生寫作選材的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如果能夠將獨具個性的生活閱歷,別人不了解的、典型有代表性並能准確為主題服務的素材,最新的時事熱點素材,運用到寫作中,必然成就一篇美文。而這些創新性的作文素材往往是佳作的亮點。對於高中生來講,日新月異的生活不缺少新穎的素材,這也就需要他們能夠獨具慧眼,匠心獨運,從而選擇出合適寫作的「新」素材。為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實用的信息,引導學生去注意一些鮮有人知曉的材料,更多地通過一些報刊了解新聞時事以積累寫作素材,並強調自我生活經驗的提煉,從而實現在素材方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獨特。這樣的作文教學也就無形中讓學生鍛煉了創新思維能力。
三、鼓勵語言表達的創新
古往今來,我國不乏善於錘煉語言的大家,如老舍富有純正京味的小說語言,魯迅辛辣幽默的雜文語言,朱自清娓娓道來的散文語言以及趙樹理文學作品中的山葯蛋氣息,這些無不在向我們昭示著語言表達創新的重要性。要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身體力行地鼓勵作文語言表達上的創新。首先,教師可以作家的經典作品來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從而更好地進行創新性的語言表達。其次,指導學生多向生活學習。多姿多彩的生活,從不缺少生動形象、簡潔明了的語言。這些通俗易懂的語言,學生寫作時可以多借鑒和吸收。最後,向學生強調創新性的語言表達一定要符合語言規范,盡可能在准確的基礎上,爭取達到鮮明、生動的標准。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更多地在作文中培養創新思維,不僅使文章的語言感情色彩分明、表達效果突出,富有藝術性而且富有自我的獨特個性,展現出獨特魅力。
四、倡導寫作方法的創新
多年的語文學習,高中生大都已經掌握多種表現手法,如襯托、對比、象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同時,不同的文體往往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寫作的指導,要讓學生掌握如何創新性地使用寫作方法來表現文章的主題思想。對此,首先要讓學生學習靈活運用多種寫作手法,以更好地抒發自我、表現主題,吸引讀者。如記敘文常用的插敘法、倒敘法等,議論文常用到的歸納、對比、比喻、舉例等論證方法,說明文的綜合、舉例、比較、類比說明方法等。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要鼓勵學生在靈活、綜合運用現有寫作方法的基礎上自創新法,如在寫作過程中加入一些偶然因素,以吸引讀者,使文章更富可讀性、藝術性。
由此可見,寫作最能體現學生個性和思維能力。要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我們一定要強調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的作文需要創新思維,要適時地將創新思維的培養納入到作文教學中,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始,從對作文主題思想上創新的強調,對選擇作文素材上創新的著意,對語言表達上創新的鼓勵和對寫作方法上創新的倡導等方面觸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從而碰撞出學生作文創新的火花,這樣一來,創新思維的培養才不至於成為空談。
D. 如何在習作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生個性化表達
西湖邊的荷花更是美不勝收,每到夏天,荷花就陸續開放,有艷紅色的,像一團專熊熊烈火;屬有雪白的,像一位白衣少女;有淡粉的;像一個害羞的女孩.五顏六色,真是美極了!
這么多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潔白如雪;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芬芳迷人;有的桿兒挺得直直的,真像美麗的女軍人!
遊客們看到這樣的景色,不禁被吸引了,怪不得那麼多詩句中都寫有西湖的荷花呢!
看!這就是西湖的荷花,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無論從多麼臟的泥土中出來,它還是那麼美麗鮮艷!
我愛荷花作文400字
有人喜歡芳香的茉莉,有人喜歡艷麗的杜鵑,還有人喜歡傲雪的寒梅,但我卻喜歡滿身是寶的荷花.
夏天,正是荷花盛開、荷葉飄香的季節.
你瞧,河面上那一張張荷葉,翠綠,墨綠,顏色不一,光滑油亮.它們挨挨擠擠,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還有的卷著卷兒.那高高挺立
E. 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 變通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
一、創造性思維及其特徵
所謂創造性思維,簡言之,就是指有創見的思維。換言之就是指在某種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它不同於一般的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
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特徵是:第一,創造性思維包括聚合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變通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思維方式。第二,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首創性、獨特性的特點,它是一個人智力水平高度發展的表現。第三,創造性思維與批判緊密聯系。創造性思維的特徵,除了具備思維品質的一般特徵以外,它還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徵,它是以已掌握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以產生新思想、新認識為目的的思維過程。它同其他思維形式一樣,也是通過抽象和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活動,然而這種思維往往帶有強烈的探索動機和創新目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創造性思維活動就是大腦興奮中心的擴大與轉移。愛因斯坦說過「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徵」就是「作為思維元素」的「詞語或其他可以用來同別人交往的符號」同有關的邏輯概念相聯系的「結合的活動」。①所以舊有知識的重新組合,以產生新思想的思維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經歷存疑、假設、推理、頓悟和驗證等幾個階段。其特徵是無先兆性、閃念性、朦朧性、短時間內不復現性以及靈感性。
二、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一門思維學科,創造性思維的特徵遍布於作文教學的每個角落,因此作文教學在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課堂是進行作文教學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創造的個性,是十分很重要的任務。傳統的作文課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聽聽寫寫,根本就沒有對學生注重過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這樣沒有給學生在以後各方面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一定要改變原本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無規則、無限制、無定向的思維,具有靈活性、流暢性、多變性、新穎性和相對性等特點。②發散性思維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具有多向性,而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是使學生思維具有多向性的必由之路。
我在平時就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印象最深的是在輔導學生學習了《白楊禮贊》之後,我這樣啟發學生說:「白楊樹是平凡的,它在西北極普通的,但是作者為什麼說是不平凡的樹呢?這反映了白楊樹具有怎樣的精神呢?」學生依照課本答:「因為它象徵了北方的農民,象徵了抗日敵後守衛家鄉的哨兵,象徵了用血抒寫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是啊,這才是作者寫白楊樹的真正意義所在!文章開門見山贊美白楊樹之後,又宕開一筆描寫黃土高原,接著人性化地描寫白楊樹,最後點明其象徵意義。作者這樣由物到人,由形到神,由具體到抽象,步步深入,主題才不斷深化啊,如果僅僅描寫白楊樹又有什麼意義呢?」 經過我的啟發和引導,學生似乎恍然大悟,(其實我是啟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由點到面,由面到縱橫)我讓學生課後寫一篇寓情於理的習作,一星期內交。結果寫來的大多數較好,有寫桃花的,有寫牡丹的,有寫楊柳的,有寫青松的;其中有一篇題為《我家的破銅爛鐵》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概內容是:他家的一堆破銅爛鐵一直棄置在一個角落裡,一天來了個收廢品的,出了一元三角一斤,爺爺不肯賣;過了一些日子另一個收廢品的來了,出了九毛五一斤,爺爺仍沒有賣,並且不信就賣不了一個好價錢;這樣那堆銅鐵便一天天地破殘下去;後來陸續有收廢品的來,但一個比一個價錢低,最後破銅爛鐵放置在那裡,再也無人問津了。媽媽要扔掉,爺爺堅決不同意,並且重復了他的老信條:我就不信那堆銅鐵賣不了一個好價錢。習作寫的是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小作者的筆下卻被發掘出多義的主題。我把習作拿到班級討論,集體評改分析其主題思想。結果全班(當然也包括我)經過討論以後下了這樣一個評語:習作批評了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思想,它啟示人們只憑老經驗、老皇歷辦事只會越辦越糟;它告誡人們要棄舊圖新,鼓勵人們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它反映了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規律……我請原文作者談談構思過程:他說這是由一點聯想到其他的結果,也是受《紅樓夢》的啟發結果。在講評中我進一步指出某某同學在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如此豐富而深刻的主題,不僅是留心生活的結果,也是運用發散性思維構思的結果。以此為契機,以後我讓學生作文,往往讓他們先運用發散性思維確立中心,每次總有一些習作立意較新穎、較深刻。
(二)運用變通性思維觀察生活,選取素材。
變通性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它不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不追求問題解決的唯一答案,它試圖就同一問題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因此,變通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一樣,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層面。變通性思維就是要求根據問題的不同層面,變換思維角度或思維路徑。③這種思維方式對於培養學生根據不同情況,從不同角度去體驗生活、思考問題,是極有益處的,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隨機應變、靈活機動性;如果能將發散性思維與變通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我是有親身體會的。
一天,校門前不遠處,一棵高大的柳樹被風吹折了,我讓學生去觀察,原來折斷的大柳樹里有螞蟻。我讓同學們根據這一現象擬題,並確立中心作文,不少學生能從柳樹這一角度來擬題,如《枯心的大柳樹》、《被風吹折的樹》,但很少有人以「螞蟻」為中心詞為題的,立意也是如此,包括有些立意相當不錯的。列舉兩類如下:(1)柳樹之大讓敬畏,實質腐朽不堪一擊;從而把柳樹類比為當今社會的恐怖勢力以及其他丑惡勢力。(2)柳樹表面沒有壞像,實質內心枯死,因而折斷;從而由大柳樹體驗到人如果內心空虛,理想將破滅,生命也就失去意義。我對他們能用變通性思維構思立意大加贊賞,同時我就立即組織他們再去觀察,並讓他們多看看多想想,記錄下觀察結果。後來到了班級我這樣引導道:「從柳樹來立意是正確的,那麼柳樹折斷是什麼原因呢?」同學們答:「大風和螞蟻」。「那麼能不能從這方面來選材呢?」(實際是要求他們根據問題的不同層面,變換思維角度或思維路徑即運用變通性思維)學生答:「當然可以」。我讓他們從這方面立意再寫一篇交來,最終有如下兩類中心較好:A螞蟻是踐踏生命之本的內患,大柳樹之所以不能立於急風暴雨中,乃是因有「蛀蟲」,由此聯想到社會也是一樣,必須清除「蛀蟲」。B大柳樹折斷看似被風吹斷的,實際上是因為內部有螞蟻啃嚙內心,如果內部不壞,任憑外界風吹雨打,柳樹也是堅不可摧,由此分析事物內因和外因的關系。經過我的啟發,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進步很快,遇到一些問題,總能想到問題的方方面面,並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在全班已蔚然形成善於討論、懷疑、評判的學風。創造性思維的訓練,看似麻煩,但其取得成效是驚人的。我想這種求異性的變通思維習慣的形成,對於學習各門學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在習作評改中積極鼓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能力泛指能夠辯證地評估、判斷某一事物和現象好壞利弊的能力。辯證批判思維是按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的思維活動,是人類思維發展的最高形式。創造性思維的生命力在於批判,要積極鼓勵學生敢於批判勇於批判的精神,因為這是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④在組織學生作文的集體評改以及互批活動中,我發現不僅僅要讓他們評判自己習作的優劣得失,而且要使他們敢於評判各種「經典」,從而使其逐步使其認識到批判力的重要性。就創造性思維而言,批判性思維是破除思想認識中功能固著和思維慣性的關鍵。對於突破聚合思維的束縛,開發發散性思維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作文教學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優良環節,不貫徹這一原則,作文教學將步入新八股,甚至走進死胡同,當然,創造性思維不僅僅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培養。
參考書目:①林森、匡偉玲《中小學教師培訓》1995年1期
②岳曉東 龔放《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③王秀樹《創造力個性特徵的跨文化研究》1999年5期④陳國鵬、宋正國、林麗英、繆小春、桑標《心理科學》1996年7期
F.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指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獨立分析、綜合,形成新聯系,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過程;創新能力是在創新思維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獲得新的、獨特的認識能力。二者相結合即是創新思維能力,它是各種能力的核心。語文教學中的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即通過作文過程中的「選材——構思——寫作——評改」四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在選材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選材,是學生作文的第一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內容相差無幾,而這些還是學生拚命咬筆頭東拼西湊得來的。我們的生活原本是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可歌可泣的事情俯拾皆是,為什麼寫出來的作文如此糟糕?首要原因是在選材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培養。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智力操作技能,它離不開思維活動的參與。所謂發散思維,就是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從各個不同角度或側面進行深入思考,以獲得解決問題的全部可能。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一個多側面、多元化的復合體,由於作者的能力、心境不同,因而對待事物的認識和感受也不一樣。學生要在大量繁雜的信息中快速有效地選出切合文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材料,非具有發散思維能力不能及。舉凡佳作,大都選材精當、見解獨到。在選材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助於學生作文時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
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1.同一題目多體裁。學生在拿到題目後,詩歌、散文、小說等體裁皆可寫,不必局限於某一體裁。2.同一體裁多立意。
二、在構思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構思是圍繞選取的材料,把生活中所聞所感的情境,即直觀形象和表象,憑借聯想和想像,在頭腦中加工的過程。
畫家對所畫的形象要成竹在胸,然後才能進入創作階段。構思的過程,即形象思維的活動過程。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就要創設情境、激發想像。教師要誘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寫作境界,調動他們的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身臨其境,把選取的材料在頭腦中進行組合加工。如布置下作文題目《第一次__》後,有的學生寫《第一次騎自行車》,這時候,頭腦中的形象思維已經展開,彷彿自己就在操場上在學習如何溜腿、如何上座、如何七扭八歪地摔跟頭;有的學生寫《第一次炒菜》,自己好像紮好圍裙,已經在廚房裡開工,擇、洗、切、抄,油、鹽、醬、醋,色香味俱全的一盤佳餚呼之欲出。
可見,在構思過程中,教師要著眼於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以豐富的生活積累表象為基礎,以創設情境、激發想像為手段,充分發揮學生感官和心靈的作用,強化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效率。
三、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經過選材、構思的准備階段後,作文進入了寫作階段,即要把頭腦中的構思形象運用富有文採的語言加以再現,這就要求學生應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是人心理活動的外觀,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准確、簡明,具有條理性和層次感。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呢?我的做法主要有兩點:
1.寫日記。一篇日記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鏡頭、心靈的一次真誠坦露,學生在記載自己成長歷程的同時,培養了語感,增強了表達。
2.做好「作文序列化」工作。要立足於初中四年,整體規劃作文教學,明確各年級各學期作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力求每個年級的作文教學、寫作訓練形成教學合力,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六年級以寫事為主,主要培養目標為敘事條理清楚,有故事情節,情節有波瀾,主題深刻,詳略得當;七年級以寫人為主,主要培養目標為寫人有特點,選材具有典型性,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能寫生動的細節,能靈活運用對比、襯托、正面側面描寫等寫作手法;八年級以寫景寫理為主,主要培養目標為寫景有特點,能運用多種修辭增強語言感染力,能做到景中有情、景中有悟,會議論,能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九年級的作文以綜合創新為主。
四、在評改中,培養學生的判斷思維能力
判斷思維能力是指個體能根據事實冷靜地思考問題,對別人或自己的成果客觀地進行評價分析,辨別優劣。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在作文評改中進行。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完作文後,由課代表送到辦公室,教師一本一本批改。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作文教學要改變由教師批改的傳統做法,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我們要求學生寫作以落實能力要點為依據,引導老師本著減負而又增效的原則,對作文批改形式、講評方式等環節進行改革。要求教師把評改與
G. 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指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獨立分析、綜合,形成新聯系,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過程;創新能力是在創新思維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獲得新的、獨特的認識能力。二者相結合即是創新思維能力,它是各種能力的核心。語文教學中的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即通過作文過程中的「選材——構思——寫作——評改」四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在選材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選材,是學生作文的第一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內容相差無幾,而這些還是學生拚命咬筆頭東拼西湊得來的。我們的生活原本是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可歌可泣的事情俯拾皆是,為什麼寫出來的作文如此糟糕?首要原因是在選材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培養。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智力操作技能,它離不開思維活動的參與。所謂發散思維,就是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從各個不同角度或側面進行深入思考,以獲得解決問題的全部可能。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一個多側面、多元化的復合體,由於作者的能力、心境不同,因而對待事物的認識和感受也不一樣。學生要在大量繁雜的信息中快速有效地選出切合文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材料,非具有發散思維能力不能及。舉凡佳作,大都選材精當、見解獨到。在選材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助於學生作文時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
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1.同一題目多體裁。學生在拿到題目後,詩歌、散文、小說等體裁皆可寫,不必局限於某一體裁。2.同一體裁多立意。
二、在構思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構思是圍繞選取的材料,把生活中所聞所感的情境,即直觀形象和表象,憑借聯想和想像,在頭腦中加工的過程。
畫家對所畫的形象要成竹在胸,然後才能進入創作階段。構思的過程,即形象思維的活動過程。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就要創設情境、激發想像。教師要誘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寫作境界,調動他們的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身臨其境,把選取的材料在頭腦中進行組合加工。如布置下作文題目《第一次__》後,有的學生寫《第一次騎自行車》,這時候,頭腦中的形象思維已經展開,彷彿自己就在操場上在學習如何溜腿、如何上座、如何七扭八歪地摔跟頭;有的學生寫《第一次炒菜》,自己好像紮好圍裙,已經在廚房裡開工,擇、洗、切、抄,油、鹽、醬、醋,色香味俱全的一盤佳餚呼之欲出。
可見,在構思過程中,教師要著眼於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以豐富的生活積累表象為基礎,以創設情境、激發想像為手段,充分發揮學生感官和心靈的作用,強化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效率。
三、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經過選材、構思的准備階段後,作文進入了寫作階段,即要把頭腦中的構思形象運用富有文採的語言加以再現,這就要求學生應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是人心理活動的外觀,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准確、簡明,具有條理性和層次感。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呢?我的做法主要有兩點:
1.寫日記。一篇日記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鏡頭、心靈的一次真誠坦露,學生在記載自己成長歷程的同時,培養了語感,增強了表達。
2.做好「作文序列化」工作。要立足於初中四年,整體規劃作文教學,明確各年級各學期作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力求每個年級的作文教學、寫作訓練形成教學合力,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六年級以寫事為主,主要培養目標為敘事條理清楚,有故事情節,情節有波瀾,主題深刻,詳略得當;七年級以寫人為主,主要培養目標為寫人有特點,選材具有典型性,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能寫生動的細節,能靈活運用對比、襯托、正面側面描寫等寫作手法;八年級以寫景寫理為主,主要培養目標為寫景有特點,能運用多種修辭增強語言感染力,能做到景中有情、景中有悟,會議論,能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九年級的作文以綜合創新為主。
四、在評改中,培養學生的判斷思維能力
判斷思維能力是指個體能根據事實冷靜地思考問題,對別人或自己的成果客觀地進行評價分析,辨別優劣。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在作文評改中進行。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完作文後,由課代表送到辦公室,教師一本一本批改。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作文教學要改變由教師批改的傳統做法,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我們要求學生寫作以落實能力要點為依據,引導老師本著減負而又增效的原則,對作文批改形式、講評方式等環節進行改革。要求教師把評改與指導合二為一,通過評改範文指導學生如何落實寫作能力要點,增強寫作指導的真實性、直觀性、針對性。批改方式上以學生自批、互批為主,組織學生根據教師評改示範與寫作能力要點,評改自己或同伴的寫作的初稿。另外,學生進行二次改寫之後,還要進行自我總結,對照兩次寫作經歷,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長進,並且採取同伴互賞的策略,給學生的作品找更多的讀者,讓同組或同班同學採取跟貼的形式,在作文稿紙上交流思想情感,增強寫作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在作文訓練中,文章創作的四個環節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只有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H. 談談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直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向來情深,奈何緣淺,卻不悔相思。一見鍾情是我對你,一見不鍾回情是你對答我。情竇初開的自己在一次錯的時間錯的地點遇到了你,我不曾想過,之後你會一直出現在我夢里。在看到你的那刻,我知道了什麼叫心動,當那個白衣少年出現在我的面前時,我知道,我已經不是曾經那個不諳世事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