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教初中學生寫作文
打開學生日記本,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讓老師傷心的語句:「作文真讓人頭痛!」「我最怕上作文課!」上作文課,老師拿著作文批改手冊走進教室,也常常傳來這樣非常不情願或不耐煩的聲音:「又要寫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學都在那兒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有時候,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還遲遲交不上來。這些現象都足以表明,對於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他們又是多麼害怕作文。然而,寫作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寫不行;寫,又怎樣指導同學們寫好作文呢?下面談一點嘗試。
我們知道,做數學題,只要記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動動腦筋就能推出結果;背誦課文,再難記的東西,大不了多讀幾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爛熟……然而作文則不同,它沒有現成的公式作依據,也不是單憑記憶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藝術加工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體會,潛心去感覺;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後才能修成「正果」——領略到作文的奧秘。要做到這些,對初一的學生來說實在是一件難事,這就使得好多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一種神秘感。就是這種神秘感使得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視作文為畏途。怕寫作文自然很難寫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讓他們不怕寫作文。
那麼,怎樣清除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主要是「無米」之故,於是他們便常常告誡學生「觀察!讀!寫!」可是到後來大致結果都會這樣:由於老師的引導不力,學生觀察了一陣子覺得也並沒有看到什麼可寫的,回來再讀上一陣子書也沒得到什麼補益;要求多寫,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可寫,你叫他們怎麼多寫呢?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對寫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說,「無米」是學生懼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種「看讀寫」的做法對解決學生的「無米」之難其效果卻並不好。
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懼怕作文是因為他們對寫作不感興趣,於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作家的創作經驗,來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事實上,這樣做收效也並不見大。我們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是一批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們的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與作家不是一個層次的,與他們談這些,只能是用高掛在樹上的桃子去饞尚不會爬樹的小猴子,僅能讓它們空羨慕一場而不能讓他們得到什麼。聽的時候,熱情是能夠激發起來,他們也想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偉大作家,創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當他們從幻想回到現實中拿起筆來的時候,卻又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於是,美麗的肥皂泡破滅了,留給他們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剛激發起來的熱情也便重新降溫。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們何不另找出路,再想辦法呢?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一個班裡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怕寫作文,可也還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這些不怕寫作文的人中,個別的還是寫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們談到,在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上,我們的這些中學生和作家不能相提並論,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作家的寫作本領他們是望塵莫及的。然而,怕寫作文的學生和不怕寫作文的學生是同學,他們的年齡,他們的社會閱歷,以及他們所學的知識都差不多,他們總該是一個層次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先以培養不怕寫作文的同學的寫作能力為主,來帶動怕寫作文的同學進行寫作。
具體方法可以這樣:
首先,既然有些同學不怕作文,這說明他們對寫作文感興趣;既然他們對作文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學生組織起來,組織成一個興趣小組。對於興趣小組的同學,我們可以按常規來指導他們寫作:指導他們細心觀察,指導他們認真閱讀,督促他們多寫多練,還可以指導他們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文,取人之長,去人之短,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通過一階段的訓練,使他們的作文能「拿出門」來。當然,對這「拿出門」來的要求也不能過高,因為他們畢竟是初一學生,只要能做到錯字病句少出現,優美詞句多一點,用詞較准確,篇章結構新穎一點即可。總之一句話:讓他們給怕寫作文的同學作個表率就夠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養「師資」。第二步便需給怕作文的同學緊緊弦了。具體作法可以這樣:把怕寫作文的同學編成幾「旗」(為了與興趣小組中的「組」相區別,我們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數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裡寫完一篇作文後(全班一起寫),由老師從寫作興趣小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後任抽出一旗,把這些作文分給這一旗中的各成員,讓他們認真研讀,找出這些作文的優點,看誰找得好,這一旗作完這一練習之後,可以再抽一旗進行同樣練習,直到各旗都進行完。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好處很多。
首先,想寫好作文,閱讀一些優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讀一點與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難體味出作家是怎樣構思並組織這篇文章的,也就是說,作家高明的寫作技巧他們很難學到,因而讀完了這樣的作品之後,他們便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會寫!這樣,就更增加了這些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他們也就愈怕作文了。當然這並非否認作家作品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讀它,而是在引導學生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既要引導他們認真閱讀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導他們尋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說,在指導學生閱讀作家名篇的同時,也不時地讓他們認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他們是完全可以欣賞了的,他們會很容易地領略出自己的同學是怎樣構思並寫作這篇文章的。那麼研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他們會恍悟:原來這篇文章就這樣寫,我也會!紗網戳破,他們心中對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優點是他們自己找出來的,他們認為這些地方好,潛移默化中,這些「旗人」們就可以把它們學去了。——作家高水平的優點是不大易學的,可這些低水平的優點卻正合他們的胃口。「老師,××同學這個地方寫得真有趣!」「老師,××同學這段景物描寫真好!」「老師,××同學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聽!」……這些與發現了新大陸同樣驚喜的語言,是在做完了這項練習之後少不了的。
再次,這些「旗人」們也寫過這一篇文章,對同一題目也動了一番腦子,而在研讀這些文章的同時,他們不自覺地就會把自己的作文與這些作文相對比,通過對比,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增強自己寫作文的信心。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開闊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別人構思文章的方法。到這個時候,他們便再也不愁沒的可寫了。這樣,也就為進行下一步練習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們已發現了「新大陸」,那麼我們何不讓他們登上這塊大陸一覽風情呢?這就是我們要進行的第三步練習——寫作。通過上面第一、二步的練習,「旗人」們就覺得有可寫的了。這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時機,促使他們來一個飛躍——重寫這篇文章。這部分作文交上來,仔細翻閱就會發現,它們盡管仍是好一點、差一點各不相同,但與他們原先「擠牙膏」擠出的作文相比要進步多了。並且這一次他們也願意寫,寫得快,交得也快。這樣一次一次地進行練習,他們很快便會學會構思作文,也不會再有「沒的可寫」之感了。
為了調動「旗人」們的積極性,我們還可以開展小型的寫作競賽活動,人與人之間,旗與旗之間展開競爭,看哪一個人,哪一旗分數高。解脫了他們「沒有可寫」的痛苦之後,他們中許多人也便由原來的怕寫作文變為愛寫作文,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們的寫作水平一天天提高。當他們的寫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門」之後,便可讓他們退「旗」入「組」,加入到興趣小組的行列中去進行正常的寫作訓練。
Ⅱ 如何給小學生講解作文,進行寫作指導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生寫作指導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它是學生從學習語言文字到運用語言文字的一個飛躍。如何教學生熟練地運用好祖國千百年來流傳下來語言文字,來准確地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心情感,是作文教學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要讓學生能寫出精彩的作文,作文的起步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做好小學生的寫作起步教學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閱讀入手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對於才開始學習寫作文的小學生來說,大量的閱讀對於他們非常重要。培養閱讀可以給學生搭建一個向別人學習的平台,是學生由讀到寫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讓學生從閱讀他們喜歡的故事或其他讀物開始,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感受別人對於語言文字地運用。逐步了解怎樣把一句話說完整,怎樣把一件事情說明白。為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就要給他們提出閱讀的要求。比如讀完一個故事,要能說上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內容,能簡要地復述故事的內容等,真正做到讀有所獲。
二、由說到寫
剛開始寫作,很多孩子都有畏難情緒,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處落筆,空有一肚子的情懷。老師可以適時降低難度,變寫為說,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學生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語言的形式向同學作以表白,然後再讓學生把自己剛才所說的內容寫下來。這樣不僅打開了學生的寫作思路,也使學生覺得寫作並不是一件難事,只不過是把自己平時說的話變成了語言文字而已,克服了心中的障礙,寫作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三、注意積累
葉聖陶先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練習寫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對於剛開始寫作文的小學生來說,需要積累的東西很多。
1、積累素材。缺少了素材,寫作便如同無本之木,無米之炊,難以寫出精彩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生活中作一個有心之人。要學會觀察生活,包括生活的環境,人們的言行,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等等,無一不是積累的對象。有了這些原材料,文章這幢大樓就有了建設的根基。
2、積累語言。妙筆生花離不了語言的支撐,因此,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就要讓他們學會積累語言。在平時的閱讀中,要善於發現文章中所運用的好詞好句,把它們摘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日積月累,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彙量,在寫作的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會使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3、積累寫作技巧。寫作技巧的運用能使作文更富有表現力。一開始,小學生幾乎沒有任何寫作技巧。老師要在講解課文的時候,結合課文內容,讓他們逐步了解別人的寫作手法,例如比喻句,擬人句的寫法,它們在語言表達上的好處。事件敘述過程中,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動詞的恰當運用,對事件本身所起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仿寫等形式,進行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神態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注重感悟
作文應該反映學生的心聲,所以教師在學生剛開始寫作時,要鼓勵學生寫自己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事情,杜絕弄虛作假或照抄別人作文的現象。在寫作時要注重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不要一味地模仿別人的樣子,矯揉造作的寫那些陳詞濫調。這樣的作文不僅別人不愛看,也會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埋沒了學生的天性,對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寫自己眼中看到的,心裡想到的,親自感受到的東西,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展現自己異彩紛呈的世界。
五、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古人作詩為一字而「推敲」數日,可見要做到准確表達,修改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但在我十幾年的教學經歷中發現,大多數小學生不愛修改自己的作文。究其主要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修改。因此,老師要教給他們修改的方法,其中包括文章修改的步驟,文章修改的內容以及必要的修改符號,逐步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
六、善於激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寫作文,就需要不斷地激勵他們。作為學生作文的主要欣賞者,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學生運用恰當的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值得欣喜,都值得激勵。讓學生在寫作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收獲寫作的自信。同時要注意展示學生的作文,對於學生中優秀的作文,要進行講讀,總結成功之處,提出不足之處,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指明方向。
萬事開頭難。正確的方法和指導,必將給學生一顆閃亮的北極星。引領他們在文學的世界裡,展示自己的才華,一步步邁向成功。
Ⅲ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作文500字 15篇
踏著輕快的步伐,我們跨入了21世紀,21世紀是一個充滿光明和希望的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不斷興起,國力競爭激烈,21世紀是科技的新紀元,要想在這激烈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我們應該德、智、體全方面發展。做一名合格中學生。
做為一名中學生首先我們要講誠信。「一諾千金,說到做到」也就是說我們要講信用,重承諾,他要求我們每個人答應別人的話要做到,忠於自己的言行。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蔡鍔說:「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前不久,我們學了一則故事《期行》其中陳太近的朋友沒有按時赴約,被七歲的陳元方反駁得面紅耳赤。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當講誠信。偶爾一次失信,別人可能會原諒你,但如果多次失信,別人就認為你是無信之人,就不能立足社會。
再次,我們還應該學會互助,在我們生活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需要別人來幫助你、關心你,在我們生活中不單單要別人來幫助你、關心你,我們也要學會關心、愛護身邊的人。甚至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只要他需要關愛,我們就盡自己最大的所能,力量去幫助他,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關心別人,快樂自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做為一名中學生,我們還應該講效率,學會自主學習,多讀書,在書中我們凝聽前人的教誨,感受前人思想詠搏的跳動,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摯友談心,恰似以一位長者交流情感。科學、藝術、文學、哲學——總之,人類思想所發掘的一切,人類勞動所創造的一切,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書籍里等待我們。世紀老人冰心從四歲就開始讀書,到了晚年讀萬卷書,新時代的我們有何理由不自主學習多讀好書呢?
21世紀是我們的世紀,中華兒女將以更優秀的素質步入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我們應該積極投身於體育鍛煉的愉快競爭的刺激,合作的快樂中,體驗勇敢與頑強,勝利與失敗,挫折與勇氣,拼搏與成功給你帶來的歡樂與興奮,而且你會確實感受到體育鍛煉各器官系統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應該常鍛煉身體。
做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擔任著建設祖國的希望,祖國美好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去創造,我們必須從小勤學苦練,誠實守信,學會互助,做一名合格中學生。
要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就要自己試著寫這篇作文
Ⅳ 如何教中學生寫作文技巧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課外閱讀量多並做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審題,明確寫作要點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詳略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可見,學生習作審題是關鍵。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習作的重點,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否則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寫出的文章也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即使是所寫的文章妙語連珠也是白費功夫了。我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讀習作要求,讓學生說說寫作的范圍及要求,弄清是關於寫人、寫事、寫狀物的還是寫景的作文,明確寫作的要點,確立寫作的側重點,並要弄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寫作的類型,到底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於自己命題作文;是屬於想像、自由作文還是看圖作文。教會學生審題之後,教師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小學生作文主要有寫人、記事、狀物、寫景四大類。寫人的文章要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如果是敘事的文章,可以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也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的寫法,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發生的過程是習作的重點,要把其來龍去脈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關於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多用一些比喻、擬人等方面的修辭手法,賦予它情感,使所寫的物品躍然紙上,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這樣就會給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們可以寫它的獨特用途,從而突出了物品的特點,在字里行間還要滲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寫景的順序,可以按方位順序來進行描寫,也可以按游覽參觀的順序來記敘,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同時還要注意寄情與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互相交融,將讀者引進身臨其境的境界。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切記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談,應抓住一兩處自己喜愛的,覺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其他景物可一筆帶過。總之,只要學生明確了各類習作的要點,就猶如心中有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習作教學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動力,不懈的努力。廣大教師要勇於探索,精於思考,長期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習作技巧的指導,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Ⅳ 如何指導中學生寫作文
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3
、高年級著笪訓練連段成篇的能力。
這是在低、中年級訓練連詞成句,連句成段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這一時期要求學
生寫的作文「有中心」
,圍繞中心組織的材料有詳有略。
「有中心」的訓練是通過兩條途徑進行
的,第一,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的教學,分析課文作作者的立意,從中受到啟發;第二,通過講
評學生典型作文,因勢利異,這一時期作文「有中心」的要求是初步的,所寫文章有個主要意
思就行,並不要求「中心明確」
、
「中心突出」
,不然會使學生對作文望雨生畏,挫傷他們作文
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年段的教學都是這個整體的組成部分。作文教
學,既要立足本年段,又要心中有全局,這樣才能明確目標,年段為全局服務,使學生作文能
力扎扎實實地逐步提高。
最後,多給以學生創造實踐機會。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有很多可寫的東西,但由於生活空間的局限性,選材內容往往局限於
某幾個方面。這就要求我我們為學生參加學習實踐、社會實踐創造廣闊的天地,讓他們在實踐
中積累材料,開闊視野,有更多的、更新鮮的東西去寫。
總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外科乎是在讓學生願寫、有東西可寫、懂得怎麼寫這幾方
面下手。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就初步形成了。
215
語
如何引導低年級作文起點
河北省威縣趙村學區
孫增金
小學生到地三年級,課表上的「說話」就變成了「作文」
。由口頭說一名完整的話,一下
子改為用筆寫出很多話組在一起的文章。由此對於
8
、
9
歲的小學生來說,實在是「萬事開頭
難」
:一難沒內容可寫,二難不知從什麼地方起筆,三難語言干癟不具體,於是怕和厭的心情
油然而生。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三難關,進入作文的宮堂呢?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大綱中,對三
年級作文的要求,為我們指明了道路:
「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內
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學習寫簡單的日記」
。本著這個目標我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鋪路架橋,穩步過渡
早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就要求學生每天寫一句話。學生升到二年級後就改為用兩三名話,
把自己這一天中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事物寫下來,利用語文第二課堂活動,每周
舉行一次讀「寫話」比賽,看誰寫得完整、明折、具體。這樣堅持了一年多,到二年級期末,
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向作文的門坎跨進了。學生升入三年級,第一次作文課,面對幾十雙困惑
的眼睛,我說:
「
『作文』
,不是新課,實際上還是『寫話』只不過多寫幾句,把它們有順序地
連在一起就行了。
」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為作文入門做了超前的准備,減通緩了學生學習的坡
度。
二、把握目標,從「小」字起步
確切地說,三年級的作文,實在難以稱之為「文」
;按大綱要求寫片斷,充其量只能謂之
小作文。作文伊始,切不可把目標定得過高,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實,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信
心。應讓學生先寫一個局部的畫面或一個聚焦的鏡頭,從「小」小起步,寫小「豆腐塊」
,寫
一些視角很小的題目。如《我洗書包》
、
《我洗手帕》
、
《爸爸愛吃„„》
、
《窗檯上的盆花》
、
《老
師的眼睛》
、
《我做的風箏飛上天》等。在看圖作文中,由寫一幅畫逐步擴展到二、三,量畫,
以至於連環畫,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才能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三、加強指點,觀察引路
面對復雜的事物和多彩的景象,從何著眼,怎樣觀察?這對於小學生也決非易事,更何況
觀察並不僅僅是「看」
,而是通過各種感官去體察因此,帶領學生觀察,教給觀察方法,是寫
好作文的必由之路,也是大綱的要求。寫《校園的一角》時,我帶領學生從校門外向校院內走。
在校門中我問:
「一進校門,
你首先看到什麼?接著呢?」
學生瞪大眼睛邊觀察邊爭相發言:
「旗
桿上有國旗,下連是四個少先隊員的塑像,像前面的假山在水池中„„」我適時鼓勵:
「好!
這就叫觀察有順序。
以上到下,
從遠到近,
這都是很好地觀察方法。
寫文章就可以按這個順序。
」
隨著距離的變化,我不斷地提出問題:
「四個少先隊員各干什麼?假山上有什麼?水中有什麼
呢?„„」通過實地觀察恰當引導,不僅解決了無話可寫、不知從何處寫起的難題,而且教給
了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其效果是口號式的觀察所無法比擬的。
四、細處著手,豐富聯想
客觀的再現事物只是照像機,而寫文章則用語言文字去描述,不僅應起到照像機的作用,
還應賦予這些景物以感情色彩,使人讀文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睹其景,且能觸景生情,與
作者產生共鳴。這就需要細致地觀察和豐富地聯想,從而使文章具體、形象、生動、感人。教
師在指點觀察時,必須在「細致」和「聯想」上加大力度,仍以上文作為實例,在觀察過程中,
老師適時啟發:
「國旗在什麼樣的天上飄揚?四個少先隊員像在干什麼?假山上的小橋、山洞
在怎樣的位置?什麼樣子?假如讓你游山你會看到什麼?心情怎麼樣?金魚在什麼樣的水中
游?它們好象干什麼?„„」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不僅認真細致地觀察,而且張開了想像的
翅膀,學生寫出了較好的語名和片斷。如「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蔚藍的天空中迎風飄揚,四個
少先隊員,敲著鼓,吹著號,唱著歌,高舉跳動的火炬,吹奏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
挺著胸脯,昂著闊步向前進。
」
「清澈見底的水中,小金魚擺動著鮮花一樣的尾巴,跳著水中的
芭蕾舞,又象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小姑娘在撒歡游戲。
」
「丫在小橋上看著滿山的花草樹木,聽著
橋下叮咚的流水聲,心裡美極了!
」
「要是鑽進山洞,說不定還能捉到一隻小松鼠呢!
」„„這
些語句片斷,出自三年級小學生的筆下,使我感到非常高興。
五、創造成功機會,獲得成功體驗
1
、把學生的好作文選送學校紅領巾廣播室廣播,或在班級的學習園地及黑板報上發表。
2
、編寫班級優秀作文選,把有創作新意的學生作品編入作文集里,給學生留念。
3
、選出優秀習作積極向各類報刊投稿。
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裡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寫作積極性會越來越高。
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買際情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出發,激發學生創作的
激情,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歡樂,學生一定會興趣盎然,創作出有新意的作品來。
97
語
淺談朗讀教學
元區縣教師進修學校
李占興
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語文教學缺乏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培養。系統訓練也
只重視寫,以致很初中畢業生,不能有條理地寫出自己的簡歷、說清自己的想法,甚至不能流
利地朗讀一篇文章。
因此,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
應加強這四方面的綜合訓練,
尤其是朗讀訓練。
Ⅵ 怎樣給初一的學生講作文
作文講評啊?找些好的,符合要求的,讀給大家聽,把每一篇的特色和評價也告訴學生們。
再找篇不太符合要求的,課堂上跟同學們一起修改。我覺得這樣效果會不錯。
Ⅶ 怎樣向學生講解作文-----讓我感動
首先,對優秀學生的作文決不能吝嗇表揚,要善於尋找學生作文的閃光點,讓學版生能感覺到創造成權功的快樂。如《植樹節隨感》評語:××,祝賀你第一次作文就很成功!你的描寫細致,最後一個自然段的聯想和呼籲有畫龍點睛的妙用,寫得確實不錯。文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來改正。鼓勵性的評語能帶給學生無窮的力量,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快感就會激起學生千百次追求成功的信心。誰也不能否認,在這樣的評語激勵下將會出現多少篇佳作、多少個愛寫作文的孩子?
其次,對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又該如何評價,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呢?其實只要教師能站在孩子天真無邪的視角去欣賞他們的作文,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如《教師發火了》評語:××,應該說你的表達能力較強,只是前面的敘事有些羅嗦,成了我的「錄音帶」了,而後面的感受似乎又牽強了些。你有作文能力,但不愛動腦筋,希望以後能多想想再作文。這條評語除了就文章的內容、語言去評價,還外加跟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寫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改錯,為了能在評語中得到表揚,更會努力寫好下次作文。
Ⅷ 怎樣給學生講這篇作文怎麼寫
摘要:要想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教師應先解開傳統作文教學的束縛和捆綁,讓學生「先看後寫」、「先說後寫」、「先演後寫」、「先讀後寫」,樹立起學生的寫作信心,啟迪他們的心靈,開掘他們心中巨大的寫作潛能,讓他們快樂地寫出內容充實、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只要教師引導方法正確,學生就能輕松學作文,快樂寫作文。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先看後寫。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學生應「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1]
例如筆者在教學生寫《下雪了》這篇作文時,帶學生們到雪地里去觀察,告訴他們用多種感官去感知「雪」,用眼睛去看雪的顏色、形狀,看它們飄落的姿態,落在物體上不同的樣子;用耳朵聽踩在雪地上發出的聲音;用手和臉蛋去感受雪的冰涼。學生們觀察得很仔細,寫作時,筆者又教他們按照觀察順序下筆,並且寫出雪讓自己動情的原因,學生細致、有序的觀察和對雪的真心喜愛使得這次作文大獲成功。
筆者不僅引導學生科學地觀察事物,還引導他們全面地觀察人。比如在寫《我的媽媽》這篇文章時,筆者對學生說,「同學們雖然從小就生活在媽媽身邊,終日享受著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但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出色地完成這篇作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細致觀察,充分感受。」同學們一回想,果然除了「媽媽辛苦地為我做飯,為我洗衣」,「媽媽又要辛苦地工作又要負責家務」等這樣的語句就沒有太多新穎的內容。於是,筆者安排同學們回家對媽媽進行一周跟蹤觀察,捕捉更多細微的、感人的作文素材。經過一周的觀察和構思之後,同學們寫出了動人肺腑的作文。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准備功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成。如果養成了,對於寫文章大有用處。」[2]可見,養成科學觀察的習慣對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其次,要讓學生先說後寫。
筆者在教學中經常會結合生活設計一些口頭作文,如:一次街頭見聞。教師先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街頭見聞都包含哪些內容,然後找一個典型的內容,先讓學生按時間順序把他這次上街的所有見聞都說出來,再讓他只挑最精彩的見聞說,再讓他圍繞一個中心選取相關見聞說等等,這個學生說完,其他學生還可就沒聽明白的地方提問,由他再補充說,老師也可引導他把沒說細致的地方再說細致,把沒說生動的地方再說生動,說完後,讓同學們利用他剛才「說」的方法,在小組中每個人都用這個題目說一說,說完後大家再一起把剛才說的作文寫出來,讓學生明白作文原來很輕松。
有一次「口頭作文」中,筆者布置的題目是:一位_______的同學。當時筆者對這篇半命題作文提出了一個要求:不能提及同學的姓名,只能介紹其一個最突出的外貌特徵、一個最突出的性格特點及表現這個特點的一件最典型的細節,介紹之後讓同學們來猜一猜是誰。學生們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都認真觀察,認真分析,其實他們觀察、分析的過程就是寫作文構思剪裁的過程。
再次,要讓學生先演後寫。
先演後寫,即在作文前,組織學生把要寫的內容先表演出來。沒有素材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演」創造素材。
小學生正處在天真活潑、蹦蹦跳跳、喜歡表演的年紀,他們對手舞足蹈、靈活新穎的教學很感興趣。可以把他們的這種特點帶到教學中來,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服務。
在教學當中,筆者經常會設計「表演」的環節,讓他們表演「媽媽」,感覺換位角色的樂趣;讓他們表演「搬桌子」、「洗衣服」,讓他們通過表演觀察、體會描寫的重要性,在作文中注意動作、細節等描寫。同學們在表演和觀看的過程中,不僅得到了樂趣,還獲取了寫作素材,不再覺得作文無話可說。
第四,要讓學生先讀後寫。
先讀後寫,即讓學生在作文前先讀一些好範文,學習借鑒之後再動筆寫。
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呂叔湘先生說:「閱讀的本領學會了,自己寫文章就不難了。」可是,也有不少學生,書沒少讀,作文依然不會寫,為什麼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讀什麼,二是怎麼讀。範文是要精心挑選的,既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感興趣,又要選材獨特,語言有文采,適合學生。此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從寫的角度來閱讀分析文章,讀的時候要想如果要我寫,我會寫什麼,怎麼寫。教師還要教會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素材學習語言,每天可輪流讓學生將自己閱讀積累的好詞、好句抄在黑板上,給同學講一講,再讓同學們品評。這樣不但抄寫詞句的那位同學印象更深刻,還能讓其他同學「同分甘果」。日積月累,寫作文時就不至於無話可說了。
可見,要想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教師應先解開傳統作文教學的束縛和捆綁,讓學生「先看後寫」、「先說後寫」、「先演後寫」、「先讀後寫」,樹立起學生的寫作信心,啟迪他們的心靈,開掘他們心中巨大的寫作潛能,讓他們快樂地寫出內容充實、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只要教師引導方法正確,學生就能輕松學作文,快樂寫作文。
Ⅸ 怎樣講解初中生作文
作文在初中語文中考試卷中佔有「半壁江山「,可謂是作文寫得好,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寫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學作文的模仿寫作基礎上上,雖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朦朧的寫作意識,但是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要想讓學生盡快擺脫小學時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寫作模式,從而真正會寫作文,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淺見:
首先,對學生進行歸類,並根據學生現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處類別進行有目的的培養. 分類的依據多種多樣,根據學生興趣的有無可以分為有興趣的和沒興趣的,有興趣的還可以分出興趣較高的和興趣較低的;根據學生的知識面寬窄可以分為知識面寬廣型、知識面狹窄型;根據學生的書寫的水平可以分為美觀、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據學生對於作文題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為透徹型和膚淺型;根據學生對於文章的結構的把握上可分為寫作結構完整型、結構不完整型;根據作文內容的充實程度可以分為內容充實型和內容空洞型等等.對學生分出類別以後,一定要與學生溝通,既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所處類別的培養目標,又要打消學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學生」「老師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顧慮.
我對於我班學生在開學時就採取在不做任何輔助講解的情況,布置一篇作文,根據學生的最真實作文水平進行分類.然後以此進行作文指導.
當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類也不是越多越好,分類的標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針對性;既不可為了達成分類這種形式而進行分類,走形式;也不要讓分類的標准過於模糊,將不同問題類型的學生放在一類,降低教學的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對待學生的第一篇作文,給每一個學生進行准確定位,確定類別,並根據學生在以後的表現適時做出調整.
其次,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指導,重在提出改進意見,定期進行檢測並及時反饋. 在確定好學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後,就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比如對於知識面比較狹窄的同學就要鼓勵他多讀文章多積累;對於書寫較差的學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字,爭取潦草的寫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寫到工整,工整的寫到美觀;對於文題理解不透徹的學生可以多出一些題目,讓他研讀,訓練理解,培養能力;對於結構寫不完整的可以讓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應的文章,以增強對於文章的整體概念;對於文章內容空洞的同學自然要建議他首先是多積累素材,其次是要善於運用手中的素材.
例如關於作文的細部處理上,我的教學心得是文字與情感上的「簡單——復雜」的辯證處理上,細節描寫是要把「簡單的語言復雜化」,就是在細節上詳細描寫,不惜筆墨;情感上的處理應做到「把復雜的情感簡單化」,即是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的情感表示出來,盡量使用短句,情感表達要清晰、語句要簡短.在進行了指導並提出改進意見後就要結合學生的後續習作情況進行具體講評,根據學生每一次作文的情況製作一個記錄薄,將學生每次的進步和存在情況進行記錄並結合學生的作文及時給與反饋,爭取做到擯棄缺點,固化優點.還可以結合期中期末的考試對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行階段性檢測,並根據檢測的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講評時要注意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切忌挖苦諷刺.
再次,根據學生的作文水平適時調整學生的類別,讓學生始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生作文水平的進步也是不斷表現出來的.當學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階段的培養目標不再適合原有類別的培養目標時,就需要對學生及時進行調整培養類別,使學生自始至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努力目標.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評價可以藉助於大型階段性考試的檢測結果,如期中、期末考試.這樣的考試對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檢測可能更科學、更合理、更准確.也可以根據每周的作文情況進行總結判斷,每個月進行一次調整.但是最好不要頻繁的調動,以免適得其反.
還有,就是要加強同輩群體間的交流,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還要知道自己的習作水平在班級中的地位.
Ⅹ 淺談如何指導中學生寫作文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並且善於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並產生強烈的寫作願望。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帶著情境性的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更有引發作用。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感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沸騰的生活。此外還必須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一. 在作文中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培養觀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1.從玩中觀察
從孩子喜歡的事物中觀察,孩子往往會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記得在指導寫《記憶一次參觀活動》的作文時,正趕上學校秋遊香山植物園。於是我給學生布置了觀察作業:游覽之中選三種你喜歡的植物,認真觀察它的顏色,樣子以及生長特點,回來後畫下來在班裡展覽。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們在活動中看得可仔細了,摸一摸,聞一聞,有的還專著的拿筆記一記,生怕忘了似的。回來之後,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誕生了:葉背是紅紅的'紅背桂';葉子象七個手指的'七葉葵';葉子很小但很香的'九里香';長滿小刺的'仙人鞭'等等,真讓人目不暇接。作文的第一步--'畫'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來進行作文的第二步--'說'。在第一節作文課上,我組織孩子們暢所欲言地把自己畫的植物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也了解這種植物,喜歡這種植物。學生爭先發言,講起來滔滔不絕。熱烈的掌聲,喝彩聲,不時從教室里傳出。從這就可以知道學生們在這次活動中是仔細觀察了。
作文第三步--'寫',安排在第二節課。學生們聽了要求之後,都埋頭在桌子上寫起來,再沒有左顧右盼,獃獃坐著得人了。有的同學寫到:美人蕉盛開的花朵從遠處看像一個個小喇叭,可是走到近處看,卻是四,五片花瓣組成。風兒一吹,花朵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葉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動。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會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聞,一股清香味撲鼻而來。精彩的片段真讓我愛不釋手。這種觀察不僅不是負擔,還給了孩子們樂趣,因為有了樂趣所以才會有收效。
2.在活動中觀察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我勁量在班裡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像拔河比賽,特技表演,知識競賽等。六年級畢業前夕,要寫一篇《我愛我的學校》的作文。寫作之前,為了加深學生對既熟悉(天天見到),又陌生(熟視無睹)的校園的印象,我在班裡開展《校園一角》攝影比賽。每人選出3張優秀的作品參賽。參賽時要求學生以《誇誇我的學校》為題,在班會上介紹校園環境或設施,也可以是在校園中開展的有意義的活動,課堂學習的動態。學生們行動起來,背上相機,走遍校園去選景,選角度,還真像個小攝影師。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學生們的足跡。學校的每一處景物都盡收學生們的眼底。照片出來了,學生們的作文也有了素材。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切實感受到:花點功夫,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讓他們有表達的慾望,這應該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
二. 作文教學過程中,逐漸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
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於低級階段他們的意志內控力弱,情緒性突出,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針對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特點,我利用一些電教手段,指導學生如何觀察。
1. 有順序地進行觀察
人們從事一項活動,總要按照合理的順序進行,觀察活動也是如此。記得在指導寫《我喜愛的一種小喜動物》一文時,我從學校找到了《小白兔》的錄象。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觀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徵。然後指導學生進行有順序的觀察。先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指導學生觀察白兔外形時,錄象採用定格,把最能顯示小白兔樣子的鏡頭定下來。學生們都不約而同地大聲說全身雪白的小白兔,真惹人喜愛。然後在指導學生按從上到下,從頭到尾,從左到右,由遠到近地進行觀察。指導過程中,強調觀察的順序。各部分仔細觀察之後,再把錄象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樂和旁白,從整體上加深觀察印象,最後訓練學生說一說到寫下來。
通過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變無序為有序,為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觀察與聯想相結合
小學生天真活潑最富於想像力,只要我們正確誘發學生的聯想,使聯想與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時在講讀課文教學中,多用投影,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啟發他們想像;多用錄音,借用一些與課文感情一致的音樂,與課文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