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下冊歷史期中考試重點.
高一歷史必修二
第一單元
1.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原始農業:刀耕火種
商周:耜,石鋤,石犁
春秋戰國:開始使用鐵具,推廣牛耕
西漢:耦犁,犁壁的出現
隋唐:曲轅犁,犁評
2. 古代中國主要的土地制度
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集體勞作
春秋戰國:封建土地私有制,一家一戶單位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逐步形成。(精耕細作)
3. 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容易破產
4. 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和特徵
夏商周:青銅為主,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
西周晚期:鐵器開始
漢:高爐煉鐵,炒鋼(開始於漢武帝時期)
南北朝:灌鋼法
南朝:原始瓷器
東漢:青瓷
北朝:白瓷
宋,明清:盛起
瓷都:江西景德鎮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緞成為清朝絲織品代表
5. 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和特點
秦漢:多推行重農抑商
隋唐:大運河開通,櫃坊和飛錢問世
兩宋: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
明清: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商人群體叫「商幫」。實力最強的是晉商和徽商。
6. 「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
1.迪亞士的航海活動的發現好望角
葡萄牙支持,最先到達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2. 哥倫布開辟新航路
從歐洲前往美洲
3. 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刑場的意義
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變化
4. 荷蘭殖民擴張
東印度公司(以侵略為目的),佔領馬六甲,錫蘭,現印度尼西亞一帶,台灣
5. 英國的殖民擴張
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佔領西班牙,荷蘭,法國,17世紀中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6.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殖民擴張與掠奪
7.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飛梭出現。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瓦特研製蒸汽機。工場變成工廠
8.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西門子發明發電機。創制內燃機。愛迪生發明電燈。三輪汽車。萊特兄弟的飛機。電氣時代。
9. 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蒸汽機車和輪船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世界各地聯系更加便捷。)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在亞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材料,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19s中後期,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增長,世界各地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電報電話的出現,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商業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亞非拉送糧食和原料到工業化國家,工化國產的工業品銷往全世界。國際分工日益明顯。資本主義列強瓜分世界。,亞非拉美洲基本淪為殖民或半殖民地。資本主義國家輸出產品,掠奪原材料,直接向殖民地輸出資本,他們工業發展艱難。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第三單元
1. 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但在大部分農村,自然經濟仍然占統領地位
2. 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洋務運動期間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3. 近代中國足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甲午戰爭後,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中國自然經濟,經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
4.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一戰後,歐洲列強忙於站正,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工業獲得了一個迅速發展的短暫春天。
5. 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列強對華的控制。軍閥割據,關卡林立,稅收沉重,外國資本主義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存在競爭優勢,並享受在華特權。
6. 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從經濟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發展有利於社會進步。它的產生瓦解沖擊著自然經濟,對外國經濟侵略起了抵製作用。
從政治上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從思想上看,為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沖擊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並最終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第四單元
1.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
中共八大提出的許多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體現了中共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經驗教訓從20世紀70年代起,正是國際局勢趨向緩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開始持續發展的時期。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中國不僅沒能縮小與發達國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從而失去了一次寶貴的發展機遇。「文化大革命」從反面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極其沉痛的教訓。
3.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
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開辟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
5.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
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
6. 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
增強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
7. 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 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
第一批經濟特(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管理方法)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海南)
沿海開放城市
沿海經濟開放區:14個沿海港口城市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是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經濟實現現代化
9. 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多層次全方位性,寬領域性
10.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
國內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國際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挫折,改革進入關鍵期。鄧小平南方談話和十四大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標志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加快我國經濟現代化建設; 有利於我國與國際上通行的市場經濟體制「接軌」;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的生產力,促進我國的經濟現代化建設; 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我國從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並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 使我國資源配置方式轉變為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
第五單元 書64 探41
第六單元
1.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生產資料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直接原因:紐約股票市場的倒閉
2.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點和影響
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巨大
影響:經濟危機激化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的打擊,激化了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盪。經濟危機也激化了各國的之間的矛盾,引發了一系列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站戰..
3. 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在經濟危機爆發時(一些國家例如德國,面對經濟危機,是實行法西斯專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國是實行新政,根本原因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直接目的是緩解經濟危機。
4.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整頓財政金融體系。對工業加強計劃指導。 調整農業政策 積極推行「以工代賑」。
5. 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國家干預經濟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6. 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開創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發展模式
最根本的是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
而且還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和美國共產黨的革命。
穩定了社會秩序,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大大增強。
12
7.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在生產力方面,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並且出現「新經濟」。在生產關系方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在國家職能方面,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了社會管理與服務的職能(福利政策)
第七單元
1. 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式
國內戰爭
2.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心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提高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迅速恢復,有利於穩定政治形勢。
3.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
重工輕農
4. 「斯大林模式」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必須重視農業基礎,保證農業輕重的協調發展,經濟政策的制定必須尊重經濟規律
5. 赫魯曉夫改革
重農業
6.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工業
7. 戈爾巴喬夫改革
重經濟
8. 社會主義改革的
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第八單元
1.「布雷頓森林體系」
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
2. 二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構成了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3. 歐洲聯盟
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在巴黎簽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在羅馬簽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歐共體,加強了西歐國家的經濟實力(合作領域包括經濟軍事和政治等方面)
4. 北美自由貿易區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簡歷北美自由貿易區加強了三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和交往,後美國積極推動把北美自由貿易區擴大到整個美洲,以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由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經濟集團)
5.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澳大利亞等12國成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同年中國加入。組織的宗旨和目標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貨幣壁壘。成員國之間存在的文化和歷史差異,對發展有一定影響
6. 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和客觀上存在的分工使得發展趨勢為集團化
7. 世貿的由來和發展
95年世貿取代關貿總協定,規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開始建立起來
8. 中國加入世貿及其影響和作用
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一步晚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史,中國的加入也將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利於建立完整的世界貿易體系。但加入世貿也帶來壓力和亞軍挑戰。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關稅的大幅度減讓使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強的競爭,有些產業會受到沖擊。中國企業在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國際經濟形勢。
9. 世貿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關貿總協定:緩解了國際貿易中的矛盾,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世貿致力於促進各國市場的開放,調節貿易糾紛,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通過多邊貿易,促使各成員國之間逐漸取消貿易壁壘,使各國通過貿易獲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繁榮。世貿努力減少其成員間的不平等,對發展中國家和貿易效果的利益給予足夠的重視
10.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發達國家憑借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成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對於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基礎較差,技術水平低等原因,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劣勢和被動的地位。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
㈡ 高一下期物理試卷(附答案)
高一級物理下冊模塊1考試題
http://t.3e.net/gywl/tk_279202.html
高一級物理下冊期中考試試卷
http://t.3e.net/gywl/tk_279201.html
高一理科物理下冊中段考試題
http://t.3e.net/gywl/tk_279200.html
高一物理研究平拋運動同步每課一測
http://t.3e.net/gywl/tk_279199.html
高一物理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同步每課一測
http://t.3e.net/gywl/tk_279198.html
高一物理機械能單元測驗
http://t.3e.net/gywl/tk_279197.html
高一物理曲線運動章末檢測
http://t.3e.net/gywl/tk_279194.html
高一物理下冊自主招生考試
http://t.3e.net/gywl/tk_279185.html
高一物理做功練習題
http://t.3e.net/gywl/tk_279186.html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同步每課一測
http://t.3e.net/gywl/tk_279188.html
高一物理下冊三月月考試題
http://t.3e.net/gywl/tk_279143.html
㈢ 長沙長郡中學以往的高一分班考試試題很難嗎
分班考試不難。與實驗班是不同的。
具體的難度,你可以向在領通知書當天購買了澄池的同學借閱,他們在購買澄池的時候獲得了2010年的分班考試試卷。都不是很難,沒有高中內容。
㈣ 長郡中學高中暑假自主學習作業本2019級高一年級答案
你真是四大名校的恥辱。你明白你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好,知道上面暑假寒假的時候總是內有一容些白痴的問題,難道你真的不明白,沒有電子答案,別人手寫的那麼多的內容不會耗費那麼多的時間發給你。你有電腦可以上知道問,你可知道很多孩子連電腦都沒見過。想想湖南的老一輩人,再看看你自己
㈤ 現在長郡中學的高三學生啊,你們什麼時候期中考試
應該是11月7,8,9號的樣子
我是長郡高二的
我們是11月9號考試
㈥ 長郡中學2013年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售後安裝當然是需要付費的。
㈦ 長郡2018至2019年高一期中考試化學,有多少道題
長郡中學2018至2019年高一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不掛網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詢問長郡中學辦公室、教務處。
立馬就知道了。
㈧ 高一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的重點
你應該學的是什麼教材,如果是人教版,那麼應該學的是《中國近現代史下冊》
中國近現代史下冊應該注意首先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共產黨開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其中有南昌起義,文家市決策,三灣改編,秋收起義,以及毛澤東寫的那三本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其中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農村包圍城市,槍桿里出政權
然後最重要的就是土地改革,每一次土地改革的背景以及目的,措施,對象方針,影響。
再就是幾次會議每次會議的背景,目的,時間,地點,誰召開的,影響等如遵義會議,整風運動,西伯坡會議這是很重要的。
再就是長征的路線一定要記住,長征的原因,有外因內因,長征經過的幾次大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巧過金沙江等等。
再就是抗日戰爭國共的第二次合作,抗戰的幾次大捷,國共的不同戰場以及路線,以及重要會議
1、中共為挽救中國革命的努力:
(1)南昌起義:
① 時間:1927年8月1日。
②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③ 意義:這次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立人民軍隊的開始。
(2)八七會議:
① 會議的召開: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
② 內容:確立了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③ 意義:會議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湘贛邊秋收起義爆發。文家市決策-----由城市轉向農村。
(4)廣州起義:1927年12月。
2、井岡山道路:
(1)開辟:1927年10月,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革命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2)意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井岡山道路。井岡山道路,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正確道路,這是一條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中國革命的策略發生了轉變。
3、紅軍長征: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王明左傾錯誤的領導和危害。
② 直接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2)長征的開始:1934年10月。
(3)轉折——遵義會議(1935年):
① 召開:1935年1月。
② 內容: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③ 意義: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再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由幼稚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
(4)長征的勝利:1936年10月,三大紅軍主力在甘肅會寧回師,標志著紅軍長征的勝利完成。
(5)長征勝利的意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制定:
① 1935年8月1日,中共發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 1935年底,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
5、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
①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② 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③ 全民族抗日運動高漲。
④ 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的推動。
(2)西安事變的發生: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結果: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4)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原因:民族危機嚴重,中共將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促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5)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它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五)、 抗日戰爭(1937--1945):
1、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2、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發布《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共合法地位。這標志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3、國共聯合抗戰(抗戰初期):
(1)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主戰場):
① 重要戰役:凇滬會戰、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大捷)、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最大勝利)。
② 戰況:由於國民黨實行不發動群眾,只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的片面抗戰路線,導致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大片國土淪陷。
(2)共產黨開辟敵後戰場:
① 抗戰路線:全面抗戰路線。
② 抗日根據地的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我黨開辟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
4、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
(1)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原因:
① 日本戰線太長,兵力不足。
② 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的作用。
(2)標志:1938年10月,廣州和武漢淪陷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3)日本侵華方針的變化:
① 對國民黨停止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
② 以主要兵力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基地。
(4)國民黨政策重心的轉移(國民黨轉向反動):(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①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1939年)確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
② 皖南事變(1941年、反共高潮。)
(5)中共維護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斗爭:
① 方針:中國共產黨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爭中求團結」「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中共從民族利益出發,以斗爭求團結,保持統一戰線的團結。
② 作用: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團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5、抗日戰爭的勝利:
(1)時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2)抗戰勝利的原因:
結成了全民族抗戰的統一戰線;中共的領導;國際社會的支持。
6、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近百年來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的勝利,中國收回台灣,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
(六)、兩種命運的斗爭:
1、國民黨的獨裁內戰方針:
(1)國民黨六大決定動員全黨的力量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消滅人民武裝。
(2)在美國的支持下搶占戰略要地,把大批兵力調往內戰前線。
(3)鎮壓國統區的民主運動,製造了一系列慘案。
(4)公開撕毀重慶政協會議協議,公然發動內戰。
2、中共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1)中共七大:號召全黨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而奮斗。
(2)重慶談判:
① 原因:蔣介石為內戰做准備;中共為盡可能爭取和平,揭穿國民黨假和平的陰謀。
② 結果:簽定《雙十協定》,確定了堅決避免內戰,在和平、民主的基礎上建設獨立、富強、民主的國家。
(3)重慶政治協商會議:領導各民主黨派和國民黨進行斗爭,使會議通過了許多有利於人民的決議,如《和平建國綱領》。
(4)內戰爆發後,領導了國統區以學生運動為主體,各階層人民參加的民主運動,形成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
(七)、解放戰爭:(1946——1949)
1、內戰全面爆發:
(1)時間:1946年6月底,蔣介石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2)作戰方針: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
(3)戰果:打退了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2、戰略反攻:1947年夏,劉鄧大軍強度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3、戰略決戰:
(1)時間: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2)主要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等三大戰役。
(3)意義:三大戰役共消滅國民黨反動軍隊150多萬,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4)國民黨統治的覆滅: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23日,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結束。
(八)、新中國的成立: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召開:1949年9月 21日在北平召開。
(2)內容: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規定了新政協的性質和地位;確定了國都、國旗、國歌;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
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標志新中國成立。
(九)、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中國進入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勝利。
(十)、土地改革:
1、目的:穩固新政權,恢復和發展經濟。
2、時間:1950年6月——1953年春。
3、政策:1950年6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4、意義:建國初期的這次土地改革具有明顯的新民主主義性質,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土地改革運動。農民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真正翻身做了主人,積極投身於新中國的生產建設之中。
(十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
1、相同點:
(1)社會性質相同:即都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革命任務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3)性質相同: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
2、不同點:
(1)領導階級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基本上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2)指導思想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主張走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思想武器,以爭取創建人民民主共和國為政治目標。
(3)革命的發展與群眾的深度、廣度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土地問題不徹底解決;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
(4)結果與前途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有勝利的一面,但最後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完成,社會性質沒改變,在這一點上講最終遭到失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為社會主義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結果。
(5)所屬的世界革命范疇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以後,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