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考作文 > 中學語文作文科學訓練體系

中學語文作文科學訓練體系

發布時間:2021-02-20 19:14:09

1. 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技巧有哪些,越系統越好

我們就是不斷練習 技巧不需要多 但是你要用得精!
老師要求我們收集素材(版寫作素材,像什麼權寓言小故事 名人故事 )最好的素材的社會熱門的 新的事件 把素材的主題寫出來(像什麼,用來表達理想 堅持 恆心 誠信啊 之類得)市面上有賣一些素材書 挺不錯的 你可以參考下
看完素材後 就到結構了 所謂鳳頭 豬肚 豹尾 開頭結尾很重要 多看範文 學下怎麼寫開頭和結尾 最好當然有實踐了啊 動筆寫最好 想好主題後 就想結構 是並列還是遞進很多的 一定要有條理 這個佔分很重的 結構這方面要靠老師指點了啊
這個慢慢來 多寫 寫完後拿個老師看 讓老師評 不要不好意思,覺得自己寫得差(怕被老師說或打擊) 因為你出錢去讀書 要把錢賺回來 還有啊 優美詞句 讓文章與眾不同(切忌不要華而不實啊 不高分的)
而且 字要好 不好也不怕 整齊就好 丑也要丑得干凈 整齊(卷面有分的)
堅持的話(我們經過了大概兩個月的訓練 有點密度的)很快會有效果 我們班那段時間作文進步很快的!

2. 語文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作文

[前言]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物質體現形式,以具體的內容和直觀的形式體現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是依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編訂的。語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專指三種不同的概念。泛指對人的語言文字修養產生影響的一切書面的、非書面的語言材料。特指根據語文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編寫的,供語文教學中師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書、習題集、練習冊、教學掛圖、音像教材、教學軟體、選修教材、教學指導書、教學參考書等。專指在上述的語文教材系列中佔有特別重要地位的語文教科書,即課本。

一、語文教材的功能和要素

(一)語文教材的功能。語文教材具有德智啟迪,語文歷練,語言積累,知識擴展等功能。

1、德智啟迪。德,主要指思想品德修養,包括對國家、民族、社會、自然、事業、他人的正確認識和愛憎分明的感情,以及基於這種認識和感情所產生的堅定的、純正的、高尚的行為。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都反映著作者鮮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審美觀。教學這樣的語言作品,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智,主要指智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維品質。典範的語言作品,總要反映出作者觀察的敏銳、分析的精闢、推理的周密、想像的新奇、聯想的豐富、表達的巧妙等等。教學這樣的語言作品,學生的智力會得到開發,有助於磨礪其思維品質。

2、語文礪練。葉聖陶在論述語文教材的功能時說:「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這些事不能憑空著手,都得有所憑借。憑借什麼?就是課本或選文。有了課本或選文,然後養成、培植、訓練的工作得以著手。」[1]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而且是反復的訓練。語文教材的作用就是語文礪練的憑借。

3、語文積累。包括語言的積累和文章結構模式的積累。我國古代,讀書很注重誦讀和背誦。要學習寫詩填詞,除了要熟悉詩詞的格律知識外,還要誦讀大量詩詞名作,其中有些要熟讀成誦。學習寫文章也要選擇一些優秀作品反復誦讀。對於這種「苦功夫」,曾經被貶斥為「死記硬背」,現在看來並不盡然。熟讀、背誦一部分名篇佳作,作用在於通過記誦,使自己語匯豐富,知識淵博,並掌握大量的結構技藝。日後提筆作文,在文思泉湧的時候,許多與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十分貼近、十分合宜的字、詞、語、句和結構方法,便會不斷地浮現出來,供你選擇,供你運用。記憶是思維和想像的材料。缺乏記憶的頭腦就像乾涸的池塘,不會有任何有生命力的事物產生。

4、知識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概括起來不外乎兩條:一條是社會生活,一條是學科學習。即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後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語文學科既有關於語文的知識,又有通過優秀作品傳遞出來的關於社會和自然各個領域的網路知識,往往更為鮮明、生動,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鴻門宴》中的人物活動,《導彈自述》中的核裂變原理等。

(二)語文教材的內容要素。現代語文教材的內容有四種要素構成:範文系統,知識系統,實踐活動系統,助讀系統。

1、範文系統。範文即課文,是語文教材的主體,是精心選擇的文質兼美的典範文章。範文系統的主要作用是示例作用和憑借作用。範文提供讀寫聽說的範例,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展現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展示自然美、社會美,構成了琳琅滿目的美的世界。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開拓學生視野,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審美情趣等,都要以範文系統作憑借。
把範文作為教科書的主體內容,並使之形成一個獨立的系統,這是語文教科書區別於其他學科教科書的一個鮮明特點。其他學科的教科書,大都以知識系統為主體,並輔之以作業系統。只有語文學科必須以範文系統為主體,作為消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思想、擴展視野、涵育情感的憑借。知識系統、作業系統等,都是輔助系統。因此,盡管舊式的「文選型」語文教科書被人指出過許多弊端,但至今「文選」仍然是中學語文教科書的主體,選編優秀的語言作品為範文仍然是教科書編制的最重要的工作。

2、知識系統。中國古代的語文教學是不專講語文知識的,需要的地方由教師隨機點撥,文章評點就是點撥的一種方法。把語文知識列入語文教材,始於1935年夏丏Miǎn尊、葉紹鈞合編的《國文百八課》[2],其作用是服務於讀寫訓練。新中國建國後的語文教材中,加強了語文知識教學,逐步形成了知識系統。大致包括讀寫聽說知識,漢語知識(即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文體知識,文學知識(即初步的文學理論、文學史和文學鑒賞的知識)等四個主要領域。提高了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由「服務」變為「輔助」。教學方法強調精要,好懂,有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把語文知識簡化為「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包括詞的分類、短語的結構、單句的成分、復句(限於二重)、常見修辭格等5項。
關於語文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有過較多的爭論和實驗。1984年張志公指出:「要加緊研究有關說話、讀書、寫文章的科學的知識系統,把教學這些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於指導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科學的組織起來。」並且設想:「進入初中之後,應當並且完全可以像其它各門學科一樣,以系統的理論知識為先導,並以知識系統為序,組織全部語文課。」[3]把語文知識提高到了指導地位,主張把語文課變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訓練過程。有些語文工作者也進行了這方面的實驗,但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效。有些學者認為,語文課是能力課,而不是知識課。最終是要學習一種能力,而不是學習一套知識。理論知識可以指導實踐訓練,但不能代替實踐訓練。語文課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根本目的,是要更有效地提高讀寫聽說的能力,必須同語言運用的實際密切結合。這是一個需要繼續探討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3、實踐活動系統。語文能力的培養要靠語文實踐,學生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動口、動手、動腦。這種與範文系統、知識系統相配合的動口、動手、動腦的實踐,就是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有目標,有計劃,有指導。按照一定的目標有計劃地設計出一系列「活動」的內容和方法,便構成了教科書中的實踐活動系統。在語文教材中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各種各樣的練習題,或者與教科書相配套的練習冊。有關於範文閱讀的,有關於知識的消化與運用的,有關於語言表達的。實踐活動系統有助於教師檢測教學效果或學生自測學習效果,有利於學生消化、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並通過實踐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能力。

4、助讀系統。助讀材料,就是教科書編者對整套書、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篇課文的學習目的、學習要求、學習重點難點、學習方式方法等,所作的說明、提示或注釋。過去,這些內容大都編在教學參考書或教學指導書里,只是提供給教師作參考的。現在,大都把其中應當讓學生事先了解的那部分內容提取出來,編進了教科書中,成為助讀系統。助讀系統的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使該教科書的採用者明白教學的統一要求,作為教學參考;三是助讀材料中的某些重要提示往往體現科研、教研新成果或先進的教育思想,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改革。

二、語文教材的發展

當代美國心理學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首要的最明顯的問題是怎樣組織教材,使它既能由普通的教師教給普通的學生,同時又能清楚的反映各學科的基本結構。」[4]教材的基本功能,就是能使普通的教師交給普通的學生。各個時代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教材的編寫和使用。
(一)古代語文教材。我國古代語文沒有單獨設科。就教育功能來看,識字課本和文選屬於語文教材的范疇。

我國古代的識字課本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基本特點就是集中識字和韻文化。後來發展到用詩歌選讀兼作識字課本,如南宋劉克庄編、明末清初王相選注的《千家詩》,清·孫洙編的《唐詩三百首》等。

漢以後,文選之風漸盛。如南朝梁·蕭統的《昭明文選》,宋·真德秀的《文章正宗》,謝枋得的《文章軌范》,呂祖謙的《古文關鍵》,樓肪的《古文標注》,清·吳楚材、吳調侯的《古文觀止》,姚鼐的《古文辭類纂》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古文觀止》,時間跨度2000餘年,選文200餘篇,平均十年一篇好文章,堪稱文章典範。

(二)近代語文教材。自1904年語文單獨設科以來,教育界人士在教材理論和教材編寫上進行了種種探索和嘗試,編制了多種教材,僅中學語文教材就有100餘套,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到30年代,語文教材編寫中出現了一種明顯的趨勢,就是在原來的文選本和文選評注本的基礎上,有計劃的編進了語文基礎知識和練習設計的內容。其中有兩套教材,這種特點最明顯,對後來的影響也最大。
1934年王伯祥編《開明國文讀本》[5],以文選為主,有少量的知識點撥和習作指要。按文體分單元,有記敘、抒情、解釋、議論、應用、名著等。各種文體輪番學習,以循環往復使讀寫能力螺旋上升為目的。其理論可稱為「能力螺旋上升論」。
1935年夏丏(Miǎn)尊、葉紹鈞合編的《國文百八課》[6],編輯要旨中說:「編輯旨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給國文科以科學性,一掃從來玄妙籠統之觀念。」結構形式是以文選為主,有較為系統的語文知識和練習設計。按知識和能力點分為108個單元,每單元中將語文知識、範文和練習結合起來學習。以學習範文為主,以提高讀寫能力為目的,知識服務於範文和練習,其理論可稱為「知識服務能力論」。

這兩套教材的編寫方法和編輯理論,最大成就有兩項:一是語文教材變文章選編為單元組合,二是教學方法變課文教學為單元教學。當時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知識短文引路式。(1) 以單元知識引路。主要通過教師講解,可在讀前、讀中或讀後。指導學生弄清概念,掌握要點,為學生做好學習課文進行訓練的知識准備。(2) 以課文為範例。指導學生通過範文的誦讀、品味和揣摩,學習語文知識和能力。為了與語文知識相配合,課文可古可今,可中可外,可選可編。(3)以練習為用。通過練習讓學生把學到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這是實現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讀寫聽說訓練的有效途徑。這種編寫方法和編輯理論,為新中國建國後的語文教材編寫奠定了基礎,是現代語文教材的雛形。

(三)建國以後的語文教材。建國以後的語文教材建設,是一個全面探索、曲折發展的過程。自新中國建立至改革開放時期,共編寫五套統編語文教材。

1、建國初期(1949—1956年)。1950年出版了《小學語文課本》。1951年出版了《初級中學語文課本》(宋雲彬、朱文叔、蔣仲仁編)和《高級中學語文課本》(周祖謨、游國恩等編)各六冊,1953年作了較大修訂。範文主要是文學作品,知識主要是漢語語法。這是我國第一套統編中學語文教材,這套教材反映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清除了舊社會語文教材中的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的反動思想內容。就編寫理論上來講,這是「能力螺旋上升論」和「知識輔助能力論」的相互結合,稱作「知識的直線形與能力的螺旋形相交叉論」。如圖示:

能 力

這是典型的綜合型語文教材。其特色是:(1) 閱讀、寫作、知識三結合。以能力訓練為體系,主要培養記敘、說明、議論、抒情四種讀寫能力,兼顧聽說能力。(2) 按文體組織單元,輪番學習,使能力呈螺旋形上升。每冊中有重點單元,各年級重點不同,形成小循環。初、高中作一大循環。(3) 知識穿插分布,在單元中配合讀寫,在全書中自成體系,直線進行。(4)每冊中的文言文集中編寫。

其中,「語文能力發展的螺旋形」是理解現代語文教材理論的關鍵,是打開語文教材結構奧秘的金鑰匙。迄今為止的語文教育理論,認為語文能力的發展不是直線形的,而是螺旋形的。就聽說讀寫能力來說,雖然聽說能力與讀寫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別表現在學齡前時期),但就整個過程來說,是整體掌握綜合運用的。就掌握和運用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等不同表達方式的能力來說,也不是像鐵路警察那樣—各管一段,而是整體發展分層上升的。在學習過程中它們的內容都具有共時性,它們的歷時性表現在層面上,而不是表現在內容上。所以語文教材不能按聽—說—讀—寫,或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的順序,編寫成像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那樣分章分節的知識性教材,而是按聽說讀寫及各種表達方式的語文能力綜合發展的層次,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大循環,每個學段中各個年級是中循環,各個年級和各冊課本中都有幾次小循環。假如說,學習數理化像直線登山,步步攀升,一章一節前後相連。那麼學習語文就像盤旋而上,層層登高,一個單元一冊課本都是一個層面。有關調查材料顯示,有些教師和學生反映,學習語文的最大困難是語文教材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主要表現在語文課的內容太散,無邊無際,沒深沒淺,學習起來無從下手。和別的學科如數理學科進行比較:學數理像踩著梯子一步步登高,學語文卻像掉在海里無目標的游泳,艱辛的勞動不敢期望肯定的效益。甚至有人指出,學語文付出的代價與所取得的收獲,就像焚屋得炭,毀船取釘。造成這種情況固然有種種原因,但也不能否認,有些教師沒有掌握「語文能力發展的螺旋形」這種教材理論,並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就這個意義上來講,只會線形思維的教師教不好語文。

目前,這種教材體系在科學性系統性上仍有很多缺陷。例如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等能力訓練,在小循環和大循環中極易重復或疏漏。語文教材不但應該能夠反映學科內容的基本結構,而且能夠體現教學的過程和方法。為達到這種境界,還需要作很多努力。

2、學習前蘇聯教育經驗時期(1956—1958年)。實行漢語、文學分科教學。1953年12月,中央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給黨中央提交了《關於改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報告》:「我國中小學的語文教學,歷來都是把語言和文學混在一起教。這樣教的結果,不論從語言方面看,還是從文學方面看,都遭到了很大的失敗。一般語文教學著重在語言文字的解釋方面 ,並沒有有計劃地教給學生以系統的語言規律的基本知識,所用教材也不適於進行語言教育。其結果是使學生缺乏嚴格的語言訓練,在寫作中形成語法、修辭、邏輯上的嚴重混亂,危害很大。另一方面,一般語文課都不注意文學教育,沒有經過文學培養青年的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生觀,也沒有使學生得到必要的系統的文學基本知識和文藝欣賞能力。這些事實都說明了語文混合教學的結果是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兩敗俱傷,都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7]1956年制訂了《漢語教學大綱(草案)》和《文學教學大綱(草案)》,編寫了《漢語課本》和《文學課本》。漢語按知識結構編寫,科學性強;文學按文學史編寫,系統性強。1955年秋開始試教,1956年秋在全國實施,1958年被迫停止。時間雖短,影響很大。是我國第一次有組織、有領導、大規模的探索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嘗試,其經驗和教訓,至今仍值得研究和總結。
這是典型的分科型教材。這種實驗以後還在繼續。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閱讀》、《作文·漢語》,閱讀和寫作以能力訓練為體系,漢語以知識結構為體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寫了《語文》和《作文》,在部分地區和部分學校開始實驗。分科型語文教材的優點是三者各自的系統性較強,教學效果明顯。存在的問題是:三者怎樣組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在教學實踐中三者怎樣配合,較難解決。

3、「大躍進」時期(1958—1960年)。1958年漢語、文學分科教材停止使用,在既無大綱又無充分准備的情況下,倉促編寫了全國統用的《語文》教材。強調「突出政治」,排斥名家名篇和古典作品,增加了許多不適合教學的政論文,選入很多「大躍進」民歌。使教材內容單薄,語言文字質量不高。而許多省市仍嫌「突出政治」與「聯系實際」不夠,或者自行砍換,或者另編「鄉土教材」,使它愈來愈「政治化」,而失去了「語文」教材的本質。

4、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60—1966年)。1959年開始,遵照中央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文匯報》為主要陣地,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關於語文學科的性質、目的、任務和教學方法的全民大討論。經過充分討論,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文道關系、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等根本問題,有了比較一致的認識。明確提出了「語文課是工具課」,「反對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和「不要把語文課教成文學課」。在此基礎上,1963年教育部制訂了《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了十二年制中學語文教材。這是我國第一套能夠較好的體現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和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的綜合型語文教材。編寫體系是以讀寫能力為主要線索,按記敘、說明、議論、文言文組成單元,循環往復以求能力螺旋式上升。知識和課文穿插安排,以語文知識輔助課文閱讀。

5、「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這個時期廢除了全國統編語文教材,由各省市自編。這些教材無一例外的強調語文教學直接為「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服務。有些地方的叫「革命文藝」或「革命大批判」;有些地方乾脆把政治、語文合編,叫「政治語文」。這種狀況使語文教學遭受了災難性的破壞。

6、撥亂反正時期(1977—1986年)。經過撥亂反正,1978年教育部制訂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了全國統用教材。這是建國後人教社編寫出版的第五套全國通用教材,對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編寫了《閱讀》和《作文·漢語》分編教材,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寫了《語文》和《作文》分編教材,在部分地區和部分學校開始實驗。許多省市還編寫多種各具特色的實驗教材。

(四) 改革開放開放以來的語文教材。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實行一綱多本,將教材引入競爭機制。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法》,國家教委頒布了《九年制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長期沿襲的統編教材一統天下的局面不能適應這種改革的需要了。全國中小學生約1.5億,沿海、內地、邊疆,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千書一面,萬校一書」,「不管高矮胖瘦都穿同一號衣服」的教材模式必須改變。國家教委於1986年成立「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決定對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改革。組織力量規劃編寫8套適應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和一套適應農村復式班使用的教材。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開始編寫三年制《初中語文》教材和四年制《初中語文》教材(實驗本)。其它實驗教材如上海的面向經濟發達的城市,浙江的面向經濟發達的農村,廣東的面向經濟特區。遼寧實驗教材、四川實驗教材、江蘇「單元合成整體訓練」和「分類集中分階段進行語言訓練」等實驗教材,分別適應經濟落後的邊遠地區及其它類型。其中五套已於1990年秋季分別在28個省區部分學校開始試用。1991年11月在杭州召開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會議,決定在試驗的基礎上,將於1993年正式向全國推廣。這是實行一綱多本,將教材引入競爭機制的重大改革。各個地區和學校,都可以在統一基本要求、統一審定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教材。

各種實驗教材編寫體系除綜合型和分科型外,還有(1)以文體能力為體系,(2)以聽說讀寫為體系,(3)以寫作能力為體系,(4)以閱讀能力為體系,(5)以語言訓練為體系,(6)以思維訓練為體系,(7)閱讀與寫作分科,(8)讀寫與知識分科,(9)以語文知識為體系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歷代文選體系。這種設計思想產生於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高等院校在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到,如果招來的新生裝著一肚子好文章,則聽說讀寫能力都強,也容易學習新課程,怎麼都好辦;如果肚子里沒幾篇好文章,只是一些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零碎知識,則不但語言運用能力差,而且學習新課程困難,總覺胸無點墨,怎麼都不好辦。他們痛感,目前的現實正是後者多而前者少。所以他們設想,應讓中小學生讀歷代文選。例如小學結合識字教學讀中外歷代歌謠故事,初中讀中外現代文選,高中讀中外古代文選。這種文選要區別於文學作品選,要包括各體各類的文章,同時代可按各體各類分成單元。這種體系還要區別於文學史,不是由古而今,而是由今溯古,以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這種文選量要適中,以適合中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為標准。所選的文章不是舉例性的,而是代表性的,典範性的。這樣的課本不是了無體系的「雜志」,而是有嚴密結構的「書」。學生是讀「書」,而不是嘗「拼盤兒」。學過之後不會象魯迅說的那樣,學生的腦子里象被馬蹄踐踏過一樣,亂七八糟。書中可以講一些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知識用以指導學生閱讀,將更能增效。漢語文學「分家」實驗的文學課本,按文學史的體系選文,先古後今,雖然有一些缺陷——例如只選文學作品,從古至今的順序不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等,但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作為借鑒。

各種實驗教材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1) 單元組合。有的主要以文體分單元,有的主要以知識點分單元,有的主要以能力點分單元,有的以知識和能力的結合點分單元,但就教材的結構形式來說,都是單元組合,而不再是文章選編。(2) 目標意識增強。課文、單元、學期、學年、學段、學科都有比較明確的教學目標,用「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要點」、「閱讀提示」等方法表述出來,有的課文或單元後面還設計有「目標檢測」材料。(3) 教學並重。就教材的體系、內容、目標的設計、課文的分類、練習材料等方面來看,既能體現教法,又能體現學法,使「教材」同時也是「學材」。(4) 時代感增強。選文不囿於名家名篇,「時文」增多,甚至有學生的習作。內容注意自然和人文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現代社會的人口、能源、交通等全球性的熱門課題。形式也注意裝幀、插圖、編排方式等,使之具有審美價值。各種教材的編寫者,都是把教材體系的研究作為編寫教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務。這說明,建立科學的教材體系,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願望,也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

(五)21世紀新教材。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的頒發,掀開了語文教材建設的新篇章,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教材編寫建議」中提出9項建議。(1)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3)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9)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2001年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6年級、7-9年級語文教材,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6年級、7-9年級語文教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1-6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出版社出版的7-9年級語文教材,統稱「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這些新教材具有嶄新的特點。
1、《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語文(七-九)年級》力圖構建語文的綜合實踐體系,貫徹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精神,以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遵循語文教育規律,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力求富於開放性和彈性,給地方、學校和師生留有廣闊的活動空間。
(1)構建新的教科書體系。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為線索,按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組織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閱讀」與「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部分。如前四冊教科書結構如下表: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第五單元
第六單元

七上
閱讀
感悟人生
理想信念
自然?

3. 怎樣有效的提高初中語文作文

【如何寫出優秀作文】
調查表明,很多人不知道寫文章的目的,這好比天馬行空,無的放矢,不太可能寫出優秀的文章,而寫文章的根本目的在於把你的智慧以文字的方式傳遞給別人。
一般而言,文章大致分三類:記敘文(散文、詩歌);論述文和應用文。不同類型的文章寫作重點不同。因為應用文的寫作沒有什麼技巧,所以這里主要說如何寫記敘文。

第一步,提煉智慧
您需要把觀察到的事物或事件的感悟、道理歸納出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主題思想。抓住了主題思想就是抓住了核心,再往下寫文章的時候就可以牢牢圍繞這個核心去寫,而不至於偏離主題。關於智慧的提煉有以下要點:
1. 凡是智慧的都是美的,智慧通過思維轉化為語言後進行傳遞。
2. 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文化攜帶智慧而傳承。
3. 除開情緒,凡本能的、天分的都是智慧的一部分。
4. 學習是智慧,是一個人的善根。
5. 創新是智慧,惟有創新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
6. 教導是智慧,就是把學到的東西,加以創新,形成智慧教給別人或下一代。

第二步,規劃結構
我們要對作文的結構進行設計與安排,這就是俗話說的「謀篇」。寫作文要有開頭、有中間、有結尾,那開頭怎麼寫比較引起讀者的注意,結尾怎麼與主題相呼應,中間的內容怎麼排列,這一切都需要進行設計。

第三步,傳遞境界
描述之前先要對所描述的境界進行捕獲,否則沒有內容可以傳遞。境界有三種,其中自然境界代表了天真(真);學習境界代表了謙虛(善);圓融境界,代表了博愛(美)。捕獲境界是寫好文章的基礎條件,這要求我們學會「六覺合一」(六種感覺同時交叉運用)的方法,全息地捕獲記憶片段(畫面或視頻)中所攜帶的各種信息。其中視覺是基礎,隨處應用,不可缺少;嗅覺代表敏感;聽覺代表生動;觸覺代表細膩;舌覺代表主動;意覺代表靈動,擬人,鏈接人的思想。當然,在捕獲到與寫作目的不一致的信息時,需要你仔細鑒別,選擇那些對表達智慧有益的情緒作為點綴。

4. 初中語文作文的訓練可以分哪幾個步驟

其實作文還是多讀讀課外書好,不要局限在什麼名著上,網路小說也可以看看,要學學別人的語言,結構。
有空寫寫日記,不要寫什麼流水帳,可以寫得和日記一樣,只要寫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就好了。

5. 初中素質作文訓練體系研究實驗教程的第一次作文

成長如果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那每個「第一次」就是人生的墊腳石。「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的一生,為什麼而活著?怎樣才能活得豐富多彩?——這塊多年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心坎上,揮之不去。但就是這「第一次」喚醒了我「沉睡」內心多年的疑惑,「活著的意義」似懂非懂般環繞在腦海里——
「呼——呼——」北風肆無忌憚地咆哮著,似乎是要吞沒了一切,風兒不停的敲擊著玻璃窗戶。窗外,洋洋灑灑地下起了雪。雪吸引著我,帶著興奮的好心情,情不自禁地走出門,欣賞漫天雪紛紛。白砂糖似的小雪花輕輕悄悄地「逃離」雲姐姐的懷抱,像煙一樣輕,像玉一樣白,來到原本寂靜的人間。漫天中,飛舞著一個個晶瑩剔透的「小精靈」,碧天就像它們翩翩的舞台,而北風婆婆就是為它們伴奏的演奏家。於是,在碧空如洗的天際,清新可愛的它們打破了人間的寂靜,《冬之進行曲》拉開了序幕。展望天地之際,唯見雪花飄飄,如銀花,似白蝶。依依惜別天空,雪花們紛紛揚揚、無聲無息地撒落下來,擁抱久別的大地,親吻我紅撲撲的臉頰,不禁感覺涼颼颼、癢滋滋的。雪,你以最美的姿態降臨人間,粉妝玉徹整個歡快的天地,就像站在純靜的仙境中。倍感興奮的是,沐浴在白色的雪海中,你便慢慢地飄落在我的身上,交織成一條雪白的衣裳,裝扮得就像安琪兒般純潔、自在。

6. 如何進行中學語文作文教學

作文作文就是作出的文章
很多同學怕寫作文,常常為此苦惱。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有的苦於沒有東西寫,有的不知道怎樣串成文章,有的擔心寫不具體。
我認為,要解決這些長期困擾同學的問題,必須從積累材料和訓練表達這兩方面入手。
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同學們積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徑: 一,閱讀與摘記 這里的閱讀不僅僅是指語文課內的閱讀,更不等同於語文課本的學習,還包括大量的課外閱讀。只憑借語文課內的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葉聖陶先生就指出:"國文課本為了要供同學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本語文書,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首先要有閱讀的條件,同學們可在圖書室借書,也可以自己訂課外書,或者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對於一本好書,反復誦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在筆記本上。再對這本書其他內容進行快速的瀏覽,得到想要的要點或具體的信息,就停下來,把它們記下。讀完全書以後,回顧全文內容,根據要點列成提綱,從而整體把握。而我校的讀書筆記,這個時候是最能派上用場的了。 二,觀察與思考 作文源於生活。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同學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於觀察。同學們觀察時應調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致的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並勇於向別人請教,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覺得很有收獲的就記下來。 同學掌握了大量的語言材料與生活素材,就為寫作做好了准備。剩下要做的,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也就是反復多次地進行習作訓練。 三,每日一憶,每周一記 堅持寫日記確實能有效地提高同學的作文能力,但也會給同學造成較重的課業負擔。"每日一憶"改"記"為"憶",只要求同學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想想可以寫成什麼作文。第二天在課堂上交流,比比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會發現。如果碰到自己特別感興趣又有把握寫好的素材,就寫成周記。 同時還要注意,積累要持之以恆,鍥而不舍。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為了積累寫作材料,曾寫了幾百本讀書筆記,摘錄了兩萬多張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進步更顯著。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錯先於求美",作文之道總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學學會自改作文則更是有益一生的事。 寫作上必須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同學的主體意識,提高同學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一旦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讓同學敞開自己的心懷,擁抱自己的天空,寫出感情,寫出個性。通過寫作,從現實走向未來,從未知走向已知。

多看優秀文章,積累好的詞句
學習下他們的構思,文章結構,寫作手法等
然後多練,多寫文章,可以交給老師批改,
讓老師指出你的毛病並改正
還可以上網或買寫書籍,看下上面教的寫作技巧
語文這東西不可能速成的,是需要時間一點一點積累的

重視作者的全面修養,從根本上增強寫作主體對於客體的理解、把握能力。

在寫作活動中,作者對於客觀事物的反映總是能動的、積極的。一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不僅是作者某種寫作意圖和寫作能力的直接體現,也是他整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個性特徵、文化水平和個人風格的折光。所以人們常用「文如其人」來說明作者和文章寫作的關系。加強作者自身的修養,全面地鍛煉自己正是學好寫作的根本條件。

首先,要鍛煉思想,陶冶感情。魯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為根本問題是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麼事件,用的是什麼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這就是說,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審美眼光,對文章的特色和價值是起決定作用的。對我們初學者來說,首先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積極自覺地參加各種有益於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實踐活動,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鍛煉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強自己的寫作激情以及發現新事物、看出新問題的能力。

其次要積累生活,拓展知識。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寫作的源泉。文章的內容及其表達,和作者的生活知識儲備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閱歷淺,知識貧乏,很難寫出好文章。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廣博的知識,不僅給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寫作信息,而且可以激發作者的寫作慾望,充分調動作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使文章寫得更充實,更准確,更生動,更優美。我們要積極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積累經驗,拓展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實自己的頭腦,為靈感的觸發和文思的活躍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再次,要訓練思維,提高智能。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據客觀事物製作成文章,還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認識和攝取客觀事物時,作者需要有觀察能力,發現能力,採集能力;在構思過程中,需要有綜合、分析能力,篩選加工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表達時,需要有結構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寫作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體現。整個寫作,要靠諸種智能和技巧的綜合運用。在運用各種智能和技能的過程中,思維貫串於始終。寫作正是以思維為核心組織各種能力和技巧的一種綜合性智力活動。沒有積極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諸種智能和技巧難以發揮,寫作對象也主很難如意地轉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為此,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正是發展智能、開拓思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也是作者全面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

多讀、多寫、多改,「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1、 博覽,精讀,從範文和例文中體會和學習各種寫法。

寫作和閱讀不可分割。讀寫結合,從範文中借鑒,極有助於提高寫作能力。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些經驗之談,是有道理的。

閱讀對於寫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覽群書,可以開闊思維,活躍文思。陸機說:「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他認為觀察事物可激發文思,研讀古籍也可以豐富文思。有些人寫文章如行雲流水,筆到之處,文意豐富,言辭自然,這和他讀書多有極大關系。其次,閱讀還可以吸取和豐富寫作材料。從根本上說,寫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會生活,但一個人的閱歷有限,不可能對宇宙間過去和現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觀察和感受。廣泛閱讀,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不可能親自去接觸、認知的生活和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材料。第三,閱讀又是掌握寫作規律、學習寫作方法的有效途徑。別人的好文章讀得多了,耳濡目染,便會懂得文章作法。魯迅先生也特別提倡這一點。他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他稱這為「實物教授法」。熟讀名篇佳作,往往會從寫法上加以效仿。讀多了,效仿的次數多了,慢慢主會變成自己的方法,並能有所改進和創造。第四,閱讀又可以豐富我們的詞彙,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語言巨匠用提煉加工而成成的規范化的語言寫成的,閱讀名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豐富語匯,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辭手法掌握運用評議的基本規律,提高運用評議的技巧。

2、 多寫多練,勇於實踐,不斷摸索

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靠自己的實踐。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談寫作經驗時,沒有一個不強調「做」字。清人唐彪對此有一段精闢的論述,他說:「學人只喜多讀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遠也。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不知艱難費力者,由於手筆不熟也。若荒蔬之後作文艱難,每日即一篇半篇無不可;漸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話里又說:「諺雲,』讀十篇不如作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易,為之則難。沈虹野雲:』文章硬澀由於不熟,不熟由於不做。』」這些話講得都是極為中肯的。

練習寫作,要端正態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確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學寫作,可能寫不好,如同小孩子學走路,開始時總是要摔跤的,但走著走著,也就學會了。寫作也是一樣,開始寫不好是正常的,關鍵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只要持之以恆,慢慢就會上路。一些寫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們的文化程度原來並不高,開始時也寫不好。但他們不怕失敗,不怕別人譏笑,能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摸索,終而取得成功。

練習寫作,要防止自卑或自負心理。有些人開始時勁頭很大,但寫一段之後就停下來,不是由於失敗而自卑,就是由於自滿而止步。這些都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大障礙。魯迅先生就:「一個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負』也不好;容易停滯。我想,頂好是不要自餒,總是干,但也不可自滿,仍舊總是用功。」寫作是一種相當復雜的精神勞動,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寫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負」都容易停滯、倒退,只有總是「用功」,不停的「干」,才能有所長進。

初學寫作往往還有一種急躁情緒,一下子就想寫長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訓練。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礎和練基本功。基礎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難辦好,只有腳踏實地,由小到大,由簡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寫作要領,真正有所成就。

3、 多聽意見,深入思考,反復修改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是復雜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要有個過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復加工,才能正確、恰當地反映客觀實際,表達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文章質量、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有些人信奉所謂「一揮而就,文不加點」,寫完後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請教別人,這樣就很難發現問題,更談不到精益求精。有人是為了怕麻煩,寫完了事,至於寫得如何,他就不管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們都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攔路虎、絆腳石。

修改文章,還要虛心求教,多聽別人的意見。因為一個人的認識和能力總是有限的,只有躬身求教,博採眾長,文章方能長進。古今中外許多大作家,不但善於向作家學習,還能向師友以及一般讀者求教。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法國大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女僕吃後悔葯,每讀完一部新作,女僕都稱贊說寫得好,莫里哀以為她文化低,是有意討好主人。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寫失敗了的劇本念給她聽,結果女僕瞪大眼睛說:「這不是先生寫的。」莫里哀聽後非常震驚。可見文化低的人同樣也能夠鑒別文章的好壞。這里的關鍵是虛心,要有群眾觀點,放得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益的幫助。

重視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以理論指導寫作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

前面說過,寫作是文章作者創造性的精神活動,也是社會性的文化現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壞,不僅決定於作者自身的個性、稟賦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對這一精神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及與此相應的規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關。所謂寫作理論,主要就是對於這些規律規范的概括和闡釋。

有的同志輕視寫作理念知識對於寫作實踐的指導作用,認為不學理念也可以寫出文章,其根據是有的作家沒有學習寫作理念知識,也寫出了很好的作品。這個看法是片面的。事實上,所有會寫文章的人,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不同途徑,在寫作的規律性知識方面積累了較高理論素養或豐富的經驗性體會的。有些人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系統地學習寫作理論知識,但他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一定也閱讀過許多範文,在這些範文中,就蘊含某些寫作原理和規律,所以他也等於是在學習借鑒前人的寫作實踐中掌握了他們。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廣地感覺它。」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具體的經驗積累之較高的理論修養,自己在實踐中就能自學地揚長避短,閱讀別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華、糟粕,對於寫作能力的提高自然會有更大的幫助。

學習知識和理論,目的是指導實踐,要在能力的轉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對知識、理論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點話如何運用知識、理念來分析問題、說明問題上面,而不以單純地復述、背誦要領或條條為滿足。再說,知識和理論的作用,主要在於說明寫作活動自身的矛盾運動及其變化規律,幫助習作者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麼一試就靈的仙丹妙葯或是照搬不誤的萬能模式。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重視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與前人成功經驗的同時,還須與發揮自己獨立的創造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古人雲:「文有大法無定法。觀前人之法而自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無窮矣。」又說:「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變化於其中。若泥定此處應如何,彼處應如何,不以意運法,轉以意從法,剛死法也。」今天我們同樣需要有這樣的學習態度和寫作態度。

7. 怎樣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初中作文系統訓練

(一)素質訓練,也叫基礎訓練
快速作文訓練的中心是「快」,這種訓練是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的基礎上求「快」、求「好」的訓練,如果寫作素質太差,就沒法進行快速訓練。因此,我每接手一個班,第一步就是進行基礎訓練。通過基礎訓練,要求達到下列目的:
1、提高寫作興趣,培養寫作情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開發智力的動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學都必須嚴格遵循興趣性原則。只有當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快速作司文訓練才會有成效。心理學同時告訴我們,興趣與當前的需要有關,因此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辦法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條便是向學生進行快速寫作目的教育,如果學生認識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會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習趣。另外,出作文題要緊跟形勢,與時代同步,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命題要盡量新,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學生有話可寫。
2.積累寫作材料
這一點要貫穿到整個快速作文訓練的始終,但在基礎訓練階段要重點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寫作材料,再好的寫作高手也難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學生分專題記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關愛國主義,黨的領導,尊重知識,改革開放,廉政建設,學雷鋒等等,每個方面都要記住一兩個典型材料。材料的積累,教師只能做指導,要讓學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統一,全班統一了,寫作的論據就會雷同。所積累的材料要注意三點:一要典型,二要准確,三要記牢。要強調用腦記,要背,不能光靠筆記本。材料越充足,寫作速度就越快。
3.豐富寫作語言
如果學生語言貧乏,寫作時搜索枯腸也找不到一句恰當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往往寫了塗,塗了又寫,就無法提高寫作速度。如果詞彙不豐富,寫到中途某個字不會寫或者沒有一個恰當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寫作就會「卡殼」,當然也就達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寫作語言的訓練和詞彙的積累是十分重要的。豐富寫作語言的方法之一是,背書和加強課外閱讀,書讀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會越通順,語言就會有文采,不會老說口水話。再就是指導學生學習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克服學生腔。另外,要指導學生積累詞彙,詞彙豐富,寫起作文來就能得心應手,速度也就快了。
4.訓練書寫能力
書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寫作速度。因此進行快速作文教學,必須強化書寫能力訓練。作文不是書法競賽,並不要求鐵畫銀鉤,但也不能龍飛鳳舞,我們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把字寫得清楚、規范、工整。具體做法主要是臨摩字帖,每個學生應備有兩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書,先練正楷,後學行書,逐日臨摩,堅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總之,通過素質訓練,要使學生想寫作文,愛寫作文,並且有東西可寫,話寫得通順。
(二)思維訓練
快速作文的關鍵是快速思維訓練。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徵和規律性的認識。快速思維則要求學生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整個思維過程中,思維活動應具有廣泛性、獨立性、敏捷性和創造性。一見到作文題能立即做出反應,要求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的全過程不超過五分鍾。
1.加強抽象思維訓練
議論文的構思過程,實際上就是抽象思維的過程,因此,必須教給學生分析、概括、綜合、判斷等基本邏輯方法和縱向思維、逆向思維、反向思維、輻射思維等思維方法。訓練抽象思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辯論。課堂討論應允許學生和老師唱「對台戲」,要鼓勵學生在課外爭論問題,學生爭得面紅耳赤的時侯,也就是思維最活躍、最敏捷的時候。
2.進行形象思維訓練
寫記敘文離不開想像、聯想、幻想等形象思維活動。要求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好一篇記敘文,沒有扎實的形象思維訓練是不行的。訓練形象思維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的基本形象,牢記心頭,並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要重視寫回憶錄,回憶錄的寫作過程實際就是訓練形象思維的過程。
總之,通過這一步訓練,要達到開拓學生思維的目的,使學生變得思維敏捷,對作文題反應迅速,想像力豐富,要改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維遲鈍、思想渙散的不良習慣。
(三)寫作速度訓練
第一步素質訓練是基礎,第二步思維訓練是關鍵,這第三步的速度訓練則是目的。整個快速作文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快速寫作。如果第一、二步訓練都抓得扎實,速度訓練就會見效。基本做法是嚴格要求,限時作文。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個課時,一定要嚴格要求,當堂完卷。要求學生做到快速審題,快速立意,快速布局謀篇,快速寫作,快速修改。總之,一切都要立足於一個「快"字。40分鍾的時間分配大致是這樣的:審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和謀篇布局(編寫作提綱)不超過5分鍾,寫作30分鍾,修改5分鍾。通過訓練,這個要求一般學生都能做到。另外,在班內開展快速作文競賽也是個提高寫作速度的好辦法,一搞競賽,學生的興趣就來了。剛開始進行速度訓練時,有些學生是跟不上的,40分鍾怎麼也寫不完。怎麼辦呢?二是多加鼓勵,切忌指責;二是暫時遷就,但絕不放鬆要求。時間一到,一律收卷,沒寫完也要收卷。這樣,學生下次寫作文就有一種緊迫感和時間觀念。有些學生,一講快速作文,字就亂塗亂畫。碰到這樣的學生怎麼辦呢?不能操之過急,分兩步走,先要求寫完800字,再要求字跡清楚。作文不是書法競賽,不要求鐵畫銀鉤,只要字體工整,文字規范就行。個別字跡潦草的學生,要加強教育和書寫指導。
(四)技巧訓練
第三步訓練要求解決寫作速度問題,這一步訓練便是"快」中求巧,同時,也是對速度訓練成果的鞏固和提高。基本方法是專題指導,講練結合。如果前三步抓得扎實,這一步訓練往往水到渠成。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不但要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各種文體的寫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快速寫作的技巧。比如快速審題、快速立意、快速謀篇布局、快速寫作、快速修改等技巧,都要分專題進行歸納,總結和指導,還要能快速應付寫作中隨時出現的「卡殼」現象,諸如走題、空洞、鬆散、結構混亂、詞不達意、字不會寫等毛病的糾正和意外情況的應付辦法。至於這些快速寫作的具體技巧和方法,我在下面將作專門介紹,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
(五)綜合訓練
通過以上四步訓練,學生基本掌握了快速寫作的方式與技巧,具備了快速寫作的基礎。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必須進行綜合訓練。訓練內容有:1.各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的快速綜合運用;2.各個作文環節(審題、立意、構思、成文、修改)的快速綜合訓練;3.各類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的快速綜合訓練;4.各種作文形式(命題作文、選題作文、看圖作文、給文字材料作文、自擬題目作文)的快速綜合訓練。
上述五步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雖然有時在實際訓練中可以穿插或同時進行,但必須有所側重,按步訓練,可形成一個序列,堅持到底,必然能達到快速作文的目的。最終必須說明,不論如何,動手去寫,不論文章的字數多少,多練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

8. 小桔燈作文的教材體系、教學理念介紹文字資料

一、小桔燈快速階梯作文教材體系介紹專家觀點:
學習作文沒有「秘訣」,也不可能有「神奇」的方法,誰如果這么說,那就是將作文神秘化了。
有人說,「其實作文並不難」,這是將作文簡單化了,如果不難,為什麼世界母語寫作會成為一道世界難題?
有人說,寫作文需要天賦。其實不然,因為作文不等於創作,創作需要天賦而作文則不需要作文只不過是表達思想、記錄生活、抒發感情的一種工具。
學習作文和學習其它功課一樣,是有規律和方法可循的,那就是進行系統的訓練,但它需要一個過程。小桔燈快速階梯作文教材體系:
第一階梯:基礎篇(作文技法)——系統介紹小桔燈作文技法:初步解決作文難問題,讓學生建立良好的作文心態,並能在40分鍾內獨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水平的作文。
第二階梯:提高篇(作文思維)——系統介紹小桔燈作文思維方法,揭示作文的思維規律,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難問題,幫助其完成由無意識寫作到有意識寫作質的飛躍。
第三階梯:升華篇(作文境界)——融閱讀、欣賞、寫作於一體,全面升華學生的精神境界、情感境界、審美境界、語言境界,為作文考場實戰作全方位的准備。
第四階梯:實戰篇(作文實戰)——有針對性地解剖命題、半命題、自命題、看圖、材料、話題、想像7大類型作文的特點及應對策略;並配以考場心理訓練、應變能力訓練。二、小桔燈中考實戰作文簡介
中考,學生人生過程承上啟下的樞紐;中考,學生前進過程中的加油站,作為語文中考得分大戶的作文,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備受學生和家長關注,然而由於無系統的教材,無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致使無數考生在此緊要關頭一籌莫展,不知所措,並因作文考場上的失敗喪失了進入重點高中的機會。
為此,小桔燈總部組織了一批中考作文閱卷人員和中學特級教師,在總結和研究全國中考作文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創編了《小桔燈中考實戰作文系列教材》。
本套教材共分為兩個階梯,每階梯分A、B兩冊,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階梯A冊:實戰課堂篇:重點講解和訓練實戰技法和實戰思維的;B冊:實戰准備篇:重點闡述閱讀准備、材料准備、語言准備、結構模式准備的方法和運用技巧及巧練手段。
第二階梯A冊:實戰演習篇。重點列示中考五大考試題型,詳述應對策略和解題思路;列舉範例,點撥應試關鍵所在。B冊:實戰金榜篇。全面展示全國中考優秀範文,從文體經典、技法經典、創新經典三個方面精析滿分作文的成功經驗,並在各類範例後面設立自練試題和點撥提示。以此實現演習有步驟,強練有效果的目的。中考實戰作文理念:錘煉心理品質是基礎中考實戰作文理念:實戰訓練是重點中考實戰作文理念:活用備考策略是中心中考實戰作文理念:提升創新能力是目標三、小桔燈趣味日記教材體系介紹專家觀點 :
寫好日記是寫好作文的基礎,許多人都知道要讓孩子寫日記,只是把它作為練筆的一種方式,但並沒有說清楚日記與作文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聯系。
很多人把寫日記看得很隨意,其實作為散文的一種形式,同樣有許多類別和技巧,只有當孩子真正了解了日記的各種寫法,才能激發他們寫日記的興趣,才知道什麼內容用什麼方式去表達,才能體會到表達也是一種樂趣。
教孩子寫日記也不能急於求成,因為寫日記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小看一句話日記,只有堅持寫下去,才會發展成一段話日記,一篇話日記。這同樣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第一階梯:啟蒙篇·學步篇(看圖、說話、寫話)——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通過看圖說話寫話訓練,激發孩子寫日記的興趣,培養孩子觀察生活、提煉生活、組織語言的能力;從一句話日記開始訓練;逐步掌握一段話日記、一整篇日記及其各類日記題材的寫作方法。同時通過誦讀古文經典《論語》、《弟子規》,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第二階梯:鑒賞篇·創思篇(語言感覺、語言邏輯)——通過普通人物、校園內外、動物植物、神州美景、讀後感、觀後感、寓言、童話等日記形式的訓練,增強孩子們的語言敏感度和語言邏輯性,從中感悟語言的奇妙和表達的快樂。同時通過名家的《反義詞歌》等篇章的學習,增強孩子們的語言的積累。

9. 語文教學研究中學作文教學的內容有哪些

80年代以來,中學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一樣,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以「控制論」為指導,研究作文教學定向、定質、定量、定序等內容;2.以「系統論」為指導,探討作文教學中教師、學生、知識(能力)等結構的功能在系統整體中的最佳組合,探討作文教學的序列;3.以「資訊理論」為指導,探求信息輸入、檢索、傳遞、輸出、反饋等環節的最佳狀態;4.尋求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最佳結合方法,或讀寫結合,或以讀促寫,或以寫帶讀;5.強調學生的思維、語言訓練;6.注意學生的生活實踐,指導觀察、分析、積累;7.改進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以培養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分類只是為了論述方便,實際上它們是相互交叉滲透,難以截然分開的。這些探索研究的深度、廣度盡管不盡相同,但卻各具特色,無疑都是有益的嘗試。
但是,與閱讀教學一樣,作文教學並沒有因此扭轉效率低的被動局面。如果把閱讀與寫作比作語文教學的兩條腿,盡管閱讀這條腿還遠非人們期望的那樣健壯,而作文這條腿較之「閱讀」明顯短了一截!其原因值得認真研究。
任何一種教育研究都應該具有三個層面:一是理論研究,即用一定的哲學原理來闡述和規定某一種教育的本質、規律和目的等;二是教育原則研究,即運用理論研究成果來確定此一處教育的內容,基本要求,指導性原則,檢測標准等;三是教育(教學)方法研究,用以規范實施上述要求、原則的具體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反觀作文教學研究現狀,我們不難發現,作為作文教學研究的哲學基礎層面,理論研究的隊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論內涵,有的論文僅是某一時期迎合某一熱點話題的即興之作。因而很難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這必然影響教育原則研究的理論層面。公正地說,這十幾年來,作文教育原則的研究是有成績的,如語文教學大綱、教材的不斷修訂和完善;作文檢測標準的改進等都表明作文教學研究的成績。但由於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作文教學改革的成績仍不盡人意,例如,比較符合漢語語言特點的統編作文教材至今沒有問世;試圖通過對內容、語言、結構三種獨立成分的「分項累計」或「分項綜合」而試行的作文質量檢測標准,效果仍不理想;有一些經過試點並逐步推廣,長期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先進經驗至今仍屬於「民間行為」,教育主管部門顯得過分謹慎,因而推廣不力,難以大面積豐收。最活躍的當推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方法研究。廣大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落後局面有切身感受,於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前進,大膽改革。有的提倡學生多寫多練,有的指導學生辦手抄報,有的堅持課前五分鍾講話,有的鼓勵學生對教師批改寫「讀後小記」,有的規定學生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內容十分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但這些僅僅是少數教師的個體行為,難以形成作文教學改革的「大氣候」。
作文教學研究中存在的整體結構上的渙散,成果推廣上的不力,經驗總結上的不深,是導致作文教學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著一定的教學實踐,理論研究中的某種先天不足,勢必導致實踐中的某種失衡或失誤,作文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四重四輕」就是這種失衡或失誤的表現。
一、重形式、輕內容。作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要解決「寫什麼」和「怎樣寫」兩個問題,即內容與形式問題。作文教學現狀是,大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導學生「怎樣寫」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過渡照應、開頭結尾等等都要詳細講,反復講;學生則認真練,反復練。但效果往往不佳,因為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了。葉聖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指出:「我們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術等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問題。」他還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指出:「通過寫作關,大概須在思想認識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一書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訓練中很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這種經驗,顯然是值得重視的。」這里的質料(思想認識),原料(思想情感),寫作興趣,思考能力等等,我們不是沒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夠重視,或者說重視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寫的,但我們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往往比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視寫作文的學生,把作文教學引向傳授知識、技巧的死胡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失誤。
二、重批改,輕指導。批改也是指導。新大綱規定,作文評改可以採用詳細評改、瀏覽檢查等多種方式,使教師得以從「精批細改」的重壓下喘息片刻。但問題並沒有因此解決。教師之所以「業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責任心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檢查。教師積極改進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導的效率,正因為這樣,學生作文本上「朱筆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錯別字可能漏過了,忽略了。這能得到領導和家長的理解和首肯嗎?顯然,這里的「重批改」對於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義,糾正的關鍵在於上下左右要達成共識。
我說的作文指導,並不等同於所謂「作文教學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導——作文批改——作文講評)。因為作文教學的內容遠非這三道程序所能涵蓋的。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種「三道程序」說使「詩外」的東西如觀察、積累、情感、興趣等等統統不見了。那麼說成「作文課」的三道程序行不行?還是不行,因為無論是命題、批改、批評都是在指導。雖然不同階段的指導各有其側重和特點,但誰也否認不了批改、講評都是指導這個事實。朱紹禹先生在《作文教學過程試探》中把它稱作「作文前指導、作文中指導、作文後指導」這樣說比較准確、科學。這不是在搞文字游戲而是為了科學地界定作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更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重灌輸、輕反饋。「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葉聖陶《論寫作教學》),在現行的作文指導中,教師是學生作文的第一讀者,擁有評價的特權。但由於時間、精力乃至情緒、審美情趣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對學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語言、結構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評價。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饋,一定要避免評價,避免灌輸」。教師應該把「自己應該完成的反饋和評價的任務大量地交給學生去做」(美·約翰·梅爾《對學生作文盡量少作評價》)。這就需要變重灌輸為重反饋,變單項反饋為多向反饋,努力擴大讀者源,滿足學生的發表慾望。這方面工作,其實同行們多有嘗試,效果也非常好。如讓學生分組討論修改;或謄寫一兩篇作文掛在黑板上集中討論修改;或張貼優秀習作供學生揣摩、借鑒;或讓學生辦「手抄報」展覽評比;或編印《作文選》讓作品「發表」等等。問題是其中一部分尚處於自發階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饋出來的點滴進步,對其「進步」應及時予以鼓勵誘導,愛護其積極性,而不應求全責備。葉聖陶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曾明確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對「差生」更應如此。
四、重課內,輕課外。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現狀是「說起來清楚,做起來糊塗」。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實際上教師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導學生找米、積米上。他們不管學生有沒有東西,只管大講如何選料、配料、掌握火候,講究色香味等等。這有什麼作用呢?與其這樣,不如先設法使其「庫存」充實起來。培養一個「巧婦」談何容易,何況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文學家。「勝義精言,世間本沒有許多」(葉聖陶《論作文教學》)。即如我們這些為人師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於學生呢?
課堂教學,系統的課本知識學習,是學生打基礎、長知識、增才乾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我們還更應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方法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去接觸社會,體驗人生;組織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上學期我校組織兩位青年教師(均為寧夏作協會員)分別搞了「小說創作」和「詩歌創作」講座,學生很感興趣,把一個可容納200多人的大會議室擠得水泄不通,連走廊都擠滿了人。學校領導、語文教師去遲了也只能站在窗外。學生的這種熱情,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
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了,視野開闊了,思維活躍了,有所見,有所思,有所感,便有了一吐為快的寫作沖動,這時候,尤其需要加強指導,教會學生去觀察、分析、積累、選擇、運用,寫出各類體裁的文章。

閱讀全文

與中學語文作文科學訓練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