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生怎樣寫好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寫自己錯的題復目為什麼會制錯的原因。
2.自己同過這次考試有什麼經驗。
3.下次考試如何對待,會怎麼做,比如什麼細心什麼的。
例如:這次考試,我因為粗心大意也丟了不少分數,一個是沒有看清題,另外一個就是計算失誤。這些都是不該丟的分,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更加註意改正,爭取在下次考試中不再范類似低級失誤,把成績提高一個新台階!還有我通過此次考試,發現了我許多知識沒有掌握好掌握牢,沒有徹底弄懂弄會,我要在以後學習中盡快補起來!!
例如:這道題是考XX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屬於XX,我做對了或做錯了;
從整份試卷來看,我對XX的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而XX知識點還未夠熟練;
知道正確答案後,發現有哪些是自己真正會做的,而哪些是運氣用對了;
做錯了的題現在哪些是弄明白了,哪些仍然未明白,等等
Ⅱ 寫一篇關於高中期中考試的質量分析
☜夜乄微涼☞ 14級 2010-05-01
期中考試各科的成績陸續出來,以下是我覺得應該反思和改進的幾個方面。
對於總體科目來說,主要拉分科目還是集中在數理化三門上,而我認為,從各科卷子上分析,問題主要出在兩方面上
1.概念方面
2.學習的知識不扎實.
對於問題一,首先在平常學習中,做作業,上課,會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由於沒有及時解決,到了臨近考試反而會覺得自己在概念方面問題並不是很大,甚至沒有問題,總會把概念放過,而往往考試中很多相對難一點的題,歸根到底都是考察概念的靈活運用,別的同學因為每一課時都一點一點的把概念吃透,知道消化成真正自己的東西,坐起這種題來,就更加的得心應手,而這種題往往在選擇填空題更多一些,選擇填空一般都是最容易拉分的,一道題就三分而這些把概念吃透的同學,做起選擇填空就更快,從而節省時間去一一攻克後面的相對難題,而我每次都是由於概念不熟,而在選擇填空浪費很多的時間,而且准確率還不高,做選擇填空就要浪費一個小時左右,這樣看來就沒有時間去細想後面的大題,惡性循環,由於時間不夠而造成自己緊張,後面不該錯的也都錯了.就這種問題來看,我覺得老師原來期考以前給我們的那種選擇填空專練對我比較合適,即讓我熟悉概念,又把我做選擇填空的時間縮短,提高准確率.
問題二,更通俗話來說就是.不細心可是歸根到底看來,就是學習不扎實,對每一課時的掌握,不是那麼的精細, 而這種問題,我覺得主要的改進方式,就是多去問老師問題,讓自己盡量做到沒有細小問題存在.
這兩個問題的改進辦法,都是老師您平時對我們所說的,可對我而言,我覺得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兩種改進方法進行到底,堅持下去,每次定了目標,剛開始很好實施,但一旦過了那個新鮮勁兩三天以後又是很難堅持下去,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上了高中以後,學習到的知識難了很多,而我好像還沒有真正進入高中不同於初中學習狀態,還是像初中一樣的辦法去學習,初中好像運用那種突擊的辦法還適用,考試前突擊一個禮拜考試照樣可以考的還不是很差十幾二十名,可是到了高中就算突擊兩個禮拜,也還是沒用,這一點也是我所需要改進的。
文科方面英語現在是最大問題了,前兩個月我一直都覺得英語底子好不用太在意,可是這次終於把問題暴漏的一清二楚,書上的知識太不扎實,而又沒有進一步的改進,所以從下半個學期開始,一點要開始按照老師說的辦法一點一點做吧,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追上前面同學的腳步吧。
時間還在繼續,沒有一點時間讓我來悼念已經過去的時間,只有繼續向前努力罷了。還需努力!
Ⅲ 初中教學質量分析怎樣分析
初中教學質量分析怎樣分析
一、情況分析:
初一年段學生總體成績比較理想,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得滿分的學生人數不夠多等問題。
初二初三年段成績不盡如人意。
由統計情況看,後面大題失分較多,失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雙基薄弱,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
(2)、數學思想方法深入不夠,學生不能自覺運用適當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來解決相關問題。
(3)、答題技巧和答題策略欠科學,學生不能發揮自己真正的知識水平。
(4)、平時對有些知識點訓練不到位,導致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沒有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對解題規范性訓練不足,造成有些學生「會而不對,對而不全」。
(5)、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培養不足,審題能力訓練不夠。
二、教學建議
1、回歸課本,夯實基礎
近年來數學有許多新題型,但多數試題取材於教科書,試題的構成是在教科書中的例題、練習題、習題的基礎上通過類比、加工改造、加強條件或減弱條件、延伸或擴展而成的。所以,我們的教學要回到教材,認真研究教材,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
2.強化訓練,提高運算能力
雖然運算能力也屬於基本技能,但我們把這一條單獨拿出來,重點強調,就是因為運算問題是考試的大問題,成敗在於運算。要解決這個問題,平時必須扎扎實實地下功夫,對學生的平時訓練高標准、嚴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答題規范、表述准確、推斷合理。計算能力,有時不僅是能力,更是一種計算意識。是要靠平時的點滴訓練積攢而成的。
3.研究學情,尋找得分點
平時除了注意學生的學力發展之外,不能不關注一些應試技巧,一些得分點,有以下幾個我們不可忽視的方面:
(1)學生書寫和表達的規范性。
(2)解題速度和解題時間分配的合理性。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解題速度,規范解題過程。
4、關注生活,加強應用
教學中要時常關注社會生活實際,編擬一些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有著實際背景的數學應用性試題,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審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這樣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啟迪學生平時關心生活,關注社會。
5、科學訓練,規范解題
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是提高學生成績的利器。建議老師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對學生解題步驟和解提各式的規范要求。保證學生考試時會做的題不丟分。
總之,綜觀初中數學,有各種教法,但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適合自己的學生和學情,從學到練,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師生共同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學活動才能產生最佳的效果。
Ⅳ 怎麼進行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試題方面:試題是由總校統一組織命題,就整個試題而言,除個別科目考題偏難,(選題角度的不同)偏易外,其餘基本都體現了目前考試命題要求:注重基礎、體現能力。
2、成績情況:從總體成績上看,大部分學科與上學期相比都有所提高,各年級優秀率有所提高,及格率明顯增加。
3、考試所暴露的問題:
①學生基礎差
各年級都存在著部分學生基礎太差,同班學生中,單科成績差距太大,個別學生單科成績個位數。例如:六年級的英語低分率較高,達到18%,三年級的數學、英語都在20%以上,這些都反映出學生的基礎太差。
②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習態度問題
各年級都存在著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對頭,沒有養成在學習新課之前預習,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求取新知識的習慣,學習浮於表面,敷衍行事,不能靜心去學習,致使一些常見的應該熟知的知識不能正確解答。
③審題能力
試題的入題深度的確定和入題方法的選擇,決定了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大部分學生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個道理,勿忙審題,甚至說匆忙做題,就連基本的思考過程都沒有,或失之於思維方法偏頗,或失之於入題角度不正確,或失之於完成過程草草。答題語言的組織,缺乏准確性和邏輯性。前言不搭後語。
Ⅳ 如何進行考試質量分析
一、研究課題的提出
(一) 傳統考試統計理論的不足
個體差異的普遍存在使「因材施教」成為教育學的理想教育原則。雖然在現實中我們很容易「……把表達思想不清楚的天才與表達思想清楚的白痴區分開來——表現為前者通過運算和結論,顯示出對科學的深刻體會,但不大能夠『說出它是怎樣的』;後者看上去充滿恰當的詞彙,卻沒有相應能力去利用這些詞彙所代表的觀念;亦即好的教育工作者憑籍其多年教學經驗很快會對學生的天賦和潛能做出判斷。但藉助於正式的測驗卻往往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因為當今的學績測驗及智力測量主要是以再認或再現方式測量學生能夠有意識提取的外顯記憶知識以及對這種知識的運用能力,而對學生的內隱學習與內隱記憶等無意識加工能力則很難測出,但這種內隱加工能力卻又確實存在,且對學生的學習及其基本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對這種加工能力的測量將有助於對學生的全面理解與因材施教,因為測評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學生貼上優劣的標簽,而是為了將兒童置於合適的教育環境中,盡可能幫助學生揚長避短,在加強外顯記憶能力訓練的同時注意開發其內隱心理潛能,多方位、多側面地進行綜合培養。
經典的測驗理論在整個測驗的水平上分析測驗結果,忽視了個體差異以及不同的項目反應模式,混淆了相同測驗分數所包含的不同性質的特徵。有研究表明,相同數目的正確反應很可能是由於不同反應模式的結果,而這種反應模式的差異恰恰反映出真正的心理特徵或某種心理定勢。現代測量理論中的潛特徵理論及其發展即項目反應理論則力圖克服這一缺點,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測量結果與那些不可直接觀察測定的心理特徵之間的關系。
(二) 專門化統計分析工具的缺乏
由於考試統計學是一門集教育學、數理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於一身的綜合性交叉學科,而目前市場上的統計分析軟體面向各行各業,單用於教育統計有很多的功能浪費及功能不足,且分析結果過於抽象,不能深入淺出的闡明給使用者。因此,設計出專門化的考試統計分析工具,就成了提高考試質量的當務之急。
(三) 項目反應理論的崛起提供了數據分析的新工具
70-80年代,在測量理論中,最顯著的進步是項目反應理論的應用,它是繼經典測量理論之後的一個重要的測量里程碑。項目反應理論之所以優於經典測量理論,在於它克服了後者分析數據對「考分=能力」的局限,而將能力看作是一個潛在的變數,又將項目的難度、區分度等重要參數看作是項目本身的固有特性,獨立於被試團體。目前該理論主要應用於客觀性考試、試題庫的建立、不同團體被試在不同測驗中能力反應的等值化、跨文化比較等多種測量領域。在發達國家的人才測評數據分析中,項目反應理論已經成為一種常規的分析工具。
二、研究目標及意義
首先介紹從宏觀層面運用傳統教育統計方法分析試卷,將試卷質量及學生整體水平的反饋信息提供給教學管理者,幫助其改進教學工作與決策。其次,針對傳統教育統計方法的弊端,從微觀層面進行試卷分析。運用項目反應理論,重視學生內隱學習和內隱記憶,通過項目反應模式的差異突破「考試=能力」的局限,反映出學生真正的心理特徵或某種心理定勢,對試卷分析結果進行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比,形成性評價能提供更多的有關日常教學情況的信息)的目的不僅在於要診斷和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審查、評價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試卷的宏觀分析
一、試卷宏觀分析的需求分析
測試可以在短時間內,省時省力地獲得有關教學的大量信息,有助於教學管理者作出改進教學工作的決策,通過對試卷的分析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計劃的通過考試對教學措施進行檢查和研究,是管理者改善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管理者掌握教師教學情況,進行具體幫助、指導和控制的重要依據之一。
教學管理者與學科教師通過對試卷的宏觀分析,可以把握學生集體知識水平、集體走向等重要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
二、試卷宏觀分析案例
本層面統計分析的主要內容為:試卷分數的總體分布形態,平均值,總體難度,差異系數,偏態量數,標准差及其頻數與頻率分布,試卷難度及區分度分布,試卷總體構成差異,試卷信度,試卷結構效度、內容效度等。
本案例對上海市復旦中學高一(2)班第二學期期末成績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用進行了全距、標准差、中位數、頻數分布、試卷難度、試卷信度、試卷區分度的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一)全距
全距是一群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它指的是兩個極端值間的全部差距,常用符號R表示:
(2.1)
用全距可以用來表示數據的離散程度或差異程度,如果全距R比較大,說明考生的考分差異較大,如果R比較小,則說明考生的考分比較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能夠再就試題的平均得分進行對比,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全體考生該知識點掌握的水平高低。
由表中數據,數學試卷的全距為77,可見學生該科目考試成績差距較大,而數學平均分為70.2708,說明總體水平較好但差生過差,要提起注意。而語文、歷史和政治的全距較小,平均分也較高,說明總體水平較好,學生間差異不大。這也體現了理科與文科的差異。
(二)標准差
表示變數值與其平均值離散的程度,是反映事物發展變化平均狀況的數字指標。在考試中可以用來衡量學生成績的差異程度[3],以便來對此次考試的區分程度有大概的了解,計算公式為:
(2.2)
式中,S為標准差; 為各觀測值; 為平均數;N為觀測值的個數。一般情況下每次考試的標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間比較恰當。如果標准差小於8分,說明成績分布較為集中,試卷區分度太小,中等難度的題目偏多;標准差如果大於16分,則說明成績過於分散。
考試的標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間比較恰當,因此數學和外語考試的成績分布正常。而政治、語文、物理、化學、歷史的成績過於集中,說明試題的區分度不夠好。
(三)中位數
中學的成績通常採用百分制,因此考試成績分布並不會有明顯的集中趨勢,所以一般不採用眾數這一統計量,而採用中位數計量。其公式為:
中位數位置= (2.3)
以數學試卷為例,眾數為60,中位數為71。說明考分出現最多的是60分,處於中間位置的分數為71。這表明試卷難度適中,稍偏低。而外語試卷中位數為56.5,說明試卷偏難,學生普遍成績較低。歷史試卷中位數為90,相對簡單,學生普遍分數較高。
(四)頻數分布
一般情況下,考試分數接近正態分布,但在實際考試中,考試成績有以下四種分布形態(如圖所示)。反映出試題質量信息各自不同
圖2.1 頻數分布圖
其中,A圖反映出試題難度分布正常;B圖中,正態分布反映出低分人數較多,平均分較低,說明難度大的試題佔分比例較大;負偏態分布說明高分人數較多,平均分較高,難度小的試題佔分比例較大;C圖中,高峰形頻數分布表明學生分數集中在平均分周圍,中難試題佔分比例較大;平峰形頻數分布表明學生分數差異較大,易、中、難三類試題佔分比例接近;D圖反映出高低兩類分數集中,試題難度梯度大,中難試題佔分比例較小。
以數學試卷為例,全班48人的分數頻數分布圖如下:
由圖可知,數學試卷考生分數頻數分布為負偏態分布。說明高分人數較多,平均分較高,難度小的試題佔分比例較大;絕大部分考生分數在60~80之間;從10~20到40~50有斷層,即沒有考生成績在20~40分,說明差生過差,應特別提起注意。
Ⅵ 中學教育教學質量分析制度
說具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