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校園生活為主題的作文(寫實驗中學的)600字左右一
我的校園生活
當微風輕柔地托起一絲絲柳絮的時候;當太陽把它金色的光輝悄然披在一棵棵俊俏的櫻花樹上的時候;當美麗的花瓣在空中悠悠地達幾個卷兒,再輕輕落地的時候,我們正幸福地享受著爛漫的校園生活.
清晨,快樂的鳥兒唱著歌,伴隨著我們一路走過灑滿花香的小路,目送著我們走進校園,眼裡全是笑意.陽光鋪在寫有「XX中學」的銅牌上,又把柔和的晨光反射到我們身上,我們笑吟吟地接受了這份光芒,朝氣蓬勃地邁進校園.在去教室的路上,我們每天都能看見漂亮的噴泉與水池,挺拔的槐書與婀娜的垂柳;我們時常碰見自己的同學或是外班的好夥伴,友好地招一招手,親熱地拍一拍背,親切地問候兩句,也許再聊一聊最近做了些什麼.
走進灑滿晨光的教室,安置好書包與作業,長長地吁一口氣,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
課堂上,我們盡情地展開我們的才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真地記好我們要領悟的知識與要點.為了讓鳥兒也為我們喝彩,為了讓大樹也贊許地點頭,為了讓花兒也為之傾心,讓那片片在空中飛舞的花瓣上滿載著贊賞與希望的寄語…….我們努力著!
我們喜歡課間,喜歡那可以讓我們自由發揮的十分鍾.我們一起談心來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增添那寶貴的心靈財富;我們一起討論問題來提高彼此的成績,讓自己更加的充實與睿智.有的依傍在欄桿上,憑欄遠眺;有的聚集在長廊上,談笑風生;有的坐在"s"形的雕塑下,沐浴陽光,享受這最美好的金色年華.
我們融入在集體之中,每個班級都是一個家,我們在一起朝夕相處,無不希望自己的"家"能夠出類拔萃.因此,我們在運動會上看見了每個運動員那如離弦之箭一般的沖勁,整裝待發的氣勢,戰無不勝的決心.我們還看見了一個個拉拉隊加油助威的龐大的陣勢——有揮舞著雙臂的,有跳起來大聲喊的,個個神氣活現.
我們在學習中成長著.
我們在成長中學習著.
現在,我們微笑著在校園的林蔭小路上散步,撒下最快樂的時光.當我們離開校園的那一刻,再讓我們回首看我們走過的路,我相信,我們有的是戀戀不舍的感情;有的是沒有虛度年華的自豪;有的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相信,那難忘的校園生活一定會成為我們最美好的回憶.....
⑵ 校園印象 作文600字
當我決定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年流往復的三年時光像倒退的列車般一幕幕重新展示在我的眼前,使我深深感受到這些過去的日子---真真切切屬於我的日子--所有美好的滿足與遺憾歡笑與憂傷。請相信我是懷著最最真實和坦白的心緒來記下我青春的記憶。
明明白白地互望著,沒有曲徑通幽地浪漫,沒有陽光照不到地地方。
進校的時候,剛剛進入初秋花壇的桂花樹已經打起花苞,只等著吐芬芳了。它和冬青樹還有低矮的灌木叢渲染成一片濃濃的綠色。操場上四百米的跑道圈起裡面瘋長的草皮,讓新生驚嘆這種生命力的茂盛與蔥郁。當新鮮感一天天減少時,我方向我們已經溶入了初中生的角色。
校園有幾棵高大的樹,秋風蕭瑟時我總是愛望著他們,他們的葉子打著旋兒從空中飛下來像個調皮的孩子,那時我們稱他為『黃蝴蝶』。明天,一有時間總是喜歡躺在操場柔軟的草坪上,看著天上的白雲什麼也不想只是獃獃地在那盯著。操場的角落裡有一副鞦韆體育課時總喜歡在上面盪來盪去體驗那種想飛出去的感覺。
初二大概是個有點傻的年級,可是大人卻說這是學生時代最容易轉變的時期,我們依然過著從前的那種日子。春天來臨時,當任何樹木重新吐出綠芽時,我發現這一切綠的很可愛,有一種讓人憐惜的感覺。操場外不知是誰家的杏花在一夜之間爆滿了白里透紅的花朵,遠遠望去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罕有的美麗。
小杏嘆頭探腦的向初夏點頭的時候,我們開始發現我們應該努力了。畢竟初三是要分班的呀。
在學校里過了最後一個元旦時,大家都忙著在題海里奮斗,但每個人仍不會忘了對彼此的祝福,早晨哈著寒氣走進校園時,總會看見有人很認真的在商店裡選購自己中意的卡片,雪片似你來我往的祝福似乎並沒有上面意義,卻使得寒風中溫暖的心被驚喜充盈著漲起又漲落。
賀卡滿園飛舞的季節,老天也恩寵似的拋下滿地的雪花,十幾歲的我們總有一些浪漫的念頭,總喜歡在雪地里伸開雙臂去自由的奔跑象是去迎接什麼東西一樣。我們仍愛玩著兒時的游戲。於是,整個校園一團團雪球橫空出擊根本分不清敵我,大家鬧成一團。樹枝上也被灑滿了厚厚的雪花,不知是誰抱著那棵桂花樹搖了搖,於是大堆的雪花瘋涌而下那個男生也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雪人,每個人都很開心,那種久違的笑聲使大家回到被遺忘的孩童時代。
最後的一個春天每當我看見那棵杏花滿樹的花朵時,我總想著那個冬天的日子,杏花象雪人一樣可人,沒有寒意只有馨香。轉眼間我們已成為校園中資格最老的主人了。我們像是在一夜之間明白了成長的含義。於是大家努力著,為夢中的那所學校。於是我們接受了這一切的轉變,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沒有理由,沒有權利去拒絕成長。
不管願不願意,每個人都要長大;不管願不願意,許多有歡笑有眼淚值得紀念的往事會在記憶中輕輕地被淡忘,而新的日子新的時光會為每個人打開一扇新的窗,展示一片新的風景。與此同時成長的痕跡留下的紀念會深深刻在我們的心上變成一種深沉的印象。
⑶ 介紹威海實驗中學的作文600字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這樣一座城市,它雖然不是特別大,但卻很漂亮。那就是我的家鄉——威海。
威海不大,但卻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劉公島上遺存著德國建築,甲午海戰紀念館里的點點滴滴,都時刻提醒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威海是座風景優美的城市。西霞口動物園、石島赤山、成山頭、幸福門、海水浴場……這些景觀都是威海優美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贊不絕口。可是,在這些優美的風景區里,卻存在著許多不和諧因素:浴場沙灘的海面上常常漂浮著垃圾;大街小巷可看見有人隨處亂扔果皮紙屑;大街上明明有「禁止左轉彎」的標志,可有的司機叔叔,還是視而不見,揚長而去,造成交通堵塞……這難道就是我們常說的「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嗎?我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慕名來威海旅遊的旅客,品嘗了威海鮮美的海鮮後,被驚人的餐費嚇呆了,原本只要一百左右的餐費,卻需要四百元。他一氣之下,投訴到消協,傷心地說了一句:「可惜了威海這座城市!」這真是給我們威海的形象抹黑啊!
威海是我家,它的繁榮,它的美麗,它的壯大都要靠我們大家集體的力量。只有大家整體文明素質提高了,才能使我們城市的整體形象不斷得到提升。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我們做起;和諧城市、文明城市從小事抓起。那時,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碧,空氣更加清新,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和諧,不愧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我愛威海!
⑷ 有關實驗的作文600字
有趣的小實驗
「叮零零」,上課鈴聲一響,老師滿面春風地走進教室。「同學們,蛋殼都帶來了嗎?」「帶來了!」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但是蛋殼能做什麼啊?」「做不倒翁嗎?」我們竊竊私語。「今天,我們要用這兩個半個的蛋殼做一個小實驗。做之前,請大家先猜猜,我用這支鉛筆朝著蛋殼垂直往下刺,看哪半個蛋殼先破呢?」「口朝下的會先破!」大多數男生手指著那半隻蛋殼說著。「口朝上的先破!」我的同桌斬釘截鐵地說。很多女生都坐著,猶豫不決.。「那好!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做,看看誰的答案才是正確的。」
老師叫了一名同學幫忙,他拿著鉛筆對准老師手上口朝上的蛋殼,手一放,鉛筆落到了蛋殼上,蛋殼沒有破。第二次鉛筆一落下,但是它落在了老師的手上,然後掉到地上,鉛筆芯斷了。老師又拿出了一支鉛筆,這次她親自出馬,鉛筆落了剛兩下,口朝上的蛋殼就破了。接著,老師又拿著鉛筆對著口朝下的蛋殼刺去。「一下,兩下,三下……」我們一齊數著,但是這半個蛋殼就像是穿了盔甲一樣,連刺了十幾下就是不破。
「Yeah!我猜對了!」同桌高興得手舞足蹈。「好!下面我請同學們自己也做一做,看看這是不是偶然現象。」「對,你先別得意的太早!」我們可不服氣。
我們自己做了這個小實驗以後,終於認識到同樣的兩個半個的蛋殼,用鉛筆垂直去刺,因為口朝下的蛋殼受力比較集中,所以比較容易被刺破;而口朝下的蛋殼受力分散,因此就不容易被刺破。難怪我們學校建築工地里的工人叔叔們都戴著口朝下的安全帽,原來都是一個道理啊!
小小的實驗蘊含著大道理,這節課真是有意思啊!
有趣的一次實驗
一年級到四年級,科學一直是我喜歡的學科。科學課上我做過的實驗數不勝數,但在這無數的實驗中,唯獨一次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前不久剛做過的硬幣實驗。 那天下午的科學課上,老師向我們宣布:「今天,我要和大家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耶!」話音剛落,同學們一陣歡呼。「是不是把硬幣投入水中的實驗?」一個同學未卜先知。「沒錯!你們身邊誰有硬幣?」「我!我!我有!」同學們個個爭先恐後,紛紛「上交」了自己的硬幣。 實驗開始了,老師向滿滿的水杯中投硬幣了,我擠在前面,睜大眼睛,緊緊盯著水杯,惟恐錯過了哪個細小的環節。「一個、兩個、三個……」一枚枚硬幣相繼「跳」入了水杯,水面也在升高。老師突然停住了,問:「同學們,猜猜看,接下來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水會溢出來唄!」同學們異口同聲。「錯!讓我們接著往下看吧!」「誰還有硬幣?」老師又在同學身上「搜」出六枚硬幣,小心翼翼地把他們一個個放入水中,最後一枚硬幣「撲通」跳下水後,像訓練有素的潛水員,在水中旋轉了360度後,才安安穩穩地落入杯底。 此時,同學們驚奇地發現:水面竟然超過了杯口,而且足足有半厘米!同學們隨即把老師團團圍住,詢問這是什麼原因,老師卻買了個關子,反問我們:「你們說呢?」我們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同學們的再三詢問下,老師終於開了「金口」,神秘地說:「這是水面的張力,是這股無形的力量支撐住水面超過杯口,而不溢出來的。」原來是這樣!我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次實驗,讓我們懂得:凡事都不能武斷地下結論,要勇於探索和實踐,才能揭開謎底。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的秘密,我相信,只要不斷去探索,我們就能解開很多的謎團。
有趣的一次實驗
「火山噴發」,大家一定在電視里見過吧,但你有沒有親眼見過呢?我倒是見過一回「火山噴發,可這是個「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這個實驗我也親自動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噴發」可真好玩。 你也可以投稿
按實驗要求我拿來了一個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滌劑、一包小蘇打、一張報紙。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蘇打,再倒入一些洗滌劑,然後把報紙墊在玻璃杯下。
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跡很快就出現了,剛剛瓶子里還只是一些小蘇打和洗滌劑,它們安安分分的,怎麼才過了幾秒鍾的時間就變成了泡沫呢?而且本來只是一點點的泡沫,現在不斷地瘋漲,才過了十幾秒,就從玻璃杯口蜂擁而上,溢出瓶口流到報紙上了。這時,我又興奮又驚訝,目不轉睛地看著浮上來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麼細節。大約過了18分鍾,泡沫又漸漸地消失。哈,這個實驗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這是為什們呢?我急忙抓過書查了起來,可書上一個字也沒提,唉!沒辦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劉老師不是在課上講過了嗎:小蘇打與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樣搖一搖也會產生一些泡沫。那麼洗滌劑又起了什麼作用呢?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
為了搞清其中的奧秘,我又把這個實驗重做了一遍,發現泡沫之所以會瘋漲就是因為洗滌劑起到了催化作用。這不是與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嗎。這個小實驗真是有意思。
做科學小實驗,讓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學道理,還鍛煉了我動手動腦的能力,真是兩全其美。
有趣的一次實驗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在我五歲時就能畫好多東西了。有一次,我畫了一幅《夏天的景色》,我欣賞了一下,不錯,特別是荷葉上的青蛙是用彩色卡紙剪
⑸ 對初中學校的印象,600字左右
我曾懷揣著對中學生活美好的憧憬,度過了小學,在領到小學畢業證書那一刻,我從激動、興奮中體會到我是一名中學生了。而經過兩個月的漫長等待,我終於按捺不住興奮,步入中學的殿堂,可自從進校門的那一刻,我的夢想徹底打碎了,中學生活是忙碌而枯燥的。 這兩個星期以來,又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學生活的枯燥無味,不過讓我感到慶幸的是,我的老師們都是好老師。 就說,語文老師吧!他是一位性格算開朗的老師,經常會在上課時,給我們猜謎語、講故事,讓上課的氣氛會在瞬時間就活躍起來。而且他給我們說的故事,每個都是蘊含著豐富哲理的;他給我們猜的謎語也都是很有知識性。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道謎語:一不出頭,二不出頭,三不出頭,不要它出頭,它就要出頭。你們知道這題的謎底是什麼嗎? 我們的數學何老師和英語胡老師上課都細致、精彩,讓人回味無窮。而我們的班主任――征老師也是一位極其認真負責的班主任,雖然,她對我們有一點凶,可那都是為我們好。
⑹ 作文:我心目中的戶縣實驗中學600字
我眼中的學校 我的學校是由一棟四層樓高的教學樓、三層高的教師辦公樓以及一個靴子形的操場組成的。它們的面積並不大,但校園中的一草一木,老師和同學的熟悉的面孔都一一印在我的腦海中。學校中的往事一樁樁,一件件,歷歷在目,那將是我記憶倉庫中永遠不變的一顆顆流光溢彩的珍珠。 操場上的古木告訴我學校歷史的悠久。特別是西南方的那棵高大魁梧的樺樹,它見證了學校的風風雨雨,它記錄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它記載著每個學生的成長道路。柏樹總是那麼高大挺拔,四季常青;那顆白玉蘭樹,翠綠的葉子,潔白的花朵,總是那麼惹人喜愛,校園中總也籠罩著那股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舒服極了。 在這學校里,我們從無知變懂事,從幼稚變成熟,從膽小變勇敢,靠得是老師無私的教誨。往事點點滴滴湧上心頭,我記得,班上的同學開始都不愛寫日記,可在語文老師的培養下,大家幾乎每天都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記錄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老師的鼓勵,老師的贊賞,激起了我們寫日記的興趣。 操場是我們的快樂天地,每當課間時,操場上一片沸騰,有的同學像兔子一樣活潑可愛,蹦蹦跳跳,跳著繩;有的同學在操場東北角的乒乓球桌前,開心地甩起乒乓球來;有的同學玩起老鷹捉小雞、四個大字等游戲……操場上到處是歡聲笑語。「叮呤呤」上課了,同學們帶著開心的笑臉回到了自己的班級。 美麗的校園,你永遠留下在我的心中。
⑺ 榮成市實驗中學美麗的校園作文600字
美麗的校園
我學習在一所美麗的學校里,它一年四季都非常美麗!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小草也探出了小小的腦袋,桃花像和其他花爭著報春一樣,開的特別美麗。那小小的紫丁香花也努力的展示它與眾不同的紫色,彷彿要比桃花更加鮮艷,讓人看了心情非常舒暢!
夏天的天氣非常炎熱,楊樹和松樹綠的逼你的眼!坐在像傘一樣的大樹底下的人們既舒適,又可以涼快。有時下小雨,同學們就在樹下嬉戲打鬧,別有一番樂趣。
秋天,它是一個穿著金色衣裳的仙女。它用它的衣服撫去了太陽的炎熱,將清爽和明亮帶給了大地。這個季節校園的花壇中菊花千姿百態,最迷人了!
冬天,當校園被披上厚厚的銀裝,樹木中的松柏比以前更加強壯了,像一位戰士,守護著校園。
啊,我愛我美麗的校園!
⑻ 介紹彭中中學實驗學校作文600字
聶耳字子義(亦作紫藝),1933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所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中國人。新中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聶耳從小喜愛音樂(原名聶守信,改名為「聶耳」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耳朵特別靈),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時值第一次國內革命風暴在中國南方興起,他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的影響。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聶耳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他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蘇聯之友社)。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國唱片廠前身)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也有說被鯊魚吃掉的,也有說被日本機關暗殺的。 R.K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R.K經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R.K的代表作品還有: 1932年:《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 1933年:《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一個女明星》,《雪花飛》,《翠湖春曉》,《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 1935年:《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無題(雷)》,《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採茶歌》,《茶山情歌》。 ■音樂創作生涯只有兩年,卻創作出許多影響幾十年的歌曲。 聶耳的音樂創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作出《大路歌》、《碼頭工人歌》、《開路先鋒》、《新的女性》、《畢業歌》、《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個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會生活的最底層。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記中總結說:「音樂與其他藝術、詩、小說、戲劇一樣,它是代替大眾在吶喊,大眾必然會要求音樂新的內容和演奏,並要求作曲家的新態度。」 他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在上海,他經常踏著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的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登台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闆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田漢在香煙包裝紙上匆匆寫下《義勇軍進行曲》,聶耳於國內定下初稿,最後譜成於敵國境內 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於發現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獄。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母親的歌讓他著迷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72號開了一家成春堂葯店。1912年2月14日,聶耳出生在葯店的樓上,原名紫藝。在聶耳4歲時,父親了,葯店由母親經營,殷實的聶家開始中落。在幼年聶耳的記憶里,母親經常坐在燈下,撥拉算盤,算完賬後,嘆氣,發愁。聶耳曾暗許心願:今後一定要「讓母親過好日子」。他到上海後,在寫給母親的信中,屢屢提到「匯錢」之類的字眼。 母親是聶耳最大的牽掛。從照片中看,母親彭寂寬是比較典型的傣族婦女的長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跟著丈夫,居然能夠讀醫書,丈夫後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家活口。彭氏的聰慧,顯然也遺傳給了兒子。聶耳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 母親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動聽的歌曲與歌曲里的故事讓小聶耳著迷。蔡鍔功成名就之時,聶耳還是黃口小兒,但他從母親的歌里認識了蔡鍔。蔡將軍雲南首義討袁護國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十六歲那年,聶耳終於憋不住了,背著家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後投考黃埔軍校不果,又被軍隊遣散,習武之念才在無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成就偉業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觀》的中學作文中,聶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會從事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行當。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學,然後出外游歷,最好是出國,行路讀書,增長見識,學術上有所建樹。最後掙幾個錢,與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讀書,彈琴,度悠閑時光。他還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將是自己隱逸的首選。 待到年長幾歲也就是中學畢業考入雲南省立師范學校後,聶耳又寫了篇《我之人生觀》,他的學生腔明顯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學工科,研究點藝術,做一個「並不是魯濱遜那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的游歷家,然後「以實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設新的社會」。 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因為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因為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一定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起。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潑,天真,十九歲的聶耳是個孩子王,身邊總圍著歌劇社的小演員們。做游戲,輸了,孩子們起鬨,聶耳樂顛顛地聳動著兩只耳朵。大家不滿足,「耳朵先生,再來一個嘛!」聶耳又「秀」了一下。 聶耳最愛看電影,而且每遇動情之處必哭,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這個習慣常被朋友們當做笑料,他自己卻覺得再自然不過。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時,聶耳與他的同鄉、上海泉漳中學的教員李生萱來往很頻繁,此人即後來的著名哲學家艾思奇,聶耳因此對哲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和嚮往。 「一·二八」以後,上海白色恐怖嚴重,中共提出在文藝界發展黨員,壯大左翼力量。年輕活躍的聶耳被列為首批培養對象。培養和聯系人是上海左翼劇團聯盟負責人田漢,後來介紹聶耳入黨的也正是田漢。但在聶耳目前保留下來的十多萬字的日記、文章、書札里,關於田漢的描述卻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至多用「很好」這樣的字眼籠統地表示一下。勤寫日記和書信的聶耳,逢「田」何故謹慎規避?令人不得而知。當然,在田漢的眼裡,聶耳最初只是一個有著不平凡經歷的追求革命的貧苦學生,兩人閱歷、資歷以及性格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這並不妨礙田、聶二人在音樂創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兩年間,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一同創作了《開礦歌》、《大路歌》、《畢業歌》、《碼頭工人》、《苦力歌》、《打磚歌》、《打樁歌》、《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打長江》、《采菱歌》、《義勇軍進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幾乎佔了聶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聶耳的處女作《開礦歌》是兩人合作的開端。後來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則是兩人合作的巔峰。 電影《風雲兒女》劇本剛剛完稿,編劇田漢被捕了。聶耳見到導演夏衍的第一句話是:「《風雲兒女》誰來作曲?」第二句話就是:「我來寫吧,田漢也會同意的。」自信與篤定溢於言表。獄中的田漢果然同意了聶耳的請求。很快,聶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聶耳到日本後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東京附近的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年僅23歲。當時,由詩人郭沫若在日本寫了一首詩,以志紀念;1954年雲南省重修聶耳墓,郭沫若又撰寫碑文;同年,日本藤澤市修建聶耳紀念碑,碑銘也由郭沫若題寫。聶耳生前與郭沫若是否有交往,我們並不清楚,但作為田漢的密友,因為田漢的緣故,郭沫若關注聶耳是十分自然的。只是,為什麼不是田漢呢?由此推想,盡管聶耳和田漢有過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友」和「搭檔」之間,筆者更傾向於從後者的角度考量兩人的關系。聶耳提起田漢,總是恭恭敬敬地稱一聲「田老大」。 1934:「我的音樂年」 1934年4月1日,聶耳加盟由英國人經營的東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當時在上海十分出名。 初進「百代」,聶耳只是音樂家任光的錄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為音樂部副主任,這是因其一目瞭然的才秉。「百代」老闆大氣地對聶耳說:不管你是誰,你做什麼,只要你能做成,有影響,有效益,你就盡管去做。 聶耳「拚命三郎」的勁頭又上來了,抄譜,作曲,演出,開研究會,一刻都不消停。他是如此興奮而忙碌,以至連寫日記的時間都沒了,整整七個月的「百代時期」,臨到末了他才粗略地寫了一篇「總結」文字。在這篇註明「四月四日」的日記里,亢奮中的聶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贊許」、「批評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為電影《漁光曲》、《桃李劫》、《大路》創作的音樂作品。 忙碌中聶耳最用心力的是國樂隊,業余演出時這個樂隊也稱「音樂社」。樂隊很小,只有幾個基本席位,成員都是往來較密切的同行,每禮拜開兩次夜工,因為是同人性質,大家的興致很高。樂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民樂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實驗。聶耳根據雲南等地民間樂曲改編完成《山國情侶》、《昭君和番》等四首民樂作品,都是交由音樂社首演的,現場與報章的反響讓他和他的朋友們興奮不已。 今天,辭典里有關「聶耳」這一詞條,在「《國歌》的作曲者」後面通常都會加上一句「中國新音樂的創始人」。「百代」就是聶耳「新音樂」的實驗室。 人生的價值往往成就於一個瞬間,一個階段。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了聶耳作為一個音樂家的標志性作品,但他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說過:「1934年是我的音樂年。」 那一年,碰見熟稔的朋友,聶耳總會半真半假地發幾句牢騷:忙!真忙!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話剛說完,一轉身他又忙得像個陀螺,從樂隊轉到合唱隊,從合唱隊轉到攝影棚——因為他正在籌劃歌劇《揚子江暴風雨》。若干年後,夏衍回憶當年情景時,曾長嘆再沒有能像聶耳這樣「搶」著幹事的人了。 1934年,聶耳真的特別快樂,他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完全變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藝圈,聶耳曾一度很沮喪;但這一年,他恢復了慣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後,新世紀的第一個新春,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當地許多社會名流盛裝蒞臨。音樂廳的氣氛出乎意料地好,每一曲終了總有熱烈的掌聲。聶耳在「百代時期」編創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廳里靜極了,豐沛的個性化的旋律流淌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聲提前響起。一時間,作為聽眾的筆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包括聶耳。這次音樂會上還演奏了聶耳在「百代」期間主持改編的另一首新民樂《翠湖春曉》,同樣以那充滿民族個性色彩的優美打動了異域的聽眾。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已被國際音樂界視為中國民樂的經典作品,靈魂早已升入天國的聶耳,你有什麼新的感想么?